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對老師的采訪稿

時間:2024-09-11 14:21:16 淼榮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對老師的采訪稿范文(精選10篇)

  采訪稿是指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關于對老師的采訪稿,僅供參考。

對老師的采訪稿范文(精選10篇)

  對老師的采訪稿 1

  好老師就是要“自找麻煩” 感動在身邊——宋老師專訪

  名言:“上帝忘記給我們翅膀,物理教會你飛翔。”

  ——宋老師(物理老師)

  一、授漁于人,重在責任

  Q:為什么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A:我上學的時候,成績比較突出,尤其對理科的學習很有興趣。和許多人一樣,認為老師是一個光榮的、神圣的職業,被賦予了一層平凡而又偉大的光環,因此畢業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一職業。

  Q關于課堂初體驗:

  A:我剛剛工作時也很緊張,面對班里那么多的學生總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工作的時候也是時刻給自己壓力,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所帶的第一屆的學生們都很聰明,思維活躍,但想想那時缺乏經驗,事無巨細,一一過問,管理過于嚴格,給學生們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但好在孩子們都很理解我發自內心地希望他們做到最好。直至現在我也會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給你們最合適的關懷、指導。

  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我的心理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事情要做,都有一種新鮮感,當站在講臺上為同學們教授知識、講述道理的時候都會感到滿足,這也正是作為一名教師最有自豪感、成就感的事情。我們眼中的宋老師熱愛教學事業,同時興趣廣泛見多識廣,每當看到學生有成績上的,思想上的成熟,哪怕是一點點很小的進步也會由衷地為我們感到高興,并給與及時的鼓勵。但其實對于教師這份工作,他的感受也是十分復雜的。

  Q:最為一個老師要具備很多素質和能力,那宋老師看來最重要的是什么?

  A:職業責任感。只有本著對學生認真負責的端正態度教學,才能有所收獲。老師應該為學生起到很好的表率帶頭作用,不僅僅是課上教授知識才是教學,平時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也都應該小心、嚴謹地對待,做對學生、對自己心靈負責的老師。通俗來講好比是自找麻煩,一個好的老師,一個不怕麻煩的老師才會一次次指出孩子們的不足,幫孩子們改正自己的錯誤。

  除此之外,專業技能當然也十分重要,自身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向學生講述。宋老師平時很喜歡看書,家里面的書房擺滿了各種書籍,通過看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有利于為學生教授人生的.道理。

  二、教學相長,苦樂相隨

  Q:除了榮譽感之外,做老師具體的收獲,:

  A:1、知識水平的收獲

  首先從本學科來說,物理從知識深度、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看應該算是最有難度的一門學科,它注重綜合性的考察,充滿理性、形象的東西:學物理就是一個思維游戲的過程。物理之所以被稱作是萬能,也正是因為它需要我們擁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與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對精神上的追求層次很高。有許多問題自己理解起來簡單,但真正去教授別人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就需要老師們認真的備課,用最簡單明了易于同學們理解的方式去講解,與此同時,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每次雖然都是重復的內容卻總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2、人生經歷的收獲

  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體驗的過程,當老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通過每天的工作來完善自己的經歷閱歷,靜觀生活的方方面面,給自己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是對人生的充實,讓自己每天都過得富有意義。

  Q:關于工作中的快樂與郁悶:

  A:“工作中的快樂是數不勝數的,關于郁悶,但也談不上郁悶,只能說是有點遺憾的是,作為一名班主任,工作比較忙碌,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管理好班里的每一件事,下班之后總有沒批改完的作業要帶回家,同時還要認真準備轉一天的新課,當然這些都屬于本職工作,要盡心盡力做好,但這么一來,可以自己支配的個人時間很少,只能擠時間去看書、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當老師到現在已經送走許多屆學生,看著他們在自己的教導下進步、成長,我心里會覺得非常快樂。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除了家長,老師和學生就是最親近的人了,這種相處多年的師生情誼是難以用語言去形容的。每年送走學生的時候,既希望孩子們能順利畢業,快點長大,又舍不得讓他們離開,每次送走他們后,都會失落郁悶一段時間。”

  三、良師益友:“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Q:是不是,每個人學生時代都會考慮的就是自己到底算不算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呢,宋老師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A: “首先,我認為學生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在我的心里和我相處過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孩子,是我的好學生。但非要給好學生下個定義的話,我個人認為,好學生應該是既能很好地聽取老師的建議,又能在遇到事情時有自己的見解、想法的人。成績并不是唯一的檢驗標準,我更注重的是個人素質和修養的培養,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待任何事情都能擺正心態,明辨是非,做到遇事前沒偏見,得到他人意見后有主見,果斷理智地去面對。”

  Q:如何看待學生犯錯:

  A:學生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身為老師不會因為犯錯而對學生失望。應該給學生犯錯的空間,甚至說是給他們制造犯錯的機會,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成長。正像我平生總跟學生們說的一樣,平時的考試與練習中我們不能怕錯就不做,遇到不會的問題也要大膽的嘗試,應該更多地暴露自己的問題,之后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的完善自己,這是一個成長的必要過程。

  Q:對您深愛的學生們的希望與建議:

  A:作為一個學生,學習上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尤其是在高中,知識的難度與之前相比大大提高,單說物理這一科,需要記憶的公式、需要理解分析的題型有很多很多,這都需要學生們堅定信心,充滿熱情,勤奮地學習。況且現在的社會,個人素質的提升與檢驗方式之間充滿矛盾,但學生們面對高考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抵觸,要知道在我們這種人口密集的國家這是相對較公平的選拔方式,所以與其抱怨不如接受挑戰,努力克服這一關。

  而生活中應該注重個人修養的發展,多看書有很大的好處,一些有哲理性的東西會讓人更理智。同時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目標與志向,或小或大,或遠或近,都應奔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努力。我們做事不能盲目,理想不是幻想,但它會幫助我們走的更遠。

  對老師的采訪稿 2

  [訪談對象簡介]采訪是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觀看、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獵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溝通。

  祁曉霞,女,1965年1月誕生,1983年8月參與工作,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老師,江蘇省特級老師,鹽城市音樂教學幼教專業委員會理事,鹽城市訓練學會幼兒訓練專業委員會理事,鹽城市訓練學會藝術學科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省、市十一五立項課題主持人。先后榮獲江蘇省優秀訓練工者鹽城市優秀老師銀獎鹽城市訓練系統十佳勤廉校長鹽城市本土創業致富典型等榮譽稱號。鹽城市第一學校訓練集團副校長、黨委委員,市六一幼兒園園長[訪問記錄]

  時間:20xx年xx月xx日上午

  地點:鹽城市六一幼兒園會議室

  方式:面對面溝通

  訪談記錄:

  【問】:祁園長您好,之前我們了解了一些關于您的不平凡的生涯經受,那么您可以具體和我們共享一下嗎?感謝。

  【答】:可以。那我就說說我的學習經受吧。其實我始終有一個圓滿,就是沒有機會讀碩士課程。由于當時那個年月的特殊條件,我英語基礎不好,所以我有時做夢都能夢到我在考英語。但是我期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彌補這個圓滿,因此我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追求,任何時候都應當有所追求。現在的你們學習條件這么優越,說實話我是很艷羨你們的,我也期望你們能把學習當做一輩子的事,堅持做下去。

  【問】:我們知道您在幼兒園創辦之初遇到了很多困難,那么您是如何解決的這些困難的呢?您當時想過放棄嗎?

  【答】:狡猾說,在幼兒園創辦之初,我就做好了了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預備。這所學校目前屬于民辦性質,因此與那些公辦的幼兒園相比,政策、資金、老師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感謝那些在最困難的階段和我一起努力的老師們,我們沒有放棄。我們知道光坐著等是沒有用的、埋怨再多也無濟于事。

  我們首先要保證幼兒園的正常運轉,此外還要保證小伙伴和老師們的的進展。再苦也不能苦了小伙伴,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首要的;老師的`成進步展也是不行或缺的一個環節,老師的職業素養提高了,那么整個的教學水平就提高了一個水準。幼兒園的各項水準提高了,家長就會我們有了信任,我們也就有了更高的信念,幼兒園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運轉,那么再大的困難都會解決的。

  【問】:我們了解到您是當年幾個園長中最年輕的一位園長,很多老老師可能會不認可您,那么您是如何處理在工作中遇到的諸如這些問題的呢?

  【答】:一句話,用規章制度管理,以德服人。作為管理者,擁有肯定的權力,但千萬不要把權力作為管理的手段或方法。他們起初不認可我,我也很理解,換了誰都會有這種想法的,換位思考嘛。溝通很重要,另外還要學會敬重和關懷。要有原則地寬容,腳踏實地的工作。

  管理者是為大家服務的,所以有時候受點委屈是難免的,但自己肯定要清楚什么是大局,不要將個人的心情帶到工作中。只有把工作做好,處理好人際關系,大家才會認可你的力量,才會更樂于接受你。

  【問】:您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應當具備哪些素養呢?

  【答】:從事音樂行業的人很多,但成為音樂家的人很少。我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基本的素養應當要有兩顆心:責任心和愛心。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那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追求。

  對老師的采訪稿 3

  近日,筆者有幸采訪到了一位備受學生們喜愛的優秀教師——李老師。李老師教育經驗豐富,教學水平極高,更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好教師。

  問:李老師,您是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呢?

  答:我認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與需求,我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我也會關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問:李老師您平時會怎樣去關注學生們的情況?

  答:我認為,了解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會盡力與學生們建立良好的關系,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家庭、興趣愛好、學習狀態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

  問:李老師您覺得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只有充滿愛心地教育學生,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尊重與信任。同時,在教育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感受,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學生,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問:李老師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特別的習慣或愛好呢?

  答:我平時比較喜歡運動,我覺得身體健康對于教師來說也非常重要。同時,我也喜歡讀書和旅游,這可以讓我放松心情,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

  問:李老師您對待學生是怎樣的態度?

