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479分注會考生經驗談:合理搭配報考科目
2007年9月16日,去年的CPA考試全面結束,我也結束了最后一門《財務成本管理》的考試,并以75分通過。自2005年4月10日報名參考至2007年9月16日結束,歷時近兩年半,我終于通過了注會所有的考試,其中會計69,稅法64,審計75,經濟法71,其間又報考并以總分479分的成績通過CTA考試。
回想起那些備考的日日夜夜,回想起在大家庭每一天,心中頗有感觸。我喜歡的文化氛圍,喜歡這兒的學習氣氛,喜歡學友們那種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兩年半中自己依托完成了學業,從學友們身上不斷汲取動力與經驗,自身財務水平和實務操作能力上均有了較大提高。考完最后一門之外,我有兩個想法:一是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學友們交流,以期后來的學友們能得到少許啟發,順利通過CPA考試;二是繼續在跟著學友們學習,鞏固自己的業務水平,否則過段時間所學知識就會忘得一干二凈。
兩年多,自己在工作之余通過考試,也算是幸運之人,認真總結了以下四點心得與學友們共享:
一、澄清目標,有的放矢
《財管成本管理》第一章開篇先講財管目標,是因為財務管理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的內容與職能。同樣,參加CPA考試首先也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只有明確目標才能清楚努力的方向,才能有勇氣與毅力去克服種種困難。我用“澄清”兩字來表述目標的確立,感覺有些不妥當,只是找不出更能表達我內心想法的詞語。報考前請你一定要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去考。我在2002年曾經報考一次,而且是一次性報了5門,那個時候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考試的難度是什么樣子,也沒有明確的考試目標,那年我僅參加了《會計》與《稅法》的考試,上午《稅法》堅持到底了,考完一點感覺沒有。下午考《會計》的時候我做了不到半小時就要交卷出場,因為我發現我會的他們都不考,考的都是我不會的,自己一直認為會計專業出身考會計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結果太多的題不會做,被監場老師硬是“強制”到半小時哨聲響起才很失落地離開考場。2002年的成績直到2005年再次報考的時候才去網上查了,兩門加起來不足60分。那次報考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從而沒有足夠的動力。但是2005年我的目標明確了,我要通過CPA考試提高自己的財務水平,給升遷創造更多的機會,還有就是打算在不遠的將來,自己可以擁有一份第二職業,由于工作崗位的變更,自己能決定如何安排工作,可以擠出學習時間,具備報考的客觀條件。這次,明顯不同于上次,我上網查詢了許多相關資料,了解考試情況,選擇了“的輕松過關”系列輔導資料,開始了我的CPA之旅。2005年一同報名的同事有6個,結果考試那天只有我一個人去考,他們不是因為沒有復習好,就是因為特殊原因放棄考試了,仔細想想他們的情況,其實是目標不明確,特別是兩個剛大學畢業的小同事,見別人報也跟著報,也許只是為了把注會書本當成學習資料看看吧。
考注之路漫長,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信念,就經不起困難與挫折的洗禮,就很可能因為種種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放棄。近三年的考試過程中,我結識了不少很奮進的學友,他(她)們學習很用功,但這些學友們有好多沒有堅持下來,有的是因為家庭原因,有的因為身體原因,也有的因為工作忙的原因,一個又一個的放棄了,雖然我覺得很可惜,可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考注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有一個學友最值得我學習,每夜的苦讀,原因是為了實現媽媽病危的囑托,而自己卻不知道考注到底能有什么用處,兩年沒考完就放棄了,我想直接原因不是學習動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考試目標不明。
