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電影《鴉片戰爭》觀后感最新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戰爭電影觀后感(精選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爭電影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戰爭電影觀后感 1
中國的近代史是令人悲憤的,那時的中國人民處于黑暗與戰爭當中,我們的新中國也因此誕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血與淚的戰爭,不會忘記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會忘記那些用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英雄兒女。在近代史之中,有一段歷史,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銘記。那就是抗日戰爭,今天,我看了《中國近代史之百團大戰》之后,不禁感嘆,為了不受屈辱,人民奮起拼搏,保衛祖國。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至此開始了八年的全面抗爭,而百團大戰就是中國抗戰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再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影片百團大戰觀后感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 進行頻繁掃蕩,并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 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八路軍 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 ,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 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 ,是連接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正太鐵路 發起,因此開始稱為正太路戰役 。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 、副總司令彭德懷 、副參謀長左權 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于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 、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的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的破擊戰。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繼收復日軍占領的一些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駐有日軍和偽軍 約15萬人,另有飛機150架。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但戰役發起后,由于八路軍廣大指戰員 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46個團、第120師 20個團,共105個團20余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 參加作戰。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役情況匯報、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干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了!” 由此,正太戰役 就發展成為百團大戰。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在此后的五年里,我國軍民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看完了電影后,我不禁熱淚盈眶,我不禁對其中的一些細節而感動,我也為人民下定決心保衛祖國而感動,為國難當頭升華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感動,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這些英雄先輩為保衛祖國,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因為忘記便意味著背叛!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在歷史上書寫新一頁的篇章。
戰爭電影觀后感 2
暑假我看了一步影片,講的是鴉片戰爭的,這是一部真實的歷史電影,它講述了清朝時期大臣林則徐因銷毀鴉片而引起一場戰爭的故事,我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人生道路。
林則徐是大臣中支持銷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給道光皇帝,指出如果不立刻阻止英國賣鴉片,幾十年后,中國就恐怕沒有能戰斗的人了,軍錢也全用來買毒品了,中國也就陷入危機了。道光擔心自己的江山和統治受到影響,便讓林則徐去廣州禁鴉片。到了廣州后,林則徐立刻圍住了英國販鴉片客商,并逼迫他們交出了鴉片,在虎門銷毀了它們。然而好景不長,英國人見林則徐銷毀鴉片后惱羞成怒,再加上英國女王本身就已對中國虎視眈眈了。于是,一場戰爭引發了。英國占領了定海,并繼續向著中國心臟——北京進發,情形迫在眉捷,中國人面對英國強大的勢力,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最終,懦弱的道光以林則徐為替罪羔羊,罷了他的官,令大臣琦善前去求和,以割香港為代價,終于結束了這場戰爭······電影中的主人公林則徐的銷煙行為令我十分敬佩,他那種為了國家不畏權威的無私精神以及挺身而出,不顧自己安危的精神徹底打動了我。這樣一位有氣節,有民族責任感的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盡管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也還是無法力挽狂瀾,我國的腐敗已無可救藥,昔日的`輝煌不復存在,就連那自稱最厲害的炮臺也瞬間灰飛煙滅。
