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
生活隨筆 篇一
過簡約生活
簡單的擺設,簡單的調調,拋開外面喧鬧的霓虹,讓自己處于寧靜之中。
周圍的一切都感覺自身疲憊,都在向我說著苦累。那么他們為什么喊累?想必是負擔太重。很多人把金錢,地位、名譽和美色,與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一起,似乎把是否擁有這些當做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尺。房間一旦雜物過多,心情就會感到十分壓抑,雜七雜八過多了,那就必須清理。該整理的整理,該扔掉的扔掉。減輕自己的心的重量,人生也應如此。
其實,忘記有時比記住更重要。常常與朋友不和,也只是因為一點雞毛蒜皮,這并不值得悶悶不樂。與人相處懂得互相謙讓,不要耿耿于懷,放不下,你爭我吵的,這樣會讓生活更累,過得不輕松不舒暢。
沒事愛喝點酒,也覺得人生如釀酒。“減”去無味的水,量雖然小了,但味道更醇厚了。其實,我們的生活里需要減法,減去疲憊,減去煩惱,減去沉重,減去不該早生的華發。減去心靈上的負擔,減去一些奢侈,一些欲望,一些沒有價值的身外之物。輕松且平靜的生活不需要過多繁華。
我自己常常也會做選擇題,總是剔除那些與正確答案無關的一切。有時候越想的'多,心就越急,心急反而知道的越少。生活教會我將所有雜念拋開,專注一些美好的事物,一些自己不能把握的東西,也就順其自然的放掉。
在人生中,努力一把其實也是對的,但必須使我們的生活足夠簡約,扔掉不適合我們的一切!才會擁有“策扶老以流憩,時嬌首而瑕觀”的坦然。才會擁有“竹仗芒鞋輕勝馬”的輕松。才會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情。也才會擁有那“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
簡約的生活,其實并不簡單。
生活隨筆 篇二
寒風中,妻子等我回家
我和妻子都是農民,去年,我離開家鄉到南方打工,妻子則留在農村照顧老人孩子。由于路途遙遠,我去年沒回過一次家。
春節一天天臨近,由于工廠放假較晚,火車票很不好買。妻子隔三岔五打電話,問我車票是否買到,什么時候能回來。等我好不容易買到車票,把準確的歸期告知妻子,她這才安下心來,并在電話里一再叮嚀,要我路上小心,別出什么意外。這些小細節似乎不值一提,可回到家后,臥病在床的母親告訴我,妻子為了盼我回來,差點受了風寒。
原來,那天火車臨時晚點,手機偏偏被偷。妻子見我遲遲未歸,十分擔心。每每聽到屋外傳來腳步聲,她便打開門,站在門口張望,可總不見我的身影。情急之下,她索性跑到大路口,站在那兒等我回來。那天氣溫很低,一向怕冷的`妻子竟然在寒風中癡癡地等了一個多小時……聽了母親的敘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深深感到:妻子對我的愛,全融在了她的默默付出中。
結婚三年,從貧窮到溫飽,從苦難到幸福,妻子為了我,為了孩子、老人,為了這個家,究竟付出了多少、奉獻了多少,已無法用簡單的數字來統計。隨著時間的流逝,妻子對我的感情,已由愛情轉化為親情。這種親情值得我用一生去品咂、去回味。
真愛是一種付出。當初,妻子沒有嫌棄我窘困的家庭條件,毅然決然地嫁給了我。結婚后,我的母親生了重病,一直臥床不起,妻子將婆婆當作親娘一樣照顧,每天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每天按時給老人端屎端尿、翻身按摩,幾年如一日,從不叫苦叫累。前兩年,我想到城里學門技術,妻子主動承擔了農活和家務活,讓我放心地去。學成后,我想到南方打工,妻子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臨行前叮囑我好好工作,不必記掛家里,她會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這些年來,妻子很不容易,她用柔弱的雙肩撐起了一個家。
回到家,看到家里一切安好,我被妻子的真誠付出感動,她將自己的真愛化作了點點滴滴的行動,譜寫成了一首婉轉悠揚的歲月之歌。
生活隨筆 篇三
別“不好意思”
最近,有朋友很郁悶,跟我吐槽。說是自己工作因為趕工期,都是在夜以繼日忙的一塌糊涂,這個時候,他的上司把他叫去“委以重任”幫他寫評高工的論文。面對領導滿臉堆笑、口口聲聲夸他文筆好,還說只有朋友寫的論文他才放心等等,朋友在內心“咆哮”的情況下應承了下來。
于是乎,當別人做完自己的工作下班時,朋友還要忙著收集論文資料,當本該回家躺下休息時,朋友還在滿腦不停構思文章篇幅。朋友最后對我總結說“遇到這樣的上司,真的是悲催。”
其實,我想對朋友說的是,這都是他歷來“不好意思”的性格惹得禍,不能怪上司。我所說的“不好意思”不是朋友本性的膽怯、害羞,而是他的“抹不開情面”。
