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華】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從小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詩吧,今天我們就來比比誰會背的多,指名背古詩,不能重復。
二、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4)小組內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了。
3.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現。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宿、菜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第二課時一、導入
1、匯報學生查找的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2.學生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教師隨機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4.引導學會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1)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5.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6.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于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六、朗讀全詩七、試背全詩八、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2、學生范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后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幻燈出示圖片,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里,你認為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麗)人呢?(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里呢?這里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里。(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臺進行生字教學,班內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范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交流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語:這么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該怎樣讀?
2、錄音范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布置作業:
1、背會古詩,2、積累古詩
八、板書設計:
枯野火燒不盡景美麗
草宿新市徐公店
榮春風吹又生人可愛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2
設計意圖
七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包括《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四首絕句。與第一單元“四時之景”主題下的《古代詩歌四首》相比,這四首詩都是唐代詩歌,形式短小,題材豐富,或即景抒情,或行軍感懷,或征人思鄉。在學生借助旁批和閱讀提示自主誦讀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整合教學:
一、感知形式。四首絕句中,有三首七言,有一首五言。七言相對于五言,信息量增大,表意更豐富。以《峨眉山月歌》為例,如果前兩句變為“山月半輪秋,影入江水流”,似乎很精煉,但缺失了地名,作者遠行時對故鄉的眷戀情感就弱化了,后文的地名也缺少貫通一氣的呼應。絕句的特點是前后兩句的“宛轉變化”,《峨眉山月歌》前兩句寫月下景,后兩句寫詩人的行中意;《江南逢李龜年》前兩句對仗,敘述往事,后兩句寫景中感慨當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前兩句用聯想寫個人,后兩句用想象思家國;《夜上受降城聞笛》前兩句以視覺寫邊塞之景,后兩句以聽覺抒征人之情。形式的異同,在朗讀中感受比較,不求全面,促進背誦熟記為要。
二、比讀意象。“立象以盡意”,意象是詩歌的最小單位,想象描繪詩中之“象”,揣摩品析“象”中之意,是學習古典詩歌的重要方法。《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閱讀提示中說:“欣賞詩歌要特別注意體味核心意象”。這提醒我們,意象、意象群、核心意象這些術語在初中起始階段就應該作為教學內容。學習這四首詩歌,可以從閱讀提示這句話入手,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知其他三首詩歌的核心意象。四首詩歌分別以“月”和“花”為意象,但色彩似乎有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故鄉的秋月高懸頭頂,影入江流,陪伴詩人遠行。這含情脈脈的月亮該是溫暖的淡黃色;“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空寂邊塞的月亮,讓沙漠如雪,讓空里流霜,這冷如霜雪的月亮該是灰白色的吧。“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戰火紛飛,生靈涂炭,那簇簇盛開的菊花,大概也是慘白容顏;“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草長鶯飛,落英繽紛,江南最美的時節,遇故人思往昔,此情此境,片片飛“紅”更讓人悲哀。唐詩中寫“月”寫“花”詩句眾多,例舉吟誦,整合歸類,可以讓學生習練品析核心意象的方法,同時也積累了經典詩句。
三、比較情感。四首詩歌中,李白和岑參的思念是顯而易見的,“思君不見下渝州”“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李益的思念也是明晰的,“一夜征人盡望鄉”,這思念時間持續久,波及范圍廣;杜甫的`思念則欲訴語噎、戛然而止,“落花時節又逢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勾起無限回憶。李龜年曾經因歌喉名動京師,他最好的舞臺在長安;杜甫胸懷大志,他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人生舞臺也應是長安。“又逢君”之后,詩人省略了多少對盛世的追思、對青春抱負的感喟。“思”,是四首詩歌的共同情感,思故鄉友人、思盛世年華、思和平故園、思中原家鄉,一種思念多樣情愁。誰的思念更深重?細細品讀詩歌的用詞煉字,李白的思念中有昂揚,杜甫的思念中有悲涼,岑參的思念中蘊藏豪壯,李益的思念則凄哀蒼涼。唐代詩人的思念是豐富而磅礴的,與之相比較,宋詞里的思念就顯得狹小而纏綿了。
【課型特點】
積累型群詩教學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利用閱讀提示和旁批,初步理解詩意和作者情感。
2.聯結比較,學習品析核心意象、揣摩用詞煉字等方法把握詩人情感。
