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摘要:森林既可以向社會提供大量的物質產品,保障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又可以向社會提供良好的環境服務,以改善人類生存和生產條件。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根據市場經濟原則,通過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向直接受益者收取補償費用,以解決森林經營管理經費不足的問題。 關鍵詞: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森林既可以向社會提供大量的物質產品,保障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又可以向社會提供良好的環境服務,以改善人類生存和生產條件。然而,由于人們的認識不足和政策上的失誤,我國現有的各類生態公益林只能保護,不能采伐,經營單位在經濟上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大多是負債經營。因此,在對森林物質產品消長變化分析的同時,還應該對森林環境資源進行量化研究,在價值方面提出一套較完整的核算方案來進一步反映森林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以便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根據市場經濟原則,通過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向直接受益者收取補償費用,以解決森林經營管理經費不足的問題。 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包括污染環境的補償和生態功能的補償。狹義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則專指對生態功能或生態價值的補償,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包括對為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價、做出犧牲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經濟補償;對因開發利用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而損害生態功能或導致生態價值喪失的單位和個人收取補償費用。 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已明確規定“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這為生態公益林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和資金保障。目前,重要的是盡快保證這一制度的真正建立和實施。從實際情況來看,公益林建設的重點大多為貧困地區,地方政府很難再為公益林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籌集這筆資金,應從國力、省情及地方實際出發,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多層次的公益林補償渠道。目前可考慮以下幾個途徑: 1.財政投入 由國家、省撥付公益林補償基金,以承擔公益林建設與管理單位的人員經費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公益林的第一文庫網主要作用是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受益的是全社會,由于社會利益的總代表只能是各級人民政府,理應由財政支付公益林的價值補償。財政投入應是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 2.設置森林生態補償稅費 參照教育費附加的征收辦法,把生態效益補償金作為一種附加費,依附于社會性的稅種(如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按一定比例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列入財政管理,由國家按各地生態公益林的多少和效益值大小按比例下撥,這樣就能比較好地體現了“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貧困山區補償金征收無源的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3.征收生態補償費 征收項目可包括:工業用水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木材加工、運輸貿易,征、占用林地,狩獵,野生動物養殖、經營,森林旅游,在風景區從事商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林業部門依法收取的環保補償罰款等。 4.林業部門補償 從育林基金或造林更新費中提取部分公益林補償基金,主要用于公益林的病蟲害防治、護林防火、科學研究等。 5.社會公眾補償 由于生態產品服務于社會大眾,人人有份,可考慮從現有的從業人員收入中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收取基本工資總額的1%作為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費。公益林建設地區的林農等個人受益者可以投工投勞、義務工等形式對本地區的公益林進行補償。 三、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為生態保護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穩定的資金渠道,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思想得以長期、穩定實施的核心環節。盡管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些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和渠道,但由于機制不到位,補償不能完全依法進行,出現了受益者與需要補償者脫節的問題。此外,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法規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體系,而且缺乏有效的監督,收費標準也缺乏科學根據,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因而,為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立法工作,推進生態環境補償費政策的出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生態補償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應逐步通過立法使補償標準得以明確界定,使效益補償的區域統一性、檢查驗收的規范性等生態補償政策和制度日趨完善。 2.統一征收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稅。抓緊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統一的生態效益補償稅,消除部門交叉、重疊收費、資金使用效益低的現象,統籌解決生態保護和建設資金問題。 3.將發展重點地區的替代產業、替代能源和生態移民問題納入重點支持范疇,以提升生態補償地區的產業競爭實力。 4.加大對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加強生態示范區建設。國家在加大對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時,應當把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特別是因保護生態環境而造成的財政減收,作為計算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孫儒泳 李慶芬等主編.2003,基礎生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篤寧 李秀珍等編著.2003,景觀生態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3]何 方:2003,應用生態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4]尚玉昌編著.2001.普通生態學.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相關文章:
對建立省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探討04-28
略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有效使用04-27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分析框架體系研究04-26
淺析森林的生態效益及其保護05-01
試論公益林生態效益的補償措施04-30
林業生態經濟補償機制的探討04-30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對策研究04-27
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研究04-27
流域生態補償與污染賠償機制04-29
論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創新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