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觀后感800字(通用2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鐵人》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鐵人》觀后感 篇1
周三下午我們全體沙區教師在大連紅星電影院觀看了近期熱映的勵志電影《鐵人》,看后對我的觸動很大,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讓人感觸很多。在建國初期國家的石油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還被西方國家披上了“貧油國”的帽子。為了使祖國摘掉“貧油國”的帽子,一群群懷揣著救國夢想的年輕人踏上了荒漠,開始了艱難的尋油之旅。鐵人王進喜就是這些年輕人中的杰出代表。在那個物質資源嚴重匱乏的年代,要想開采石油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人硬是用自己的錚錚鐵骨,以自己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硬是把外國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其中他們付出的艱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劇中的主人公王進喜乍一看是一個粗人,說話粗口不斷,但卻是一個內心細膩,情感豐富,有強烈責任感,做事講究方法的人。劇中王進喜為了救一個年輕人,一條腿被倒塌的鋼管砸壞了,為了不耽誤工期他以頑強的.毅力忍受著身體的劇痛,為的就是早日為祖國開采出石油。劇中還有一段王進喜做報告的環節讓我記憶猶新,作為中國普普通通的一個農民,他沒有什么文化,但是他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語言質樸感情真摯,道出了許許多多石油工人的心聲,催人奮進。他毫不矯揉造作,因為這就是王進喜內心的真實寫照,這是他感情的真實流露。在他的心中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另外在電影中還有王進喜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攪拌混凝土的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常常有人議論現在的國人缺乏鐵人的精神,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以偏概全了,因為我覺得大部分國人秉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品質,只是在物質環境豐厚的當代,這種優秀品質沒有被激蕩出來!在汶川地震中中華民族所表現的凝聚力、向心力,不畏挫折,堅強不屈的優秀品質,讓世界嘆為觀止。這種精神堪當“鐵人”,可以說與鐵人精神相比毫不遜色。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就要學習、秉承中華民族的鐵人精神,無私奉獻,做好本職工作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
《鐵人》觀后感 篇2
茫茫沙漠,石油漢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饑寒交迫,報效祖國永不言苦。我看著看著銀幕上的《鐵人》,不知不覺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饑餓和寒霜襲向我瘦弱的身軀。電影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面,我都牢記在心、歷歷在目。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銘記至深,感動至深,思索至深。
渺無人煙的沙漠,無邊無際,大雪紛紛,狂風蕭蕭。大伙兒喝進的是冷風,吐出的是白煙,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只有一雙雙粗糙的手。40多噸的龐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蠻勁。當鉆井將要垮下的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當起了“人肉攪拌機”。他瑟瑟發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襲著他,為了鉆井的成功,為了祖國的發展,他熬住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熬住了!說他是鐵人,他沒有鐵的身軀,卻有鐵的靈魂,鐵的膽魄,鐵的堅韌!黑白轉成了彩色,昔日換成了現代,時空穿梭了數十年,但不變的,是鐵人堅如鐵的精神。劉思成,“小知識份子”劉文瑞的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無論日日夜夜,無論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別人的。無數人嘲諷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顧,堅持心中的信念,繼續向前、向前。
從牙牙學語起,一切都是鳥語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暢游,無憂無慮。沒有一望無垠的沙漠,沒有饑寒相迎的考驗,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淡化的心就如驚弓之鳥,只能望而卻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著更大的失敗。優勝劣汰是永恒的,失敗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繼續拼搏。也許,自己的起跑線被拉遠了,只能看著別人展翅高飛。可,懶造就蟲,勤造就龍。培養出鐵的精神,在失敗面前永不放棄,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聽狂風怒吼,迎波濤洶涌。那么,毫無疑問,你將是勝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門,走出世界,走出宇宙,當你披荊斬棘,用鐵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個鐵人,我奮戰著,我不退縮,我不言敗,直到成功。
《鐵人》觀后感 篇3
大慶人都聽說過:“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大慶石油工人的楷模就是令人敬佩的鐵人王進喜爺爺。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鐵人紀念館門前。
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雕像,那不正是投身工作忘記吃飯的;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王進喜爺爺嗎?他的后面不正是那象征著王進喜爺爺47歲的47個臺階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邁著輕快的步伐,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著47個臺階。
到了館內,首先是一個碩大的屏風,上面刻的是王進喜爺爺帶領幾名工人奮斗的場面。我真佩服王進喜爺爺啊!我們上了樓,到了一廳,先是王進喜爺爺留下的格言,其中一句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家里窮,我就給別人放牛,我知道牛脾氣,牛總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所以,我要為革命當一輩子的老黃牛!”這句話體現出王進喜爺爺生前是多么的熱愛革命呀!里面一件陪伴王進喜爺爺一生的破爛不堪補了又補的羊皮襖也讓我記憶猶新,如果換成了我,換成每一位同學,都不可能穿這樣的衣服。這樣我更加敬佩王進喜爺爺了。
到了第二廳,我看到了那一臺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爺爺得獎時得到的。我還從媽媽口中得知,那時,王進喜爺爺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王進喜爺爺起的.最早,睡的最晚,而且每天要走二十多里路那。我想:有了摩托車該不用那么辛苦了吧!在二廳,我還看到了那時的學校,里面燈光很暗,但黑板上方的八個大字非常明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為他們破舊的學校感到震驚!