3.積累經典意象及相關詩句,了解唐詩絕句抒情特點。
【教學重難點】
聯結比較,學習品析核心意象、揣摩用詞煉字等方法把握詩人情感。
Part.02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學法
前面我們學習了《古代詩歌四首》,感受了詩歌中的四時之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典詩歌,學習的方法是比較,可以比相同,也可以比不同。大家先自由讀一讀四首詩,看你能不能發現他們的相同之處。
二、初讀求同,積累常識
1.自由讀詩,說形式之同。
預設:同為唐詩;同為絕句;三首同為七言,都有景物描寫。
引導學生讀好標題,讀清七言和五言的節奏,讀出韻腳拖音。
(屏顯,共讀)
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楊載《詩家法數》
絕句在第三句要有變化,是一種規律。——孫紹振
再讀詩歌,看一看這四首詩歌是不是都符合這一規律,每首詩歌三四句與前兩句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感知“變化”,幫助學生找規律,促進積累記憶。
預設:《峨眉山月歌》寫月、寫景→寫人、寫情
《江南逢李龜年》敘事、憶往昔→寫景、寫眼前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寫個人、感孤苦→寫故園、想家國
《夜上受降城聞笛》寫視覺之景→寫聽覺、抒情
2.以一帶多,找核心意象。
讀《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勾畫對“故園菊”的賞析:很快,詩人又從這種自我感傷中走出來,聯想到故園的菊花——它們在淪陷的都城,應該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雖然沒有主人欣賞,孤寂而凄涼,但也一定不負秋陽,在斷壁殘垣間競相綻放。欣賞詩歌要特別注意體味核心意象。
(屏顯,共讀)
意象,是指意中之象,即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景、物等客觀物體。
核心意象是指在詩文眾多意象中,凸顯情感、突出主旨或統領敘事的意象。
共讀,初步了解,不深究。
再讀其他三首詩歌,你覺得它們的核心意象分別是什么?
預設:其他三首詩歌的核心意象分別是月、落花。
三、比讀意象,積累名句
1.比較異同。
《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核心意象都是月亮。如果給兩首詩中的月亮涂上顏色,你覺得它們的顏色相同嗎?你會分別涂上什么顏色?結合詩意說一說。
預設:《峨眉山月歌》中的月是淡黃的暖色,《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冰冷的銀白或灰白色。兩首詩歌核心意象同為月亮,但色彩不同,溫度不同。
2.積累詩句。
在中國古典詩歌發展歷程中,“月亮”逐漸成為詩人寄托自己對親人、對故鄉思念的固定意象。你還知道哪些詩中的月亮也是表達思念的?
(屏顯,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思念是一張網,常常在我們孤獨、失落時悄悄蒙上心頭。當我們背起書包,告別自己的小村莊到學校開啟一周的寄宿學習生活時,我們會想起李白的……(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當我們羈旅外地,想念自己的家鄉親友的時候,抬頭望月,我們會想起李益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引導學生反復改寫詩句,內化對詩意的認知。
四、比較情感,品味字詞
1.閱讀提示中說,《峨眉山月歌》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結合詩歌題目,我們可以把“思君不見下渝州”中的“君”理解為月亮,無論友人還是月亮,都代表著故鄉。《峨眉山月歌》的核心情感是思念,思友人;《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的核心情感也是思念,思故都。你覺得其他兩首詩歌的核心情感是什么?結合閱讀提示說一說。
預設:《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征人思家鄉,《江南逢李龜年》是詩人思盛世。
2.在燦若繁星的唐詩群體中,表達思念的詩歌數不勝數。同樣是思念,四位詩人的思念誰的更深重?各有什么特點?結合詩中詞句說一說。
引導學生品析《峨眉山月歌》中的動詞“流”“發”“向”“下”,體會思念中的昂揚進取之情,引導學生補寫《江南逢李龜年》“又逢君”后面的人物言行,體會“又逢君”中思盛世的深沉悲嘆,引導學生品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的“憐”,體會思念中對和平的期盼,《夜上受降城聞笛》中的“一夜”“盡”,體悟思念之久之深廣。
課堂小結:
(出示“思”的篆文字形)思,古人造字的時候,表示用頭腦考慮,用心靈感受。世間萬千風景,身邊諸多事物,入心入腦的那些人、事、物、景才沉淀為“思”。讓我們誦讀詩歌,走進唐代詩人的思念;凝視生活,常思自然萬物的情味。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 ,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題目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三、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四、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五、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聽古詩的興趣,并能記住詩名,初步理解古詩的意
2、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觀察,并完整地講述圖畫內容。
3、知道賀知章是我國古代偉的詩人。
活動準備
幼兒教材、書、錄音機,磁帶柳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柳樹
1、提問:小朋友,春天來了,身邊的景物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幼兒說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師出示柳樹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
3、你覺得春天的柳樹像什么?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回答問題
二、請幼兒學燕子飛,到指定的位置取書
三、請幼兒將書翻到第15頁,和乖乖熊一起看圖講述
看圖片上是什么季節?什么地方?近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遠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
四,看動畫,與老師一起欣賞古詩。并回答問題
1、請一名幼兒在書上示范欣賞古詩,師生共同提出欣賞要求
2、提問:這首古詩的名字是什么?請幼兒在書上劃指古詩的名字,集體回答
3、提問:你知道“詠柳”是什么意思嗎?鼓勵幼兒膽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小結:詠就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贊美柳樹