當時的中國就像英國人說的;驕傲、自大、不堪一擊。李世民曾經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的中國雖然富強,但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要以古人為鏡,才能使中國更加強大!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正視和反思曾經屈辱的歷史。我們也要反思過去,使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祖國。
戰爭電影觀后感 3
看了《中日甲午戰爭》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臺、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于民族的恥辱,屬于兩岸的哀傷。
從1840年,中國步入了近代社會,從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戰敗,導致了西方列強的不斷侵入。
割地、賠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都深深的打擊著中國的心臟。李鴻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去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器物技術,來挽救清鎮府的危機。
1894年9月,在黃海上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蒸汽機械大戰——中日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李鴻章命令:“海軍艦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虛張聲勢……”
清晨,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占小島,北洋水師前去迎戰,可是鄧世昌他們船好、裝備差、彈藥少,抵可是日本的軍艦。他們不放棄,炸船的'要害,炮彈百炸不穿……但我們有的船還升起了白旗,雙手抱頭,還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史,全部都給侮辱了。鄧世昌沒有退縮,對水手們說:“我們必須要打掉日寇。”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撞去,這時船開得越來越快趕上“吉野”,突然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在一齊,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大臣的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著海上的戰火炮聲在一個接一個地帶走熱血的戰士時,皇宮里正在看大戲,這樣的政府怎會勝利。可是我們還是有不少愛國的熱血男兒,就是這場戰爭,使得他們以身殉國。這一仗打的壯烈,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威嚴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氣概。
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的,甲午大海戰告訴我們:不要軟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將挨打,要讓國家強大起來,不受欺凌……電影的結尾,雖然很杯具,可是它展現了我們中國人的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戰爭電影觀后感 4
19世紀中期,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它需要越來越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同時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當時,資本主義是先進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擴張的本性,它需要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區。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對外擴張愿望強烈,又有印度作為在亞洲擴張的基地,從而英國成為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開中國的經濟以及原料市場,對中國掠奪廉價原料,并且對中國傾銷商品。因為在此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向處于優勢地位。英國為扭轉對華貿易誤差,就開始對華鴉片。
鴉片戰爭期間,應對西方列強先進的武器裝備,清政府中的一些先進人士逐漸認識到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落后。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揭開了向西方學習、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序幕;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為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變化的主流。
19世紀的中國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主流——資本主義,封建的閉關政策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的一個弱國,并且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所以成為西方工業國家覬覦的目標。在鴉片戰爭中,雙方的較量就突出的彰顯出了中國的落后地位。中國的落后,表此刻軍事科技和經濟上的落后,認為科學技術是“奇技婬巧”,重科舉而輕實用,實行“閉關鎖國”
