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讀《人與永恒》有感

時間:2024-08-30 11:26:06 煒玲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人與永恒》有感(精選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人與永恒》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人與永恒》有感 1

  今天,我要談談我讀周國平先生的哲理隨感集——《人與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國平先生的這本《人與永恒》,在我看來,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這本書很好讀。這個"好讀"是從書的結構形式上來說的,這本書不厚,大約260頁,分為26個主題,每一主題又分為若干小節,每一小節里面大都是一句話或者一段話,短的不過十來字,長的也就一百來字,在當今這個社會發展變化飛快,人心浮躁,閱讀也越來越"快餐化"的時代,讀這樣一本書可以說比較輕松容易;二是這本書有點意思。這個"有點意思"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寫這本書的作者有點意思。這本書的作者周國平先生,雖然研究的是哲學,但是天性不喜歡做深奧的學問或實際的事務,總是被一些例如生與死、愛與孤獨等大而無當的問題所吸引和折磨,欲罷不能,六年里隨手寫下一些小雜感,每次寫完就鎖進抽屜,誰也不讓看,沒想到這些小雜感最后匯總起來,就成了這本書。其次,書的內容有點意思。就像作者說的,"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謎。"而且,又由這人與永恒兩個最大的謎,派生出了諸如愛與孤獨、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無窮的人生之謎。上述這些"謎"都是你、我平時日常生活中都會面對、思考的問題,而且作者又賦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體驗和靈動,讀起來既非常親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說"有點意思".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因為這本書很好讀和有點意思,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像讀教科書或者專業書籍一般,那么嚴肅。我們可以邊喝咖啡,邊聽音樂,邊閱讀這本書;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飛機、火車等旅途中,百無聊賴時,打開這本書進行閱讀;也還可以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閱讀,相互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我則更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坐在臺燈明亮的書桌前,或者躺在溫暖舒適的被窩里,安靜用心地去閱讀。因為,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能夠讓我更好地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與書的作者進行一次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書中的文字、語句以及文字、語句中蘊含的思想、觀點和哲理,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生命、社會、自己的探索、思考、感悟的智慧結晶,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實際和實踐,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品讀,并轉化成自身知識儲藏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讀書的作用。

  我們讀書,一是為了求知,為了能夠盡可能充分地認識這個世界,并改造這個世界;二是為了更好地去體悟和感受生命和人生,獲得心靈的滋養和慰藉。人自詡為世間萬物的主宰,具有生殺予奪的無上權力和崇高地位。同時,人也很渺小,很脆弱,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不斷面臨著各種的困擾和迷茫。但是,就像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正因為人是蘆葦,所以人很脆弱,很容易被人生的風雨吹彎、壓倒;但也正因為人是能思想的蘆葦,所以人這一根小小的弱不禁風的蘆葦,卻又有著強大的思考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用自己的縝密的思維和堅強的意志不斷地挺了過來。我在讀《人與永恒》的時候,對作者對于一根能思想的蘆葦的人及其人生的一些思考認識感觸很深,受到了很多的啟發。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讀書,通過讀能夠啟發、引領自己的'思想的書,做一根能思想、會思想、有思想的蘆葦,既能像蘆葦一樣根始終扎在水中的泥土里,認真讀書,踏實做人,又能夠像蘆葦一樣眼睛仰望著星空,胸懷理想,目光長遠;既有張力,能夠隨遇而安,明哲保身,又有韌性,在不該低頭的時候,始終保持昂首挺胸。可以說,周國平就是這樣的一個思考者、思想者和思想的啟發、引領者,同時,《人與永恒》就是這樣的一本記錄思想者的思想歷程,并啟發、引領我們的思想的好書。

