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秀作文(通用12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點擊對應目錄可以直接查閱該內容哦!)
【1】2023年高考優秀作文 | 【4】2020年高考優秀作文 |
【2】2022年高考優秀作文 | 【5】2019年高考優秀作文 |
【3】2021年高考優秀作文 | 【6】高考優秀作文 |
2023年高考優秀作文
新課標I卷:好的故事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讓我們的故事更有力量
醒木一響,故事開講。
小時候,“司馬光砸缸”“海的女兒”的故事讓我們安心入眠;上學了,孫少平、約翰·克里斯多夫的故事教會我們堅守信念;再后來,鄧清明、桂海潮的故事陪伴我度過了迷茫的每個夜晚……那些故事,都曾給予我們力量,在生生不息的講述里,我們不斷成長,而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別人故事的主角。特別是在偉大復興中國夢逐步實現、青年人大有可為的當今,這一點,我們無比確信。那么,就讓我們的故事更有力量吧!
作為聽眾,我們在那些優秀的故事中觸動心靈、啟迪智慧,故事給了我們善良、誠實、勇敢、堅持的力量。當然,也只有優秀的故事才會綻放出這樣的光芒。優秀的故事總會用春燕呢喃般的聲音告訴我們是非曲直、黑白善惡。《皇帝的新裝》里小男孩的一句真話戳破了謊言的假像,給予我們誠實的力量,于是我們面對網絡上的流言要記得仔細分辨、勇敢發聲;精衛填海里的精衛鳥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沒有退縮,而是銜起一枚枚的石子,投射出抗爭和堅持的力量,于是我們面對強權要學會拿起武器、反抗不息。故事給予我們的力量源于故事本身,那些主人公身上蘊藏著的人性光輝,正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但我們不能僅僅當故事的聽眾,還應該努力扮演更多的角色。故事給予我們的力量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累積,讓我們有勇氣去擁抱自己的生活,去創造、去書寫自己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們是絕對的主角,海闊憑“我”躍,天高任“我”飛。于是我們看到,扶貧道路上,毛相林、黃文秀帶領鄉親們鑿開天路、奔向小康,書寫了黨員干部責任擔當的故事;冬奧賽場上,谷愛凌、蘇翊鳴的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創造了零零后不斷超越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又釋放出新的力量,源源不斷,汩汩不竭,浩蕩如一江春水,奔騰不息。
作為新的故事的書寫者,這種“洪荒之力”在我們體內洶涌澎湃著。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在時代的三峽中,我們青年人要學會運用那些優秀故事給予我們的力量努力乘風破浪,奔涌向前。我們當用愚公給予我們的自強不息,“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當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給予我們的犧牲奉獻,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堅定信念;當用玩轉石墨烯的曹原給予我們的創新開拓,托舉起我們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光輝明天。多少故事在我胸中,我們的故事也必將更有力量。
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故事的講述者。但在這之前,就讓我們用故事給予我們的力量去書寫更有力量的故事吧!