  答:我對待學生是非常嚴謹認真的。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我們去尊重和關注,而且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會因材施教,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我也會因循守舊,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樣。

  問:最后,李老師您有什么話想對學生們說呢?

  答:我希望學生們能夠做到自己的最好,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要積極向上,勇于面對挑戰。每一位學生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有發揮出來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也會一直陪伴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幫助和支持。

  對老師的采訪稿 4

  1、問:老師,您當班主任多少年了?都是從高一到高三嗎?

  答:當了十幾年了,大部分都是從高一到高三。

  2、問:從您高一接手這個班級,您有過什么設想嗎?(班風、學風之類的)比如初步如何建設這個班級?高一階段會有什么做法?高二呢?高三呢?

  答:設想?設想?(老師顯得很驚訝,很驚訝)這個是書上的理論,現在現實當中就不講求這么多了。就是做好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就行了,比如早上6點40來看他們是否到齊早讀、晚上也來巡視一下,而且現在班主任要管好晚睡紀律,總之就是每天做好每天的事情,每周做好每周的事情,每月做好每月的事情,就可以了的。

  3、問:您的班級有什么特別的規定嗎?比如每個月有什么特別的活動?比如制定了什么班規制度?

  答:這個······除學校的規章制度外,班級會視自己的情況來定吧。而一般來說班級出現什么問題了就制定相關的規矩,不然,班級制定太多規矩,學生也會煩,如果做不到或不顧學生、現實情況,則會使學生厭惡及減弱班規的執行力。

  4、問:您是如何看待您現在所帶的班級呢?面對不斷加進來的新學生,您又如何對待呢?

  答:如何看待我班級的學生?(老師轉過頭來很驚訝地看著我),這個問題,怎么說?(老師好像不知從哪里說起,也似是老師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然后我立刻轉話題,“就是不斷加進來的新學生,您怎么看待?怎么讓他們盡快融入班級和同學熟悉?”)怎么說呢?其實這一屆學生比較特殊,每個學期班級人員都在變人數也在變,一開始是四中合并過來,人員多了,然后是明瑞高中成立,分了一部分學生過去,人員少了,然后就是現在藝術生零零星星地回來幾個,所以很難說怎么看待。如果是新加入的學生,或者說藝術生久不久地回來一兩個,我就會讓新同學跟著班級一些同學,同學們做什么,就讓他們做什么,盡快讓他們跟上學習進度,盡快融入這個班級。面對新加入的藝術生,等到他們(差不多)全部回來之后,我就會召開一個小會,跟他們講清班級的一些規矩。

  (而從平常聽課時跟老師到班里的觀察情況來看,面對略難管理的男生,廖老師會在男生中找一個男生當“親信”,即一個和老師關系較好并且在男生中有一定的友好關系、有“威信”的學生來做“督促員”,來督促其他男同學遵守紀律,比如冬天的中午比較寒冷,就讓男生督促員來及時叫其他男生起床。)

  5、問:老師,您能給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議嗎?

  答:因為老師比較忙,一上完課就走了,所以很多時候并不能問老師很多問題。

  采訪稿:

  (二)任課老師篇

  老師姓名:廖海彬(女)所帶年級:高三2011級

  所教科目:政治所帶班級:1108班

  1、問:老師,您從事政治教學工作多少年了呢?

  答:差不多20年了。

  2、問:老師,您覺得高一、高二、高三的政治教學有什么特點?哪個階段比較難呢?(之前寫成了“您覺得高一、高二、高三的政治教學哪個階段比較難?難在哪?”,難度沒有調整好,一開始過難)

  答: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挺難回答的。高一、高二、高三政治學科的特點?······(舊教材,因為這位老師一直以來都是叫舊教材,還沒有接觸過新教材的教學)也就是分三個板塊,分別是經濟常識、哲學知識、政治常識吧,經濟方面最難,哲學方面最容易,但卻是學生覺得難的部分。

  3、問:老師,為組織教學,或者說上課之前,您會做什么準備工作呢?能否把備課工作說得詳細點?

  這個沒有問老師

  4、問:老師,現在很現實的一個說法是學生的升學率、成績是評判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答:這個怎么說呢?學生的成績高與低,的確是反映著這個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被學生所接受的情況,也是老師的教學水平表現的一個體現。而且在同一水平素質的學生之中,班級平均分最好不要超過五分,超過五分就不正常了,就說明老師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

  5、問:老師,您覺得舊教材存在著哪些優缺點呢?

  這個問題沒問。

  6、問:老師,您能否給我這些初步接觸教學工作的師范生一些建議呢?

  答:作為新老師呢,就是要多聽課,在聽課中學習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還有就是一定要熟悉課本教材,尤其是理解教材到位,多看書多做題,注重自己的學科知識補充理解。

  后記:第一次看到廖老師,是到政史辦公室想問哪個老師是教政治的,然后一進入門口,看到的就是坐在正對門口的正在備課的廖老師,美麗、優雅、溫柔,讓你猜不出她的實際年齡。接著我就是問老師,“老師,您好,我是廣西師范學院的學生,想來這里聽課。請問哪位老師是高三的政治老師呢?”,“哦,我和旁邊的李老師······”整個交談過程中,廖老師都是帶著微微笑,語氣溫柔,極具親和力,讓人第一眼就喜歡上她了,以致于那時我去問領導意見后領導讓李霞老師當我的指導老師時,心理竟有點點遺憾。還好,李老師為了我能學點東西,也讓我去聽聽廖老師的課。真正接觸廖老師,主要是從聽她的課和她在1111班的課間接近同學們的行為。廖老師上課時很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同學們集中思想,并且給同學們很多的考試技巧和方法的指導,比如,要是講到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材料題,她并不是馬上就講就解析,而是會給學生們一定的時間來看并用筆來圈圈畫畫寫寫,然后就點名提問同學們讓同學來講出他剛才思考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動手動腦,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鍛煉同學們的膽量和從學生的答案中發現大部分同學所存在的問題;比如,每次一講到考試題型,廖老師就會重復強調讓同學們記住怎樣快速有效找到答案,“一定要找到關鍵詞”、“帶著設問來看材料來找關鍵詞”、“一邊學習一邊歸納,增加對知識的記憶及熟悉程度,找到考試的某些規律”等等。但是廖老師也有一個缺點,其實也不知道這個該不該叫缺點,可能是因為廖老師教書好多年了,已經不太注意這個問題了,就是課堂時間的把握與控制,因為廖老師幾乎每節課都會“拖堂”、延遲下課時間,可能是廖老師沒有看到時間,也可能是廖老師覺得這個這道題這個知識點得講解完比較好······還有,我覺得從采訪中,廖老師的回答不是那么驚訝的語氣和表情,就是覺得很籠統,很難回答,或許也跟我設問的問題本身的邏輯順序沒有調整好和我問的方式過于突兀有關,而且我可能也給廖老師一種“死讀書的書呆子”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問廖老師的時候,廖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書上是這樣說,但現實不是這樣·······”、“那是書上所說的······”在教學工作方面,廖老師已經有了20年的教齡,或許廖老師已經固定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面了,而且廖老師好像也沒有比較多地另外去接觸一些新教材新課改方面的情況,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隨時更新自己知識吧,但是廖老師很注重自己知識根基的扎實,并且經常運用“題海戰術”來提高自己對于應試能力和教學方法的水平。而在班主任工作,我覺得廖老師她應該也是有很多很好的經驗,但是可能平時她不注意總結或者是提煉吧,所以她一下子說不出來,也不知道怎么形容,給我的一種感覺就是盡力去管好學生的紀律班級的紀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好,只是不知道老師有沒有對大部分學生除了學習成績以外的在性格、人際關系、能力方面等有無大致的了解?

  不過,我想,廖老師應該也是個和學生關系挺好的老師,亦師亦友的一個角色。因為平常下課后,廖老師總會在自己的班上“逗留”,一直都是笑著和學生聊聊天,了解了解學生或者是班級的各種情況。期間,有一次我和廖老師從他們班走過,碰到了在窗邊的一個學生,然后老師就問那個男生,“天氣那么冷,男生午睡之后起得來嗎?你多督促一下他們哈······”那位男生點點頭,并且那位男生好像接過坐在窗旁邊的那位男生的“回頭客”小面包,緊接著就塞給了老師,廖老師不要,但是他還是直接塞在了廖老師的口袋,還說著,“老師,你吃,都上了幾節課了······”還有,聽廖老師和其他幾位老師聊天說,“昨天XX同學中午請假出去,可能因為有點事就沒有在上第六節課前回來,我也沒有注意。我當時也去上課了,也沒帶手機。后來我回辦公室一看,他發來一條短信,‘老師,我回來時遲到了一節課。但是門衛看到我那么帥,所以就沒有登記我的姓名。’”廖老師說的時候很開心,也逗得其他老師哈哈大笑。學生愿意主動和老師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正是說明這位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她是學生心目中的朋友,一個可以平等對話的朋友!

  對老師的采訪稿 6

  用愛心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空

  與學校班主任的一次備受感染的訪談

  我們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陽,他們需要老師的急躁、細心的呵護、理解與敬重、循循善誘要當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抖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夸張了一點,卻實實在在的告知我們對待學校生不行疏忽大意,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訓練好這些孩子,使他們健康歡快的成長,呈現自己獨特的風采。下面是我和孫老師的一段簡短卻很有意義的對話。

  1、問:孫老師,以您多年的從教閱歷來看,我們該如何與后進生家長溝通呢?