  說到這里,我又回想起我與周國平及其寫的書相識相伴的過程。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往往希望能夠在書中找到我們心中埋藏已久的問題的答案。我在最初讀《人與永恒》的時候,心中也有不少的疑惑和問題,也想在書中找到答案。記得當時剛大學畢業,還很懵懂,對人生既充滿了憧憬,又有些畏懼,不知道前途命運是怎么樣的。于是,就看著目錄,隨手翻到《人生》這一章。只見作者寫道:"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盡自己的力量引導她,充實她,但是不管她終于成了個什么樣子,我們好歹得愛她。"這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我必須得對那個從我而終的"女子"終身負責,要全力去讓她變得更美好,所以才有了后來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自己。之后,我的人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有一次,女朋友問我,我怎么才能知道你是最愛我的?我想了半天,沒有回答出來,結果女友一氣之下扭頭走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去打開書翻到《愛》這一章,恍然大悟。原來"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好冤枉。作者也寫到了讀書。"書籍少的時候,我們往往從一本書中讀到許多東西。如今書籍愈來愈多,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東西卻愈來愈少了。"這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一定要多讀經典著作和名家名著,多讀精品書籍,多讀對于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事業有益、有用的書籍,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層次不高、價值較低的書籍上面。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心中的問題在書中未必能夠找到答案,或者我們讀的書與我們心中的問題根本沒有關系,但是我們仍然去讀書。因為——讀書,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體驗到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另一種人生,體會我們未曾經歷過的另一種情感,獲得我們之前不曉得的知識和經驗。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通往遠方的長路,那么,書籍就是我們可以借助飛翔的翅膀,它可以帶著我們沿著人生之路飛往我們最終想要到達的地方。生命是美好的,我們要在這美好的生命歷程中多做一些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們平時不妨多讀讀書,讀一些能夠帶給我們啟發和思考的書,讓我們的人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意義。

  《人與永恒》中有一句話:"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的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我想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讀書并在于我們最終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思想觀點,讀書的意義就存在于我們不斷讀的過程中。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說得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在讀書的過程中達到這樣忘食乃至忘我的狀態和境界,都能夠充分獲得讀書的愉悅和享受。

  讀《人與永恒》有感 2

  在萬事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

  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周國平

  大學時代,周國平是我最早接觸到的國內作家之一,十分贊賞他的直白樸素。多年后,重讀他的《人與永恒》又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曾經把精妙絕句摘抄在筆記本上的習慣也未曾更改。或許,正如周國平所言,在思想的碰撞中,既有共鳴、又有抗爭,譴責或辯護,都過于狹隘,這種對話式的`理解才可以稱作"讀書".

  和《人與永恒》的這次"碰面",機緣巧合自朋友說了一句話:"根本問題是不可討論的,枝節問題又是不必討論的。"翻開塵封多年的學生時代的筆記本,這是我初讀《人與永恒》時摘抄的第一句話。大學的課程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辯論題、討論會,在庸長的論詞中援引幾句先哲的思想精髓,會為論點增色不少,如能恰入題眼,更會贏得掌聲陣陣。由此可見,年輕人總是虛榮的,喜歡浮夸的存在感。

  《人與永恒》的出版,在作者看來也是出乎意料的。隨性而為的札記,成了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無需用意雕琢、語句通順即成,全憑"感知"二字描述思緒過往。作者寫得自得其樂,不曾生憋硬造,讀者也看得隨性自由,不受苦澀折磨。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因為它簡單、美好,缺少一本書常態的連貫性,而這正可以適應不同情景、心態下,我們的閱讀需要。短則十余字,多則百余字,有篇章、有段落,喜歡的句子多看上兩遍,不解的,大可翻頁而過,這般不受閱讀次序、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隨心瀏覽,或許只有隨筆類的讀物方能做到。

  閱讀也是一種抗爭,與作者思想的抗爭,與本我的抗爭。書中的所思所感,有些確切樸實有理,有些則稍顯偏頗激蕩;有醍醐灌頂的拍案叫絕,亦有付之一笑的不以為然,但這都不足以為《人與永恒》蓋棺定論,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人生妙事,這才是讀書的樂趣、閱讀的真諦。

  讀《人與永恒》有感 3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先生的作品,這本富有哲理意味的隨感短文集,從許多方面給人以啟示。而最為讓人注目的當屬標題,即“人與永恒”的探討。

