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日記[精選6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那么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日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日記 篇1
早上,我看到媽媽忙著做生意。洗過的衣服也沒來得及曬,我偷偷地把衣服提在桶里,來到陽臺上,把衣服放在衣架上。竹竿上的'鉤子,一件又一件,看,我的衣服在陽光下。孫公公也開心的笑了。
媽媽不能找到一個很好的換洗衣物,問我:“杭杭,衣服哪里去了。”我告訴她:“我有好衣服枯竭。”我會做家務事的未來,她的母親累了需要一些休息。
三年級日記 篇2
地球,就是一個充滿歡笑的星球。整個星球洋溢著人們的歡聲笑語,和小朋友們手舞足蹈的身影……
可你知道嗎?當你不小心的往地上扔下易拉罐時,你注意到地球的衣裳臟了嗎?當你不經意將白色飯盒扔進河水中時,你難道沒看見河渾濁了嗎?這些對你可能并不重要,但小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生命河卻被你給毀了。
地球,已經給了我們許多警告:在你砍下樹木去做柴火,做房子的那一刻,沙塵暴像一個寄信員把警告帶給你;在你無限制開墾荒牧,破壞綠色植被的那一刻,洪水蘇醒了,帶著巨浪去叫醒仍在迷惑的人們;當你將碧綠的河水染成黑色時,動物地死亡已經告訴了我們:“水沒了,下一個死亡的不就是我們,而就是你們人類”!
我曾經看過一幅畫,地球媽媽懷中正抱著一個嬰兒,站在干枯的土地上,她臉上沒有微笑,只有兩滴晶瑩的`淚珠,她除了這淚水再沒有任何東西哺育她的孩子。而現(xiàn)在每年約有100億噸的自來水被用來沖洗家用馬桶和公共廁所,水資源的浪費觸目驚心。
我不禁地想到:如果每個人都節(jié)約水,那地球就變得更美好!
我開始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當媽媽淘完米后,我一把接過淘米水,一邊澆花,一邊說:“這么有營養(yǎng)的水,千萬別浪費!”每當媽媽洗完衣服后,我就告訴她:“千萬別倒掉,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沖馬桶!”節(jié)約用水不就是一個短語,就是一個行動,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地球,讓我們來保持你的歡笑,來保持永恒,永恒的幸福吧!
三年級日記 篇3
星期二,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爺爺家玩,奶奶爺爺家住在當涂。
奶奶家門前有一個小池溏,池溏里有各種各樣的小魚,有紅的、有白的`、還有黑白相間的,幾只大大小小的烏龜會排著隊趴在石頭上暖洋洋的曬太陽。
我一進奶奶家就叫奶奶帶我們去挖野菜,奶奶把我們帶到了一片空曠的荒地上,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挖,爸爸挖好了就給奶奶看,問:“這是野菜嗎?”奶奶說:“不是。”我和媽媽捧腹大笑說:“你還不知道野菜長什么樣呢!”不一會兒,我們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們挖了苦菜苔、野芹菜有整整一大包呢!
今天我學會了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野菜,真開心啊!
三年級日記 篇4
今天,奶奶給我買了好幾條小蠶寶寶,它們有的又黑又小,有的又黃又瘦,黃色的蠶比黑色的大,因為我們學過的課文蠶姑娘中又黑又小的蠶姑娘脫一次皮才能變得又黃又瘦,也驗證了黃的.比黑的大。
我把它們放到一個空牛奶盒里,發(fā)現(xiàn)它們頭甩來甩去的,好像要吃東西。我想蠶喜歡吃桑葉,不知道哪里會有,問了一下奶奶,沒想到奶奶早就幫我準備好了。
我把桑葉喂給蠶寶寶吃,它的嘴很鋒利,吃起來還有一種沙沙的聲音,像下雨一樣。它們也很聰明,不吃中間的粗徑,吃葉面和細徑。它們吃飽就休息睡覺,每天要喂四次。
摸它們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它們軟綿綿的,很可愛。我決定把它們養(yǎng)大養(yǎng)好,一直觀察它們直到變成飛蛾飛走。
三年級日記 篇5
今天是來到這里的第二天,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我們的訓練比以前的訓練要難多了,至少五顆星,頓時只聽“跨立”“立正”“軍姿”啊痛苦呀!有時處罰我們雙手舉平,有一位男同學支撐不住了大聲叫喊起來,并且哭了,而我們還有教官卻放聲大笑哈哈~
在休息時陳教官第一次跟我們開了玩笑,我們都還開心,今天睡午覺時我還是念念不忘休息時教官跟我們開的那場玩笑,啊!床板好硬呀!睡不著!你們不要在講話了!
我們班有很多同學會想家,誰都會,都會躲在被子里默默地哭,我想家時和想哭時只有一個字“忍”下午這辛苦的訓練有再一次的開啟,我又想一只鳥被關在了牢籠里,好累呀!忍忍忍!我的汗就像流血一樣不停地流。
三年級日記 篇6
今天早上,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我們一家人開車去奶奶家。當我到我祖母家時,我看到我弟弟對我們微笑。之后,我和媽媽去采茶。我看到茶葉是綠色的,像一個小芽!媽媽叫我去摘花蕾。一二三四……不久,我們摘了很多茶,高興地把它帶回了家。
【三年級日記】相關文章:
三年級日記06-06
三年級的日記12-23
三年級的日記12-24
三年級日記06-12
三年級日記【精選】09-02
三年級的日記(精選)08-27
三年級的日記(經典)08-09
三年級日記[精選]09-25
[經典]三年級日記09-26
三年級日記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