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讀后感范文(精選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本論讀后感范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資本論讀后感1
我今日下午看了《資本論》,感觸也是比較多的,他主要的特點是匯集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他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習,給我的理解帶來了幫助。
一、勞動價值論
(1)價值: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量決定的。作者從商品入手,闡述了價值,他認為商品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為交換商品的籌碼,等價交換其他所需要的東西。他還分析了價值的形式和貨幣,認為從他的交換形式是從個別的偶然現象到一般的價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貨幣,貨幣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會生產的不同階段。
(2)剩余價值 隨著技術、勞動力和工具的發展人們制造商品已經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換成貨幣,貨幣積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形成了資本。資本是從勞動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來的,他說增加剩余價值可以有兩種方法,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和縮短必要的勞動時間,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已經不適合了,現在國家的勞動時間已經規范化,但是我們資本家可以提高勞動者的效率,來榨取他們的剩余價值,還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產方式、管理組織形式、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等等來提高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3)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它不是滿足資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為了投入資本來賺更多的錢,投入新的生產,剩余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和可變資本,不是像《國富論》把剩余價值都可以轉化為可變的資本。
資本的積累造成階級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一方造成生產過剩,另一方則造成生存的壓力,他說:“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瘋狂的貪欲的趨勢下完成的。”可見他對資本家深惡痛絕,但是我們為這本書是為資本家寫的,對資本家怎樣剝削工人有指導作用。
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說
他主要對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進行分析,將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和消費品的生產,他認為全部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同價格總量相符的,然后價值(社會的)可以變為價格(個別的),這要經過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三、關于地租
由于土地資源有限,大多數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資源面對工業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現在農民把一部分工資交給資產階級,自己卻當一個田戶,這是小塊土地所有制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的谷物價格低于市場價格所造成的,在資產階級社會制度下,小塊土地所有制,不斷的衰退,它排斥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社會的積聚和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導著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也為我們公民指導著我們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
資本論讀后感2
曾經在大學圖書館看到整套資本論,落滿了灰塵,找了一本簡易讀本。擦掉灰塵,坐在圖書館書桌上粗略讀過。
讀馬克思資本論,其中主要一個基本理論就是剩余價值路,這也是馬克思在十九世紀原創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在政治經濟學中也有詳細闡述,也包括馬克思對商品經濟的定義,資本主義本質的闡述等。
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主要內容之一,也就是說,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也就是剩余價值。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提出剩余價值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并把剩余價值分為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馬克思對剩余價值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也可以在政治經濟學相關書籍中讀到剩余價值理論的有關闡述,很抽象。
舉個例子,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比如工人用生產勞動工具創造了10元的產品,但是資本家只給了工人7元工資,剩下3元被資本家無償占有,這就是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是勞動價值論,馬克思這個理論本質上是尊重勞動和人的`勞動產品,體現了以人為本。
馬克思以19世紀英國為研究對象,通過人與人之間生產與分配關系的研究,對勞動者貢獻和應得利益做了分析,奠定了馬克思剩余價值論的理論基礎。剩余價值理論是研究人與人的生產和分配關系的社會科學,必然也會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發展而逐步發展。
馬克思認為,資本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資本,即: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剩余價值要在生產中創造出來,在流通過程中才能實現,通過資本循環和周轉,實現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一部分轉為投資,成為資本積累,實現擴大再生產。
資本家雇傭勞動工人,做兩種勞動,一部分工作時間用來償還資本家所支付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勞動者繼續工作,生產出的利潤被資本家無償占有,這部分稱為資本家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實質就是剩余價值生產。讀這部分內容非常抽象,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馬克思對于剩余價值的闡述。
資本論讀后感3
以后的幾天,我一直試圖把我從它那里得到的知識整理出來,好讓自己的頭腦中有個比較直觀、清晰的印象,便于記憶和思考,我不打算專業研究資本和經濟,所以只要有個印象就足夠了。 從《資本論》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古怪的植物狀社會體系來。這個體系的頂端是些厚厚的葉子,遮蔽了所有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投下無盡的陰影在根部。占整個體系絕大部分的根盤在深深的泥漿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統利用水分和養料,通過枝桿送至葉片上,而葉片將它們幾乎全部用于再生產,于是植物體便不斷長大。 無需解釋,根代表的就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停地把各種自然資源轉化成社會財富,通過市場交換或租金——枝或桿,財富最終落到資本家——葉子——的手里,財富變成了資本,被重新投入再生產過程。為了吸取更多的養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葉子要得到充分的陽光和空氣,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桿亦隨之長粗,變長。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漸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 植物不能沒有根也不能沒有葉,社會不能失去上層的資本階級,更不能失去下層勞動大眾。問題在于,植物是一體的而人不是,由人構成的社會不可能像植物那樣安靜地生長。社會要發展,方向是平等,但照這種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g_
怎么辦?不知道。
由科技發展帶動的社會生產力是社會關系發展的基礎推動力,生產力的提高意味著產品的增多,不能作為再生產原料的產品就必須被消耗掉。但勞動人民無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資產階級為了盡量提高社會的再生產率也不倡導鋪張浪費,植物形的社會其實就是節約的社會?墒牵萍嫉陌l展不會因此止步,生產效率的升級也是必然,若不考慮自然資源的枯竭及大規模毀滅性的戰爭或災難,這個社會體系早晚要被自己生產的產品撐死!hh
樹木不可能無限制地長高,并非因為時間不夠;相似結構的社會體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敵人太強!
