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述人類社會知識經濟
1石器化社會
人類從動物界分化出來以后,逐漸直立行走,雙手被解放出來。于是,人類從事大量的勞動,發明和制造簡單的工具。石刀、石鉆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征服自然的開始。后來,發明了鉆木取火和弓箭,制造并大量使用手工磨刻的石器,用于采摘野果和獵取野獸,以便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繁衍。此時,原始人群居于洞穴。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耕作、播種和圈養牲畜,從而人類石器化社會過渡到游牧化社會。
2游牧化社會
隨著牧群逐水草遷移,原始人走出洞穴,開始居無定所,過著以牧養牲畜為主的游牧生活,并形成游牧部落。在部落之間出現了以牲畜為主的交換。隨后,在部落內部發生了牲畜私有和私人交換,公有制逐漸解體。后來耕作、播種技術飛躍發展,人們開始建造草屋,集體開拓耕地,出現了以耕作為主的居住在固定場所的農業部落。由于耕作技術的大發展和私有制的建立,農業部落逐漸轉化為村社,形成了種族群體并從牧養牲畜轉向發展農業。
3農業化社會
人類社會發展到農業化階段,是以農業生產(農作物的栽培、育種、耕作、灌溉等)為主。土地是基本的生產資料,勞動對象主要是自然界有生命的植物,人們利用植物的固有功能生產自身所需的產品,后來,由于農業技術的改進,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出現了剩余的農業產品。于是,一些人以剩余的農業產品交換土地和雇傭出賣勞動力的農民或苦力,從而形成了奴隸主和奴隸階層,以及后來的地主和雇農階層。這些奴隸主和地主,作為上層統治階級,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然而,科學技術的洪流滾滾向前,歷法的制定,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的蓬勃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相繼出現,形成了比較發達的知識系統,將經驗、技藝、技術知識與直接勞動融為一體。但是,在農業化社會,“范圍有限的知識并沒有發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力量”。
4工業化社會
人類工業化社會是以機器大工業為主的社會。這個階段主要有三個特征:———科學技術革命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早在一百年以前,馬克思就提出了“科學知識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的著名論斷。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葉,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的偉大成就開創了科學史上的牛頓時代,自然科學有了很大的發展,為產業革命提供了知識儲備。1764年紡紗機的發明,點燃了產業革命的火花。1768年,瓦特發明了比較完善的蒸汽機,它很快地應用于采礦、紡織、冶金、機器制造等各個行業,促進了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迅速過渡,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第一次產業革命,全球進入工業化社會。從18世紀到19世紀末,自然科學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為電學和磁學的理論奠定了基礎。1867年,西門子發明了電機;1881年,愛迪生建造了大型火力發電站;1884年,內燃機應用于汽車,以電力工業為開端,其它工業諸如化學、汽車、飛機、農業機器等技術密集的新興產業廣泛發展起來,標志著第二次產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自由資本主義也隨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
工業化社會發展進程表明,科學革命引發技術革命,技術革命導致產業革命,產業革命引起社會形態的改變。———資本家和產業工人的出現,形成了殘酷的剝削與被剝削關系。在農業化社會末期,小生產者自發產生分化,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生產資料被剝奪,淪為“自由”勞動者。而一些生產資料占有者則積累大量貨幣資本,雇傭“自由”勞動者,開辦工廠,經營商店,殘酷剝削勞動者,撈取巨額利潤,成為資本家。資本家用延長勞動日、提高勞動強度和改進技術等方法強化剝削工人。社會財富愈來愈集中于少數大資本家手中,形成壟斷資本家,他們統治和主導社會的進程,加深了資本家和產業工人以及其他社會階層的矛盾。———社會發展重點從農業轉向工業。從石器化社會到農業化社會,人們主要依賴土地,種植作物,采用的農業工具基本上變化不大,鐮刀、斧頭、刀具等延續使用數千年,只在灌溉和植物品種方面有所改進。但在18世紀工業革命中涌現出大批發明和新技術,這些發明和新技術導致了大量工廠和企業的誕生,人類社會的結構開始從農業模式轉變為工業模式。社會發展重點從農業轉向工業。
5信息化社會
