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醫話驚蟄養生

時間:2024-03-05 11:40:06 劍鋒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話驚蟄養生

  唐朝詩人韋應物在《觀田家》中吟道:一雷驚蟄始。驚蟄又稱啟蟄,位居二十四節氣第三,時間點在每年公歷的3月5日~6日。我們常說冬藏、春生、夏長、秋收,這便是養生的真諦。中醫認為,天人相應,形神合一,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去養生必將事半功倍,得養生焉。那么驚蟄節氣,有哪些養生之道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下!

中醫話驚蟄養生

  醫話驚蟄養生

  關于驚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很多人都會疑問驚蟄到底是按農歷算還是陽歷算?科學的解釋是,驚蟄是農歷節氣,屬于陽歷范疇,劃分標準則以陽歷為準,即每年的3月5日~6日。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因為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所以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完全根據太陽的運行周期,并把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其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0度時為春分,15度時為清明,并每隔15度形成一個節氣,所有二十四節氣在陽歷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驚蟄的解釋是:“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斌@蟄的蟄不僅代表各種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還有藏的意思,所以驚蟄還有一層意思是打破冬眠,轉入春耕季節。與冬藏轉春生相呼應,進入驚蟄節氣,人體潛藏的陽氣便復蘇向上向外透發,所以整個人的作息、飲食、情緒等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驚蟄節氣,該如何養生

  中醫有云:春宜養肝,肝膽相照。肝通五行中的木,對應四季中的春,所以春季肝部疾病易發生。另外,由于春季木生火,所以會加重肝的負擔。因此,驚蟄后養生要以養肝為主。養肝主要從飲食、作息和情緒上來進行。

  飲食上要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旺的食品為主,比如多吃菠菜、胡蘿卜、雪梨、蜂蜜、銀耳、百合、蓮子、芡實、山藥、薏米、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少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另外,由于春天萬物復蘇、氣溫上升,所以春天無須特別進補。

  中醫養生中對睡眠也有著不同的描述和要求,一般來說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而春季我們要做的也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對養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五臟六腑中,肝對應的情緒是怒,故大怒易傷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的發火也是指肝火。因此,春季養肝,我們要保持心情愉悅。

  另外,春天對應五行中的木,而中醫養生重在養木氣,若木氣得當敷和,便可達到生氣最旺,從而達到生長的最佳狀態。木氣的休養與地氣相關,因為土為地,無土難以養木,所以驚蟄之后,建議大家在好天氣時多進行戶外活動,如爬山、踏青、逛公園等,以增加自身的肝膽之氣。

  養生原則和方法

  根據驚蟄節氣自然界氣候特點,養生應注意平衡陰陽、益肺健脾疏肝、適度運動。

  1、起居、飲食養生仍應堅持"夜臥早起"的起居原則:春季,自然界的氣溫慢慢回升,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于體表,肌膚腠理逐漸舒展。此時機體因春氣所感而腠理疏松,人體對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易被各種邪氣人侵;并且,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病原體開始大量繁殖,傳染病多發,故應注意防護。

  2、初春時節不宜過早脫去棉衣,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或兒童。另外,居處應注意通風,應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并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

  3、運動可選踏青、慢跑、放風箏等較和緩的類型,或可選擇易筋經和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傳統運動養生法,起到調和陰陽的作用。

  4、調節飲食,保陰潛陽,食物忌偏熱偏寒,宜選清淡之品合理搭配,培陰以固陽。如春筍、大蒜、大蔥、菠菜、蘆薈、水蘿卜、芹菜、馬蘭頭、薺菜等。若溫風過暖,亦可少量食梨。

  5、臟腑、情志養生驚蟄時節臟腑養生的關鍵在平衡陰陽。春陽升發,肝陽易亢,應保持精神愉悅,使肝氣順達。日常生活應時時忌怒,避免肝氣太盛,有利于避免高血壓、精神疾病、肝病等故疾復發;肝氣旺易克脾土,故須注重健脾助運。此外,盡管此時自然界雨量漸增,但大部分地區氣候仍較為干燥,所以調養臟腑還應兼顧潤肺。

  6、中藥、經絡養生此時可選用健脾潤肺、清火解毒功效的中藥,如常用黃芪、黨參、山藥、白扁豆、石斛、麥冬、沙參、天冬、野菊花、金銀花等用于烹制藥膳或代茶飲用。

  7、春季易疲憊犯困,適當的頭部按摩可以醒腦、舒緩情緒,按揉合谷、太沖等穴位,可以緩解情緒壓力。

【中醫話驚蟄養生】相關文章:

中醫穴位養生按摩法是什么03-22

關于中醫的對聯09-15

驚蟄時節有哪些民間習俗03-06

春季如何養生09-29

白露的養生常識09-08

處暑養生重點08-23

女子如何養生08-05

養生目的要求 不同年齡的養生要求02-19

春季兒童養生方法05-08

《養生主》原文及翻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