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雨老街優美散文
事物總會老,街道也是這樣。可這段被稱為“樅陽上碼頭”的街道,不想老得竟如此之快。她本依山臨水,歷史上為七縣水運之要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她還是相當的陽光:不甚寬的街道兩邊,店鋪櫛次鱗比,叫人目不暇接;鮮艷的各色招牌,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糕餅坊、油坊、豆腐坊、糖果廠、制面廠、印刷廠、五金店、理發店、照相館、鐵匠鋪、木器社……應有盡有。她有著青春的容顏,散發著青春的芳香,煥發著青春的朝氣,更顯現出青春的氣韻和精神。
春天的一個風雨之晨,我照例來看望居住在老街上的我的八十歲的老母親,心中有種莫名的酸痛,一如這陰晦的天氣。街道老了,媽也老了。四十多年前的母親,黑亮的兩條大辮子,紅潤的兩頰,潔白美麗的牙齒,……還完全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可眼下,當我踏進母親的居處時,只聽見她深深地嘆息:唉,人老了,什么都不行了,吃什么好東西都沒味。我的酸痛終于拎成了"水滴",涌出了眼眶。
外面房檐上牽下條條雨絲,仿佛母親在游子身上的手中的線,綿綿長長。一陣風起,“雨線”便碎成沫,或搖曳著落下,我又瞥一眼這老街:雨霧迷蒙中,兩溜黑黑的輪廓,仿佛是耗盡了生命的所有活力而永久躺下的兩條長龍;昔日的店門還在,但沒有一家是開著的,如同一曲活劇剛剛演完而緊緊地拉閉了的帷幕;只有店門上的斑駁,似乎仍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著風聲雨聲的,是門內如我母親一樣的老人的嘆息。原來,老街的年輕人大都搬走了,只有老人還留戀這同自己一樣經歷著盛衰沉浮的老街,叫做“惺惺相惜”吧。“街老了,也什么都不行了”,我說不出我此時的心情,惋惜?留戀?遺憾?傷痛?甚或絕望?似乎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近三十年來,樅陽縣城向四方擴展了不知多少倍,什么“金山大道”“商貿大樓”“商業街”“美食街”“樅川廣場”“休閑中心”“娛樂中心”,還有各種工業園區,據說還要開發“銀塘新區”“蓮城新區”“通宜新區”,……到處是現代化的氣象。樅陽縣城成為現代化城市已初具規模,人們還是一個勁地往前奔。高興的同時,我不禁要問:這一切的“根”在哪?是老街啊,她是樅陽之“母”。從這里走出了多少企業家?走出了多少科局長?走出了多少科學專家?還有多少文化人?多少人吃過她生產的香油、糖果、掛面、糕點?多少人穿過她賣出的衣帽鞋襪?多少人用過她的針線、鐮刀、家具?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樅陽兒女,今天她老了,難道她的子孫們就只顧“往前奔”?
母親老了,我們該有時“找點時間”“找點理由”為她做點什么,像她當年為我們所做的一樣。雖然有人在報上撰文,說如何拆遷、整修、興建。但我覺得,母親最缺少的是精神的慰藉,孤獨是母親最怕的,而讓母親孤獨是兒女們的最大不孝。所以首要的是“常回家看看”,無論你是什么人。看看她風雨中蒼涼的身影,聽聽她老邁孤苦中的嘆息,想想她曾經散發過的幽香。這會讓你頓悟:自己也會老,也會成為歷史;懂得如何“往前奔”,才更好,不至于成為狂奔的“野孩子”,始終不忘記自己的“家”,“奔”出自己的特色來;懂得怎樣尊重孕育哺養自己的母親。
當我離開白發親娘居住的老街時,已是風停雨住,但心情仍是沉重。因為母親照例是呆呆地站在門前,久久地目送她的兒子———與其說是“送”,還不如說是巴望她的兒子下一次的回來,但愿下一次,我有個好心情,母親不再嘆息,老街也不再有風雨。
【風雨老街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歷山風雨行優美散文04-27
老街尋夢散文隨筆04-27
記憶中的古鎮老街散文04-30
風雨中的蝴蝶散文04-30
多想伴你風雨兼程散文04-28
陽光總在風雨后散文05-02
海天風雨,獨徘徊散文05-02
老街11-29
風雨后的那道彩虹散文05-01
優美散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