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lián)的修辭藝術
導語:對聯(lián)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lián)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楹聯(lián)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qū)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夸張
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運用豐富的想象,故意對事物進行擴大或縮小,進行藝術強化。
岳陽漉湖大觀園
大如天,君山拳石;
關于海,洞庭一杯。
大觀園,在湖南岳麓漉湖,為周嘉淦舊園。清代官吏、詩人吳獬題此聯(lián)。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相傳此山為湘君所游處,故名。此聯(lián)將“君山”與“天”,“洞庭”與“海”分別相比較。“君山拳石”、“洞庭一杯”,說君山乃如拳頭大小的石頭,洞庭湖猶如一杯水,把比喻與縮小夸張融合起來。
比喻
俗稱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或情境來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修辭手法。比喻由本體、比喻詞和喻體三部分構成。
巧對 一彎七竅
一彎西子臂;
七竅比干心。
明太祖朱元璋一日入太學,見案上有藕一截,作了“一彎西子臂”句,命來自江西的二生對。二生夜夢人語:“七竅比干心”,以為對。藕白而且微微彎曲,似美人手臂,因此以“西子臂”喻之。藕內(nèi)多孔,以“比干心”喻之。“一彎”指藕,為本體。“西子臂”為喻體。“七竅”指藕孔,為本體,“比干心”為喻體。本體與喻體皆相類關系,又省略了比喻詞。出句對句都很妙。
借代
是指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原來的名稱,而有意識地借用與本體事物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替代的修辭手法。
巧對 書生天子
書生腳短;
天子門高。
明代大臣、文學家劉東陽六歲時,就被譽為神童。有一日,英宗召見,劉東陽因為個子小跨不過宮殿的門檻,英宗即興作出上聯(lián),東陽應聲而答。英宗大喜。此聯(lián)最妙在于先有李東陽跨不過門檻這個結果,而出句與對句只說跨不過門檻的原因,是借原因代結果構成對代。
周恩來自題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青年時代周恩來以此聯(lián)表達自己擇友、共事的原則,以及對學習途徑的選擇。肝膽,比喻豪情壯志。聯(lián)句中抽象的“無字句處”指代具體的“社會大課堂”而構成對代。
“無字句處”以虛見實,意蘊深遠。
比擬
比擬是把物擬作人,把人擬作物或者以一物擬作另一物的修辭手法。被比擬的對象稱主體,比擬的部分稱擬體。比擬分擬人和擬物兩類。
賀婚
春風笑引比翼鳥;
紅雨催開并蒂蓮。
這是舊時的賀婚用聯(lián)。聯(lián)中“比翼鳥”,傳說中此鳥一目一翼,不比并則不飛。“并蒂蓮”,是荷花的一種變種,紅白俱有,一莖生兩花。聯(lián)中紅雨借喻落花。“比翼鳥”、“并蒂蓮”為喻體,本體“新婚夫妻”未出現(xiàn),為借喻。春風笑引種春風為本體,擬體人未出現(xiàn),“笑”字將春風擬人化。
襯托
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特點,用類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的修辭手法。主要事物稱主體,陪襯事物為襯體。
桂林棲霞寺
石古臺痕厚;
巖深日影悠。
棲霞寺,在廣西桂林七星公園。公園的漓江東岸,以七星巖溶洞而聞名。聯(lián)中苔痕與“日影”為襯體,石與巖分別為主體,以厚襯古,以悠襯深。以襯托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景鏡的古樸。
【對聯(lián)的修辭藝術】相關文章:
運用修辭手法的段落270段09-12
回文對聯(lián)04-19
礦山對聯(lián)07-02
太原對聯(lián)01-25
道教對聯(lián)01-17
經(jīng)典對聯(lián)收錄11-25
廚房對聯(lián)01-19
祠堂對聯(lián)11-17
猴年對聯(lián)01-20
帶修辭手法的廣告詞420句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