朋友是典型“不好意思”的老好人。比如大學期間他自己窮得都沒飯吃了,同學問他借錢買電影票,他不好意思拒絕,咬牙借給別人,結果別人把這當小事給忘了;再比如,參加工作后朋友自己省吃儉用買了車,結果自己總共加起來沒開二十次,他哥哥以“換了工作不方便上下班”為由,問他借車用用,從此一“借”不復返,朋友就只是名義車主而已,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他的“不好意思”的'結果。
在生活中,像朋友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經常因為事前“不好意思”,事后扼腕跺腳。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或許是與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都要求“讓、讓、讓”,即便在家庭中一群孩子一起玩耍,大人們要求的都是“大的必須讓小的”,不管“小的”有沒有道理,在學校,一直被要求謙卑內斂、先人后己,課本還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慢慢的這種不與世人爭、委曲求全的觀念就潛移默化成了思維觀念和處事方式。
不是“不好意思”的處事方式不好,而是凡事不能過度,一旦過了某個臨界,所謂的“不好意思”演變成了“死要面子”。其實,“不好意思”這類人大多本性善良,不忍傷害他人,總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把委屈和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和快樂留給別人。任何事情不懂拒絕,不好意思說“不”。
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味的“不好意思”,并不能贏來尊重,換來感恩,相反,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讓人得寸進尺,甚至拉來仇恨。
相鄰兩家老張和老李,院子之間就一個竹籬笆隔開。某日,“爽快”的老張對“謙謙君子”老李說,他計劃在籬笆處搭雞棚養雞,雖然老李想到了未來難聞的異味,但不好意思拒絕,也就說“沒事沒事,遠親不如近鄰”。過一段時間,老李發現籬笆越來越往自家院子靠進,就小心翼翼問了一句老張“你家的雞棚是不是擴建了?”,此時老張卻理直氣壯的回答“那是我家的事,與你無關!”,老李“不好意思”撕破臉皮,只能腹誹“真不知好歹……”
其實,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
先生也是一個“不好意思”的人,幾年前他的發小想換房,首付時還差兩萬,于是四處籌借。問了很多同學朋友,都未果。當問及先生時,先生把當時家里僅有的一萬元存款借給了他。兩年后,家里需要錢用,正好聽發小的老婆說她買股票賺了幾多幾多,于是先生就問了發小“方便的話看能不能還”。結果錢是還了,發小從此與先生斷了聯系,先生一直覺得莫名其妙。直達有一天遇到另外一個朋友,才知道事情原由是因為先生去“討了債”,發小覺得先生沒給他面子。用朋友的話說就是“你看,當時我直接拒絕沒借給他,我們反而仍然是朋友,你當時不好意思拒絕,現在是仇人了!”
由此可見,當別人“好意思”提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意思”拒絕?當我們都已經把錢都借給別人了,我們干嘛“不好意思”要求借錢人寫借條呢?拒絕別人不是錯,別讓當時的“不好意思”影響自己未來的生活。很多時候,“不好意思”不但委屈了自己,而且未必能成全別人。試想,可能因為你“不好意思”指出同事工作中的錯,最后導致他被單位開除;也可能因為你的“不好意思”,最后就成了小品《有話您說》的郭冬臨……
謙讓、禮讓、恭讓雖然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多元化,人和人之間僅靠中庸之道相處,估計難以維持我們內心期望的禮尚往來、夜不閉戶的美好相處模式。別“不好意思”不是說不需要禮讓三先,也不是說不要救人于危難,而是千萬不要讓“不好意思”肆意泛濫,最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絆腳石,一定要“分清輕重、適可而止、量力而行”,不能讓“不好意思”綁架了善良的你。
別“不好意思”!當面對超出自己能力所控制的范圍,請大聲的說出“不!”結果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
[生活隨筆]
【生活隨筆】相關文章:
生活隨筆美文10-12
關于生活的日記隨筆09-28
生活美文隨筆摘抄08-10
初中隨筆800字記錄生活08-09
生活日常隨筆美文摘抄10-12
初中寒假生活隨筆300字07-14
初中隨筆500字有關生活07-24
初中生活隨筆200字10-28
寒假生活隨筆600字初中(精選39篇)10-17
初中生生活隨筆700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