4、介紹作者賀知章,他是我國唐朝偉的詩人,5、再次欣賞古詩一遍。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5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仆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出示圖,揭題、解題 :詩題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們一起來學習研究。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以不同形式朗讀,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詩句內容。(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讀不準的地方,注意:“斜”的讀音在教學時應讀“xié”。
(2)指名讀、齊讀、范讀等,初步了解古詩內容。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于”、“霜”、“寒”、“斜”等詞語,用、查找資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組內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匯報,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指出:“坐”意思是“因為”,“于”意思是“比”,
“徑”意思是“小路”;“白云生處”意思是“飄浮白云的`地方”。
(3)學生根據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節,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
在山林深處白云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停下車子不走,是因為我喜愛這深秋時節楓樹林的晚景,要盡情觀賞。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艷。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除了火紅的楓樹林,詩人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云,這四種景物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
閉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
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這其中包含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四、指導背誦
1.指導誦讀
要讀出節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以古箏配樂最好)
2.指名試背。
五、識字寫字
教師指導書寫漢字:“徑、霜”
作業設計:
1.創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凄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贊美之情。想做小杜嗎?自己試著寫一寫秋季的校園。
2.課后自行閱讀杜牧的詩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6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借助插圖、展開想象,并運用增、補、調、換四種方法理解古詩,體會詩句的意境。
3、習得觀察方法,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4、指導背誦《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讓學生掌握理解詩句的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望廬山瀑布》引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
師:請大家自由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讀好一首古詩,還要注意停頓和節奏的劃分,大家邊聽老師讀,邊在自己的書上劃分節奏,好嗎?(PPT投影節奏劃分)
生根據節奏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三、理解
(一)借助題目悟方法
師:孩子們,要想看懂一首古詩,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請大家說說平時是用什么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的?
請看這首古詩的題目:題西林壁(指題目)(借解釋小結方法)
板書:增 補 調 換
(二)運用方法學詩句,感受廬山的千變萬化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齊讀)
請大家按照剛才小結的理解詩句的方法,學習小組之間討論討論這兩句詩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體方法跟同學說說就更好了!開始吧!
師巡視,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認真,誰來結合理解古詩的方法,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補充解釋:看課文插圖,理解“橫看”“側看”
誰來繼續結合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第二句的意思
請大家看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廬山
生充分觀察課文插圖,說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廬山嗎?(出示一組廬山圖片)
能再說說廬山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嗎?
能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兩句詩嗎?(個別讀)
師:是呀,這些都是詩人游覽廬山看到的景色。(板書:景)
只要詩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廬山不同的樣子,所以觀察廬山的角度遠遠不止文中提到的六個。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覽廬山,寫下了他們的感受,我們去看看詩人眼中的廬山,感受廬山的千變萬化:(師大約講解詩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所以,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讀邊在頭腦里想象廬山的樣子,把你最喜歡的那幅廬山風景畫讀出來……
(三)活用方法悟詩情
廬山的景色真是讓人目不暇接!所以詩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繼續用剛才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師:詩人已經看到廬山這么多不同的景色了,為何它還說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生:因為他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所能見到的只是廬山的局部
師:所以這兩句詩的解釋中,我們還可以用“補”的方法,把原因補充得更加具體——
生:(補)我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貌,只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
師:那該站在怎樣的角度才能看清廬山的全貌呢?
