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終身成長》讀后感1
我小時候就聽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對這句話理解并不深刻,直到我遇到《終身成長》,我才意識到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現在,我已不再年輕,而且已到了不愿老得太快的時候了。回顧自己的大半生,常常都會用“如果當初……,我會……”句式。因為,我切身體會到:
1、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的。
2、雖然失敗是痛苦的,但它只是一個你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你能從失敗和挫折里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3、沒有人是永遠成功的,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終身成長》這本書從生理層面上對具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的腦電波進行了分析,科學的角度論述了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目標明確,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并樂于向同伴學習的人,學習成績更高。他們注重學習方法,善于尋找學習規律,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即便在某次測驗中表現不好,下次也會努力趕上。挫折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成功來源于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
這樣的人若作為領導者,他們的世界里充滿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無論看待自己或他人,他們都相信人具有發展潛能。對他們而言,經營公司不是為了突顯優越,而是為了促進自己、員工和整個企業的成長。
一個人若達到這樣的境界,面對不可避免的衰老,必將再次煥發生機吧?因為,每一天,對于他,都蘊含著新的希望,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終身成長》讀后感2
一直認為,夸獎孩子聰明有天分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也一直認為,只要給孩子沃灌足夠的心靈雞湯就能助力他們的成長,甚至于我們會認為只有成功了才表明你比別人強,才有自尊,會認為作為管理者,維護團隊的群體思維才是王道……讀完《終身成長》才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
告訴孩子他非常聰明,會將孩子變成騙子;沃灌心靈雞湯并不能使孩子們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因為他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出了問題;作為管理者,如果一味鼓勵群體思維,只能讓整個決策系統陷入麻煩……
說實話,最初閱讀這本書,我熱情并不大,感覺反正不是自己很感興趣很樂意讀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但越讀越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真正是“凡有所讀,必有所獲。”
成長型思維,是近年來教育界比較時髦的概念。卡羅爾.德韋克說:經過長期觀察我們發現那些發展的很好的人往往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于那些害怕挑戰,害怕與眾不同的人。她發現有些人更傾向于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他們通過努力和良好的策略以及其他各種學習方式(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怕犯錯誤)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
而另一些更傾向于固定型思維,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在童年期以后能力就固定了,是無能為力做出改變的。
那么一個人的成功是否是由他的聰明才智而決定的呢?德韋克研究表明,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自認為聰明才智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會放棄,而且擔心萬一失敗而顯得愚蠢就害怕挑戰,從而選擇比較安全保守的路線。而那些經常被夸是努力的孩子,反而在困難面前不會止步,因為他們相信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去解決問題,可以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常言說思維決定命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怎樣才能使孩子們變身為“努力家”,而最終成為人生的贏家?作者說是大人的表揚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孩子從成年人那里習得的,如果大人表揚你的聰明,就會產生更多固定型思維,因為這使你感到聰明非常重要,而且因為我的聰明才是為什么他們愛我或尊重我的最根本原因,所以無論什么時候我都應該表現得很聰明。
而與之相反的,如果表揚的重點是孩子的學習過程。那么孩子往往會愿意接受各種挑戰和嘗試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而努力和堅持不懈會使我們獲取更多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不反對一個人的聰明,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當然可以表揚成功,但更應該和孩子一起聊聊成功是怎樣發生的。這應該是我們經常意義上所說的重過程,而不要過于重結果。關注孩子在過程中他專注了嗎?他練習了嗎?他們喜歡學習嗎?過程中是否有堅持,是否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至于表揚不同的過程,操作起來實際上一點都不難。但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失敗。作者的研究顯示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失敗,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的形成。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失敗去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很多被父母表揚聰明長大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們并不一定敢于挑戰自己。在面對挑戰時也不一定具有韌性,很多孩子甚至年紀輕輕就需要服用抗焦慮甚至是抗抑郁藥物,也有個別孩子脆弱到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學習的樂趣以及有效的學習。
而在家庭之外,就像作者自己的經歷一樣,老師的做法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研究過程當中,作者和他的助手對學校和老師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幫助他們理解成長性思維,致力于成績和能力不再成為課堂的唯一焦點,讓孩子們重視學習和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毫無疑問這個過程在真正的實施當中會很困難,一點都不容易。因為我們容易陷入單純的表揚努力這樣的一個誤區,而單純表揚努力并不能培養成長型思維,因為我們要看努力是否有效,甚至于更應該要看努力是否存在。如果是低效的甚至于是假努力,這時候單純的表揚努力實際上是很要不得的。
作者還有一個更新穎的觀點,她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犯錯的老師其實更能培養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老師,會把自己也當成是會犯錯誤的人。我也會犯錯誤,我自然更允許我的學生犯錯誤,如此以來,老師們會把自己當成孩子依賴的資源,當成學生的`合作者。而不是單純的要測試和評價孩子,這樣的老師充滿探索的熱情,不斷的探索如何幫助學生學習,他們會非常關注那些跟自己相比取得進步的學生,并及時正確的引導他們慢慢取得更大的勝利。
作者還嘗試著在學校之外去大規模的推廣成長性思維,而她的這一做法有助于推進教育的公平。她認為好成績應該是有效學習的副產品,來自于深入和有效的學習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孩子成為一個有效的學習者,有成長型思維的認為考試好不代表聰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認為考試只是檢測我目前所掌握的有什么,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成績不重要。
另外,作者認為培養成長型思維最好的時機在童年,然后就是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利用作者的發現,最大限度地從中受益呢?
