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經驗(通用20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育兒心得經驗(通用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育兒心得經驗 篇1
一、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做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如何配合好學校的教育,如何才是稱職的家長等等,這里大有學問。
二、給孩子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居。
溫暖安全的家,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最佳場所,父母應積極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教育孩子養成待人接物、起居飲食等良好習慣,并經常安排全家人共同開展休閑活動。例如:一起打掃衛生、運動、郊游等,讓孩子做一個懂得自尊尊人的現代人。
三、努力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讓孩子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四、善用表揚和鼓勵(即賞識自己的孩子)。
作為獨生子女,既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又有很多優點。孩子是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的,家長拿別的孩子作為自己孩子學習的榜樣,容易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產生自卑的心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閃光點,只要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種成就感。我家孩子比較膽小,跟陌生人接觸就害羞。于是我就鼓勵他去買東西,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讓他去問服務員要紙巾醬油之類的東西。時間長了,他的性格也開始得到改善了。但要記住一點,家長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五、其他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對他的要求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講的時候要具體盡可能的將事情跟他解釋說明。
2、寬容待人: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的今天,讓孩子學會寬容才能讓他們盡快地融入集體,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平時外出,總會接觸到其他的孩子,每次我都會為兒子準備一些玩的和吃的,讓他與同伴們共同分享,從中讓他學會待人、待客之道。孩子在一起不免會發生一些磕碰的事,自己能解決的我總是不會介入,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謙讓、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寬容待人。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挫折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堅毅的品格,才能在逆境中尋找出路,感受快樂。
3、杜絕偏食、挑食: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4、讓孩子幫忙做事:平時在家,我洗東西時,就會讓他幫我端只小凳子等等,而他也很樂意幫我做這些事情。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才能陪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六、磨練自己的孩子。
現在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嬌”、“驕”二氣。“寵”和“愛”是兩個動作,愛是身不由己的,寵是可以控制的。要做到不嬌慣、不縱容。生活上,要讓他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盡早地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節假日經常帶他到處走走,既認識了很多東西,又讓他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在孩子犯錯誤時,決不手軟,堅決制止糾正,為此有時不得不動“粗”,要盡早地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誤的。
我們深知: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家長在做好孩子后勤保障的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園里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可以在家長會上或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多跟老師溝通。如果孩子有缺點,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改正,這樣才能使學前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我的一些育兒心得。有道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繼續給予指導,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2
俗語說:孩子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家寶寶已經三歲半多了,現在在我看來是問題比較多,所以我確實擔心,現在幫助孩子改掉一些壞毛病,培養好習慣和好心態是否來得及?如何才能快速有效調整?我把我一直以來的育兒困惑和難題求助老師,希望能夠幫我制定詳盡的解決方案,我也會調動家里一切力量全力、逐步落實,并跟老師及時反饋進度及效果。
案例:
舒涵媽媽困惑一:為什么我感覺我家寶寶在家里很強勢,在外面不夠自信,即使是在幼兒園比較熟悉的環境中依然會羞于表現自己,跟在家里截然不同?
我跟我先生的性格都是屬于沉靜、內斂的,我家寶寶在家里的表現會非常活躍、自由度很高,即使家里來了外人,稍微熟悉后也會很友好,會主動表演節目、并帶領客人一起模仿幼兒園的一些行為,角色扮演等游戲,很放松很自然;但是我發現到了外面,她就會變得拘謹和警覺,會一直跟著我,似乎讓媽媽領著更有安全感,尤其是見到陌生的男人,她就會低下頭(一直對青壯男比較害怕,對女性沒問題)很害怕的樣子。
在幼兒園的表現也不如在家里放松,一是早上上學跟老師打招呼有些拘謹;二是當眾表演會有問題,扭捏,而在家里特別大方;三是當老師制止她做什么事,她就會低下頭很委屈不說話了,但是在家,當我說她做什么不對時,她就皺著眉頭、有點暴躁跟我對著說,一會說扣我小粘貼,一會又說不跟媽媽好了,強烈表現出她的不滿意;四是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跟老師有很好的互動,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但我感覺她在幼兒園表現不夠積極,不愿意主動接近老師,是不是因為有老師的管理和秩序的要求,不如在家隨心所欲,讓她很局促呢?如何提高寶寶的自信,不受環境改變的限制,讓寶寶內心放松、不焦慮是我很大的問題,也希望老師幫助我們分析,也懇請老師在幼兒園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