生答:應該跳出廬山,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俯覽整個廬山
師:所以詩人說:(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再讀讀這首詩,從這首詩中,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說:我明白了要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處理問題,這樣才能客觀、全面。
師:是的。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多個角度,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也就是俗語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些課文正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
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說說嗎?(下棋、同學之間吵架)
師:詩人游廬山,把自己的所見、所感都寫下來了,讓我們不僅欣賞到了廬山的美景,還讓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板書:道理)
像這樣的詩,我們可以叫它哲理詩。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廬山,欣賞廬山的美景,把這首詩美美地讀一次。
(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齊讀)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7
古代詩歌朗讀指導:對比朗讀
一、導入:
古詩是節奏優美的,那么我們如何朗讀,才能更好地讀出古詩的美感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古詩對比朗讀的一些方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在對比朗讀中感受不同詩歌的節奏,朗讀時做到抑揚頓挫。
2、在對比朗讀中感受不同詩歌的意境之美。
3、借助對比朗讀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感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種手法達到這種效果。
三、明確朗誦的基本要求:
(一)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
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二)古詩朗誦注意事項:
1、發音正確,吐字正確。古詩文中特別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頓,把握節奏。
3、語調生動,輕重適宜,做到抑揚頓挫。
四、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的誦讀欣賞
(一)欣賞詩歌的方法:
抓關鍵詞,品味語言;
研讀景物,體味意境;
探究主題,情景交融。
例一:《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例二:《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二)朗讀訓練: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
一讀:讀出節奏
要求:
1、自由朗讀兩首詩歌讀出節奏。
2、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訓練:用斜線給兩首詩歌劃分朗讀節奏
例一:《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例二:《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二讀:讀出意境
要求:自由朗讀,體會感情。
步驟:
1、抓住詩中景物來分析意境。
2、用合適的語調來變現意境。
例一:《錢塘湖春行》
1、寫了哪些景物?
答:寫了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楊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景物。
2、這些景物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愉悅、輕松、的意境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風光迤邐的早春畫面。
3、用怎樣的`語調來變現這種意境?
答:舒緩、明快,語調清揚。
例二:《天凈沙.秋思》
1、天凈沙.秋思》是寫那個季節的景物?
答:寫了秋季的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
2這些景物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這些景物營造了一種蒼涼凄清的意境。
3、用怎樣的語調來變現這種意境?
答:緩慢、壓抑,語調低沉。
三讀:讀出情感
要求:自由朗讀,讀出節奏和感情。
步驟:
1、找出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2、用自己語調的變化來表現這種情感。
例一:《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是什么?
抒發了作者一種愉悅享受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的感情。從“最愛”等詞句中可以看出來。
2、要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來表現這種情感?
節奏舒緩、明快,語調清揚。含著喜悅之情,讀出心中的愉悅來。
例二:《天凈沙.秋思》
1、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是什么?
作者抒發一種漂泊天涯思鄉念親的悲傷、惆悵之情。從“斷腸人”一詞可以直接體現這種情感。
2、要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來表現這種情感?
緩慢、壓抑,語調低沉。融哀傷之情入詩,讀出心中的哀傷和悲涼。
五、拓展訓練
照老師教的方法,為下面的詩歌劃分節奏,分析意境,找到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找到合適的方法去讀出節奏和情感來。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節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意境:通過明月、清風、疏星、細雨蟬鳴、蛙聲、鵲驚、稻花、農人營造了一種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的意境。
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這種安適、自然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朗讀節奏:稍微輕快,清揚讀出享受喜悅的心情。
2、卜算子詠梅
驛 外/ 斷 橋 邊,寂 寞 /開無 主 。
已 是 /黃 昏 /獨 自 愁,更 著 /風 和 雨。
無 意 /苦 爭 春,一 任/ 群 芳 妒。
零 落 /成 泥/ 碾 作 塵,只 有 /香 如 故。
意境:通過驛道、斷橋、風雨、黃昏、零落等景物寫出梅花的不幸處境,營造了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的意境。
情感:凄涼、孤芳自賞卻 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朗讀:聲音低沉、語調較慢。讀出處境艱難,凄清之意和不屈之情。
六、歸納小結
詩歌朗誦的方法:
1、發音正確,吐字正確。古詩文中特別要注意按意定音。
2、注意停頓把握節奏。
3、語調生動,輕重適宜,做到抑揚頓挫。
七、自我反思
建議你從下面幾個方面對本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
a、這堂課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學習熱情高不高。
b、這堂課我有沒有學到新知識。
C、這堂課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
如果你三項的回答都是YES,請你給自己打“優”
如果你有兩項回答YES,請你給自己打“良”
如果你有一項回答YES,請你給自己打“合格”
如果沒有一項回答YES,一定要加油哦!