生活中沒有例外,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失敗。有些時候我們被挫敗感困擾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作者說她選擇擁抱失敗不斷學習,這已經成為作者的研究課題,也是她的人生哲學。她打破了傳統固定型思維的枷鎖,也為我們成年人教育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引。
從成長型思維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某一科成績不理想,我們給他評定為暫未通過,而不是考試失敗。那么就會給孩子以極大的鼓舞,讓他清楚的知道我的學習還不是一個結果,我學習的步伐并沒有停下,還需要逐步向前爭取未來。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為我們奉上了一份豐厚的禮物,就像本書引言開頭部分所說:這是一本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書。
《終身成長》,真的能幫助我們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3
最近有幸拜讀了《終身成長》一書,這本書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發現得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老師, 不在乎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只要求孩子達成他們所期望的成就。否則, 孩子在他們眼中, 好像失去了該有的價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師, 應該不僅給孩子設定個奮斗目標, 還應該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 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 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
作為老師,應該掌握稱贊的方法。稱贊孩子的方式, 將塑造他們的思維模式。對的稱贊方式, 不是去夸獎孩子的能力, 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夸他們聰明, 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比如這樣夸獎:“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復復習, 劃出重點, 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書中有對夸獎做出陳述,注重對能力的夸獎:會讓人容易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對有挑戰性、可以從中學習的新任務表示拒絕,因為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點的事,以避免別人對自己的才能提出質疑。注重對努力后的夸獎:有90%的人希望可以挑戰可以讓他們學到新知識的新任務,因為困難意味著“付出更多努力” 。“這個孩子是藝術家,那個是科學家”。請記住,你這樣說并不會幫助他們,即使你可能是在稱贊他們。記得我們的研究,對孩子的能力進行夸獎會讓他們的智力測驗得分降低。換一種屬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式去夸獎他們。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 老師應該對挫折表現出興趣, 引導孩子面對趕上。而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 如果考得不好, 他們的分數就很難提高。在學習方法上,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像吸塵器一樣, 試圖背下所有東西。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 則注重學習方法, 善于尋找學習規律, 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教師要運用自身思維模式,盡可能引導學生往成長思維模式發展。
此外,老師要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教學中, 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研究表明, 如采老師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他們會更相信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我們沒有誰是完全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或是完全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每個人都是二者的結合體,只是有些人偏向哪一方面的更多而已。我們要不斷地成長,那么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就起著關鍵的作用。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能夠明確目標,不斷地優化學習方法,并樂于向他人學習。在遇到問題時,更多的關注點是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并不斷地在經歷過的問題、困難、失敗、成功等方面尋找其規律,并從中吸取經驗;從而在接受、觀察、命名與教育去建立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4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一個信息—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可選擇的差異,即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它無意識的寫照,而思維模式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時間所持的想法是,一個人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天分,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的起跑線可能會落后于那些生來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現實中不乏通過后天鍛煉努力獲得不世成就的人,全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們落后于人,還是有方法以及途徑來追趕。智力并不是一個定量,能力更不是,他們是像肌肉一樣,愈鍛煉愈加強大。
許多人格外推崇天賦,輕視努力的價值,認為需要努力就意味著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備與之競爭的資格,如果需要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說明它本身注定不屬于你,這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偏見。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熱衷于評判,結果導向,往往更在意成敗,也更難以面對失敗,遇挫時更易放棄,更易焦慮與抑郁。想要毀掉一個天才,只需要夸獎他是天才便夠了,這會讓他從此活在擔心跌下神壇的恐懼與不安中,縮手縮腳,再也難以發現做事的樂趣。諷刺的是,頂峰是固定思維模式者渴望抵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產品。他們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具有復原力。
思維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本書作者不是一棒子打死一個的態度,他認為這兩張模式都存在,它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一個人會同時具備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同的時間只使用其中一種而已。當然,使用了不同的模式就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結果顯示,成長型思維模式狀態往往能給人帶來好的結果。
那什么是固定型思維呢?生活中我們常說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也想努力啊,可我不會啊!”前面一句是我常說的話,后面一句我是兒子常說的。顯然我們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很難付諸行動,對他們來說,行動了也會有失敗的可能,而這件事情失敗就表示我這個人也很失敗,努力了也可能失敗,還努力干嘛呢?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差,于是就不努力,不努力你總不能說我天生能力差吧!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他們放棄努力。我給孩子規定了時間,讓他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什么作業,然后我去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他更本做不到。我就會很有情緒,始終認為他不主動想要變得更好,不在乎他在別人眼中的好壞,因自己有那一點點努力就停滯不前。我也總是在情緒中發泄自己的不滿,跟他講道理,讓他再努力一點。“你太讓我失望了。你是有努力,但這點努力還不夠。我給你的時間,你都干嘛了?是我給你的時間不夠還是你根本就沒想要抓緊?”
