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的采收到加工過程,介紹的太詳細了,和你想的一樣?
咖啡豆的初加工
咖啡豆是從哪里來的?是從樹上結出來的。咖啡樹結果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個咖啡群落通常需要經歷幾次花開花謝。一顆咖啡樹果實都已經成熟了,而另一棵卻可能連花都沒開。
制作咖啡豆必須采摘那些成熟的咖啡果。成熟的咖啡果樣子很像櫻桃,將咖啡果去掉外皮的果皮、果肉,咖啡果核中的種子就是我們所說得咖啡豆。把咖啡豆從咖啡果里面取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咖啡漿果中的種子,不但被果皮和黏黏的果肉包裹著,它本身還有內外兩層種皮:比較厚的外種皮俗稱紙皮,而薄如蟬翼的內層皮膜俗稱銀皮或直接叫豆皮。這兩層都必須剝掉,才能制作出我們想要的咖啡豆。
如果用人工一粒一粒地剝,那咖啡可真要和黃金一樣貴了,也許沒多少人會愿意喝咖啡了。好在有前人創造發明的方法,現今從咖啡果中取出咖啡豆的大量處理法,至少已經3種了:第一種是水洗法,第二種是自然日曬干燥法(以下簡稱日曬法),還有第3種,則是綜合前兩種方法的半水洗法。
水洗法:
早在一千多年前,也門的阿拉伯人就已經知道用干燥法來處理咖啡豆,即使到了今天,當地的“摩卡”豆任然繼續使用這種最傳統的方式來處理。
可是,干燥咖啡豆的過程中,需要有連續二十天以上的晴天,豆子才不會變質,這在許多地方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在十八世紀時,荷蘭人首先引進一種新的技術,稱為“西印度群島法”適用于多雨的地區,這就是今天的水洗法。相對的,“東印度群島法”,就是指干燥法。以下向你介紹水洗法的程序。
采收
用手工采摘咖啡果。因為漿果要夠熟、果肉夠軟,才容易剝除,而漿果的大小要均勻,才容易用剝皮機處理。這些用機器采收是做不來的。
清洗篩選漿果
把咖啡果倒在大水槽里,沉到水底的才及格;浮在水面的未熟果或瑕疵果,撈起來另用干燥法處理。
剝皮
將泡軟的成熟漿果,加水一起倒進剝皮機,剝掉果皮和部分果肉。
剝皮機的構造,是兩個旋轉的滾輪,中間隔一個空隙,漿果通過空隙的.時候,果肉就被滾輪磨掉,拿去做堆肥。
洗去果肉
剝掉皮肉的種子,還黏有殘余的果肉。把它們放在水泥溝中,通以水流,用木耙來回刷洗,把果肉完全洗掉。不過,洗干凈的種子,表面還有一層厚0.5~2毫米的黏膜,在這個過程中一直無法處理掉。
發酵
把帶有黏膜的種子堆在大槽中,自然發酵6~80小時,之前難以除去的黏膜就變得很容易脫離了。決定停止發酵的時機,是整套水洗的關鍵,發酵得不夠或太久都會讓生豆有怪味。
洗去黏膜
再度把種子放在水泥溝中洗掉表面的黏膜。
浸泡篩選種子
和第一步類似,只選沉在水底的種子,從一開始到現在,水洗法已經耗用了大量的水了,所以水洗法非常適用于多雨地區。
干燥
暴曬一至三周,或用機器烘干,使種子的含水率由50%降到12%以下。由于果肉已經清洗干凈了,碰到天氣不好也不必擔心 種子發酵變質,水洗法處理過的種子,能很輕松地應對下雨的狀況。
貯藏
把干的種子放在通風干燥的倉庫,在入庫第一文庫網前或等到上船前再將“紙皮”與“銀皮”用機器打磨去殼,這就是咖啡生豆了。
不過,水洗豆的銀皮通常磨不干凈,在烘焙的時候還會飄出來,像紙屑一樣飛舞的豆皮,有點還相當完整。偶爾有些咖啡豆農會把豆皮也用機器磨掉,此手續稱作“拋光”。
