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襄城縣十里鋪鄉侯西村,那里依山傍水,風景秀美。
春天,河堤邊的小草探出松針似的小腦袋,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發著清香,引來了一群群的蜜蜂和蝴蝶。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一眼望不到邊,好像給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地毯,金燦燦的油菜花點綴其中,仿佛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色的花朵。農民伯伯在田地里辛勤地勞動,盼望著秋天的豐收。
夏天,天空蔚藍蔚藍,樹木長得蔥蔥蘢蘢,樹冠張開了它那巨大的傘,為人們遮擋陽光,鄉親們在樹下納涼、聊天,小朋友們圍著大樹追逐嬉鬧。河坡里,紫紅的桑葚引來了饞嘴的.小朋友,那甜中帶酸的美味,讓人想起來就直流口水。夕陽西下,碧綠的汝河水被風吹起陣陣波紋,人們三五成群地在河里洗澡,不時傳來一陣陣歡快的笑聲。
秋天,樹葉漸漸變黃變枯,悄悄地飄落下來,像蝴蝶在飛舞。大樹下積滿了枯葉,走在上面軟軟的,還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山上果園里,那紅撲撲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小燈籠似的柿子,笑咧嘴的石榴,看了叫人著實喜愛。農民伯伯臉上溢滿了豐收的喜悅。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山上、樹上、屋頂上、地上積滿了雪, 一片白茫茫的,家鄉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小朋友們忙著堆雪人、打雪仗,那歡樂的叫喊聲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了下來。
家鄉的四季真是太美了,我愛我的家鄉!
優秀的作文 篇2
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一提起心中只是五味雜陳。也是個巨大的摩天輪,我們坐在其中,殊不知它已開始轉動。在青澀的青春中也許誰都應該被原諒,畢竟我們還年輕。
我望著這流光七月,聽著蟬鳴蛙叫,坐在樹蔭底下,看著那一群群陽光向上的少男少女,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感受著他們散發出來的青春向上的激情,不僅贊嘆道他們才是和這似火般夏天的完美搭檔。不僅也想到,我也曾如此張狂。
現在已經是初中生的我也算經歷了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好或壞的事情,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很多事情經過時間的雕琢,經過歲月的滄桑也變得淡然,而我的性格正是如此。從原來的.囂張跋扈、張狂、過于外向,改變為現在的收斂、為人著想、一絲絲沉穩、忍耐,和真正的活潑開朗。都是經過一些事情,經過一些人才能有所體悟,有所改變的。而現在想想從前的自己幼稚,可笑至極,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囂張的資本。這也許就是每人都該被原諒的不自量力。
小學的我認為自己很優秀很棒,有自己性格自信的原因,也有他人贊揚的原因。從一年級就是班里的班干部一直維持了六年,做事雷厲風行、成功的完成任務也正是老師們表揚的原因。加上自己開朗活潑的性格,良好的人緣和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本質也就煉就了張狂。
張狂的人,人人討厭。所以我也做了很多錯事,現在想想也是后悔不堪。記得五年級上英語補習班,因為是補習班所以很隨意。老師上課提的問題都是不舉手回答的但是老師偏偏要求舉手回答。我中途下課就找到老師詢問可不可以上課不舉手就可以回答問題,老師說不可以,我就說可是我們原來就是不舉手的,老師說那你就改變一下,我當時就對老師說我不,我不為任何一個人改變。這件事我一直記憶猶新畫面我現在還能想的起來。但是老師也并沒有因為我而改變制度,我也沒有因為老師而改變我的習慣。但是張狂總是不好的,總是會有一些人不理會你的張狂。這件事也是在補習班,細節我記不清了,大概就是我與一男生發生的爭執,因為我的無理取鬧,這男生忍無可忍和我吵了起來,那是補習班第一個和我吵的人。我當時應該感到很驚訝,同時也感覺自己太過分了,對不起那個男生。張狂的我做了很多錯的事,現在有些沉穩的我想想真是不應該。
想著小學的時候在學校耀武揚威的就是一個不自量力的笨蛋,我在小學的校園里橫沖直撞流血流淚,夢里的陽光燦爛的一塌糊涂,可是我卻看到憂傷紛紛揚揚的跟飛花似的不斷飄零,不斷飄零,數都數不清。時間把我磨礪的對朋友越來越好,顧及他人感受,也學會了忍耐,那個張狂的瘋丫頭也只會在夢中在見到了吧。
年少都曾輕狂,可喜的是我從此,不再張狂!