被我指責了一通之后,他說:“是我的問題。”在這之后他又做了一個作業,這次是又積極又努力,很快就做完了,做完后他告訴我:“媽媽,你知道我這次為什么做的這么快嗎?因為我腦子里一直有個鈴鐺在響,它提醒著我。所以我就很快很好,不然。”
我一直都在強調努力的不夠,要主動想好,因為我曾經真的經歷過這樣一段想努力,但最終沒能實現的事情。那是高中的高考前了,我的成績一直不理想,我很想提高成績,也告訴自己要努力才行,那段時間努力聽,可已經越來越多的內容聽不懂了,越來越多的題目不會做了。我百爪撓心啊,想努力,可就是找不到一努力就能上去的學習方法。我內心有些放棄了,我不想努力了,因為努力了也沒用,也提高不了。就這樣我和努力這件事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只要我看見孩子不努力,我就受不了。看見他不努力就像看見當初放棄努力的我自己。我用發泄情緒繼續保護我的那一點點自尊。
發現了嗎?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為自己找到借口不去做某些事,比如不去找學習方法。不去總結自己的問題,而只想著改正錯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更看中行動和方法,看中如何努力提高自己。
可笑的是,一次我把兒子留在車里,我回家取個東西,回來時他不愿意了,說我怎么去了這么久,他快悶死了,其實也不到10分鐘,而且車窗是開著的。他一個勁的怪我,也讓我很快有了情緒,跟他理論了半天,他說:“你只考慮自己,都不考慮我,你說什么都是對的,我說什么都不對。你覺得快就是快,是吧!那我還覺得慢呢!你覺得快那是你覺得。”理論中我絲毫沒覺得自己不對,只想著“他覺得不舒服了,應該自己想辦法,而不是指責別人。一味地指責別人是不對的。”
不過他的話還是讓我察覺到我沒有同理他的感受,也沒能看到他的情緒和需要了。我立刻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感受他的感受,最后我送給兒子一個小鈴鐺,希望在我有情緒的時候,讓兒子用它來提醒我,這一下他的情緒平復了許多。他松開了緊鎖的眉頭,臉上露出來信任的微笑。
當情緒來臨時,我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是只要觀察情緒就可以,不要讓頭腦跟著情緒走。這一點很難,真的很難。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不斷的重復練習觀察情緒而不作為。
就目前而言,我需要幫助兒子總結學習方法,總結自己的不足,在不足的地方多練習而不是責怪他不夠努力。努力這個詞不夠具體和細節化,孩子聽不懂。比如,他不懂題目的意思,那就要每天閱讀,最好讀完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業方面不求做快,只求做對。生活中引導孩子多思考。當然了,要想做到這些,首先父母必須是會主動這樣做的人,不是為孩子而特意做的,是父母本生就是個愛思考的人,是個愛看書,愛思考,愛總結,求隊而不求快的人。當然后如我們本來不是這樣的人,現在開始努力練習,讓自己朝這方向努力。
《終身成長》讀后感5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天賦就是全部,認為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并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因為成功意味著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游戲叫“部落沖突”,但我并沒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為我認為游戲里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為平地(他是九級),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么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游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并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終身成長》讀后感6
這本書是樊登老師融合了他前面所講的育兒書籍撰寫而成的。
核心問題有三個點:第一個點我們要為自己為什么,第2個點是要如何教養孩子,第3個點是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系。
第1個點我們要問自己為什么。
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子對待孩子?原因有兩點:
一點是人類的進化,人類的進化里有遺傳、變異、選擇。我們很多時候會遺傳父母的一些教導方式,然后投射性的套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另外一點是我們要如何看待孩子?我們是要用打造汽車一樣,用簡單的體系,復雜的規則;還是要用打造花園的方式,用復雜的體系,簡單的規則。
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替,現在這一代的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讓孩子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怎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緩解父母自身的焦慮,本書,都給出了建議:
一、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試問一下,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是不是也會為了讓孩子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而許以條件?那么孩子的學習到底是為了這個“獎勵”,還是學習本身。
我不否定“獎勵”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本身要認清“獎勵”并不是最終的目的。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而不僅僅是外部激勵。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樂趣,求知的喜悅,才是孩子終身成長的前提條件。
二、價值感的重要性
“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孩子愿意變得更好。每個人生來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級”,我們在每一個角色里,被人否定、排斥,都會讓我們失落甚至自暴自棄。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我們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總是在比較中和諷刺下長大,他的自尊就會被觸動,自信就會被打擊。并且這種“無用”感也會被放大,直到伴隨一生。
我們要學會如何點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澆滅他。當孩子擁有了價值感和自尊心時,他才會成為一個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終身成長的心態
我們時常陷入舒適圈,而停止向前。規避困難,痛恨變化,這就是“固定思維”。而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時代,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要培養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不要過分糾結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判,不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過程中,汲取錯誤所帶來的收獲,才能擁有成長性思維。
