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范文(精選11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1
近來,我潛心研讀了肖川先生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伴著陣陣墨香,我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讀肖川先生的書,是一種享受。就猶如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么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么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愿望,他那親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著我的思維、拓寬了我的視野。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讓我迫不及待地讀下去
在新課程日趨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字里行間滲透的教育教學的思想和理念,猶如醍醐灌頂一般,他說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豐收,導致全面的平庸。”說得真是精彩極了,“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造就敗者的場所,進而導致厭學和恐學,導致內心的畸變和人格的扭曲。”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給了我們什么,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訴我們“現代社會需要培養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廣博深厚的基礎文明的教養、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自由與責任的意識和能力。概括地說,就是有靈魂、有頭腦、有專長,能夠創造幸福生活和服務社群的人。”他希望我們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并且闡述了新課改下的學習方式,在我們學習新課程的同時,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讀一番,因為“有效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在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師》一文說到:“教師是一種職業,一種古老的職業,一種將與人類共在的職業。隨者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很多職業,諸如警察、軍人、偵探、保安、門衛等等都將消失,但教師這個職業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將永存。正是她,傳承著人類文明的薪火。”這段文字尤為讓我感動,是啊,作為教師的我們傳承著人類文明的薪火,還承載著太多家長對我們的希望和學生對我們的期望,所以我們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對他們,這樣才無悔此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走在知識的最前線,應該懂得盡可能多一點,這樣在面對學生時才會做得更好,才會無愧于心。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超強的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2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宋洪昌撰寫的《教育的力量》一書,使我得到了心靈的震撼。原來身為人師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覺的走入了一些誤區。整個暑假,我在反反復復的研究書中的每一個案例,然后認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進行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還說:“巧言令色,鮮仁矣。”這就是說,在德育工作中老師必須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則。人們都追求言語的說服力,但我們一線的教師始終不比那銅牙鐵齒的辯客,思想品德教育更應當追求。但一個人的言語究竟有多大的說服力,不僅要看這些話里包含了多少真理,還要看教師自身的行動。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話再動聽,我們的小學生也不會記得,真正的充耳不聞,更不用說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言與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以身育人,德育養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卻不懂得藝術。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耐人尋味———“一天,一個三歲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銳鋒利的剪刀在玩,母親一看,大吃一驚,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傷著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愛吃蘋果,便急忙給孩子拿來一個蘋果。孩子一見,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蘋果。就這樣,母親用一個蘋果“換”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這位母親的機智,由此也深受啟發。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電視,卻忽視了給孩子“換”件有意義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試結果,卻忽略了成長過程的美麗。有時候,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失望、焦灼、發脾氣,終止孩子看電視的權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這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來可以在我們的潛移默化中鋪就。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須每天接受大多數同齡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動畫、玩球、游戲等。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導有方。
四、進行“聽話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總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聽話,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建議,這就勢必會壓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壓制孩子的求異思維,壓制孩子的創新意識萌芽,從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人,沒有獨立意識,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個性,也就意味著缺乏缺乏創造,意味著思維會了無生氣。所以應該“解放孩子的大腦和雙手,給孩子流出空間讓她自己去思考和創造。”
五、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去比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鐵不成鋼。這種心理會更多地埋沒孩子的優點,無限放大孩子的缺點,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書中所說“孩子沒有自信,如同一個人的了軟骨病,是難以站立起來的.”。孩子的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情,會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乃至失敗。因此,沒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難正確的應付。一個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機遇,無論是發展能力還是抓住機遇都需要自信作為支撐。所以要從多角度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去賞識孩子,幫孩子高高樹立起自信的風帆。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并且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藝術,這是《教育的力量》給我最大的啟示。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3
肖川教授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言語去表達。良好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間的大寫的人。”
是啊!教育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
作為教師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個道理,但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做法卻仍是膚淺。在講授《四季》這一課,提到一年的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時,有個學生問“老師,一年為什么會有四個季節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地球的公轉啊。”當孩子聽到我的答案時,是一臉的迷茫點了點頭。看到孩子臉上的表情我不僅反思自己,我的答案對孩子來說是天書,孩子不明白,我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查書,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對!