優秀的作文 篇3
萱萱是個五歲的小女孩,長得活潑可愛。一雙黑黝黝的眼睛不算很大,薄薄的單眼皮顯得很有精神、在別人看來,萱萱不是個特別漂亮的女孩,但是很招人疼。五歲以前的萱萱,很快樂,很幸福。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每天爸爸上班走的時候都要親一親她說:“寶貝,爸爸上班了,晚上再見。”萱萱就會摟著爸爸的脖子說:“爸爸早點回來,我等你。”爸爸親親她的小臉蛋,說:“乖,爸爸會早點回來的,在家聽媽媽的話。”萱萱認真地點點頭,跟爸爸搖手再見。
萱萱上幼兒園了,每天媽媽送她去幼兒園,有時候是爸爸去送她,有時候是爸爸媽媽一起去送她。那時候是萱萱最快樂的時候,一只手牽著爸爸,一只手牽著媽媽,她在中間,一會看看爸爸,一會抬頭看看媽媽,有時候就在爸爸媽媽的中間打秋千。萱萱那時候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爸爸有媽媽,爸爸媽媽又是那么的愛她。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喜歡跟她玩,還說:“萱萱,你的爸爸媽媽真漂亮。”萱萱驕傲極了。常常在爸爸媽媽來接她回家的時候告訴他們,說:“爸爸,媽媽,幼兒園的小朋友說你們真漂亮。”爸爸就會笑著看看媽媽說:“是嗎?那是爸爸漂亮,還是媽媽漂亮啊?”萱萱歪著小腦袋,晃著小辮子說:“嗯,你們都漂亮,我也漂亮。“ 爸爸媽媽相視一笑,彎下腰在她的小臉蛋上親上一口。萱萱笑著跑開邊跑邊說:”爸爸媽媽,你們來追我吧。“日子就這么平緩又幸福的的過著。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爸爸再也不按時回家,也不再去幼兒園接她。萱萱每天等到很晚也等不到爸爸,常常在等待中睡著了。有時候問媽媽:”媽媽,爸爸為什么每天回來的那么晚啊?“媽媽笑笑說:”爸爸工作忙啊。“萱萱就不再問了,心里可是很納悶,爸爸不愛自己了嗎?為什么老見不到他呀。
有一天很晚了,爸爸跟媽媽在房間里吵架,把萱萱吵醒了。他們吵得很兇,萱萱聽著很害怕,嚇哭了。爸爸媽媽不理她的哭叫,還是在激烈的吵著,在他們的吵架聲中,萱萱掛著眼淚睡著了。
第二天萱萱醒來的時候,已經不見了爸爸,只有媽媽在她的床前坐著,顯得很疲憊,很憔悴。萱萱從床上爬起來問媽媽:”媽媽,爸爸呢?“媽媽的眼睛紅紅的,好像哭過的樣子,看了看萱萱說:”快起床,要遲到了。”萱萱乖乖地起床 ,不敢看媽媽的眼睛,匆匆地吃了點媽媽準備的早飯,上幼兒園去了。
從此以后萱萱要么見不到爸爸,見到了爸爸,也是在跟媽媽吵架。萱萱的心里充滿了憂傷,不知向誰去訴說。只能一個人悄悄的流眼淚,萱萱不再快樂地唱歌跳舞,不再大聲地 咯咯地笑,變得不愛說話了,變得膽子特別小,一點小小的聲音也會讓她嚇一跳 。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她就瑟縮在哪里哭,她不知道爸爸媽媽這是怎么了,不知道該怎樣去阻止他們,讓他們不再吵架。
有一次爸爸媽媽吵得特別厲害,家的東西都砸了,遍地狼藉 。爸爸砸完東西,氣勢洶洶地走了。媽媽坐在那里哭,萱萱不敢到媽媽的身邊去只能怯怯喊:“媽媽,萱萱害怕。“媽媽過來把萱萱摟在懷里拍著她的背說:”萱萱不怕,媽媽在呢。”萱萱偎在媽媽的懷里,靜靜地不說話。過了好大會,媽媽把萱萱放在沙發上,把家里打掃干凈。然后收拾起自己跟萱萱的衣服,把衣服裝在一個大箱子里,牽起萱萱的手說:“萱萱,咱們去姥姥家。”萱萱使勁點點頭,跟著媽媽離開了家。
萱萱跟媽媽在姥姥家住了好久,爸爸也不來接她們,也不去幼兒園看萱萱。萱萱很難過,常常一個人悄悄的站在路口 等爸爸,可是爸爸總是不來,萱萱有點恨爸爸。在幼兒園里,萱萱也不開心。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來接,而自己就是媽媽一個人來接她,有時候媽媽忙,就是姥姥來接她。萱萱很納悶,爸爸不要自己了嗎?是自己哪里不好,爸爸不再愛自己了嗎?萱萱不敢去問媽媽,也不敢去問姥姥。雖然姥姥很慈祥,也很愛她,可是一提起爸爸,姥姥就會瞪眼睛。萱萱感到很孤獨。