戰爭電影觀后感 5
《抗戰》這部影片,既讓我內心沉重,又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與希望。抗日戰爭,是刻在每個中國人內心的一場抹不去的戰爭。影片讓我——個未經歷過這場戰爭的人,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民族所承受的深重災難。這激發了我們的思考:為什么中華民族要承受如此深重的災難一場一場的屠殺,怎么就發生了在中華民族身上這樣的思考使人反省民族本身存在的問題。當一場屠殺降臨,不僅屠殺者有罪,被屠殺者也應該思考與反省。
然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民族的堅強不屈和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中發揮的偉大作用。面對如此殘暴的敵人,中國人從來就是不怕死的。影片中的一個個細節深深打動了我,讓我震懾于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中國共產黨對全國人民的領導和團結,她的.作戰方式,她的立場,都讓人看到了一點:勝利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我覺得這部影片拍得很有必要。在新世紀的教育中讓學生觀看也很有必要。中國人民,是需要銘記歷史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想這句話是不會過時的。更加重要的事,影片讓人體會到中國的統一和獨立來之不易。我們應當珍惜,新一代的人更要繼承上一代人頑強不屈,愛國的精神,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也要明白一個事實: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國的黨,沒有她的領導,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日之中國。
戰爭電影觀后感 6
由臺灣知名女導演鄭芬芬執導的電影《畹町橋》在云南省畹町舉行開拍儀式。影片將通過一名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的故事,追憶遠征軍滇緬抗戰歷史。
電影《畹町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的滇緬抗日戰場為背景,以一名遠征軍老兵上官青回國尋親的回憶為主線,用上官青與遠征軍連長凌河和當地傣家姑娘玉香3個年輕人在戰爭中的命運、情感,再現慘烈而英勇的滇緬抗戰歷史,追憶入緬作戰遠征軍的功績。
導演鄭芬芬說,這次拍攝抗戰題材影片,與自己以前的風格不太一樣,但是遠征軍在中國抗日歷史上功勛卓著,她希望以電影的視角,講述一個充滿人性內涵和對戰爭反思的遠征軍抗戰、情感故事,讓人們了解遠征軍入緬作戰歷史。
畹町橋是中緬兩國交界河上的'界橋,于1938年搶修滇緬公路時初建,是當時中國對外聯系的重要國際交通口岸。1942年,中國十萬遠征軍從畹町橋出境,赴緬作戰,抗擊日軍,在對日作戰歲月里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創造了輝煌的抗戰歷史。
戰爭電影觀后感 7
我一直非常喜歡看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抗戰是怎么回事呢?抗戰是中華民族被逼到亡國滅種邊緣與比自己強大的多的殘暴之敵的一場殊死之戰。
最近,我看了一部反映抗日題材的>戲劇片,由潘長江和郭達主演的。講了兩名鐵道游擊隊員從日本鬼子手中搶回一件國寶,藏在一個小山村里,陰陽差錯又牽連進來了一名女大學生,他帶著有關371部隊的秘密。日本鬼子進村鄉想奪國寶,但
最終還是被一頭驢,兩個小孩,一名女大學生,一名農民和幾名游擊隊員打得個一塌糊涂,并且勝利的保護了國寶。
看著這部電影,我就能大體感受當年的抗戰是多么的慘烈,氣氛是多么的悲壯,形勢是多么的危急,那些無辜者是多么的`凄涼。
六十年過去了,以前中國軍民的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和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和不屈不撓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精神依然存在著。當時的軍民更具有寧死不當亡國奴、堅決抗戰不投降的民族氣節。這才使我們民族最寶貴的精神和財富。通過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紀念抗戰,我們不僅需要鼓舞民族精神,更需要能啟發全民族的思考。這部電影的態度是嚴肅的,思想是深刻的。他告訴我們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勝利的艱難。
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熱愛我們歷盡劫難的祖國吧!
戰爭電影觀后感 8
這是一部在上映前就引發爭議的影片!
這是一部在觀影后仍引人思考的影片!
血與火交織的朝鮮戰爭,是這部影片聚焦的主題。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非凡的年輕軍人為保衛共和國毅然決然奔赴戰場,在殘酷的血雨中所經歷的那些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
觀看完這樣一部“標準”構思的戰爭影片,感觸最深的首先還是戰爭暴力的'血腥與殘酷。作為“裝飾死亡的藝術”,戰爭的殘酷從來就是古今中外影視或文學作品呈現的焦點,朝鮮戰爭尤其如此。戰火后的瘡痍不時敲擊著觀影者的心靈。其實,在影片之外,有關這場戰爭的殘酷還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當然,這種殘酷部分源于敵我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