時代的稿紙已經鋪開,我們的故事正在書寫。
范文二:乘故事之風,筑成功之城
一個民族的故事承載著這個民族的文化內涵,承載著這個民族的價值追求,承載著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
以故事為鏡,鑒往而知來
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有圣明賢良的君王,有英勇無畏的武將,有敢于直言的文官,也有為國奉獻的無名小卒。從“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身上,我們學會了在逆境中堅忍和積蓄力量;從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中,我們學到了大局意識和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尚精神;從毛遂“一言九鼎”的故事之中,我們懂得了慎重許諾、忠實履行。《史記》中也有“烽火戲諸侯只為美人一笑”最終亡國的周幽王,“指鹿為馬”的奸臣趙高……讀史使人明智,我們在古人的故事中不僅了解到不同時代的時代背景,也在不同人物的故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鑒往而知來。
以故事為筆,書中華文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故事中體現的核心理念、傳統美德和優秀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瑰寶。甲骨文中記載的中華民族起源,體現了先祖們的智慧與勇敢;愚公移山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定與執著,愚公所代表的艱苦奮斗、永不放棄、堅定信念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離騷》中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體現了愛國精神與憂國憂民的情懷,他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中所體現的中華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與動力,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
以故事為帆,行奮斗之船
好的故事蘊含著無窮的`精神力量。游泳運動員池江璃花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不可能再回到賽場。但是她勇敢地戰勝了病魔,重返了東京奧運會的賽場。她的勇氣與毅力,她對游泳的熱愛支撐她挺過了生命中的至暗時刻。她的故事鼓舞了無數正在與病魔做斗爭的病患,也鼓舞了無數身在低谷的普通人。鄧小嵐18年堅守馬蘭山區,將最美的音樂帶給山區的孩子們。她從親戚朋友們家里搜羅了各種閑置的樂器送到馬蘭,給了山區的孩子們一個有音樂陪伴的童年,并帶領孩子們于2022年登上了北京冬奧會的舞臺。鄧小嵐的精神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世界,無數受其啟發的青年人參與到扶助山區的事業中。這就是故事的力量,它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能激勵一個人不斷前行。
乘故事之風,筑成功之城。在故事中我們豐富知識,品味情感,傳承文明,汲取力量。一個個優秀故事鼓舞著中華兒女接續奮斗。作為志存高遠的青年人,我們應感悟故事中的精神,堅定步伐,腳踏實地,揚帆起航,筑中國夢之宏偉長城!
范文三:以事通心,寫就時代華章
世界著名劇作家羅伯特·麥基說:“我們為世界創造的,世界要求于我們的,是故事。”故事為何如此重要?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的觀點,可謂平地驚雷: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他們擁有講故事的能力。好的故事,于己而言,可以涵養內在,澡雪品格;于國而言,能繼往圣絕學,寫就命運與共的時代華章。
何為好故事?好故事,有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有撥動人心弦的語言張力。好的故事,在內容上,起承轉合、條分縷析、脈絡分明,讓我們怦然心動之時,又感受到邏輯的力量。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在循循善誘、引人入勝中,讓我們領悟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必然之“道”。好故事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絕不僅僅在于它清晰地表達,更在于它能引領讀者向人類情感的更深處漫溯。閱讀李零《喪家狗》,才懂得圣人亦有平凡心;閱讀《明朝那些事》,才懂得王陽明“吾心光明,夫復何求”來之不易。好的故事,基于真實的表達,著力于坦誠的溝通;或許唯有這樣,才可能畫出作者與讀者的最大同心圓。
好的故事,絕不是給讀者感官上一時快感,以滿足膚淺的獵奇心理;好故事,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悅納心靈。好故事如《詩經》,讓讀者感嘆“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讓人內心醇厚平和,感受溫良恭儉讓的中和之美;好故事如《莊子》,寄理于寓,借寓言理;讓人“得意而妄言,得魚而忘荃”,感受內心通達的瀟灑;好故事如《壇經》說法,當頭棒喝,直至人性,讓我們擁有“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的頓悟。寫就好的故事,一定是以傳統文化作為出發的起點,用微妙的筆端寫就靈魂拔節的歷程。