最后,我們走進第三廳。在哪里,我了解了王進喜小時候的情況。他小時候家里很窮,母親生下了他,很高興,便按習俗把他稱了一下——十斤。父親便管他叫十金娃。可長大卻又黑又瘦,便改名為王進喜。王進喜爺爺三歲時他父親便去世了,六歲便上山砍柴換錢了,七歲就給地主放牛,經常被地主罵,常常吃不著飯。看到這,我為王進喜爺爺感到悲傷,如果他生活在這個年代,早是被家人寵著的心肝寶貝了。
假如王進喜爺爺還活著,我就會站到他的面前,大聲喊道:“爺爺,您是我們的驕傲!”
《鐵人》觀后感 篇4
看電影《鐵人》,并沒有我想象的爆滿場面,幾百人電影廳里只有三十幾人,電影在靜默中開演,靜默中結束,從鐵人精神看社會責任。
后來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年輕人,收到工作單位發的電影票也不去看,因為他們認為鐵人是神,不是人,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心里。
其實,電影拍的很好,電影中王進喜是“鐵人”但不是沒是神。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罵人、打人、說粗話;他在沒有糧食的年代,為自己的1205鉆井隊走后門多領吃的……他是一個血肉之軀,在沒有任何起重設備的條件下,靠肩膀靠脊梁,豎起了井架,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用身體攪拌混凝土,此時的王進喜超出了普通人,這是因為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當他面對逃跑的徒弟時,不是責罵而是柔情似水的關愛的惋惜,此時的鐵人像大哥,像父親。
有文化的徒弟劉文瑞,是鐵人最疼愛的年輕人,在他身上,鐵人寄預很大的希望,但在困難即將快過去時候文瑞堅持不下去了,逃離油井,以后終身背負著沉重的自責,但他一直在山村教書育人,默默工作。
劉思成帶著父親的`囑托成為石油工人,是還愿?是贖罪?鐵人是他的精神寄托,收集鐵人的遺物,1205鉆井隊的物品是他唯一愛好,
崇拜鐵人達到幻覺的地步,父親當年的出逃讓他蒙羞,但他深愛自己的父親,父親沒有走下去的路,由他來走,他不單單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石油工人的兒子。
我認為電影好就好在于導演了解當代青年的心理,沒有神化這些閃光南明又普通的勞動者,而是利用一個個片斷謳歌建國初期,鐵人那一代建設者們為國分憂,為民爭光的愛國情懷和工作熱情以及艱苦創業的革命激情。
這電影是很震撼人心的,特別是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鐵人,是我們的榜樣,是父輩的寫照,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為新中國的建設,大干快干拼命干,一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工人階級的地位至高無尚,我們長大后,走父母的道,接父母的班,做一個工人,自豪。
但電影結束了,為什么我們的心情有些沉重,年輕人,是不會有我們的感受的,他們知道的太少,這些年,正統的文化太少,年輕人崇拜的偶像早已改為所謂歌星,影星,有幾個知道“鐵人”是誰?
《鐵人》觀后感 篇5
昨天單位組織大家觀看電影 鐵人,“鐵人”對我們大慶人再熟悉不過了,從小我們就在他的熏陶下長大,我們看的第一部反映石油工人的影片就是?創業?,影片里周挺山的形象牢牢的印在了腦海里,也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故,我們對“鐵人”的:“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有條件要上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經典絕句,從沒有那么深刻的打動過我們的心,更沒有對這兩句話有過更加深刻的剖析。
在同事的生拉硬拽下,我被迫座到了電影院,一開場就被大慶六十年代的冰天雪地的艱苦環境所吸引,影片生動再現了老一輩石油工人為摔掉我國貧油的帽子,忘我的`拼搏的精神,和新一代石油工人所要肩負的歷史使命,以“鐵人”為代表的石油工人用他們的滿腔熱忱,用他們的血肉之驅,詮釋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獻身精神,“鐵人”那質樸的閃光的話語,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他說:“我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什么?是家里的兒子,我們要做這個家里最孝順的兒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母親的孩子,我們在家里面都有兄弟姐妹,我們都知道最孝順的兒子是什么樣,那就是無怨無悔,無私的奉獻,以“鐵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工人,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最孝心的兒子,用他們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獻身精神,在松嫩平原上開發了大慶,添補了中國歷史上貧油的空白,今天的大慶繁華似錦,高樓林立,一個現在化的工業大都市屹立在平原上,那高聳如云的鉆塔,轟隆作響的磕頭機,預示著大慶的未來會更加的美好,做為新一代的石油工人感到無比的自豪,然而,我們從沒有象今天這樣感到肩上分量,老一輩石油人用血肉鑄就的大慶油田,鐵人精神,我們將怎么去發揚,怎么去光大,我們將怎么去建設大慶,發展大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
我想,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每一位大慶人,都應該去反思一下“鐵人 ”那句質樸的話:“我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是家里最孝順的兒子”
你是孝順的兒子嗎?怎么做才算是最孝順呢?