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范疇內,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想”,更要發展學生的思考思維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我們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發表意見,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好像和肖川教授談心,一些教育上的疑難雜癥隨之蒸發、心理豁然開朗。
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負責的情懷,引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引領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作為教師,我們承載著社會、家長對下一代的希望,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都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間的大寫的有用的人才。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4
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帶著一份閑適和虔誠,我再次潛心研讀了肖川先生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這本書中,肖川老師有一句話,使我感受頗深,肖川老師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讀了這段話后,我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想想在平常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為人師的不稱職。為了讓班級的紀律安靜,以自己的意志強制學生不要亂說話;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些問題曾經讓學生無數次機械記憶;在有時的課堂上,為了加快課程進度,強行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十幾歲的小學生,正是活潑開朗、思維敏捷,可塑性極強的時候,當學生亂說話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不夠吸引學生,老師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夠;當學生同樣的問題經常出現錯誤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不適合學生;當學生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思維不敏捷的時候,老師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雖然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應該試著引領學生探索新知;與學生平等對話、自由的交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公開、平等、寬松的教育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5
肖川先生說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該優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為教育是關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們平時對學生日日提醒、教導的,正是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會歷史實踐的檢驗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筆者強調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時候,多一點歷史的意識,少一點理智的虛妄,這樣我們就會對教育的理解當會更細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復的咀嚼,需要不斷的切已體察,不是簡單的誦記就可以得其真傳的。由此,想到我們對學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斷咀嚼其真意,并且聯系到實際生活情境中,并且帶著發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態度去教導學生。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讀了這段話,我有被提醒的感覺,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啟蒙,宣傳和灌輸間,徘徊在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間;徘徊在豐富認識和統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極防范之間,似乎稍不留神,就會誤入非教育的歧途。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范疇內,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書中提醒著我們,不能只習慣于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要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善端",我們該對別人多一份對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暫時還處于落后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多一份真誠的感動。肖川先生說:"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會有快樂!快樂應該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也許是平時所養成的一種職業習慣,我們已經看慣了也寫慣了那類扳起臉來說教的文章。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到,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情懷,教學生去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在這個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6
一本經典之作,讀的遍數越多,越能感覺它的意蘊深厚,越能獲得無盡的啟迪。遠到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盧梭的《愛彌兒》,葉圣陶先生的《葉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專家鄭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朱永新的《享受與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無不是越讀越有滋味,越讀越感覺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經反復讀了幾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給我眼下的教育教學以有力的指導,成為了我教育教學實驗的動力。我也從肖川教授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要義》一文中更加明確了為什么要指導學生質疑和賞析,從而更堅定了我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學習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在品質,讓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現實的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學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從而使學習感受不到智力勞動的快樂,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圍。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對學生的不敢放手,課堂控制過度,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正是基于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才堅定地要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放開手來,把課堂放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去思考,去表達,從而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造就一代會自主學習之人。
盡管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欣賞,進而學會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養成了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的習慣,那點辛苦早飛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滿是無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學生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就質疑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中華"為什么"不振"?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中國公民被洋人的汽車軋死后,中國巡警不敢為中國人撐腰,群眾也是敢怒不敢言外,還有哪些方面能表現"中華不振"?而這些問題課文中都沒有現成的答案,可這些問題對于生活在現代中國的孩子來說也實在不好理解。這時,我并沒有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有關書籍,去上網查找資料,也就是請學生去自主學習。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一方面比教師的講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著力要培養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智力勞動的快樂。同時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紀初期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而為周恩來總理能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并且為之奮斗的一生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個自主發展的人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品質。當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策略,進而激發起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這不正是我們當老師的所期待的嗎?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造就自主發展之人,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帶給我教育教學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7
