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王國維與屈原誰值誰不值散文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王國維與屈原誰值誰不值散文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凡是具有大智慧者,他們往往更善于提煉人生的精華,從中淬煉出哲理,然后大可以放到所有人身上,讓大家都覺得有如醍醐灌頂--“哦,確實是這樣啊!咱們以前怎么沒想到呢?”是的,確實是這樣的,但智者總是能提前想到,而普通人卻只能在事后對照。
依我看,王國維的這三種境界,不只是能放到成大事者身上,就連我們這樣的小老百姓,細一對號,也依稀可以入座。第一重境界,不就是我們人生的初識階段,年紀尚小,閱歷尚淺,不確定未來是什么,時刻會在人生的每個十字路口處徘徊迷惘嗎?第二重境界,我們成熟了,知道了人生的目標,為了生活必然得努力,遇到挫折定然會堅持到底。第三重境界,我們經歷了無數次拼搏,自然有所得,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嘛!
后人給了王國維很高的評價,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但后人又對其的自殺表示慨嘆,有惋惜,更多的是認為很不值。
因為很多人堅信,王國維是為已經退位的清廷殉節的。
辛亥革命后期,南京臨時政府給了宣布退位的宣統皇帝優待條件,其中包括允許溥儀住在頤和園,每年由政府提供四百萬兩白銀的生活用度等。但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頤和園。據說那時王國維和幾位清朝遺老就曾經約過去投湖,只是家人勸阻未能成行。三年后的1927年,風傳北伐軍要盡誅留發辮者,而且幾個不肯剪辮的遺老已被馮玉祥處決,于是王國維在6月2日來到了頤和園內的魚藻軒前,自沉于昆明湖。
一代國學大師,就此殞落。
在他的內衣口袋里發現了遺書,頭四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后人也就是因為這些前因后果,給出了“死的不值”的評價。認為他為了腐朽沒落的滿清政府去殉節,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說這些話的人慷慨激昂,相信他們也真心地為王國維這種死法感到可惜,可是說一千道一萬,這終是他人的想法,安知王國維的內心?也許他的內心深處,認為自己這樣死是正確的,是非常值得的呢?
由此我想到了屈原……
楚國末期難道不腐朽?楚懷王怎么對待屈原的?后繼者頃襄王又是怎么流放屈原的?面對這樣昏庸的君王,沒落的王朝,讓更強大的秦國取代,一統江山,讓百姓免于戰亂,這難道不應該嗎?這么說屈原不該死啊,為這樣的昏君和國家殉節,他死得不值啊!事實上,屈原死后的當代人,也是對他不夠理解,連司馬遷都說他“不容于世”。但在后來的二千多年里,但凡提到屈原,就是鋪天蓋地的贊美: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無私無畏,勇敢高尚,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而我也始終堅信,在屈原的心中,只有與國家同生共亡的信念。我們看歷史上的楚王昏憒,但屈原的心中也許那是楚國唯一的希望;我們看秦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但在屈原心中那就是無恥的侵略……我們的心不是屈原的心,世上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很多是非都產生于用自己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別人。
我曾見過在飯店里因為一根黃瓜不太新鮮,而要求老板免去全部四百多元飯費的客人。老板認為她們是在訛詐,旁勸的認為她們太過分了,而在那幾個客人的臉上,是絕對的義憤填膺,她們真的是很認真地在維護自己的權力,而不是有意地去胡攪蠻纏。也許法律會給我們一個答案,但真理卻只存在于各人心中,人心不同,內心的真理就不同。你認可的事別人不認可,你也沒錯,別人也沒有錯,各守自己的心而已。
一時又想到了前些年沸沸揚揚愛上劉天王的楊女士,一廂情愿地癡迷,逼得老父投河。世人皆指責她癡心妄想不現實,直到她當眾認錯了,大家方得滿意……但她飯偶像時刻的內心,也許真的是她畢生的幸福時刻,世上有些事本就是說不清道不白的,何苦非得逼得別人從了自己的念頭方才滿足?讓人家堅守本心,又與你何干呢?
就像屈原,沉江是守住了他的心,他的心告訴他就該這么做,只能這么做,這么做最正確,這么做別無選擇。而王國維呢?他的心告訴他,跳下昆明湖是最有尊嚴的事,所以他跳了!這就是值得,守住了心,就從來不存在不值得!
為自由而死的人,向來都是值得的!
【王國維與屈原誰值誰不值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我是誰 為了誰 依靠誰”心得04-30
誰怕誰作文07-10
誰欠誰作文12-10
誰也不是誰的誰的說說01-13
是誰?04-30
誰比誰更榮光_700字08-28
誰娛樂了誰_700字11-07
免費殺毒誰動了誰的奶酪04-26
十二星座究竟誰怕誰?04-30
你,是誰?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