  師:班級孩子多了,在一起自然會有所比較,有比較就必定有差異。承認個體差異非但不是對孩子的貼標簽和打擊,而是對孩子的敬重、對實事求是的敬重、對客觀存在的敬重。敬重是訓練的前提,沒有敬重,想談好的訓練,那是奢談。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家長,所以我經常站在家長的角度端詳訓練。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共同心愿,可現實是并不是全部的孩子都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龍鳳。于是,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奉行棍棒訓練,也有家長唉聲嘆氣破罐子破摔甚而放任自由。我時常站在老師的角度端詳訓練,我們的訓練要培育什么意義上的龍鳳?我覺得,訓練既要培育傳統意義上大眾眼中的龍鳳,更要培育父母眼中孩子自己眼中的龍鳳眼下訓練上的攀比之風折射出這個社會的生存之痛,但訓練更多意義上是賜予被訓練者內心的修繕和自我的超越。

  如此,則可以心平氣和地對待后進生、公平寬容地對待后進生家長,敬重、理智、人情味亦是自然而然,即使孩子的父母覺得孩子無藥可救了,我也會為孩子留一盞燈。

  2、問:班干部制度曾受到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猛烈抨擊,他說學校班干部制度是在培育漢奸,并列舉漢奸的三個特點:為強權效力;告密;奴役同胞。他還稱,發達國家學校沒有班干部制度,建議取消該制度,讓全部孩子公平成長。對此,《廣州日報》官方微博曾發起投票活動,45%的網友呼吁取消班干部制度,讓孩子們公平成長。您覺得該如何培育班干部呢?

  師:作為一名老師,我深知一個優秀的班干部會給班級帶來怎樣的分散力和向心力,在某些方面,班干部甚至比班主任更有帶動性。因此,我是不大同意鄭淵潔的過激言論,況且他本身就是個離經叛道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家,但由此我們卻不得不反思了,是我們的班干部制度出了問題還是班干部的作為讓人們不滿了。推斷一項制度的科學與否,應以是否公正、公開、公正為基石;判定一個人作為的好壞,應以其作為時的心態為依據。因此,從實踐的角度動身,我并不認為班干部制度及班干部本身有什么問題,而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或許與最初奇特的愿望有了出入。

  班干部雖像個同學官,但與社會的官有質的區分,班干部最重要的職責是服務。因此在選拔中如何淡化權力意識,讓同學意識到責任感,這才是關鍵。假如將鄭淵潔的為強權效力、告密、奴役同胞的三個特點修正為為班級效力、督促、服務同學,則定可以培育出一批幫手和旗手,定會消滅一個個自信而謙遜、優秀而卓越的班干部。

  3、問:如何應對班級的.突發大事?

  師:一個工作做得再細致的班主任,也會在實踐中遇到不行避開的突發大事,由于對同學實施訓練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活動過程,同學共性不同、氣質多異、心情易變、千差萬別,所以來一個你難以想象的言行舉止,看似不行思議,實則也是情有可原。但我們承認班級突發大事的客觀存在,并不意味著我們對此可以推卸責任或聽之任之,相反,更需要我們在日常管理中把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全面,大事發生后才可以、也更應當實行準時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單小娟老師說,遇到事情要想三個方案。三個方案體現的是班主任的良苦認真和多手預備。突發大事,考驗的是老師的應急才智。才智并不是所以人都擁有,況且是應急才智,但我們預備了多種方案后,總找到一種方案是適宜的。由此可見,才智是可以預備的,可以積累的,可以儲蓄的,預備好了、積累多了、儲蓄足了,或許平常人也會擁有一些才智的。

  一些突發大事的發生,在常人看來那是不行思議的,但從孩子的角度看,他總會或多或少的有著自己的正值理由。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有可能擦出管理上的藝術火花。

  管理藝術的追求無止境

  4、問:孫老師,從不見你對同學發脾氣,也從不聽你發過牢騷,每天微笑著走進教室,又微笑著走進辦公室,你真的一點兒也不厭倦這份讓人心力交瘁的工作嗎?

  師:我的人生信條

  (1)、既然我已別無選擇,就讓我把這份職業當做事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力爭精彩。

  (2)、班主任的工作,就像沙海拾貝一樣,我們不能期望全部的貝殼里都有奇世珍寶,但需要我們獨具慧眼,看到每粒貝殼所擁有的五彩斑斕。

  5、問:大部分同學都很怕班主任,但您和同學就像伴侶一樣相互敬重,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師:老師得到同學的敬重,是最大的回報和勸慰。同樣,同學也最期望得到老師的敬重,尤其得到班主任的敬重。因此,師生之間相互敬重,是建立民主、公平關系的前提。記得那時,學校支配我擔當二班級一班班主任,剛接手時,我認真深化同學中間,分析了解該班每一位同學的狀況,發覺有部分同學沒有團結協作的精神,沒有相互敬重的現象。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就開展團結就是力氣、我將如何做人和我將怎么樣才能為我的班級增光添彩的主題班會,和同學們談心,讓每一位同學都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發表自己的意見。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一次的班會課,并非只有班主任發言的法定時間,每次都事先支配三位同學在班會上做班會上的講話。講話內容包括對班級的管理意見,總結上一周本班在學習,平安,紀律,衛生,禮貌等方面的狀況,或對本周工作的展望。課余,還經常開展籃球賽,講故事競賽等活動,主動用課間活動爭取與同學接觸、溝通、溝通。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不久就與每位同學都建立了伴侶一樣公平的師生關系。

  6、問:如何了解班上的同學?

  師:班主任首先要勤快、勤奮,在沒有課的時候也要勤到班上查看同學自習和上課的出勤狀況;勤與家長聯系,進行家訪,與家長達成共同訓練同學的共識,這樣更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言談中也充分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愿望和要求;勤于跟科任老師交換意見,了解同學各科的學習狀況;勤于走進同學的課余生活,了解同學的抱負,愛好愛好和各種要求以及同學的家庭狀況等等,只有通過這些方面,班主任才能時刻把握班上每一位同學的變化,準時與家長、科任老師反饋,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班主任工作才會有起色和效果。

  7、問:中等生是最簡潔被忽視遺忘的同學,那您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關注這些孩子的成長呢?

  師:作為老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同學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與;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狀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判,是一些簡潔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同學。我班的xx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好像沒有什么特色的同學。在我教他的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幾乎沒留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轉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好象也轉變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課間操,由于下課略微晚了點,同學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著秩序正好門后面的拖把倒了,同學光顧著擠,好象沒有留意到橫在地上的掃把。這時,xx同學擠了過來,告知大家看著點,別拌倒。然后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后,馬上在班級表揚了xx同學,并盡力贊美了他關懷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覺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準時賜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升華。漸漸地我發覺他變了,上課特殊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頭留意以人為本,面對全體,細心觀看,捕獲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準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個同學,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同學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老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舞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8、問:一個學期最關鍵的時段有那幾個?

  師:每學期開學初的一個月。這一個月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收心工作。同學放假休息了一段時間,身體、思想、心理都會放松。這時班主任要通過層層動員,全面宣揚,快速地將同學的留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吸引到班級活動中來。調整班干部。每學期要經過民主選舉對班干部進行調整,把責任心不強、在同學中威信不高的班干部調整下去,把那些優秀分子吸取進來,組建更有活力的班委會,同時要留意做好被調整下來班干部的思想工作。確定班級工作目標,制訂班級工作方案,讓全班同學明確本學期的努力方向。

  學期末放假前半個月。這時一方面要考試,部分同學學習壓力過大;另一方面接近期末,同學憧憬放假,簡潔分心。因此,班主任要引導同學正確對待考試,對個別壓力過大的同學要進行疏導,教給他們方法,緩解壓力。這一段時間班主任要跟得上,靠得緊,保證同學思想穩定,精神飽滿,不受外在的干擾因素影響,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考試中去。

  考試后。考試后有部分同學會消滅思想放松,學習松懈;另一部分同學會擔憂,怕成果不好丟了面子,還有一部分同學會感到自己成果不好,自暴自棄。班主任要準時對考試狀況進行總結,要對成果優異、進步突出、學習態度端正的同學進行表彰;但不要對學習差的同學進行公開的批判。而是要召開主題班會,讓同學們查找考試失分的緣由,溝通學習閱歷,引導同學樹起信念,樂觀進取,共同拼搏。

  對老師的采訪稿 7

  采訪對象:優秀教師

  采訪時間:5月15日

  采訪地點:XX中學

  采訪人:小明(以下簡稱記者)

  記者:請問您的名字是?

  優秀教師:我的名字是張老師。

  記者:您教了多少年的課了呢?

  優秀教師:我已經教了二十年的語文課了。

  記者:那您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優秀教師: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和動力,才會主動去思考、學習和探究。而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做好引導和激發。

  記者:您有沒有遇到過難教的學生?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優秀教師:當然有啊,每個教師都會遇到。遇到這種情況,我首先會去了解這個學生的個性、興趣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有時候我會采用開放式的交流方式,與學生談心,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建議;有時候我也會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圖片、視頻和實物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記者:您覺得教師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優秀教師: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看到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和進步,這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當學生對我說“謝謝老師,您的課讓我受益匪淺”時,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

  記者:最后,您有沒有什么想對年輕教師說的話?

  優秀教師: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進步和創新。同時,我們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充實和成長。希望年輕教師能夠保持初心、熱愛教育,為孩子們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教育環境。

  對老師的采訪稿 8

  Q

  您當老師的職業選擇來源于什么?又為什么選擇了當一名歷史老師?

  A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自己兒時曾有很多夢想,當警察、藝術家、科學家,當漸漸長大了,夢想逐漸變成了理想,而想要做一名老師時,是緣起于在初中二年級時候,我遇到了我的化學老師兼班主任,她博學多才,謙虛隨和,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她給我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深深影響了我日后的興趣的培養、人格的塑造、理想的樹立,我記得她說過自己成為老師也是受她老師的影響,而最終選擇站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的,所以從那時起,我希望自己也能衣缽相傳教書育人。

  教師的理想不僅僅是為了一個衣缽相傳的動人故事,更是我對自身審視后尋求的一個人生定位。自己從小就喜歡閱讀文學和歷史方面的書籍,更是喜歡充滿書香的校園環境,樂于和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當我報考選擇師范大學的時候,我的第一志愿是選擇中文系,但結果僅以一分之差,被調劑到了歷史系,沒有灰心和氣餒,在學習過程中深深的喜歡上了歷史專業,就更加堅定了我的夢想,那就是當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發現歷史之魅力,從而也喜歡上歷史學科。

  大學畢業后,在職業中學任教五年歷史后,轉而任教過其他十幾門學科,后又經歷過多次調配工作的事情,但出于對歷史教育的熱愛,最終還是選擇調入普通高中,繼續努力踐行我的歷史教育之夢。

  Q

  如果要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那您會選誰?為什么?