我給自己打“_________”今后我要努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做得更好。
八、作業布置
請你用老師教給的方法認真誦讀課后古詩。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雨》。
2、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詩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預習要求:
看拼音讀讀古詩。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春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春天到了,春風拂面,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1古詩兩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2、簡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被后人稱為“詩史”。《春雨》原題《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前四句。
三、精讀《春雨》
1、師范讀,領讀兩遍。
2、指導看圖,說說春雨的特點。
3、理解第一句:
時節:時令,季節。當:正當,就在。
乃:就。
這一句詩的意思是:這真是一場“好雨”,像知道什么季節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
為什么說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潛:暗中,悄悄地。潤物:滋潤萬物。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5、指導朗讀、背誦。
教師范讀,強調節奏。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6、總結:這首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課堂:背誦古詩。
課外:臨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春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春雨》。
2、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詩意。
二、揭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板書課題:春曉。
2、解題。曉:指早晨。春曉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4、簡介孟浩然。
三、精讀《春曉》
1、指導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練習朗讀古詩。
3、學習古詩。
學習第一句:
眠:睡覺。曉:天亮。
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
這句詩的意思是: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都有鳥的動聽的叫聲。
學習第二句:
這句寫得是什么時候的事?
昨天夜里,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讀《春曉》,注意讀好停頓。
四、總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五、作業。
課堂:背誦并默寫古詩。
課外:
1、說說兩首詩的意思。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請寫下來。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9
【課前透視】
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
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4、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對話平臺
1、自學:
⑴ 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⑵ 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2、感悟:
⑴ 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⑵ 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①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②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④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
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課后反思】
教學過程中,環節之間不夠緊扣,有些拖沓。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不夠,忽略了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教學設計應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回顧:
⑴ 背誦古詩〈草〉。
⑵ 引題,揭題,解題。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小詩:《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二、自學
1、學生自由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相互幫助。
三、交流
1、檢查自學情況。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讀,男女生讀,競賽讀,齊讀。
4、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⑴ 自由讀,邊讀邊想:
課文描寫的暮春時節的哪些景物,如果我們要給這首小詩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應該畫些什么?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據學生發言,相機作畫:
籬落疏疏一徑深:畫上籬笆,要稀疏些,還要畫上一條小路,要狹長。
樹落花頭未成陰:畫上樹,枝葉不是很茂密,樹下也要畫上樹葉。
兒童急走追黃蝶:畫上兒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趕黃色的蝴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還要畫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為什么?
(春季,油菜花。)
5、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四、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五、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3、搜集在《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寫春季的詩,并試著背下來。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寫字
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伴教錦囊】
一、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二、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
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
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閱讀在線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勝日尋芳泗水濱, 清明時節雨紛紛,
無邊光景一時新。 路上行人欲斷魂。
等閑識得東風面, 借問酒家何處有,
萬紫千紅總是春。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 《游園不值》
賀知章 葉紹翁
碧玉妝成一樹高, 應憐屐齒印蒼苔,
萬條垂下綠絲絳。 小扣柴扉久不開。
不知細葉誰裁出? 春色滿園關不住,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枝紅杏出墻來。