閑暇之余,拜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教育的力量》是肖川老師的一本隨筆集,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隨筆就在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但我卻要說,他的隨筆折射著一種靈性,時刻有靈感的火花在閃爍;他會讓你頭腦中那些深藏已久的言語一下子迸出來;"他的隨筆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或似淡雅的香茗,或勝陳年的烈酒".的確,讀肖川老師的隨筆是一種享受,一種教育的享受。讀這本書的最大感受像是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么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么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作為教師的我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做法仍是膚淺。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想",更要發展學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發表意見,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對其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的頭讓它飲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理論支撐的,高度自覺的對自己實踐的回顧與審思--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自我反思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
作為教師,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課題,如果你真是為了提高自己,為了更好地勝任你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外在功利的誘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進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現,只需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
這本書其中一篇還講到"微笑是一種力量".肖川老師說"在我們的身邊有一個精靈,它產生于剎那之間,卻可以定格成為永恒。它不會因為你富甲一方而需要他,也不會因為你一貧如洗而不能擁有它。它如夏花燦爛,如春風溫暖,它是清冽的甘泉,是心靈的陽光。它,就是微笑。確實,微笑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溝通彼此的心靈,能使人產生信心和力量,能受人心情舒暢,振奮精神。"
有那么一件事曾深深地觸動過我的心靈。有一天,我剛進教室,看到一個生病請假的孩子來上學,當時隨口問他:今天來上學了?可是我發覺坐在前排的一個女孩卻看著我,并笑著說:許老師,你笑了。盡管,我對她笑笑后繼續上課,但是,此后我一直都在想著這句話,也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有一個女孩,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她自己和老師好像都不對她抱有希望。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個孩子的成績慢慢好了,還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了。走的時候,她走到自己的老師面前,對老師說:老師,謝謝你的兩次微笑。老師當時莫名其妙,什么兩次微笑?女孩說,有一次,在上課的時候,你對我笑了兩次,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才對自己有了信心。這個老師仔細回憶了一下,想起來了,那天確實笑了兩次,一次是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從教室門口走過,于是,笑了,還有一次是看到校長站在辦公室門口,為了給校長好的印象,對女孩笑了,可是就是這兩次微笑,卻讓一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信心。想起那個故事,再想想我的學生那節課的表現,我真正地感悟到了微笑的力量。這也是因此在期末的總結上,說起下個學期的改進目標時,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夠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氛圍,希望讓學生看到的是老師開心和微笑的面容。我想,盡管以前對學生因為期待而產生的急躁是因為對學生的關心,可是,以一種快樂的心情上每一節課應該更能讓學生找到自信和學習的樂趣,我想沒有哪個孩子會希望看到一個面帶愁容、怒容的老師。正如肖川老師說的,你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學生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當您離開教室的時候,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人們常說:讀好書,好比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可以說,讀完肖川《教育的力量》,我如醍醐灌頂,一下子豁然開朗,原來一直纏繞心中揮之不去的霧霾已然無影無蹤。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超強的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引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引領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8
這本書,我反復閱讀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對我的幫助很大。比如:因為今年我要撰寫市級數學課題《在小學數學領域逐步轉化學困生提高數學成績的分層探究》,我參考了李鎮西老師的《如何善待“后進生”》,教育專家李鎮西在此文中獨到的觀點,讓我腦洞大開,受益無窮。
書中提到: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是教師本人先“轉化”自己。“轉化”自己什么呢?換一種兒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換一種眼光,準確地說,是站在后進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許會不一樣的。你不但會感到這些孩子可憐,而且可敬一一后進生長期堅持聽他聽不懂的課,他換來的是什么呢?是老師的呵斥,是同學的嘲笑,是家長的打罵一一這就是我們號稱“以人為本”的教育給他們的全部“饋贈”。
然而,面對呵斥,嘲笑和打罵,他們從來不氣餒,不喪氣,不悲觀絕望,第二天依然背著書包來到學校走進課堂,而且還樂呵呵的,對老師還是有禮貌,對同學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舊叫“爸媽,我回來了”。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有嗎?我所教的班級里曹胤晨和鄧佳俊就是這樣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逐步地轉化他們,慢慢地他們也喜歡聽課了,上學期期末考試,鄧佳俊數學成績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學也進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為廣大同行獻上了一份可供借鑒的行為指導,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9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雖然貴重,但只要讀好書,就會得到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文化知識。
我有幸拜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我帶著一份閑適和虔誠,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潛心研讀了肖川老師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讀肖川老師的書,是一種享受,他讓我覺得是經受了一場思想的洗禮,更讓我一次次回味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教育魅力。他那親切的語言和博愛的熱情無不啟發著我的思維、拓寬了我的視野。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感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認真讀完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要為祖國培養杰出的優秀人才;心里升騰起一種力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須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與使命。讀完這本書之后,我從中得到很多體會:
體會一:在《教育的力量》這本書中,肖川老師給我們談人生,談教育,談幸福,讓我很有收獲。他讓我領悟到了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業的活動。他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個激蕩心智,沐浴靈府,貞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一定會包涵著愛,感恩、希望、探索,自由與自主。作為一名人民的教師,愛就是對學生的了解,尊重,責任,關懷和給予。缺乏了解,愛就是盲目的,當然也很膚淺;而沒有對學生的尊重,就沒有對學生的信任,愛就會演化為支配和控制;同樣沒有對學生的責任、關懷和給予,我們對學生的愛就是蒼白的.、無力的。在這里,肖川老師對教育中的愛的詮釋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給予學生的還應該有感恩,有希望,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心存感恩。學會憧憬未來,有美好的盼望。從而在學生心中發掘出向上生長的力量。我想,如果我們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體會二:《教育的力量》不僅對教育有獨到的見解,理論高深,而且肖川老師的隨筆優美動人,總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內心深處的鮮活的文字,所用知識信手拈來。我嘆服肖川老師的博大精深,更為他優美動人的文字所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讀著這一句句一行行如詩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動呢?