好的故事是一種向上的力量,讓我們情飛揚、志高昂,讓我們在未來某個時刻遇見更好的自己。馬云說,我18歲時,僅僅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故事中青年人的拼搏精神的激勵,改變了我的人生;埃隆·馬斯克說,我12歲讀特斯拉的傳記,淚流滿面,我想,如果有朝一日我擁有了改變世界的發明,一定把它命名為“特斯拉”。好的故事,是人一生的燈塔,它總能激發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思想活力,滋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浩然之氣,好故事讓我們以更積極的姿態為人處世,更加堅定的腳步前行。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事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會講故事,是人類進化中的積極性基因,講好故事人類走向未來的決勝法寶;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亦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選擇。從與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對話的“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到在海外視頻網站擁有千萬訂閱者的李子柒,再到作為文化符號的《絲路金橋》等等,一批批中國青年正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中國好故事,賦能著中國文化,在與時代同頻共振中,以真情與真實的和弦,奏響新時代的最強音。
夤夜青燈,朝暾夕月,時代青年,當以傳統文化為墨,以時代為平臺,以自己的青春奮斗為筆端,寫就自我與時代的精彩。擘畫藍圖襄盛世,奮筆疾書寫新章。
范文四:觀故事萬千風采,展我輩民族英姿
斯蒂芬·金曾言:“故事本身才是主角,而不是說故事的人。”正因為他對故事本身的深刻理解與重視,才讓我們看到了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故事的直擊心靈的震撼力。由此,我非常贊同“故事是有力量的”的觀點,它激發了我無限的對曾經閱讀過的萬千故事的回憶,也更懂得了故事會給個人、社會、國家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由是我言:觀故事萬千風采,展我輩民族英姿。
何為故事?于大眾而言,即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于我而言,卻是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在我眼前演繹,告訴我自己的人生應該往哪里走;又是一個又一個深刻的靈魂與我心靈碰撞,啟迪我要勇敢前進,無懼風雨。故事千千萬,人生之路亦是萬萬千。當然,故事有好亦有壞,好的故事會讓我心甘情愿沉浸其中,壞的故事也會讓我遭受蒙蔽迷失自我;故事有真亦有假,真實的故事會讓我心生向往肅然起敬,虛構的故事也會讓我想入非非反照現實;故事有喜亦有悲,喜悅的故事會讓我感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悲傷的故事也會讓我心如刀割痛心不已……我不會講故事,但我看盡了萬千故事,懂得了萬千人生!
與其說故事給予我無窮的智慧和人生啟迪,不如說故事給予我走好自己人生之路的力量,一種改變自己命運的力量。故事中一個又一個深刻的靈魂都會向我訴說著一個永恒的真理:活出精彩的自己!我聽到了孔子周游列國處處遭受排擠之時卻依然能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倔強吶喊,我聽到了杜甫困頓不堪四處飄零時卻依然能夠“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傲然悲嘆,我聽到了辛棄疾不受重用無處申訴時卻依然能夠“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自信表白。偉人的遭遇我無法經歷,偉人的故事我也無法改寫,但偉人們活出精彩的自己的真理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激勵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奮勇向前,永不言敗!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沒有永遠風平浪靜的大海,只有永不被打敗的自己!應如《老人與海》中的桑地亞哥一般與鯊魚搏斗到底,書寫人生傳奇!
故事給予我的力量遠不止在于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在于以自己微弱之力承擔起社會、國家、民族的責任和使命。好的故事為什么會給予我力量呢?我想,正是因為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展現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深深震撼了我,讓我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去汲取榜樣的力量。我的偶像當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亦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更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故事千千萬,偶像萬萬千,榜樣的力量無窮無盡,如漫天星辰在永恒的天空中熠熠生輝,指引著我不斷向前。我雖不能像英勇的戰士們那樣沖在保家衛國的第一線,但也要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承擔起應有的使命!
沉思當下,我們中的一些青年人是否還有如是一般的故事記憶呢?是否懂得如今的繁華盛世的背后有著千千萬萬個民族英雄的故事?是否知道自己衣食無憂的背后有著親人們無數個日日夜夜艱辛打拼的故事?這些故事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源泉,給予我們榜樣的力量!是我們要終生學習的故事!不可忘卻!也不敢忘卻!
生命終盡,故事長存。當下的我們應以故事為楫,劃出精彩人生;應以故事為脊,鑄就大寫人生。愿你我同行,一起觀故事萬千風采,展我輩民族英姿!