【課后反思】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時,改掉了第一教時有講無悟的方法,而是利用為小詩作圖的機會,創設了一種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然而然的理解詩意。這種方法一點也不生硬,效果還不錯。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0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朗讀、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絕句》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引導同學們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由此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詩:9 古詩兩首
(二)自學《絕句》
1.讀題、解題,作者簡介。
《絕句》是古代詩詞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這首詩是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杜甫寫的,當時唐朝開始衰敗,又發生叛亂,詩人歷盡艱辛才輾轉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間草堂,詩中描寫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麗的景色。
2.教師范讀。
強調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學字詞,理解詞語,教師檢查,學生質疑。
黃鸝:一種小鳥,也叫黃鶯,叫聲很好聽。
白鷺(lù):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細長,吃小魚,小蝦。
東吳(wú):古時候的東吳,就是今天江浙一帶。
鳴:這里指鳥叫。
翠柳:綠色的柳樹。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嶺: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這時是虛指。“千秋雪”指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萬里:指非常遙遠,不是實指。
4.檢查自學詩意情況,想像畫面。
(1)指名讀詩句。
(2)練說每句詩意。
(新綠的柳枝上一對黃鵬在歡唱,蔚藍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鷺從溪上飛起,向遠處天空飛去。遠處,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樣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戶里一樣。門外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觀看彩圖,誦讀全詩,想像畫面。)
(整首詩描繪了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景色。)
5.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朗讀。
我們要以歡快的語調,來讀這首詩,讀詩時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輕重快慢。
(2)教師范讀。
(3)學生朗讀。
兩個/黃鵬//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干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抒發了作者對平靜生活的向往。)
(三)體會寫法
詩人為什么能描繪出這么美的畫面呢?他運用了什么方法?你們想知道嗎?齊讀全詩,仔細體會。
(教師總結:古詩是四個不相連屬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圖畫,短短四句寫景,有層次,有遠近,聲情并茂。而且黃翠白綠,眾彩繽紛,形象鮮明活潑,分而不散,從而充分表現了詩人恬靜開朗,躍躍欲歸的內心世界。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質樸,對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樂美。)
(四)背誦全詩,體會美感
(五)布置作業
1.練說詩意。
2.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復習導入
1.背誦《絕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創設情境,交代學習方法
1.給學生演示《早發白帝城》音樂鑒賞的視頻資料。
2.交代學習方法。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五讀法”來學習古詩。什么叫“五讀法”?又該怎樣運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呢?
(2)出示“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知大意;三讀精,解詞義;四讀會,達意境;五會讀,有感情。
(三)指導學習《早發白帝城》
1.揭題,解題。
(1)“發”在這里的讀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發)
(2)讀了這個題目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學習這首詩時就會解決我們的疑問。
(3)這首詩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按照“五讀法”開始學習詩句
(1)一讀通,咬準音。
①正字:朝(zhāo)還(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結構),辭(左右結構),猿(左右結構)
(2)二讀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辭:辭別、離開。
還: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讀精,解詞義。
通讀全詩,根據每句詩所寫的內容,給詩分層。每層寫了什么內容?
(這首詩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告訴我們詩人出發的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第二層寫長江兩岸的景色。)
①指名讀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從白帝城出發,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時間離開白帝城出發的?從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詩人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從“朝”和“彩云間”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當詩人離開白帝城時,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間”一詞,除了寫出時間,還寫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點?(很高)
教師講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講在“彩云間”。
③從白帝城到江陵有多遠?詩人乘船走了多長時間?從詩歌的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從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遠,詩人乘船只用一天時間就到達江陵了。)
詩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虛指,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說明船開得很快。
④小結:這兩行詩,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讀時,除了要把順水行船速度極快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表達詩人的心情同飛舟一樣輕快。
⑤指導朗讀。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⑥第二層是寫長江兩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來寫。
(抓住“猿聲”和“萬重山”來寫。)
⑦作者為什么要寫“猿聲”和“萬重山”?
