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盞永不熄滅的心燈散文
對于出生在大西北,生長在貧困、落后的農村孩子來說,對一盞盞發著橘黃色、微弱光芒、如同黃豆般大小火焰的煤油燈盞,一點都不陌生。那一盞盞農戶家庭用來照亮,點燃的燈盞,不盡驅走了夜里四周的黑暗,也帶走了小孩對黑夜的恐懼。并且,給每位鄉下莘莘學子,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在我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家里那盞煤油燈光下的故事,實在太多,所有的歡樂、苦澀、溫馨、辛酸,都交織成了今天最美好的回憶……
我家的那一盞盞煤油燈,都是我的母親,用寫完墨水的瓶子做成的。制作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在墨水瓶蓋上打一個孔,用鐵皮卷成一根如同筷子頭粗細的鐵筒,在里面穿上一根用棉花做成的燈芯,把一端浸透在盛滿煤油的墨水瓶里,另一端讓串透提前預制好的瓶蓋,棉花做成的燈芯,露出鐵皮筒少許,然后擰緊墨水瓶的瓶蓋子,就做成了一盞簡易的煤油燈盞。劃上一根火柴就點燃,便可看到黃豆般大小的火焰在跳躍。
我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出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是生活在中國最底層社會中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改革開放,迎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整天就忙碌在國家承包給家里的一畝三分黃土地里,艱辛的勞作。只有在晚上,和我們孩子們有空閑時間,才能在家里那一盞盞微弱的煤油燈光下,才能看到父親、母親的身影。
在那一盞盞微弱的煤油燈光下,是父親愛讀書的好習慣,熏陶了我們;也是在那一盞盞微弱的煤油燈光下,母親給我們幾個孩子們講了好多關于神話傳說、正直善良的人間口頭流傳的故事,教育我們只有懂得感恩,踏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換來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結果。
我的父親雖然是農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也是沐浴著新中國成立后,黨帶來的溫暖的陽光長大的。遺憾的是,剛讀完小學就畢業了,由于家庭的變故,我奶奶因病早逝,撒手人寰,父親被迫放下了書包,戀戀不舍的走出了校門,成為一生改造地球的農民。相對來說,在七、八十年的農村,父親也算是文化人,他白天在地里干活,利用晚上的那一點點時間,他都擠出來,借著昏暗、微弱的煤油燈的燈光,讀了好多書,也教會了我們幾個孩子們,在上小學之前,也認識了許多漢字,一直熏陶了我們幾個孩子們的人生。
那一盞盞發著微弱光芒、昏暗燈光的煤油燈盞,也伴隨著那一頁頁泛黃的書頁,讓我們幾個孩子們找到了童心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和快樂,那一盞盞發著微弱光芒的煤油燈盞,不但給黑夜帶來了光明,也照亮了我們的心靈。
在那個貧困缺吃少穿的年代,那一盞盞被點亮的煤油燈光下,也有著我最溫暖、溫馨的回憶。當夜幕降臨,忙碌了一整天的小山村,逐漸恢復了平靜,聽不到牧童的歌謠,也聽不到牛兒“哞哞”、羊兒“咩咩”的叫聲,黑色的夜幕,將整個小山村,逐漸的包裹了起來,頓時,顯得異常靜謐。
就在這個時候,母親忙碌的身影,也從田間回來,回來的第一件事,首先點亮我家廚房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盞,當我們幾個小孩看到父親、母親從田地里回來的時候,高興地就把母親團團圍住,母親用磨起老繭的手,撫摸著我們的頭說道:“我的孩子們,餓壞了吧,媽媽馬上給你們張羅飯吃……”不大的一會兒,整個廚房里彌散開了最熟悉的飯香,父親把炕桌(就是北方人放在炕中央,用來吃飯的餐桌)放在土炕的中央,對于肚子餓得嘰里咕嚕叫的孩子來說,看到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盞點亮,就仿佛看到了吃飯的時間。這時,母親在發著微弱的煤油燈下面洗手洗臉,除去一天在田地里勞累的灰塵,開始嫻熟地切菜、搟面。父親給灶臺的火膛里一把一把地不斷添加柴禾。不一會兒,一碗碗冒著熱氣、香噴噴的飯菜,端在土炕中央的炕桌上。我們兄弟姊妹幾個,把炕桌團團圍住,開始狼吞虎咽,盡情地享受晚餐,那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刻。記憶中媽媽做的飯最好吃的,至今,還留有余香……
在廚房灶臺上的煤油燈光下,我懵懵懂懂學會了生活、和生存的知識;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大人們撫養我們長大的艱辛和不易,同時,也飽嘗到了人間濃濃的父愛、母愛……
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那個年齡階段,感覺母親點燃的那盞煤油燈盞,就像夜里一顆璀璨的夜明珠,沒有像現在看到的那么昏暗,那盞煤油燈盞,發出的光芒,顯得是如此的明亮!全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場景,那個清晰、溫馨的畫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里,隨著時光的流逝,反而越發的清晰……
在七、八十年代,雖然全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前景,時代已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人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可是,對于大西北甘肅省偏僻、貧困、落后的農村山區來說,還沒有沐浴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惠民政策。我們那里大部分農村,都沒有通上照明用電,每家農戶,依舊是用一盞盞微弱的煤油燈盞照亮漆黑的夜晚。
我的父親把自己沒多讀書的愿望,都寄托在我們幾個孩子身上,在我記憶里開始,他從小就給我們貫穿“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大道理;還講那些“人如果一生不讀書,就一生難以擺脫和黃土地糾纏的命運,只能靠勤勞,春播、夏鋤、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吃飽肚子,維持全家人的生計”等一系列做農民的艱辛與無奈。
對于世世代代生存在黃土地上、心地善良的人們來說,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人一年隨著黃土地,緊跟著日月轉圈圈,是千百年來,祖輩們遺留下來的古訓,從來沒有改變過“男人為你彎下了腰,女人為你皺眉毛……”命運的屈服!