  A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選擇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領域中涌現出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人物,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等等,他們中有的人聲名顯赫、貢獻突出,有的人影響一時、流芳百世,有的人改變歷史進程、改變人生價值觀,要說最喜歡誰,真的一時難以抉擇,如果從一位歷史教育者和歷史研究者角度來看,我會選擇史學家司馬遷。

  眾所周知,司馬遷,是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喜歡他不僅僅是在史學和文學上的貢獻,也因其直言進諫而受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的不屈精神,更是因其不象歷代史官那樣,把修史看作是對圣君賢臣的豐功偉績的記載和頌揚的實錄精神,西漢的楊雄是贊揚司馬遷實錄精神的第一人,在《法言》一書中寫道:“太史遷,曰實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已成為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

  Q

  最近幾年的影視題材中,“穿越”劇情受到追捧。作為歷史老師,如果說您有機會可以去到其他時代生活,那您會選擇去哪個時代呢?為什么?

  A

  在當今“穿越劇”盛行的時代,或許每個人都有去穿越古代去看看的想法,有的人去會漢代,因為漢代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有絲綢之路,漢武盛世,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漢人,漢族由此而來,有的人會選擇去唐代,因為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更有李白杜甫等眾多詩人的千古絕句,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如果以一名歷史教師身份去穿越的話,我會選擇先秦時期,雖處于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四分五裂的亂世,但也是思想家輩出、各流派爭芳斗艷,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穿越到先秦,我可以直接問學先賢,學習智慧之學,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學習孔孟之道,孔孟弘揚的德道,是我們為人之本,也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石,學習老莊出世學,順其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學習法家依法治國,面對現實與時俱進,學習墨家做人要有實干的精神。

  當然,我還是更愿意生活在當下,國家富強民主,社會文明和諧,人民幸福安康,這是古代歷朝都無法相比擬的。

  Q

  有人說,課堂就是老師這個職業最幸福的一片天地。那張老師您的課堂是什么樣的課堂?學生對您最多的評價是什么?對此,請您詳細講舉2個例子說明一下。

  A

  浙江省特級教師戴加平老師提到“好課三要素:故事、學法、靈魂”, 江蘇李曉進老師也談到追求歷史課堂之“本位”:有魂、有料、有人,而我的課堂是要有趣、貼近生活,要嚴謹、追求實證。

  1、 有趣、貼近生活

  歷史課堂是對人的教育,課堂中的人就是我們的學生,高中歷史課常常會因為堆砌大量的原始史料和學術著作而顯得艱澀難懂,歷史又是過去的事情,離現實生活有距離,空洞地講解歷史知識,特別是對于知識儲備不足的高一新生,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這樣課堂就會失去了活力,學生自然就提不起興趣,談何學得好。就要給中學歷史課加點“料”,選擇真實生動而又有意蘊的故事講解,挖掘歷史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讓歷史課不但有趣,還要貼近生活。

  記得2015年8月,新高一上課的第一天,我提早來到一個班級教室準備上課,坐在第一排靠近講臺的一位男同學主動對我說,他說:“老師,您一看就是一位好老師”,我說為什么啊?他回答到“憑感覺吧”接著他說:“老師,我能給你提一個小小要求嗎?在您的歷史課堂上,能否多給我們講講小故事呢?因為學習歷史應該是有趣的事情才對”,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一個小要求,讓我陷入了深思,是啊,歷史課堂應該是有趣的才對,我們要讓歷史課堂保存新鮮又有趣,讓學生擁有激情,就要適時加點有趣的信息。講《偉大的抗日戰爭》,我會講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故事,講《羅斯福新政》,我會講羅斯福總統身殘志堅的故事,通過故事來調劑課堂,或者自身的一些經歷給學生聽,比如講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我會把自家鄉下的農具拿到課堂上來,或者拍些視頻和照片展示給學生,給學生講到《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我會讓學生把自家老照片和老物件拿到課堂展示,學生會真實感覺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課堂氛圍活躍,師生關系融洽,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的歷史課就很少有學生睡覺的情況。

  2、嚴謹,追求實證

  歷史課自然不是故事課,對于課堂中的知識,還是要嚴謹對待,平時我會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并經常講司馬遷的.故事給學生,對待歷史要有求真的信念,求證的意識,強化學生證據意識,學會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能不懂裝懂,得過且過。

  一次在課堂上講到元朝行省制的時候,一些課堂上過于活躍的學生,思維開始出現跳躍,一男同學在課堂上和身邊同學大聲的討論:“《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和楊過在歷史上確有真人嗎?”,對于這個脫離課堂的問題,我沒有進行批評,反而要求這位同學可以課下進行收集相關史料進行論證,并告知方法和途徑,期限是一個月內形成1千字的論證小文章。雖然這名同學在一個月內上交了不太理想的論證文章,但從中他感覺了學習歷史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要有大膽質疑精神,也要有求證的意識。

  近幾年自己歷史課堂上,走近學生,尊重學生,學習上幫助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課堂上盡量通過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風趣幽默又不失嚴謹,課堂活躍,收放自如,正因為這樣的授課方式和治學態度,深受學生歡迎,大家都親切的叫我“勇哥”,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也就事半功倍了,大家對我最多的評價就是“幽默、可親、博學、不會睡覺的歷史課”。

  Q

  我們看到您在《做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長》里面提到教育創新的問題,您本人也有在“互聯網+教育”方向有所研究,那您覺得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歷史學科的教學應該如何做好新瓶裝老酒?

  A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者來說,是一個大轉變的時代。這種轉變中,教師也面臨巨大挑戰,當然這些挑戰也是機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有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尤其是課堂信息交流不普遍,不充分的現象更為突出。

  再加上高中歷史貫穿中外古今,縱橫上下五千年。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很容量很大,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要高質量地完成多項綜合性的教學任務,是中學歷史教學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之一。要想解決這些現實難題,必然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尋找“技術”與“歷史”的平衡點,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和途徑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去讓自己的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和高效。

  嘉興市歷史教育更是在戴加平老師的引領下緊跟時代潮流發展,戴老師能身體力行,從需求出發,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帶領嘉興市歷史教師嘗試將傳統的歷史教育加入現代信息化元素,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此更好的為歷史教學服務。

  Q

  您是什么情況下加入的“戴加平名師工作室”?在這里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請您詳細舉例說明一下。

  A

  華東師大課程所鐘啟泉說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靠排他性競爭,而是靠 “教師團隊” 的成長”,因為自己近十年里一直致力于探索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在信息技術方面有特長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2015年戴加平省名師網絡工作室成立,戴老師主動讓我擔任工作室的學科帶頭人和工作室網站的技術總監,我幸運加入到戴加平省名師工作室團隊中,在這個團隊中,讓我懂得教師的“育人”也是一個“育己”的過程,而“育己”才決定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和自己的生命質量。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我多年積累的互聯網知識終于得到了用武之地。戴加平老師就是我的伯樂,給我創造了去展示自己的機會,用他的睿智引領我前行的方向,我用我的信息技術特長,為嘉興高中歷史信息化建設添磚加瓦,引領了一些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潮。回首這幾年的工作,不斷成長與收獲,但他對我的要求并沒有止步,反而希望我能更加努力,需進一步夯實歷史學科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學習移動終端等技術為教學服務,因為他堅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2018年3月23日,和戴老師一起赴衢州二中參加 “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研討活動,在返程火車站候車時,戴老師就接下來工作室即將要開展的工作和我進行詳細的交流和布置。此時,我懷著試試看的心里對戴老師說:“戴老師,我能否組建嘉興信息化團隊,并由我擔任信息化團隊的主持人,您擔任信息化團隊的導師呢”。

  沒想到戴老師對我這一提議給以極大的肯定。他說:“這是一件好事,你能通過自身引領示范作用,來影響嘉興市乃至浙江省一批青年歷史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從而站在互聯網+時代的大潮制高點”, “此事要從長計議,不能急,這項工作還沒有人去做過,要決定做就要堅持下去,先影響幾個人,再進而輻射一批人”。

  接著又語重心長的說:“你這次能夠評上嘉興市學科教學帶頭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你不能驕傲,不能懈怠,要時刻保持著向上的態度,將自己的所學所得及時總結,形成論文成果進行發表”。

  聽到這些,突然有了力量,但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我知道,這是戴老師對我多年來做人和做事的信任和肯定。我說:“戴老師,您放心,我會的”,但心里卻十分慚愧,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辜負了戴老師對我的期望和厚愛。

  戴老師又對我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他說:“在互聯網+時代,目前欠缺的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的人才,你要立足歷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知行合一的研究型教師”;又說:“二十年前我曾說,嘉興市不能只有一個朱建國,我們需要一群朱建國;現在應當說:嘉興市不能只有一個張勇,我們需要一群張勇”。

  戴老師一席話,讓我受益匪淺,面對戴老師的殷殷期望,我知道,我前進的腳步才剛剛開始。

  因為談話太過于投入,兩個人都沒有注意到本車次已經檢票幾分鐘了,差點誤車,戴老師笑稱:“兩個大男人差點要徹夜長談了”,兩人相視大笑……

  Q

  名師工作室最大的作用在于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青年教師成長。作為戴老師工作室成長起來的中間力量,對后面正在成長的青年教師,您有哪些過來人的心得體會可以交流。

  A

  對于青年教師,要對高中歷史教育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熱愛歷史教學,堅持閱讀,刻苦鉆研,淡泊名利;學會堅持,要懂得感恩,薪火相傳同進步;要確立團隊意識,團隊意識強,協作精神好,團結互助以期達成攜手共贏之目標;還要樹立創新意識,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并能夠有意識的融入日常歷史教學中,以此來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效率。路在腳下,見遠行更遠。

  Q

  “低調做人,踏實做事”被您當作座右銘,那您對學生的要求又是怎樣的?你希望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

  A

  “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是我信奉的座右銘,低調做人,是謙虛、不張揚,做人要有正確的人生信念,踏實做事,是誠信、不欺詐,做事要恪守自己的原則。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同時也是這么教育我的學生的,因為我們教育的學生,正值青春期,是價值觀形成時期,通過歷史課堂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全面而又個性地發展,懂得感恩,學會承擔,建立家國情懷,將來能為社會做出積極正確的貢獻。

  對老師的采訪稿 9

  采訪人:xx

  講述人:xx

  時間:20xx/12/31

  地點:天君殿附近的咖啡廳

  楊:在大學期間,您比較喜歡的課程是什么呢?

