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HR的哲學:HR的原罪與救贖
HR一般指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即人事,最廣泛定義是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HR的哲學:HR的原罪與救贖,歡迎大家分享。
亞當、夏娃被造后,住在伊甸園中過幸福生活。上帝給他們立了誡命:“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由于夏娃經不住魔鬼的引誘,吃了禁果,又動員亞當也吃了一個。他們吃了禁果后,眼睛就亮了,能分別善惡,知道羞恥,開始成為有思維能力的人。
人一生下來,在上帝面前就是一個罪人。原罪成為宗教教義、神學的根本,因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贖,才需要救世主。律法的絕對權威遏制了人的本罪意識,但在原罪面前卻一籌莫展,因為原罪是上帝賦予人的,人之一生,拂之不去。
如果將宗教信仰與人力資源職業聯系起來,人力資源從業者從其與雇主簽下雇用合約起,就因難以均衡雇主、員工之間的利益矛盾而背負著有違公平、公正準則的原罪,只是對hr的末日審批不是萬能的上帝而是自己的職業前程而已。
hr原罪從何而來?我們從崗位工作投入產出模型開始分析:
企業其它崗位的工作人員,接受雇主(包括主管,雇主的代理人)的指令,借助一定的外輔工具或手段,將自己的知識、能力、態度等作用于財物、技術、事件等可按標準或具體要求的對象上,產出雇主滿意或不滿意的標準,由于財物、技術、事件基本上屬于客觀對象,屬于看得見摸得著的,雙方滿意與不滿意及由此引起的公平、公正感,通過一定的內部機制,比較容易做到獎罰分明,誰也不欠誰。
再來看看hr的崗位工作,中間過程一樣,但投入、作用對象及產出卻與其它崗位大不一樣。先看投入,雇主的指令“讓員工滿意度 提高10個百分點”、“在一個月內招聘到3名適合某某崗位的優秀人才 ”、“按平均增長15%預算額給百分80%員工增長工資”。再來看hr作用的對象是什么,是人!人屬于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級動物,人類有史以來有多少哲學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等終其一生智慧尚無法搞明白,最后幾乎都得借助上帝或其它神靈來解釋,而要設計能適用于所有人的工作方法、技術,至今尚未有人申請專利。最后,看hr努力后的結果,“滿意度提高了10個百分點,但仍有10%的人表示非常不滿”、“一個月內招聘到3名適合某某崗位的優秀人才,但用人單位或領導認為其中1位表現非常糟糕”、“80%員工增長了工資,但10%員工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已經向公司遞交了辭呈”……
hr能力再怎么高、再怎么努力,最終的結果都有可能讓雇主和員工雙方均不滿意,導致雙方均認為hr或由hr主導的工作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做事,企業與人有關的矛盾、錯誤都源于hr。所以,hr的工作性質注定了自己因難以均衡雇主、員工之間的利益矛盾而背負著有違公平、公正準則的原罪。
hr如何救贖自己呢?我以為可以通過對企業的“信”、對員工的“尊”、對自己的“愛”、對業務的“精”,救贖自己,解救hr行業,暫且不去管結果如何。
對企業要“信”。首先要信守與雇主之間的勞動契約。hr要積極倡導、推進雇主與員工之間建立符合自由、平等、信守、救濟契約精神的勞動合同,作為處理員工勞動基本權利和雇主資本逐利之間的各種矛盾。同時,hr要帶頭遵守勞動合同規定的責任、義務及權利主張。當雇主與員工勞動契約的關系界定清楚后,就建立起了處理雇主和員工之間沖突的倫理底線。其次建立心理契約。如果說勞動契約是一種赤裸裸、冷冰冰的經濟責任、權利義務關系,那么心理契約則讓雇主與員工之間、員工與主管之間充滿溫情和期待。hr可以通過拓寬溝通渠道、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來培養、維護企業內部各層次、各類別員工的心理契約。還要相信企業的戰略、目標及雇主的能力,hr如果連這點都懷疑,會有朝不保夕的感覺,工作起來肯定沒積極性。唐朝時,安碌山判軍殺進官府某個糧倉時,勒令倉管員打開糧倉,但倉管員說沒有合法指令不能打開糧倉,手里死揣著鑰匙不放。判軍只好把他的手砍下來。此時唐軍沖進來并殺退了判軍。官軍首領讓人把糧倉打開,一看糧倉是空的,就問那倉管員,既然糧倉是空的,你為何不把鑰匙給判軍,以保護自己的性命?倉管員還是那句話沒有合法指令不能打開糧倉。這個故事給我觸動很大,企業不景氣裁員時,首先就是裁行政辦公、人力資源等部門人員,而hr又恰恰需要先把別人裁掉,最后才裁自己,處境尷尬。但正是這種尷尬處境方能體現hr的胸懷與境界,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在雇主沒有通知你走人時,一定要相信企業只是暫時遇到困難,因為你是招人管人辭退人的,連hr都走了,企業還需要員工嗎?