《資本論》為何要寫那么長?
我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讀了《資本論》。如果不讀《資本論》,我就會一直覺的馬克思很偉大,很正確,也就可以很順心地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上生活,沒有了那么多的煩惱。
要讀《資本論》的初衷,是覺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靈魂,馬克思的理論一定很偉大,很正確,很嚴密,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提高自己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然而讀過之后,才覺得馬克思這個人很不公平,有許多理論都是很沒有道理的,我說他的理論是強盜的哲學,一點都不過分。有了這種思想,對有些事就看不慣,就想說,而說了又有許多本本主義者的反對,就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煩心的事。
當然也有人認為《資本論》那么長,很厚重,很嚴密。這些人或者根本沒有看過《資本論》,或者看不出他的欺騙性,或者就是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而昧著良心瞎吹捧。
那么《資本論》為何要寫那么長?我的感覺是:因為他的許多理論沒有道理,又想把他說成是有道理的,又要讓人相信這種沒有道理的理論是有道理的,就需要編造許多的理由,就需要編造許多騙人的鬼話,就必然要把文章寫長了。
為了證明我說的正確,就讓我們來看看馬克思關于“剩余價值率”這個理論的論述。
要說明剩余價值,就要先說明總價值,于是馬克思給出一個產品總價值的公式:
C=c+v+m
在這個公式中,Cˊ是在生產過程中完成的產品總價值,c是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即生產資料的價值,v+m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新生產的價值,其中v是工人生產的并用來補償勞動力耗費的價值,即工資;m是由工人生產而被資本家無償地占有了的剩余價值。大家應當注意到:這個公式中只包含工人的勞動,而不包含資本家的勞動,是因為馬克思不承認資本家也是勞動者,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付出任何的勞動,是完全的不勞而獲。請問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嗎?
在平時的辯論中,也有許多馬克思的支持者,也是認為資本家是勞動者,而不是完全的'不勞動。我也寫了《論資本家也是勞動者》這樣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并沒有引起人們的爭議,就說明絕大多數人對資本家的勞動都是認可的?墒邱R克思就不認可,所以在這個公式中也不考慮這個因素。這個事實,能夠說明馬克思這個人是很公正的嗎?能夠說明馬克思這個公式是很嚴密的嗎?顯然不是!
再來看馬克思關于“剩余價值率”的理論,他又給出這樣一個公式:
剩余價值率= m÷ v=剩余勞動÷必要勞動。
并且著重說明:“剩余價值率是勞動力受資本剝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資本家的剝削程度的準確表現。”按照馬克思的這種說法,因為v+m全部是由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的新增價值,所以應當全部歸工人所有,而資本家的所得只能為0,而不能留下任何一點點的剩余,如果留下了,那怕只留下1分錢,那也是對工人的剝削。
那么資本家預付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呢?馬克思說這個部分應當為0,這就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商品總價值中,馬克思已經把資本家的勞動完全否定了,在這里,馬克思還要把資本家預付的生產資料在價值增值中的作用完全否定。其理由是:只有人的勞動才創造價值,而包括勞動工具在內的所有的生產資料都不會創造價值,“在價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奔热蝗绱,那工人為什么還要到資本家那里去工作呢?