  李洪濤老師:喜歡偏門左道。比如說像喬傳藻老師的這個小說研究,有些人不看好,我特別喜歡。還有李從宗老師的曹禺研究,我特別喜歡這些課程。因為大家當時的思維喜歡做學問,學問大的,理論性強的,我喜歡搞創作。我更喜歡喬傳藻,李從忠、楊振昆老師的課,他們當時都還不是大教授。

  楊:喬老師他也是一個作家嘛,當時你們會看他的作品嗎?

  李:看得很多,因為我大三的時候,有一個兒童文學作品在全省獲獎,喬老師也是獲獎作者之一,我們倆就在一起,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我跟喬傳藻老師走得更近一點。

  楊:這樣啊。這個我們之前也沒有了解過,感覺是挺有趣的一個點,但是在你的一些已經發表的作品當中,好像很少看到兒童文學。是后面沒怎么創作了嗎?

  李:在搞。我在云南電視臺做少兒節目做了很長時間,他們讓我在校園欄目工作也是因為我最早是兒童文學作家。但少兒劇的審查要求幾乎是已經違反了藝術規律,我沒有辦法去適應,所以后來我做兒童文學就做得很少了。但是有一個對我啟發很大,就是我第一次寫書,寫《精神的雕像》,來自于我當時在校園欄目的采訪,當時采訪中學生,我問他們:你們的偶像是誰,他們只是會說一些歌星啊影星啊,墻上掛的很多科學家或者是什么大師的照片,他們不認識,覺得離得很遠。所以那個時候我想著用通俗文學的方式做一本關于西南聯大的作品。我的第一本書,可能來自于我在校園欄目工作的感受。

  楊:那老師你覺得大學時光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

  李:可能這個問題要問別人,如果從別人的角度來講,他們印象最深的肯定是我在臺上說相聲,因為我到云南很多地方,我不認識的人他們會認識我,一問都是云大的校友,見過我講相聲。我自己要說什么最難忘?那是一件非常出洋相的事情。那天上游泳課光著身子。下暴雨,文科生對機械制造原理不熟悉,我鉆到水泥攪拌機底下,然后淋得渾身都是水泥,已經變成一個大灰人。出來以后大家都在笑,整個游泳池好幾個班在那兒。本來我要跳下游泳池去,管理人員不準我下去,只得拿個水桶這樣澆一澆,把身上的水泥沖掉。

  楊:感覺老師那時候還是挺活潑的,很有活力。

  李:被迫的。因為下暴雨了,沒辦法。

  楊:好的,我們注意到您是和于堅老師他們一起創立了銀杏文學社嘛,你們當時創立的初衷是什么呢?

  李:這個要問于堅他們幾個人。因為銀杏社的創立,于堅,蔡毅、張稼文他們幾個,包括韓旭,可能起了主要的作用。在組織聯絡各個方面,他們承擔了主要工作,我除了創作沒干任何事。

  楊:您的創作在當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杏文學社的風采。

  李:當時只是把我拉進去,因為當時就是我的兒童文學作品獲獎。他們覺得這個人還行,就把我拉進去。掛了個什么名吧,大概是理事還是什么?我都記不清了。但是說老實話,第一是我當時年紀太小,不會搞行政,行政工作我什么都不會搞,就在那樣的情況下被他們拉進來,所以行政工作我沒有承擔,但是活動我是積極分子。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在行政上做過什么工作,就不是銀杏社了,而是我在學校的那個文工團。因為我在那里講相聲,然后出過我寫的第一部話劇,還有我自己演的小品等等,那些更多一點,行政上那邊也干得多一點。

  楊:看來老師您那個時候在大學時參加你說的那個文工社團的活動比較多,那是學生組織的嗎?

  李:它是學校組織的,條件比銀杏社好。有時候晚上演完了還拉著我們去喝牛奶,就是當時有個叫綜合食堂,在科學館這個位置,就比一般的學生食堂好一點,高級一點,就把我們拉到那兒吃米線,他們有這些條件,畢竟是學校組織的。那么組織的人當時很重要的是花澤飛,后來是我的領導,文化廳的副廳長,他當時是團委書記,他很積極。

  楊:那于堅老師他們有參加類似的活動嗎?

  李:他們的精力放在文學社這邊,他們就沒有參加文工團。蔡毅參加了,蔡毅兩邊都是積極分子,跟我一樣。蔡毅還有他主演的話劇,他當過主演,我當過編劇。你們采訪蔡毅沒有?蔡毅是昆明電視臺的副臺長。

  楊:我們采訪了,是我們另外的師姐去的。

  楊:你們畢業以后,跟銀杏文學社的成員還有聯系嗎?

  李:聯系?個別人有。有些人呢,我到今天都沒見過,有些同學們聯系的多一點,像韓旭,他在出版社,蔡毅跟我都在電視臺,我們幾個可能聯系稍微多一點。后來張稼文也搬到跟蔡毅一個大樓,昆明報的副主編,他做行政,可能他做的跑腿的事,跑的非常多,所以幾個骨干之間基本上誰去哪兒了都還知道。有一些成員若干年以后偶爾見過,像有一個姓熊的同學,叫熊偉,光知道他在寫武俠小說,一直沒見他。后來見他的時候,他說他不寫了。罷筆了,他去做視聽讀物了。就是電腦上畫的那種一幅一幅的,不是動畫,就是那種單幅單幅的,現在是落后技術了,那個時候還比較先進。當然也有些同學,像我們的一個女同學錢映紫,若干年以后又變成了我的領導,也有這種情況。

  楊:感覺兜兜轉轉,大家的圈子又碰到了。聽老師的描述,感覺當時在文學社的核心成員畢業后從事的工作一般還是跟創作有關?

  李:跟創作有關?可能學校分配的時候對我們還是比較照顧,在文化團體的比較多。所以呢,我們幾個經常見面,因為我們幾個都在文藝圈里混嘛,經常山不轉水轉就轉到一塊了。

  楊:您后面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銀杏文學社后來的一些成員嗎,比如說像倪濤老師?

  李:當時我不認識。但現在他跟我是一個辦公室了。我認識他時已經到了廣播電視廳,因為他分到曲靖去了,若干年以后又到廣播電臺我們才認識的。但當時不認識,我也沒有跟低年級的同學講過課,他們其他人講過,于堅他們都回來過。但是我回來可能活動過一兩次,沒有講課,也沒有深交低年級同學。

  曾:您和倪濤老師在一個辦公室會討論以前你們在云南大學度過的時光嗎?

  李:我們以前經常在一塊兒吹,到了一個辦公室反而吹不起來了。兩個人各抱著電腦工作,有時一天不說話,各干各的。但在別人的聚會上偶爾碰見,又會像很長時間不見面似的,大吹起來,倪濤只要不喝酒,性格偏內向,現在我離開了,是離職創業,他現在還在堅守崗位。

  楊:之前采訪倪濤老師的時候,他說80年代讓他們很有那種創作的沖動,您是怎么看待那種沖動和80年代的?

  李:這個東西是一種文化氛圍。那個時候也不是說有個云大我們能有創作沖動,其實最早的時候中文系是不準我們搞創作的,要求我們去做學問。或者將來有一些做學問做不成的,那么就是到中學教教語文,他們培養人才的方向是這個,并不鼓勵我們搞創作。因為在云大的歷史上搞創作的同學也有很多悲劇,特別到了文革的時候,這批人可能比較悲慘,所以當時不鼓勵我們搞創作。當時我們都是自己自發的,都是自己搞。為什么會有創作沖動?跟那個時候中國的文學有關。就那一代人,現在的鐵主席鐵凝那一代人,大家互相都在競爭著要發作品,很有積極性。國家也很重視他們,所以一看他們都起來了,在我們先起來了,我們就有這種欲望,也想去成功。但是后來文學走向了兩個極端,要么是通俗文學不受社會重視,要么是純文學已經跟社會無關了,大家都不重視文學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寫了干嘛呢?大家就沒這個沖動了。

  楊:我們之前還聽過就是趙野老師,四川的'一個詩人,他來我們學校講座,跟我們分享了他在學校時候的那種學生活動啊,特別的豐富,會有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聯誼,當時云大有嗎?

  李:有,跟工學院,跟師大,都有。工學院全部是業余的,沒有中文系。民族學院它有個語文系,一些少數民族作家在這邊讀書。我們班也有幾個少數民族作家,他們經常來往。

  楊:那看來學校和學校之間是有聯系的,但是感覺好像不多。

  李:不多,還是我們自己學校內部辦的活動多。花澤飛是很能折騰的人,鄧賢是我們系上的老大哥,也是個特別能折騰的人,他們把這些帶起來了。

  楊:那老師就是你當時在銀杏文學社除了創作之外,就沒有做過別的嗎?

  李:沒有,編輯是他們當。我沒有當過編輯,也沒有做過組織。活動我參加的多,都是敲邊鼓的。

  楊:嗯好的,謝謝老師。那老師我們聊一下您的創作吧,《大師的秘密》這本書里面那個祥子,你是怎么想到他的名字,還有他的形象,你覺得有什么象征意義?