根據金一南《軍人生來為戰勝》一書記載,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愿軍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這一裝備差距的代價,在影片中得以呈現。再比如,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就擁有汽車約7000輛,而我志愿軍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軍只有汽車100輛,二十七軍則只有45輛。空中力量的懸殊就更大了。我志愿軍當時不但沒有飛機,連防空武器也極度缺乏。面對美軍1100架作戰飛機,志愿軍當時只有一個高炮團,36門75毫米高炮,還要留12門在鴨綠江邊保衛渡口。最初帶入朝鮮的,竟然只有舊式的日制高炮24門。至于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對此,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后來也回憶道:“我們在北朝鮮戰場上空幾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們可以不受阻礙地攻擊敵補給線。在頭一年,對方甚至連防空火力還擊也沒有。”
對于這場戰爭的殘酷,當年的影片《上甘嶺》也曾有過經典的刻畫。影片以“戰壕真實”為鮮明特征。在尚不具備鴻篇巨制條件下,當時的影片編導選擇了上甘嶺戰役這個局部,“以小見大”式地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將鏡頭聚焦于戰役中志愿軍某師某部八連和八連駐守的坑道特定環境,集中塑造八連連長張忠發等基層官兵形象,讓觀眾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志愿軍作為整體堅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影片中那個生動的細節感染了幾代人。志愿軍官兵在坑道里堅守多日,沒有喝上一滴水,口渴難耐,排長講望梅止渴的故事,連長帶頭干咽餅干。師長派人給坑道官兵送來兩個蘋果,大家拿在手里輪流聞一聞,誰也舍不得吃一口。影片之所以被譽為戰爭的詩篇,應該講,其詩情中滲透著志愿軍戰士對祖國的無比深情,這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我的戰爭》影片中,也有類似的細節刻畫。比如,在影片的末尾,穿過戰場硝煙的火車回來了,跟片頭幾年前的熱鬧一樣,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只是車頭上少了孫北川以及千千萬萬個和孫北川一樣的英雄兒女,畫面上其他跟孫北川一樣的戰士抱著家人痛哭,當張洛東跑向孟三夏的時候,孫北川的笑容定格了。站臺上,孟三夏下意識地捂著斷臂,勝利的列車駛來,姑娘卻沒有等來自己的愛情。戰爭就是戰爭,它在不經意之間猝然來臨,又在不經意之間分隔生死。敵機呼嘯的轟炸、漫山遍野的槍炮,幾乎讓觀眾聞不到一絲生機的味道。曾經,列車駛出國境的第一站就是空前慘烈的傷亡,而今,列車歸來更是承載著太多痛失親人的噩耗。原著巴金小說題為《團圓》,或許想表達的就是這種殘缺后的團圓。
戰爭電影觀后感 9
連著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電視劇《蝴蝶行動》,覺得還蠻好看的。
這部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軍需署中將趙延年有一雙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當年他在日本讀大學后回到國民黨軍需署,妻子在日本產下雙胞胎女兒,不幸姐姐北條千代子被日本北條抱走,而妹妹趙新夢留在趙延年身邊。姐姐本該和妹妹一起享受純真又美好的童年,享受這個慈愛善良父親的父愛,卻因被日本人抱走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日本人為了竊取國民黨內部情報,把北條千代子訓練成一名特工,執行影子計劃。
1937年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爆發,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在執行影子計劃時,千代子要求在蘇聯人到達之前替換趙欣夢,潛入國民黨內部竊取情報,在空降在南京時被國民黨抓關押起來,這時候,國民黨想出了一個蝴蝶行動,把趙欣夢派到了北條榮一身邊,李漢正與趙欣夢一起潛入了上海日本北條身邊做特工日本方面情報。
趙欣夢與李漢正的演員分別是唐一菲與齊奎,這兩名八零后演員表演出色。李漢正和趙欣夢之間的情感也成了這部電視劇一大關注點。
1939年初,重慶女大學生趙欣夢潛回日本北條榮一身邊做臥底,在國民黨上尉實則為共產黨的李漢正幫助下,獲取了大量日本情報,殺死了北條及其身邊主要助手。而千代子想盡辦法逃回上海,決心復仇并奪回身份,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當面對身份與情感,為了保護妹妹趙欣夢舉槍自盡。
蝴蝶計劃成功完成后,趙欣夢本來可以早回家,但是,她非常想把握更好的`時機獲得更多的日方情報,另外也想尋找前男友飛行員的下落,因而一再拖延留在上海日本北條榮一那里當特工,這一呆就是好幾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趙欣夢回到了南京國民黨軍屬做將領,而李漢正被派往上海執行任務,兩人一周見一面。在李漢正的指路下,趙欣夢加入了共產黨。回到國民黨后,陳舊總是處處找李漢正茬兒,受了傷被陳舊抓起來,趙欣夢救李漢正時,陳舊與醫生都中了槍,李漢正也中了槍。
結尾拍得令人回味,趙欣夢以為李漢正中陳舊搶后死了。之后的日子里一直為共產黨做著特工,又是一次執行認為,還是那家咖啡廳,為趙欣夢點了熱咖啡的接頭人正是李漢正。
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不再打仗。而情報學仍然是一門很有意義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時代向更深層次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情報學在信息經濟領域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戰爭電影觀后感 10
《東京大審判》這部片子公映后,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很多人看后都流下了眼淚,我也是含著淚水看完這部片子的。看完這部片子后,很長時間心理都很沉悶,總在反復的自己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會這樣?”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臺詞是:“這么純凈的孩子,怎么會變成了殺人魔鬼?”是啊,到底是什么讓人變成了魔鬼?
