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蒙田隨筆》讀后感范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蒙田隨筆》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蒙田隨筆》讀后感1
我一直以來,很喜歡讀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讀,風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樣。
他是個心態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風也很低調,但這并不能說他缺乏個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隨筆》,如果你不停地讀,只需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把它讀完。讀完一遍后,你可能還想再細細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會明白我喜歡它的原因。 雖然是十六世紀寫成的書,而且書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事例,以及哲學家、歷史學家、詩人的詞句,即使這樣,在現代人眼里,卻一點也不嫌艱澀。談起問題來,娓娓道來,顯得那么親切,好像蒙田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在你的面前,像一個知己一樣,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談。那些充滿睿智的見解,如春風一般,拂過你的心田,使你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蒙田隨筆》中卷第十六章《談榮譽》來說吧。我們知道一個事物在人的觀念里存在著物的`名稱和物本身,名稱是人們用來指示物的詞匯。
因此,蒙田指出,名稱既不是物的一個部分,也不是物實體的一個部分,而只是在物之外同物連在一起的某個東西。物本身通常保持穩定,所以它的本質不能拔高和充實,但它的名稱卻可以通過我們的頌揚來加以提高和充實。人類熱衷于名利,而蒙田對于名利有相當冷靜的認識。他感嘆道:我們的內部十分貧乏,我們的本質很不完善,需要不斷加以改進,這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做的事情。我們全都十分空虛,但我們不應該用空氣和詞語來填補自己的空虛。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我們需要更加實在的東西。他說,我們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可以等我們得到最主要的東西之后再去考慮。
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歐根尼的話說,在所有的快樂中,最危險、最應該避免的莫過于別人的贊揚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且這些哲學家更加確切地說,即使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榮譽,有頭腦的人也不值得向它伸出一個手指。 他相當贊同伊壁鳩魯“過隱蔽的生活”的主張。他痛斥極端追求榮譽的哲學家卡捏阿德斯說,我感到難受的是,這種看法竟會在被榮幸地稱為哲學家的頭腦中產生。他說,有人為人正派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讓別人知道后更器重他,他只有在別人可能知道的情況下采取做好事,對這樣的人不能期望過高。
他說,正直的人做了好事會感到心滿意足。表現勇敢應該是為了自己,而且這樣的好處,就是培養十分堅強的內心,可以抗拒命運的任何打擊,同榮譽相比,這種好處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值得我們起期望和追求,因為榮譽只是別人對我們的贊賞。 他對他那個時代的一些人深不以為然,他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我看到許多人靈活多變、模棱兩可、腳踏兩只船,大家都認為他們處事圓滑。至于他自己的主張。他說,我并不十分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而只是關心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想用自己的東西致富,而不想靠借來的東西致富。
《蒙田隨筆》讀后感2
其實我對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讀了他的隨筆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個懷疑論者,他向自己發問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認自己一無所知,而只是堅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樣講話,像朋友那樣談心。他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發展歷程,為后代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
自我意識是蒙田身上恒定不變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學說的尺度。他曾說“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虛妄,只不過,范圍越小,虛妄的程度越淺。上帝說‘人哪,除了你,每樣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圍。唯有擁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虛,如此匱乏;你是沒有知覺的探索者,沒有審判權的法官,歸根到底,你是這出鬧劇的演員。”好深奧的哲理,真令人驚嘆,佩服。
蒙田用他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風彩,分別闡明了論經驗,憂傷,閑逸,撒謊,恐懼,節制,榮譽,心態失衡,勇敢,習慣,口才,交往,良心,飲酒,發怒,人與人的區別,功利和誠實,后悔,相貌,年齡,想象的力量,對孩子的教育,言過其實,父子情,人性無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觀天,掠人之美,意愿,命運的安排等章節。他語言平易近人,形象親切生動,讓我們讀起來回味無窮,富有生活情趣。
我對他的論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論經驗。從來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斷,而且兩種見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不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以往的工作經驗會使你順利的適應新的工作崗位。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經驗對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會有新的起色嗎?會有突破嗎?的確,缺乏創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長久地勝任你的工作。他認為,用經驗來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為事情永遠不可能相同。
他還說,在培養交往能力時,沉默和謙遜有利于和人交往。如饑似渴的去尋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分積極的投入這種交往中,這樣便能給和你交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夢田的文章揭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廣度不亞于任何一個哲學家。他對事物的探討堪稱執著,沒有半點忽視。他對任何事物也從不輕易下定論,總要從事物的正反兩面去探討,力圖把它看得更明白,更透徹。所以我說,有空就多讀一下蒙田吧,他能讓你平靜,而且你會喜歡他的。
《蒙田隨筆》讀后感3
曾經聽人說過,讀書也要講緣分。若是你讀了某本書,必是與它有緣。我很是贊同,因我之前是從未聽過蒙田這個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隨筆》一書。機緣巧合地,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讀到蒙田的一句語錄,頗為震撼。“那些明了喪失生命并不是件壞事的人,肯定會坦誠自若的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來,我便開始了解蒙田,開始讀《蒙田隨筆》。
我不敢說我能夠把蒙田的思想參透,但是每讀到一些見解獨到的地方,我也會有強烈的共鳴。蒙田是一個智者,一個思想家,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關于生命,關于人類的種種感情。