分析一:舒涵媽媽觀察非常仔細。舒涵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隨著孩子的認知和交往能力的擴展,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重要是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所能做到的。淡化她的弱點。強化他的優點。在幼兒園的時候,如果來了客人老師他也會很安靜,男老師,就會緊張的哭泣。但是可以很隨和的進行活動。我想舒涵需要更多的成功體驗。舒涵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困惑二:寶寶的脾氣比較大,性格比較急躁,有時會無理取鬧,一直哭鬧。
這個問題不得不承認,我們做家長的有很大責任,我本人脾氣確實有些急,孩子犯錯時難免對孩子會有不好的態度,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有時也訓斥孩子,事情過后自己非常后悔,但是孩子現在確實有了這樣不好的情況。我自己一直在有意識地改毛病,想給孩子重新樹立正確的榜樣,但是確實非常擔心,現在這樣還來不來得及,如果來得及,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快速調整呢?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不想妥協,但是以前的某次,曾經跟孩子妥協過,孩子有了先入為主的意識"媽媽曾經順從過我",這時候如何才能安撫住孩子,并讓她記住呢?我試過嚴厲地說孩子,但是不管用,也試過溫柔地跟她講道理,也不管用,很糾結。
比如:早起喝牛奶,非得說牛奶沒味,但是其實每天都是一樣的,就開始在床上打滾,反復說沒味沒味,讓她自己去沖也不去,不讓她喝了他就更厲害地打滾來抗議,后來冒出一句"讓爺爺沖",然后抱她出去不久也就好了。
分析二:我分析是因為舒涵的某些情緒沒有被關注到,所以會以另一種報復行為發泄。應該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在她愉快的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家長的缺憾。應該注意。不是孩子的錯。家長要及時反思自己情緒如何表達。現在孩子小,情緒表達幾乎不會,只有哭才能引起你的注意,而你并沒有關注到實際問題,只看到表面問題,所以孩子才會報復。其實是在引起注意和爭取權利。
困惑三:因為我曾經對她錯誤的行為作了嚴厲的批評,可能態度不太好,導致現在她一犯錯,我的眼神一變,一叫她的名字,她就意識到我要說他,她反而先發制人,先用嚴厲的態度說我,很大聲地說"媽媽—",意思是"提醒我,你應該好好跟我說話"。但是有時候,我的態度已經很好了,根本沒嚴厲地說她,他還是在那不依不饒的說"媽媽你好好說話",我感覺對待批評不能平靜的接受,聽不得別人的批評,反面的話會很大程度影響她,可是跟年齡這么小的孩子又無法說通,這個時候我就很無奈,左右為難。
分析三:是的,這很為難。我可以感覺得到。我已經關注到舒涵媽媽與逐漸長大的舒涵有些沒辦法了。孩子每天都在長大,近乎每天都會發生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和事情。靜下心來。從走進孩子的心靈開始。這是一個必修課。舒涵需要媽媽爸爸的幫助和關懷,不是批評和指責。孩子就是這樣,你怎樣對付她,他就會加倍還給你。孩子的所有與你相處的格式和態度來自于你如何與他相處和對她的理解。這也是中國父母很需要提高的地方。
困惑四:遇到挫折容易放棄,不能堅持,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一走了之。
有時寶寶玩玩具拼東西,費了半天勁沒弄好,就扔在一邊,嘴里還振振有詞:"一點也不好玩,再也不玩了",就走開了,有時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和意志力呢?
困惑五:如何能克服寶寶把東西隨意放嘴里、摳鼻子等生活小毛病呢?還有堅持刷牙的問題?
看似小毛病,但是確實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東西放嘴里難道是口腔敏感期沒有過渡好導致的嗎,那我現在是讓她放嘴里還是不讓放呢,有的說法是如果現在仍然阻止,上小學后就會咬鉛筆;摳鼻子有時是鼻子不舒服,但是孩子本能的反應就要去摳,如何制止并讓她知道是不好的行為呢;刷牙的問題,每天是我家的一個大工程,一提起讓她刷牙,她就抗拒,找出各種理由不刷,以前曾經因為她不愿意配合刷牙,我也說過她,不知道是不是有了陰影,怎么才能讓孩子快樂刷牙呢?
分析四、五:傾聽法、鼓勵法、表達法即可解決。
教師寄語和教育反思:舒涵的父母是非常溫和而有愛心的家長。這在舒涵身上一一體現。舒涵確實有些小脾氣、小個性。但是這并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學會和孩子說話。不反向教育。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快樂的自己。舒涵在幼兒園多數情況下是非常溫和和禮貌的。偶爾會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被及時理解而小小憂傷。如果老師能夠理解他,她也能接受,會很開心。我覺察到舒涵的爸爸媽媽用盡了力氣和心思,可有的時候卻不能被女兒接受,一定是傾聽法和溝通法還有表達法出現了問題。我建議如果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進入課程來體驗和改善。
教育孩子確實需要學習,我們都是第一次當母親和父親。這很不容易。但是我們和孩子的良好關系必須要及早建立起來。這讓家長才能真正起到陪伴和促進的作用。反之,作用相反。
育兒心得經驗 篇3
“寶貝,媽媽想獎勵你一個好吃的,你要不要?”我努力讓自己不要笑得過于假,盡管事后老公說我一臉諂媚。“好呀!媽媽,我要吃好多魚。”兒子果然天真爛漫,一下子就上鉤了。“那寶貝咱們先去把頭發理了,理個光頭強,然后去買好多魚。”我步步設局。“還得理發……”兒子撅起了嘴。“寶貝,理了光頭強,爸爸給你買和奧特曼玩具。”兒子眼睛一亮,這才極不情愿地跟著我們出了門。可不等到理發店,兒子又開始找各種借口“媽媽,我腳疼,能不能走慢點。”兒子蹲下身不肯走了。“寶貝,來,爸爸抱,爸爸最愛抱寶貝了。”我倆知道這會可千萬不能妥協……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兒子才算是被我們帶進了理發店,可沒等剃頭工具出現,兒子那哭得一個天昏地暗。每次都得老公親自上陣,抱住雙臂,夾住雙腿,使出渾身解數地把兒子固定住。而只能坐在一旁干著急的我,也往往因為兒子一陣陣可憐的哭聲而難受,那感受簡直是受大刑。一理完發,我們必須轉超市,逛玩具店,買到之前答應的'全部禮物,兒子那委屈的金豆豆才不會像斷了線的珠子噗嗒噗嗒地掉落。
育兒心得經驗 篇4
“接受不如意”是對孩子情商的訓練
有一句老話叫“人生之事十之89不如意”,你不知道在前方等待你的是苦難、沼澤還是春風和煦和旭日暖陽。當你處于人生的失意期時,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虛妄度日,要常想那一二,并從中找到勇氣和信心,看開困惑,消除煩惱,勇敢地直面人生,微笑迎接紛繁復雜的生活。
孩子沒有社會閱歷,不明對錯,所以父母要從小給孩子指明對與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人生最難的是做對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準則?是否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是自我成長。
例如孩子因為喜歡所以把朋友家的小噴壺偷偷拿回家了,他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因為他既沒有打人也沒罵人,何況好朋友并不知道是他拿走小噴壺的……父母此時該怎么辦?默認、夸獎還是逼孩子認錯?