《鐵人》觀后感 篇6
最近公司組織觀看了《鐵人王進喜》的影片,影片通過兩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來講述了鐵人的堅定意識,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將我帶回到過去那段堅苦歲月,能夠感覺到他們真的很艱辛,但他們卻傳達出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艱難都不放棄。當時人們的思想很單純,從不摻雜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標,就奮不顧身的去努力達成目標,而且把國家的需要當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當下的人們會認為他們有點傻,說那么苦,自己卻得不到一點好處,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漸好了,但人們的那份純真,樸實的生活態度,卻漸漸離我們而去了,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著,并不是說這樣不對,必竟那個年代和我們現代的社會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們在改變,而是社會也在改變,但在這個時間我們通過看這部影片,是不是應該反醒一下自己,不論社會怎么改變,我們的身體里還是應該有那么一種精神的,否則我們的前輩為了我們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嗎?給我們創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們都變得自私了,我想這可能并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吧?
戲里還有一個情景對我觸動很大,就是鐵人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作為一名當代沒有經歷過去那段堅若歲月和戰爭的黨員,無法親身去體會那份艱辛,但我們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出這種精神,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勞,不要光在形式上入黨,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黨,我們可能不會做像前輩那樣偉大的事情,但我們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起碼認真工作,認真生活,珍惜前輩們給我們創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鐵人》觀后感 篇7
石油,相當于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后,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鉆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鉆井進尺71000米,等于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鉆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
了鉆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鉆,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奮斗的工作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會戰中,由于暴雪封路,訂單驟增,大胎班組數天工作到三更天。領導緊急開會制定措施方案,員工放棄公休齊上陣,各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將人力充分調配到大胎班組。在倉庫現場,可以看到全體員工無論領導還是員工熱火朝天的奮斗在第一線的場面。大家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鐵人精神永流傳。
《鐵人》觀后感 篇8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有所耳聞。在我的心目中,鐵人王進喜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楷模。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影片《鐵人》后,我對“鐵人”王進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舊時的火車站,高聳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歷史通過銀幕在我們眼前再現。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關鍵時刻,他能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里,我被這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產中就需要這種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勞的雙手去拼搏創造的。
影片中還重點刻畫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們鐵人精神并未泯滅,他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上世紀60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堅,讓“鐵人”精神永放光輝,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快發展!
《鐵人》觀后感 篇9
《鐵人王進喜》影片把我們帶到了建國初期那艱苦卓越的年代,鐵人忘我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體會到了歷史賦予我們沉重的責任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鐵人為榜樣,艱苦奮斗,永不服輸,敢想敢干,勇于創新,以學生為本,愛崗敬業,做祖國的稱職的園丁。
鐵人對祖國、對民族、對工作、對同志充滿激情,是一個有信心,負責任的人,正是在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困難低頭精神的帶動下,大慶油田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那種要啥沒啥的環境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
石油大會戰期間,鐵人的腳被砸傷了,但他還是拄著拐杖,腳上打著繃帶,堅持奮斗在工作第一線,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鉆井發生井噴,在這關鍵時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達找領導要重晶石粉壓井,鐵人聽了大吼一聲“等你們去安達找領導要回重晶石粉壓井,鉆機早掉進地球里頭去了”,鐵人當機立斷,采用水泥來壓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內的水泥一時也不能和泥漿混合,鐵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奮不顧身的跳進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攪拌泥漿,最后在他的帶動下,在場工人也都紛紛跳入池中,井噴終于被止住了,鐵人卻病倒了。看到這我無語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動的熱淚,鐵人也是人啊!寒冬臘月,就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跳進冰冷的泥漿中都受不了,何況是一位腳上有傷渾身是病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油田,作為祖國接班人和培養接班人的我們豈能夠躺在前輩用鮮血跟生命創造的舒適的搖籃中,不思進取,我們要把鐵人的精神帶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努力拼搏,把鐵人精神發揚光大。
“鐵人精神”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并傳承下去。我們要以“鐵人精神”為榜樣,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棟梁之才而奉獻青春熱血!