所以按照馬克思的理論,資本家就應當白白地為工人準備好了一切生產條件,然后由工人在這種生產條件下進行生產,而生產的結果全部由工人拿走,不允許資本家留下那怕1分錢的剩余,只要留下了,那就是剝削。請問世界上還有這么不講道理的理論嗎?這不是強盜的哲學,又會是什么樣的哲學呢?
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勞動工具的認識已經逐步地清晰起來,認為使用生產工具的本質就是人對自然力的利用,包括風力、水力等等自然形成的自然力和科學技術這些人造的自然力。所以就是人力與自然力共同創造價值,而且在現代生產活動中利用自然力的比重越來越大,利用人力的比重越來越小。而且這里的人,即包括工人,也包括資本家。所以剩余價值的來源是自然力的結果,而不是對人的剝削。這一事實,更進一步證明了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剝削論是多么的荒謬。
如若不信,請大家去看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章:剩余價值率。
在那里,大家可以看到,馬克思為了否定生產資料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是多么的費盡心機,竟然為了這個錯誤的理論而寫了12200多字,而其中關于“最后一小時”的論述,更是無聊的扯淡,就難怪他的這部書會是這么長。但是因為理論本身是站不住腳的,所以無論怎么長,怎么論述,都會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其實他自己也是做賊心慮,所以自己就說:“乍一看來,假定不變資本等于0是很奇怪的。”“這種方法雖然很簡單,但他所依據的看法對讀者并不習慣”等等。
資本論讀后感4
資本論中詮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資本家和工人之間關系的本質是什么?以及產生這樣關系的深刻歷史原因。放在當下的社會現實,資本的生長繁榮也同樣具有一定啟示意義。紀錄片《華爾街》中有一句話提到資本的力量:人類需要休息放松,然而金錢永不眠。資本自身所蘊含的無盡能量,讓一代代的淘金客們費盡心機想要駕馭這種令人沉迷的魔力。顯而易見,大多數人終究被金錢所反噬,唯有極少數的幸存者找到了資本的密碼。
如何實現貨幣到商品再到貨幣(G—W—G)為賣而買的飛越?而不是日復一日的走商品貨幣再到商品(W—G—W)為買而賣的低層次被動的行為模式。出賣勞動時間賺取勞動報酬,進而再次消費得到滿足的惡性循環,始終要投入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有限的幾乎是一刀切的報酬,并且會遭受剩余價值的剝削。兩種循環切換唯一不同的在于W的性質,看其屬于消費品或是投資品,某種意義上W的屬性決定了G的長遠價值。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性商品的購買,提升貨幣G的未來現金流,如此才可實現貨幣滾雪球般增長。投資就是一個G—G‘的貨幣增長模式,也是效率最高門檻最低卻成功率極低的`商業行為。
跟從事任何行業一樣,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物需要的不僅僅是全力以赴那么簡單,還需要機遇與運氣的不可控成分。然而能否登頂這樣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能否做到超脫物外,不計成本和時間瀟灑的沉浸在其中。
如同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一般,在他生命中40年的光陰里縱然窮困潦倒,艱難度日,但為了揭秘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和勞動的關系,他站在人類社會全局的角度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運行機制及其現有生產力主導下的赤裸裸的生產關系。帶著這樣偉大使命,馬克思終于寫出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著名著作《資本論》。
社會便是如此殘酷,狂熱沉迷之徒終將會被沉靜強大的個體碾壓。試著想象一下亞馬遜森林里潛伏數天的巨蟒吞食獵物的耐心與不留余地,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社會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資本論讀后感5
看過不少敘述和回憶偉大導師馬克思的書,如李卜克內西的《回憶馬克思》,梅林的《馬克思傳》,每一次閱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滿了無可比擬的熱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實,更能反映了馬克思的著作,這部書好像一組反映偉大導師的照片,我看見,一個偉大導師的成長過程,他拋棄了教援和法學專業,為了研究現實,他投身于革命實戰,他擯棄了魯格的“空想主義”,為了“貧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戰”的口號,他沒有給他的母親帶來幻想的葡萄園,為了磨鋒他戰斗的筆尖,他讓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歲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類的前頭。