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不是直接攻擊別人才是錯事,被看到和抓住的才是錯事。我們判斷一件事情對與錯的標準就是:我們喜不喜歡別人也這樣對待我們自己。錯誤的就是別人如此對待我們時,讓我們感到厭惡的行為;正確的就是別人這樣對待我們時,讓我們感到高興的行為。
其實我本人是比較反感教條式的說教的,所以我找了一些例子,看看有沒有你遇到的?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因為有了準備和思考,就能更好的應對孩子的問題了。
1、先說我家的兩個事兒吧。家里大女兒過生日,爸爸為她買了一雙輪滑鞋,她得意地拿出新輪滑鞋給妹妹炫耀,妹妹也想玩,我就建議那你們一人一圈吧,她們也同意了,可沒一會兒,兩人就為該輪到誰玩而爭吵不休。妹妹告狀姐姐不讓她滑,姐姐說我已經讓她玩了,可這是給我買的,不想讓妹妹多玩。面對兩個哭哭啼啼的小家伙,我趕緊找出一件也是不久前買的玩具,讓她倆各玩各的。
事后爸爸批評我這可不是個好辦法。正確的做法是,把新輪滑鞋收起來,然后告訴他們,你們答應了媽媽輪流玩,應該做到,除非學會分享,否則就不再給他們玩了。因為此時正是教孩子與同伴分享的最好機會。分享是孩子們要學到的道德品質之一。所以不妨把每一次孩子間的沖突當作一次教育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摸索出來的分享方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2、快要吃晚飯了,小女兒卻吵著鬧著要餅干。我不想因為飯前吃零食而影響她吃正餐,但覺得吃兩塊小餅干也不至于影響她吃飯,于是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對女兒說,好吧,可以吃,但只能吃兩塊餅干噢。她聽到讓她吃,于是停止了哭鬧。
我這么做對嗎?但制止了孩子的哭鬧,可也讓孩子明白只要哭鬧就能達到目的,至于零食好不好也變成了次要。只要孩子一哭鬧,你就把他要的東西給他,或者做些什么事情去哄他的話,這無異于鼓勵壞行為。如果你以前就是這一幕哄孩子的,不要一下全拒絕他,可能讓他感到強烈的挫折感甚至被父母拋棄,把他的要求打對折,等他得到了想要的,再慢慢講道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孩子急,家長不能急,他越是鬧我們越要保持冷靜。做一次深呼吸,對他這種糾纏說“不”。
3、盡管下午同事有約要來家,可曉曉父母仍不愿錯過休息日的好天氣,帶女兒去游樂園玩。臨出門前,他們與4歲的曉曉約定,玩兩個小時后就得回家,否則就會使前來的叔叔阿姨等在家門外。曉曉聽后一口答應。當約定的時間到了,女兒卻死活不愿意上車回家。曉曉父母最后只得答應,如果曉曉按時回家的話,就送給她一個玩具,女兒這才同意。
正確的做法是,把女兒抱上車回家。既然你的.孩子已經承諾“兩小時后回家”,就該這樣做到。當然,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提前5分鐘就提醒孩子,一次次的交換條件只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
4、“五一”長假里,敏敏媽媽接到老同學聚會的邀請,大家約好帶上各自的孩子共進午餐。所有的人都同意在一家餐館用餐。可是敏敏媽媽心里明白,6歲的女兒吃東西很挑剔,她從來不吃那些她不熟悉的或者看上去有些奇怪的食物。敏敏媽媽不禁犯愁:是自己先去買一份孩子喜歡吃的炸雞漢堡帶在身上,午餐時給女兒吃呢?還是不遷就,就讓挑剔的女兒嘗嘗新口味呢?結果,敏敏媽媽選擇了后者。
這個選擇是正確的。讓孩子嘗嘗她不想吃的東西并不過分,實際上,孩子少吃一頓飯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相反,如果父母過于關注孩子到底吃什么、吃沒吃等問題,反而會使問題復雜化。大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是受父母影響的,如果大家都高高興興地享受美好的時光,孩子自然也就不會在乎其他。
5、樂樂每天都要到樓下的小公園玩,并在那結識了一些好朋友,當大家一起玩耍,朋友們都互相謙讓,看到朋友需要幫助也能上手幫忙。可最近來了一個陌生的男孩,也想加入他們的游戲,樂樂卻對他橫眉冷對,并不許別的小朋友和那個孩子玩。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強行讓別的孩子接受新成員,先問問孩子為什么不許?是怕陌生人的傷害,還是怕新人加入后大家玩得不如以前開心了?告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所有人,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你機會。你并不知道他加入后會更好還是更壞,試過才知道。有一種能力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的,無論是對朋友還是陌生人。這種能力就是你的寬容的胸懷。
很多情況下,父母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孩子高興,但是作為父母必須清楚,作為家長,你們的態度和標準將影響到你的孩子能否成為一個明辨是非的人,所以,你必須做一些孩子不愿意接受的決定。
林清玄說過:“你的環境并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你的過程也不能決定你的未來,而是你的心的向往決定了你的未來。”內心堅強樂觀的人哪怕遇到困難,也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安全度過去。如果孩子能明白并做到快樂地生活,便是多數父母的最大心愿。
育兒心得經驗 篇5
孩子剛出生,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的早期教育能否在這張白紙上留下優秀的答案,這是個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孩子遺傳父母的基因,父母更容易找到適合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更需要為人父母用心費心因子施教。
