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讀后感(精選1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火集讀后感(精選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野火集讀后感1
龍應臺成名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我是讀了龍應臺的近作《親愛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這樣,找到了《野火集》。
這本書的年齡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價是20元。書的內封頁上,貼著圖書館的還書期限表,大紅的印蓋上讀者的還書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顯著它曾經的炙手可熱。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篇名似曾相似。這篇文字里寫道:“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讀這篇文字的時候,收音機里正在討論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國的人似乎都在生氣,生氣歸生氣,如果你在現場,你會行動嗎?又或,你敢行動嗎?
《生了梅毒的母親》,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盡的環境。現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鄉,土壤都被鉛污染了,整個村莊的小孩子,血鉛全部超標。在北京,何處能聞到一口清新的空氣?我的住房已經到五環以外,夜夜空氣中都彌漫著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廠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許不止一家。
《幼稚園大學》,碰巧最近聽到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中裝萌的報道,這怎么怪得了他們。我們教育旨在培育他們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嗎?從小到大,有誰問過他們喜歡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嗎?有功課教他們人際關系,愛與責任,審美與情趣嗎?
《自白》,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覺了龍應臺是個女性。”讀到這句話時,我忍不住笑了。原來,豪邁如龍應臺者,也有這樣的感嘆。女性的社會角色,現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關注公眾事務、抨擊社會弊端、長于理性思辯的女性仍不多見。我的朋友,以碩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聽她們講:“除了孩子,別的我無暇關心。”也難怪,偶爾跳出個龍應臺,頭腦固化者會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潰的老鼠》,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麥爾教授怎么會想到對老鼠做那么殘忍的實驗,老鼠的智商當然不足以應對那么復雜的情境。可是,人類社會也很殘忍,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應對復雜的社會試驗場,就被搞崩潰了。崩潰者的錯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誠心或無心把人弄崩潰的實驗者呢?就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嗎?
除了龍應臺的文字,《野火集》還收錄了各色人等的,林林種種,觀點五花八門,贊同的,反對的。允許不同觀點同處一書,恰可體現龍應臺的包容和大氣。從此處也可看出《親愛的安德烈》的編排來源了。
野火集讀后感2
這次海淀一模作文的其中一題上書:“輕中有重,樸中見華,又何止宣紙呢?”看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想到了龍應臺的《野火集》,本想把它寫進一模作文,但想想還是算了。原因無他,只是我太想就這些文章,說說他們本身帶給我的感受和思考。
《野火集》開篇便甩出了震撼的題目:《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攤販把整潔的環境弄得一團糟,為什么不生氣?河邊的住家污染明鏡一般的河湖,為什么不生氣?計程車屢屢違反交通規則,為什么不生氣?黑心的商家做出的商品害了那么多人,我們為什么不生氣?
“不敢啊!”“反正中國人講忍耐!”龍應臺這么寫道。
看到這里的人們估計大多都心里一震,不為別的,只是這句話說的太真實了。“忍”之一字,著實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植根于我們血液深處的可愛又可恨的傳統。因為“忍”,中國人和和氣氣;因為“忍”,中國人視而不見,裝作看不見應當為之怒吼的東西,渾渾噩噩地活著。
忍得太久,我們對許多許多事情都已熟視無睹。沒錯,正是“熟”視無睹。看完這篇文章,最讓我驚懼的是我對可以激起人類共怒之事竟早已漸漸麻木。
太湖的污染是出了名的。湖面平坦開闊,一望無際。是油綠油綠,滑膩粘稠的“一汪碧水”,游輪劃過時漾開遲緩厚重的油波。人在船上,一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工廠高大的煙囪往外冒著濃濃的黑煙。這場景我看過,“真是可惜”,我這么淡淡地想著轉過了頭。
最近的一個新聞也備受關注。一名中國老人爬長城時被飛奔而下的外國游客zhuang死,過了幾天,這名游客就施施然地回了國,家屬再也找不到人為家人的死亡負責。當時我小小地感嘆了一下,繼續往下翻閱,心想中國人就是怕洋人!
不該生氣嗎?君不見太湖曾是浮著碎鉆的明鏡,是水天一色的桃花之源;君不見橫遭災禍之家痛哭流涕,四處申訴卻無一人作主!
為什么不生氣,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為什不生氣,那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中國不是垃圾場!中國人不是外國人的奴隸!!