所以說,在報考之前,你要明確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去考,自己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這個挑戰,自己是否有時間與精力去考,明確了這些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順利通過考試。說這些也并不排除有的學友有這種學習天賦,即使沒有這么明確的目標也能在短時間內順利通過。但我還是認為大多數情況下,有這個明確的目標更好,特別是對于像我這樣的在崗工作的學友們來說,時間與精力都沒有充分保障,有個目標,穩打穩扎地去考,不失為了一個好的方法。
二、樹立信心,戰勝自我
CPA考試既是一個攻堅戰又是一個持久戰。有的學友能在一兩年內全科通過,而有的學友會經歷過幾次的循環,我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智力有太大差別,我相信報考CPA的IQ都不低。差別主要在于時間與精力,“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另外,有一定的基礎要比非專業報考者的壓力少得多。一年通過的學友應該也不會認為考注很輕松,對他們來說考注是一個攻堅戰,一年內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而對于經歷過循環的學友來說,考注是個持久戰,需要你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無論哪一種情況,都首先需要你自身具有一種“自信”的精神,不相信自己能一年通過的人是很難去努力通過的,不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的人,是堅持不了5年以上的考試折磨的。“自信”很重要,在你鎖定考注目標后,接下來需要的就是“信心”了,有決心、有信心方能從主觀上奠定通過考試的基礎。
2005年考《會計》時,我聽的是張志鳳老師的VCD,永遠忘不了張老師講的一個填表題,表中有一個數字很簡單,張老師講完那個數字后,嘿嘿一笑說:“這1分就這么得到了”。張老師一個充滿自信的笑容給了我很大信心。想想吧,注冊會計師確實難考,60分萬歲,這60分不是大把抓過來的,而是通過自己努力1分1分拾起來的,有了這1分,就不愁另外的1分,如果沒有信心,恐怕連撿1分的力量都沒有的。那年最后一個綜合題是合并報表的,題中要求作出與“投資有關”的分錄,可我沒看清題,就心平氣和地把整個企業的分錄都做起來了,越做越覺得不對,想想注會再難也不至于讓人做幾十個分錄吧,再回頭看看題干,馬上滿頭大汗了,本來剩余時間就不多竟然又偏偏看錯了題,說實話那部分調整分錄自己也不怕的,可時間短怎么辦?當時就想到了張老師那句話,靜了靜心挑自己拿手的合并分錄去做,雖然那個題到交卷我也沒做完,可我還是從中拾了不少分,結果會計以69分通過,所以我對“撿分”印象很深的,但是“撿分”是要有信心的,不然身手無力怎么去撿啊。
2005年注會的《會計》通過后,在2006年我報了注冊稅務師的《財務會計》有幸通過了,所以在2007年頭腦一發熱報了注稅其余的四門,加上注會的財管,共有5門課程,后來在學習中發現報多了,因為每天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看,每門課怎么著一天也得2小時,可自己每天最多也就是6個小時的時間,這個時候我想到一個“化整為零”的方法,把注稅的《稅法一》、《稅法二》、《代理實務》三門合而為一,于是注稅就合并成了兩門,加上注會的財管每天就有三門需要學習的,這樣一來,每門課程一天2小時,就有了完成計劃的現實性。將注稅的三稅合一是有依據的,因為注稅的兩稅其實就相當于注會的《稅法》,而《代理實務》又主要是稅法的應用,這樣想的話,三者可以看成一門,一門“稅法”自己還是有信心拿下的。也就是這種思想與信心讓我今年順利完成了注稅考試,一次四門全過。假如沒有這個信心,我想我會放棄一至兩門,最有可能是考前放棄,那樣的話我明年就得再辛苦一年。
三、統籌安排,穩步推進
有明確的目標和充足的信心,只是具備了主觀上的條件,客觀上還要具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式和方法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起居習慣、工作性質及時間安排學習。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下:
一是制定長期的過關計劃。一次過5門的大有人在,要認真分析自己是否具備時間、精力、財務基礎等因素,不具備的時候要有長遠打算,能在兩年或三年內通過也是很不錯的成績。我最初是打算是第一年過兩門,第二年努力過三門,結果沒如愿,我的時間及精力只能讓我過了兩門,所以又奮斗了一年,假如財管仍過不了,我還會繼續奮斗。最好不要計劃每年一門,這樣最后一年風險很大的。