賞識與鼓勵。不管大人小孩,每個人都愛聽表揚的話,父母愛孩子,那是寫在臉上的慈祥與愛意。同樣,發自內心的賞識,孩子從父母的臉上就能體會到。平時,慈愛的目光加上欣賞的目光,對孩子是一種鼓勵。幼兒時,在這種目光所及的范圍,孩子膽子大了,好嘗試了;少兒時,多一些欣賞,孩子會慢慢找到自信。
尊重與信任。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需要尊重,父母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人生觀,你尊重他,他就學會尊重你與周圍的人,你信任他,他就有責任感。舉個小例子,一天下午,我與孩子的父親準備外出,孩子一個人在家做作業,他爸爸擔心我們一出去他會跑出去玩耍,我在孩子面前對他爸說“放心,我們的孩子自己會把握的。”果不然,我們回來,孩子認認真真把作業做完了正在看書,他自豪地告訴我:“媽媽,我沒有貪玩!”,
適當讓他受挫。孩子比較好強,跟他下棋打牌,如果他輸了,他會大哭耍賴,剛開始都讓著他,輸的時候跟他說:“媽媽輸了都不哭。”輸給他的時候要不露痕跡,讓他有勝利感,等到輸贏已成平常時,再告訴他做什么事都有輸贏,關鍵是自己盡力了。
和孩子一起游戲。和孩子一起游戲,是親子的`一種方式,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時間還需要父母陪他們玩,陪玩的內容是豐富的,你可以跟他玩玩具、玩過家家、玩打球等等,如果在玩中孩子能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學會一點幽默鳳趣,學會一點點生活經驗,那就更好了。
培養孩子看書自學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每天都要我講故事,現在上小學一年級,學了拼音,他強烈要求我跟他講故事的時候,我就鼓勵他自己看書,他吃力地拼讀,終于看完了一篇,很有成就感。現在,有時晚上睡覺,他也會拿過一本書自得其樂地看。
學會擁抱孩子。高爾基說:“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對兒童有偉大愛撫的事業。”擁抱愛撫孩子,孩子感受到被愛與安全,容易富有愛心。兒子有一些細節很是讓人感動,平時累了或不舒服,他會跟你按摩捶背、倒水給你喝、擁抱你親吻你。這些舉動肯定跟自己平時這樣對他有關。
教育孩子,不同的孩子、孩子不同的成長時期、客觀條件等等都是不同的。但是孩子善良、正直、誠實、尊重人、有責任感,可能是每一個父母最基本的愿望。如果有可能,與孩子一起成長,體會孩子成長路上的滋味,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人的一生要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在每一個階段要面對的問題和壓力各有不同。最大限度地減輕他們成長中的壓力,適時適度地加以引導,讓孩子有一個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健康童年,這是做家長的責任,給孩子自由空間,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育兒心得經驗 篇6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上幼兒園后,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一、欣賞教育
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于他的聰明活潑,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現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業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培養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贊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勇氣。當兒子當上小排頭時、取得小紅花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并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著。
二、互相尊重
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為,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
三、引導教育
“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我們不想讓兒子為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他的領航員。在他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他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育兒心得經驗 篇7
大家好我是xxx媽媽,周一收到老師的短信要我為他們班級寫一篇育兒心得,說實在的當時我都懵了,育兒經驗不知道自己有還是沒有,這些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我一無所知。