明確:當年長江三峽,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猿猴的叫聲常常會在深山峽谷中引起回聲,一聲接一聲,聲聲不斷地傳播開去。李白乘船順水而下時,在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中,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這里用猿猴的啼叫聲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輕快和沿途景色的壯麗。
⑧指導朗讀(注意把“快”的意思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每句的意思。(分組討論,指名說)
(早晨,作者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遠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一聲接一聲還沒停下來,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1)學生邊看《早發白帝城》的影碟,邊聽師范讀古詩。
(2)談話: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當年他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貴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白帝城的地方,忽然傳來皇帝要釋放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樣?(十分高興)
李白在釋放后寫了這首詩,不但描寫了長江兩岸雄偉壯麗的景色,而且表達了自己經過艱難歲月之后,被釋放的喜悅心情。
(3)為什么說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①順水行船(客觀);②心情愉快,急切盼歸(主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我們再讀這首詩,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體會詩人的感情。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讀李白和杜甫的詩,然后利用隊會時間開一個班級詩會,看誰知道得多,理解得準確。
教案點評:
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古詩,最后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背誦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后,老師再結合詩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1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②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①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②說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③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④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⑤練習背誦。
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抄寫《望天門山》。
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讀或背誦。
b.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①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默寫《望天門山》。
②配樂情境朗誦。
想象畫面
①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拓展活動
①交流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②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體味創作詩文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借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語境導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春天的鄉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紅柳綠、鳥語花香、欣欣向榮,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圖畫。
2、釋題:
齊讀課題,在這兒“新市”是地名,現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那么“宿”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呢?同學回答:住宿。
二、學習古詩
1、介紹作者
楊萬里是南宋文學家,字廷秀,號誠齋,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歌大多描以寫自然景物為主,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稱作“誠齋體”,他的作品也叫做《誠齋集》,并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詩人途經新市,住宿在這里,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所寫的一首詩。那么同學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個地名,就在現在的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詩題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詩意
①讀詩的前兩句
②想想畫面,理解詩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從第一句開始,“籬落疏疏一徑深”,在這句詩中描寫的有“籬落”和“徑”,你們知道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嗎?籬落,指的是籬笆,一般在農家小院的周邊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圍成的圍欄,叫作籬笆,那么楊萬里見到的是什么樣子的籬笆?詩人說了,是稀疏的籬笆,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呢?對,疏疏一詞。課文中也有注釋,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徑,徑,我們可以給它組個詞:路徑。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樣的`路?“一徑深”,說明這是一條很長,很深遠的路。整句詩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籬笆傍,有一條深遠的小路。接下來我們再讀詩歌的第二句“樹頭新綠未成陰”。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因為是春天,樹上的枝葉剛剛萌芽,所以詩人說是新綠,還不是很茂盛,還沒有形成樹蔭。未成陰,就是還沒有形成樹蔭。所以連起來解釋就是:樹上萌發的新綠,還沒有形成綠蔭。同學們,你們能感受到這樣的景象嗎?雖不是郁郁蔥蔥,但也能讓人感到生機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盡在眼前。現在大家就帶著這種感覺來讀一下這兩句詩。.....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詩中稀疏的籬笆,悠長的小路,樹上萌發的新綠。
③讀詩的后兩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剛剛我們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鄉村靜謐清新、質樸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的后兩句,詩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樣的景象“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誰能說說這兩句詩寫是抓住什么來寫的?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句詩中描寫的有“兒童”、“黃蝶”、“菜花”。兒童在干什么?兒童在田間地頭跑來跑去,追趕著黃色的蝴蝶,而蝴蝶卻飛進一片黃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這兩句詩中,大家除了能夠感受到兒童追趕蝴蝶,而蝴蝶卻飛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還能感受到什么?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感受到在田間地頭,蝴蝶在花草間翩翩飛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趕蝴蝶的樣子,似乎還能聽到他們在追趕蝴蝶時的嬉笑聲,歡呼聲,還有蝴蝶飛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嘆息聲。原本靜謐的、花黃樹綠的鄉村,因為孩子們的嬉鬧,變得熱鬧了,構成一幅和諧而生動的畫卷。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欣然,臉上帶著笑意。