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他無條件的愛,讓孩子認清,學習的過程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積極的去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終身成長”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終身追求的目標。從我們自己開始改變,我相信,一個成長型父母,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并將這種“愛”一直傳承下去……
《終身成長》讀后感7
《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將思維模式分成了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1.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
2.認為天賦不夠的話,努力就是沒用的。
3.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感覺自己被否定。
4.因為害怕犯錯,所以更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1.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進行培養的。
2.認為努力是有用的,可以讓人更具備才能。
3.會享受努力進步的過程。
4.遇到挫折時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5.不害怕犯錯,愿意嘗試挑戰新的領域。
《終身成長》兩種思維模式的特點如上所示,對照自己,我的思維模式多為固定型。在這種模式下,它會阻礙我的成長,不利于我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我將對此加以深深反思,從日常的行為習慣上,刻意練習,逐漸將固定型轉化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我深信:好的思想產生好的行為,好的行為形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好的結果,好的結果將完善人生,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具體表現:
在我努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發現別人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我的反應是:你不夠有天賦,努力是沒用的。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別人一句批評的話,我的反應是:你在這方面做不好的,別再掙扎了。當我想在一些挑戰新領域的時候,我的反應是:你還是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吧,不要做一些無謂的嘗試了。
因為此種思維的導向,我成長到現在,卻發現距離自己的目標還是很遠,發展速度很慢。結合《終身成長》中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維定式,仔細對照我的日常,跳出思維的圍墻,我將具體落實到如下生活習慣中,明確我的目標,開拓思維,打破常規,挑戰自己,改變自己,突破自己,尋求進步。
首先,堅持去做一件事,我將每天堅持看書一小時。我從小就不喜歡看書,一看課本和文學類的書籍就瞌睡,偶爾嘗試去看一些書,但總是堅持不下來,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看,果然還是天生不適合讀書。其實,是因為內心不夠安定,外界干擾太大,注意力不集中,對書籍的背景不了解,導致沒有興趣,過于浮躁,加之太多網絡干擾,所以才沒有堅持下來。接下來我將每天用一小時,從精心選書,再到排除讀書以外的其他干擾,選擇讀書環境,讀書前解決掉吃飯、喝水、上廁所等一系列基本需求,坐在桌前,拿起書、筆、本開始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每天睡前我只需檢查我今天的讀書時長是否滿一小時即可。
其次,克服拖延。以前我一直是一個拖延癥患者,干什么事都要拖到最后期限,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耗費了內力,而且本可以做好的事最終也是潦草完成。讀完本書之后,又讓我有了自信,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執行,我就一定可以克服拖延。我將每天開始工作前,提前進入工作狀態,將工作任務按照輕重緩急排序,自己設置最后期限,積極主動溝通并執行,有效率的完成。工作結束回家前,寫好日報,對今日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了更好的復盤并執行。
最后,改變自己的心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不給未來設限,不被過去定義,要把握好今天。今天是未來最年輕的一天,我要從現在起,調整心態,積極主動,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個新習慣替代一個舊習慣,實現這個近期目標。長此以往,一個個舊習慣被替代,我將成就全新的自己。我相信,站在這年輕的戰場,我將帶著我的勇氣、純粹、刻苦進行自我革新,我的未來我做主!永不止步,永不放棄。
《終身成長》讀后感8
工作后我的第一位領導曾對我說過,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終身成長》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終身成長,指的是有終身成長性思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們大腦中的思維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長型,固定型思維下人們容易關注結果,在事情發生時會認為一切都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下人們更注重過程的努力,認為事物在不斷變化的。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其實,追溯性格和態度的源頭是思維模式在主導。文中提到的一個實例:一位應聘者準備報考研究院,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只報考了心儀的.那一家,然而申請卻被拒絕了,這位競爭者開始懷疑是這次競爭太激烈了,還是自己真的資質平庸?她已經對自己進行了裁決——你配不上這所研究院。后來,經過幾番內心斗爭,她給研究院打電話說:“我不是質疑您的決定,只是想問如果下次再申請,我該怎樣改進,您能否給我一些反饋和建議。”研究院負責人對她的主動性頗為賞識,幾天后答復同意接受她的申請,原來當時招生辦拒絕也只是審閱疲勞后的一念之差。勇于嘗試,不怕被拒絕,這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很好反映。
《終身成長》的最后探討通往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歷程,共分為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維,二是觀察分析觸發固定性思維的原因,三是給情緒命名并時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續學習提高成長性思維。我對其中的第三步很感興趣,當觸發到固定性思維時,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現了,馬大哈來找你了,看你怎么趕走它。我也把自己的這種情緒叫做“小黃牛”,每次它出現時總是很倔強,你推它一下它才動一下,有時可能也推不動。前段時間在跟進項目的過程中,需要走采購和報銷流程,自己內心常常對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個月,被客戶各種催促,后來實在不想看見“小黃牛”把它拉走時,才發現其實各部門都挺配合,流程也沒想象中那么繁雜。