我個人覺得孩子應該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成長,享受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這是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玩的過程中不緊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通過游戲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漸漸長大了千萬不要在他的同學朋友面前批評或打罵他,那樣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也會破壞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平時給他買一些他喜歡的故事書,每天晚上陪他一起讀故事,這樣可以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還可以從中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生字。
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在公共場合要求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家長的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的行為,當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事的時候我們要主動認錯并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平時在家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早上起床后自己整理床被,雖然他們整理的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可以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育兒心得經驗 篇8
事例一:工作時,習慣去某個小店吃早餐,在那發現一對父子也是那家小店的常客。那位父親看起來三十幾了,兒子好象是幼兒園估計有大班了,因為經常不背書包,所以排除了是小學生的可能性。他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那一次,父子倆面對面坐著,兒子噘著嘴土著臉在跟他的爸爸鬧脾氣。一旁的爸爸態度極好,說著安慰的話。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職業關系,對于身邊的孩子也喜歡關注一下。細聽下來,原來是兒子不要吃原先自己點的小餛飩,想喝豆漿。一旁的父親溫和地說:“是你自己點的,現在要換,這個給誰吃”、“快點吃,明天再喝豆漿,上學要來不及了”等等。可是兒子卻無休無止,到了最后他看自己的父親沒有要換的意思,居然開始在地上打起了滾。那位父親對于兒子的這種無理取鬧采取了妥協的態度,心疼地抱起了兒子,說著:“好了好了,馬上給你再要碗豆漿。”從那次以后,就比較習慣留意他們父子倆,發現那位父親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的,兒子要怎么樣就怎么樣,夸張一點的想可能兒子要天上的月亮,父親也會想辦法摘給他吧。而那孩子已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好象大人應該理所應當的滿足他。
事例二:最近在家里經常看上海臺的心靈花園,記得有一期是講一對姐弟的。姐姐特別的關心弟弟,把他的重要性凌駕于自己的老公之上,把自己時間的一半都用在照顧弟弟的生活瑣事上。老公嫌她不夠愛自己,弟弟覺得姐姐的愛給他帶去了壓力,無法承受。如果那位弟弟還未成年,那我們還可以理解,可是事實是他已經大學畢業兩年了。姐姐還扮演著母親的角色,關心過問弟弟的一切大小事情。
上面的兩個小事例,都讓我有所觸動,愛的確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之中,愛維系著一切純潔美好的情感,讓人與人之間變得融洽、和諧。但是如果這種愛沒有掌握好度,甚至發生了壓迫和錯位,那么適得其反,不僅不利于被愛著的健康成長。事例一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那位父親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照單全收,很難想象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會患有“王子病”。他們會習慣發號施令、習慣向家長提要求。現在他還小,他的要求還在你的承受范圍之內,你會想不就是一碗豆漿嗎,一塊錢沒什么大不了,讓自己的寶貝滿意最重要。可是常此以往,當他漸漸長大,你能保證他的要求你都能滿足嗎?
再看事例二,那位姐姐對弟弟的愛,也許姐姐會理直氣壯地對弟弟說,我像母親一樣的照顧你,讓你能夠過得好,難到有錯嗎?可是事實就是那種愛的方式,對于弟弟來說是一種強迫的愛,給他帶來的是壓力,沒有自由喘氣的空間。以致于到了最后,愛與被愛都成了傷害。
可見,不管是何種方式的愛都要恰如其分,要有原則,千萬不要超過了甚至歪曲了愛的度,讓愛失去了最本真的'屬性。當然愛情也是一樣,當兩人之間的愛已經逝去時,那就別留戀,去尋找另一份的幸福相信會更好。會有這點感觸是因為在大學同學的博客上看到她的一位初中同窗,那位長相出眾,工作不錯,在某局工作的男同學,不久前為情自殺了。想想他正是風華正茂,卻走了這條路,連我這個聽聞的人也要為他扼腕嘆息。難道真的生無可戀了嗎,對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難道就不要負責了嗎?好象有點扯遠了,希望施愛的人,能在別人可以、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去愛人,希望家長們多用理智去約束自己對孩子的愛,讓愛發揮它最本真的屬性,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獲意,得到幸福!