這是人類目前正處在的一個獨特的社會。說它獨特是因為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事物的認識逐漸深化,將目光從農業化社會的物質、工業化社會的能量轉向信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人們的意識中信息地位的提升是與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的出現分不開的,它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轉折。人類的信息活動,自古有之,那時,人們通過眼神、手勢、簡單的聲音和動作來相互傳遞信息。后來人類創造了語言文字,使信息的傳遞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印刷術的發明,便于文字和繪畫記載和迅速傳播。但是,信息用自然語言文字表述、處理和傳播速度都不能滿足當時人類生產活動的需求,嚴重制約了信息在提高生產力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有到了20世紀中葉,許多重大科技發明才使信息成為生產中與物質、能量并駕齊驅的主導力量。計算機的發明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問世,是20世紀劃時代的重大事件,表明了計算機時代的到來。那時,計算機用于科學計算、數據和事務處理。后來,計算機向大容量、超高速運算和微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出現了巨型機、PC機和智能計算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了大量信息快速處理的問題,為信息化社會奠定了技術基礎。二進制的誕生二進制是逢二進位,只采用0和1兩個符號,便于物理狀態的表述,簡化了四則運算,節省了存儲空間。
二進制是繼人類發明阿拉伯數字之后又一次偉大的創舉,世界上任何信息、知識都可以用0和1表述,成功地解決了大量信息表述簡化、存儲占有空間大幅縮小的問題,為全球實現數字化鋪平了道路。信息通信的革命1837年,莫爾斯首次公開試驗電報信號,7年后開通了電報業務。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次年開始了電話業務。1895年,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促進了電視廣播和手機的普及。1958年,美國將通信與計算機結合起來,首創了數據通信方式,這種新的數據通信方式迅速被推廣開來,在預測、預報、市場調查和經濟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此,通信直接介入生產,實現了信息通信的革命。這次信息通信的革命的主要特點是:———各類工業實現信息化;———辦公室和家庭實現自動化;———信息通信手段多樣化。
網絡技術的問世在21世紀前夜———20世紀90年代,人類打開了潘多拉(希臘神話中的女神)的魔盒,一個科技怪物———互聯網降世了。互聯網出現在人類社會舞臺,顯示了無比的威力。有些科學家認為,互聯網的發明比飛機、汽車、原子彈的發明,對人類的沖擊更廣泛、更深遠。目前,已有170多個國家加入國際互聯網,全球網民接近20億,我國網民已達5.58億(2011年底統計的數據),就在20多年前,我們不敢想象,通過一個小小的電腦,可以漫游全世界。“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夢想實現了,如今,我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通過網絡與朋友聊天,談生意,互通有無,了解全球動向。INTERNET的出現,的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發明,它對人類各個方面的影響,怎么超值估計,也不過分。網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數據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INTERNET將全世界計算機聯合起來,使人類進入網絡時代。
信息論的創立1948年,申農和維納創立了信息論。信息論主要有三種類型:
1)狹義信息論,主要研究信息量的測度、信息量的統計結構、信道容量和信息編碼的問題。
2)一般信息論,主要研究信息通信的問題,包括噪聲理論、信號濾波、調制和信息處理等問題。
3)廣義信息論,主要研究所有與信息有關的問題。
信息論的創立,為信息化社會奠定了理論基礎。必須指出,信息論只從語法的角度解決了信息測度問題,而如何從語義和語用的角度測度信息,有待繼續探索。今天,信息已與物質、能量并列成為人類社會三大基礎資源之一。農業化社會主要以一種物質資源進行手工生產。兩次產業革命使人類充分開發、利用物質和能源兩種資源,依靠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創造了極其燦爛的物質精神文明的工業化社會。隨著以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正沿著信息化社會的康莊大道闊步前進。人們有效地開發、利用物質、能源、信息三種資源,創造出集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社會技術系統,造就出前所未有的豐富的人類財富。
6知識化社會
知識化社會是主要依靠知識和以知識工作者為主的未來社會。其基本特征為:———知識價值、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它將成為一種重要資源和關鍵的生產要素。在信息化社會,人們逐漸發現,信息具有兩面性,它是一個雙刃劍,像水一樣,既能灌溉農田,又能泛濫成災。當前,人們普遍感覺:信息混雜、真假難辨、信息過量、不堪重負,必須對其加以分析、篩選,從中抽取有用的知識,而知識才是真正的基本生產要素,但這并不排斥信息的重要作用,知識和信息都是知識化社會中極其重要的生產要素,而知識則占主導地位。———知識工作者和知識產業工人出現,逐漸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生活在知識社區,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和交流科技發展動向,從而萌發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技術,并使之變成生產力。———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知識產業的獨立形成,促使社會原有的產業部門轉型和重組。高科技產業主要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生物與生命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新能源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和環境科學技術。知識產業主要包括軟件產業、教育產業、研究開發產業和情報咨詢服務產業。
