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可憐天下孩子心
(百家講壇)可憐天下孩子心主講人簡介:
陳建翔:教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副所長,家庭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社區(qū)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張》;《孩子的爸爸去哪兒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課》;《教育哲學對話》;《新教育:為學習服務》
內(nèi)容簡介:
今天我們交流一下信息時代應該怎么進行家庭教育的問題。由于我們經(jīng)常跟家長們打交道,經(jīng)常聽到家長們聲淚俱下的訴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們非常著急,因為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天大的事。所以跟家長們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深深體會到那樣一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也很想跟家長們講這樣一句話,可憐天下孩子心,因為我們孩子跟父母之間缺乏真正有效的溝通,所以兩代人經(jīng)常的發(fā)生沖突,發(fā)生戰(zhàn)爭,這是一個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戰(zhàn)爭。
那么在這么多年進行家教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就反復體會到一個道理,就是觀念決定命運。過去我們可能是財富決定命運,門第決定命運,后來是出生決定命運,再后來就是學歷、學位決定命運,但是今天我要講是觀念決定命運。在信息社會父母最大的責任,就在于你為孩子的教育選擇了什么樣的觀念。我們?yōu)楹⒆幼鲞@個,做那個,做了很多,但是也許效果并不那么好,也許我們花的那些錢,我們流的那些汗水都起不到你想達到的那個效果,為什么?我們就沒有從根本上下這個工夫,就是去認識,去選擇信息時代正確的教育觀念。那么在信息時代家庭教育中都有什么新觀念呢?首先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是等孩子出了問題時才抓家庭教育,還是沒有問題的時候抓家庭教育效果最好,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其次是我們家長要把戳戳點點、批評責備、絮絮叨叨變成鼓勵、表揚、賞識,就是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賞識孩子,你要熱愛他,你要欣賞他。用一種賞識的心態(tài)來看待孩子,要把食指變成拇指。從食指變成拇指并不是避諱孩子的缺點、問題、甚至是錯誤,孩子所有的缺點、問題、錯誤跟我們成人的缺點、問題、錯誤不是一個性質,它是成長的缺點,成長的問題,沒有缺點,沒有問題就不是孩子。
所以我們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可憐之處都是在明處的,孩子的可憐之處我們有時候根本體察不出來,我們用自己的憤怒,用自己不斷的教條想法,掩蓋了孩子的可憐,所以我們固然要以天下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體恤他們的艱辛,也要讓天下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的無助,家庭教育應該從這種雙向的理解和同情中開始的。
(全文)
今天我們在這里交流一下信息時代我們怎么樣做家長,或者說怎么樣進行家庭教育這樣一個問題。那么在北京師范大學,我是帶著一個家庭教育專業(yè)培訓班,經(jīng)常跟家長們打交道,經(jīng)常聽到家長們聲淚俱下的這樣一種訴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們非常著急,因為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天大的事。所以跟家長們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深深體會到那樣一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也很想跟家長們講這樣一句話,可憐天下孩子心,因為我們孩子跟父母之間缺乏真正有效的溝通,所以兩代人經(jīng)常的發(fā)生沖突,發(fā)生戰(zhàn)爭,這是一個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戰(zhàn)爭。那么在這么多年進行家教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就反復體會到一個道理,就是觀念決定命運,那么什么是觀念呢?我認為先進的觀念是濃縮了時代精華的思想。觀念不一定非得是什么新詞兒,也可以是老話,但是它一定包含了新時代的新道理,觀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和方法,它是一個高層次的東西,知識和方法僅僅能夠解決一招一式的具體問題,而觀念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