萱萱去跟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說,有一個叫子哲的小朋友跟她說:“你爸爸和媽媽是離婚了吧?”萱萱瞪著一雙小眼睛問:“什么叫離婚?""離婚就是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他們不是一家人了."”哦。“萱萱點著頭,子哲湊近萱萱說:“我爸爸媽媽也離婚了。”“真的嗎?”子哲點點頭小大人一般地說:“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咱們班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離婚了,有的跟爸爸,有的跟媽媽,我就跟媽媽在一起。”“哦,是這樣。”萱萱的心里不再那么無助,原來有那么多的小朋友跟自己一樣,看著他們都挺快樂的。
萱萱慢慢適應了沒有爸爸的日子,跟媽媽和姥姥在一起
生活著。只是萱萱一直沒有去問媽媽,是不是真的像小朋友說得那樣跟爸爸離婚了。沒有爸爸的日子,媽媽慢慢地也變了,也不愛打扮了,不像過去那么漂亮了。每當萱萱試著提起爸爸,媽媽的臉就會沉下來,姥姥就會罵,說爸爸是陳世美。萱萱不明白,陳世美是什么東西。
有一天許久不見的爸爸到幼兒園來接萱萱,萱萱有點陌生的看著爸爸,“萱萱,我是爸爸,你不認識爸爸了?”萱萱愣了一會,飛奔著跑到爸爸身邊撲在爸爸懷里,“爸爸,我想死你了。”爸爸親著萱萱嬌嫩的小臉蛋說:”爸爸也想你。“萱萱賴在爸爸的懷里不離開,爸爸把她抱起來說:”走,跟爸爸回家。“萱萱天真地問:”是姥姥的家嗎?“”不是咱自己的家。”“媽媽也去嗎?’媽媽不去,媽媽去干什么?就萱萱自己去。”萱萱掙脫爸爸的懷抱說:“媽媽會不高興的,我不去。”“是媽媽讓你去的,不信你打電話問媽媽。”萱萱給媽媽打了電話,媽媽說:“萱萱,你去吧。”萱萱這才高高興興的跟爸爸一起走了。在路上爸爸問了萱萱好多話,萱萱都興高采烈地回答了。爸爸給萱萱選買了好多好吃的,買了萱萱喜歡的玩具。
終于到家了,萱萱曾經十分熟悉的家,走到家門口,爸爸蹲下身子對萱萱說:“萱萱,家里有個阿姨,可漂亮了,她可喜歡萱萱了,你要聽阿姨的話,不要惹她不高興,知道嗎?”萱萱使勁點點頭,說:“我知道了。”爸爸按響了門鈴,一個特別漂亮的阿姨來開門:“喲,這是宣萱吧?真可愛,快進來。”萱萱怯生生的叫了一聲,“阿姨。”那個阿姨答應了一聲,把萱萱領了進去。熱情地對萱萱說:“快坐下,想喝水嗎?還是喝飲料?這里什么都有。“萱萱坐在沙發上不自在地看著自己曾經的家,家里一切都變了,那些熟悉的家具一件也不見了,萱萱喜歡的東西都沒有了,所有的'東西都換了新的,萱萱感到特別的陌生,小心翼翼的不敢觸碰。爸爸去廚房里做飯,那個阿姨陪著萱萱坐在客廳里。萱萱記得爸爸以前從不做飯,都是媽媽做好了,喊他吃飯。現在爸爸會做飯了,萱萱感到很驚奇。阿姨東拉西扯的跟萱萱聊天,許多話萱萱都沒聽到心里去,只是感到很不自在。”萱萱,你媽媽在家里哭嗎?“萱萱抬頭看著阿姨,看見她一臉好奇地笑著,萱萱反感了:‘不哭,媽媽和我在一起可高興呢。“阿姨沒興趣再問了,沖著廚房喊:”飯好了沒,我餓了。“爸爸在里邊高聲應著:”就好了,很快,很快。“萱萱孤獨地坐在那里,突然很想媽媽,她想媽媽在家一定也想她,她想媽媽做的飯,想媽媽對她溫柔的笑。萱萱走到廚房對爸爸說:”爸爸,我要回家。“爸爸一邊忙活著往飯桌上端飯,一邊說:”這就是你的家,還要回哪個家。““我要回媽媽家。”’哦,"爸爸說:”等吃完飯,我送你回去,嘗嘗爸爸的手藝。”看著爸爸那忙碌的樣子,萱萱不忍心再要求回家,只能坐下來跟爸爸和那個阿姨一起吃飯。飯桌上爸爸一個勁的給萱萱夾菜,讓萱萱多吃點。那個阿姨嘟著嘴,一聲不吭,爸爸看她不高興,就給她也夾些菜,帶著討好的口吻說:”怎么樣,今天的菜還行吧?“那個阿姨一邊吃著一邊說:”還行,就是魚咸了。“”那下次注意。“”不是注意,是改正。“阿姨帶著撒嬌的口吻說。”改正,改正,一定改正。“萱萱真的看不下去了,爸爸怎么變成這樣了?過去都是爸爸挑三揀四的,嫌媽媽這個菜做得不好,那個菜做的不好。現在怎么這樣了,萱萱搞不懂了。
好不容易吃完飯,萱萱一刻不等的要著回家,爸爸沒辦法把她送回了姥姥家,萱萱見到媽媽,高興地撲了過去,都沒跟回頭爸爸說再見。媽媽把她摟在懷里說:”跟爸爸在一起玩得高興吧?“萱萱點點頭說:”高興,不過媽媽,我再也不去爸爸家里了.""為什么?“”不為什么,我要跟媽媽在一起,萱萱不在媽媽身邊,媽媽孤獨呀。'媽媽感動了,親著萱萱的小臉蛋說:”媽媽跟萱萱在一起,永遠不分開。“萱萱仰著小臉說:”嗯,我們永遠在一起。“