看著環境如此惡劣的家園,我們怎么好意思說我們的國家已經騰飛?一個連自己國民都保護不了不去保護的國家,讓我們怎么挺胸抬頭地說,中華民族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這都能忍,那到底怎樣才能讓我們憤怒呢?龍應臺說:“難道一定要等你自己的手臂也溫柔地捧著一個無腦嬰兒,你再無言地對天哭泣?”難道一定要等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無法呼吸,在他人的國土上抬不起頭,我們再去后悔今日我們自己的無動于衷?!
不!我們受夠了!我們很生氣!!
我們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龍應臺的《野火集》能寫進一模作文,“輕中有重,樸中見華”,這句話太完美了。龍應臺的散文拿起來只是輕飄飄的二三張紙,細讀也數不出幾個華麗的詞句,但它能喚醒現代億萬中國人沉寂的良知和憤怒,它承載著被我們無數人所遺忘的擔憂和希冀。
重于千斤。
所以就算她在下一篇《生氣,沒有用嗎?》中敘述了“生氣”的艱難,我也不想未來的自己對今日自己的無動于衷而感到痛恨。我希望在未來,遙遠或臨近的未來,無論是什么樣子,我都可以胸抬頭的說,我做出過努力,我無怨無悔。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么說。
那時等待我們的,會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野火集讀后感3
在交錯復雜的時間與空間的變換中看完了《野火集》,想起龍應臺在《倒影·星斗·沙漠玫瑰》的一句話:“文學和藝術使我們看見現實背後更貼近生活本質的一種現實,這種現實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還有知覺的對美的頓悟。美,也是更貼近生活本質的一種現實。”《野火集》出版於1985年的臺灣,第一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寫于1984年,文中針對的對像主要還是臺灣。可是,在2011年的中國大陸,當我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卻不自覺地一陣陣戰栗,為什麼?因為,今天的中國大陸,就是在重演著當年臺灣的悲劇,但是我們依然不亦樂乎。
《野火集》褒貶參半,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野火集》的確是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巴掌。今天的中國終於走出了腐朽的幾千年君主專制社會,終於擺脫了恥辱的幾百年欺壓,終於可以讓人民老百姓抬頭挺胸當家做主人。可在伴隨著經濟的崛起的同時我們毀滅了多少茂密的樹林填埋了多少美麗的湖泊玷污了多少潔白純凈的河水,我們又在歡喜看GDP瘋狂增長的同時制造了多少毒大米添加了多少食品添加劑從而養育了多少“大頭娃娃”,最悲哀的是我們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努力奮斗的同時“培育”了多少貪官多少奸商多少壞人?是不是歷史的進步與發展都要踐踏在人民鮮血淋淋的肉體上?難道我們社會的每一步前進都要以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尊嚴甚至生命為代價嗎?
我越來越不敢看新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不愿每天起來就要被迫面對這社會越來越丑陋的一面。之前鬧得沸沸騰騰的“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系列事件依舊在上演,“小悅悅”的悲劇也依然在延續,一個社會居然可以冷漠到連這個群體中的最弱勢部分都失去依靠。撇開流傳幾千年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不談,就人最基礎的本性而言,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在面對一位摔倒的老人或是小孩都會走上前去扶一把,可是我們為什麼就失去了這人最基本的本能呢?不是這個世界不夠美好,只是我們不夠勇敢。談到人性,始終繞不開的一個矛盾就是上層建筑所構建的思想政策與實施到基層層面的行為執行方案之間的沖突。比如,中央一直在強調要控制房價要讓人民住得起,可是,現實卻是房價上升的速度都快趕上“神州八號”;國家每一屆領導班子在上任初期都會信誓旦旦地下定決心整頓貪官,可是現實卻是貪官越來越多,甚至演變成小學生的愿望是“長大後要當貪官”;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群眾全心全意為政府服務”。現實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們曾經構建的社會藍圖到了今天會變成這幅模樣?是我們的道德在滑坡嗎?還是我們的社會發展陷入歷史的軌道?
尼采曾經說過:“如果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精致和樂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好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們就要勇敢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野火集讀后感4
誰在乎龍應臺
陳長河
也許有人要問,我們為什么要讀《野火集》,龍應臺又關我們什么事?世上那么多偉大的作品,那么多著名的作家,我們都還沒有去品讀;五大洲四大洋那些更加凄慘灰暗的生命,我們都來不及去關心,為什么要關心幾十年前與我們眼下生活無關的陳年雜事?