這部影片和以往的那些抗日題材的影片不同,沒有什么英雄和鬼子,也沒有過多的表現日本鬼子殺人放火的鏡頭。但是他卻能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是一部人性呼喚的影片,一部站在維護人類文明和生命尊嚴高度上的影片。通過對那些“戰犯的審判”,痛斥了發動那場戰爭的人丑惡和瘋狂的靈魂,批判了那場戰爭給人類文明和人類生命尊嚴的漠視和踐踏。
東條英機的頑固不化,不思悔改,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瘋狂,表現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是怎樣走入罪惡戰爭的深淵的。那些戰犯們的荒謬的申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一步步把國家和人民變成殺人機器和魔鬼的。通過異國的戀情,讓我們看到了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庭真實原貌。在所謂“神圣的理想”愚弄下,那些原本“純凈”善良的人們,人性被扭曲和泯滅,變成了殺人魔鬼,變成了瘋狂的種族仇恨報復者。在他們成為淪為戰爭工具的'同時,也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當他們一些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大聲呼喊:“為什么?為什么?”“我是鬼子,鬼子!”,讓人不能不產生一種靈魂的振蕩。人類文明和人性的丑惡,在這部片子里劇烈的撞擊,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看過這部片子后,中國人哭了,日本人也哭了。幾位看片的日本電影人看過此片后滿面淚痕,泣不成聲。此片在日本試演時,播放廳內一片唏噓之聲。一位老人看完此片后,甚至不能夠站立起來。日本人為什么會為中國人拍的這部片子哭泣呢?是什么觸動了他們那早已淡忘和麻木的靈魂呢?他們一定有著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復雜感情。一位中國作家訪問了一位日本老人,那位老人在談到這一段歷史時,痛哭失聲。他說:“我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那時我們是那樣愚蠢,怎么就聽信了那樣一群瘋子的話呢?”“我們被人欺騙了,出賣了。”這位講述了他在戰爭中痛苦的經歷,和他那些死去的親人們。我們這位作家原本想問他:你知道不知道多少中國人死在你們的刺刀下?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屠殺?但是當他看到老人那抽啜的肩膀后,這位作家終沒有忍心去問他了。可憐的老人吶。
看完這部片子后,總有一種想要呼喊的欲望,總想寫點什么。但是拿起筆來,卻又什么也寫不出來了。腦子里就是這么兩個字:“瘋狂”“瘋狂”還是“瘋狂”。
戰爭電影觀后感 11
《英中戰爭》中的一個個鏡頭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做為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大量的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害得無數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沿街乞討。
林則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張禁煙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道光皇帝,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趕快禁煙,幾十年后,中國恐怕沒有能夠作戰的士兵,也沒有充作軍餉的白銀了。道光皇帝擔心擔心造成的危害對自己的統治不利,于是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
1839年初春,林則徐日夜兼程直奔廣州,沿途打聽消息,掌握了廣州販賣的許多情況。一到廣州,林則徐便雷厲風行與官員鄧廷楨、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接著召集所有地方有識之士,揭發逮捕了31名重要煙販,特別嚴懲了英國老毒販顛地,對拒交的外國商船斷絕一切供應,三天之內,迫使他們交出了所有的。林則徐把收繳到的230萬斤,在虎門海灘上統統銷毀,引起萬眾歡騰,山呼海嘯。
林則徐的所作所為驚動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無私無畏的民族英雄。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他把禍福榮辱都拋之腦后,挺身而出,披荊斬棘,力挽狂瀾!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消滅了英帝國主義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日子,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日子,面對當時最強大的英帝國義,是什么力量使林則徐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呢?是民族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新時期,國家和人民同樣需要林則徐這樣的好官,具有民族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我們的國家肯定會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戰爭電影觀后感 12
《蘭亭》讓我們看到電影應該回到文化、回到現實、回到人本,中國電影已經到了重視生活本真而透射時代真義的關口了。
看侯孝賢監制、程曉玲編劇、肖風導演的抗日電影《蘭亭》,不由想到:中國電影理應走出去,但首先要走進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這信心來自于文化精神的堅守。真正的好電影是給人情感律動和精神愉悅的,看了難以忘懷,思緒翻騰,心中激蕩起戀戀不舍的情感。《蘭亭》就是這樣一部獨特的作品。