說觀念決定命運,是這個時代發(fā)生的事情。過去不是觀念決定命運,過去我們可能是財富決定命運,門第決定命運,后來是出生決定命運,再后來就是學歷、學位決定命運,但是今天我要講是觀念決定命運。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比如說一個門棟里住了兩戶人家,一戶人家夫妻兩個都是大學生,養(yǎng)了一個孩子;另外一戶人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夫妻兩個,他接受了時代的觀念,他按照這個觀念去改變自己,去教育孩子,也許他的教育效果要比都是大學生的知識分子家庭要教育得更好,結果更好,因為這樣的情況我們見過的很多很多。其實在當代社會很多知識分子家庭教不好孩子,大學的老師教不好孩子,這是非常多的,所以我認為不是高學歷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關鍵是不是你的思想方法跟得上這個時代。那么我想說,在信息社會父母最大的責任,就在于你為孩子的教育選擇了什么樣的觀念,我們?yōu)楹⒆幼鲞@個,做那個,做了很多,但是也許效果并不那么好,也許我們花的那些錢,我們流的那些汗水都起不到你想達到的那個效果,那個目的,為什么?我們就沒有從根本上下這個工夫,就是去認識,去選擇信息時代正確的教育觀念。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起方法問題,比起教育技巧的問題都要重要得多,所以今天我們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
我認識一個家庭,女孩子小名叫多多,那么在我們辦的這樣一個家庭教育的訓練班上,母親就帶著孩子來了,這個母親應當說水平是很高的,觀念很先進。在我們的研討會上,這個家長就滔滔不絕地發(fā)言,講她的育兒體會,她的孩子也真的發(fā)展非常全面。那么有的家長就有點奇怪了,因為有的家長是帶著問題來的,他是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來的,他就問這個多多的媽媽,說好像陳老師講的問題,你都很明白,甚至你有些方面比陳老師講得還好,你為什么要來這個培訓班呢?多多的媽媽就講了一句話,她說,我認為并不是要家里出了問題,我們才來抓家庭教育,我覺得沒有問題的時候抓家庭教育效果最好,我非常贊同多多的媽媽這樣一個看法,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家庭教育不是說,孩子出了問題你才意識到,我們要考慮一下家庭教育的問題了,家庭教育是伴隨著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整個一生的事情,是每天每時都在發(fā)生的事情,不是要專門去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說去補救一個問題,沒有問題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家庭教育。
在過去的時代,也許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學校教育就可以了,因為那是一個模具制造、批量生產(chǎn)人的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接受學校的塑造,孩子就大致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那么今天僅僅靠這條腿是不夠的,為什么?因為時代發(fā)展得太快了。我認為學校教育有幾件事情做得特別好,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教育機構不能替代的:一件事情就是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的傳授,這個學校抓得非常好;第二件事情就是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很好;第三件事情,因為學校有一個班集體,那么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基本的功名道德的培養(yǎng),學校里抓得都很好。因為我們學校從近代學校體制建立以來,學校教育有了這么幾百年的歷史,它是一個非常成熟完善的體系,那么它為工業(yè)化培養(yǎng)人才,這個功能發(fā)揮得很好,但是到了信息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我們現(xiàn)在急需的教育資源,學習方式,學校不能很好地提供。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倡導終生學習,我們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我們倡導即時的學習,像這些東西,這些需求,學校教育作為一個體系,作為一個制度,它還不能提供完備的服務。怎么辦?這個時候就要依靠家庭教育。實際上自古以來,在中國的教育傳統(tǒng)里頭,家庭教育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人格養(yǎng)成方面,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