范文五:故事的魔力:啟迪靈魂、凝聚共情的文學奇跡
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世界中,故事猶如一束光芒,照亮我們的心靈。它們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引發深沉的情感共鳴。無論是改變個人命運,還是展示民族精神,故事都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著我們。本文將深入探討故事的魔力,探尋其如何啟迪靈魂、凝聚共情,并為我們帶來文學的奇跡。
故事的啟迪與智慧傳承:故事是智慧的守護者,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將智慧代代相傳。從古代神話到現代小說,故事以生動的形象和情節,傳遞著深邃的哲理和價值觀。例如,《紅樓夢》通過描述賈寶玉的人生遭遇,告訴我們追求純真和美好的重要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不僅激發我們的思考,更將智慧融入我們的生活,引導我們成為更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故事的情感共鳴與情感建立:故事是一扇窗,將我們的情感引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通過敘述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沖突和成長歷程,故事與我們的內心產生共鳴。當我們讀到主人公的掙扎、痛苦和勝利時,我們仿佛與其并肩而行,體會著情感的起伏。這種情感共鳴不僅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內心,也使我們與故事中的人物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聯系。通過故事,我們與他人的經歷相通,增進了我們的共情能力,從而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尊重和關懷。
故事的創造力激發與文學創新:故事是創造力的源泉,給予我們無盡的想象空間。它們展現了奇妙的冒險、未知的世界和獨特的人物形象,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當我們閱讀或創作故事時,我們進入一個自由的領域,可以超越現實的束縛,探索無限的可能性。經典文學作品《魯濱遜漂流記》塑造了獨特的虛構世界,挑戰了現實的局限。這些作品激發了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創造力,推動了文學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故事的社會影響與文化表達:故事不僅能夠改變個人的命運,還能夠展示一個民族的形象。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精神,這些元素通過故事得以傳承和表達。通過講述民族的英雄事跡、傳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們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勇氣和創造力。這種文化表達不僅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也豐富了世界的多元文化。
故事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以其啟迪智慧、凝聚共情的特質,為我們帶來了文學的奇跡。通過故事,我們汲取智慧,培養情感共鳴,釋放創造力,并展現個體和社會的無盡可能。讓我們珍視故事的魔力,讓每一個文字的句點都成為一個無限的起點,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課標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間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II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片刻寧靜,沉淀成長
在繁華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推向前,忙碌的腳步從未停歇。時間如同流水,帶走了我們的青春,也帶走了我們的歲月。在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讓自己沉淀,成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看似繁華的世界,但卻很少有人能抵擋住繁華的誘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是否忘記了精神的追求?我們是否忘記了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讓自己沉淀,成長?
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我們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繁華,而忽視了內心的需求。我們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我還記得張杰的《片刻寧靜》中唱道:“片刻寧靜,沉淀心底,讓心靈自由飛翔。”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片刻寧靜,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沉淀,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滋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面對挑戰。