萱萱雖然是這么說,可是看著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小朋友,還是很羨慕。看著他們在周末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去游樂場,去公園,左手牽著爸爸,右手牽著媽媽,自己呢,只有媽媽一個人牽著,心里感到很失落。可是為了讓媽媽高興,萱萱從不露出羨慕的眼神。萱萱的媽媽過去可愛笑了,最近不那么愛笑了,只有看見萱萱才露出一絲笑影。萱萱不愿讓媽媽傷心,只要媽媽高興,萱萱就高興。可是萱萱的世界從此不再完整,缺失了以前的那種幸福。
萱萱的心理變化,沒有人能看出來,她常常逗著媽媽笑,哄著媽媽開心。萱萱多希望能再看到以前那個愛說愛笑,美麗的媽媽啊。有時候萱萱睡著了,姥姥跟媽媽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萱萱就醒了,偷偷地趴在被窩里聽姥姥跟媽媽說話,每次都聽見姥姥勸媽媽再找個人,說孩子太小,不能沒有爸爸。萱萱就在心里渴望著媽媽能給自己找個好爸爸。
有一個周末 萱萱看見媽媽在精心的打扮自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還化了淡淡的裝。萱萱感到驚奇,媽媽這是怎么了?媽媽打扮好了對萱萱說:”萱萱,媽媽漂亮嗎?“萱萱歡快地回答:”漂亮,太漂亮了。“媽媽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萱萱,跟媽媽去公園玩好嗎?“萱萱高興地蹦跳著說:”好,好,太好了。“
萱萱跟媽媽去了公園才知道 ,媽媽是跟別的男人見面,萱萱陪著媽媽見過好多男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年輕的,年老的,只要萱萱不點頭,媽媽再也不會跟人家見第二面。萱萱小小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她不喜歡媽媽見過的那些人,她覺得他們不喜歡自己,那是一種直覺。
有一天萱萱又跟媽媽一起出去,那次是在一個飯店里。那個男人是個很平常的人,見了萱萱就蹲下說:”這是萱萱吧?長得真漂亮》“萱萱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跟媽媽見過那么多男人,他是第一個蹲下來跟萱萱說話的。萱萱覺得,他也喜歡自己 。吃飯的時候他照顧著萱萱,給她夾她愛吃的菜,也給媽媽夾,萱萱很響亮的跟他說話,時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媽媽看著萱萱高興的樣子,嘴角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那個一開始萱萱叫叔叔的男人,在半年后成了萱萱的爸爸 。萱萱的心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她現在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左手牽著爸爸,右手牽著媽媽,那種開心的樣子讓所有見到她的人都會露出笑容。萱萱的世界從此完美了。
優秀的作文 篇4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元素之一。古人有“和為貴”、“握手言和”之說。《詞源》將其解作:和順、和諧、調和之意。筆者謂“和”者:一統、歸一也。此“一”乃集合、融合為一之意,是殊相的融合,而非共相的相同。
“和”的狀態看似確和,實則不和;看似不和,實則確和。《國語·卷十六鄭語》有這樣一句: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馮友蘭先生對此句有一段很有趣的解釋,即:“以他平他謂之和”;如以咸味加酸味,即另得一味。酸為咸之“他”,咸為酸之“他”,“以他平他”即能得另一味;此所謂“和實生物”也。(摘自《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著,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時期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五人之發現)再如,宮商角徵羽相結合便組成五度相生律及樂曲,若僅有單一的某個音,則無以組成五度相生,樂曲更無從談起。在此,不難發現此中的“和”乃多者事物組成一中組合的事物,我想也可以說由多個單一事物的殊相,組成整體事物的共相。