  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明知人生苦短,卻一直在不懈地尋找著永恒,而對“永恒”的執著從古至今未曾間斷。古代帝王尋丹問道,是為了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得到無限的延續,可結果卻總是事與愿違,于是,在對“永恒”的追求過程中產生了兩種形式——既然生命無法延續,那就保留死去的肉體(奇特的保尸術應運而生);既然肉體無法保留,那就保留無形的精神(各種文藝作品應運而生),于是乎,人類成了唯一有語言及文字記載,并且掌握高深醫學的物種,而這種對“永恒”的執著卻往往讓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類陷入了“執”,這種“執”會演變為固執,讓人在對永恒的欲望和現實的不可得之間苦苦掙扎,特別是當親歷生命消逝的過程時,那血淋淋的現實會敲碎那看似堅強的心,讓人不得不因面對這種對“永恒”的“不可得”而悲從中來。其次,人在對永恒的追求中,編織了太多象征著美好意義而實際上毫無意義的網,我們用這些網去網住別人,也網住了自己。我們總是喜歡自欺欺人地以為賦予某件事情一個高尚的意義,就會使之成為“永恒”(比如愛情),而事實上,該消失的仍然會消失,“短暫”是我們不可抗拒的命運。而正是這種矛盾構成了人類的悲劇性。

  人們總說“人生如戲”或者“人生就像一本書”,當我們初次看到這兩句話時,總是喜歡把關注點放到“戲”和“書”所暗含的內容上,認為人生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并且充斥著巧合與荒誕,然而,卻忽視了“戲”和“書”都會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無論人生的“書”的末尾是句號、問號、嘆號還是省略號,它所表達的都是無奈的結局,而作為結局,它的意義已經隨著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們卻偏偏想要這個結局延續,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誕性,父親們希望子承父業,可卻忘記了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卻想強加到另一個人身上,強迫必然帶來反抗。以前讀《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以其“父傳子,子傳孫”的理論自以為立于不敗之地,然而他自己尚且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移山”的壯舉,又怎么能期求他的后代能秉承他的意愿而矢志不渝呢?愚公的信念原本隨著愚公的死去而消亡,而他卻以為這個結局能得到延續,這里面自欺的成分不可謂之不多。

  愚公其實是真“愚”,在“永恒”面前,人類永遠是弱者。

  讀《人與永恒》有感 4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人與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

  定理一: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對我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終點無非就是一個終結,但我還是在尋找,尋找生活中屬于我的幸福,當讓有時也會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門。高三的我會因為作業寫到很晚而發出一種無名怒火,仇視時間的催促和高考的審查。我會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好而擔心一周。我會因為一大早起來帶著瞌睡,頂著寒冷上學而抱怨。

  可是,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過后笑一笑呢?仔細觀察,幸福可謂無處不在。頂著寒冷回家后桌上熱水帶來的溫暖,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的付出,家人團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樂,身邊每個人的笑容,給我的不都是一種幸福嗎?對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為我已擁有很多;對痛苦我不再厭惡太多,幸福會填補這片空白…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我們去尋找他,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現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最近看了周國平的《人與永恒》,感觸良多,我很欣賞他的作風,這是一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本書全是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來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于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樸和真實。他的《世間最美的墳墓》所表現出來的樸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我不喜歡太多的爭吵,我喜歡平靜的生活,與其浪費時間爭吵,倒還不如在爭吵的時候騰出時間來尋求真理。

  讀《人與永恒》有感 5

  非常喜歡《人與永恒》中作者周國平給自己定的一個原則“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只屬于我自己。在這些時間里,我不做任何履約交差的事情,而只讀我自己想讀的書,只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不想讀不想寫,我就什么也不做,寧肯閑著,也決不應付差事。差事是應付不完的,唯一的辦法是人為地加以限制,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

  也許有人會說這還不容易嗎?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也許一天一周一個月不難,但長時間堅持絕非易事。一個人倘若沒有頑強的毅力,沒有持久的恒心,沒有相當的定力,是不可能確保自己自由的時間的。

  閑云這一年多堅持寫博,也在努力做到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還一個本色的自己,嘗到了如此度過每一天的快樂與充實,幸福與滿足。

  有兩種人不老

  人,都是凡胎肉身,怎么會不老呢?起初,閑云想這應該是指思想不老吧?

  讀了《人與永恒》,閑云知道了“哲學家生活在永恒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想來作者所言極是——“永恒”和“瞬時”這兩者是時間的.兩極,生活在兩級的狀態怎么老呢?

