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珠山,領略岸海名山風情優美散文
在我的家鄉青島西海岸,有兩座同為“岸海名山”的山巒,一座叫大珠山,另一座叫小珠山。傳說西天瑤池的一位仙女外出游玩,不小心把自己戴的手鏈弄斷了,珠子散落到了人間,其中的兩顆落到了膠州灣畔的黃海岸邊,變成了大小兩座珠山。“仙女倦游何處去,雙珠拋在水云邊。”
其實,傳說終歸是傳說,但大小珠山的雄奇秀麗卻是實實在在的。同在“水云邊”的大珠、小珠兩座山大約相距三四十華里,小珠山海拔725米,而大珠山海拔僅有486米,因此當地素有“大珠山大,小珠山高”和“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之說。兩山呈南北雄峙之勢,故又有“雙珠嵌云”之說。
雙珠之中我更鐘情于大珠山。大珠山三面環海,北連陸地,遠遠望去,像一浸潤在海中的地上仙境,又恰似鑲嵌在云中的天上人間,雄奇峻秀,飄渺俊逸,充滿神奇,不免令人心存向往。
初識大珠山,是在年幼時,通過當時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廣播網上了解的,記得是當地廣播站播誦的當地劇團自編自演的神話劇,內容就是關于大珠山的,自那時起就開始對大珠山充滿了好奇。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逐步增加,走進大珠山早已由幼時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不僅如此,由于大珠山早已融入到生活的圈子之中,我們全家已連續多年辦理了常年登山卡,時不時地邀朋攜友經常到大珠山中登山游玩,怡情健身。
大珠山總面積65平方公里,可見大珠山的確并不小。進出大珠山主要有兩條道,一條是從北而入的石門寺入口,另一條是由東而進的“珠山秀谷”入口。兩處入口都是環湖擁抱,山映湖中,青山綠水,嫵媚嬌嬈。
平時進入大珠山,一般是以健身怡情為目的,鑒于時間關系,總喜歡走從北而入的石門寺入口,原因是走這里路段不長不短,沿山澗上下自然形成一條環形山路,有上有下,有起有伏,曲折有致,溪橋相擁,風景秀麗,非常適合休閑健身,修身怡情,特別是約上幾個家人朋友,邊登山邊說笑,瀏覽于大山之內,忘情于山水之中,既交流了思想,陶冶了情操,又鍛煉了身體,調節了心情,雖累卻愉悅,談笑間不知不覺便沿山澗轉了一圈,頗有成就感。
“珠山秀谷”入口,是由東而進的,走這條路進山,一般是于每年春天的“杜鵑花會”期間。“珠山秀谷”,顧名思義就是大珠山中的一條花海簇擁的美麗山谷,一聽名字就不免令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這也是大珠山景色之最佳處。每年春天三四月間,清明前后,這里便逐步成了花的海洋,先是漫山遍野迎風傲寒的連翹花,一株株、一叢叢競相開放,金黃色的花朵壓滿枝條,搶先奏響了迎春樂曲。緊接著,不甘寂寞的杜鵑花也便陸陸續續地爭相展露秀資。這里的杜鵑花區號稱“萬畝杜鵑”,是江北地區非常罕見的野生杜鵑,當然這些杜鵑也不止一個品種,開花最早的是一種當地人稱為“藍荊子”的花,也有人稱為柴杜鵑,顏色是紫色的,這里的杜鵑花主要以這種花為主。還有一種是俗稱映山紅的杜鵑,開花較晚,一般是在“藍荊子”杜鵑花開過之后才開放,不過也正好接續了杜鵑花區的連續性,大大延長了杜鵑花區的花開時間,為游人提供了賞花的不同時間段。另外,為了增加花的品種,延長賞花時間,景區還人工栽植了不少花卉,如景區內外隨處可見的櫻花、桃花、梨花、玉蘭花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美麗花卉,為整個“珠山秀谷”增添了無窮魅力。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識大珠山真面目,必須真正走進大珠山。因為大珠山的雄、奇、峻、秀,只有走進大珠山,才能真正體驗到。而走進大珠山,最好的辦法就是穿越大珠山,也就是對上述兩個不同入口處都要走到,不走“回頭路”。
穿越大珠山,一般需要時間必須充裕。若不緊不慢,邊走邊看,悠哉游哉地玩,大約需要4個多小時的時間,甚至更長,當然是因人而異。因為兩個入口相距約四公里左右,如果開車去的話,最好多約上幾個人,開兩輛車,一邊停一輛,便于人員接送。我們“玩”的幾次大珠山穿越便是如此。我們穿越大珠山時,多是約上三個家庭一起,專門拿出一天時間,有時還有意安排在山中打牌娛樂,吃喝玩樂,倒也悠哉游哉。
