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1
自從1927年11月中國的第一個蘇維埃區在湖南省成立,它就成了一個謎。更或者,它甚至稱不上一個謎,只能說它是一個傳說。一個無論多少人肯定還是否定,都不可信的傳說。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諾終于有可能穿過那道長城,進入紅區。機會千載難逢,絕不能錯過。他說:“這要經過怎樣的冒險呢?我不知道。但是,在這些年的國共內戰中,已經有千千萬萬的人犧牲了生命。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嗎?我發現我同這個腦袋正好有些聯系,但是我的結論是,這個代價不算太高。”
于是斯諾出發了,奔赴這場冒險。
生與死已經不在這次旅途的考慮范圍內了,重要的是真相。從西安到保安,去往前線,又冒著炮火折返保安,再從紅的中國出來,回到北平。歷時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共產黨人的頭頂上隨時籠罩著死刑的威脅,不論在上等社會里,或者在非上等社會里,他們都是不會暴露自己身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僅同毛澤東、周恩來等談話,還從其他紅軍口中了解并記錄了賀龍、彭德懷、朱德等革命家的事跡。最重要的,他還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
這些名人事跡、歷史事件固然是這本報道性作品的主要內容,但真正觸動我的,卻并不是這些人或事的偉大,而是他們偉大之中不那么偉大的平凡日子。
比如張學良和紅軍合作之初,作者問鄧發:“你不怕丟掉你的腦袋嗎?”鄧發笑著答道:“不比張學良更怕,”語氣詼諧地、輕松地,“我同他住在一起。”
比如寫到賀龍的“傳說”,拎著一把菜刀建立了蘇區。
又比如哪怕作者認為周恩來“是中國人中間最罕見的一種人,一個行動同知識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純粹知識分子,一個書生出身的造反者”,當周恩來陪他走過鄉間田埂時,他也只想到了那個在南開大學時期演戲時飾演女角的那個青年——因為在那個時候,周恩來面目英俊,身材苗條,像個姑娘。
或許正是因為他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所以才能寫出這樣生動的。作品吧。
歷史起起落落,逝者如斯夫。作者也在序言中寫道:“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所以這一本書如果是一種正確的記錄和解釋,那就因為這是他們的書。”
拿起這本書,我們一起去1936年的紅色中國旅游吧。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2
應該有不少的朋友在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是會把它下意識的認為它是中國人寫的。其實不然,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所著。
埃德加斯諾先生,他于1936年在中國抗日最危險的時刻,獨自一人冒險穿過了國民黨的封鎖,獨自進入了陜甘寧邊區,他是中國歷史上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他曾經說過:“在那四個月的旅行,使他一個資本主義的記者,情感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戰士和每一個中國人都產生了真摯的熱烈的感情。”
當時紅軍剛完成長征不久,紅軍三個方面軍力加起來才5萬余人,他們遭受著蔣介石的圍剿與封鎖,在外人看來,中國紅軍在那種情況下,能否堅持下去都是一個問題。但斯諾先生他并不認同外界的觀點,正是因為他的親身經歷,他對中國共產黨以及紅軍政權充滿信心,他相信,雖然現在這顆紅心的力量很小,但在不久后必將光芒萬丈,照亮整個中國。
這本書的意義在于記錄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在蘇區的一點一滴,大到毛澤東指揮作戰時的英勇神態,小到戰士們的一言一語,斯諾先生以他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共產黨,讓閱讀者無不身臨其境。
雖然有些同學拿現在的中國共產黨與之相比較,但我個人認為這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中國共產黨他更像是一個傳說,他有些孤獨,亦是非常孤獨,但卻在幽暗的歷史隧道為后人照亮前進的路。紅心重照耀,中華輝煌現!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將任何物質都置身于黨和人民之外,他們始終堅信一個沒有獨立的國家,那么民族前景將黯淡無光,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使千萬萬個人民加入這項偉大而榮譽的事業,他們浴血奮戰、舍生忘死,他們在中國的板塊上留下的一抹抹鮮艷的紅,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撼動人心。
紅心的主要力量來源于聯系人民,依靠人民,為人民所想,為人民謀利。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3
中國歷代所傳承的經典古詩文就像一顆璀璨的夜明珠一般,無比閃耀,深深地吸引著我。它像一個永遠挖不完的寶藏,讓我充滿著無限好奇與期待,讓我堅信終會有驚喜。它會偷偷地蘊含著多個道理,像沙灘上偷偷漏出一角的貝殼,當你認真尋找,定能滿載而歸。
臧克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會了我學思結合。
當我學會這個方法,在考試時取得滿意的成績時,當我臉上洋溢著笑容的那個瞬間,我明自了臧克家的那句話。
《紅星照耀中國》可謂是今年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書了。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是在語文課上,聽語文老師講述的時候,便吸引到我了,于是就有了我與她的一場奇遇。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一位美國記者。白修德是這么評價的:“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新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憾世界的成就”。