二是合理搭配報考科目。報考科目的搭配是很重要的,但也不是絕對,我最初不知道《會計》與《審計》的關系,第一年報了《會計》與《稅法》,報名后才知道《會計》與《審計》的聯系,我再回報名點,人家告訴我要等到明年才能再報《審計》,當時很沮喪,可又沒辦法變更所報科目了,只好硬著頭皮學了,最后結果是我第一年通過了《會計》,第二年通過的《審計》,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具體如何搭配報考科目,網上有這方面的資料可查,我的體會是“重點先突破,難易要結合”,《審計》與《會計》屬重點課程,也是難度較大的課程,先將這兩門拿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兩法是公認比較容易的兩門,我總覺得《稅法》與《經濟法》都屬于記憶型的課程,將其中一門與《財管》結合比較合理,因人而異吧。
三是制定中期的學習計劃。確定報考課程后,就要根據距考試的時間確定要學習的內容,一般情況(近兩年)是5月初報名,9月中旬考試,有4個多月的學習時間,我感覺每門課程的學習不應少于三遍,學完這三遍就可以進行沖刺復習了,借助老師的串講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把握,熟悉考試的難度及規律性,全面迎接考試。在每年的考試中,我時間的分配就是按這樣的原則進行的,我一年報兩門,每天爭取用6個小時去學習,每門課程分配3個小時,早上提前上班擠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中午與下午盡量從工作時間擠出各一個小時,晚上三個小時。
四是盡早提前著手學習。對于在職學習來說,每天要抓6個小時學習難度是很大的,有時候時間不是你自己的,保證學習進度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前學習。我2005年考完《稅法》與《會計》后,沒有刻意等成績,就到書店買了2005年的《經濟法》與《財務成本管理》,并訂購了“輕松過關”全套資料,由于當時《審計》可能有大的變化,就沒有提前學習。這樣我就有近一年的時間去學習這兩門課,《經濟法》到考試我學了八遍,《財務成本管理》學了五遍,也就是提前學習為我節余了學習《審計》的時間。只是由于考前沖刺復習沒有做好,《財務成本管理》當年失利,留下一些遺憾。提前學習,才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聽課件、做習題,而且會使通過考試更有保證。特別是對于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的學友來說,能反復多學幾遍肯定能彌補記憶力下降的不足。
五是做好短期計劃的安排。短期計劃就是每一遍的學習計劃,包括從何時開始學習,歷時多少天,每天進度為多少,每天學習內容是什么,具體每天如何安排學習內容等,計劃分解到每一天,計劃就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學習任務,無論多么忙或出公差,這個學習任務都是必須要努力完成的,即使時間很沒保證,臨時調整計劃,差別也與原計劃不會很大。
六是做好學習進度記錄。學習進度記錄也可以看作是計劃完成情況的評價。我是用EXCELL表格去完成的,橫欄包括日期、章節、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綜合評價,堅持每天記錄(花不了多少時間的),這樣下來,你就可以隨時查看你的計劃完成情況及學習效果如何。
七是做好學習總結。每章學習結束后,及時總結一下,比如本章的要點是什么,客觀題與主觀題的形式是什么,需特別注意的東西等。總結無論長短,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這樣在你再次學習本章的時候,你大概一看總結內容,就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水平恢復到上次學習的最佳狀態,減少因時間而把內容淡忘。要知道第一遍學習有時候會歷時2個多月,特別是對于像我這樣的而立之年的大考生來說,記憶力確實下降了。
八是盡量養成一種習慣。兩三年或更長時間的學習是很辛苦的,單純靠自己的熱情還不夠,最好是形成一種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不是很辛苦地進行下去。兩年多我基本上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上班,晚上堅持到辦公室去學(離家很近),翻翻學習記錄,沒有幾天是閑下來的。有了這個習慣后,壓力就不那么大了,按部就班地去學,穩步推進。