片刻寧靜并不是一種浪費,而是一種必要的投資。因為只有當我們有了片刻寧靜的時間,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自己。
當我們有了片刻寧靜的時間,我們才能更好地沉淀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因為只有在寧靜的時刻,我們才能真正聽到內心的聲音,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在學習、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片刻寧靜并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追求。因為只有當我們有了片刻寧靜的時間,我們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夢想。因為只有在寧靜的時刻,我們才能真正思考人生的意義,才能真正思考我們想要的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片刻寧靜并不是一種浪費,而是一種享受。因為只有在寧靜的時刻,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平靜,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范文二:內外皆靜,靜以修身
“安靜一下不被打擾”是很多青年的追求。這是在快節奏時代我們青年人對“靜”的渴求,對安靜的外在空間、對安靜的內心世界的追求。在內外皆靜之中,靜以修身。
我所說的“安靜”包括“安靜的外在空間”。它是歸有光“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的清雅怡人之處;是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安靜、放松之處;更是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的可自由生長空間。我很欣賞郭橐駝的種樹之法,他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在精心種下樹木后,能“勿動勿慮”,為樹木的生長留足空間,所以凡經郭橐駝之手的樹木皆能“碩茂”且“早實以蕃”。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大多父母會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培養”,各種培訓班、輔導部輪番上陣,可謂“愛之太恩,憂之太勤”,孩子的正常休息且得不到保證,更何況正常“成長”呢。正所謂“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青年的成長需要安靜的、不被頻繁打擾的外在空間,在這里我們可以卸下疲憊,放松自己,也可以遵循自己的生長節奏,不急不躁。
同時,我所說的“安靜”也是青年人內心世界的安靜。它是《禮記》中“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的心不妄動;是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安然;更是以日以年的靜默積累。我們經常看到青年人戴起耳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獲得一種安靜的空間,同理,生活中我們靜下來閱讀、安靜地散步、冥想、練習瑜伽、寫作等等都是在尋找一個空間,尋找一方能使心靈安靜的空間,渴望一份從容恬靜。在這個空間里,我不被打擾,可以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里,可以與書對話,可以探尋內心,可以靜寂地積累,可以悄然生長。
那么,這樣安靜的空間,是不是意味著“與世隔絕”“消極躺平”,答案是否定的。對青年人而言,一個不被打擾的安靜空間不是與世隔絕的閉塞,而是整個社會對青年成長的尊重和包容;一個安靜的內心空間也不是“圍爐煮茶”的悠閑自在,而是青年人拔節成長的力量來源。在此,我們平靜內心喧囂,摒棄浮躁,腳踏實地積累、沉淀、成長。
作為青年,我渴望擁有一方不被打擾的外在空間,可以喘息放松;亦追尋一種安然不妄動的內心安寧,可以沉淀成長。可謂“內外皆靜,靜以修身”。
范文三:有一種教養,叫不打擾
有一種教養,叫不打擾,不侵犯他人的私有空間,不侵犯他人的固有邊界,不打亂他人的穩定節奏。有效干預是種強有力的高效措施,但有時,不去打擾,讓他人在自己的空間中去放松、沉淀、成長,何曾不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生活中有些打擾是一種冒犯,當我們突然被打擾后,輕則不舒服,重則生氣、憤怒。但更多的打擾是披著“我真的為了你好”的外衣而肆意侵略,在你的空間里大殺四方,屠戮殆盡。“我是因為愛你才會這樣提醒你,你就得聽我的!”“你為什么不聽話,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如果不是為了你,我能這樣拼死拼活的工作嗎?”“我都是為你好,所以才對你的人生做出這樣的安排!”我們不喜歡被控制的人生,更不喜歡被PUA的腦袋。也許有時候“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會讓我們摔得凄慘無比,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趟過泥濘又如何穩步向前,不去經歷人生五味,如何能收獲完整的人生。能贏得起的人很多,但是能輸得起的又有幾人?輸了之后能東山再起的還能有幾人,沒有強大的抗挫力,又如何能擔得起巨大的成功呢?所以,很多時候,不打擾,看樹發芽,看花盛開也是一種美好的陪伴。