但是,我想說,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臺,但是我們不得不在乎自己。
當年的龍應臺,面對占據騎樓的攤販、被污染的河道、亂丟汽水瓶的少年郎、排放入海的工廠廢料等,她敢于責問"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這個弱小女子,對教育問題、環保問題、民主問題、交通問題,對口號、題字、銅像、、形式主義這些官場陋習,大聲批評,毫無懼意。當年的龍應臺四處點火,她的《野火集》猶如一把野火燒盡社會上的陋習頑疾。
然而,今天,龍應臺所鞭撻的一切在我們身邊卻依然存在。
看看我們當下的食品,蘇丹紅鴨蛋、三聚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問題層出不窮。我們給食品監督部門打電話了嗎?我們拒絕購買該公司的食品了嗎?看看我們當下的官場,不雅視頻、小三反腐、表哥表叔等事件此起彼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可以不在乎龍應臺。世界上多一個作家,多幾本書,并不意味著什么。但是我們不能不在乎的是:我們生活的家鄉,是不是能有清澈的河流、安全的面包、青蔥的綠樹;我們吃的大米、蔬菜,能不能沒有農藥、打蠟、防腐;我們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會不會有橫沖直撞的汽車,會不會有用花言巧語迷惑孩子的人販;那些代表了人民的代表,能否代表人民發出心聲……
也許,我們以為龍應臺很遙遠,其實龍應臺就在我們身邊。
我原來生活的`縣城,有一個叫阿貴的學校職員,常常為學校班額過大、學生課業過重、學生家庭貧困而奔走呼吁。聽說,他曾變賣家產為村居小鎮上他人之事去上訪,自己則常年一身樸素。也聽說,他常去政府部門察看,反映白天開燈、夏天空調低于26度等浪費行為。曾親身經歷一件事,有一年我隨隊去這所學校檢查,時近傍晚,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在校長室門口攔住我們問:"你們晚上到哪里吃喝?"我們跟他解釋,家都住得近,不留下來吃飯。他后來還到校門口目送我們各自離去。
提起這個阿貴,很多人都說他有精神病。他究竟精神有沒有問題,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言行究竟有沒有道理,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知道學校用公款吃喝了多少錢,他究竟有沒有權力監督政府部門的日常行為。如果是在一個民主成熟的社會,阿貴當然是有權力知道而且能知道的。但現實生活中,阿貴總是被取笑,即使他的道理正確——有時候連同正確的道理也被一同取笑,成了他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證據。
盡管時代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盡管存在日月與螢火之別,但是龍應臺與阿貴的精神之光,本質上是同源的。然而,一個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名作家,一個卻成了落人笑柄的精神病人。其實,真正的差別不在于他們,而在于我們——自以為精神正常的圍觀者。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仍需在乎龍應臺,我們需要更多在乎龍應臺的人。只有這樣,一個不需要在乎龍應臺的時代才能到來。
野火集讀后感5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完了龍應臺所寫的一本頗有哲理與極為大膽的書——《野火集》。這本書由一篇篇小文章構成,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問題。在這本書里,我了解到了很多與我平日自然思維所不同的東西。它寫了現代的中國,現代的臺灣。把一切的污穢、不公、丑陋都通過文字暴露出來。其中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有以下幾篇。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與《生氣,沒有用嗎?》。曾經的中國,被外國稱為“生命力最強的國家”。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稱號的由來?這,并不是所謂的稱贊,而是赤裸裸的諷刺。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問題成為人們心中的恐慌。我曾聽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國家因為食品問題,近百人因此中毒而被送進了醫院。有一個人就說:“看來生命力最強的還是中國。”另一個人就問:“為什么呢?”那個人就回答:“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最多,卻不見傷了那么多人。”是啊,因為我們國家有一系列的食品問題,因為所謂的蘇丹紅都不足以使我們喪失生命,所以這個稱號由此而來。你們都應該懂得,這個稱號后面的嘲諷與其深藏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中國人不懂得生氣。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生氣沒有用。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中心。在這個法治社會,不應該是法律所打造的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嗎?那為什么又會有如此多的問題頻頻而來。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了“小悅悅”事件,十幾個路人置一個被貨車多次碾過的小孩不理,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沒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為她撥打求救電話。每每想起那場景,心中的憤怒油然而起。冷漠,這怎是一個人之所為。再來,讓我想到了因好心扶起一個婆婆而被判刑,因善良扶起一個老太婆卻被逼自殺。荒謬!憤怒!中國人,你們為什么不生氣呢?