穿越大珠山,走進大珠山,可以體味到單純從一個入口進出不同的風景與愉悅。大珠山的名勝很多,傳說也很多。這里山谷處叢林茂盛,植被稠密;山峰中巨石嶙峋,惟妙惟肖。大珠山素以“峰奇、石異、谷秀、花繁”聞名于世,曾被譽為“古膠州八大景”之首。主峰大砦頂之陰有寺名石門寺,因寺門為兩塊自然形成的巨石而得名,始建于金大定五年(1166年),隱于山坳,曾經多次毀于戰亂而后重建。寺內多竹,外有塔林。大珠山南端瀕海處,有湘子門、南天門、閻王鼻子等名勝。在湘子門側有帽子峰,上有徐庶廟,傳說三國時徐庶曾隱居于此。大珠山文物頗多,尤以石窟為珍,多為隋唐時代遺留下來的。相傳大珠山有石窟99座,后大部分遭毀棄,現僅存3處,其中一處有佛像30多尊,皆為隋唐風格。大珠山還吸引了歷朝歷代的不少文人墨客前來以文會友,修身養性,并留下了很多詩詞文賦、書畫石刻,為大珠山的風情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大珠山,更喜歡的還是大珠山的石。大珠山的石頭與眾不同,石面圓滑,奇石眾多,造型獨特,栩栩如生。這可能是滄海桑田的緣故吧。因為我始終相信,大珠山是從海里冒出來的,經過億萬年海浪的沖擊打磨,形成了它獨特的山形石勢。最為形象的是,在石門寺內向西南觀山,峰頂有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東側一小石僧正向大佛叩拜,其動作、神態,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石門寺東南山峰處有幾個隆起的小山包,遠遠望去,其首、胸、臀部自然連接如一臥佛,特別是頭部,嘴鼻眉眼栩栩如生,慈眉善目,安然靜躺,千百年如一日地靜觀人間萬象,大有無言勝有言之妙。此外,不同的山峰之上,還有許多惟妙惟肖的奇石,如金龜奔月、鱷魚探海、飛來包袱、母子情深,如女兒石、老鷹石、鱉兒石、和尚石、書卷石等等,且從不同的角度觀之,其動物肖形各有不同,據說每一處奇石背后,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不免令人浮想聯翩,嘆為觀止。
喜歡大珠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喜歡大珠山的水。俗話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大珠山海拔雖不算高,但看上去卻是巍峨挺拔,我想這也許是大珠山出自大海的緣故吧。大珠山的水清澈、透明,無污染、無雜質,觀之愉悅,飲之甘冽,是名副其實的山泉水。在山中,很多石下流出清泉,最著名的當屬位于山中段西坡半山腰的一處名為“茗泉”的泉水,無論春夏秋冬,天干天澇,常年水流不斷,登山之人常常不惜路途遙遠、罔顧旅途勞頓,從此汲水帶回家中享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不少當地人還是專門為取此水而前來登山的。在山下的石門寺旁,有一眼年代久遠的“玉泉”,泉水甘冽如玉,緊傍寺門跟下,與古老的寺院相映成趣,加之美妙的神話傳說,更是成了人們觀泉取水,甚至祈福求壽的必至之處。山上的雨水與山中的泉水,匯合成了山澗的河水,隨著山勢起伏,時而滲入地下,時而流出沙石,清洌洌的河水沿山澗一直流到山下的人工湖里,于是“一面湖水三面山,山水相映楊柳岸,微波蕩漾起漣漪,風平浪靜映天藍”,好一幅美輪美奐的水墨畫,秀麗無比的山水圖!石門寺出入口如是,珠山秀谷出入口亦如是。
大珠山,風情萬種。
風情大珠山,我喜歡。
【穿越大珠山,領略岸海名山風情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領略民間風情04-22
大珠山作文250字04-17
大珠山游記寫景作文08-24
大珠山游記作文09-08
懷念水井風情優美散文12-14
夏日風情的季節優美散文12-10
穿越生命的幽谷優美散文09-19
揮毫,點染著風情的優美散文12-22
海的誘惑優美散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