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法采礦罪之新探討
論文http://www.qikan120.com/:本論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本站僅作合理轉載,原作者可來郵要求刪除論文。
摘要:近年來,非法采礦現象日益嚴重,因非法采礦導致的礦難、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事故幾乎每日上演,給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害。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對《刑法》第343條進行了修改,表明了我國對非法采礦現象的重視以及堅決打擊此犯罪的決心。
關鍵詞:非法采礦 行為要件 情節嚴重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非法采礦罪,是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行為。"對之前《刑法》第343條規定進行了如下修改:刪除了"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中的"的"字,把結果要件"經責令停止開采后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 改為"情節嚴重",在"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前加上了"或者"兩字。通過這次修改,不僅有利于更好的定罪量刑,還有利于減少理論界的紛爭。以下筆者將對非法采礦罪的行為要件和結果要件進行一定的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
一、行為要件的分析
在《刑法修正案(八)》出臺之前,司法實踐中針對以上三種行為方式的爭議焦點在于:第一種行為方式與第二種、第三種行為方式是并列關系抑或包含關系?并列關系說認為,這三種行為方式是相互并列的,互不交叉相容,實施任何一種行為方式都可以單獨成罪,此觀點即可歸結為,第一種行為方式"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不是后兩種行為方式的共有要件,后兩種行為方式是在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前提下實施的;包含關系說則主張,第一種行為方式是總括性的,既可以單獨成立犯罪,又是后兩種行為方式成立犯罪的共有的前提要件,即后兩種行為方式實質上也是沒有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前提下擅自實施的。
針對并列關系說,即使在《刑法修正案(八)》出臺之前也是不合理的,《刑法修正案(八)》出臺之后,更是對并列關系說的不合理加以佐證。筆者認為,首先,并列關系說雖然遵循了"……的"在罪狀中的功能,即分則條文中在表述罪狀時使用了"的"字,并且在"的"字后緊跟著逗號,這表明該罪狀對某一具體犯罪的一種情形的表述已經完結,如果后面還有其他的表述,則表明它是該具體犯罪的另一種情形,而不是對前一種情形的補充或遞進說明。①但是如果按照這種觀點,司法實踐將困難重重。此觀點并不承認"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是前提要件,實際上是認為"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行為"和"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的行為" 前提是在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前提下實施的,這將難以區分非法采礦罪與破壞性采礦罪,甚至會出現破壞性采礦罪的虛設;其次,并列關系說也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因為根據《礦產資源法》第39條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第40條規定,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責令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賠償損失,沒收越界開采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吊銷采礦許可證,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可見,此兩條是規定了不同的情形,第40條實質上規定的是越界開采,前提是已經取得采礦權的行為人超越批準范圍進行的非法采礦行為,如果按照并列關系說第39條后兩種情形是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前提下實施的,那么第40條也沒有單列的必要,所以這種觀點是與法律的規定相違背的,《刑法修正案(八)》也正是基于對理論界這種不合理的觀點所作出的修改,使本罪的行為更加明確。
《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的行為之間的關系更符合包含關系說的內容,即后兩種情形是"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前提下的兩種列舉式的、強調式的行為,類似于刑法立法中的注意規定。②筆者贊成此說的觀點,認為《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改,對非法采礦罪中的三個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很好的梳理,符合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對應,http://salifelink.com/news/5593DBB70D96A181.html減少了理論爭議。
二、結果要件的分析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以及最高院《解釋》的規定,非法采礦罪是結果犯,除了有上述行為外,還必須具備情節嚴重。之前"經責令停止開采后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這一結果要件存在很大的弊端:
第一,立案率低,不利于礦產資源的保護。正因為這一結果要件的規定,對于第一次發現的非法采礦行為,不論非法采礦行為多么嚴重,造成多大的嚴重后果,都只能對其進行行政處罰,精明的非法采礦者也正好利用這一法律漏洞,逃避刑法的制裁,非法采礦的現象也會隨之蔓延,并且大量的存在,而真正得到刑法制裁的卻是寥寥無幾。也正是非法采礦的大量存在,造成礦產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日益稀少,不利于我國礦產資源的保護。
第二,出現執法盲區,易滋生腐敗現象。法律并沒有對"責令停止開采"的主體做出明確的規定,并且一些地區大搞地方保護主義和歪曲的政績觀,只要能給本地區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即使是非法采礦,也對之視而不見,持放任態度。這也為權錢交易提供了可能,非法采礦者為了鉆法律空子,通過行賄疏通關系,拉攏人脈,取得"保護傘",即使發生了重大的危害結果,也不會收到刑法的制裁。
第三,同時這一要件還增加了取證的困難。法律對"責令停止開采"的方式、手段等沒有明確的規定,現實中,主管部門很多是以口頭的形式做出的,甚至還是一人做出的制止行為,此時,如果非法采礦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要證明主管部門曾經"責令停止"過就有一定的難度,最終也是導致犯罪分子漏網,不利于打擊非法采礦者。
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的出臺正是彌補了這一缺陷,對法制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刪除這一結果要件可謂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規定,本罪的結果要件是"情節嚴重",加重結果要件是"情節特別嚴重。但是,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對"情節嚴重"做出相應的解釋,筆者認為,可以借鑒之前"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規定,依據《礦產資源法》中采礦權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中的相關規定,"情節嚴重"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非法采礦者擅自采礦,非法侵占國家礦產資源,致使礦產資源嚴重損失的;
2.在采礦范圍以及影響的范圍內應當采出的礦產資源中直接被遺棄或者間接被遺棄,從而導致本可以利用的礦產資源而無法利用,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損失的;
3.未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因非法采礦造成安全事故、山體滑坡等災害的。
而"情節特別嚴重"應該按照上述"情節嚴重"所包含的內容加以認定。
注釋:
①張明楷著:《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頁。
②劉清生:《認定非法采礦罪的三大難點與出路》,載于《法學雜志》2009年第3期。
作者簡介:李麗瑩,女,上海大學法學院2008級刑法專業 碩士研究生。
作者:李麗瑩(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 2011年4期
【非法采礦罪之新探討】相關文章:
管理哲學綠色理念之探討05-03
新生大學日語教學之探討04-28
ERP教學問題之探討04-26
開展新的安全監察模式探討04-28
現代意義世界重建的烏托邦--全球化進程中的新儒家發展困境之探討04-26
科技查新中查新員與查新客戶之間關系的探討05-01
新警出擊(之七)04-28
淺 析 合 同 詐 騙 罪 罪 與 非 罪 的 界 限04-29
具體主體性觀念之探討04-28
大學物理教學設計之探討與實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