組成“和”的事物殊相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各殊相相輔相成,幾者互促共進。二是各殊相反相成,呈矛盾地對立統一存在。
所謂各殊相之間的相輔相成之“和”,即各殊相互相支撐地存在。如:能指與所指之和所組成的印象。事物,即:所指之所以被稱為某事物,是因為其有能說明該事物的名稱,即:能指。如桌子一詞一經在人的意識中出現,人們很自然地會想起桌子的實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桌子”一詞作為能指,已隨著數十代人約定俗成的應用,已深入人的意識中。這個實物便是所指桌子,人們為了便于互相交流,便將“桌子”一詞作為能指命名桌子這一實物。由桌子的能指及所指也便在人的意識中產生了桌子能指的印象——由四個條形支點支撐的用于放置物品的平面,這便是能指與所指之和組成的實物的能指印象。
所謂各殊相反相成之“和”,即:各殊相之間的本質是存在著根本矛盾的,且在根本矛盾的對立、殊相的對比中依存。如由平仄構成的詩詞格律:平仄兩部韻,讀音、音韻風格有別,且構成平仄的音韻的平、上、去、入五聲的讀音、風格各異,如在格律:“仄仄平平仄”中,平仄是互相依存而存在的,格律中只有體現平聲,方可有仄聲體現的空間,反之亦然。如無平聲則無所謂仄聲,無仄聲亦無所謂平聲。故由平仄互相對立的音韻之和構成了整體格律的音律。
從上述兩例中不難看出,無論是能指與所指之間相輔相成的“和”,還是詩詞格律中“平”與“仄”之間相反相成的“和”,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由兩種或多種不同的事物,由于某種內在的關系,彼此互為依存地、有機地形成的某種新共同體。桌子的“能指”與“所指”在人的意識中結合,形成了人意識中桌子的印象;音韻中的“平聲”與“仄聲”的排列組合形成了詩詞格律。正是這種組合,才形成了“和”,或曰“和諧”狀態。此系達到“和”的第一種途徑。
形成“和”的第二種途徑,與第一種途徑是相對的,我暫將其稱為:因分而和。此亦即:欲達到“和”的狀態,必先將“和”的事物合理地分開,若不先達到分的狀態,和的狀態也便無法達到。我認為,這種途徑下形成的“和”是最為永恒的和,是世間之“大和”,同時也是一種很有理趣的“和”的狀態。何謂“永恒之和”、“大和”?這種狀態理趣何在?莫急,待我一一闡述。
《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與王有一段關于音樂的經典對話:(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國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王)曰:“可得聞與?”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主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我們細細品味這段對話:我們暫且不考慮音樂欣賞者的身份,一人欣賞音樂與和其他人一起欣賞音樂的感覺有何區別?必然是和其他人共同欣賞音樂更有樂趣。這點是眾所周知的,無需多言。我們進入文本限定的人物身份——梁惠王。這個諸侯王,在國內與百姓共同欣賞音樂,亦即梁惠王將欣賞音樂之樂趣和國內百姓共同分享,那這種樂趣卻不僅僅是停留于志趣之和了,其更深層的意蘊是家國之和,即和諧、融合,此乃“大和”。
若問曰:既然有“大和”,可有“小和”乎?則答云:“然也”。何謂“小和”?欲知“小和”我們還從“大和”入手。從《孟子》中的一例,不難發現,“大和”乃是一種多者有著必然聯系(這種聯系或為辯證的'矛盾,或為互相的補充)的事物,互相作用以達到和諧、融合的狀態。由此可推知“小和”乃是一種或者說是單一事物之和。如:一張桌子、一支鉛筆等,因為這些事物與其他事物并無任何聯系,亦不和其他事物形成任何整體,但其具備自身應具備的能指及所指,能為其正名,故就其本身而論,這種單一事物的獨立存在,確實是一種“和”的狀態。由此,我們便可以發現并品味由第二種“和”所產生的理趣了。