每一次改變都是從接受現在的自己開始,希望能不斷認識自己,做出一些調整,不斷成長,進而內化為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終身成長》讀后感9
《終生成長》這本書中是美國著名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所著,主要從心里層面深刻的為大家剖析了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性思維模式對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
那么何為固定性思維模式?何為成長性思維模式?兩種模式有何區別?對我們成長、工作、人際關系、學習等方面有何影響?如何培養對我們有利的思維模式等一系列問題就會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終生成長》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在書的第一章中為我們闡述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概念。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致使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征,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更加相信天賦,而非努力故而不愿意學習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這我們可以閱讀《能力陷阱》這本書中,書中從某種角度更好的說明了為什么我們會陷入自己為自己營造的象牙塔,如何從中走出來,使我們更好的認識和避免固定性思維模式。)成長性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去培養的,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經歷來改變的,更加相信后天的努力而非天賦。(在這我們可以閱讀《刻意練習》、《認知天性》這兩本書為我們如何去學習,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提供了途徑。)
書中針對成長性思維模式和固定性思維模式舉個簡單例子:某一天你經歷了特別糟糕的事情,工作成績考評不及格,自己車貼罰單,找朋友傾訴電話又打不通。遇到這種情況換成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相當鬧心,那么我們分別看看兩種不同思維模式者都是如何面對這一糟糕的事情的,固定性思維者會說:“我被拒絕了,我太失敗了,我太悲催了,全世界都和我過不去”而成長性思維者會說:“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下次停車我會更加注意”,我們可以看出固定性思維者往往比較悲觀不善于找問題所在,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而成長性思維者更多的是積極面對問題,尋求問題癥結所在,為下次做準備。結合自身一想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固定性思維者,在此之前的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當然也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嚴重呢?那就要談談第二、第三章內容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即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以及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成功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成功是為了確保自己成功,成功是希望用聰明、天賦來保證自己的地位,而非是努力得來的,聰明即成功,這類人會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終陷入自己為自己營造的自我世界中去。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成功是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是能力的一個表現,通過努力得來的而非是所謂的天賦異稟。
2、?對失敗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失敗是終身的失敗,悲觀消極,使得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為一種身份。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失敗雖然痛苦,但它并不能對你下定義。他只是一個你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學習問題,從中更好的總結不足和經驗為下一次座準備。
3、?對努力的認識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認為,認為努力不是成功人士應該具備的品質,只有先天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作者舉了個例子是龜兔賽跑。
成長性思維模式認為,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努力成功并不丟人,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因為智力并非一成不變。
所以我們會發現固定性思維模式會限制我們的成就,此類人容易陷入自己的能力陷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維持著所為成功,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挑戰,不愛學習,不愿意做任何暴露自己缺點的事情,以免別人對自己的才能提出質疑。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不足,發展我們的潛力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自己,不斷學習,注重學習方法,善于發現學習規律,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提升我們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書中對不同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花了大的篇幅為大家介紹,例如體育界冠軍的思維模式、商業界的思維模式和領導力、人際關系中相處的思維模式、父母、老師與教練思維模式的傳播,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來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細閱讀,對我們大有裨益。
最后我們談談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這是我們讀這本書最重要的收獲。
總的來說,把固定性思維模式當成一個“頑皮的朋友”,學會接受他,在慢慢深入的認識它,發現它的特點,發現它的規律最后慢慢引導它回歸積極的一面,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體,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它、接受她、面對它。
第二步:觀察,是什么導致我們出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它是什么時候出現?它對你說了些什么?當時你有什么感覺?你又付諸那些行動?