不打擾也是一種對他人邊界感的尊重。邊界感清晰的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與權利范圍,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管,什么該拒絕,知進退、懂深淺。保持舒適的相處的距離,才是真正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停止無底線打擾,停止曲意逢迎。“不接受道德綁架”、“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 “不當救世主,關愛和給予沒有底線”、“不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大包大攬,對別人的感受和問題負責”、“不因拒絕了別人不合理的請求而愧疚”,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怎樣都是一種應該被尊重的存在。然而,邊界感不能只是片面的拒絕和隔離他人,而應該以愛為底色,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當然,自己的空間必定有限,我們需要在自己的空間里,去放松、去沉淀、去成長。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閉門造車、小水塘里泛舟,遍歷山河也能人間值得。傾聽花開葉落、看五千年風云激蕩,追尋先哲的步履也會讓我們放松、沉淀、成長。所以我們拒絕打擾,不是拒絕所有的打擾,只是拒絕所有的冒昧、拒絕做提線木偶、拒絕迎合低俗卑劣,拒絕放棄理性思考。
不打擾是一種教養,拒絕打擾也是一種人生的修行。不糾纏是一種生命的體面,不操控也是一種愛的給養。堅持尊重他人,堅持理性思考,堅持沉淀成長。愿你信馬由韁,恣意人生,沉淀蓄力,明媚成長。
范文四:靜中成長,樂中綻放
現在流行“曬”,你方曬罷我登場;現在大行“秀”,秀了三餐秀恩愛;當今時尚“群”,跑步群、跳舞群、籃球群、排球群、考研群、家長群、甚至燒烤群、育兒群……應有盡有,無所不有;當今興起“圈”,除了朋友圈,還有同學圈、親戚圈、同事圈,更有太太圈,白領圈,各圈其圈,各美其圈。曬和秀給了我熱鬧,群和圈給了我便捷,但也壓榨著我的空間,侵占了我的時間。所以有時我需要安靜一下,不被打擾,有時我想享受獨處時光,放松,沉淀,成長。我想在靜中成長,樂中綻放。
我要放松,請勿擾我。“獨到山下宿,靜向月中行”,我也想在朗月清風之夜,獨自去小樹林漫步,聽聽葉落的聲音,看看花無眠的模樣;我還想獨坐書齋,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偶爾翻幾頁書,偶爾誦誦明月之詩,歌歌窈窕之章;我還想戴上耳機,任音樂在我耳邊流淌,任旋律在我腦海里回蕩;我還想躺在床上,眼光隨意停放,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放空自己,放松心情……此時此刻,請勿責我,請勿催我,我在感知自我。
我要靜思,請勿亂我。“靜以修身”“靜水流深”,當我放下喧囂,靜靜思考將何去何從時,當我避開各種心靈雞湯,怯怯開始思考適合自己未來的方向時,當我屏蔽掉親朋好友的建議,偷偷尋找自己喜歡的路時,當我不被叢生亂象迷惑,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時,當我不被東西南北風吹倒,悄悄堅守自我時,請不要輕視我,不要否定我,我在尋找自我,我在慢慢沉淀。
我要成長,請勿替我。有人說,成長就像一叢火焰,歷經黑暗,迎來光明。這段黑暗,需要我自己來度過,別人不能代替。有人說,成長猶如一段旅程,跌跌撞撞,到達彼岸。我必需自己跌過撞過,才能變強。有人說,成長就像一杯杯咖啡,苦澀中帶著芳香,我的苦必需我自己吃,我才能品嘗人生的甜。有人說,成長就是一次次淬煉,經歷徹骨之痛而后浴火新生,我的痛只有我自己承受,我才能百煉成鋼。請不要急著為我提燈,請不要爭著替我撐傘,請假我以時間,予我以支持,相信我能涅槃!
自己的人生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過。人如果沒有了自己,就沒有了一切。請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我會在靜中成長,樂中綻放。
范文五:守住心靈的寧靜
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濤聲依舊,因而真正的寧靜是內心的平和。寧靜是熱愛生活的底色,應該像水波輕漾的湖面,帶著紋理的透藍,又應該像是輕風拂柳的河堤,有沁入人心靜謐的綠,足夠寧靜的心,才能看清人生的路。
一片落葉,在寧靜中搖曳飄落,那么優雅酒脫;一粒秋實,在寧靜中慢慢成熟,那么豐盛輝煌;一滴露珠,在恬淡中輕輕滑落,那么溫馨雍容。生命中的行程是如此短暫美麗,在短暫的生命里體會寧靜的美麗,領悟宇宙的永恒,在永恒的寧靜中享受心靈的愉悅,感受情愛的真啼,這是生命旅程中最感動的時刻,書寫著生命的篇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生適中所缺的正是這種致遠的寧靜,要知道真正主宰我們感受的并非歡樂和痛苦本身,而是我們的心境。