繁復的程序與重重的篩選,使水洗豆的質量整齊,外觀也較為均勻漂亮,而風味也比較純凈。產地相同的豆子,水洗豆的酸味會比干燥豆強,則質感則比較薄。大部分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使用水洗法處理,常見的哥倫比亞豆等都是水洗豆。
日曬法
日曬法是咖啡豆最原始的處理法,程序比水洗法簡單得多。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整顆漿果干燥后,一口氣把干掉的果肉和種皮磨掉,取出咖啡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日曬法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采摘
日曬法對不太熟的咖啡漿果也勉強可以接受,因此可以用機器采摘。
清洗篩選
若任由漿果掛在樹梢成熟,到最后漿果會自行干燥,而這段期間果肉會略微發酵,使豆子產生發酵味或藥味。為了避免混入這種干枯漿果,有些比較講究的莊園,會先把漿果泡在水里,利用比重的不同,除去浮在水面的干枯果和沉在水底的未成熟果。
干燥
可用機器或陽光來干燥,不過機器的干燥的成本較高,除非必要,盡量不用。通常的做法是把漿果鋪在曬谷場曬二十天左右。和曬谷子一樣,漿果曝曬期間,要常常用木耙翻面,碰到下雨也要鋪雨布或收起來,以免雨水使果肉發酵,這也是多雨的地方不得不用水洗法的原因。在日曬的過程中,果肉并不是不會發酵,而是因為濕度降低太快,發酵不完全。
脫殼
將干掉的漿果打包,送到合作社,用價格昂貴的脫殼機,把干果肉、紙皮形成的硬殼一次磨掉。但大部分的銀皮仍會留在咖啡豆上。
由于日曬法處理的程序中幾乎不作什么篩選,長時間的戶外曝曬也很容易混入雜質,因此最后階段的選別更顯重要。選別的大致項目有:用風扇吹走殘留的果殼碎片和空心豆;用震動的傾斜平面分離平豆與圓豆;用光電傳感器挑除顏色不對的瑕疵豆;用網目大小不同的篩子分裝大小不同的豆子。
當然,以上這些步驟也可以用人工來做,但效率較差。由于果肉幾乎在整個干燥過程中都附著在豆子上,干燥法處理過的豆子滋味就比較豐富、復雜,質感較厚,但酸味較低。
對于氣候的要求,使干燥法不如水洗法普遍;我們常見的干燥豆有巴西山多士和摩卡,巴西山多士的選別做得非常仔細,外表十分均勻漂亮。
半洗法
用半水洗法處理時,先將漿果的皮和部分果肉剝掉(和水洗法一樣),然后不經過水洗法的發酵過程,直接將還黏著果肉的漿果干燥(和日曬法類似),最后再把干掉的剝皮漿果弄濕,用特制的機器把果肉和種皮磨掉。
這種方法盛行于印度尼西亞一帶,像曼特寧便是半水洗法的產物。它綜合了干燥法和水洗法的程序與優缺點,咖啡豆的風味也介于兩種方法之間。最后在弄濕的步驟,可能是使曼特寧生豆顏色特別深,生豆含水量較高的原因之一。
有疑問的朋友可下方留言溝通,每日更新喜歡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覺得不錯就點個贊或者分享出去吧!
【咖啡豆的采收到加工過程,介紹的太詳細了,和你想的一樣?】相關文章:
詳細了解圣誕節的由來和習俗08-27
時間和位移詳案07-24
太常引 和,太常引 和許楨,太常引 和的意思,太常引 和賞析 -詩詞大全01-01
太常引 和,太常引 和許楨,太常引 和的意思,太常引 和賞析 -詩詞大全01-01
灰太狼和紅太狼語錄01-12
圖式加工理論視角下的翻譯過程10-03
Windows入門級IDS構建過程詳說 -電腦資料01-01
采供部加工組人員崗位職責11-02
吃太甜和太咸都會引起脫發!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