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1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尚書·大禹謨》
談起大國工匠,就想起這句話,就如同從前,書信很長,馬車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樣。工匠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進去,對待作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沒有親眼見過他們做作品時的場景,只是在書里的只字片語中了解到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現在我們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質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嗎?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給梁惠王宰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即廚師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藝非常精湛,就連梁惠王也不由得的夸贊他,其實他也沒做什么特別偉大的事。忠于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韓愈《師說》中的一句,“術業有專攻。”我所以為的工匠精神,也莫過如此了吧:不僅僅以自己的工作來養家糊口,對自己手中的東西,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更上一層樓的精神。
在古代,中國作為手工業出產大國,瓷器、玉雕、繡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雖然匠人——《尚書·大禹謨》
談起大國工匠,就想起這句話,就如同從前,書信很長,馬車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樣。工匠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進去,對待作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沒有親眼見過他們做作品時的場景,只是在書里的只字片語中了解到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現在我們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質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嗎?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給梁惠王宰牛。“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即廚師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藝非常精湛,就連梁惠王也不由得的夸贊他,其實他也沒做什么特別偉大的`事。忠于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韓愈《師說》中的一句,“術業有專攻。”我所以為的工匠精神,也莫過如此了吧:不僅僅以自己的工作來養家糊口,對自己手中的東西,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更上一層樓的精神。
在古代,中國作為手工業出產大國,瓷器、玉雕、繡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雖然匠人的地位并不高,但他們所創造的,卻是舉世無雙的寶物。就拿瓷器來舉例子,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如果沒有工匠不斷的推陳出新,又怎么會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瓷器”的發明始于漢代,脫胎于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工匠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由最開始的素瓷,到后來潔白無瑕的白瓷,再者唐三彩、元青花、秘色瓷、琺瑯彩。這不知多少工匠傾注了全部心血進去,方得一“小瓶”,碎一件,便少一件。也許,工匠精神的另一層含義也告誡我們,不僅也對自己的作品用心,更要懂得來之不易的成果,總結下去前人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承不斷推新的文明。
周杰倫有這樣一首歌“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以前不懂這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啊,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爐的那一瞬必須是煙雨天,釉色才會漸變成夢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過天晴的瓷器極為珍惜。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等待僅僅是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匠人精神所追求的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只有執著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沉得住心,才能做出真正獨具匠心,經得住時間檢驗的作品。
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2
工匠精神: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千年的大國,從吃穿住行,到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綿延不絕。小到0.01的尺寸,大到跨越千里的工程,精到毛細針管的分毫修補,準到點滴的校對符合,無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完美體現。
看著電視上那些貌似與我的生活并無緊密相關的行業和人物,頭腦中想到的卻是勞動技術課上的生動畫面。“老師,為什么一定要畫木工加工線啊?差不多不就行了?我想早點動手操作。”“不就差一點嗎?老師干嘛要對我要求這么嚴格?”“我只會用剪刀,能不能不用刻刀?我害怕!”“老師我做不好,我放棄了!”……
是啊,我就是這么較真的老師。孩子們啊,這一分一毫看似不重要,但是代表了勞動的態度。這好與不好不重要,態度決定一切,難不難看沒關系,步驟操作是規矩。原諒我的較勁與嚴格。因為,你們是未來的我大中國的脊梁,是未來我大中國的工匠,是精神的傳承者,是希望。
電視節目有結束的時候,一個個獎杯代表了堅持和精神。多希望在未來的大國舞臺上可以看到曾經跟我學習,玩耍,提問甚至被較勁到哭鼻子的孩子們,精神不滅,奮斗不止。
心懷崇敬,觀看了央視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難抑心潮澎湃。十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普通技術工人,憑借刻苦鉆研,辛勤付出,別具匠心地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嘆為觀止的奇跡。從他們身上,我切身感受到“十年磨一劍”這種工匠精神的平凡和偉大,感受到“技術強國”這四個字的千鈞之重。十位年度人物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平凡的崗位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的真理。而這不平凡的業績正是來源于他們的堅守,來源于他們的勤懇,來源于他們的精益求精。而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繹。感慨并品味著他們的事跡,我不禁心緒起伏,身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能從中汲取什么?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又有什么引導和啟示呢?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還有更多的各行各業的匠心獨運的不朽精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靈魂作用,這種精神才真正包含著與我們教育事業相關的每一個細節。思慮良久,我想: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我們更需要堅守,更需要勤懇,更需要精益求精。堅守我們的崗位,愛崗敬業,靜心從教。認真備課,上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就是勤懇。不做重復性工作,多閱讀,多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在工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持續,在每一個環節都秉持精益求精,這才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那么,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也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祖國更加強大。
周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梁工等等,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梁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后退,也不能后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3
一個國家的底氣,除了依靠高素質高文化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群不畏艱苦、在國家科技技術第一線奮戰的技術工人們。他們也許讀的書并不多,沒有什么高學歷,是走在人群中會被淹沒的普通人,可他們依靠自己出色的技術,為國家帶來一筆筆不菲的財富,讓國家日益富強,他們演繹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神奇。
《大國工匠》是_年“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這系列節目講述了高鳳林等八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靠著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
八位勞動者,八位工匠。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他們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成為了國寶級的技工,成為了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本質上,匠人起源于手工業,匠人精神首先意味著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是“匠心”獨運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線生產。反觀我們教育,教育不是工業,而更像是農業,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深入學生的心靈,翻土、施肥、澆水、除草、間苗。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開花,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結果,甚至我們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開出美麗的花,都能結出碩大的果。但我們依然執著、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潛滋暗長,需要靈魂的安靜,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師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隱含著的是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教學中,“匠心”可以讓孩子們莞爾一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立刻展現神奇,終身難忘;更會令師生的交流,歡快順暢,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追求“匠心”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
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靜靜地等待,悄悄地聆聽,不浮躁,不顯擺。
“匠心”就是用簡單的心做單純的事。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過:“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如果教師都能始終潛心教育,那么就能摒棄浮躁、功利,回歸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選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范,畢業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干什么?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的歌聲,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至簡,至定。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我們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特點,摒棄浮躁,抵御誘惑,堅守定律,堅持只坐那一把適合自己的椅子,才會有希望獲得成功,它或許不是最美的,卻是承載你最多喜怒哀樂的物品。人的一生要處理好三種關系,即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系。人的內心簡單了就會快樂,專一了就會強大。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作家王蒙曾說過:“人的一生要做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復雜、太繁瑣、太神秘,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松一點,多一點自主選擇,讓學生有興趣一點,多一點寬容悅納,讓學生自信一點。
“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工匠,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線教師。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教書匠”,將“工匠精神”帶到工作之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1-09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13篇06-18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9篇01-09
大國工匠事跡02-27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11-17
看觀大國工匠人物心得體會10-05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4-11
大國工匠人物觀后感08-26
學習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