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直到世界的盡頭》讀后感
“超級丹”一個如此響亮的名字。所以,當看見他比賽時,理所應當的認為他就應該在比賽中拿冠軍,從來沒有想過他在背后的辛勤努力,也沒有想過他是經歷過怎樣的挫折才來到這個高度,在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很多都只是樸實簡單的敘述,然而,這當中所凝結的感情,是真摯的。讓我們更加了解一名世界冠軍光鮮的背后有著多少個“一年又一年的堅持,四年又四年的等待,”看過這本書后的我有很大的觸動。
林丹,他對羽毛球的熱愛是毋庸置疑。從小便與羽毛球結伴,也正式走上了職業運動員的道路;林丹從五歲起便開始練球,在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如果不是對羽毛球真的很喜歡又怎么會這么“折騰”自己呢?同時,林丹還向我們證明了,他對于自己熱愛的羽毛球運動,并不是只有三分鐘熱度,而是能為之堅持、努力、付出。
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公開賽、亞錦賽、亞運會冠軍于一身的全滿貫,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幾個,這樣的榮譽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不可否認,林丹在羽毛球這項運動中是有天賦的,他的刻苦也是有目共睹的,剛進國家隊時,教練的輕視,獨自一個人的孤獨,高強度的訓練及住地下室惡劣的條件,這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全部聚集到了這個少年身上。但是面對這些壓力他熬了下來,用他堅毅的個性與不懈的努力為他的全滿貫之路披荊斬棘。
正如奧維德所說“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林丹和別人一樣也是從蹣跚不穩到健步如飛的。他曾經被國青隊開除,被稱為林一輪,還有雅典的夢一場。他受到打擊后,反思,克服,最后不斷成長。從04年的年少輕狂、08年的世界之巔到12年的高處不勝寒。張揚的背后不斷自省,在跌倒中不斷成長。
人生如賽跑,以期一摞,只有經歷磨難才能走向成熟。從前,他放蕩不羈、個性猖狂、愛頂撞教練。甚至還出現過他打罵教練的報道,但經歷過許多榮譽和失敗后的林丹成長了許多,即使媒體頻頻報道林丹與教練、隊友發生爭執甚至辱罵教練等新聞,但林丹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能這就是林丹成熟的表現。現在的林丹不會再為一些小事發脾氣,或是摔球拍。相反,他用自己堅毅的性格,一次又一次證明他有這個實力,他給我們創造了多少個驚喜,以前那個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死”小孩林丹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心平氣和,沉穩的林丹。林丹的羽毛球運動之路,告訴我們與其放松要求滿腹嘆息地走,不如充滿信心腳踏實地的走。
決定命運的往往不是起點高度,而是始終如一的堅持態度。態度對于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林丹一次和一個伙伴比賽吃辣椒,不惜吃出來闌尾炎,動了手術才治好。那時候,中國羽毛球隊在福建集中訓練,鮑春來、邱波輝等都去不了比賽,只有林丹去,結果輸得很慘,那次比賽打完后,回到看臺,被所有教練批了一頓,最后被開除了。經歷過那次教訓后,他開始反省,變得認真,知道什么是敬業,知道作為一名運動員,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也促進了他慢慢向成功靠近。
現如今的林丹對待羽毛球的態度是“不是你今天狀態不好,就可以隨隨便便輸掉比賽的。”他把自己的態度放得特別的端正,把國家的榮譽看得也很重,不為自己的失誤找借口,而是多從自身找原因。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在面對一些事情或矛盾時,像林丹一樣有一個端正的態度,少抱怨,多從自身找原因。或許就沒有那么多的矛盾糾紛了。