當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白天在家里承包的一畝三分地里,辛勤的勞作,到了晚上,吃完晚飯的時間,在那一盞盞昏暗的煤油燈下,父親就陪我們幾個孩子,看書、寫字,也相應的給我們輔導作業,他忘記了白天地里干活的勞累的疲憊。
農村那一盞盞煤油燈盞,不但照亮了每位農村莘莘學子的求學路,也包含著每位學生的母親,濃濃的母愛!
記得我們上學期間,每天的黎明,最先亮起的煤油燈,就是我家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盞。我的母親,借著煤油燈發出的昏暗、微弱的燈光,為我們精心的準備早餐。雖然我的母親,不識字,但卻懂得一個理:“讀好書,必須有個好身體……”。
在我和弟弟上甘肅省定西一中之前,我家廚房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每天的黎明,從沒熄滅過;當我們先后考上縣城中學,在距離家50公里以外的定西中學上學的時候,我家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盞,就成了每個星期六的夜里和星期天的黎明之前的長明燈。因為每個星期六的夜里,母親為我們點亮那盞灶臺上的“心”燈,借著微弱的燈光,給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晚飯,焦急的等待著遠方求學的兒子,在夜里平安歸來,能找到回家的路,順利的踏進熟悉的家門;當我們踏進家門的那一刻,看到母親舒展開了滿臉的愁容,讓我們吃完飯,她又開始借著微弱的煤油燈光,為我們準備下個周在學校吃的干糧,直到黎明前,她已經為我們做好的早餐,讓我們吃了早餐,背上半袋干糧,早點踏上去縣城中學,求學的遙遠路途;在我和弟弟上縣城中學的那一段時間,不論天陰、還是刮風下雨,我家灶臺上的那盞煤油燈盞,在星期六的夜里和星期天的黎明,一直是長明燈,直至我們考上學校。
今天,我大西北家鄉的黃土地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都通上了照明用電,一盞盞發著明亮的電燈泡,取代了煤油燈盞?墒,那一盞盞遠去的煤油燈,在我記憶里,永遠是一盞盞最溫馨的燈。我永遠忘記不了那個年代清貧的歲月,因為,那一盞盞被點燃的煤油燈,都包含著父親、母親省吃儉用,為了孩子將來有出息,深深的厚愛;也是那一盞盞昏暗的煤油燈,指引著懵懵懂懂的少年,成功的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離開了黃土地,看到了外面異彩紛呈的世界;也是母親,用“心”點亮的那一盞盞煤油燈,教會了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做人、學會感恩,踏踏實實的走好了人生的每一步,不論眼前怎么風云變遷,讓我們永遠不會迷途;也是那一盞盞母親用“心”點亮的心燈,書寫著莘莘學子和偉大母親在生活困頓中的慰藉和溫馨,照亮了我整個人生的寰宇!
【那盞永不熄滅的心燈散文】相關文章:
永不熄滅的“燈”作文08-01
永不熄滅的激情04-28
永不熄滅的明燈04-29
永不熄滅的明燈作文08-04
永不熄滅的蠟燭作文11-07
那盞樓道燈05-01
奧運圣火永不熄滅_750字11-28
心中的奧運圣火永不熄滅作文05-02
那盞微弱又明亮的燈03-01
那盞亮著的燈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