三、誦讀古詩
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四、賞析古詩
大家看,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靜與動”、“聲與色”,把春天的鄉村春天描寫的清新、質樸、情意盎然,詩的前兩句是靜態描寫,以寫景為主,后兩句主要是動態描寫。通過描寫兒童追趕蝴蝶,把人融于景。整首詩情誼盎然,充滿了歡樂,課后就請同學們用活潑、向上、歡樂的感情來讀詩歌,背詩歌。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3
課 題
古詩二首
課時 兩課時
第1、2課時
學習目標 (三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學習過程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互動修改意見
導入環節
第一課時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杭州的飛來峰呢?(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學生自學之后小組討論交流。
齊讀古詩。
學生匯報。
學生串講詩意。
自由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齊讀古詩。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 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想詩寫了什么。讀后交流作者資料、寫作背景。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峰》
1、圖文結合理解句意。
(1)小組試說。
(2)指名匯報。
(3)小結
4、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名串講詩意。
5、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 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6、學生質疑,重點解讀: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練習“王安石變法”進一步理解)
(2)乍聽起來,是在談論 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自己的壯志情懷。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7、體會詩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借情喻理。
8、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說說學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想?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4
校本課程:古詩詞誦讀——《走近李白》教學設計
桑園學區前戚小學孫珍
設計理念: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古典詩詞不僅給我們藝術的熏陶,而且更能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所以背誦古詩詞,繼承先人的寶貴遺產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偉大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作現存三百多首。誦讀李白古詩從中感受李白的為人和詩歌風格,從而引領學生走近李白,培養他們對李白詩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古詩欣賞誦讀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古詩詞文化。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誦讀并且欣賞一些李白的古詩,對李白的為人和詩歌風格有所了解。
2、了解詩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詩。
3、學習吟誦古詩,從多方面提高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搜集整理資料,課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欣賞,理解古詩,誦讀古詩。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李白詩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的古詩詞文化的情感。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優秀的詩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語言精煉含蓄、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為我們所喜愛。所以,今天,讓我們走近詩歌王國中最亮的那顆星——李白。讓我們一起來將學習有感情的吟誦李白的古詩。
二、師生齊誦李白的古詩
1、你了解李白嗎?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點評。)
2、學生背誦積累的李白的古詩。
3、師:李白前半生積極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脫。他學了一生的才學,稱為“詩仙”,他又是“酒仙”,人們一說到詩就能想到李白,一說到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詩,所以說李白是詩,李白是仙。
三、重點誦讀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
1、出示:《望廬山瀑布》教師誦詩,指名學生誦詩。
師:這樣的景象只有詩仙看到,這是仙境那。你認為哪里寫的好呢?“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是夸張,你可以用哪兩個詞語形容?(特別極其極度)
疑是??這是什么呢?這是怎樣的想象?(大膽的想象非同尋常的想象驚人的'想象奇特的想象??)
老師概括為“奇妙”的想象。
2、重點指導朗讀這一句古詩。
3、師:李白的詩歌把我們帶進了奇妙的空間,他詩中有奇特想象。誰再來讀讀。生朗誦。教師相機評價。
四、學習欣賞誦讀《夜宿山寺》
1、出示《夜宿山寺》,師吟誦。
2、詩歌往往有詩眼,這首詩哪個字是詩眼呢?“高”、“危”。從哪里看出高?你的手最高摘過什么?摘過星星嗎?(學生交流,談感受)只有詩仙想到摘到天上的星星。這是詩仙想象。天上的人仙仿佛就在李白的哪里?又把我們帶到怎樣的境界?
3、誰能自己的朗讀把這樣的意境表達出來。
4、學生朗讀古詩。
五、學習欣賞誦讀《秋浦歌》
1、這首詩表達了李白怎樣的情感,詩中用了哪個字?
2、朋友之間貴在知心。你們知道李白愁什么,以至白發三千丈嗎?以你對李白的了解,靜下心想想,假如你就是鏡子前的李白,見到自己滿頭的白發,你會想到些什么?
交流、朗讀
3、師激情:往事的種種都涌上心頭,自己空懷遠大的抱負,但屢遭挫折。如今,滿頭白發,日趨衰老。難道我的一生就要這樣過去嗎?我的理想難道永遠不能實現了嗎?他不禁高聲吟出:齊讀。
六、課堂小測:小“挑戰”三首古詩,誰能背過?
七、拓展學習,學生積累古詩,有感情背誦古詩。教師幻燈片播放關于古詩的圖畫,學生挑戰背誦詩詞。
板書設計:
極度夸張
李白是仙
奇妙想象
校本課程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15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領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綜合素養要求之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朝的歌曲。(播放閩南語《渭城曲》)
2.師:xx同學你起來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有渭城、有朝雨、也有故人)
3.師: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學習古詩的方法: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讀?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含本詩賞析視頻)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渭城朝雨浥輕塵,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4)最后來欣賞一首現代歌曲《渭城曲》。
三、課外拓展
1.講故事,說唐朝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故事,明白古人學問的廣博。游記故事,講述詩歌唱誦的方法。(穿插在古詩講解中)。
四、教學反思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詩歌從理解文字,意思到一經的理解模式并不適合傳統文化學習方式,而是現代教學手段中硬性追加的教學方法,所以導致一代人沒有學問。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將自己會唱得詩歌唱給家長聽。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相關文章:
初三桂花作文600字「優秀篇」05-15
【優秀】桂花優秀作文01-04
[優秀]桂花優秀作文12-14
桂花優秀作文01-07
桂花優秀作文02-17
(經典)桂花優秀作文10-23
(精選)桂花優秀作文11-07
[精選]桂花優秀作文09-26
[經典]桂花優秀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