因為不敢生氣,因為生氣沒有用。中國人講忍耐,中國人怕事,自私。沒有一個人想要惹禍上身,沒有一個人膽敢大聲叫罵那些占據了你家的攤販,侵犯了你權利的商家,因為怕報復,因為怕惹禍上門。一切都因為怕事啊!再者,生氣為什么沒有用?因為那些不守法者根本勸服不了,部門也根本辦不了事,簡直是形同虛構。實在有太多因素限制我們,導致我們所能“生氣”的人都失敗,最終無果。龍應臺在書中闡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如果那些攤販被每一個路過的人而責罵,或許他就會撤離,還回你的家。如果那些部門天天都收到投訴電話,他或許就不能熟視無睹,就會辦事。是啊,中國人不敢生氣,很少人懂得生氣。微薄的力量不能打破這蠻橫的結界,只有我們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集結起那份強壯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垮這個問題,她們都不敢吶喊,不敢叫罵,只能忍。可是,這個“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美德嗎?相信答案都在你們的心里。
我曾在《天天向上》看到過一個關于周鴻祎的采訪。看完這個節目,我不得不承認周鴻祎確實是一個敢說敢言的成功的商人。他不怕四海樹敵,勇于去顛倒企業巨頭。敢于去打擊那些不法網站,保障我們的電腦、手機安全。不畏懼如雨降臨般的唾罵與非議,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我們打造了一個便利的網頁。他說,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樣去顛倒那些企業巨頭,甚至來挑戰我,那么中國就會多幾個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網頁貢獻給大家。那么同樣的,如果我們國家能多幾個像周鴻祎這種敢說敢言的人,或許問題就不再那么多了。
《幼稚園大學》。大學,我所向往的階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心里向往大學。因為大學代表這自由,輕松。不再有繁多的作業,不再有石頭般的壓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學,是我從未看見過和了解過的——幼稚園大學。起初我極為迷惑,幼稚園和大學怎能相提并論呢?可是當我細讀后,才懂得了著所謂的幼稚園大學。文中舉了一個事例: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攔截了作者的車子,讓作者送她和她一個扭傷腳裸的朋友回臺北。作者答應了。一路上,這兩個女生哭著抱成一團。其實,這類情況只需一個電話解決。但她們卻只懂得哭泣。她們二十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而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卻還不到五歲。
看到這里,我倍感詫異。認為這太不可能,太難以接受了。可是事實卻又如此。在她們的身上,我們都看不到一絲的獨立。一滴滴的眼淚已為她們說明了一切。作者在文中稱大學教育為“喂哺式”教育。給予學生“過度保護”,將她們嬰兒化。沒有了她們本應具有的獨立處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這樣的大學生,還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嗎?這樣下去,我們的大學生還能真正的成人嗎?我想,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野火集》給了我很多從所未有的感受與見識。認識了中國人,認識了現在的大學教育。我想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反思與鼓勵。目的是讓我們去修正與改進,摒棄這種教育,敢于去指責與指正。這,才是我們所要的國家和社會!
野火集讀后感6
2011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龍應臺的《野火集》,有這樣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題目是《不會"鬧事"的一代——給大學生》。第一次閱讀龍應臺的文章,與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擊著一個又一個社會問題。
文章開篇引用了一個猶太人母親的故事,龍應臺向我們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鬧事",就先得關心這個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當代的大學生中有很多人只埋頭于功課,活在校園的圍墻里,不著眼于廣大的世界。作者還提到了一個女大學生被人問到社會問題時嬌滴滴地說"好可怕喲!"吐吐舌頭。我對于這個細節印象十分深刻,這樣的無知也能視為可愛?先不說這樣的大學生是否合格,倘若這種膚淺的審美在大學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謂"可愛"的方向發展。這樣不會關心世界的一代絕不會"鬧事"。
現象的背后總有其本質,龍應臺對于這樣的現象也做出闡述。大學生們所處的環境不鼓勵甚至于試圖阻礙他們對書本以外的興趣,來自于父母的教導、書本的知識、社會的壓制,當代的大學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不關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說的"他發覺這個社會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氣或義感"。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一代更不會"鬧事"。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經常關注一些國際新聞和重大事件。但我身邊的人有很多對于世界極不關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謂時尚的現象比比皆是,也許衣著時尚的人不會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內涵豐富,關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氣的人永遠都走在時尚的前沿,這樣的人才是最可愛的。我們現在的身份雖然是學生,完成學業是我們的頭等大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著眼世界并吶喊出自己的聲音;書本上給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礙我們追尋證明答案的過程。