是的,聰明的艾得加爾被時代所拋棄,空想的大學生們隱去了,獨有無產階級的斗士馬克思在思想的旋禍中健游著,向著偉大的目標前進,看來,黑格爾和柏林大學的約翰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馬克思從這個故紙堆中找出了辯證法的明珠,馬克思拼命鉆研文學語言,他為了更好的運用語言競著迷一部中篇小說,他的各種文字的運用,使得朋友們都非常吃驚,他用他嶄新的世界觀,全身披摩地殺向了戰場,盡管他被通緝使他出逃了國外,但他高興,因為他至少在這個巨人的身上造成了嚴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鴻溝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說燕妮是他親愛的妻子,那么圖書館便是他的伴侶,他研究革命理論,盡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謀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馬克思是個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級天才”,他的偉大是和他誨誨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論和參加革命實踐所分不開的,難怪,那些馬克思的“朋友”在誹謗馬克思時,把他描給成一個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是一個很平常的人。
資本論讀后感6
沒有讀過資本論之前,只知資本主義終將走向消亡,共產主義必將取得勝利,而不知為何如此。沒讀過資本論之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只知剝削的存在,而不知統治階級的資本家是如何進行剝削的。
馬克思的《資本論》給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可以看到資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資本運作的齷齪,卑鄙,骯臟與可悲,看到共產主義的信仰的神圣,純潔與科學。
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從商品和貨幣的概念與關系開始,講到資本與貨幣的轉化,講到剩余價值的概念以及資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來剝削無產階級,講到協作,大工業,工資,生產力的提升,最終以嚴密的邏輯推導,說明資本主義由于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終將走向消亡被共產主義所替代,共產主義終將勝利。
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充滿著工人與資本家的斗爭,資本家處心積慮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工人認識到這一點之后,聯合起來對抗資本家,限制工作時長,資本家又采用增大勞動強度的方法來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在限制工作時長,以勞動成果來評估工人勞動價值時,工人又不得不高強度工作,以不斷獲得更多的生活資料,在工人進行高強度工作獲得更多生活資料的同時,資本家又能從中免費分得一份,無論工人如何工作,剩余價值不得不流入資本家的資本積累中,資本家資本日益擴大,從而主導了工人的生活,在將工人畸形化后,在用工荒時大量雇傭閑置工人,在正常時期,雇傭少量工人或雇傭工人妻兒等廉價勞動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于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沒有獨立生產的能力,被資本家以低廉的“救濟金”“放養”在社會上,從而實現資本家資本的不斷擴大。
資本家利用工資掩蓋了自己剝削的本質,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在發達資本主義地區的剝削更加嚴重,雖然工人的生活水平在顯式的提高,但是對于不平等的程度來說,這種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而資本家的資本積累是私有的,所以勢必造成社會的崩潰,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對抗少數的幾個資本家。資本家依賴于無產階級,又在對抗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渡過青少年時期,步入成年,即將進入中年,最終走向消亡。而現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做的,無非是減弱這種“年齡”上的增長,大把吞咽“保健品”來減弱這種趨勢。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歷史的趨勢是不可逆轉,任何對抗歷史趨勢的行為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書中向我們闡述,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以破壞自然及人類的可持續來進行,榨取工人剩余價值,不惜縮短工人壽命,健康,破壞原始資源源泉,強迫私有生產個體或被迫走向無產階級或加入資本家陣營,這與人類生來向往的自由是不符的,高歌自由的資本主義下隱藏著的是強迫與奴役,更可怕的是,這種強迫和奴役是自愿的,自愿知曉被壓迫,被剝削,還是不得不去選擇。
共產主義的必將依托高科技革命,科學文化的覺醒,當勞動不再是人類用來生存而出賣的對象,當勞動不再是套在人類身上的枷鎖,當勞動是一個自我價值實現的必要途徑,當勞動是可以與詩歌,自由,愛情相提并論,當勞動成為全人類向往的時候,共產主義也就來了。
共產主義的信仰是神圣的,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是一個人克服了千年前從樹枝走向地面時所殘留那種本性的丑惡的真實的寫照。共產主義社會不是烏托邦國度,它是一個高度社會化的時代。上個世紀的偉人已經給人類指明了方向,這條路上行走的是為全人類未來奮斗的義士,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吧!
【資本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公有資本論04-30
資本論書評05-01
資本論讀后感 大學生《資本論》讀后感精彩08-21
《資本論》讀后感06-08
《資本論》讀后感05-01
資本論讀后感04-29
資本論讀后感05-06
資本論讀后感06-12
《資本論》讀后感04-28
資本論讀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