  李:其實這個跟老舍的祥子是沒有關系的,肯定不會扯到版權問題。創作第一是創作來自于生活,老舍能寫祥子,說明他對人力車工了解。第二,他的祥子已經家喻戶曉,那時候北京拉洋車的如果外形長得像他,甚至臉上被驢咬了一口,那么肯定他的綽號就叫祥子。我是這樣想的,所以寫了一個人力車夫。當時沒有考慮讓他做主角,但是寫著寫著就變成主角了,覺得他能串聯更多的故事。當然,我和老舍的祥子是兩個人了,不是一個人,他的綽號叫祥子,但沒有虎妞,沒有小福子。

  楊:我看您里面描寫他的車夫生活感覺也還是很真實的,你的那種真實感是怎么塑造的?

  李:首先,是老舍把這個車夫寫得很生動,我們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當然不能抄襲他的。其次,我也會在社會上接觸各樣的三輪車夫等等,現在是開嘀嘀打車的,還有引車賣漿、三教九流,社會底層……都有接觸。我當北漂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是個老平民區,也跟北京下層的老百姓來往比較多,跟他們天天來往。跟導演,編劇、大師們、制片人……那是偶爾見見面,明星那更是偶爾一見。天天見面的還是這些北京的下層老百姓。

  楊:在老師您《精神的雕像》這本書里面,我們看到了聞一多說中國沒有最后一課,那你是怎么理解中國精神這個詞?

  李:中國精神這個詞好像不需要我去理解。大家都是中國人,就像當時西南聯大的領導張柏苓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希望中國強大嗎?在那個民族危亡的關頭,這種愛國激情它會比今天的人更加強烈。在那種民族危難的關頭,這種愛國激情的迸發,使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后來的人間奇跡——當時也有人間奇跡,后來創造了更多的人間奇跡!

  楊:那您們當時創作主要是因為個人的創作沖動,還是像您說的想為中國做貢獻?

  李:這個事剛才說過一點。我的爺爺奶奶跟西南聯大有一點關系。我奶奶當過西南聯大的女生指導員,她一個佛教徒去插手政治,是個悲劇的角色。但是就從此和西南聯大結下不解之緣,所以我們家就住在這兒——昆華北院。我幼年是在(指咖啡館對面)這個院子里,師大的房子,稍大以后住地臺寺,也是師大的房子。我經常到一二一烈士墓和聞一多那個地方,包括當時和一二一烈士一起被手榴彈炸傷的活烈士,我小時候都見過。對這些烈士,我有一種親近感,還有一種宿命感。因為人家說那個是烈士墓,只有我小時候調皮,中午沒地方去就跑到人家的墓上面,平平地躺著睡午覺。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命中注定我這輩子必須要為西南聯大寫作品。他們的愛國精神確實很感動我。最早的一個西南聯大作品是廣播劇。當時讓我創作,沒有史料,只有一本連環畫。是吳寶璋老師、還有你們中文系一個老師叫張維。我就根據他們寫的一個連環畫創作初稿。創作完以后,我在電視臺待過一段時間。因為其他的原因,當時下崗,我到深圳去闖。回來以后沒有工作,在那個空閑的時間里寫出來的。自己感覺愛國激情等等這些東西,應該比那個廣播劇要強大得多。

  楊:是的,在讀您的這些書的時候,會真的有被感動到。

  曾:就讀的時候我就一直帶著一個困惑,我就在想:這位作者是經歷過這個現場嗎?見證過這么多的人這么多的事,跟我們這些后來在歷史書上或者說在電視上看到的,是真的不一樣,就感覺特別的真實。

  李:當時的西南聯大師生,活著的還很多。我見過的,采訪過的也有。比如吳征鎰老先生,我采訪過他兩次。他一個平腳底的人,走路困難,但是居然從長沙三千里走到了昆明,最后成為中國的植物學泰斗。小時候那個院子里還住了很多聯大師生,別說是學生了,老師都有很多。學生當時還很年輕,就是四五十歲,跟我現在差不多。包括楊振寧的同學,平時我就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也沒有刻意采訪過更多的大師們,我對那段歷史是有真情實感的。

  楊:老師您的創作里面有很豐富的那段時期的歷史知識,主要是來源于看書呢還是生活中的積累,比如采訪呢?

  李:積累!《精神的雕像》這本書大概30萬字,我看過的史料起碼好幾百萬字。之前我還搞過有關抗日戰爭在云南這一段的其他工作,比如說電視劇《冷血》,當時我給周梅森當責編,包括唐國強他們的那些史料全部是我給他提供的。那個時候還為了一個沒拍的電視劇本,我把有關滇軍的整個史料都看了。所以呢,多次創作的積累使我對那段歷史基本上能夠把握一個大的方向,至少重大歷史事件是不會有錯誤的。

  楊:您看這些歷史書偏文學史的研究多一點,還是非常枯燥的史書?

  李:你進入省圖書館以后,會找到很多的書。沒進去的時候你找不到,而且找不到一個提綱挈領的東西。但是,你進入到這個環境以后,你就會找到很多的史料。歷史,軍事史,文化人的一些經歷,我都會讀。但是可能經濟史這方面我就讀不進去。其實當時我寫《精神的雕像》跟寫這本書(《大師的密碼》)是完全不同兩個環境,當時根本沒有西南聯大的系統成套史料,只有幾本學生的回憶錄,都是短篇短篇的,集成了幾本。我就靠支離破碎幾本書,把它整理成了一本書。后來有的人批評我,但是我對歷史環境歷史背景的把握應該不會有錯,重大的歷史事件年月日肯定不會搞錯的,但是有些比如教授們的一些生活也有虛構,會有這種情況。當時呢也有一些批評,西南聯大當時的學生還很多嘛,哈哈,有一些人為了他自己的作品就攻擊我,也有。

  楊:是不是只要當時那個環境下保證方向正確,對您的創作就不會有太多的批評,或者是一些反對,對你的創作產生阻礙?

  李:當時我沒有跟任何人交流自己的創作,所以那本書的自發性很強。我寫歷史作品,都是首先抓重大史實,這個千萬不能有錯。個人的東西對我來說不重要。我后來的這一本《黑虎天帥》,你們更想不到,我寫了40萬字,關于主人公個人的史料不到1萬字,就他的參謀長寫了一個《黎天才傳》。我把幾個網站有關他的政府宣傳打開一看,一模一樣,沒有辦法了,除了這些,再也找不到別的資料。那么我怎么寫呢?我怎么把他的一生寫成40萬字呢?因為他經歷過半封建半殖民地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他經歷的每一個歷史事件,我首先要去考察這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然后再把這個角色放進去。所以到現在他們丘北縣沒有一個人說我這個東西是小說,不是史料,他們是當做史料來用的,其實是小說。但縣里面都沒有提出史料上有什么問題,當地接待的客人要了解黎天才基本上就是介紹這本書了。有一年還把我的這本書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放在一起,說是他們縣的兩個重大文化工程。

  楊:老師,您說西南聯大耳熟能詳,大師的成功密碼卻是永遠的斯芬克斯之謎,你現在有找到密碼嗎?

  李:如果找到了,我自己現在為什么不是大師呢?每個大師的成功有他的個性、共性這兩個方面。我抓這本書呢,大師們的外部的生活,我寫得更清楚。他們內心到底怎么想的,這個限于章回小說這種形式,寫得并不是很清楚。《精神的雕像》寫他們的內心反而更多一些。第一義是愛國。第二義是自己的夢想。第三,你會不會創新?這就是三個共性的密碼。個性的密碼,各人有各人的。對于一個青春題材來說,永恒的主題不是愛情。我寫過一篇文章,青春題材的永恒的主題是叛逆。你有沒有這種叛逆的精神?楊振寧有,所以他能成功。我這個書寫的楊振寧跟《精神的雕像》不一樣,因為后來我又查了他的史料。為什么他爹讓他當數學家他不當,到寫這本書我才搞明白,楊振寧愛上了他爹手下的一個女生,因為這個原因他回避了數學系——國仇家恨的時候,不能沉于個人感情。楊振寧很理智地沒有選擇數學系,選擇了化學系。這個是《精神的雕像》沒有寫的,這是不一樣的地方。

  楊:就像您說的,比如說《精神的雕像》里面的東西沒寫出來,你就在《大師的密碼》里面寫,以后是否有再創作一本關于西南聯大那段歷史書的計劃?

  李:現在暫時沒有,因為我不喜歡同題材創作,《大師的密碼》是約稿,《精神的雕像》是我自發寫的。收到這個約稿當時我的腦袋就大了,我說我已經寫過一本書了,你們怎么又約我寫西南聯大?想了半天,我說要我寫,行,但是我不能用那種形式了,我寫一個通俗章回小說的形式行不行?當時是胡說八道,我以為他們不會同意,但居然責任編輯同意了,報上去了,然后就真的開始這樣寫了。

  楊:那老師您年輕的時候有過文學理想嗎?

  李:當然有。沒有這個理想的話,首先我不可能上中文系,因為我整個中學理科成績比文科好得多,我的語文從來沒上70分。按理說是不應該上中文系的。最后一年,可能我這種理想萌發了,我選擇了文科班。最早想去報北京廣播學院,考分不夠,所以就報在云大中文系。班上比我成績好的人,最后有些連大學都沒考上。有些考在一些小的學校,有的第二年第三年才考上,他們的平時成績都比我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那幾天,我在考場上反正一點都不緊張,稀里嘩啦地亂寫就考上了。

  楊:老師您的考試心態很好,可能是您作文寫得比較好,所以分比較高。

  李:作文沒有給我加分。我的作文在中學時每次都被老師拿來念,不是因為好,都是作為錯誤的范例來念的。

  楊:為什么呢?是題材的問題嗎?

  李:樣樣都有,當然題材是主要的。老師就說我的選材太過獨特。這個現象怎么說呢?后來在80后作家身上我們也發現這個問題,很多80后作家在中學時期語文居然都不及格,包括韓寒在內。所以這種現象就讓我們想到可能傳統語文教學不適合培養作家。云南中文系正統的教學,老師很明確是培養文學研究人才。搞創作是邊緣的。

  楊:感覺老師您創作的類型很多,有話劇,有電影劇本,電視劇,這些體裁對您來說有什么難度,難度相差大不大?

