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母的語言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都迎來了新成員,但很大一部分人依然不敢生二胎,甚至許多年輕夫妻畏懼生孩子,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教育成本太高,但其實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教育來源,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最大的教育資源寶庫。
“沉默的父母,難以爆發孩子響亮的人生。”
從小在”沉默”的家庭里,父母之間對話少,且因為性格原因與孩子的對話及其有限,顯然地我也是屬于“沉默型”,語言表達能力,聽說讀寫能力都不夠,常常不知如何接別人的話,心里想的表達不出來。當我聽了樊登拆解這本書后恍然大悟,其實這些都與小時候的語言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
作者寫道,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并不能影響學生學業的好壞(有一定影響),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這點深有體會,老公家的親戚都是語言能力較強的,姐姐家的孩子才2歲多,就能和大人溝通,也能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原因是不管孩子的爸媽還是爺爺奶奶,時常與孩子交流,講道理,培養孩子價值觀的同時影響了她的表達能力。
語言的豐富性、復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是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語言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能力、邏輯能力、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實不需要接受刻意高難度的訓練。單純的數學詞匯輸入就有提高孩子數學能力的魔力。比如給寶寶穿衣服,可能告訴他這是第一個扣子,第二個扣子,第三個扣子,那第一個扣子是哪個呀?
“培養成長型思維,幫助孩子形成”
努力是獲得成績的關鍵因素,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放棄才是”的觀念。在三歲之前經常受到稱贊的孩子,更容易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具備這種思維模式,有助于孩子對抗自我定型這一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風險,讓他們不憚于自我挑戰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
父母應該避免“命令型”語言,去訓斥和要求等。而是采用“建議型”語言,引導孩子提出意見或者選擇,比如采取因果思維的方式與孩子對話。
用名詞而非動詞,名詞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比如:不說你要幫忙打掃,而是你可以成為我的幫手嗎?
3T原則:
①共情關注
②充分交流
1.描述日常活動
2.不用代詞
3.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
4.擴句
③輪流對話
數字時代的T:關掉它(電腦和電視
【父母的語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母的語言讀書心得體會02-25
語言立法與語言政策12-10
語言、存在與語言理念主義12-12
感謝父母,祝福父母12-14
芻議語言與非語言交際工具12-08
語言創新及語言創新能力研究12-11
網絡語言:新的語言個性時代12-11
亞里士多德:日常語言、科學語言和哲學語言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