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開學第一課王博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節目介紹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邀請“八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等登上講臺,與全國中小學生共上一堂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生動有趣的“第一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開學第一課王博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節目介紹,歡迎大家收藏和閱讀。
王博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節目介紹
《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并回顧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以心血和生命編撰《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感受到了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事實上,我們都需要補上關于《儒藏》的這一課。當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化傳承和歷史自覺關乎每個人的安身立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從傳統中汲取力量,更需要體會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和傳播者的使命擔當。
節目觀看入口
https://tv.cctv.com/2023/09/01/VIDEp8kQ0N6Ct32L5aD861fm230901.shtml
《儒藏》編纂意義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家并稱,但是三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從經典體系來看,儒家所傳承的“六經”,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華;而孔子開創的儒家,與先秦其他各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儒家始終以自覺傳承“六經”為己任,“六經”所代表的中國上古文化正是通過和依賴儒家的世代努力而傳承至今。歷代儒家學者對《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的不斷整理、解釋和對其中思想文化的推衍與發展,構成了儒家典籍體系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就經典的根源來說,與根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后起的道教不同,儒家的典籍體系不是某種宗教的經典,而是中華文明的經典。
由于儒家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源,由于儒家積極入世的實踐精神,由于儒家所具有的深厚歷史感、文化感、道德感,由于儒家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的自覺努力,不僅使得歷代主政者無不重視儒家的政治-文化功能,而且也使得儒家的價值觀逐漸成為中國人價值觀的主體和核心。儒家“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遠神近人”的人本精神,已滲透到中國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儒家哲學強調陰陽互補、和諧與永久變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成為中國古典哲學的重要基礎。儒家的價值理念,不僅通過個體表現為強烈的道德主義、積極的社會關懷、穩健的中庸精神、嚴肅的自我修養,而且也從整體上表現為人道主義、理性態度和重視傳統的民族性格。這一切都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科技以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歷史地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中國古代文明是人類社會“軸心時代”的幾大文明之一,而儒家是軸心期中國思想的重要成分。歷史學家早已指出,“軸心時代”的思想傳統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人類文化的共同財富,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而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新的飛躍無不通過對軸心期的回顧而實現,并被它重新點燃。在踏入新千年之際,世界思想界已出現對于“新的軸心時代”的呼喚,這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對古代思想智能的溫習與發掘,以響應世界文化發展的新局面。
21世紀,中華民族正處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之中,重新回顧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斷發展的歷史,必將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系統深入地研究儒家思想文化,把儒家經典及其在各個時期的注解,把歷代儒家學者的著述,把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種文獻編纂成一部大文庫——《儒藏》,無疑對當今和后世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開學第一課王博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節目介紹】相關文章:
講述雷鋒照片背后的故事12-13
2023年開學第一課高星講述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節目介紹09-02
世代10-25
講述媽媽的故事12-09
開學第一課守護生命教案09-25
講述家庭故事作文04-05
背后的故事作文03-08
背后的故事作文03-14
分流背后的故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