  幽默與智慧

  閑云一直欣賞能把玩笑開得恰到好處的人,幽默是一個人智慧的外在表現。遺憾的是“中國人是一個老是開會而很少開玩笑的民族。”所以,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似乎多了一些嚴肅與凝重,少了一些活潑與輕松。這大概就是缺乏幽默感的表現。

  “智慧的人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欣賞敵手的聰明的議論,即使聽到罵自己的俏皮話也會寬懷一笑。”《人與永恒》如是說。

  閑云以為智慧應該是美麗的。智者會有更優雅的風度,更寬廣的胸懷,更得體的舉止,因而才會將“幽默”拿捏得恰到好處,彰顯“智慧”的奪目光彩。

  精神潔癖的人

  讀《人與永恒》之前,閑云只聽說過有潔癖之人,還從未聽說過有精神潔癖的人。

  時至今日,才知曉“有精神潔癖的人在污蔑面前最缺乏自衛能力,平時他不屑于防人,因為他覺得放人之心也玷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潑來,他又不屑于洗刷,他的潔癖使他不肯觸碰污水,哪怕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懷著厭惡之心忍受。”

  看來,人,最好不要走極端。你可以講衛生,但不要達到“潔癖”的程度;你可以精神潔凈,但不要達到“精神潔癖”程度。一旦與“潔癖”相關聯,就成了病態之人。

  讀《人與永恒》有感 6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一些隨感的結集,它展現了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等等的廣闊領域。

  周國平在他的小書里說,“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為年輕吧,路還很長,我還不曾想到因最終會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卻因經歷別人的死而心生感觸。其實,對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給帶來的傷心絕望,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知道自己最終會死,而是因為看到自己的至親至愛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過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們向上天祈求,讓他們代替孩子死。這讓我覺得,許多人其實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擔心他人死。然而無論是誰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歸”:死。曾經,我因為一個至親的離世而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正如無人不知的誰都必須死,我也深知這個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釋懷。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老師對我說,“人就是這樣的,來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該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頓時放下心中所有的陰郁。在所有的.主題中,我最喜歡“幸福與痛苦”作者寫道:“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們總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開痛苦。其實,幸福與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氣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因為我們的偏見。然而,作者確認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繭而出,換句話說,我們不可以把幸福與痛苦看得太膚淺。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著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

  讀《人與永恒》有感 7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其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幸福和痛苦、時間和永恒等多個話題,內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處與泥土打交道的我帶來一股清風之余,也使我開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

  對于生命的含義,也許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點,也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心,世間最難以控制的東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復蘇。

  春天,暖暖的空氣開始懷抱著你,漸漸萌芽的枝條開始無限地伸入廣闊的天空。隨風飄揚的柳絮在陽光中顯得朦朧而悠散。一年之計在于春。你也許正在忙碌地制定種種目標以豐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絕自然的人生是充滿寂寞和孤獨的嗎?那是心無法在自然生命中釋放的寂寞和孤獨。

  夏天,你還記得濃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駁樹影嗎?你還記得在烈日下被曬的微微發燙的臉頰嗎?你還記得氣宇軒昂的少年迎風吹拂的白襯衫嗎?這些溫暖和美好的小細節構成了難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遲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擁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為,是一種安靜地潛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彈奏出生命的樂章,夏日的微風將生命吹成綻放的花瓣。

  秋天,這個季節在構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時更讓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幣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歡樂和悲傷之中交替延續的。生命的`妙處在于不是像知識那樣可以言傳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轉凋零的落葉,一朵來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飛翔于紅霞的孤鷲,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啟示。思緒融入這自然生命的本質,那么你也會遷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飛舞的雪花不聽話的停留在發絲上,手心的溫度也隨著一陣呼嘯而過的風迅速下降。偏偏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的離別,生活的煩惱,親人之間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選著逃避嗎?逃避所解決的暫時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將其融入,坦然面對。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將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歡樂的結合體。春夏秋冬的循環便組成了生命,人沒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導它。正如周國平所言:“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

  讀《人與永恒》有感 8

  我崇拜周國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總能發現他的許多觀點都是自己想說,而又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靜的生活,不需要歡笑,同樣也不會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礙,害怕礁巖崛起,狂風大作的海面將我淹沒。讀了《人與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文字,闡述了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兩者的相互關系。雖然只是短小的幾段文字,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使我不禁對以前的自己產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難。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于是我甘愿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并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著。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恒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對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大概也是人類與禽獸的區別之一吧,因為人是有著復雜而強大的內心世界的。“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是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不管何種人追求著何種目標,其最大的意義仍是在過程中。“我愛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大概沒有多少個人是不羨慕那些成功的光環的吧,而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賞階段,然后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力氣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終不會被仰望。