《鐵人》觀后感 篇10
從最初抱著抵觸的心理,完成任務的態度走進了電影院,到心靈被“鐵人”精神震撼著走出了電影院,這就是電影《鐵人》帶給我的思想轉變。
“我偏好的是肉體,你崇尚的是精神。”“擺在我這里的是物質的體現,擺在你那里的是靈魂的升華。”這是電影《鐵人》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臺詞,我感覺,這種物質的享受與精神的信仰的鮮明對比正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我,偶爾也會聽到父輩們在耳邊述說他們那時候的故事,聽完后最多也只是感到現在的我是幸運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里了,從未真正去設想父輩們走過的到底是一種怎樣艱辛的道路,也無法想象吃不飽肚子還要干很重的活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電影中的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反差,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與精神信仰的對比,帶給我的都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靈振撼,同時也壓得我有些喘不上氣來。
父輩那一代的物質生活是很貧乏,可是精神生活卻遠比我們富有,他們有“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生活追求,還有“人貧血沒有關系,國家不能貧血”的人生信仰,而現在的我卻每天安逸的生活著,從未去想過自己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也沒有想過我的一生能給后代留下些什么。而更可悲的是一直以為,自己沒有做過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所以心靈也算是比較純潔高尚的,可是看完電影《鐵人》后,我才深深的意識到,我的思維很狹隘,崇尚的其實就是一種物質的享受,心靈深處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叫“自私”的雜質,而這些雜質會隨著安逸的生活而任意滋長,就像是土地肥沃了,雜草也自然會多起來一樣。電影《鐵人》就像是一個過濾器,將我心靈深處的雜質給與了過濾,使我的靈魂得到了洗刷。
而有些雜草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擁有安逸生活的我們,物質生活是很豐富,每天不愁吃穿,可是我們目前最缺少、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像電影《鐵人》這樣的精神食糧。
《鐵人》觀后感 篇11
20xx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鐵人》。被稱為“鐵人”的實際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進喜。
故事發生在1960年松原會戰時期,東北發現了大油田,得到這個消息后王進喜和他的徒弟們迅速趕到東北,開始了石油大會戰。剛到東北,鉆井各項設施不完善,沒有吊車,沒有拖車,王進喜帶領他的徒弟們用肩膀、用脊梁、用血肉之軀一點點的將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進行開采工作。王進喜想盡辦法克服了開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這場電影看下來,有幾處讓我感覺特別的辛酸:一、王進喜帶領徒弟們用血肉之軀搭建井架的時候,他們的口號,他們堅毅的神情讓我震撼,感嘆于他們的精神,這是種什么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我想,應該就是王進喜說的,要努力讓國家擺脫貧血,擺脫被欺負的局面;二、發生井噴時,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抑制不住。有人勸王進喜趕緊帶著徒弟們離開,而王進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許倒,隨后帶傷跳進水泥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噴,保持了井架和鉆機。看著徒弟們紛紛效仿師傅跳進水泥池的畫面,我才意識到什么叫做人像鋼鐵一般堅強,也才理解了開頭王進喜的那句話:我們來這,就是玩命的。三、鬧饑荒期間,王進喜寧愿犯錯誤也要給徒弟們換取口糧。即使在小知識分子身體素質差熬不住饑荒,熬不住艱苦的日子要逃跑時,王進喜還是把口糧袋和護膝塞進了小知識分子的.懷里,告訴他要好好做人體面做人。四、井架有東西掉落,砸到徒弟萬堂的頭上,王進喜急忙趕來后詢問萬堂,萬堂開口說,師傅,我沒事。看到這里,我真是難受的想流淚,胸口很悶。我想到了現在社會的我們挑活干撿活干怕苦怕累是多么羞愧。
電影看完后,王進喜的那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還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我想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值得我去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方面!