文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見作者本身對于世界的關注。龍應臺用犀利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用屬于自己的文風談論著自己的主張,以一個公民的角度審視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的作家是可敬的,因為她的作品是社會的,是實際的,是真正貼近我們生活的,同時又讓我們有所反思。她以筆為劍,道出生活百態,揚起正義與道德。
野火集讀后感7
現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讀這種負能量書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讀到一句很認真的話,才有興趣翻開它。看書的時候,總是有種說得很對,但哪里又不對,貌似很憤慨,但哪里又別扭的感覺,好幾次讓我差點中斷閱讀。看完有種混亂、無助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我曾幾度因為別人負能量的傳遞差點奔潰,顯然這樣的玻璃心是無法消化這種負能量的,心中無陽光,如何面對黑暗,更如何推開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自責自己的軟弱、無能,告訴自己以后要有勇氣、要正義。可真正到現實中時,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識到以后以我之力,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讓自己充滿陽光,讓自己的陽光足以影響到身邊的人和事。這便是我擁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 我仍沒有勇氣,通過吵、鬧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能力要求別人必須贊同以及認同我的想法,畢竟人人并不是我。 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點,并不是讓我們用生氣、吵、鬧去解決事情,而是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好與壞,用事實去表達對與錯,不論結果怎樣,但要表明觀點,不說的話別人永遠都不知道。
我看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無力,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想了想長久以來沒有去做點什么的自己,理解到作者的存在這種憤慨也是應該的。 是的,作者說的有一點我很有感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站出來去說些什么,不管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愿意改變。
野火集讀后感8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錄了27篇龍應臺在84、85年發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評論文章。文章主要內容是批評國民黨政府各種不足之處,及鼓勵同胞要爭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權利。
《野火集》同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出版年份相同,寫作目的相近,具體內容互有參照。總之兩本書雖都出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但還都適合今天的中國讀者,特別是大陸讀者閱讀。
《野火集》總的基調是客觀冷靜的,敘述方法是說現象、究原因、提建議,沒有過多的吸引眼球但卻無濟于事的嘲諷與輕慢。可以讓人感覺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為家鄉、為學生、為小民改善自然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進民主自由。
文章發布已有將近30年了,30年前的臺灣與今日的大陸有許多驚人的相似。集權政治、道德淪喪、環境污染、弄虛作假,等等。許多非常嚴重的問題在現在的臺灣已經有了較好的轉變,而在大陸卻依然嚴峻。這讓我感覺大陸與臺灣是不是有著30年的差距,或者說30年后,我們的各方面情況可以達到今天臺灣的水準。
我爸媽去過臺灣,據他們說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凈衛生的食品,優美的風景,較高素質的居民。細想起來,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陸恐怕真的沒有幾個。真的希望祖國大陸可以有臺灣那樣物質和精神文明。
最后說一下,龍應臺是一位女性。經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她的暢銷書《目送》,一直以為這個名字的背后會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樣的溫文爾雅的男性。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龍應臺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關心民主建設、百姓疾苦、民族未來的有思想、有抱負的女戰士。她的言論在當時的政治高壓下,是受到了許多保守人士的攻擊的。她也是頂住了政府的壓力,發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進而點燃了臺灣自由民主的野火。一個弱女子,能有這樣的氣魄與情懷,真真讓人贊嘆敬佩。
同時推薦兩本書:《丑陋的中國人》為認識中國人的必讀書籍。《野火集》是認識中國社會的首選科目。
野火集讀后感9