林丹對待羽毛球的態度是值得學習的,同樣他對待親情,愛情友情的態度也是平凡之中讓人感動的。面對親情,林丹五歲就離開家開始訓練了,雖然不能陪在父母身邊,但還是會經常寫信表達思念。他與謝杏芳的愛情也經歷了不少曲折,2004年林丹作為世界頭號羽球選手參加雅典奧運會,可是卻換來了奧運賽場首輪出局的慘痛經歷。此時的謝杏芳,也正在因為狀態不佳失去雅典奧運會參賽資格而苦惱。從雅典回國后的林丹與謝杏芳相互鼓勵,共度難關。后來兩人逐漸擺脫低迷林丹與謝杏芳雙雙登上世界羽壇排名第一的寶座,并且在世界羽聯舉辦的各類別比賽上頻頻奪冠。,林丹與謝杏芳在人生低谷的時候相互扶持,又攜手共創了彼此人生最巔峰的時光,正應了那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友情方面,林丹有三位特殊的朋友,蓋德,陶菲克,和李宗偉,他們既是對手也是朋友。書中林丹對陶菲克這位人氣十足的印尼羽毛球運動員的評價是:一輩子的對手,一生的朋友!談起李宗偉這位多年的老對手,林丹更多的是敬重與英雄間的惺惺相惜。從北京奧運到倫敦奧運,從湯姆斯杯到蘇迪曼杯,從全英賽到世錦賽,羽壇各類的高級別賽事通通見證了他們的友誼和較量,他們的職業生涯正是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變得更加精彩,可能沒有陶菲克、蓋得、李宗偉這群偉大的對手,就不會有現在的超級丹;換言之,沒有林丹,也就不會有這群偉大的對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那么一些與我們同行的對手,我們也要敬畏和感謝他們,因為他們是促使我們前行的動力。感謝你身邊的每一個對手吧!
當人們經歷過的事多了,明白的道理也就會越多,就會明白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的多高而在于你生命的寬度。林丹也不再只為了比賽而比賽,除了比賽之外他還開始了參與更多與羽毛球相關的活動,積極參與宣傳推廣羽毛球這項運動,讓它不在局限于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而是要讓它走向世界,對自己的得失自己把握情緒,不牽涉他人,大家都在追求夢想,但目標一樣時,難免一方會受傷,因為觀眾需要的是雙方角色演繹精彩,但優勝者只有一個,林丹將心比心的去化解那些消極情緒、不好的隔閡。讓他們理解林丹也不是次次都是座上冠軍,讓他明白以公平競爭獲得的冠軍就該尊重,那才是有氣度的人,讓隊里保持良性的競爭。
林丹在書中說“運動員這個職業,尤其是中國運動員,有時不得不用多個四年,來衡量其職業生涯的長度。從北京到倫敦,12304公里。當倫敦剛剛入夜的時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對我來說,從北京到倫敦的距離,是整整四年。它漫長難耐,可是又讓你覺得只爭朝夕”這句話聽了不免讓人心酸,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與堅持只為了能在那次盛會上證明自己。但有時這短短的距離卻成為了一些運動員無法跨過的鴻溝。而在這枯燥與重復中堅持下來的林丹無疑是勝者。
林丹的成功很好的證明了“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作為運動員,他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鍛煉自己,不放松自己,這是一種努力,更是一種態度,就像他所說的“人總要有所敬畏,才不至于太浮夸,才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得穩當。”我們或許就是太過于閑散,沒有一種信仰,以至于我們沒有一種明確目標,才顯得那么漫無目的,又或是我們的好高騖遠,以至于一事無成,不管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我們仍起點,但林丹的成功之路讓我明白了不管是普通人還是世界冠軍,不管是對待學習,事業還是親人朋友,都應該有一種端正的態度。在路途中難免會有失敗或沖突,要相信挫折或許是好事,它會讓我們從中積累經驗,變得成熟。漫漫旅程,重要的是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堅持。
【《直到世界的盡頭》讀后感】相關文章:
直到世界盡頭讀后感02-02
林丹《直到世界盡頭》讀后感10-09
世界的盡頭作文04-30
世界盡頭的女朋友04-29
走過世界盡頭作文05-06
關于站在世界的盡頭的作文04-30
陪我走到世界盡頭的讀書筆記04-27
愛直到永遠!04-28
堅持,直到終點04-28
堅持,直到終點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