體會三: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頗多。“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是人們對教師的贊譽。它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而我們怎樣做才無愧于這些稱呼和贊揚呢?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學生,要教書就要先育人,幾十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向上的動力。把好的東西都給學生。《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教育好學生,教好學生怎樣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滿智慧和博愛的書,一本感受真誠和溫情的書,一本潤澤生命和心靈的書!讀了這本好書,使我更加堅信要努力學習,用文化知識來塑造自己,武裝自己。讀一本好書,有如交一個益友。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讓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努力多讀書,讀好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南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這個校外教育事業添磚增瓦。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10
寒假里,我閱讀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一書。每一篇文章都很吸引人,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和教育。書中從不同的幾方面闡述了作者對教育、教學、營造幸福人生等問題的見解。如“教育的方向、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聚焦課堂、心靈的陽光”等多個主題。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我學到的很多,例如教師的五項修煉:心地善良,表情要安詳,氣象要宏大,言說要謙和,舉止要磊落,這是對教師的期望,也是受人尊敬和受人歡迎的所有人的共同品質。還有教師的成長策略:廣泛閱讀,仔細咀嚼;深入探索,自覺反思;及時總結,著力提升;團隊合作,真誠交流。這些都是我應該認真學習的。還有要聽取他人給教師的建議,那是對我的一種幫助。
在聚焦課堂這一篇主題文章中,書中說了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在新的課程改革下,作為教師要適應教育的潮流,多掌握一些信息、知識、經驗與智慧,使之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自如,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還要多學習,使自己懂得盡可能多一點。學會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一個有進取的意識,一個好學深思,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人,還是一個墨守陳規、固步自封、得過且過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多提出疑問,只有發現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提升自己。在教學中,提出質疑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書中的很多話語成為我們教師為之奮斗的目標。我要加倍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 篇11
第一次看到“快樂是一種美德”這句話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書中,當時心里就莫名的激動。
說起快樂,很多老師會無奈地搖頭說:“我不快樂!”是的,社會的競爭、工作的壓力、家長的期盼、學生的素質……這一切已經使身為教師的`我們身心疲憊。其實,在現實面前,我們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點一滴中流失了本屬于我們的快樂。
做個快樂的教師并不難,主動權就在你手中。我們只要踏踏實實地工作,事事盡力去做,做到問心無愧;熱情真誠地做人,與人友善,給人歡笑,給人快樂;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快樂的空間,去放飛心情,去收獲快樂。只有當你真正快樂了,你才無愧于你做教師的職業;也只有當你真正快樂了,你才能教出快樂的學生來。對于成長的孩子來說,擁有快樂的童年生活比擁有知識更重要。
“快樂是一種美德,快樂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個性品質。快樂是心靈的清新劑,它能夠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明朗、亮麗、曠達和溫暖”。是啊,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整天抱怨的人,我們都會喜歡那些非常陽光、帶給我們快樂,能夠喚起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和柔情的人。“心底無私天地寬”,做個快樂的教師吧!快樂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美德,也是對別人的一種美德。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坦然面對自己所沒有的,在今天我們應當擁有這種美德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快樂的面對每一個相遇的人,把快樂傳給每一個與我有緣的人。
【肖川《教育的力量》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的力量》讀后感03-13
教育的力量讀書心得06-14
讀《教育的力量》有感04-04
《教育的力量》讀后感5篇03-13
《教育的力量》讀后感(精選14篇)11-17
潁川客舍,潁川客舍姚揆,潁川客舍的意思,潁川客舍賞析 -詩詞大全04-26
讀《教育的力量》有感8篇04-04
上川島作文11-25
川教版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