那么我想進入信息時代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作用會不斷地增強,家庭再一次成為學習的中心,所以我們倡導建立學習型家庭。在學習型家庭里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學習者,都是學習上的交流者,大家彼此都是學生,也都是老師。所以我們的結論就是在信息社會孩子的發(fā)展,按照孩子的培養(yǎng)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就是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另外一條腿就是把自己的家庭建設成學習型家庭,讓孩子在學習型家庭里頭從零歲開始就得到很好的養(yǎng)護和教育。
這一條是學習狀態(tài)決定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決定學習結果。那么這里出現(xiàn)了三個概念,叫做學習結果,學習過程,學習狀態(tài)。孩子的學習結果誰關心呢?家長跟老師都關心,孩子考試回來了,爸爸媽媽要問,兒子怎么樣,考得怎么樣,考多少分,看看,90分,100分。我們很關心學習結果,我們通常對孩子的教育、管教是通過孩子交回來的試卷那個結果展開的。但是我們要問,學習結果是由什么決定的,學習結果是由學習過程決定的,沒有好的學習過程,哪來好的學習結果呢?那么誰管學習過程,一般在學校里頭是由老師來控制,所以老師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又是什么決定了學習過程?那么我們認為是學習狀態(tài)決定了學習過程,學習狀態(tài)是什么呢?我打一個比方大家就知道了,比方說上課鈴響了,孩子們匆匆地從操場上跑回來了,那么在鈴響以前,孩子們還在踢足球,他是帶著踢足球那時候的那股興奮勁,滿頭大汗,滿臉通紅地跑進教室來。但是我們的學習過程并不管他這一段,我們只管孩子跑進教室,上課鈴響以后發(fā)生的事情,進了教室你才進入了學習過程,那么這個時候老師才開始負責任,我們并不去問孩子跑進教室以前發(fā)生了什么事兒,而那個時候的事情正好是出現(xiàn)了學習狀態(tài)。
那么我想這里特別要強調,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孩子進入學習過程,以及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取得好的學習結果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我們真的沒有人去管學習狀態(tài),誰在管學習狀態(tài),誰在管上課打鈴以前發(fā)生的事兒,或者說是孩子們進學校校門以前發(fā)生的事,我們都沒有去管。但是正好是都沒有人去管的那個東西,在孩子的學習中,發(fā)揮著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這里我要提醒我們家長,就是不要只重視孩子卷面的成績,卷面的成績它只是一個結果,影響這個結果的后頭有很多很多原因,不能只重果不重因,你要想重因的話,你就得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經(jīng)常鼓勵孩子,激勵孩子。
那么前兩天有一個家長帶著孩子來向我咨詢一些問題,這個孩子在學習上有一些問題,在人際交往方面有一些問題,那么家長對孩子非常不滿意,當時就在跟我說話的時候,他還忘不了回過頭去對著孩子用手指頭點點他,你怎么樣怎么樣,你怎樣不聽話,怎樣不爭氣。后來這個家長就問我,他說,陳老師,你看,孩子這么一個情況,我怎么辦才好。我當時就跟他說,我說,孩子的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的問題,我們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和系統(tǒng)的解決,但是現(xiàn)在我只能給你先出一個最簡單的建議,就是把這個指頭變成這個指頭。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戳戳點點、批評責備、絮絮叨叨變成鼓勵、表揚、賞識,就是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賞識孩子,你要熱愛他,你要欣賞他。
那么在我看來,我們對孩子不僅是一個熱愛的問題,我覺得我們要敬重孩子,因為孩子一降生下來,他代表了大自然濃縮的智慧,我們要很敬重孩子。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常常是我們成人達不到的,而且常常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非常驚人,大自然在創(chuàng)造人的時候,所預設下來的所有心靈的窗口在孩子那里都是敞開的,而在成人那里很多窗口都關上了,所以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比我們成人更強,我們叫做文化反哺現(xiàn)象。就是很多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們做得比我們更好,好像互聯(lián)網(wǎng)的本質就特別偏愛孩子,無論是作為大自然的精華,還是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學習者,我們都應當向孩子們學習,用一種賞識的心態(tài)來看待孩子,要把食指變成拇指。
當然有的家長問了,那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批評了,那不是這個意思。我講從食指變成拇指是說我們的育兒觀要發(fā)生一個根本的改變,批評和表揚是另外一個層次,但是有比它更高的一個層次,就是要賞識孩子,要敬重孩子。有了賞識、敬重這樣一個心態(tài),批評也好,表揚也好,孩子都是樂意接受的。其實我覺得說到這兒,我想跟家長們交談一下,如果要說比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家庭教育的質量的話,我想首先要比家長的眼光,就是究竟孩子在你眼里是什么樣的,你眼里那個眼光就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變成什么樣,能夠長成什么樣。那么現(xiàn)在在我們這里,我們看到孩子的眼光是一種類似于宗教的、虔誠的眼光。
