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xx市農業局
(二0xx年六月十八日)
建設現代農業,是十六大報告關于“三農”問題論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我市農業的主攻目標和發展方向。xx是農業大市,人口850萬,僅農村人口就有650萬,所以農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實踐證明,傳統農業很難適應市場需求,更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精耕細作就是傳統農業的誤區。精耕細作對推動種植業發展功不可滅,它是傳統農業中的積極因素。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業仍不可能拋棄精耕細作。因為,挑戰傳統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關鍵是要優化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品質,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益。農業效益與產量、品質、市場價格成正比,精耕細作能有效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收益,所以精耕細作仍適用于現代農業。
(二)以糧食多少衡量是否現代農業。誠然,傳統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但挑戰傳統農業不等于不要糧食生產。而是把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種植方式、新的經營機制、新的工作方法,注入到農業生產中去,運用現代工具、現代技術,提高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走產業化經營之路。大力發展優質稻、反季節菜玉米,走加工、貯藏、包裝上市的產業化經營之路,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仍然是挑戰傳統農業。是否增收是檢驗挑戰傳統農業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三)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據農業普查,全市農民其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達到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僅占2.9。對新科技、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的進程;農業科技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的0.17,低于全省0.2的平均水平,同時現有的農業科技人員中,大部分屬于產中服務型人才,缺乏綜合性、多學科方面的知識,難于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另外農技服務機構設備簡陋,服務手段落后,個別縣市(區)最基本的辦公設施不全,特別是鄉鎮農科部門的辦公條件和服務手段更為簡陋和落后,難于適應新時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需要。
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主要有那些內容
(一)更新傳統的思想觀念。就是挑戰自我,打破禁固,徹底摒棄舊的農耕文化,摒棄長期以來沿傳下來的固有的習慣,樹立大農業、現代農業的觀念,樹立為賣而種,為賺而種的觀念,既要優化品質、提高種植技術,又要注重市場,著力包裝、運銷、加工業的發展。全面推進“五個轉變”,即以增糧為主向以增收為主轉變;以增量為主向以提質為主轉變;以小而全為主向以大而專為主轉變;以抓生產為主向以抓銷售為主轉變;以抓農民為主向以抓業主為主轉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質量和方式的根本變革。
(二)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主要包含傳統的生產目的、傳統的經營機制、傳統的種植結構、傳統的栽培模式。傳統的生產目的,是以自給自足為主,要打破自給自足經濟,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挑戰傳統的經營機制,就是在堅持以戶營為主的家庭承包責任不變的`前提下,放活土地使用權,促進生產力發展。傳統的種植結構,是以糧食生產為主,它解決了吃飯問題,但難以使農民致富,要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徹底改變單一糧食結構,優化品質。傳統的栽培模式,是以種植業為主,既要利用設施栽培、大力發展不同茬口、不同時間的反季節作物,又要推進節本降耗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商品化處理程度,推進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三)改變傳統的工作方法。傳統的工作方法主要表現為:按步就班,缺乏創新意識,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大部分農村交通閉塞,文化層次低,信息不靈,反應遲鈍;農業工作者知識老化,觀念存舊。要用抓工業的方法抓農業。立足“三新”(新思路、新機制、新跨越),突出“三優”(優化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加速“三調”(農業產業結構調優、調強、調快),著力“三高”(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業對GDP的貢獻率、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推進“三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
三、如何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一)突破思想觀念。立足xx實際,推動農業產業化,加速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村城市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突破抓傳統農業固有的思維模式、思想觀念,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協調發展,市場導向,業主開發,規模經營,產業化推進,超常規發展的觀念。牢固農業、工業
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第2頁
“一盤棋”的思想。制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以農業為主的加工業滯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既可推進工業化進程,又能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市現代化,實現財政增效,農民增收,城市增容。為此,要把走活農業、工業“一盤棋”作為整個經濟發展的一個指導思想,把大力發展資源型深加工,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立市產業,做到旅游活市,產業立市,商貿興市。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強化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大農業投資,完善辦公設施。整合社會辦學資源,依托“綠證培訓”、“陽光工程”下大力抓好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更新觀念,打破傳統農業的習慣力量。(二)突破經營機制。要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和推廣放活土地使用權的運行機制。大力推廣農業“業主”開發。“業主”開發對農民有“四增”(增加了一筆固定收入、增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務工收入、增加了學著干的知識),緩解了政府“四愁”(愁項目、愁技術、愁資金、愁市場)。它不僅穩定了農村的基本政策,而且放活了土地使用權,能有效地加快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進程,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是挑戰傳統農業的最有效形式之一。要在保護農民利益,尊重農民主權的前提下,全面推廣。要加強領導,把“業主”開發作為農業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出臺優惠政策,營造寬松環境,建立領導聯系“業主”制度。組建農村土地信托公司,通過托管、租賃、收購土地經營權等方式,將農民耕種的土地、農村荒蕪、閑置土地以及“四荒”地集中起來,由公司自主經營,采取轉租、入股、拍賣使用權等方式給業主成片開發,或按規劃返包給農民耕種,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農業科技人員結合“百萬科技專家服務三農”活動,下鄉入戶,積極鼓勵他們送知識送文化的同時,有條件在開展租賃承包,推進業主經營快速健康發展。
(三)突破結構調整。一要突出重點產業 (十大類)。要下決心調減效益低的部分糧食作物,大力發展。二要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發展生態林和以xx酥梨為主的經果林,發展生產基地。
(四)突破科學技術。與河南省農大、農業科研院所、xx市農科所聯姻,積極引進、創新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一是突破增產技術。大力推廣適用增產技術,努力提高單產。二是突破增質技術。大力推廣名特優新稀優質良種和優質技術,全面優化農產品質量,建立主要農作物、水果引種圃、觀察圃、繁育圃,積極引進、試驗、示范優質品種,確立適合當地種植的名、特、優、新、稀品種。建立無農藥污染、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三是突破增效技術。傳統農業最明顯的特征是生產技術落后,以自給自足為主,農產品的生產鏈較短,貯藏、保鮮、包裝、加工等后續鏈嚴重滯后,因此,必須由抓生產為主,轉向生產、銷售并重,大力發展農產品貯藏保鮮業、運銷業、加工業,同時要充分利用自然、歷史優勢,創建、登記注冊系列名產、名品、名牌,逐步形成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效。
【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相關文章:
關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思考07-10
略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根本途徑07-08
云南昌寧:向特色現代農業縣轉變10-03
六化引領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新跨越10-11
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公交又快又好發展08-28
加快農機化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07-26
贛鄱田野農機奔馳推進現代農業進程12-14
山區縣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定位與推進方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