兩者強力互動,構成知識化社會經濟基礎。———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領先,提倡人人終身學習,大力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人是最寶貴的資源,這句話并不準確。應該修正為:有學識、有才干、有技能的人是最寶貴的資源。在知識化社會中,教育和人才的培訓不僅是一項消費,而更是一種高效益的投資。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確保知識化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以專利制度和著作版權、商標為主的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知識化社會知識活動有序運行提供法律保證。在知識化社會中,知識的共享性與獨占性的矛盾更為突出。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及時調整知識創造者和發明者與使用者和推廣者之間的關系,適時修改或補充現有的法律條文,確保知識活動有序平穩開展。———現代知識科學理論的產生與完善。頻繁的知識活動和知識產業的迅猛發展,促使現代知識科學理論誕生。現代知識科學理論主要內容包括:知識的生產、傳播、利用、測度、增值,法律保護,以及知識的產業化和社會化。它的誕生與發展為知識化社會奠定理論基礎。
7智能化社會
在知識化社會之后,人類將進入智能化社會。智能化社會是主要依靠人類和人工的智能并以智能產業為核心的未來社會,它是人類社會最高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征為:———智能的價值、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它將成為生產中極其重要的因素和關鍵的不可取代的資源。知識雖然非常重要,但其作用有一定閾值。當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時,知識的弱點將凸顯出來,靜態的知識呆板、分散,脫離紛繁現實,只有活學活用,變成智能,方可解決具體問題,進行創造活動。因此,知識并不等于智能。智能是指運用信息、知識和經驗等解決問題并進行開發、創造、發明的能力。隨著生產力高度發展和認知的深入,人們逐漸感覺到,解決大量高層次、高難度的生產難題,需要將信息、知識轉換成智能。另一方面,推進社會生產力高度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力開展創造發明活動,而創造發明活動更需要將信息、知識轉換成智能。智能則成為生產中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和關鍵的不可替代的資源。———創造發明人員和人工智能科學家、技術專家大量涌現,他們將構成智能化社會的主體,成為推進社會生產力高度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力量。在智能化社會中,人人創造發明,時時創造發明,事事創造發明,處處創造發明。
創造發明活動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創造發明人員不僅指發明家和科學理論家,而且還包括有創見、有新見解、有新觀點的人員以及革新家,他們是智能化社會的骨干和精英。此外,人工智能科學家、技術專家備受重視,他們是智能化社會的領頭羊,引領全民在各行各業中實現智能化。———智能產業的出現和智能化技術在產業部門、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家庭生活中普遍應用,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智能產業主要包括:機器人產業、智能系統開發制造產業、頭腦產業等。這些新興產業將取代或改造傳統產業,成為智能化社會中的主導產業。———人們普遍追求的目標從高消費-享樂轉向高消費-開發-發明-創造。在信息化社會和知識化社會中,物質財富豐盛,基本上滿足人們高消費-享樂的需求。而到了智能化社會,物質則極大地豐富,人們除了高消費-享樂生活外,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常常參加智能化園區的創造活動,以革新和發明為樂。———信息、知識、情報的獲得者、傳播者與生產者之間的界限難以分清,中介商和中介機構將逐漸消失。
在智能化社會,人們一方面從智能化網絡獲取所需的信息、知識和情報;另一方面,又將自身的創造發明,作為新信息和新知識,通過智能化網絡向外傳播。一個人既是獲得者,又是傳播者與生產者,將三者集于一身。故此,中介商和中介機構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現代智能科學誕生。現代智能科學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人的智慧與能力,探索人腦的奧秘,闡明人的創造、發明、點子、思路、思想火花、靈感、直覺的生成原理、運行機制與規侓。二是人工智能,探索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和實現人類智能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三是智能化,研究開發機器人、智能系統、專家系統及其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現代智能科學的誕生,將為智能化社會奠定理論基礎。以上簡要地闡明了人類七種社會形態,旨在后文中確定知識經濟的涵義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述人類社會知識經濟】相關文章:
德能勤績廉述職述廉報告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