  淡看愛情。沒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因為愛情就是一個個發生的事實,誰能把這些事實一一羅列?愛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恒這樣的泡沫,因為永恒的東西只有時間。但是,那些關于永恒的誓言還是可以說的,因為情到深時人就需要表達出來。即使一切終將暗淡,但那些被愛的目光渡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會閃著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獨。“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終歸是要逝去的,無論是哪種活法。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孤獨的害怕,它會一步步蠶食人的心,最后把孤獨變成一股常人無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潰。然而,一旦人學會了承受孤獨,并從孤獨中找到自處的方式,孤獨便會成為自己的優勢,可以幫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夠勇敢,就會發現,孤獨,其實有時候是一種心靈的休憩與復原。

  超脫人生。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于浩瀚的宇宙,實在是不算是什么。也許有人會反駁,自身的得失對宇宙也許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當我只關注自己的時候,那便是大事。或許吧,個人得失對于個人來說的確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種生活態度,得得失失,都是難免的,但是何必拘泥于那些已成事實的事實,不如退后一步抬頭看看也許還是湛藍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偉人,沒能力為人類為社會為這個世界做任何大貢獻,但是我從來不會否認自己的生存價值。我讓自己變得幽默,努力娛樂旁人,更娛樂自己。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可以讓自己的心盡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歡自嘲,會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于自己之上,從而也居于自己的敵手之上,占據了一個優勢的地位,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太多的尷尬之中。自嘲還可以使敵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喪失了殺傷力,就像一個盾牌,擋住自己與迎面而來的傷害,所以,何樂而不自嘲?

  “生命”這個詞,也許已經有無數的人追尋過他。但他卻永遠籠罩在一張神秘的面紗下。每個人對生命的認識便為他繪制出了一張張各具特色臉譜。此刻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張臉正在告訴你:“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讀《人與永恒》有感 9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先生的著作,我利用閑暇時間有幸拜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他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悟。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本身并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于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的過程!生與死,自然與生命,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在閱讀了這本書后,也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尤其是書中對與幸福與痛苦的解說,讓我不斷的去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對我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終點無非就是一個終結,但我還是在尋找,尋找生活中屬于我的幸福,當讓有時也會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門。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我們去尋找他,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現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于兩者的界限區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意義”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腳印里,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讀《人與永恒》有感 10

  有時候,我們需要站到云霧上來俯視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人們,這樣,我們對己對人都不會太苛求了

  那些有著明顯弱點的人更使我感到親切。

  沒有一種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性是有弱點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認識到這一點,對人對己的態度或許會更寬容、更平和了吧。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受人際關系的影響越大,快樂常在,痛苦也不會少,你既離不開人群,那就要學會坦然面對這樣的痛苦。

  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很生動形象的比喻。記得不要忘記開花哦!

  心理學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許多無關緊要的禁忌,反倒刺激或誘惑了人們觸犯禁忌的欲望。這一現象真該引起父母、廣大教育工作者,各類管理者的反思啊!

  每個人的個性是一段早已寫就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人的個性是天性與后天環境熏陶的結果,人生中一個又一個事件一方面作為人的個性的展示平臺,淋漓盡致地再現了人的個性特征,同時又斷面強化著人的個性品質。

  久住城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谷湖畔,面對連綿起伏的山和浩淼無際的水,會感到一種解脫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與世隔絕,心境也許就會變化。盡管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并非是人此一時彼一時地不靠譜,不同狀況下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心境,因為人終究是社會化的動物,需要的只是適度的自由和解脫罷。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人的一生中快樂與痛苦往往如影隨形,假如我們能夠把痛苦和歡樂當作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無比的!

  生命平靜地流逝,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么厭惡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覺。突然,遇到了阻礙,礁巖崛起,狂風大作,拋起萬丈浪。我活著嗎是的.,這時候我才覺得我活著。

  靜如止水的日子里,人往往會倍感無聊,波瀾壯闊卻又不是誰都能承受的。人到底要怎么樣的生活呢?!

  相對于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于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

  直接面對自然和生命,人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細枝末節罷了!