仔細品味《孟子·梁惠王下》中所謂之樂: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主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我認為,此處所謂之“樂”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內心之樂,亦即愉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便是個人的內心尋求音樂知音的精神需求空缺得到了彌補后,產生的相應心理反應。第二層含義為由國家和諧而產生的祥和之樂,這種“樂”便是由上文所說的“大和”產生的樂。而這種“大和”如何出現?文本給了我們答案:“與人樂樂”、“與眾樂樂”。如此不正是將自己的歡樂均分為若干份嗎?那么如此一分,不正是將自己的快樂分走了嗎?非也!如此分,不但未分走自身的快樂,反而能在分享快樂的同時,找到自身與其他人的共鳴之處,從而能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快樂。這種共鳴可以看作彼物與此物的共同點或聯系點。這種共鳴點一旦被找到,可以將多種事物,以此共鳴點為內涵,將其外延擴展至無限之大,這便是“欲和先分”之果。
樂音以其之分,從音高之高低可由等音程分至一度音程、二度音程,甚至再慷慨些,劃分出“五聲”、“十二聲”,出現了五度相生律、十二度平均律。如此,樂音看似已被分裂,然而,如此一分,恰令樂音居于了絕對的中心地位,而其他音階無不圍繞在其周圍,誠如“北辰居其位,而眾星拱之。”我們可以假想,若樂音未分為若干音高,而以一個獨立的樂音整體存在,如此,我們也便無法聽到音高之別,音樂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樂音亦因失去了想象的外延做支撐,從而變為了抽象的、空洞的名詞,甚至可以說為是“玄”。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大和”與“小和”雖為兩種形式的“和”,但并非是絕對的,其二者間無明顯相對的界限,而是相對而言且互相可以轉換的。再看此例:我們說鉛筆、鋼筆、毛筆都屬于筆,筆之所以成為筆,是因為它有這些外延的形象支撐,這便是“筆”之“大和”。筆記本、記帳本、草稿本,同樣以“本”的外延,支撐著“本”這一內涵,構成了本的“大和”。而“筆”與“本”的“和”加之其他工具,又形成了“文具”的外延,支撐了“文具”這一概念的內涵,這是文具的“大和”,而文具的“大和”又加之其他用品的“大和”又形成了“工具”的外延,支撐了“工具”的內涵概念,形成了“工具”的“大和”。再看這些所謂的“大和”,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為大和,然而在更大的范圍之內,又失去了其“大和”的地位,而甘于屈居“小和”。而“小和”在更小的范圍之內,由于其外延的支撐,又成為了此范圍的“大和”。如此,便可說“大和”、“小和”并無固定之界,若借用惠施的哲學觀點而言,“大和”是“至大無外”的,又是“至小無內”的;同樣,“小和”是“至大無外”的,又是“至小無內”的,只是所包含的范圍及分析的角度之別罷了。
面對當今社會的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至一個行政、經濟實體、一個人,欲立足于世,我想就要樹立“大和”的思想,懂得“欲立先和、欲和先分”的道理。如此,在與社會優勝劣汰、正當經濟競爭及自然法則無沖突的前提下,將己有資源,當作共有資源,將一己之愛,推廣至博愛,向儒家的“忠、恕”思想(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人類思想將必將達到“上善若水”的境界,世界也將變得更為美好的。
【優秀的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優秀作文優秀10-15
【優秀】優秀的作文07-05
優秀的作文【優秀】07-04
優秀的作文(優秀)07-05
優秀的作文[優秀]10-29
優秀作文【優秀】11-05
優秀作文[優秀]11-06
[優秀]優秀的作文10-31
【優秀】優秀作文11-01
(優秀)優秀的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