對員工要“尊”。hr有個誤區,認為做好hr首先要對員工有愛心,但我以為重點在具體工作中如何體現這種愛。愛是種人與人之間的私利,尊卻是在愛的基礎上含有社會規范性的要求,所以hr應通過尊重員工是將愛具體化為自己的職責。要尊重員工的人格尊嚴,企業中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崗位不同、職務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hr容易犯的就是“看上不看下”,看著老板的臉色行事,不經意間就冒犯了員工的人格尊嚴,比說員工“就你那工作能力”、 “你的級別還不夠”、“瞧你那德性”等等。還要尊重員工的專業知識、經驗經歷。每位員工的文化背景、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等可能不同,hr在評價一位員工,應當考慮這些差異性,尊重他們的工作方式以及思維習慣,同時多注意到工作效果,而不只是工作方式方法。還要多鼓勵員工發表自己的見地,提供一定的空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讓員工體會到得到企業或hr部門尊重、需要的光榮感。
對自己要“愛”。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導都是要愛父母,愛同學,愛朋友,愛自己會被人當成自私自利。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宣傳一位全國勞動模范的事跡,該模范擔任高原某鐵路項目經理,施工過程因患病不得不回北京治療,但他無法放下自己的工作職責,在病床上指揮遠在千里之外的項目建設。我不懷疑他為工作獻身的精神,但從人力資源業務層面來講,面對他這種崗位性質,他身體素質還能有效履職嗎?我認為職場中不要去忌諱承認愛自己,但要愛得適宜、正確。首先,要愛自己的工作,我們為什么要工作?我們在為誰工作?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富蘭克林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讀書多,騎馬少,作別人的事多,做自己的事兒少,最終的時刻終將來臨,到那時但愿我能聽到這樣的話他活著對大家有益!边@就是工作的意義,這就是工作的價值。其次,我們要愛自己的身體,人不愛自己的身體,很難快樂,人不愛自己的身體,也很難愛這個世界。特別是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市場經濟社會,工作之余多跑跑步、多參加些健康的娛樂活動,你才能在8小時之內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愛自己的身體,其實是一切的起點。
對業務要“精”。眼下hr的工作越來越專業、分工越來越細,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崗位職責,很難一一對應指出需要那些業務知識或技能。我強調的業務比較寬泛,不僅僅懂得去做,還要懂得如何去做,更更重要是還要恰如其分地讓雇主、員工知道hr已經盡力在做了并做出了成績。中國文化要求人們為人處事時,內斂、含蓄,基于此,做為hr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但我們做的特別是好的方面,不一定要掖著、藏著,讓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及做了什么,本身就是hr用行動與雇主、員工溝通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其實,推而廣之,不論從事哪種職業,當你心中存有一點原罪意識,就有可能把職業當成一種宗教信仰,感覺自己是真正肩負著使命在工作,所有的工作活動因此變得神圣、崇高起來。那么,還有什么困難能難倒自己?還有什么事情比為自己信仰奮斗更感到幸福和快樂呢?