最近一段時間對龍應臺的文字感到著迷,讀她的作品總能拓寬思想的維度,得到醍醐灌頂般的啟發。最初接觸龍應臺,是從她的親情三部曲開始的,讀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感觸,而后欲罷不能,渴望拜讀她更多的作品。
直到這本《野火集》,讓我認識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龍應臺。說得出"我被兒子修理得好慘"這般母愛真情流露的話語,寫得這般溫情凄美的句子,擁有如此柔軟內核的女人,可以怎樣的怒目金剛般抨擊社會百態,抗住年代的白色恐怖?這個學習英美文化的女性,在她深深熱愛的臺灣土地上,揮灑自己的筆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聲。龍應臺所擁有的魄力和勇氣,是她震懾文壇的銳利武器;精辟獨到的言語,一針見血。
看到很多關于《野火集》的書評,都覺得龍應臺所寫臺灣的滿目瘡痍,問題都是出于當時的政府。但我認為這把火照亮的是當時臺灣人的人性之丑,八十年代的臺灣如此的不堪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幾流的社會,幾流的環境。"《以"沉默"為恥》中的這一句一針見血。所謂的政府、社會、環境正是由人所創造的。以怎么樣的思想理念和行動去實踐,結果就打造出相應的政府、社會和環境。從《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開始,攤販占據市民的樓院、河畔兩岸堆滿垃圾、計程車毫無規則穿來插去、化學物品的大肆濫用;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中警察局、衛生署、環保局對城市管理無動于衷、人們"以復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或有甚者一心逃離如此臺灣;再到《不要遮住我的陽光》里眼之所及的標語之地、孔子銅像等等令人慨嘆,憤怒的情景背后,都是人為的結果。如果開始有不滿的提出;開始有建設性意見的發表;開始有對政府部門人員的警醒;開始有對環境保護問題的反思……有人愿意開始的這些,情況就必然有了轉機。且不說影響的速度和范圍,但這些人的思想、行動的轉變,我認為是唯一可以改善不滿并且治本的實際途徑。
八十年代臺灣的境況猶如當前的中國大陸,各種社會矛盾突出,政府國家的責任固然無法推卸,但人的思想的麻木與滯后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時,我們總是希望政府出臺更多的法律規條去保障自身的權益,限制意識不良的人的不當行為,以此便認為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事實上如果人的思想沒有真正轉變,缺乏自覺性和判斷力,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攙扶受傷老人卻屢被訛詐諸如此類的事件并不少見,因此有人建議設立保障好人好事的相關法律。這類的法律在歐美國家早已存在,我們即便效仿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樣的法律法規只會更多的消磨好人做好事的赤子之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冷漠。環境的惡化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這樣的情形在人類史上的工業革命中,現今的發達國家也同樣經歷過痛苦的轉變。但從他們的經歷可見環境是會在經濟的轉變后會有所變化,但不同國家的人卻未必得到同樣的轉變。
我們一同生長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對于這個曾經擁有過無數璀璨歷史與文化光環,也遭受過無盡災難和傷痛,現在承載著十三億人的期盼和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家,無論你喜歡或是討厭,留下或離開,用一句老話說來,身上同流中國人的血,這同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選擇建立一個怎么樣的家,怎么樣去建立我們理想中的家。假設外國的一切都如此盡善盡美,那么我認為我們首先思考的是與之相對比,我們還有什么不足之處?那里的人們為什么能夠建立起一個如此出色的國度?有什么值得我們從中借鑒或者學習等問題,而不是以"沉默是金"自居,或者一味羨慕吹捧別人而自慚形穢,甚至一走了之。但是終究"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深信一切能夠給予人們幸福感的國度與其制度,都是依靠集聚當地社會每個個體的力量與智慧,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在時間的見證下,共同創造出來的偉大成果。
野火集讀后感10
龍應臺,聽她的名字你會覺得她是個在書房里啃古語和文化史的禿頂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會很自然地以為她是個男人,只不過事實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個秀氣的男人,有著濃厚的書生氣,楊澤她她是“天真女俠”,這樣你就驚訝的發現,原來這是個女人。龍應臺應該是個讓人驚訝的女人,她的筆觸平和卻寫出臺灣天空下的丑陋,那些藏在最隱晦角落里的黑色都會被這個女人有意無意的扯出來,所以那把野火才會把臺灣的天空燒的透亮。
龍應臺曾長期旅居海外,對于她這種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之后對于社會上見到的種種都會有種超脫的感覺,她是那種脫離了棋盤的旁觀者,而不是對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會有對于任何一方的偏頗。《野火集》是龍應臺在報紙上評論文章的集合,對于這種收集型的書刊,龍應臺讓它做到在20天內再版24次的奇跡。《野火集》就著臺灣的春風,一下就染紅了那個小島上的善良民眾,幾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讀期刊。