因為我們看到的孩子是大自然的精華,是信息時代學習長子,我們是這樣來看待孩子的,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心態(tài)以后,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變化,就會自然而然地從食指變成了拇指,從食指變成拇指并不是避諱孩子的缺點、問題、甚至是錯誤,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孩子所有的缺點、問題、錯誤跟我們成人的缺點、問題、錯誤不是一個性質,它是成長的缺點,成長的問題,沒有缺點,沒有問題就不是孩子。所以有的家長他也很愛孩子,但是他只接受孩子的優(yōu)點,他覺得孩子特別可愛,我就愛孩子,親得不得了,但是一旦孩子出了問題的時候,他又非常生氣,非常憤怒,也就是說他還不能接納孩子整個人格,而是只接受孩子好玩的部分,開心的部分。孩子小的時候多么可愛,我們每個家長都親得不得了,但是一旦他長大了,學習不好了,我們就開始生氣了,開始絮叨了,開始責備了,我們的心態(tài)變得越來越不好,我們原來生孩子的時候是個圓臉,養(yǎng)著養(yǎng)著我們就把自己的臉養(yǎng)成了長臉,臉開始耷拉下來了,我們沒有了微笑,我們天天都是生氣,生氣。
有時候我跟家長們交流,我說你想改變孩子嗎?最簡單的做法是先改變你自己的面部表情,原來都是一個愁眉苦臉的,耷拉的充滿了愁容的一張臉,你這張臉就在起作用,孩子一看到這張臉,他就受到一種暗示,我是一個壞孩子,我是一個差孩子,我是一個讓家長失望的孩子,我是家長的一塊心病,一個包袱,要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你這張臉開始。孩子們希望看到你這樣一張充滿笑容的圓臉,改變孩子從改變家長的面部表情開始,把愁容變成笑容。
那么在我們組織的訓練班上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在課堂上寫了一篇作文,這篇作文我們老師看了以后,大加贊賞,我們覺得寫得太棒了,非常棒,我們給孩子以非常高的鼓勵和評價,后來這個孩子帶著滿心的歡喜回去給家長看,他想用這篇作文來證明自己在這個訓練班上取得的進步和收獲,證明自己的潛力,就在旁邊等家長看,家長很耐心地把這個作文看完了,看完了以后,第一句話就是說,這里怎么有幾個錯別字,孩子就覺得非常地掃興。那么第二次又來訓練班以后,因為我們期待著家長能夠給孩子一定的鼓勵,那么第二天來了以后,我們就問這孩子怎么樣,回家給家長看作文了嗎?這個孩子就很無精打采地說,看了,怎么樣?家長表揚你了嗎?沒有,家長說什么了?家長說,這篇作文里還有好幾個錯別字,還有幾個標點符號寫錯了。那么這里就引申出一個道理來,究竟是那個錯別字重要,還是孩子寫作文的那樣一個心態(tài),一個熱情重要。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寫作的天賦,就是因為我們類似這樣一個教育方式,我們老是挑毛病的方式,孩子不論寫得怎么樣,我們都能挑出毛病,哪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呢,天底下沒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你拿著名作家的文章你來挑,總是能挑出毛病的,你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來挑,能挑不出毛病嗎,你要想挑毛病,全世界遍地都是,但是我這里要講一個教育的態(tài)度,教育的思維方式,不去挑他的毛病,而是要更重視他對語文的熱愛,首先保持住他這樣一種熱愛的心態(tài),鼓勵他,然后在他擁有了這份鼓勵以后,當孩子有了這樣一個接受批評的準備了以后,我們再來具體講這個字和那個標點符號的問題,要分得清什么是輕的,什么是重的。
我們經(jīng)常打一個比方,說現(xiàn)在有些孩子接受的批評、責備太多了,被潑的冷水太多了,在學校里潑冷水,在家里還潑冷水,就是說好比他的心里頭有一團柴火,這團柴火都是新柴火,都打濕了,積年累月被潑冷水,所以老是處在濕柴火的狀態(tài),所以他老是燃燒不起來,他對任何事物都缺乏熱情,缺乏激情。我們古人講“哀莫大于心死”,缺乏這種熱情,缺乏這種激情,比少認幾個字,少懂一點知識更可怕,他沒有激情,對什么都不熱愛了,這個特別可怕,而這種局面的造成就是因為我們很多家長經(jīng)常給孩子潑冷水。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是要讓頭腦像火把一樣燃燒起來,而不是成為裝水的容器,自己的頭腦要燃燒,但是大家想一想,這樣一堆經(jīng)常被潑冷水的這么一堆柴火,它怎么燃燒呢?它燃燒不了。我們?nèi)绻押⒆訝顟B(tài)的激發(fā)看作是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的話,那么一定要讓這堆柴火變干,變干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給這堆柴火以陽光,而不是潑冷水。我們有時候為了一個字,影響了孩子整個寫作的興趣。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批改孩子作文的時候,其他一些老師有時候就看不懂,就問,陳老師,你對這篇作文談了那么多優(yōu)點,可這篇作文里頭有好幾個錯別字,你怎么沒有說呢。我說不著急,因為孩子現(xiàn)在身上儲存的熱量不夠,陽光還不夠。我現(xiàn)在需要的就是表揚、表揚、再表揚,鼓勵、鼓勵、再鼓勵,等到他心中充滿了更多的溫暖,更多的能量,更多的陽光以后,這個時候我才跟他再討論一下,這一句我們怎么表達更好一點兒,這個字有沒有寫錯,這個標點符號用哪個標點符號更好,那么這些都是技術性的問題,先解決的是一個他熱愛不熱愛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一個錯別字,一個標點符號,喪失了孩子對于寫作的熱情和信息,那么這個損失就太大了。
