- 相關推薦
兒時的記憶唯美散文
我出生在上海閔行區,即從前的上海縣,“上海中學”附近的曹家堂。曹家堂是上海縣的一個村莊。當時,我的父母為了我的兩個兄長,方便讀書以及生活,在我出生之前,就已在曹家堂,租借了一間房子,房東是一位蘇州老太太。兄長們讀書,母親顧家,父親工作。因此,我是出生在臨時借住地的。當我的長兄從“上海中學”畢業;二兄從“上海小學”畢業后,我們告別了曹家堂,回到了市區。
曹家堂的印象已經十分模糊,因為那時實在太小,只記得租借的屋內,睡覺用蚊帳,燒飯用“洋風爐”,晚上點“洋燈罩”。村莊外的不遠處,便是“上中路”,上中路的路邊,并排著“上海中學”、“上海小學”和“上海小學附屬幼兒園”。附近還有一所大學,即“華東理工大學”。這些學校在當時的中國,都是出類拔萃的。
雖然,對于出生地的記憶,現在幾乎為零。可是,對于生活地,卻是有著記憶的,有些還是深刻的記憶。
兒時經歷過的事,雖然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我還是愿意提及。兒時許多有意義的事,有些或許早已忘記。然而,記憶的碎片,總歸還是有的,特別是記憶深刻的事,總是難忘的。雖然記得的不是全部,但輪廓還是清晰地。
我的家地處上海市中心的黃浦區,從小生活在石庫門建筑的弄堂里。弄堂的旁邊是弄堂,弄堂的外面是馬路。弄堂里除了居民外,還有居民食堂,有煙雜店(雜貨鋪),有里弄加工組,有托兒所、幼兒園、小學,甚至還有小型工廠。弄堂的外面是馬路,馬路上行人很多,尤其是南京路,南京路在舊時叫“大馬路”。南京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華僑飯店”、“四大公司”,外灘的萬國建筑群,曾經是我兒時,這座城市的標志。
上海城市的中心,從前是外國人的租界。租界存在了百年,百年來,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不斷碰撞,也不斷地交流,由此而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即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容納了世界各國、全國各地的文化。在這些不同的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不同的文化,在上海灘融合、發展。
人類文明的發展,只有在不同文化的撞擊、交流下,才能得到延續。上海有過痛苦的過去,當本土文化在西洋文化的沖擊下,曾經掙扎過,也曾經斗爭過。在掙扎和斗爭中,逐漸了解了西洋文化。于是有了掰碎、有了揉和,最后摻合在了一起,吸收發展。
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過不同的經歷。我的兒時記憶,是我生活經歷中的一部分。我的這部分記憶,記錄的是,曾經的新上海中“冰山一角”,是我的耳聞目睹和喜怒哀樂,是發生在,我兒時的那個時代,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初。
人的一生,總有許多事情,使得他們無法忘懷,有些是眷戀,還有些是懷舊。
人們所經歷過的歲月,嘗盡了酸、甜、苦、辣、咸五味,有些人不愿意回顧,我卻不厭其煩地去回味。我兒時的生活,現在看來有點苦澀和無奈,大上海也不是什么天堂。“國際飯店”、“華僑飯店”不是我等進出的場所,“四大公司”也不是我等購物的天地。然而,我有著父母的愛,天底下最偉大的無私的愛。我也讀過書,所以略知世界上發生過的一二。
因此我眷戀,眷戀兒時的生活,眷戀兒時的家,眷戀兒時周邊的一磚一瓦,眷戀兒時周邊的人和物,眷戀兒時的經歷,眷戀我的黃金時代。我也懷舊,有人說懷舊是衰老的開始,這句話也許是對的。如果說少女懷春是成年的開始,那么,成人的懷舊,不就是衰老的開始?無論是少女的懷春,還是成人的懷舊,通通都是生活中的一個部分。不管衰老與否,生活總是繼續的。
所以,我打開了電腦,敲起了鍵盤,用電腦寫下了我兒時的記憶。
【兒時的記憶唯美散文】相關文章:
兒時的記憶作文【經典】01-17
兒時的記憶作文01-12
兒時記憶作文02-26
兒時的記憶作文02-19
兒時記憶作文02-26
兒時的記憶作文02-22
兒時的年味兒散文05-01
兒時的記憶作文必備【15篇】01-17
兒時的記憶作文通用【15篇】01-24
闌珊的記憶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