眼下這個年代,電影屈就于行進中的市場化,已經漸漸喪失文化堅守,執著于精神創造變得稀罕。像《蘭亭》這樣不俯身于娛樂市場法則,是中國電影乃至中國藝術多么需要的沉靜個性!被驚心動魄的奇觀震撼、走出影院卻很少回味的電影太多太多,動感似乎是時代給予的常態,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時又有多少能入心動情?危險在于,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模仿好萊塢類型片,試圖大收回報,遑論收益回報是否實現,大收觀眾的情感卻成為難題。我們珍惜《蘭亭》,是珍惜美好的觀賞感受:在一種樸素純凈的情態里,不動聲色地呈現真切的歷史和情感,既觸動神經末梢,也觸及情感淚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變成“神劇”的時候,《蘭亭》圍繞著小人物的悲歡,卻不是寫個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將個性精神和時代氛圍巧妙結合,發自內心地書寫宏偉歷史。
《蘭亭》的主人公林耕,一個多少有些江湖氣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卻娶了一個溫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試圖隱瞞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傷害,卻看到親人兄弟們被無辜屠殺,卷入抗爭的被動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動一樣,都源自中國人骨子里的忠義情感,最終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驅動下,完成了極有代表性的中國百姓的抗爭心路。《蘭亭》的獨特性依存于創作者始終不懈地抗爭著電影追逐時潮的趨向,堅守著理解歷史大義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統一:抗戰不是兒戲一般的一呼百應,而是被屈辱被壓抑之下的揭竿而起。從個性角度看待歷史卻得到歷史真相的呼應,冷靜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歷程卻恰好排斥了虛無夸飾的浮華表現,貼近人生真實的殘酷和抗擊殘暴行徑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蘭亭》的獨特在風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現。導演肖風一貫的風格是奇峻蘊藏于常態、散文詩般的行云流水卻高潮迭出。非職業演員讓影片一開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戰爭的危險并非劍拔弩張,呈現的反而是蝴蝶灣的悠然安寧,但正是在這樣的常態下暗流潛滋默長,緊張慢慢襲來直至殘暴屠殺降臨,戰爭的可怕和反抗的漸生因而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處在于中日人物之間異常的糾葛。林耕原本喜歡日本女孩秀代,她卻以自身殘疾為由冷酷地拒絕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時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軍人,最后卻成為對自己孩子和中國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愛上林耕和中國,憤怒斥責父親的殘暴,和丈夫一起幫助游擊隊;林耕原本靠武力謀生江湖,卻慢慢卷入抗戰大業而英勇捐軀,等等。在初衷與結果大相徑庭的演進中,一個傳奇般的江南抗戰故事發生了。
《蘭亭》角度非為一般戰爭片的轟轟烈烈,而是在舒緩的生活情態、人際糾葛中慢慢展開,凸顯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變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兩國個體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敵友的微妙關系,大到侵略與保家衛國,中到誠信守義與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進一步看,《蘭亭》將情感沉淀與民族歷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們看歷史不應該遮蔽毛糙的一面,不應該忽略多樣性,人性的復雜在林耕的反抗中體現出來,那既是江南地域獨特性使然,又是整個國家的真切折射。守著自己的蝴蝶灣卻被侵略打破,護衛著個體私情卻不能不投身民族大業的洪流,從“活著就有一切”的信念,到為正義事業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現得都那樣自如,情感鋪展動人。看到紹興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動聲色地錘擊鬼子兵的.沉穩,我們知道當一個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溫柔之地的老人都起來反擊時,抗戰怎么會不取得勝利。當發誓不當軍人的井上最終成為侵略者并且殺了抗日義士、殺了親生女兒時,當守著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終成為殺敵勇士時,當秀代當著父親的面說出“你是人類的恥辱”時,影片巧妙完成了個體情感透射時代大義的藝術表達,愛恨的故事鮮活地呈現著時代生活的必然。《蘭亭》讓我們看到電影應該回到文化、回到現實、回到人本,中國電影已經到了重視生活本真而透射時代真義的關口了。美好來自于真實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機的夸飾。不能不驚訝于一個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處順乎情節自然地從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護的抗敵傷員們,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為國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堅定地說:人文情懷的堅守不僅是表現的需要,而且是中國電影應該把守的精神境界!
