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亞洲地理手抄報的內容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手抄報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什么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亞洲地理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殼運動之大陸漂移說
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1880~1930)在1912年系統提出的一種大地構造假說。他認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個龐大的聯合古陸,稱“泛大陸”。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從兩極向赤道方向的擠壓力,泛大陸開始分裂,較輕的花崗巖質大陸在較重的玄武巖質地幔上漂移,逐漸形成今日的海陸格局。他認為地球上的山脈也是大陸漂移的產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陸向西漂移滑動時,受到太平洋玄武質基底的阻擋,被擠壓而形成的褶皺山脈;亞洲東緣的島弧群,是大陸向西漂移過程中留下的殘塊;格陵蘭的南端、佛羅里達、火地島等弧形彎曲,都是向西滑動摩擦脫落的結果;東西向的阿爾卑斯山和喜馬拉雅等各大山脈,是大陸從兩極向赤道擠壓的結果。魏格納根據當時掌握的資料,從地質、地形、古生物、古氣候和大地測量等方面,詳細論證了大陸漂移說。這個假說當時引起了地質學界和地球物理學界的重視。但是對于大陸漂移的機制和規律,則有很多學者表示懷疑。20世紀50年代以來,古地磁學的研究表明,地質歷史時期磁極的移動,只有用大陸漂移說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因此大陸漂移說又獲得了新生。
地殼運動之板塊構造說
1961年和1962年,美國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在此基礎上,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順等人首創“板塊構造學說”,現已成為最流行的地球科學新理論。
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除六大板塊外還有些小板塊。大陸內部也可以劃出一些次一級的板塊。板塊之間,分別以海峽或海溝、造山帶為界。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其活動性主要表現為地震、火山、張裂、錯動、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動,幾乎都分布在板塊的分界線附近。
板塊學說認為地殼是有生有滅的。由于海底擴張,大洋底部不斷更新,大陸則只是隨著海底的擴張而移動。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億年前,歐、非兩洲和南、北美洲相連,以后出現大西洋海嶺,新的洋殼不斷形成并以它為中軸向兩邊擴張,才使上述各洲分開。而在近7000萬年以來,由于印度板塊不斷北移,與亞歐板塊相撞,產生喜馬拉雅山脈。東非大裂谷則正處于非洲大陸開始張裂,處于產生新洋殼的雛型期。紅海亞丁灣則是兩側地殼張裂擴張的結果,處于大洋殼的幼年期。我們認識的地中海,則是代表大洋發展的終了期,它是廣闊的古地中海經過長期演化后殘留下來的海洋。
關于板塊的驅動力問題,有人認為是地幔對流,也有人認為是地幔中的“熱點”和“熱柱”把巖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動推擠板塊運動,還有其他的一些主張,尚無統一的認識。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這是人類對地殼運動認識過程不斷深化發展的三部曲。
亞洲的東亞
1、東亞的主要國家: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
2、東亞的地形特征:海岸線曲折,沿海多半島和島嶼,東亞西部內陸多高原和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勢西高東低。
3、日本氣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夏季較為涼爽,冬季溫暖,降水豐富。
4、日本河流水文特征:無冰期,含沙量少,河流短促,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5、日本四大工業區及分布地區:京濱、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工業區,他們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
6、日本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國內資源短缺,市場小。
7、日本的農業特點:以水稻種植為主,單位面積產量高,機械化程度高(以小農機具為主),科技水平高,水利工程大。
8、日本工業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歐洲地理知識日本資源貧乏,需要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強,所以工業集中于沿海地區,可以減少運輸,降低成本。(與德國、俄羅斯不同)
9、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亞洲的自然環境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亞洲大部分在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為白令海峽。
3、亞洲分為六個地區;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
4、亞洲最大的平原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最大的湖泊,且為咸水湖的為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為貝加爾湖;世界上最大的半島為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為馬來群島;世界最高大的山脈為喜瑪拉雅山;世界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為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為死海
5、亞洲地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河流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海洋
6、亞洲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廣布的特點。
【亞洲地理手抄報的內容】相關文章:
關于亞洲的手抄報內容01-17
冬至的手抄報內容12-20
英語手抄報內容02-03
青春手抄報內容05-10
校園手抄報內容09-04
垃圾分類手抄報內容09-21
暑假英語手抄報內容08-31
知法守法手抄報內容05-24
垃圾分類手抄報的內容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