第三步:命名,可以給自己固定型思維模式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可以任意起,用它來警醒自己。
第四步:教育,當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某些固定性思維模式時,我們要教育自己的這種思維模式,和它嘗試溝通用成長性思維模式去扭轉它,它就會慢慢轉變,從而支持和幫助我們。
雖然想要改變我們思維模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只要我們愿意努力去面對它,改變它就會改變,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把自己從自己營造的“世外桃源”走出來,你會發現有另一片新大陸正在等待我們去征服,勇于挑戰,善于學習、總結,培養屬于自己的成長性思維模式,終生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10
說實話,我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才看這本書的。如果不是為了躲避罰款,我或許不會看這些絮絮叨叨的雞湯文學。說來也可笑,我的這個出發點正好印證了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在本書中的觀點。一個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總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他會覺得好讀書、讀好書這件事情對自己來說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當他遇到某種諸如讀書、學習之類的挑戰的時候,他就會無可避免地在通過固定型思維模式把自己保護在舒適區,用一句“我看不進去書或者我學不進去”之類的話去逃避困難,避免去主動積極的接受挑戰。
然而書中提到的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然,我給這類人起了一個相當文雅的名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型。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養成的,他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則是積極主動的、樂觀坦然的去消滅它,直到達到自己心里預期的目標。提到擁有這類思維模式的人,除了書中列舉的一些人之外,歷史長河中凡是取得過巨大成就的人簡直是不勝枚舉。
如果非要舉個例子,首先涌現在我腦海里的就是楚漢爭霸中的項羽和劉邦了。劉邦地痞無賴一個、出身卑微低賤,當項羽都已成為“西楚霸王”的.時候,劉邦還不知道在哪里領兵廝混,沒有人注意到他。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人,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他卻隱忍著改變著環境。他知人善任、能進能退、能屈能伸,最終正是靠著這樣的氣魄和膽識才成就了大漢王朝長達四百多年之久的輝煌盛世。反觀項羽,當他面對劉邦帶領的異軍突起的漢家軍、當他聽到烏江邊浩浩湯湯的嘹亮鐵蹄聲、當他想到江東父老的那種期盼眼神時,他發出了一聲無力回天的哀嚎,最終自刎烏江邊。試想,如果項羽放下所謂的面子,如果他能在遇到挫折時奮勇向前,或許歷史也就有可能會被改寫吧。
縱觀身邊的好多人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混合物。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劣根性,要想徹底的跳出這種思維的框架需要時間和勇氣,但這正是需要我們去改變和提高的地方。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讓大腦運作起來,養成成長型思維的習慣,才能不斷的有沖動和熱情去接受挑戰,在挑戰中不斷的去成長、去學習。
就我們現在這個年紀而言,20幾歲正是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的我們可能更需要把回報看的輕一些,把付出看的重一些、把自己的勞累看的輕一些,把培養自己的樂趣看的重一些、把所謂的別人看你的眼光看的輕一些,把與人之間的有效合作看的重一些、把此刻的安樂享受看的輕一些,把此刻的拼搏和奮斗看的重一些、把金錢看的輕一些,把目標看的重一些,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我不敢說你一定就是成功人士,但我篤定你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終身成長》讀后感11
讀這本書是改變思維方式的開始。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言, 改變不是外科手術,舊的信念會和新的信念共存、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享受付出努力的過程,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開始學習用虛心學習的思維考慮問題。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我發現我自己可能就是經常被固定型思維模式控制的那類人。毫無疑問,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阻礙人的進步,不利于實現長遠的人生目標,所以有必要對此加以反思,然后逐步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
讓我想想我的固定型人格在什么時候出現呢:
在我想要偷懶的時候,它會慫恿我說:你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啊,再多玩會兒也無妨。
在我遭受挫折的時候,它會安慰我說:可能你就是在這方面做不好吧,干脆別做了。
就這樣,我的年歲虛長了這么多,卻始終沒有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
終身成長的本質是把自己從舒適中拉出來。要改變心態,更要付出努力。把自己作為一個白紙一張的嬰兒來看待吧。不要輕易給自己下定語、貼標簽,我們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還是有很多的可能,并不會被過去和現在的我所局限。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改變習慣并非一日之功,要改變心態也許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永遠永遠不能松懈。
相比之下,相信天賦論真的很省事,它讓人覺得缺乏天賦的話努力也沒有用,天才天生就是成功的。天賦論給平庸找到一個無懈可擊的借口,相信它的人可以正大光明的躺平。
但是,那不是真相!知乎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到拼天賦的地步。還有人說: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得多。
貼一下書中教的如何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
第一步:接受。擁抱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二步:觀察。觀察是什么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三步:命名。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描述他的影響;
第四步:教育。在他出現并阻止你時,告訴自己為什么要邁出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慢慢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想問題。