擴展:來自HR的面試忠告
1、不要遲到
提前確認面試地點,并最好提前15分鐘到達。萬一不慎遲到,應第一時間致電,并誠懇解釋原因。這種行為將考驗你的職業素質與應變能力。
2、對應聘的企業一無所知,證明你對這份工作并不感興趣。
“對不起,對公司我還不是很了解!泵鎸δ阏\實的回答,很多面試官會覺得你遇事疏于準備。為了做好功課,除了需要了解該崗位的關鍵能力以外,還需要知道對方的核心業務,這樣當面試官問你的時候,才不至于一無所知。
選聘企業不僅要了解它的行業背景、主要產品等基本情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了解其核心價值觀。要思考我是否能認同這個企業的文化,是否能融入這個企業,給考官一個接受你的理由。
3、回答問題時,不要刻意迎合或一味取悅面試考官。
原因是,首先你并不能確知考官對問題的答案和取向是什么,其次是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都不盡相同,但比較一致的判斷標準是:
你回答問題是否真實,是否坦率,是否符合實際與常識。例如:被問到“對工資待遇有何要求和期望”,對應屆生而言這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有些應試者會繞來繞去,顧左右而言他,給人以不誠實和愛掩飾的印象。
你的答案是否有你自己的根據,有自己對答案合理的邏輯分析、解釋和判斷,而非人云亦云,迎合雇主和考官。例如:被問到“你求職時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看法和判斷”。其實提問者并不會以此作為對應試者取舍的判斷標準或參考,很顯然求職中的應屆畢業學生對此都有非常普遍和時下流行的看法和認知,而實際上大多數應試者往往會根據參加的是哪類企業面試而選擇答案,明顯不是應試人的真實想法和看法,往往是只說應聘企業的好話或優點,強調其他類型企業的缺點或負面印象,有些說法十分經不起推敲,甚至是明顯的謬誤。例如“我選擇國有企業,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人類作貢獻,因此我不考慮其他企業”: “國有企業有很好的企業文化、人文環境,有利于個人的職業發展”等等。似是而非、望文生義并無根據的說法,完全不能為你加分。
你的答案是否樸素、平和、客觀、友善,而不是刻意地走極端和過分的標新立異。
第二,回答問題時,不要主觀認定回答問題的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先入為主,言不由衷。這鐘傾向尤其是在回答一些有關自我評價和性格特征類的問題時在應試者中表現得十分普遍。例如:當被問到“你的性格特點有哪些”“你有何突出的優缺點”時,絕大多數應試者的回答中常有這樣的內容:“我的性格外向,愿意與人交往,朋友很多,做事迅速,追求完美”等等,類似的回答還有很多,有時與考官的感覺和印象明顯是相左的。難道你就認定:“性格內向,交友謹慎,做事縝密,標準切實可行,不追求完美”等等,就一定是負面或缺陷嗎?因此我的建議還是實事求是,把一個真實的你介紹給考官,讓人感覺你很坦誠、很真實,對自己很了解,有自知之明更為重要。
4、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因為缺乏經驗而自卑。
不要為自己缺乏工作經驗而自卑,事實上,關鍵在于你是否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經驗。
5、與其說“給我時間,我會好好學習”,不如講講可被證明的自己具備的學習能力。
6、不要夸夸其談,針對問題,簡單明了,先做出結論,然后再講一個故事說明。
【HR的哲學:HR的原罪與救贖】相關文章:
HR如何讓老板重視?03-20
HR如何回絕應聘者06-21
HR用人:警惕伍茲效應04-23
HR經理如何降低跳槽率12-30
關于HR的職業生涯規劃04-28
HR面試十大經典技巧01-01
HR不會告訴你的5個真相02-16
HR如何激勵不同類型的員工03-28
hr打電話通知面試話術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