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有許多失意和困惑。生命在寧靜中孕育,也終歸寧靜。能在蹉跎磨難中踏平歲月的坎坷,守住寧靜,能在紅塵迷離中安然獨存,才會有披蓑戴笠、獨釣寒江的閑適與從容,才會有寵辱偕忘、看云巷云舒的恬淡與輕靈,才會有晚風拂柳,殘陽聽笛的淡雅與風流。
守住寧靜,是歷經泡桑后的平知與豁達;守住寧靜,是對生命大物大悟的睿智與境界;守住寧靜,是一種心態;守住寧靜,更是一種品位。
寧靜是一種悟性,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人世間真玄機,惟靜者能看得透,寧靜其實是人生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為寧靜的心情會使喜怒哀樂如清風般淡淡遠去,會使名利得失如浮云般慢慢消失。
世界越是浮躁,我們的內心越應該淡定,因為內心的平靜可抵御外界的干擾。浮躁,會使人性失去根基,使清澈純潔的心靈受到污染,最終導致精神的貧困。只有淡定,才能讓我們于浮躁的社會里堅守原則,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保持內心的從容與淡定,讓心靈回歸清純。“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給心靈一片滋潤的凈土。讓心靈在寧靜中譜寫最富哲理的樂章。
北京卷:“二選一”。“亮相”和“續航”
試題內容: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
(1)“續航”一詞,原指連續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為青春續航、科技為經濟發展續航等。
請以“續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舞臺上,戲曲演員有登場亮相的瞬間。生活中也有許多亮相時刻:國旗下的講話,研學成果的匯報,新產品的發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眾人關注;每一次亮相,也會有一段故事。
請以“亮相”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范文一:續航
一臺真真正正的作用顯著的無人機,不在于其精美裝飾,不在于其昂貴價格,真真正正重要的是其綜合性能,續航能力便是一大亮點。
推而廣之,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真正地創造輝煌,就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續航精神。要吃得了苦難,受得了磨打,只有這樣才能在廣闊的藍天里行穩致運,一步一個腳印,到達勝利的彼岸。
為青春續航,要心里有夢,眼里有光,手里有才。君可見,中國首款隱形戰斗機--殲20總設計師楊偉天生色弱,卻發奮學習,年僅15歲即考上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后毅然決然從事戰斗機研制事業,助推我國的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桂海潮將航天夢扎根在心底里,不懈奮斗二十載,數不盡的動手操作,數不盡的日日夜夜,終于踏上了夢寐以求的太空征途,在自己的領域里發光發熱。陳獨秀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大好的青春時光,是每一個中國青年確立夢想的最佳時期,是每一個中國青年增長才干的最佳時期,是每一個中國青年創造未來的最佳時期。“須知少年凌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中國青年自當奮發圖強,用汗水禮贊青春,用奮斗踐行誓言。
為民族續航,要將個人奮斗深深融入民族復興之中,要時刻準備著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之中。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每一代先賢都賡續著中華文明的血脈。而現在,時代的接力棒到了我們手中,我們自當不負先輩所托,書寫更加壯麗的中國篇章。君可見,人民總理周恩來年少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向,過草地,爬雪山。內則把人民放在心上,矢志不渝為人民服務;外則溫文爾雅,全心全意為國家利益而奮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上勇創輝煌,為國家拿下了數不盡的榮耀,而金牌與勝利的背后是日日夜夜的魔鬼訓練。她們用汗水詮釋了真真正正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時代精神的象征,是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生動號角。
現如今,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目標就在眼前,我輩青年當以此為靶,以已為弓,沖破一切阻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所有。“續航”二字,既是對個人前途的展望,也是對民族未來的憧憬。唯愿吾輩青年,充實自己,給自己續航,同時也為國家、為民族續航。
范文二:續航
續航焦慮,是很多人都患上的“綜合征”。
手機、手表、電腦,電動自行車、新能源汽車,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們都要為續航擔憂。數字時代,好像人的狀態不再以睡眠和清醒為界限,而被劃分為“有電的時候”和“沒電的時候”。