《鐵人》觀后感 篇12
大家都去過鐵人紀念館吧。沒錯,那里面記錄著王進喜從小到大一直死后的故事。
鐵人紀念館在昆侖大街和鐵人大街的交匯處。鐵人紀念館共有四個展廳。第一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
所謂的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科學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概括地說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而所謂的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不計名利,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二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不屈的`童年。
王進喜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6歲拉著父親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進油礦當童工。
第三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艱苦創業。
10世紀60年代第一春,在外受經濟封鎖。內遇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下,松遼大地上展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奪油大戰中,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知難而進,“創造條件上”,以震撼民魂的英雄壯舉,帶動大會戰迅猛發展,實現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甩掉“貧油落后”的帽子的奮斗目標,成為英雄的鐵人。
第四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死了之后,他的精神卻與我們同在。
鐵人王進喜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業績不朽。精神永存。他用終身實踐所創造的鐵人精神,猶如基因和血脈一樣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中不斷傳承,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發揚光大,內化為人文品質,鑄造成精神動力,成為推動企業發展,鼓舞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
這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鐵人》觀后感 篇13
記得在我小時候常和家里人去鐵人廣場,休閑玩耍,在鐵人廣場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學著雕像的樣子做。那時候覺得這只是一座普通的雕塑,還好奇的問媽媽這是誰呀?媽媽告訴我,這是鐵人王進喜爺爺,是石油會戰的大英雄。
現在我長大了,知道了些關于鐵人的事跡,覺得這雕塑不是普通的雕塑了,而是帶有靈魂的。王進喜爺爺雕像眺望的地方出現了一座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我有幸參觀到了,那不只是一個人的紀念館,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灰色的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的草地,充滿生機。我的右側是一個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紅”,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風貌。
拾階而上,這石階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個石階,代表了鐵人和他的戰友們奮斗了47年終于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
進了序廳,宏偉的“石油魂”展現在面前展現了52個人物,這可是我一個一個數的。他們面帶微笑,喜悅和興奮。在會戰的硝煙中走出來的,抖落歷史的塵埃,邁著堅定、剛毅、自信的步伐。
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面寫道:王進喜6歲拉著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
走進展區,與鐵人的物品近距離接觸,館里靜靜地,覺的那些文物有輕微的呼吸聲。有王進喜的雕像,還有馬燈,摩托車等。
再仔細看這些文物,每一個紋痕都是那個時代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馬燈上一塊塊膠布已經泛黃,但抹不去鐵人勤儉的痕跡。那時鐵人必須要勤儉,因為“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鐵人精神,大慶的鐵人精神!
是物品都要腐爛的,但是鐵人精神永不腐爛,它會千年百年的在大慶傳承下去!
《鐵人》觀后感 篇14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鐵人紀念館參觀。
我很小就知道大慶有個“鐵人”,但那時不太明白,是一個鐵做的人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鐵人”是誰,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鐵人的那個時代。鐵人紀念館的門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鐵人王進喜。導游小姐向我們介紹了鐵人。1959年,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只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干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終于開鉆。在打第二口井時,發生了井噴。為了制服井噴,王進喜顧不上腿傷,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井噴制服了,可他的傷腿已血肉模糊,泥漿把他的手腳燒起了大泡。王進喜和1205隊工人們的英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附近的鄉親們。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隊長累不垮、壓不倒,沒白天沒黑夜地干,就對住在他家的工人說:“大娘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這么拼命的人,你們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號就叫開了。
在紀念館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實物,當年的艱苦環境:一望無際的草原,人煙稀少;干打壘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簡陋;帶大豎道的棉襖;狗皮帽子;沾滿泥漿的衣服和褲子;那個時代鐵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車。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場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鉆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裝上去的。天寒地凍的情況下王進喜和工人在暴風雪中辛勤工作的場景;王進喜和工人們在施工現場研究問題的場景;開生產會議的場景;領導接見鐵人王進喜的場景。
通過這次參觀,我看到老一輩的艱苦創業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動。鐵人精神激勵著我,我為作為一名大慶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鐵人》觀后感 篇15
王進喜的名字并不陌生,王進喜的事跡也早就知道,作為共和國的一代楷模人物,曾經激發過無數人建設祖國的熱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進步,我們對于鐵人精神似乎有些淡忘。
李少紅導演、劉燁主演的《鐵人》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代鐵人王進喜帶來的熱情和力量,同時也看到了這種力量的延續。影片中的“王進喜時代”,以零下40度的白雪皚皚的遼北平原為背景,沒有高科技技術,沒有現代化大型機械,而且正趕上新中國的大災之年,連飯都吃不飽。正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王進喜帶領一幫石油工人,依靠一雙雙粗糙的大手,不畏艱險不畏犧牲,為我國成功架起了一座座油井,讓中國徹底擺脫了貧油國的帽子,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歷史將永遠記住那一個時代的豐碑,永遠記住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鐵人”。“鐵人”不是鐵做的。由于操作不慎,巨大的鉆桿從高處滑落,王進喜不顧自身安危,奮力將劉文瑞推開,自己卻被重重的砸到。為了不影響大家的.情緒,王進喜拖著斷腿繼續堅守崗位。鉆井架因為井噴將要垮塌之際,王進喜帶頭跳入冰冷刺骨的水泥漿中,充當“肉體攪拌機”。雖然不是鐵人,但他的意志、他的靈魂,卻比鐵還硬比鋼還強,我們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這種鋼鐵精神。