那么這條道理講的是面揉得太多了,容易成死疙瘩。我們會揉面,我們以前少不了要做饅頭,做面,包餃子都少不了要和面,要揉面,那么這個和面,揉面,最后做得效果好不好,其中很重要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當面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把面放在那兒,搭上一條濕毛巾,讓這個面醒一醒,我們叫做醒面。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生活中的場景用來比喻今天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光揉不醒,不停地揉,兩只手不停地搗,沒有片刻醒面的工夫。為什么不醒面?家長就怕孩子,我一放手,你就掉下來,我得不斷地盯著你,不斷地說。揉面的方式有很多,揉面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說最粗暴的揉面是怎么揉的呢?伸手打耳光,就開始有家庭暴力了,這也是一種揉法;還有一種不用手揉,但是用嘴揉,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地說,批評責備,說的孩子耳朵根都起了繭子,這叫用嘴揉;第三種揉法用眼睛揉,嘴里雖然沒說,眼睛老盯著。
我們接受過這樣一個孩子,已經(jīng)是初三了,今年該高一了,他來參加我們訓練營的時候,我們訓練營有那么多的孩子,還包括小學的孩子,他已經(jīng)是初三的孩子了,已經(jīng)是人高馬大了,但是他的家長,他的媽媽形影不離地跟著他。當時我們就很奇怪,你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呢?其他的孩子家長都沒有來,就是你一個家長老跟著他,包括吃飯都跟著他,她說,我放心不下,她說,陳老師實話告訴你吧,為了這個孩子,我都辭職了,我都沒工作了,現(xiàn)在我成為一個全職家教,天天跟著他。那么我們跟他講這個道理,就是你不能老盯著孩子,你得給孩子一個空間,但是這個家長就是接受不了,還是盯著。盯來盯去實際上孩子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緊盯著這個孩子他是長不大的,因為你一盯,孩子的空間就小了,你盯得越緊,孩子的空間越小,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拓展空間,你空間有多大,孩子飛行的能力就有多強,盯得太緊,孩子就沒有空間,他就不能飛了,給孩子空間非常重要。
那么在我看來,我們很多的成人,或者說大多數(shù)的成人,我把他歸納為左腦人,反過來我認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右腦人。右腦人跟左腦人有什么區(qū)別呢?我把右腦叫做哲學腦,或者叫大智慧腦,把左腦叫做經(jīng)濟腦,或者說是小聰明腦。左腦不是沒有聰明,它很聰明,但是它這種聰明是有限度的。右腦正好相反,它看起來是比較笨,呆呆傻傻的,語言不利落,但是它儲藏著大智慧。孩子剛剛降生,他是大自然的精靈、精華,所以孩子剛剛降生的時候,嬰兒,幼兒甚至是少兒初期,他都是非常有智慧的,這種智慧不是人類文化學的智慧,而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人的智慧,他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他這種大智慧不太擅長用語言來表達,左腦是負責語言的,是負責程序邏輯的,所以左腦人特別會用語言來表達。
而我們?nèi)粘5纳罱涣鳎⒆痈议L之間的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所以這就造成一個情況,右腦人跟左腦人在一起的時候,孩子跟家長在一起的時候,處于一個天然的劣勢,孩子不會表達,不會說,我們成人太會表達,太會說了,我們除了有天然的生理上的優(yōu)勢之外,還有天然的語言上的優(yōu)勢,所以孩子在我們面前,他沒有更多的權利,沒有更多的能動性。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一定要防止濫用這樣一個先天的生理優(yōu)勢和語言優(yōu)勢,因為語言的優(yōu)勢不一定是真正的、真理的優(yōu)勢。我們能說,但是我們說得不一定對。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們做得對,但是我們通過我們的語言作用,通過強化語言的作用,甚至是有時候是通過強詞奪理,我們來爭取這樣一個主動權,我們來保持對孩子的批評的權利,孩子有時候做得對,但是我們更能說,所以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個天然的不平等。其實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過分地濫用了語言的力量,所以就造成了孩子對我們反感、厭倦,所以就造成了孩子跟大人之間的沖突。