育兒心得經驗 篇9
在教育孩子上,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一樣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的孩子。下面我談一談我的育兒經驗。
1、足夠的睡眠是孩子生長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所以我每天規定孩子晚九點之前必須睡覺。早六點半必須起床。讓孩子有個良好的作息時間。
2、每天放學回家自己安排寫作業的時間。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也看看書,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天做完作業一定要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加以鞏固。
3、學會跟孩子交流,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談一談幼兒園有什么趣事,媽媽單位有什么新鮮事。通過交流能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買書,讓他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孩子有時候問的問題大人也無法回答,比如:星星為什么會眨眼?水星上有水嗎?讓他在書中找到答案,孩子非常開心。這樣就培養他從小愛學愛問的習慣。
5、對于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家長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別看孩子小,他們也會察言觀色,你退一步,他們就進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強求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去批評指責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保持意見一致。
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兒子長大了,做事很認真,時間觀念很強。看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只要方法得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育兒心得經驗 篇10
如何做個好爸爸好媽媽?——程序教學法
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家長,引導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順利成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完美的家長,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好爸爸好媽媽?現在,我們來看看,怎樣做好爸爸媽媽
1、對孩子不批評、不抱怨、不打罵、不責備。
這是一條基本原則。雖然還是未成年人,但是少年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強,對孩子的打罵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抱怨、責備、批評,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他們容易在抱怨中覺得自己不被愛,在責備中發現自己很差勁,在批評中否定自我,喪失自信心。作為一個好家長,一定要杜絕打罵、責備、抱怨和批評出現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
2、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
你注意過孩子喜歡什么嗎?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孩子喜歡什么,都是他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這種愛好和興趣不僅使他的情緒有所寄托,使他能感到踏實和安定,而且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學習和創造的導師。因此,親子間溝通時,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便顯得舉足輕重。孩子喜歡什么或不喜歡什么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導師。
3、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于他自己的事。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里的交友問題,你可以通過老師進行了解,同時也要注意聽聽孩子自己是怎么說的'。這樣直接溝通的方式,不同于家長單方面的說教和灌輸,而是由孩子引導,在這種直接的溝通中,你可以了解到只用“看”了解不到的情況,從而針對不同情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4、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會下意識的忽略自己,輕視自己。
育兒心得經驗 篇11
關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的問題。它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話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卻獲得了大量的心得體會。
1、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作為家長要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掌握社會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知識,盡管孩子提出的問題很幼稚,但反映出他(她)在思考,家長對孩子提問的答復以及態度,將會對她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甚至會影響他(她)的一生……。所以,對待孩子們提出的每個問題,家長都要認真地予以回答,不要敷衍了事。另外,通過認真傾聽,還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她)們在想什么。
2、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行動的表率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可以從家長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從而得出行為的準則。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所以,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后去模仿、去行動。因此,作為家長,必須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起模范帶頭作用,作一個好的表率與榜樣。
3、善辯是非,正確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地證判事物對錯的觀念,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根據社會的行為準則告訴她(他)事物的評判標準。同時鼓勵她(他)們去觀察所發生的事情,并提出自己的是非觀點。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4、開拓思維,多方面發展
孩子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經常變換的。要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合理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開拓思維,讓他(她)盡量多學一些知識。同時家長也應順應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及時補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以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即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
育兒心得經驗 篇12
有幸和大家交流一下平時指導孩子自學的方法感到很高興。小學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很顯然這個時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漸加大面的過程。很多人都明白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么都想問個為什么?這個時候我覺得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提問。疑惑,明白的能夠用搞笑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不清楚的能夠暫緩回答,比如說容我思考一下,或查一下資料等,千萬不要輕易的回答不明白,別煩,因為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孩子想明白的由于怕遭到拒絕而變得不想多問了。孩子對去弄清問題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你會覺得做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很簡單,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面,沒有章法毫無頭緒的學習會使你很被動。因此平時我也很注意孩子的學習習慣,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比如背誦的時間放在早飯前,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早飯后或晚飯前,閱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引導很得力。此刻的他作業沒有完成,偶爾他母親叫他先吃好晚飯后再繼續做時,他都會請求我們等他一會兒,我也覺得有一點道理,一篇作文一道題目思考到一半突然停止,肯定不利于今后的學習。小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于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的他一旦被我發現絕不縱容,他的懇求是毫無商量的'余地。
引導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是我教育兒子的另一方面,好的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說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他做錯時我會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理由是什么?怎樣想的?我絕不會罵他,相反我還會表揚他,然后再告訴他正確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有些問題的提問總是直接回答,表面上看是幫忙孩子學到了知識,孩子也簡單了,而在我看來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好事,時間長了有些孩子會產生依靠性,不肯動腦筋,遇到問題就問人,這樣對培養孩子愛動腦筋很不利。
孩子的學習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說實在的,在孩子一些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也很無奈,很外行,有句成語叫事半功倍說得好,好的方法會使孩子的學習簡單自如,這還要求我平時要多請教孩子的老師,有優秀經驗的家長,讓我們為培養下一代合格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育兒心得經驗 篇13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育兒心得經驗 篇14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堅強性格 ,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孩子的抵抗和戰勝引誘的能力。換言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適當的懲罰是有教育作用的。如何懲罰孩子:
懲前必“言”。
懲罰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在懲罰之前,可先對孩子提出警告,警告就會讓孩子警惕:他必須改正錯誤,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是孩子知曉,父母之所以動用“懲罰”,是因為其本人犯了錯誤,且屢教不改,致密不悟,父母只有改用這種形式對他進行刻骨銘心的教育,否則,易“積小惡成大惡”。
言出必行。
假如父母警告過孩子當他犯錯誤時要懲罰他,那么在他犯錯誤后父母一定要實行你的懲罰諾言。一般說來,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心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使他立竿見影。假如父母不處罰,以后就難以管教,懲罰也失去了特殊的教育作用。
消除隱患。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通過懲罰,使孩子長記性,“犯了過錯的人應當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到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過錯……而是為的要使他們日后不去再犯。”二是懲罰的開始與結束要明確,不要讓家中一整天都充滿激憤氣息。懲罰完畢,一切便算過去。父母在孩子飲食、零花錢等方面的后勤服務不能全部取消,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因錯而受“懲”,父母不會因此對他全盤否定。賞罰分明。入情入理,孩子易于接受。
不用體罰。
體罰是一種單純的'“棍棒+粗口”的原始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極為不利,它教給孩子的是如何處理惱怒的錯誤方法,易被孩子的“遷移性運用”于同學乃至今后的同事之間。
育兒心得經驗 篇15
在現今社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我們把它俗稱為“隔代教育”。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眼睛大大的,皮膚白白的,嘴巴甜甜的,看上去特別的可愛,特別的討人喜歡,這是我在班級最先認識并且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男孩——齊冉。因為喜歡他所以對他關注就多一些,隨著關注的多了,就發現這個孩子身上有很多壞習慣。比如:老師正在上課時,他會隨便走動,不遵守上課常規;玩桌面玩具會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中午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講話,還會把勺子伸到其他小朋友的餐盤;午睡時,在床上翻來翻去或找鄰床小朋友說話,或拽鄰床小朋友的被子······針對這些情況,在孩子的姥姥來接孩子時我及時和老人做了交流和溝通。姥姥非常客氣的說:“這個孩子爸爸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吃喝拉撒都是我一個人的,老師我回去好好說說孩子,老師你辛苦了!”