  愛的價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結果。結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遠不會最不幸和最幸福。在愛的過程中間,才會有"最"的體驗和想象

  別太在意結果,真誠地愛過,深切地痛過,此生足矣!

  我不知道什么叫愛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

  我不知道什么是愛情,但我明白我愛或者是不愛。

  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人與永恒讀書筆記 來還有這么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愛人,于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愿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愿望,也許一輩子發現不了。

  與其說有理解才有愛,毋寧說有愛才有理解。愛一個人,一本書,一件藝術品,就會反復玩味這個人的一言一行,這本書的一字一句,這件作品的細枝末節,自以為揣摩出了某種深長意味,于是,"理解"了。

  理解未必產生愛,但是愛了就會有也渴望有更多的理解。

  一切終將黯淡,唯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

  那永遠閃爍的是愛的光芒,人是向光性的動物吧,一生為愛而奔波勞碌,即使如飛蛾撲火一樣也在所不惜。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自我價值的確認是否也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呢?

  讓我們承認,無論短暫的邂逅,還是長久的糾纏,無論相識恨晚的無奈,還是終成眷屬的有情,無論傾注了巨大激情的沖突,還是伴隨著細小爭吵的和諧,這一切都是愛情。每個活生生的人的愛情經歷不是一座靜止的紀念碑,而是一道流動的江河。當我們回顧往事時,我們自己不必否認、更不該要求對方否認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條支流或一朵浪花。

  讀《人與永恒》有感 11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隨手寫下的點滴生活思考,但令我萬沒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組合竟然滲透出如此令人嘆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夠追問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義的生物,這就是人的偉大之處,但也正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對自己的存在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人尋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其實可貴的并不在意義本身,而是在于尋求的過程!生或死,愛或孤獨,自然或生命,真實以及美,等等,這些都是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讀完了這本書,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和不一樣的思考,尤其是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不斷玩味。我喜歡那些用隨筆散文等形式寫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學的天地里。他們的文章里少獨斷的論證和說教,有更多的質樸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覺以及洞見。

  作者的偉大在于他的樸實。看了《人與永恒》后,更覺得他的樸實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誰都會喜歡這種樸實無華的感覺的。一直渴望恬靜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歡笑,同樣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難阻礙,害怕跌宕起伏,狂風大起的海面將我整個淹沒。看了《人與永恒》才明白過來,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平淡的敘述,表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兩者的關系。雖然只是幾段文字,但卻足以撼動我的心靈,讓我不禁對自己以前的人生產生種種思考。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歡這種顯得有些無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轟轟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為人們向往精彩紛呈的人生,從而產生了懼怕得不到,害怕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的想法,那有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這樣做不會有所謂的失敗。

  書里說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難。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于是我甘愿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并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著。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恒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生命這個詞,一定有無數的人追尋過。但它卻一直籠罩著一張神秘的面紗。不同的人對生命的認識便會為他繪制出了一張張不同的臉譜。而此刻展現在眼前的一張臉正在告訴你:“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摘自原書)”

  無論我的人生是否平淡,無論我的前方是否艱難險阻,都去欣然接受。我一定會努力去感受生命力那種存在的充實與快樂!

  讀《人與永恒》有感 12

  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選哪本書來寫下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我在無數次的抉擇與舍棄中終于邂逅一本與我產生共鳴的書籍,其中周國平先生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對人生的展望和總結,對于我這個正處于人生萌芽和發展階段的大學生來說是頗有感悟和啟迪的,我懷著無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細細咀嚼字里行間的深邃靈魂的洞悉,仿佛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盡頭對人生經歷和體驗的吶喊和思量,周國平先生正由于歷經生活與事業的不斷磨練而羽翼豐滿,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濃縮的精華—《人與永恒》。

  《人與永恒》這本書對于周國平先生來說感到十分出人意料,他提到是他隨筆寫下的一些隨感的結集,他根本沒想到要發表,但后來卻成了最受歡迎之作,許多讀者包括我在內都十分喜歡這本書,都把它翻爛了,或者把其中的許多句子抄在筆記本。它對于作者而言,記錄的仿佛是思念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存在于每一個感受著思考著的人的腦里,很容易引起聯想、勾連、撞擊、共鳴、懷疑,因此獲得了包括我在內的讀者的喜愛。