有一次,有一個家長,向我咨詢,他說了很多孩子身上的問題,后來我聽著聽著,我算是聽明白了,我給他一個建議,一周之內(nèi),不要動用你的嘴,不要動用你的嘴去說孩子,去管教孩子,盡量少說話。這個家長聽了就很奇怪,這是為什么?我說,你不問為什么,你試試看,用一個虛擬的膠條把自己的嘴封起來,堅持一周看看,怎么樣,你非要對孩子說什么,你就用最簡單的話說就完了,而且盡量不要用嘴去管教孩子,甚至有的時候,你非要怎么樣的話,你給孩子寫一個便條,就是不用嘴,就是閉嘴。這個家長照我的話去做了,后來他跟我說,他說,陳老師前兩天我都堅持住了,第三天我就不行了,第三天我那個膠條就開了,我憋不住。所以我現(xiàn)在說起來,這是一個二律悖反的問題,是一個矛盾的問題。
我們特別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特別管不住自己的嘴。告訴大家,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傷害,是通過嘴來完成的。我們很多家長批評孩子的話,斥責孩子的話叫做隨口而出。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家長說話已經(jīng)喪失了原來的目的,因為你說話無非是想教育孩子,但是實際上每一次說話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給自己添堵,給孩子添堵,那說話的嗓門越來越高,說話的時候那個氣頭越來越足。所以我想,作為成人,我們的語言系統(tǒng)非常發(fā)達,但是越發(fā)達,越要慎用語言,因為用得不好就很容易讓語言傷害到孩子,跟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設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傷到這個底線,教育就變成了非教育,就變成了反教育。所以總體來講,就是我們成人跟孩子,右腦人跟左腦人要成為平等的人,我們要進行平等的交流,讓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的語言力量,更能夠發(fā)揮好的作用。
那么剛才說到語言的這樣一個天然的優(yōu)勢,語言的正確應用和濫用的問題,現(xiàn)在說起來,我是非常同情很多孩子的這樣一個遭遇。我們老話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在我看來可憐天下孩子心。我們父母關心孩子,起碼我們還能夠比較充分地、比較主動地表達我們的意愿,甚至當我們做得不好,做得不對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強詞奪理,孩子沒有這個特權,孩子總是處于被批評、被責備的這樣一個地位上。
我記得孩子小時候,有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大概是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是我們天天給孩子洗腳,那么洗腳用的是熱水,熱水的溫度是我自己來感覺的,我覺得水怎么樣,這個溫度可以了,但是每一次把孩子的腳放進盆里的時候孩子就說燙燙,我說不燙我都試過了,不燙,孩子說燙,我說不燙,燙,不燙,后來孩子悟出一個道理,燙就是不燙,不燙就是燙,就是說孩子在我們這樣強制的教育方式地下,他過早的掌握了這種辯證法,燙就是不燙的辯證法,所以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真的就強迫孩子接受了成人的那套習慣,那套行為準則太多了,我們的皮肉多厚多糙我們怎么能感受真正孩子適宜的溫度,孩子的皮多嫩,所以我們覺得不燙對于他來說不一定是適合,我們非要說就是不燙,那孩子也沒有辦法,他只好認為燙就是不燙了。所以這樣家庭教育中這樣荒唐的事情經(jīng)常出現(xiàn),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這里要求我們時刻要有一個警覺,要有一個警覺,當我們跟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濫用了一些天然的優(yōu)勢,我們是不是把自己的習慣,自己的行為框架,強套給孩子了,那么這個時候孩子的處境就很不好。就是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可憐之處都是在明處的,孩子的可憐之處我們有時候根本體察不出來,我們用自己的憤怒,用自己不斷的教條想法,掩蓋了孩子的可憐,所以我們固然要以天下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體恤他們的艱辛,也要讓天下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的無助,家庭教育應該從這種雙向的理解和同情中開始的。
【可憐天下孩子心】相關文章:
可憐天下孩子心作文04-30
可憐天下奶奶心作文04-30
可憐天下父母心02-17
可憐天下父母心02-18
可憐天下父母心05-01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文02-06
寫事作文可憐天下奶奶心08-06
可憐天下父母心的作文05-02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文10-21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文[精選]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