轉變思維模式也許不容易,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斗爭。但正如作者所說,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也許當你看過《終身成長》這本書以后,當你對自己面臨的囧狀就有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你至少多了一個理論武器,你腦袋里的小人會告訴你:所有的評價只是在描述現狀,你不需要現在去證明什么,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后感12
說來慚愧,從5月12日去寧德參加研修活動,分回書,陸續就在看《終身成長》這本書,到目前為止才看了五分之四。
我感覺自己很笨,書都快讀完了,整本書寫的是什么,感覺概括有些難。
《終身成長》這本書是美國卡羅爾·德韋克教授著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這本書闡述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本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和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是邊閱讀邊對照自己,發現自己可能更多時候是處于固定型思維模式,但有時也會呈現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拿寫日記這件事來說吧。寫作是我的弱項,甚至是最頭疼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我相信每天寫作,會提高寫作能力,對文字也會更敏感,只要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終會取得成績的。特別是每次在要放棄的時候,每次無話可說的時候,我的`思維模式更傾向于成長型思維模式。但我感覺自己因兩種模式交織出現,制約了我的成長。讀了這本書,現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會不自覺地思考,我這樣的處理方法,我這樣的想法,是不是陷入了固定思維模式中。這是閱讀這本書自己最大的改變吧。
德韋克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昨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還要熟練掌握德韋克教授的成功法則,并把它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這樣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學生。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對,這樣一想,我又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我應該這樣想: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是會有所收獲的。我應該努力,再努力,我要教會學生熱愛學習,教會學生最終學會自學和思考,并努力學習基礎知識。正如艾斯奎斯的格言:世上無捷徑。柯林斯也說過:在這里沒有奇跡,我也不是什么奇跡的創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將大海從中間分開。我只要愛你們這些學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們也會這么做的。他們告訴我,想要把學生教育成功,我唯有愛這些學生,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剛好與我的教育初心不謀而合: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為教育做貢獻。
許多教育者認為,可能通過降低標準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成就。我從來不這么認為,我倒是覺得要從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高標準,再教育學生向高標準靠攏。我覺得管理也是如此的。對于一個新組建的團隊,從一開始就提出高標準,也許團隊成員沒辦法一下子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他們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時,多給他們鼓勵,多一份寬容,但要相信隨著努力,情況會越變越好的。但如果從一開始就松懈,等問題出現了,發現問題了,再想改正,為時已晚。
這本書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很有用處,讀完這本書后,我還會再讀第二遍,也許第二遍閱讀,我會有更深的體會的。
《終身成長》讀后感13
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可這句話似乎一直無我無緣。書,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對于書我很少有過懷疑。可偏偏是這本《終身成長》讓我品嘗了一回懷疑的滋味。
書中說到”無論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怎么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無論你是哪一種人,你總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既定類型。”對此,我深表懷疑。我本愚鈍,性格內向,一度自卑,缺乏自信,這是天生的本我,難道還可以改變嗎?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不愧是杰出的心理學家,她竟然提前預測到了會有一批像我這樣不易改變的讀者,因此她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向讀者娓娓道來,她的話語像輕柔和煦的春風不斷從我耳畔吹過。終于在第78頁,當我看到“有一些老師宣揚并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注重的理念是: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拓展。一年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后進組和優秀組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自此,我的想法被春風化雨般的卡羅爾·德韋克改變了,我對成長型思維感興趣起來,并且開始相信她。
一、改變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同樣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方法和結果會有很大差異。有的同學死記硬背,像吸塵器一樣,如果學得不好,就會自己得出結論,認為這科并不適合我;而有的同學完全掌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動力,他們會尋找潛在的規律,不斷重新審視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保持學習的動力,即使他們認為課程無聊也不會讓自己的動力消失。原來,前者屬于固定型思維,后者屬于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將人們變成不愛學習、不愿努力、怨天尤人的人;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帶領你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并且作者堅信地告訴我們: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查爾斯·里德說過: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我想成長型思維應該就屬于查爾斯·里德所說的的播種一種思想吧。其實,每個人都是同時具備雙重思維模式的,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個長途旅程,需要經過接受自己、觀察自我、命名困難,自我教育,制定計劃等過程。