  李: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創新,形式上的創新,體裁上的創新和內容上的創新,結構上的創新是一樣的。比如,我從來沒寫過動畫片,那年突然來了云大的一個同學,在電視臺當領導的,叫我去改朱德和講武堂的動畫片。出版社另外一個老師已經寫了初稿,我去改。我都不知道動畫片怎么修改,但是硬著頭皮。沒有辦法了,我就按平時寫電影劇本的方法把動畫片修改出來了。修改出來居然就得到了上海一家動畫制作公司的認可,他們的老板說,“你把握節奏真的把握得相當專業。”后來還去爭過那個飛天獎,沒有評上。

  楊:您認為哪種體裁的文體創作起來比較難一點?

  李:這個不好說。老舍先生說相聲是最難寫的,但是怎么我在云大舞臺上第一次寫相聲居然就火了,就包袱連著包袱,反正我有那種感覺我就寫出來了,沒覺得相聲很難寫。不過我很少寫詩,倒是真的。

  楊:確實,我好像很少看到過您的詩歌或者散文。

  李:我沒有刻意寫過散文,因為我當記者的時間比較長,我那些文章叫散文還是叫別的什么東西,人物專訪或者是敘事散文,我說不清楚。所以散文這個事情我真的不好談。詩歌,大學的時候發表過一首在校報上,然后于堅就不準我再發詩了。他說你不要再寫詩了,你那個太糟糕了。從此以后我就不寫了。那么也限制了我的一些創作。現在看起來比較難寫的文體,比如說戲曲的編劇,我就當不了。按理我的本職工作是舞臺劇編劇,在文化廳的專業編劇,因為我們文化廳下屬好幾個戲曲院團,滇劇的京劇的。我能夠把故事編出來,但是唱詞我得去依靠另外一個作者來幫我填詞。所以這種創作不協調的時候,戲曲這一塊上缺憾比較大,在這個崗位上居然沒有好好寫幾個戲曲作品。有一個人亂拍那種那種低俗的花燈劇,拍了賣,說是李洪濤編劇,這種倒是有的。其實我只是寫了個劇情提綱給他,我沒寫劇本。如果要我一個字一個字去寫唱詞,我就真的做不了,因為唱詞還涉及到旋律板腔的問題。我學了很長時間,理論懂但不會做,自己怎么寫還是不知道,戲曲是我創作的一個盲點。

  楊:詩歌的創作也對音韻有要求。

  李:我只發表過那一首詩。從此以后我寫的詩就沒發表過,偶爾譏諷人的詩寫過,還寫過在臺上朗誦的詩,但是被印成鉛字的再也沒有了。

  楊:可能術業有專攻嘛,老師對于劇本創作就會更得心應手一點。因為您對歷史的掌握,還有對情節、節奏的掌控比較好。

  李:嗯,這個不好說。我的一位領導,中國大名鼎鼎的劉和平編劇。他就說編劇最后的功夫是詩。他也是戲曲編劇出身。那么是不是說我的作品就沒有詩意呢?好像不是,這個我不承認,韻律的東西我確實不敏感,因為小時候我不是生活在一個城市,文革的時候家里一亂就到處跑,我對韻律這個東西不是很敏感,但是不能說我沒有詩意。因為,比如說我寫過一個廣播劇《辛棄疾》。我把辛棄疾最悲憤的那個時候寫出來了,有些演員說李洪濤你是不是要搞雷電頌?就是有點像郭沫若那個雷電頌那種。

  楊:這些創作的作品里面您最滿意哪部?

  李:爭取下一部。

  曾:最好的永遠是在下一個。

  李:因為都有遺憾,《精神的雕像》的遺憾是那個時候史料太少,單薄;《大師的密碼》剛才說的外部的動作寫的比較好,但是內在的東西揭示的反而不如《精神的雕像》。其實我真正比較滿意的是《黑虎天帥》。但是這部作品,偏偏在我的三本書當中銷量是最少的。盡管現在賣出去,而且在賣高價。但賣的數量不多,書商給我賣到100多(原價58元)。我也不知道這些書商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態。主要這本書和《大師的密碼》不一樣。《大師的密碼》是出版社出錢。《黑虎天帥》印刷費是丘北宣委宣傳部借的,我沒有稿費,只有書賣出去的提成。這給我帶來了一個深刻的教訓:作家任何時候不能拿錢出書,出版社不管你。出版社有一個機器一樣的運轉,它的宣傳機器,它的推廣機器,它的力量比你個人大。作家任何時候不能公款出書,也不能自費出書,這個絕對是個錯誤的道路,會讓作品賣不出去。現在賣我書的網站是特別的多,但是銷量并不好,原來銷量應該最高的沒有達到預期。我們云南自費出書是出過事兒的,有個作家自費出書,自己騎個三輪車去賣,最后下大雪躲到窯洞里面,但是沒躲得住,凍死了。

  楊:這個年代的嗎?

  李:應該是前幾年發生的事。所以這條路是不能走的。網上有人說我出書他出錢,我說你最好別走這條路,你的作品有價值就出,沒有價值,如果你是短篇的話,老老實實先拿去雜志上發表。而《大師的密碼》不一樣,最后出版社給我推薦成全國農村書屋重點書目,國家出版署的。我很榮幸啊,推薦了5本書,另外4個作者:冰心、蕭乾、劉白羽、彭荊風。

  楊:老師您以后的創作是繼續朝著影視化的方向發展,還是想挑戰一些別的體裁?

  李:看機遇。這個東西怎么說呢,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電視臺。總編室干了一年以后就是專職文學編輯,就是專門審劇本、挑劇本的。在這個位置上我干了10多年,后來在文化廳專職的編劇的位置上也干了10年。我肯定是以影視劇、舞臺劇為主,但是舞臺劇當中戲曲我確實有點尷尬,編得出故事,但是唱詞解決不了。影視劇肯定是我主要的,也是我的本職嘛。出書呢,也是看機會。因為現在影視劇的影響畢竟更大。我在工作崗位上,特別剛剛參加工作那幾年,電視劇輪不到我寫,當責編比較多。最早的一批編劇作品廣播劇比較多。都會嘗試,但是現在我更熱衷于一些大制作的東西。

  楊:那老師你每天會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寫作嗎?

  李:不是每天寫。每天必須讀。人不可能每天都在寫,因為我寫東西也很快,有時候一天1萬字就出來了,所以沒有必要每天寫,跟馬爾克斯那種寫法,每天1000字不一樣。我爺爺翻譯悲慘世界也是每天1000字,我一天1萬字,所以我可以經常不寫。但是每天要讀,這個是更重要的。你不寫的時候你就要讀別人的東西,讀別人的文字,讀別人劇本。至少是你要看片,是吧?現在外面招編劇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閱片1000部,你才能應聘專職編劇。就上海、北京那些大公司,他們是按這個標準,閱片1000部,但是我就跟他們說過他那個不全面。比如說30年代以前的默片,你沒有看過100部的時候不能去當編劇,因為那個才是電影的本體。你要看默片,要不然聲音就把你對電影的思考淹沒了,所以他這個有講究。我現在不光是閱片1000部吧。反正大學里面至少就看過200個劇本,拿著劇本到沒人的地方大聲誦讀,培養自己的臺詞語感和節奏,這可能是當時云大中文系沒有第二個人能超越的。

  楊:老師您覺得創作者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創作態度,才能夠創作出來比較有質量的作品?

  李:第一,你需要尊重自己創作的東西,需要有一個嚴肅的態度;第二,你要充分考慮你作品的娛樂性和大眾的接受能力,你不能自己悶著頭去搞純文學,特別我們在戲劇界、影視界是絕對不允許的。態度是嚴肅的,表達是鮮活的,這兩者是對立統一。就像于堅說過的一句話,“上帝一樣的思考,凡人一樣的生活”,它也是一種哲理。我的哲理是“嚴肅的態度,活潑的表達”,這都是必不可少。

  楊:那您覺得云南這片紅色土地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

  李:在銀杏文學社的同學當中我比較自卑。因為我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家里面是知識分子,對云南這個概念我沒有這種潛意識的積淀。我是在工作以后走遍了云南,去過80多個縣。云南120個縣,我去過80個,慢慢地走,慢慢地去感受,走了30多年。這兩年腿腳不太好,走的少,但是肯定還要走。在這個時候,我感受到的云南和我那些少數民族同學完全不一樣,和于堅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也不一樣,和外面一個作家帶著一種新鮮感來云南更不一樣我怎么寫云南其實是我自己最找不到北的東西。不是少數民族作家;不是來自云南的社會底層;而且不是像于堅從小就生活在云南,我童年就在中國到處都亂跑;但也不是外來作家對云南的興奮感。那么我能當一個什么樣的作家?和我同類的人,幾乎沒有一個當作家,都當了理論評論家,都搞文藝評論去了,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大部頭的創作。所以這個生活經歷對我來說太獨特。怎么寫云南?到今天我也沒想好,因為沒有想好,所以我還會繼續地探索。

  曾:我是從外地來的。我覺得對云南還是有很多的新鮮感,因為我是四川的,就一直感覺,聽說了云南這片紅土地,但是也沒有來過,然后今年第一學期來這里,就發現了很多跟我們四川不一樣的地方。

  李:肯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至少云南這邊少數民族的數量比你們那邊多。

  曾:對,我們那邊只有那個西昌那邊,還有就是那個阿壩州那邊可能會就是多一點少數民族聚集區,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以漢族為主。

  李:瀟瀟,我在你們那邊也可能會寫作品。一個是我這幾年對藏傳佛教的研究比較多了,也可能會寫到阿壩州。還有一個,我是有一部電視劇是寫在你們的這個西昌的甘洛。當時他們有一個土司,而且是軍統特務,當過國民黨的副軍長,但是最后起義了。成為一個著名的民族學者。我去大涼山采訪的時候發現就這么一個人吧,老百姓對他評價非常高,大涼山彝族的第一所學校第一個醫院都是他建的,所以我寫了個《查爾瓦將軍》,這個還沒有拍電視劇。可能我也會去寫外省的東西。那么現在我更感興趣的不是云南,我感興趣更多的反而是比如說西南聯大那些外來的人。外來的人在云南怎么樣?蔡鍔是外來的,我寫過蔡鍔。云南人出去怎么樣?我寫過聶耳。我還寫過一個孫中山的兒媳婦苗王公主藍妮。那個是在網絡上發表的,到現在沒有出版,因為政治性太強了。下一步我要寫的也是一個從云南出去的杰出人物。我反而跟他們(云南作家)不一樣,我寫的云南人在外頭的很多故事。

