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傾聽土地發出的聲響散文隨筆
我坐在地頭,靜靜地看著那一畦蔥綠的小白菜,還有那幾株正在開花的青椒、茄子,和已經上架的豆角,這些蔬菜的葉子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晨曦里相互交換著眼神,淺淺地沖我笑著。
這些都是我熟悉并喜歡的蔬菜,很多年前,我就在鄉下種植過他們,相信他們一定也都能認得我。能夠在這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市里擁有這一片菜園,可以每天近距離地親近那一抹綠色,聆聽它們開花的聲音,看它們生長的模樣,是一種愉悅,一種享受。
年前的時候,單位搞綠化,在辦公樓西側一排風景樹后的院墻根處空出了一溜兒空地。立春剛過,閑置的土地上便爭先恐后地擠滿了青青的蒿草。
那是一個春日的下午,太陽暖暖的。暖暖地陽光里,我除去雜草,一掀一掀地把土地深翻,揚起的微塵在陽光里追逐,和著我勞作的身影一起舞蹈,于是就有了這一畦菜地。于是,那個下午的空氣里,就充滿了泥土的味道,那是一種久違的氣息,熱烈而熟悉。
我是在農村里長大的孩子,始終對腳下那片賴以生存的土地充滿敬畏和感激,總感覺土地是踏實之源,只有踩在厚實的土地上,心里才會有一種安穩,才會有希望的陽光。
老家在大山深處,周圍是高高低低連綿起伏的山,西、南、北三面高,唯東邊逐漸走低,直至幾十里外。一條玉帶般的河,像是《詩經》里窈窕少女甩落的水袖,多情地依偎著村莊,以舒緩溫柔的古典抒情風格,讓心靈深處產生一種美好而圣潔的情愫。河水清澈透亮,河的兩岸,就是那少得可憐的有限耕地,或平坦鋪展岸邊,或階梯型纏繞山腰,隨地勢錯落有致。或許正是因為少,土地就顯得更為珍貴,被鄉親們視若命脈。
土地從來不辜負我們的敬畏。它敞開敦厚的胸膛,用血肉之軀豢養出小麥、大豆、玉米、紅薯,還有花生、芝麻、谷子、水稻……所有的這些生命都在土地里生根、發芽、成長、成熟,并一代代延續著人們根據意愿賜予它們的姓氏和名字。
先說小麥吧。春天來的時候,那貼在大地肌膚上的孱弱的麥苗會在不經意間開始變的青翠起來,濃綠起來,強壯起來,眨眨眼,就綠油油水靈靈地鋪滿了田野。然后,坐胎,吐穗,揚花,神奇地在春天里一氣呵成。
麥子是一年中在這土地上最早成熟的谷物。剛入夏天,就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樸素的麥壟里,除了金黃的麥子,偶爾有幾棵野草,幾株燕麥,除此,便是田埂上恣意生長的綠色,將金色的麥田框成了一幅幅圖畫。早上的時候,能看到麥穗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閃著田野的空曠和黎明時的光芒,麥子以它數千年以來的姿勢,成排成行,一浪浪地從田里走來,走過村莊,走過河流,和濃烈的陽光融為一體,直指遠方的都市。那個時候的麥子,齊整整地站在腳下那堅實的土地上,摩肩接踵,麥芒的光芒直直地刺向天穹,在滿目蔥蘢中獨樹一幟。微風吹過,沙沙作響,那是多么美妙的天籟之音,洞穿胸腔,發出有力的金屬般的聲響,至今仍在我的夢里縈縈繞繞,總也不肯離去。
麥收過后,家鄉的土地上會生長出另一種亭亭玉立的植物,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玉米,也有人叫它苞谷。它們齊刷刷地生長在那有限的土地上,莖并著莖,伸展的葉片相互摩挲著絮絮私語,在風中化作一道道綠浪。
玉米的生長期相對較短,剛把種子丟在收完麥子的麥垅里,沒幾天,幼苗就迫不及待地拱了出來,不幾日,已是蔥綠一片。聽老人們講,如果雨水好,三伏天坐在地頭能聽到玉米拔節的聲音。炙熱的陽光下,火熱的空氣里,植株不斷生長,僅幾十個日夜,雄蕊吐穗搖曳,雌纓隨風飄拂,玉米也就一天天地膨脹起來,一天天飽滿起來。待秋風起時,成熟的玉米就會像列隊的士兵,高擎著豐收的果實,等待農人的檢閱,期盼著從流光溢彩的田野走進一個個農家小院。每當看到這種情景,一種對土地深深的依戀和熱愛,不知不覺就會在心底漫溢……
多年前,當我離開那個村莊,這一切就似乎不再屬于我了,但那片黃土、還有黃土地上生長的那些作物卻如烙印般融入我周身流淌的血液。無數個夜里,它們就像一幅幅素樸動人、蒼涼幽靜的畫面浮現眼前,走進我的夢境,而我,也一次次地赤腳站在那散發著馨香的土地上,手捧一抔泥土,深情地與它對視,貪婪地呼吸泥土的味道,聆聽土地的聲音……
【傾聽土地發出的聲響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發出04-30
牙齒發出的健康信號05-02
“地球”發出的呼救_550字05-02
婦聯發出的倡議書11-05
鈴聲響后作文08-09
掌聲響起作文08-03
音樂教案有趣的聲響05-13
上課鈴聲響了04-26
掌聲響起作文04-30
當掌聲響起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