幾十年后的沙漠戈壁中,也有一排排鉆井平臺和一群石油工人,劉文瑞的兒子劉思成也在其中。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不再食不飽腹、衣不裹體,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老一輩石油人的良好傳統在劉思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延續,每年都被評為工作標兵,在干好自己的工作后,還努力的幫助其他同事。但這樣的行為在其他人的眼里卻成了“傻子”,這是“鐵人”精神的悲哀,更是現代人的悲哀。片中趙一霖的臺詞對兩代人的精神世界做了做好的詮釋: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實惠,你看中靈魂,我看中肉體。這是趙一霖和劉思成的不同,也是兩代石油人精神境界的沖突。
老一代石油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犧牲,換來下一代人更好的生活,但是下一代人卻
在老一代人創造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物質條件提高了,精神世界卻潰敗了,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在豐富的物質條件下擁有積極的態度和高尚的靈魂,而不是像趙一霖那樣只知道追求所謂的實惠和肉體。
不管是冰冷的東北,還是熾熱的沙漠,中華民族堅韌不屈、艱苦奮斗的精神都需要傳承和發揚,那個翱翔于天際的雄鷹也都值得每個人仰慕。
《鐵人》觀后感 篇16
今天下午,在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公司組織全體在職員工觀看了電影《鐵人》,鐵人王進喜的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忘我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每一位觀眾,時空交替著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美好,感動著你我。
在感動中,我們品味到了人生價值觀。“戲文里怎么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 鐵人就是用這樣人生價值觀的“羅盤”指引著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動中,我們品味到了責任,“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干什么的?共產黨員是家里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干活兒的壯勞力!上有老下有小,風里來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這就是鐵人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意義,詮釋著責任的本質。
在感動中,我們品味到了堅強。當時會戰的條件是設備嚴重不足,鐵人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眾人用撬杠抬,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繃斷,眼看著功虧一簣。鐵人站了出來。“挺起來!沒長脊梁骨啊?”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蕩氣回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動中,我們品味到了奉獻。外部設備意外失控,地下壓力噴薄而出,井噴了!沒有攪拌機,壓井噴的水泥比重過大,容易凝固,分散不開。怎么辦?鐵人拖著受傷的腳,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泥池子里,充當“人體攪拌機”。當時的情景,鐵人不可能思緒萬千,這是一種本能,一種融入血液的“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生追求。
在感動中,我們品味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難的時候當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到處去找。當終于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時,徒弟淚流滿面地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面對“背叛”自己的愛徒,嘴里吼著“熬不住就給我滾!”卻給徒弟留下了當時稀缺珍貴的三個饅頭和一袋干糧。鐵人也是普通人,錚錚鐵骨下也有著似水柔情。
這就是鐵人精神給我們帶來的感動。面對現在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看到鐵人精神在今天仍然是羅盤,它提倡的艱苦奮斗、創新奉獻,提倡的在愛崗敬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依然有著熠熠閃光的崇高價值。
《鐵人》觀后感 篇17
20xx年7月10日,我有幸的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通過簡述兩代英模為祖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創業拼搏的故事,歌頌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鐵人》震撼了我,英雄的氣概感染了我。
影片中,石油大會戰期間,鐵人的腳被砸傷了,但是他還拄著拐杖,堅持奮斗在工作一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鉆井發生井噴,可是又沒有重晶石粉壓井,鐵人當機立斷,采用水泥壓井,投入了大量的水泥,但池內的水泥一時也不能和泥漿混合,鐵人不假思索,扔下拐杖,奮不顧身的跳進泥漿池,用自己的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在場的'工人也都紛紛跳入泥漿池中 ,井噴終于止住了,鐵人卻病倒了,正是在困難面前,讓我們看到了一股豪情,一個有血有肉的硬漢子場景。
“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地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惡劣環境低頭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我,鐵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氣沖云天。在地位和榮譽面前,他擲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階級的地位,全國人民的榮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鐵人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
感動中,我學到了人生的價值觀,“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寫作”,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比誰戳的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價值觀指引著他做人,并感動著我學會堅強,當時,會戰設備不足,鐵人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頓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在整齊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的斷,眼看著功虧一簣,鐵人站出來了,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柱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好抖三抖”,感動中,我感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困難面前黨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四處尋找,當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淚流滿面的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嘴里吼著:“熬不住了就給我滾”,手里卻把當時十分珍貴的三各饅頭和一袋干糧塞進了徒弟的懷里。
鐵人的事跡深深地感染著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肩負著保護人們健康的使命,更要有“鐵人”的精神,“鐵人”的信念和“鐵人”的追求,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面前,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的考驗下,我應該再拿出鐵人的拼搏精神,自覺履行醫務人員的任務和責任。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危險面前不畏懼,振奮精神,堅定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社會貢獻力量。
《鐵人》觀后感 篇18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大慶有一個“鐵人”,只是那時還不太明白,“鐵人”難道就是一個鐵做的人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鐵人”其實是一個人,他就是王進喜爺爺。