  聶耳的,苗王公主藍妮。準備還寫一個楊杰將軍,他不是滇軍將領,他是中央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還是他策劃的。因為他當時是國民黨駐蘇聯大使,所有大使館都逃出了莫斯科。中國大使館堅決不撤,斯大林問他你為什么不撤?楊杰說德國人打不進莫斯科,斯大林問為什么?他說德國人沒有強大的油田,他們的油三個月必定耗光,耗光以后德國人的進攻方向不在莫斯科方向,在烏克蘭方向。我們云南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外頭,很杰出的。包括下一步我也準備把西南聯大這個王希季給他放大。怎么放大?我現在也在考慮形式。他拒絕接受采訪,因為國家還沒有完全解密,他可以參加我們的活動,我寫那個話劇西南聯大他也來看了,但是不接受他個人采訪,因為涉及到國家的很多機密。那么王希季,他畢竟是把我們國家天上的衛星給收回來了,當時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有這種技術。中國從1975年開始是世界的第三號航天工業大國,就是從他這個技術開始的。當時上衛星有5個國家,能下來的就3個國家。中國一直在老三的位置上,一直在緊隨著,他就是一個白族的小屁孩,后來考上西南聯大。

  楊:老師,我現在在研究詩歌嘛,你覺得外省的人來到云南,他們的創作能夠有什么受益嗎?

  李:自己去感受。每一個創作者來到云南,都會非常激動的跟我說:唉呀云南太好了,云南太好了。那你就把云南怎么好你寫下來,有些人跟我講了半天,我沒覺得那是好的,他覺得好像沒特點。“唉呀云南人太樸實了!”,說這種話我就不感興趣。為什么呢?人人都這樣說的時候你就沒有個性了,你沒有個性的洞察,你沒有個性的體驗,說明你只是覺得云南人樸實。而且樸實不是個好的詞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面前這個詞并不太好,讓云南人吃了很多的虧。有些東西他們會有獨特的感受。大山、民族服飾、音樂、舞蹈。如果你更具體的發現一種文化,你就不僅是寫詩了,你就可以寫書了,剩下看你的表現能力。

  楊:老師,2022年就是百年中文云大校慶,你想對云大的學子說什么呢?

  李:我想每個學子都應該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讀云大?分數夠了?或者是因為分數不夠來了云大?我覺得年輕人都應該有夢想。云大。它之所以為云大,我想它和西南聯大的意義一樣,它是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地方,而不是一個為你去謀生的地方。如果要談謀生的話,我教過的那么多的職高生(我任教時間最長的一個學校是職業藝術學院)。現在高級職校多的是,文憑也有,就業率比你云大還高。

  曾:就是那種專科學校?

  李:大專。也教本科,本科是跟師大聯辦的。所以我教他們的時候,我就發現當時高考進來都是兩三百分的孩子,你要把他們培養成編劇導演,怎么培養?沒有辦法培養。我只能問他們這個問題:你們有夢想嗎?有理想的同學就上的快,現在當名編輯名導演的也有,沒有理想的同學天天混日子,就是玩電腦啊,玩游戲啊。玩到最后學校受不了啦,采取強制措施,就是每天晚上12點準時熄燈,管你干完了沒有,管你在洗臉漱口,在衛生間摔倒,不管了,全部熄燈。那個就是教育的難題了。但是有夢想的孩子,今天發展的都不錯啊。哪怕他不干這一行,他干別的,他當個推銷員,他當個什么,他當個店長都會很出色,沒有夢想的孩子去哪了我都不知道?因為他連個微信都沒有。哪一個傳播學院的孩子沒有微信呢?這是本來是不可思議的。即便他有了,他一年就發一兩條,你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見不著。有的同學,我開會就會見到他,他沒有好工作,他就天天等我們一開會,他拿個攝像機就去拍我們講話。

  曾:記者嗎?

  李:不是記者,就是公司花錢派你去,不報道的那種,拍我們的錄像。剛剛畢業的時候我說行行行,你干著,反正有個工作。干到10年嘛,夸張了,就干到個五六年,發現他還在干這個工作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沒出息,還在天天給我們拿個攝像機錄像。那個誰不會啊,就掰一下機器開關,就像我們那個年代掰個錄音機,誰都會。就是一個夢想,有夢想的孩子飛的早,培養學生的夢想,比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

  曾:現在夢想這個詞我覺得都變成一個難能可貴的詞了。因為我覺得像我們這一代的就是隨大流的居多,考研就隨眾,沒想過自己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

  李:要好好考慮。比如說于堅他們寫詩寫得好,我要是去跟著他們,我今天一事無成,可能作品也發不了。我那個時候想著他們寫小說的也有,寫詩歌散文的也有,我就有意識地往劇作家這個方向靠的更多了。

  曾:所以有夢想的歌走的更遠。

  楊: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那今天我們的采訪老師就差不多了,謝謝老師!

  對老師的采訪稿 10

  Q1

  您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呢?

  賈xx老師

  首先,這個專業挺好的,是我熱愛的。生物醫學工程是生物和醫學的交叉學科。從專業背景來說,它涉及到工科、醫學和生物。它要解決一些實際的,尤其是醫學的問題,需要很強的專業交叉背景。我很榮幸能夠選擇這樣一個交叉度強的專業來從事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

  Q2

  在那個年代,這個專業與別的很多專業相比,可能不算很火。您當時為什么選擇它呢?

  賈xx老師

  我當時沒有猶豫啊!(笑)因為這個選擇是一步一步來的。我本科是生物專業的,研究生是動物專業的。我跟其他從學校里畢業之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沒有脫離過學校的老師不一樣,我碩士畢業之后在山西省研究院組織庫工作了八年,主要做骨移植和皮膚移植,跟臨床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我本科和碩士的背景是生物的,工作八年的背景是醫學的。我在力學所讀的博士,也就是說我博士的專業背景是工科。所以對我而言,選擇這種交叉學科是沒有什么猶豫的。剛好我們北航有生物醫學工程這個專業,我就毫不猶豫地來了。

  Q3

  您現在在進行什么研究呢?

  賈xx老師

  我現在主要做力學對血管疾病的影響,和離子通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受到力的作用,比如說行走的時候,我們的骨頭會承受重力。宇航員到太空之后不受重力,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骨質丟失。宇航員從太空回來之后,我們很少能看見他是雄赳赳氣昂昂地回來的,在太空不受重力肯定對他的身體健康有影響。這是微重力對骨的影響。那對血管的影響呢?血液是流體,它以剪切的形式流動著通過血管。同時心臟是有脈搏跳動的,心收和心舒期的血流量一會兒增多一會兒減少。除了血流對血管進行剪切的力度,就像河流對水草沖刷的力。血流量的變化對血管也會有一個周期性的牽張。這些力學因素都有些閾值,就都有一個正常生理范圍內可承受的'量或者是度。如果超過這個量或者是度,就會導致一系列生理疾病。我具體研究力學導致這些生理疾病的過程中,一個離子通道——鈣依賴的鉀離子通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屬于一種力的現象,只不過學醫的人會從藥理的角度去研究,我們是從力學的角度去研究。這里就體現出我們這個交叉學科的優勢。

  Q4

  您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什么想法呢?

  賈xx老師

  離子通道有很多家族,我們很難說具體哪個家族起的作用強或者弱,他們之間有時候可能有協同作用。我們不清楚協同作用是不是兩個之間共同起作用,就像一個巴掌拍另一個巴掌?還是說像把一排自行車推倒一樣,把一個效應傳遞給另一個地方的級聯反應。所以我現在除了鈣依賴的鉀離子通道,還做一些其他的課題,關于另一個力敏感的離子通道。它的缺失或者是功能的異常,主要與心血管系統有關系。所以我未來的方向就是在已有的鈣激活鉀離子通道的方向上,逐漸地過渡到其他的通道,研究這些不同通道以及它們的協同作用,以及協同作用的方式、效果。

  Q

  您對您的學生有什么要求?您希望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呢?

  賈xx老師

  我想你們選擇我的時候肯定聽取了一部分同學的意見。可能學生有一個基本的看法,就是我比較嚴謹。說嚴謹好聽點,其實就是嚴格,還有的同學會說我嚴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希望學生永遠保持一個很清晰的邏輯思路。比如我們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先看前面的目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我們為什么要先學第一章,再學第二章,第三章呢?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知識內容之間肯定是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你把這個邏輯關系理清楚以后,學的東西才是活的,你才可以做到由此及彼。在教學過程中,我一再提醒學生一定要思路清楚。

  我自己現在帶4個研究生。我培養研究生,除了他思路清楚、邏輯嚴密之外,還希望能培養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是你在從事科研到時候需要這種能力,你在社會上到任何一個崗位或者是領域同樣也需要這種能力。解決問題一方面體現在你的態度上:你沒有惰性,通過網絡、身邊的同學老師,或者是校內其他科研所、其他院校的老師和學生去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還有自己能力的提升:自己盡可能地綜合一些信息分析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并想出方案來解決它。這是我對學生的兩個要求。

  恩,謝謝老師。十分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對老師的采訪稿】相關文章:

對老師采訪稿范文(精選5篇)09-21

英語采訪稿范文11-29

英文采訪稿范文10-20

創業者采訪稿范文三篇03-22

感恩老師詩歌朗誦稿09-06

語文老師家長會發言稿03-19

致老師運動會加油稿(精選18篇)04-10

感恩老師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1篇)09-08

高中家長會英語老師發言稿(精選10篇)12-03

高二數學老師家長會發言稿(精選10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