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苦短當盡孝散文
是夜,從夢中醒來,已是淚痕滿面。
夢中再次回到那童年時的家中,兩扇鑲著八塊三十厘米見方玻璃的窗戶,透進來昏黃的日光。屋里還是記憶中的摸樣,一鋪火炕,炕上鋪著擦拭得干干凈凈的炕席,臨炕靠墻的老榆木箱子上,半導體里還播放著聽不出詞句的戲曲。炕上,兩個妹妹,還是兒時的摸樣,嬉笑著,嘴里叫著:“哥哥,你回來了,你回來了!”姥姥戴著老花鏡,正坐在炕頭,右手兩根手指上夾著一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大前門’香煙,滿是皺紋的臉上,帶著那熟悉的微笑,用那一貫慈祥的眼神看著我。
看著眼前的情景,淚水早已滑落,因為我知道,這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兩個妹妹早已經長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姥姥也已經過世多年,這昔日溫馨的情景,只有在夢中,也只能是在夢中才能重現。
借著窗外透進來的微光,回想著適才的夢,追逐著記憶深處曾經的親情,我望著棚上的吊燈慢慢陷入了沉思。
記得少不更事之時,常常因為自己的頑皮想法,而做出一些讓大人們哭笑不得的事,為此,我也時常品嘗母親為我特別制作的‘竹筍炒肉’的滋味,但卻依然無所顧忌,根本就沒想過大人們的心情。舅舅也不止一次地語重心長的說教,要我多去理解姥姥、母親的心情,沒有事不要只顧貪玩,多幫姥姥、母親做一些家務,然而我也只是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沒有當回事。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逐漸對古代的文化產生了興趣,并從諸多書籍中看到了很多古人孝敬父母的典范,心中很是感慨,從而也逐漸體會到因年幼時父親的離世,母親所付出的又何止是我同齡孩子的父母雙倍的辛勞與心血呢!并且從書中所記載的故事中了解到“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這幾個字的真正含義,其中更看重的是孝與義。
都說“百善孝為先”,其實,古人的孝行確實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我國作為一個禮儀大邦,如果連對自己的父母最起碼的盡孝都無法做到,那還從何談起禮儀之說呢?
曾經在身邊遇到過這樣的事,一位老人,有三子一女,大兒子是某單位的領導,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與權勢,二兒子與老兒子都是以開酒店為生,三女兒也嫁給一大款。應該說,老人是幸福的,因為他一生的付出收到了很顯著的回報,三子一女的生活條件都為其他人所羨慕。但老人卻又是不幸的,雖然生養了三子一女,而且子女的生活條件都是數一數二的,可卻沒有一個反過來回報老人的,老人的晚年過得很凄苦,很寂寞,雖不至于家徒四壁,卻也很是落魄,且四出撿破爛為生。子女中,也只有三女兒能在逢年過節帶一些物品來看望老人,這大概是老人最高、最奢侈的享受了。
在一個深秋的季節,老人在拾破爛的時候,遇到車禍身故了,肇事者駕車逃逸。老人的三子一女得到通知后竟都在第一時間趕了回來,為老人大肆操辦起喪事。
高搭的靈棚中,一群高價雇來的樂師正在賣力地奏著滿是悲傷的曲調,靈棚入口處,一幅挽聯配著巨大的“流芳千古”的橫幅,巨大的黑體字遠遠的就能望見,靈棚正中,懸掛著老人的遺像,遺像中,老人是微笑的,但那微笑中是否滿含著心酸與苦楚呢!