龍應臺的評論不會用堆壘的典故和文化專業術語做評述,她以身邊的例子為出發點,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說的現實是真實的,人們可以觸碰到那些事實的質感,鈍的讓人心痛。她問“中國為什么不生氣?”她評“幼稚園大學”,她說“機器人中學”,她還說臺灣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是她還是那個生她養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龍應臺是盜火的米羅普休斯,那個被眾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卻把火種帶給人間,那些借著春風的野火被龍應臺盜出來之后就有無限的熱量,炙熱的火苗舔舐著臺灣政治每根被隱藏的脆弱神經。龍應臺的火燒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虧了龍應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應臺應該是個啟蒙者,相較于上一代啟蒙者,從魯迅到賴合,從柏楊到李敖,龍應臺是溫和的,卻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無害的正氣散,魯迅刺客型的筆鋒是冰冷的,是讓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種剜肉去瘡的猛藥。年青的龍應臺和年青的魯迅一樣,天真的抱著火熱的救國心去國外求學,回國后她才發現,制度壞了,可以修補;思想壞了,卻是外力無法挽救的,所以她選了和魯迅一樣的路,或者說冥冥中有著某種必然。
龍應臺的野火燒了二十年,龍應臺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記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訶德一樣,守護著那個沒落的時代,和守舊的存在價值觀作斗爭。夕陽里,堂吉訶德,瘦馬,破槍,銹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長。龍應臺在早上升旗的陽光里被裹著,影子被踩在腳下。
野火集讀后感11
選擇看《野火集》是因為龍應臺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我的十分相像。看完全書時,龍先生的筆尖已經將我的思想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度。
下面,我就以一個普通中學生的身份來談一談我的理解與觀點。
在《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以及《生氣,沒有用嗎?》這兩篇文章中,龍應臺先生談到了對于七十年代臺灣的“臟亂差”現象,當時的國人根本不予理睬,從眾性使得他們漠視了這個滿身污垢,卻被他們稱之“家”的臺灣。所以,當龍先生“生氣”時,卻受到了以白眼和辱罵作為“先鋒”的“回報”。對于這一點,我是感同身受的。曾經在一個飄雪的冬天,我看著紅燈前自由穿梭的行人,大聲喊出:“是紅燈,你們為什么要穿路?”時,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用臟話罵了我,從我身邊擠著(來往行人很多)走去了對馬路;一位走到馬路中間的老伯很詫異地回過頭來看我,像是見到了一個不明外星生物體……那一刻,我的眼眶紅了,我不敢相信這就是堅持交通法規的人的下場:眾目睽睽之下,像一個小丑。但是龍先生說“講道德勇氣,不是可恥的事;說社會良知,也并不膚淺。”而且“在一個法制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
中國有句俗話“忍字頭上一把刀”,可見國人講隱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別人不危害自已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國人“根深蒂固”地相信這個“理念”。所以,鳥兒找不到茂盛的樹林了;老人倒地也沒有人幫忙送醫了;世博護照被偷找不到小偷了……這些都是身邊確實發生的。太多只顧自己利益的人一邊埋怨“人心不古”一邊理所當然地繼續自已的無動于衷。但是龍應臺先生告訴我們“要維持一點基本的人的尊嚴,就不得不仰靠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這不僅要求我們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還要制止別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們“不應該迷信逆來順受”。
同時龍應臺先生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國人的道德劣根性“我們不敢正視自已的缺點,反而一味地掩藏——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太多國人都避諱的問題,卻又是至關重要的癥結所在。
拿上海世博會來說,我本身就是世博小志愿者,所以有關世博的新聞會特別關注。當電視上播出了哪個廣場舉行盛會時,鏡頭遠處,說不定你就能看見幾個孩子爬到建筑上打鬧;一群人擁上公交車,把幾個外國人擠在門外;一個女士偷偷地快速掀起隔離帶鉆進了隊伍里……這些盛會中的敗筆,都被掩蓋了。所以當看到《野火集》里針砭的社會弊端時,我的感受好像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點點滴滴,中國人重形式、做表面的習性到處可見。但是龍先生告訴我們“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一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因此“我們不做大人物,總可以做個有一點用的小人物吧?一個渺小的個人,如你,如我,還是可以發光發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個中國大地,帶去龍先生以及所有愛國之人的心聲,關注我們的家、我們的中國、我們的上海,從小我出發改變這些不美好的現狀。就像文中龍應臺先生所呼吁“過程會很困難,沒錯;有些人會被犧牲,沒錯。但是在你沒有親身試過以前,你不能說不可能!在你沒有努力奮斗過以前,你也不能談無力感。”
因此當我讀完《野火集》后,并沒有對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對一個文化理念與公民意識先驅者的崇敬,感謝她用筆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說出的話,感謝她這樣一個平凡卻勇敢的中國人。我想正因為有了這樣前輩的指引,所以我才會變得更堅強與勇敢。
野火集讀后感12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從專制到民主,從禁閉到開放,都凝聚著一些人的斗爭和汗水,甚至是犧牲。對于那些奉獻了自己,改變了社會的斗士來說,我們應需奉上真誠的贊美。