第二天,齊冉的表現稍微有所好轉,我和帶班老師及時表揚了齊冉。并隨時關注齊冉的表現和狀態。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齊冉不僅故態重生,反而有些變本加厲的表現。于是,在齊冉姥姥來送孩子時,我又及時和老人溝通,把冉冉的表現告訴他。結果,這一次他的姥姥說:“老師,我們家齊冉你得多多表揚,他犯錯誤時,你也要表揚,他是個順毛驢,就喜歡聽好聽的話。他還倔,不聽勸,都隨他爸爸,他媽媽可不是這樣的。”
我語重心長的告訴老人,孩子在幼兒園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犯錯誤時,老師會根據情況選擇提醒、督促和批評,當孩子改正之后,我們一定會進行表揚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表揚和夸贊。如果不論孩子怎樣做,成人只是順著孩子的脾氣,不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到底應該怎樣做,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特別是老人帶孩子,很多情況下因為特別疼愛,所以會舍不得、不忍心批評。殊不知,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的表現。不知是為了迎合老師還是冉冉的姥姥真的聽進去了,她連連點頭:“是的、是的,謝謝老師!”
冉冉的姥姥離開之后,我不禁思考:面對這樣的的`隔代教育,老師應該怎么樣面對?作為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作為老師應該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能因為和家長的意見不統一而有所顧忌甚至一味地去迎合家長。但是和家長交流出現意見不一致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能生硬、抵觸。而是應該把孩子擺在第一位,委婉的告訴家長應該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當家長特別是老人意識到老師這樣做是為了關心孩子、是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他們不僅會特別感謝老師,而且認為和老師有了相同的目標,思想和情感上會更貼近。
其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作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交給老人。不是說老人教育不好孩子,而是很多的老人會溺愛孩子,老人感覺只要讓孩子開心就是對的!冉冉的姥姥就是這樣想并且這樣做的。年輕的父母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并經常和老人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并向老人灌輸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增強祖輩對隔代教育的理解和改進,從而真正達到目標同向、教育同步的狀態。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為了“孩子”這個共同的目標和希望,老師、父母和老人,一定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讓“隔代教育”之花燦爛開放!
育兒心得經驗 篇16
大家好我是xxx媽媽,周一收到老師的短信要我為他們班級寫一篇育兒心得,說實在的當時我都懵了,育兒經驗不知道自己有還是沒有,這些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我一無所知。
我個人覺得孩子應該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成長,享受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這是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玩的過程中不緊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通過游戲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漸漸長大了千萬不要在他的同學朋友面前批評或打罵他,那樣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也會破壞你和他之間的感情。平時給他買一些他喜歡的故事書,每天晚上陪他一起讀故事,這樣可以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還可以從中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生字。
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在公共場合要求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家長的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的.行為,當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事的時候我們要主動認錯并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平時在家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早上起床后自己整理床被,雖然他們整理的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可以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育兒心得經驗 篇17
上大刑的理發經歷就這樣一次次上演著,直到寶貝四歲時。那回閑的無聊,我和兒子玩石頭剪刀布,約定輸了學習小動物叫。可是這看似簡單的懲罰,真正操作起來也不容易。我得把他熟悉的小貓小狗小鴨子等的叫聲留著,而其他動物的叫聲我卻未必學得來。很快我就詞窮了,只好舉手投降,“寶貝,媽媽認輸了,真的想不起來還能學習哪個動物了,不然你幫媽媽想一個。”“笨蛋媽媽,嗡嗡嗡呀。小蜜蜂,嗡嗡嗡。”兒子果然得意洋洋地拿出了僅剩的這一個。“哦,對呀!我怎么給忘了?寶貝說得真好,小蜜蜂嗡嗡嗡!”我夸張地表揚著。“嗡嗡嗡,嗡嗡嗡,媽媽,理發時也是嗡嗡嗡,嗡嗡嗡的。”兒子像是發現了新大陸。而困擾我許久的理發難題,也因為這句而茅塞頓開。
“寶貝,你看你的頭發短短的,像不像春天的小草呀?媽媽的頭發長長的,像不像垂下的柳條呀?”我一步步誘導著。“像,真的很像。”兒子盯著鏡子看了很久,這才認真地回答我。“那寶貝,你說理發像不像蜜蜂在你的頭發花園里采蜜呢?”“蜜蜂在我頭上采蜜?可我的頭發又不會長出花來。”兒子有些迷惑。“是長不出花來,可洗完頭是不是香香的呀?蜜蜂是聞著香味找來的。”“原來是這樣啊!我怎么沒想到呢?”兒子摸著自己的小腦瓜,恍然大悟。“寶貝,你喜歡小蜜蜂嗎?如果不讓它們采蜜,它們會餓死的.。你舍得嗎?而且小蜜蜂很友好的,不會弄疼你的。”我終于繞到了理發上,兒子也一點點被我繞了進來。“寶貝,說好了。下次咱們勇敢點,先不哭不鬧,看看小蜜蜂是不是也喜歡寶貝?而且它們采蜜很快的,嗡嗡嗡嗡嗡嗡就好啦!”
