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蒜股份制
每到新蒜上市時節,來自重慶、湖北、安徽等全國20余個地方的客商,就會云集河南省鄲城縣東風鄉,競相將當地蒜農生產出的大蒜收購一空。僅去年,該鄉農戶靠種大蒜一項,便將116萬元“納入囊中”。小小大蒜竟成了東風鄉的一項支柱產業。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該鄉按照市場經濟特性建立的“河南鄲城東風龍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這一新的“公司+基地”的生產模式不可分割。“采用股份制經營模式是這個經濟合作組織的精髓。”鄉黨委副書記張波介紹說。 所謂“公司+基地”,“公司”即鄉里注冊成立的“河南鄲城龍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基地”即該鄉種植的2萬畝大蒜。 雙方按照互利原則,結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蒜農以地畝或交售大蒜數量入股分紅。公司在大蒜種植前與蒜農簽訂種植合同,并組織好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的統一供應,保證價低質優。在種植過程中,公司的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公司技術部組織技術員對大蒜種植技術及每個具體生產環節進行指導,每個技術員做好技術承包;銷售部負責對外簽訂銷售合同計劃,做到大蒜未上市就有了訂單;綜合服務部具體負責市場建設、對外聯絡溝通和大蒜的收購貯藏及加工、綠色食品認證等;每年大蒜銷售結束后,公司都要召開一次“股東”大會,財務部公布全年銷售情況及賬目,商定分紅及公積金數目。而蒜農的任務,相對而言單一了許多,只負責大蒜生產環節的田間管理。 談起這種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好處,張波算了一筆賬。 2002年公司以每千克優質大蒜0.8元的保護價格與蒜農簽訂回收合同,最后公司按每公斤1.2元出售,公司每千克獲毛利0.4元,扣除協會人員工資、費用和公共積累資金,每千克又返還蒜農0.2元的分紅。這樣,蒜農的大蒜實際銷售價格就達到每千克1元。 “這就是股份制經濟合作組織與一般性贏利公司的最大區別,公司與蒜農實現了利益共享這種‘雙贏’,而僅非公司一家單方面獲利。” 這張強力主打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牌”,使東風鄉把農產品流通這篇大文章做得“下筆如有神”。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深刻領會了市場機制的某種特性。 無可否認,相比較廣大普通農民而言,走南闖北的農民經紀人、見多識廣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中的公司一方,這些中介組織具有信息靈、懂行情的相對優勢,是搞活流通、開拓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打造農業產業化鏈條的關鍵環節。 但如何將他們真正地與廣大農民捏合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卻并非所有的政府職能部門所能做到。這樣的判斷來自于市農業局的一個中肯評價:“農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是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要認真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強力推進農業專業協會和各種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 東風鄉的一些做法當能給那些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上尚有不足的鄉鎮以些許啟迪。尤其是東風鄉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中采用的股份制經營模式,我們要為其拍手叫好。 以往乃至現在,“公司+農戶”之類的模式一直是很多農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具體運作時,因“公司”和“農戶”雙方并未結成利益共同體,各自只考慮本方利益,一旦出現風險,模式便會自動解體。雙方不免為利益產生爭執,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農村社會的不穩定。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制度來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制約。 “采用股份制經營模式,公司與農戶均為股東,雙方的股份和股權進行了明確。項目選定并在股東大會上論證通過后,公司成立各相關部門,抓好技術培訓、農資供應、市場銷售等關鍵環節,農戶則充分發揮其生產優勢。雙方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揚長避短,結成利益共同體,會保持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穩步促進農大蒜股份制民增收。”東風鄉黨委副書記張波介紹了他的心得。
【大蒜股份制】相關文章:
大蒜的作文09-14
種大蒜07-26
大蒜發芽了04-30
種大蒜04-30
種大蒜05-01
大蒜記作文09-13
剝大蒜作文07-27
泡大蒜作文02-13
水培大蒜作文02-05
寫大蒜的作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