戰爭電影觀后感 13
啊,我最終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強烈的愛國精神:哎,清朝真不是一般的腐敗!
這部電影主要說的是十九世紀末,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后,日本公然擊沉我國船只“高生號”,并于1894年在中國領海公然挑釁生事。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本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平民們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主義官兵和威海百姓,應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和日寇作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住戰聲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啟用鄧世昌。北洋水師總兵劉布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本兵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作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本軍旗見“吉野”號。戰事越發越激烈,但我軍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式十分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這部電影是我國歷史上的杯具,鄧世昌爺爺的英雄本色:他憂國憂民,他能夠冒著殺頭的.罪名向洋鬼子們開槍開炮,我心里真是痛快,打得好!滅了洋鬼子的囂張氣焰,震我國威。但看到方大人向洋人投降,舉白旗,我很憤怒。清政府太腐敗了,方大人也丟了我們中國人的臉。鄧世昌爺爺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鄧爺爺一樣,勿忘國恥,振我中華!
戰爭電影觀后感 14
一向以來,我以為甲午中日海戰當時的中國戰敗,是單純的因為國力不支造成的,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才明白事實的真相。戰爭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后的這天,這部電影又將這次戰爭史詩般的再次展此刻國人眼前,好像在訴說著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落后保守就會被動挨打!”
當時的清政府耗資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規模龐大,實力雄厚,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從北洋水師新購買鐵甲戰艦到日本訪問之威風,到不到一年的甲午海戰后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不光是因為日本的強勢崛起,關鍵是當時的清政府被外強中干、回光返照的.“同治中興”所迷惑,政策上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政治上腐敗墮落,貪官橫行,再加上貪圖享樂、混蛋無比的慈禧太后只顧為自我準備六十壽誕的大肆祝賀,不惜動用北洋水師的超多軍費修建“頤和園”揮霍無度,致使北洋水師的戰艦彈藥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有八艘戰艦上僅僅僅有三枚炮彈。
再看日本,當時的明治天皇英明決策、銳意改革,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實行軍國主義,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戰爭中作戰的的雙方,一方是準備充分、蓄謀已久、兇狠殘忍、陰謀狡詐,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更讓人可恨的是,在戰斗的最關鍵時刻,一邊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一邊卻是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方伯謙、趙懷業,而朝堂之上更是投降派、主和派當權誤國,跪地求饒,人心惶惶。這樣的戰爭,其實結果誰勝誰負早就命中注定,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也實屬被逼無奈。
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卻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前車之鑒”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必須要吸取教訓!就像周恩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美麗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國富而民強,讓東方巨龍早日騰飛,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巔!