今天,我就要去參觀鐵人紀念館了,去看一下王進喜爺爺不平凡的一生。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廣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鐵人”王進喜爺爺手持掃把的高大雕像,繞過雕像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筑。聽爸爸說,鐵人紀念館樓高約47米,這寓意著王進喜爺爺輝煌的47年人生。
從天空俯視紀念館,它的主體建筑為“工”字形,從側面看它是“人”字形,這些都寓意著鐵人紀念館是工人的紀念館,它是以工人為主題的紀念館。當我一步一步拾階而上的時候,我忽然發現臺階也一共有47個。
走入鐵人紀念館的正門,一幅栩栩如生的鑄銅雕塑展現在我的眼前。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塑,它的名字叫《石油魂》,它真實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王進喜爺爺和他的同事們的英雄形象。
我按照順時針方向參觀了整個紀念館,紀念館展覽共分為:《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
在《不屈的童年》展區,我看到了王進喜爺爺的童年,王進喜爺爺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他在六歲時拉著盲人父親去討飯;九歲時同父親出勞役;十歲時給地主放牛;十五歲在油礦當童工;
他干著成人一樣的活,過著比成人還累的生活,王進喜爺爺就是在這種堅苦的環境中長大的,看到這里我想:王進喜爺爺小時候可真苦啊!我可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在《艱苦創業》展區我看到了王進喜爺爺為了建設大慶油田做出的巨大貢獻,王進喜爺爺曾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方法運水保開鉆,他也曾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壓井噴,他還睡過鉆桿床,拿鉆頭當枕頭……
王進喜爺爺說過:“北風當風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死奪下頭號大油田”它體現了王進喜爺爺誓死拿下頭號大油田的決心。
王進喜爺爺是玉門人的杰出代表,中國石油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英雄,是人民的楷模,更是中華民族的先鋒戰士。
我要對王進喜爺爺說:“謝謝您王爺王爺爺,是您開辟了大慶油田,我敢說,如果沒有您我們大慶就不會有如此繁榮昌盛的今天,我要繼承您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鐵人》觀后感 篇19
隨著一段塵封的記憶打開,仿佛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到了大慶。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和剛毅的意志,開鉆出大慶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他們經受三自然災害的考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天,也絕不遜色。
父親看完電影,一種“大慶情結”,溢于言表,說不出的激動,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難忘的場景,讓他的記憶復活,讓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復燃。對于我們80后一代,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歷史滄桑感和生活場景的實感非常鮮活,
作為王進喜徒弟的劉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艱苦而臨陣逃脫,鐵人沒有責備,而是一邊數落他不爭氣,一邊把饅頭和米袋子扔給他,那種愛之切責之深的`感情,難能可貴。
鐵人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鐵人的精神永不過時,尤其是今天,面臨金融風暴的席卷,地震災區重建工作的緊要之時,缺乏的正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沒有了人拉肩扛,饑寒交迫,但是,社會進步和物質誘惑,無不侵擾著人們的思想。王進喜的那種,井塌了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有誰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應該以怎樣的行動,獻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擔當,不怕吃苦,獻出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鐵人》觀后感 篇20
前面是白皚皚的荒原,腳下是一望無邊的黑土地。在鮮無人煙的北大荒上,我們的石油勘探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將一座座井架樹立了起來,同時也為他們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時代的豐碑。
影片中王進喜帶領石油工人們,勇敢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們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井噴了,水泥沉淀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體攪拌機”。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將石油工人鐵打的頑強精神淋漓盡致的刻畫了出來。無不讓人在觀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腳到頭不斷涌來。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在人們對物欲的追求達到極致的現在,還有什么是我們所信仰的,還有什么能觸動我們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經,還有什么能喚起我們所剩無幾的愛國情懷。很久很久我沒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當我看到鐵人義無反顧的跳入寒冬臘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時,我知道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這一刻,我被他那種為了讓新中國摘到“貧血”的帽子而時刻準備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所觸動。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這就是我們在心底深深呼喚的。謝謝電影《鐵人》。它在我們心靈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讓生命的綠洲重新在那里涌現。
《鐵人》觀后感 篇21
“鐵人”頭銜的創始人王進喜,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數鐵人的身影,因為他的精神和品質,影響了建國初期的那一代人,影響了奮發圖強的一代,影響了改革開放的一代。
今日,我們有發達的社會,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可是,我們的氣質和精神卻總是少了鐵人,少了鐵人的堅韌和不屈,少了鐵人的開拓進取。
鐵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氣!我會振作精神,迎接挑戰,實現心愿。俗話說得好,人活著要有點精神,而鐵人精神正是對無悔人生的詮釋
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小挫折就輕聲放棄,自暴自棄,那我們就是失敗的人了!應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失敗!人們經常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磨難,就必須是不夠天真。”唯有經過不斷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堅強,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所以,讓我們銘記自己的職責,銘記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在應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決不畏縮不前,決不畏縮不前,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使我們不再軟弱,不再在任何困難面前“心軟”。
永遠的鐵人榜樣,永遠的標桿,是我們應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銘記鐵人,時時刻刻學習鐵人精神,向鐵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習發揚鐵人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業務做好、做好,嚴格按照要求和執行標準,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干好本職工作,秉承鐵人精神,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鐵人》觀后感 篇22
