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洛克菲勒日記》讀后感
第一次讀《洛克菲勒日記》,當作是閱覽,現在重讀,便是帶著歸納總結的心態。童年至青年的洛克菲勒,總結出幾個特點:
1,獨立。16歲就迫切希望擺脫父親的經濟"扶持",日記里是這樣寫的"不要認為貪婪促使我急于賺錢,我認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卻被別人供養是一種更大的罪惡""我已經白白浪費了幾年的時間在初級中學里,我要爭取盡早獨立起來,沒有人可以把我當做一個無能的孩子"
2,堅持與自信。這個在洛克菲勒找第一份工作時,體現得最為明顯。他不迫于生計,只想早點從父親那獨立出來,16歲的那個假期,前五個星期的時間,每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充滿自信地去一家家大企業拜訪,希望尋得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等到把克利夫蘭的所有大企業都拜訪了,絲毫沒有氣餒,反而讓他更堅定于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第二天重新從第一家企業開始,重新拜訪,直到得到一個當助理簿記員的工作。而自信,大概是起源于他的早熟,在同齡中出類拔萃吧,往后,便體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在這里,將有一個叫洛克菲勒的成功者崛起"
3,積極并感恩。當周圍的人對賬本的工作感到十分的單調和乏味,不時露出苦惱和厭倦的表情時,洛克菲勒卻告訴自己,不論工作多乏味,切記不能對自己的現狀喪失信心。如果因為身體和大腦的疲倦而在精神上厭倦了賴以生存的工作,無論任何時候都是對自己這個來之不易求生手段的褻瀆。而在現實中,他也在充實細心地對待了工作,從不同的賬本中,挑出各種隱藏的毛病,理清每一筆支出和收入,因此也就對公司的業務了如指掌。
4,自省。在日記里,經常可以看到洛克菲勒的自省,做決定時,是否太過于猶豫了,在支出上,是否節儉了,在金錢上,是否貪婪了。日記本里這樣一段話:"本杰明富蘭克林在《自傳》里描述了自己如何記下一筆筆行為道德流水賬,以便使每天的善舉和惡行一目了然。而威廉惠特尼則有一個小筆記本,里面全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說教,而我也許不見得每天記日記,但是仍像一個虔誠的清教徒一樣仔細檢查每天的一舉一動,調整自己的各種欲望,以期從自己的生活中消除未加檢點的自發行為和不可測的因素。"
5,認真嚴謹。在學業上的優秀,以及在核對賬本時,連幾美分的錯誤也要揪出來。工作的第一家商號,本來賬本漏洞百出,洛克菲勒作為一名助理,別人不在乎那一丁點的錯誤,洛克菲勒較真,硬是把每一支賬目都理清理順。
此外,還有注重聲譽,謙虛,沉著穩定等少年老成的特質。
(至于洛克菲勒青年之后,對現在的自己借鑒意義不是很大,就不總結了,僅當了解)
總之而之,《洛克菲勒日記》還是本不錯的書,作為石油托拉斯的創立者,讀他的日記也算是以托拉斯的起因與形成有一定的了解,托拉斯也并不是之前所了解的那么罪大惡極,如果沒有石油托拉斯的建立,那不斷違禁開采的石油,導致的油價大跌,最終毀掉的將是整個石油業及周圍的生態,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附1:分享一下洛克菲勒對待學校功課的態度:那些我認為感興趣的科目,我自然會去主動多接受;至于那些不感興趣的,既然我想盡早地畢業,盡快地開始賺錢,而以優秀的成績通過考試又是惟一的途徑,為了我自己我為什么不把這一切做到最好?客觀地說,我對學習看法帶著非常強的功利的色彩,我可以做到勤奮和善于記憶,但我不是經常感受到動腦筋的樂趣,當他們因為一些智力游戲絞盡腦汁時,我絲毫感受不到那有什么必要,為什么不去多學習真正的技能,而是因為這些無法對自己謀生本領產生任何直接作用的游戲浪費時間呢?
附2:在大家經常會在時文選粹或心靈雞湯之類的書里,看到關于洛克菲勒一則故事,說什么洛克菲勒摳門,生了大病之后才把財產捐出來。都是扯淡。說洛克菲勒摳門,沒錯,但他對自己更摳門,這來源于年少時養成的精打細算,生活節儉。而說他大病后才把財產捐出,也是扯淡,洛克菲勒第一次捐款,是在17歲左右,便開始經常拿出5分、1毛或者2毛5的硬幣捐給身邊的慈善機構,占了當時工資的6%,而往后,也一直在慈善放在心上,中間還發起了創立芝加哥大學,所以,那則故事純粹瞎編。
MSN(中國大學網)
【《洛克菲勒日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05-11
(精華)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05-11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優)05-11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封信05-12
洛克菲勒的讀后感(精選14篇)08-04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精品15篇)05-20
(熱)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15篇05-11
[實用]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15篇05-11
【精品】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15篇05-11
(優選)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信15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