戰爭電影觀后感 15
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以后,應對清政府在戰爭中的慘敗,以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開始努力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此前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廣東農民的抗英斗爭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外來侵略者的見證。
十余年后,沙俄利用英法入侵中國的機會大舉侵犯中國東北,很多強占我國領土。一八七一年,沙俄又出兵新疆,應對塞外險象環生的狀況,左宗棠不顧年老體弱,并讓士兵抬著棺材同行,表現出誓死收復新疆的決心,這種愛國精神至今令人為之動容。之后的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這樣評價左宗棠:“左宗棠是最近百年歷史上世界偉大人物之一,他將中國人的視線擴展到了俄羅斯,甚至是全世界!”,作為一代能臣,左宗棠身處腐敗的朝廷,卻能不畏強敵,大義凜然,為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了不懈努力。
就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十幾年后,日本不宣而戰,對中國發動了所謂:“以國運相賭”的甲午戰爭,僅僅半年,號稱“亞洲第一”的清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盡管戰爭以失敗告終,但北洋水師中仍有許多奮勇殺敵的愛國官兵值得稱頌,大戰中,有身負重傷仍然堅持指揮戰斗的的提督丁汝昌;有彈藥耗盡而誓與敵人同歸于盡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還有許許多多為國捐軀的普通士兵,這些英勇獻身的勇士們為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
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義和團勇士們揮舞著大刀長矛向瘋狂的敵人撲去,迫使八國聯軍狼狽地逃回天津租界,雖然之后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夾擊下,義和團反帝運動仍舊以失敗告終,但他們無愧于中華民族的杰出代表,更是拉開中華民族反帝斗爭歷史序幕的見證人。
自從洋務運動、變法運動失敗后,中國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僅有經過革命并徹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才能挽救中國。于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家,開始進取籌劃革命事業,他們承受著多次起義失敗的痛苦,為中國的救亡運動而不懈地努力著,最終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他們不僅僅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時代,更為日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基礎,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革命先行者。
可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最終使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所竊取,當腐敗的北洋政府決定割讓山東給日本,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爆發了。最終,中國代表拒絕簽署和約,那些青年學生們的愛國精神將永遠為后人所銘記。
“五四運動”使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正當中國革命取得節節勝利之機,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卻發動
“四一二政變”進行了全面的“清共”,與此同時,日軍卻乘機從中國東北迅速南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在這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國共雙方再度合作,共御外侮。國民黨軍隊紛紛開赴前線,八路軍和新四軍挺進敵軍后方,分別在晉西北、大江兩岸開展敵后戰爭,海外華人也紛紛用各種方式支援國內抗戰,這一時期,許許多多英勇的中華兒女壯烈地犧牲在了抗日戰場。經過八年堅苦卓絕的戰斗,中華民族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一雪百年間的恥辱,成為世界上的五大國之一。在享受如今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那些走長征之路的紅軍、血戰臺兒莊的官兵、保衛大武漢的勇士,在百團大戰中拼搏的戰士以及進取支援抗戰的愛國華僑,是他們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筑成了那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他們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抗戰勝利后,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廣大的勞動人民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最終翻身解放,新中國成立了中華民族再也不會被奴役和壓迫了。近代史上的屈辱留給我們的傷痕是抹不去的,但那些英雄們的功勛將永垂青史,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銘刻的那三段話正是對他們豐功偉績的最好頌揚。
這一百年留給我們的啟示與教訓是那樣的深刻,落后就要挨打,強國與弱國、富國與窮國之間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平等,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國此刻并不十分發達,要想真正實現振興與富強,就要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如今,身處新時代的我們,要熱愛祖國,勇于創新,自強不息。僅有這樣,歷史的杯具才不會重演,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傲立于世界的東方。
【戰爭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王子 電影觀后感12-31
電影華爾街觀后感(精選8篇)09-20
英語作文電影觀后感03-23
雷鋒電影觀后感(精選23篇)03-13
小王子電影觀后感12-31
電影摔跤吧爸爸的觀后感12-31
孔子電影觀后感 200字03-20
電影《2012》觀后感(精選10篇)03-25
電影《簡愛》觀后感(精選12篇)02-19
英語電影觀后感(通用21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