周四下午,我們觀看了《鐵人王進喜》記錄片,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鐵人王進喜工作的片段,介紹了他如何從一個討飯娃成長為新中國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進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卻不蠻干,而是巧干、實干,他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把一個在玉門油田有名的“豆腐隊”帶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國家因為缺少石油,公共汽車上還背著煤氣包,他憂心忡忡,要求去大慶參加大會戰,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國貧油的面貌。想想鐵人當時工作的環境,在西北時黃沙滿天,在東北時冰天雪地,即使環境再艱苦也阻擋不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在大慶打油井時由于缺水,他帶領同志們砸冰取水;當設備由于缺少運輸工具無法及時運到目的地時,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帶領同志們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鐵疙瘩”提前運到了工地。當發生井噴時,由于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顧受傷的腳第一個跳入井噴的漩渦中,用自已的.身體當“攪拌機”;在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期,他們連飯也吃不飽,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開荒種糧;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開發與生產。
鐵人雖沒有豪言壯舉,但是他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不畏艱難困苦,永于創新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對于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當代青年,這部記錄片不僅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鐵人》觀后感 篇23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慶,大慶有種精神,叫鐵人精神。暑假的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大慶市鐵人紀念館參觀學習,這里傳承的不僅僅是鐵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勞動者的靈魂。
身穿皮襖,手握剎把,目光剛毅,巍然挺立。一走進紀念館廣場,這幅王進喜的鐵漢寫真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拾階而上47個臺階,代表著穿越了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一瞬間,“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鏗鏘的誓言,跨過時空,在我的耳畔回響。
我迫不及待的走進紀念館,迎面是一組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像《石油魂》,它氣勢磅礴,雄赳赳氣昂昂地邁著腳步,走向新生活!
進入展廳內,通過解說員姐姐的講解,和文史資料、圖片視頻記錄、場景再現等豐富的感官體驗,我感受鐵人爺爺當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受到他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祖國的發展強大無私奉獻的英雄氣概。鐵人爺爺火熱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勁兒一點點在我胸臆中蔓延開來;一個個復原場景,一句句傳世名言,爺爺無私的奉獻和忘我的拼搏洗滌著我的心靈。現在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難……
走過一個個展館,也穿越了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和后備力量,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建設、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鐵人》觀后感 篇24
大慶這個地方,開采石油是一大風景。在早年開發打井時杰出的王進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們去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館門,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王進喜為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墻上,寫著醒目的大字: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著,我們進入到館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王進喜的童年生活,王進喜小時侯生活十分艱苦,連草鞋都是破爛不堪,被選中做國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帶領這支隊伍在北大荒地區打井,分別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而后,我們又參觀了王進喜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看起來像一場大雪就能壓垮似的。他們的棉襖,也都是補了好幾回了。
北大荒常常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王進喜在打松潘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如不及時搶救,定會井毀人亡。王進喜果斷決定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下去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跳下井,用身體攪拌泥漿,終于壓住了井噴。
有一次,王進喜到北京去開會,突然胃疼痛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治療,結果王進喜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王進喜說:“你們大膽地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他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此時王進喜渾然不知,癌細胞正在擴散,醫生正在為治不好他的病而落淚。
1970年10月15日,王進喜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
《鐵人》觀后感 篇25
緊張的石油檢驗培訓終于迎來難得的休息日,更讓人興奮的是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早就聽說:在大慶,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鐵人不就是大慶工人的凱模嗎?一種崇拜感由然而生,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坐著飛快的客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客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廢寢忘食、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鐵人王進喜。他的后面是那象征著王進喜47歲的47個臺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終于尋找到了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沿著四十七級臺階,懷著崇敬之情走進了紀念館。
在鐵人的手記前,看著鐵人工整的.字跡,讓我想到在那種物質極其匱乏的條件下,鐵人還能時刻不忘記學習,這種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向里走,我看到了一輛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據講解員說:那時王進喜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這輛摩托車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觸還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語表達……
通過這次的參觀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踩著歷史的足跡,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中,是這些前輩為我們創造了這一切,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鐵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鐵人》觀后感11-10
鐵人觀后感11-03
《鐵人》觀后感12-28
《鐵人王進喜》觀后感05-19
我身邊的鐵人_650字11-07
鑄就鋼鐵人生作文11-30
鑄就鋼鐵人生作文11-30
鐵人觀后感15篇11-26
《鐵人》觀后感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