在這個愈發喧囂的社會,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抵擋不住名利,金錢的誘惑。還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靜靜的捧一本書,慢慢品讀,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業人士更愿意分秒必爭地去應酬,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一分鐘可能就會是一百萬的交易,就可能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聲望。因此,他們又怎么可能會騰出如此“寶貴”的時間去看一本書呢?而《蒙田隨筆》中談到論榮譽,其中是這么寫道的:“自以為是者的名聲看起來多么美好,這動聽迷人的聲音,不過是一曲回聲,一幅影子般的虛無縹緲的夢境,微風一吹,它就銷聲匿跡全無蹤影。”所謂名聲,榮譽,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太過看重的話,只會成為一種束縛,掙不脫,也放不開。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這些徒有虛名的東西,那么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會被忽略了,也許等到走到人生的盡頭時,回頭一看,才發現其實這一生過得太匆忙,什么都沒有得到,除了那些虛名。
《蒙田隨筆》中還談到無所事事。原文是這樣的:“如果不讓大腦有事可做,有所制約,它就會在想象的曠野中馳騁,有時就會迷失方向。”作為大學生的我,實在感到羞愧,因為我就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我常常讓大腦放空,寧愿發呆,也不愿找些事情讓我的大腦做,于是它就常常迷失方向了。其實,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學生也是無所事事的,因為他們坐在電腦前,刷著微博,又或者看著電視劇,大腦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我想答案應該是沒有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時間去思考,而是懶得去想,以一種逃避的方式去面對問題,面對世界。世界越是喧囂,我們越是要克制住自己,騰出一些時間,讓自己靜一靜;找一些事情,給大腦做一做。可以是靜靜地讀一本書,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斷地完善自我。這樣人生就會充實了一些,就不會是無所事事了。
蒙田隨筆中還談到其他一些關于人與人的交往問題,談到如何交流,談到關于死亡等等,思想自由開闊,見解獨到。先拋開里面的內容不說,一個人若是能夠靜下來想想事情,思考問題的話,那至少還會有屬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會那么輕易地隨波逐流。在喧囂的世界中,能夠為自己覓一方靜土,那么人就不會那么浮躁了。
《蒙田隨筆》讀后感4
《蒙田隨筆》是法國作家蒙田創作的關于人生哲學思考的散文集,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當我第一次翻開我的這本蒙田隨筆的時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邊,他很詫異的看著我,說:“你在看蒙田隨筆?”“嗯”“這是我中學的時候一直想看的書,可是當時沒有條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這么期待而不得的書,我便對它重視了很多。
其實很巧的是,我在老師的要求下,正在讀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這本書中講了六位哲學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還在讀周國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可能正是這些哲學類書籍的鋪墊,我看《蒙田隨筆》的時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沒有很早看這種書時候云里霧里的感覺,反而有點撥云見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紀的歐洲,整本書中用的例子難免都是那個時代歐洲的例子,有時可能我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說的一些東西。這可能就是一個幾百年的代溝吧。
但其實蒙田所議論的一些東西,都是一些我們現在都可以借鑒的。他寫作并沒有什么“后期”的潤色和加工,完全是隨心所欲的,就像蘇東坡一樣。
雖說這本書算是一本哲學名著,但并沒有其它的哲學書來的晦澀,可能是這個版本翻譯的比較好。除了一些遠離我們的例子,譯者還仔細的為每一句有出處的話標上了出處。由此可見,蒙田實在是看過很多很多的書。
看完了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再看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為畢生經歷的大相徑庭所造成的差異。蒙田本身身處在一個貴族家庭里,較為富裕的生活并沒有讓他經歷太多像尼采那樣的悲劇。所以在《哲學的慰藉》中對于蒙田的總提就是“對殘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學家那樣困難,但正因為不同環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學的慰藉》對蒙田的一句評價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尋求智慧而從未遠離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論悲傷》。其實我因為幸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邊,一個不少。幾乎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段話:“當你哭得出來的時候,那種痛并不算什么;總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會疼的你哭都哭不出來。”雖然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無法想象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當我通篇讀過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會了那種程度和感覺。
這本書讀完實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氣,看了兩三遍,其實還是離讀懂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也許就有了新的感覺。
他所說的那些話,并沒有因為時間的移動而落后,反而因為時間的沉淀,更讓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實。他所展現的就是一個這樣沉淀在時間中的世界。
《蒙田隨筆》讀后感5
《蒙田隨筆》是我看到過的內容最豐富的作品之一,作品涉獵范圍廣泛,包羅萬象。這是蒙田融合了生活的經驗和個人的感悟創作出來的作品。蒙田不僅僅是一名作家,在我看來他還是一個思想家。值得一提的是,隨筆的文體方式出自于他。
蒙田的這部作品分為六十二個章節,相互獨立。不管你多大年紀,什么文化程度,你翻開任意的章節都會受益匪淺,獲得精神上的共鳴。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有關于人文風俗的`、愛情的、生活的、善惡的、友誼的,教育的等等,這些都是他思想的精髓。蒙田知識非常淵博,這些可以從他引用大量典故、歷史和大量名人的名言警句可以看出。如《論殊途同歸》中為了論證自己的論點,他連續用了很多歷史事件來說明。每個章節他都鮮明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觀點非常明確,讓人印象深刻。在講到如何培養交際能力時,他認為,沉默和謙虛的人更容易獲得別的贊賞。在《熱愛生命》中,他闡述了自己對于生命的思考。在《論對孩子的教育》中,他認為孩子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幾十個章節雖然短小,但濃縮的都是都是精華,這些作品都是智慧的結晶。就算放到現在社會,有的見解都是很有時代感,也體現出他是一個很有先見的人。
讀蒙田的隨筆,就好像跟一個智者促膝長談。簡潔、平易的語言,讓這部作品更顯魅力。我們從400多年前的先哲那里尋找智慧,開拓思維,啟迪人生。
【《蒙田隨筆》讀后感】相關文章:
蒙田隨筆讀后感02-23
蒙田隨筆讀后感7篇02-26
蒙田熱愛生命讀后感05-02
蒙田《論孩子的教育》讀后感(一)05-07
隨筆04-28
隨筆04-29
隨筆04-28
隨筆04-28
隨筆04-27
隨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