  《人與永恒》是作者許多年里陸續寫下的,對于對于同一問題難免有不同的說法,會給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是這種不想抹平矛盾,追求表面統一的不同尋常的做法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找到了在人性與人生之間的那一絲真實和平衡。人生種種大謎,誰也不可能找到最終的謎底,也許每個謎都有無數個謎底,因而就沒有謎。似乎周國平先生的興趣就在于猜謎,而當每次似乎謎底被猜中,卻發現真正的謎底游離我們后退一步時,我們就覺得這謎底更有趣了。而全書的標題來源于書中的第一個題目最后一個題目的合并。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兩極之間有幻化無窮的人生之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女人和男人,無不是人與永恒相溝通的形式和體驗。或者就是在這些優美又樸實讓我對人性與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與重新定位,使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中更加的完善與改進,也許這對于我來說,已經十分滿足,這也是我無比喜愛這本書籍和無比欣賞作者思緒的更加貼切的原因。

  全書從做人與做事、生命與永恒、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做了具體的闡述與表達,十分細膩而真實的表達了無數人內心的想法,使處于迷茫而困惑期的`我們沉下心來仔細思考規劃自己的人生,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時間,理性的對待自己的生命,教給我們許多做人處事的方法,以及對自己學習與工作都保持良好的態度,它無一不一次次的直斥社會的許多現實以及社會的良知和人情的冷暖,啟發我們更加清醒的審視自己的態度以及在對待和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是我們回歸原始,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找一片凈土,沉淀下來,扎根于此,找到真實的自我,而非是隨波逐流,在高樓大廈、海市蜃樓的浮華和緊張拼命地為自己生存中因為某些利益而喪失了自我,淹沒在人潮的海洋里,越陷越深,最后無法自拔。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良多。或許是其中不乏許多思想與我產生了共鳴,或許是讀完某些經典句子給我的啟迪和思考,或許是給我在人性與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周國平先生的書籍我個人覺得值得一看,雖然有些是隨感,但濃縮的是精華,伴隨著它成長,我想我會走得更遠,更加地理智與成熟。

  讀《人與永恒》有感 13

  我崇拜周國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總能發現他的許多觀點都是自己想說,而又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想法。

  特摘錄周國平在《人與永恒》的幾個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帶來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年輕人沒有什么可回憶,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憶。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于獨處。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

  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的人在一起,我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

  讀《人與永恒》有感 14

  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他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恒等26個話題,內容精辟而深刻,讓我們從中收獲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國平這本《人與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圖書館里來回轉,一直找不到很感興趣的書,然后就這樣發現了它。這樣一本隨筆,一句或者一段話都足以給人無盡感觸。

  人說隨感錄的可貴在于真實,在于字字珠璣而又凝煉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處處呈現出單純而練達、質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這本書中沒有很難懂的術語,相反卻是用很易懂的語言來寫,讓我們可以簡單的閱讀,留下無盡的思考。

  我記得書中有很多話題,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關于愛。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這句話正出自《人與永恒》。我想,我們每個人對愛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碼我是,我要的愛情不要絲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這樣的愛情似乎真的`不能長久,還會以彼此的恨來結束。看到這句話時,我想了很多,也許愛情真的需要寬容。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愛情。”在愛情的世界里,沒有誰對誰錯,就算最后兩個人各奔東西,就此分離,也不是愛情的失敗。擁有過,存在過,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憶,也一樣值得珍惜。

  “一切終將暗淡,未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有愛情存在的日子,永遠都會閃爍,那是一段有價值的回憶,因為愛,所以美麗。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我特別喜歡這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軟弱的一面,沒有誰能永遠堅強,我們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種被人關心與呵護的感覺,我們不過是平凡人……

  除卻愛情,書中還有很多給人以思考的話語,在人生的旅途上,細細品讀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你會收獲更多。

【讀《人與永恒》有感】相關文章:

《人與永恒》讀后感10-13

人與永恒讀后感04-25

《人與永恒》讀后感04-24

人與永恒讀后感05-02

讀《永恒的天使》有感04-27

《人與永恒》讀書筆記1500字04-27

沒有永恒的永恒作文04-25

《人與永恒》讀書筆記(通用14篇)06-05

永恒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