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重陽節的由來介紹
今年的重陽節與國慶節相差三天,國慶節在農歷九月初六,重陽節在九月初九。作為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有著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文化內涵,從古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接下來就和筆者一起去探尋一下重陽節的起源吧。
一、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魏晉時期便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后,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二、關于重陽節的由來,大致有三種說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游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幸免于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于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于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于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后,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習俗。
但這3種說法究竟哪種正確,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尚無定論。
三、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于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在民間的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決心為民除掉瘟魔。桓景找到了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寶劍。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民俗
重陽節是夾雜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的由來介紹】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由來以及傳說介紹09-22
元旦的由來中英文介紹12-26
大寒的由來12-17
立春的由來及含義03-05
感恩節的由來08-04
中秋節名字的由來09-13
元旦的由來內容07-27
關于感恩節的由來08-08
記者節的簡介及由來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