過去的臺灣,是一個專制的地區;現在的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質普遍比較高的地方。這個巨大的改變,離不開一位拒絕沉默的教授――龍應臺。
在龍教授尖銳的筆下,《野火集》誕生了。
這本書正如他的書名一樣,野火般地銷售起來:學校大批大批地訂購;一位醫生買了300本,四處寄發;走進書店的人們都買兩本,一本送人,一本給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夠多……
這本書,就如拒絕對社會不良現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種,將爭取自己權利的火種撒到每個人的心田。當時,有人把龍應臺當作“縱火犯”來看待,而大部分人,卻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話。
毫無疑問,正是在當時政府的壓迫下,才有那些指責政府不公平的言詞。而政府隨之的改革,也意味著那些為爭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沒有白費。
改變社會的,是那些拒絕沉默的人,拒絕容忍的人,是他們,奉獻了自己,為下一代爭取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我為那些勇于奉獻,勇于面對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無比敬佩,而對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更多的是同情。
別人的囂張很多時候來自你的軟弱和縱容。那些民主斗士為了更美好的社會奉獻斗爭,甚至犧牲,我們什么也沒做卻享受著他們的成果,作為沉默的大多數,是不是應該感到羞恥?
社會的改變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個人創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動社會前進。
野火集讀后感13
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正處于熱切希望突破現狀,沖撞權威的年代,1985年以來,龍應臺在臺灣《中國x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為這般思潮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以專欄文章結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并創下一月之內再版二十四次的記錄,風靡臺灣,是80年代對臺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
龍應臺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于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這些事,就發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那么具體、實在、確切;而內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點破;立時豁然開朗。
此次重新編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當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對此文的感言,或對當時時代背景的補充說明,或觀照了對文章產生的現實意義,讓人慨萬分。并邀請二十位華語文學名人如柏楊、余秋雨等,為文或追憶或評析走過“野火時代”的臺灣。
1984年左右,龍應臺開始給《中國x報》寫專欄,后結集出版為《野火集》,這犀利的批判真如野草之勢,也吹了二十年,直到今天,還有海歸不斷地在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落后(如劉瑜),但也正是經過了二十年之久,很多人站出來說,并不是這樣的。我們也看到很多體現文明的事啊,為什么非要放大這些不文明的事呢?為什么不提出解決的方案呢?二十年前,龍應臺讓每個市民去爭取自己的權利,一定要“生氣”,有“生氣”才能有改變,從制度外部來改變。也許如今臺灣的狀況已經得到解決,但如今的大陸問題仍然存在。——蘊秀
野火集讀后感14
這本《野火集》,是我看過的書中最令人震撼、反思的。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敢相信以前的臺灣最可怕,心情也隨著作者的描繪場景變化。
當我看到臺灣人民因害怕流氓而不顧自己的家園,任他們隨意踐踏。當我看到他們只能忍受別人欺負,卻一句話也不說,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為什么他們從不違抗,保衛自己的家園,為什么他們能忍受半夜時聽著外面那吵鬧的聲音?
這叫我怎么不生氣!
看到釣魚的人從來不會責罵亂扔垃圾的人們,我的心不禁激動起來。他們釣什么魚,河水那么臟,魚都是臟的!愛河的人,請你們昧著良心問問自己。為什么一聲不吭?你們難道要在旁邊無聲無息地觀看?你們為什么不訓斥扔垃圾的人,叫他們不準再將垃圾扔進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漸漸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純潔。愛河的人,你們的心難道不疼,為什么無動于衷!
這叫我怎么平靜下來!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們燃燒電纜。他們是那么的過分!他們難道沒有孩子,難道只有親手捧著一個變異的無頭嬰兒,他們才會心痛一下。臺灣的母親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寶寶出生,他們肯定可愛極了,像一個純潔的天使一般。誰能想到生出來的與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們商人還有沒有良心?
看到這些,我不敢相信臺灣發生了那么多的惡劣事件。這些雖是從前,卻給我們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鎮定不下來!
不要以為你只是社會中的一人,只有團結起來,社會的惡劣情況才會改變!
【野火集讀后感(精選14篇)】相關文章:
4.流螢集讀后感
5.《草葉集》讀后感
6.蘭亭集讀后感
7.園丁集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