然后,我趁熱打鐵,第二天中午就帶兒子去理發了,“寶貝,記著和媽媽的約定哦,我們一起看看小蜜蜂是不是喜歡寶貝,而且寶貝還要數數小蜜蜂嗡嗡嗡幾下就能采好蜂蜜了。”我和寶貝拉勾蓋印,然后抱著他理發。那次,寶貝真的沒哭,笑嘻嘻地理完了頭發,還跟我爭論到底是嗡嗡嗡了八下還是十二下。再后來,兒子居然可以獨自坐著理發了。
孩子的世界原本就是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只需要稍稍引導,讓他保持這份童真與善良,生活也將更多地呈現他們以真善美,所有的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育兒心得經驗 篇18
近來,國外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觀念正在越來越為年輕的父母所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都反思自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于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臟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臟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干凈、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臟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于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斗爭,有利于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喂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吁“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喂養”。喂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制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于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斗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于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后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里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媽媽,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沒意思透了!”以往,韓國的媽媽們總喜歡把孩子關在屋子里,讓孩子學習識字、數數、講故事、看圖片,認為這才是智力培養。現在,韓國的父母認為,美麗無比的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使孩子感到親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聳立云天的大樹,綠意蔥蔥的小草,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和發展。
把餐桌當作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并且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孩子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了。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會要求他們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此外,五六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導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經再生制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游前,他們會在父母指導下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罐等現成食品,并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從大人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的侵害。”
向法國父母學育兒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里。后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么總抱著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
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里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讓寶寶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于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例如,在面包房里,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朋友,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準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戲。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穿著得體準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國外兒童教育的四個典范
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范:19xx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后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范: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并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后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范: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
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
點評: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育兒心得經驗 篇19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情失敗了,在英國人的觀念里,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者干脆直接包辦,而是再多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而非象不少中國的家長那樣,直接自己動手干了。
美國:讓孩子指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
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孩子去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干某些家務,讓孩子有機會去做各種家務;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勞動而產生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在加拿大的家庭里,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也沒有父母關于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更加注重的是孩子們能夠整天的輕輕松松,能夠有時間做游戲,玩玩具,在玩兒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人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們會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從心里更加的愛你、依賴你、只能中你。
日本:讓孩子獨立自主
為了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立觀念和能力,日本的家長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判斷是非,從而做出選擇,比如,孩子想要去買玩具,家長們事先會定出一些金額,讓孩子自行決定去買什么,如果家里準備出去旅游,也會事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
看了這些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反思一下我們的做法呢?對于眾多的家長來說,他們抱怨學校的負擔太重,抱怨這個社會太看重成績,太注重結果,入托入學太難等等,這些現實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那么,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做家長的,就只能盡我們的所能,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放開我們曾經一直緊握的雙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自己去創。
育兒心得經驗 篇20
日本根據血型教育寶寶
血型對人的氣質、性格有影響,這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實。血型的性格在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有不同。一個人走向社會,從參加工作后,由新手成為骨干,由下級成為上級,由工作直到退休,這期間其性格也都在不斷地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許多特征。針對不同血型的寶寶,父母也應該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后天的培養可人為地使不同血型的人社會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或完善。兒童正處于可塑性極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其人格進行塑造最為有效。
4天前
A型孩子——促使他早點獨立
A型孩子比較膽怯,喜歡獨處,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人直覺很靈敏,善于自我調整,不斷地鍛煉自己去適應環境。
在家里,讓A型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不過多干涉。父母還應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活動。如果和一個小朋友約好了一塊出去玩,另一個小朋友又來找他,父母不妨給予適當暗示,“大家一塊玩不是更好嗎?”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社交經驗,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優勢是慎重、細心,規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學有所長,此外他還適合做些事務性較強的工作,教師、學者、工程師等。
B型孩子——讓他廣交朋友
B型孩子樂觀開朗、無拘無束的性格一般在習慣的環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會顯示出來。B型孩子天生對人有一種疏離感,他們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會讓他感到難以與他人相處。
父母要以家庭為中心,逐漸擴展交往的范圍,廣泛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一道回家,一塊玩耍。逐步培養起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精神,從而獲得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與各種人交往,給孩子帶來更多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育兒心得經驗】相關文章:
育兒心得經驗06-11
家長育兒經驗心得02-25
育兒心得經驗(精選20篇)01-06
育兒經驗和方法心得05-02
育兒經驗心得(精選13篇)01-07
育兒經驗心得(精選18篇)11-27
家長育兒經驗03-06
(經典)家長育兒經驗03-06
育兒經驗心得體會01-08
育兒心得經驗15篇[薦]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