遺像的正下方,擺放著擺滿各色供品的鋪著白布的方桌,一對素白的蠟燭正在飲泣,點點燭淚早已將下面反扣的小碗覆蓋,老人的三子一女俱在靈棚中,哭得昏天黑地,老人的其他親屬卻都站在靈棚內,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表演。偶爾有路過的行人,在走過之后,也都竊竊私語,面現鄙夷之色。
其實,類似這樣的故事,我想有很多人都會遇到過。作為子女,并不是要在自己的父母離開人世的時候,才去哭天搶地表現悲痛,或是在人前訴說自己如何如何孝順,如何如何對自己的父母好,更不要平時不去照顧孝順老人,而當老人離開人世,就當眾上演一幕讓知情者嗤之以鼻的鬧劇。說實話,對這種子女,不管他(她)是否身居高位,亦或是大款大腕,我都表示特別的鄙視,更應該說這些子女更本就不配稱之為“人”。而那些在平日里就對父母照顧有加的子女,就算他(她)家貧如洗,也是值得世人來尊重,來敬佩的。
如今的社會,每個年輕人都有著很重的負擔,尤其是獨生子女,兩個年輕人要負擔其雙方四個老人的照顧任務,確實很辛苦。但這卻不能代表可以逃避作為子女應盡孝心的義務。人在年紀大了的時候,或許已經不再注重社會地位,不再注重衣食住行,但卻會很看重親情,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常回來陪陪自己,哪怕只是坐在一起說說話,哪怕只是一起吃頓簡單的家常便飯,就完全可以滿足作為老人的那一點小小心愿。
應該說在現在的社會中也很重視孝行的,電視中一些公益廣告也在用各種形式來引導、教育世人要去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為此,不管為人子女還是身為父母的老人,都會感謝,也應該感謝社會為其所做的一切。
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而尊敬長輩,孝敬自己的父母又是我們這個民族長久以來一直所推崇,所流傳的優良傳統。翻開歷代的有記載的文獻,就可以看到,我國在歷代都有針對孝行的歷法與記載。
記得《詩經》中有這樣一段話,“率見昭考,以孝以享”,這里就充分體現了孝的最原始的意義。孝行最初表現為祭祀祖先,而到了西周,除了繼續延續著祭祀祖先的活動,還添加了奉養自己父母的內容,使奉養父母這一作為子女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得于傳播民間。
孟子也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強調于“事親,事之本也”。這就說明,古人認為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作為子女的最重要的事情。
西漢是首先提出“以孝治天下”的主張的,并在領土全域內倡行孝道,提出為人子者,當以父母為本,就如“三綱五常”中所提到的“父為子綱”之說,并將《孝經》列為各等級學府必修的課程,而且在民間推出“舉孝廉”的官員選拔制度,地方上可以根據為人子女的孝行大小,向官府推舉,使具有孝行之人效力朝廷,由此可將朝廷提倡孝道的舉措得以廣泛傳播,在民間造成了爭相行孝的好風氣。除此之外,漢代的歷代君王,只有東、西兩漢的開國皇帝,以及因政變而無謚號的皇帝外,無一例外的用“孝”作為謚號,如:漢孝文帝,漢孝景帝,漢孝武帝,漢孝昭帝等等。
當時間到了唐代,武則天廢掉自己的兩個兒子,自立為武周皇帝。在她的統治期間,又迎來了對孝行的一次高度的推崇與倡導。她不但設立“悌孝”科考制度,而且破格任用民間至孝之人,其中有“元讓,韋承慶、韋嗣立”三人位代表。并宣揚佛教孝道思想,據說武則天還編撰了一部名為《孝女傳》的書,只是這部書并沒有流傳下來。
到了近代,孫中山先生也曾說過“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到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
說句實在話,在心里真的很佩服古往今來的那些孝子孝行的典范,也很慶幸能有這些為世人做出榜樣的好子女。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流傳至今的由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在這本書里面,收錄了元代之前各個時期流傳已久的最為突出的孝子孝行。里面既有身居高官,卻親身為娘親洗滌溺器的太史黃庭堅;也有為找尋生身之母而放棄官位的朱壽昌;既有不計其惡,而臥冰求鯉的晉代王祥;也有為救其父,赤膊扼虎的晉代楊香;既有三國懷橘奉母的陸績;也有扇枕溫衾的后漢黃香……
由此可見,孝,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源遠流傳的優良傳統,是我民族生根立命的準則之一,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著不可計數的孝子孝行未被記錄與流傳,但那些曾經的故事依然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與財富。
隨便說一句,我們需要的,提倡的是真正的孝,而不是那些故作的,虛假的,惺惺作態的孝,這樣虛假的孝,我們寧愿不要。年輕的子女們,請珍惜現在能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時光吧,多抽時間去陪陪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開心、快樂。不要因為無法在記憶中找到與父母相伴的樂趣,而讓遺憾留在自己生命的盡頭。
最后,請允許我為天下所有的老人家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家,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人生苦短當盡孝散文】相關文章:
人生苦短的說說05-09
人生苦短的句子02-27
人生苦短的經典句子11-24
人生苦短,得失隨緣04-30
人生苦短好好珍惜說說11-16
高考優秀作文:人生苦短04-25
苦短人生哲理簽名11-02
人生苦短要珍惜的句子12-28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說說11-25
盡孝的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