當你成為一個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以后,你會驚喜地發現別人變得愿意幫助和支持你了,你想去改變他人的行為,結果他人的行為還真的因你而改變了。
二、運用
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而且要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運用集體的力量,進行有效地聽說,改變也會奇跡般地發生在孩子身上。
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我們都要積極發現他的努力和進步,并表達出來。還記得我們班的小碩嗎,那個疫情期間不上網課也不寫作業甚至還說上學沒意思的'他,自從開學被大家推選為組長之后就像變了人似的。我肯定了他作為組長的積極帶頭作用,后來他總是第一個找我背書,而且背誦的流利度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平時上課時也是積極舉手發言。這次期中考試取得了96分的好成績,得到我們全體師生的鼓勵,成了組長和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他的笑容百般燦爛,全然不見假期中沉默的影子,我想這也許是因為,碩是個大方外向、樂于助人、喜歡表現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定喜歡在班級中學習,不喜歡獨自一人在家上網課。
我們班的文,是個家庭破裂的男生,也是個沉默的后進生,平時上課時總愛做小動作,常把文具拿在手里玩耍。一天早讀課上,我檢查孩子們背書,只見文手中拿著一卷衛生紙不停地卷,卷好的白白的衛生紙中彷佛還透出淡淡的黃色,我這才注意到原來他不舒服吐了。我趕緊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說:“是不是吃涼東西了,要不要去衛生間?要不要去醫院?”他說:“老師,我不想吐了。”我讓他出去把衛生紙扔在垃圾桶,回來后我看見周圍的幾個同學又給他衛生紙,后來他也沒吐,一直安靜地坐著看書,沒有小動作。我當眾表揚了他:“這節課,我發現文同學,雖然身體不舒服,可堅持了一節課,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也是難得的,我還發現周圍同學送他衛生紙,我想文同學也會感覺到大家的關愛,他身體雖然難受,但心理一定是溫暖的。”難受的文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成長型思維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有意識地做出調整,會更有把握獲得并保持成功,會讓改變發生。
《終身成長》讀后感14
如果有人問我,“有哪些書對你的人生影響較大?”卡羅爾·德韋克的著作《終身成長》一定是其中一本,這是本能讓人深刻意識到思維模式對個人成長有多重要的好書。
整本書,圍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展開論述,通過詳細講解和案例分析,不僅讓我逐漸明白了二者的本質區別以及如何從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也使我對自身職業生涯和家庭教育觀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和感悟。
在書中,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因此逃避挑戰,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能力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習不斷提升,因此他們勇于面對挑戰,不斷追求進步,注重長期發展。
回顧初入職場時,我也曾陷入固定思維陷阱,因害怕犯錯、而對工作中的挑戰充滿恐懼,遇到自我認知里“能力范圍以外”的工作,我常將“這事太難了”掛在嘴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認識到這種思維模式對我的職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逐漸地,我開始正視自己的不足,試著改變自己,我逐漸變得“厚臉皮”,遇到不懂的、不會的經常主動出擊,尋求他人的幫助和建議。直到如今,不能說自己已經徹底轉變為成長型思維的人。但有一天,面對別人“這事我做不到”的結論時,我脫口而出:“我們不能說做不到,而是應該要去想辦法做到”。我內心感到無比喜悅,因為我不再是從前那個對工作有畏難情緒的我了。
改變并非易事,讓我們一起擁抱成長型思維,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終身成長》讀后感15
人們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是什么?為什么有些人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卻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其實,思維模式是決定成績的重要因素!本章列舉了大量的科學家、偉人的成功故事,分別闡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區別和特點
: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限制人的成就,他會讓人們的頭腦中充滿了干擾信息,讓人們不屑于努力,毀掉學習策略,也會讓其他人變成審判者而非我們的同伴;而想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的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學習中的同伴,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予人們的,可以幫助人們發展能力并結出豐碩果實的`原因。
藝術才能是天賦嗎?并非所有的才能都是天賦,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給人們貼上肯定的標簽帶來的危險。作者在一研究中,那些能力被夸獎的學生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謊報了成績,而且都報高了,不難想像,在他們的心中,不完美是一件恥辱的事情,特別是當你被稱作“有天賦”的時候,所以他們選擇了撒謊。
那些被貼上否定標簽的人呢?如果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充分運用和開發自己的大腦,他們的頭腦中不會充滿局限性的思維、歸屬感薄弱,也就不會擔心其他人會來定義自己。
培養你的思維模式,即使被貼上否定的標簽,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學習。
【《終身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讀后感04-24
《終身成長》讀后感02-11
《終身成長》讀后感03-28
終身成長讀后感08-19
讀《終身成長》有感05-18
讀《終身成長》有感02-11
終身成長讀后感11篇02-21
(薦)讀《終身成長》有感05-18
《終身成長》讀后感(通用31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