“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每當我讀到這時,心中不禁涌上一腔熱血,我的眼眶濕潤了,因為它讓我了解到了一個如此偉大的組織,那就是“中國共產黨”。
這部作品完美地詮釋了光榮傳統的升華和時代文明的結晶。讓我感受到了紅軍不可征服的'戰斗精神和改變世界的熱情與力量,仿佛昨日就是那段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它教給我的便是讓我不要忘記無數革命烈士曾拿著刀,冒著槍林彈雨,奮力拼搏,為的只是讓百姓們少一份生靈涂炭。這種精神是久久不會磨滅的。
此時的我,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更讓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新一批的時代青年扛起祖國的一片天,中國才能長盛不衰。
如今,紅色中國正奮力崛起,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雄雞矗立在世界的頂端,紅色精神代相傳,中國兒女代代強。
感謝你,《紅星照耀中國》,我愛您,我來不易的中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上繁榮富強……”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4
長征,一個舉世無雙的壯舉,一部革命戰士譜寫的英雄史詩。長征期間,他們爬過18座山脈,渡過24條河流,經歷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開進和穿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的地區,這就是長征的經過。長征途中的艱險與困苦卻是少為人知的。
我們總說長征,但是長征究竟有多長?二萬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國共34個省,他們穿過中國大約三分之一的省份。他們翻雪山、過草地還要克服吃飯難、睡覺難等問題,頭頂上還有敵人的圍追堵截,路程之遠、路途之艱是我們想象不出來的。
我們小學時,學過這樣一篇課文《金色的魚鉤》,主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戰士制作了一個魚鉤,為戰士們釣魚補充營養。因為長征路上沒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導致他們體力不支。每次吃飯同志們吃魚,而老戰士喝魚湯,有一天被一個小戰士發現了,而老戰士卻說:“你們的身體最重要,咱們還有一個傷員,我要讓你們都走出去啊”。他還嚴肅地告訴這位小戰士不能把這件事說出去,很快老戰士生病了,一個同志為老戰士端來了一碗魚湯,老戰士卻拒絕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卻把死的希望留給自己。他在臨死之前仍舊惦記著同志們,這種犧牲精神令人敬仰,而這只是長征中的一個縮影。
《紅星照耀中國》這部書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在作者采訪的所有紅軍戰士中,無論年少或年老,沒有任何一名紅軍戰士對長征有過抱怨,他們都為自己參加過長征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他們覺得:“有同志們在一起行軍是不苦的,我們革命青年不會想事情是不是困難或辛苦,我們只能想到我們面前的任務”。這正是他們對于長征的看法。沒有抱怨,只有驕傲,這就是他們作為一名紅軍戰士內心的真實寫照。
長征在抗日救國時期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是中華民族面臨危亡的情況下發生的。在艱難困苦長途跋涉的長征中,像老班長一樣的紅軍戰士數不勝數。他們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的'精神;他們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貫穿于每一名紅軍戰士的心里,他們的精神令人崇拜。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一定要發揚長征精神,讓這種精神深深扎根于我們的內心,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退縮、勇敢向前,努力學好科學文化,做一名中國好少年,挺起祖國的脊梁,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奮斗!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相關文章: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1-20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06-10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及賞析08-10
關于《紅星照耀中國》的讀書筆記08-10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02-20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精選11篇)08-15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通用10篇)08-31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1-22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1-08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