四、良師益友,事半功倍
說實在的,能過關我真的感謝,感謝“輕松過關”系列輔導資料,每門課我都購買輕松過關的全部資料,并且以輕松過關之一、之二為主去學習,通過VCD把名師請進家來,雖然對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信心,但有個好的輔導資料,有好的老師給輔導確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年考《會計》與《稅法》時,考前十天我請假在家,每天十小時,聽的VCD,做輕松過關一和二,我想那年過關與這十天有很大關系,聽課、復習、沖刺都有了。第二年考《審計》我也是聽的VCD與劉圣妮老師的課,從最初無從下手,到明確考試要點,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掌握了考試的主動權,《經濟法》也是聽VCD郭老師的課,喜歡他那種自信與幽默的風格,難怪有學友發起總結他的經典語錄,我特別的喜歡。《財務成本管理》我聽VCD閆華紅老師的課與學友提供的田明老師的課件,有學友很親切地稱閆老師為“紅”老師,可我不敢這樣稱呼尊敬的閆老師。閆老師的課貼近考試,如果你基礎不好又想一次通過就聽閆老師的,如果你想再多學點財管,你聽聽田老師的課,我喜歡田老師的“串講”,讓自己能從更高的角度去把握財管,理解財管。我有良師益友,所以我感覺很幸運,老師們的辛苦勞作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有好的老師,有好的資料,還需有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兩年多我一直喜歡論壇,這里文化底蘊很濃,學友們很認真,貼子很“清潔”。在我收獲很大,記得是在考《稅法》的時候,印花稅稅率就是記不住,也想著不會考稅率,打算放棄記那些稅率,考前幾天在看貼子,一學友提供了一個快速記憶的方法,我試著記了一次還真記住了,結果當年考試一個計算題全部是考印花稅稅率,那幾分我得到了,成績出來64分,后怕呀,要不是那個貼子我恐怕要受打擊了,事后找出貼子給樓主道了聲謝謝。考《審計》的時候,最初實在不知道如何學,雖然聽楊老師的課,要有審計思路,可我的審計思路就是形不成啊,偶然機會在論壇上面有好心學友提供劉圣妮老師的課件,索要了前幾章,很感興趣,就趕快去報了她的一個班,跟著劉老師學一段時間后,自己有了點審計知識,回過頭來再聽楊老師的課,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從“基礎知識去掌握,從更高角度去把握”就是我對審計的理解,那年我《審計》考了75分。現在那位提供課件的學友我也記不了他(她)的名字了,只知道是同省青島的,真的很謝謝他(她),也謝謝給了我這個與學友交流的平臺。
在論壇上你不但可以學到知識,而且還能學到別人的優秀品質與學習精神。喜歡看學友們的提問貼,有的學友心很細,問題很深奧,看了問題自己就跟著去思考,不清楚的地方查查資料,加深了印象,通過學友的問題發現自已不少的缺點,比如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眼高手低等,在學習中自己努力去改進,不可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收獲。每每看到深夜學友們挑燈夜戰時,我就會告誡自己努力還不夠,還需再加把勁。
自學能力當然重要,但把自己放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會更好,名師的點撥,經典資料的輔助,學友們的相互支持與鼓勵會減輕自己很多的學習壓力,增添很多學習樂趣,真正地讓你“輕松過關”。
啰嗦了這么多,希望自己的切身經歷能給學友們一點點的啟示,也算是對曾經幫助過我的熱心的學友們的報答,延續他(她)們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為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努力。
【479分注會考生經驗談:合理搭配報考科目】相關文章:
合理搭配飲食的好處03-04
合理膳食關鍵在于合理搭配05-01
寶寶早餐怎樣合理搭配?05-02
特殊考生報考名詞解釋04-28
搭配合理飲食才健康05-01
粗細搭配1∶4最合理04-28
注會考試實行“非常6+1”急壞考生04-28
一個考古專業考生的考研經驗談04-28
醫師考試報名考生報考承諾書04-27
學齡前兒童膳食的合理搭配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