續航不足,意味著脫離現代生活。尤其在數字世界里,你仿佛不存在了。手機沒電的時候,你擔心多少條消息沒有及時回復,又錯過了幾場遠程會議。智能設備一旦斷電,在數字意義上,主人似乎被宣判了“死刑”。
解決續航焦慮,辦法無非兩種。一是以空間換時間,不出遠門,不瞎逛,新能源汽車就不要往深山里開了,電腦還是盡量留在工位上;二是以負重換自由,增加額外的儲能空間,人們給外置電池起了一個溫暖的名字——充電寶。
為了說走就走的暢快,很多人還是選擇攜帶充電寶來消除續航焦慮。盡管充電寶本身的重量已經超過設備本身,但帶上它,才能更穩定地延續“數字生命”。
道理其實還是老道理:只有背負更多,才能走得更遠。要想探索更多未知的秘境,那就背更大的行囊,帶更多的電池,物理學規律終究牢不可破。
電子設備的續航如此,人生、社會的續航亦如此。“高筑墻,廣積糧”,先人總結下來的智慧,早早給走出續航焦慮提供了指引。“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解決續航焦慮的要義,還在于做更充分的準備。
說到底,單靠自身攜帶的動能是有限的,帶上額外的“充電寶”才能走得更遠。樹立底線意識,把困難想得多一些,把問題想得復雜一些,準備好更多解決方案,儲備足夠的“糧食”和“蔬菜”,面對前方的風雨才更加自信從容。
解決續航焦慮,不僅要承受負重,還要學會共享。三人行,有一人帶上充電寶應急已經足夠。當今世界是合作的世界,開放和共享讓我們卸下非必要的負重,讓發展的航程更加精彩,實現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其實,背負更多能量,結交更多伙伴,不僅對抵達遠方更有底氣和信心,也能在一路上補充動能,發現新的續航點。站得高了,看得遠了,處處都是風景,一路上都能找到“充電寶”,續航焦慮自然迎刃而解。
范文三:亮相
人生中的亮相時刻,無論是莊重的儀式,還是日常的瞬間,都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就像戲曲演員的登場亮相那一剎那,雖然短暫,但卻令人難忘。
記得那是我初中時的國旗講話,我作為學生代表,要向全校師生發表講話。我清楚地記得,當我走向講臺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和激動。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手掌出汗,但我還是堅定地站在了那里,挺胸抬頭,完成了我的亮相。
當我開口說出第一句話時,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如此堅定而有力,仿佛不是我自己的聲音。我看到臺下的老師和同學都在認真地聽著,他們的目光讓我感到一種責任感,但同時也讓我更加自信。我向他們匯報了我的研究成果,講述了我的感悟和體會,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位真正的演講者。
我暢想自己的另一個亮相時刻是我大學時期的新產品發布會,這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作為一家新創企業的創始人,我知道這次的發布會對我而言意義重大。我準備了很久,對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推敲,直到完美無瑕。當發布會正式開始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心情既緊張又興奮。我走上了舞臺,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的新產品,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每一個細節:我的語氣堅定,語言流暢,甚至在面對突發問題時也能冷靜應對。當我在臺上展示我們的產品時,我感到自己已經超越了自己,我感到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每一次的亮相時刻,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一次歷練。在這些時刻中,我們學會了面對挑戰,學會了自信地展示自己,也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這些經歷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地前行。
無論是舞臺上的亮相,還是生活中的亮相,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姿多彩。
范文四:亮相
走過長長的走廊,我終于佇立在那扇虛掩的門前,里面閃耀著的燈光從門縫里寫了出來。我伸出的手倏地停住了,一個興奮的聲音在問自己:“這真是我的第一次亮相嗎?那滿教室的閃耀真是屬于我的嗎?”
學校不久前成立了紅領巾電視臺,并開始選拔主持人。這對于愛好主持的我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老天是眷顧笨小孩的,笨頭笨腦的我竟糊里糊涂地成為了電視臺第一批主持人。今天是電視臺開播的日子,也將是我第一次通過電視在全校師生面前亮相。
“喲,怎么不進去呀?”導播老師笑著走過來。她彎下腰為我理了理紅領巾,調皮地問:“小丫頭是怕了吧?”我用力地搖頭,心里卻“咯噔”一下。“這就好!來,這個送給你。加油!”她拍拍我的頭,變魔術似的遞給我一樣東西。圓圓的,軟軟的,帶股清香。橘子!我明白了,回給老師一個燦爛的笑容,小手毅然推開了演播廳的大門……
“三,二,一!”我的心隨著開播倒計時開始像沸水般翻騰。偌大一間屋子只有我一個人,我將要打響與自己的戰爭!“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我的面部僵硬,凝固了一般。我的一只手把那只小小的橘子握在手心里使勁地捏著、捏著,想把所有的緊張與害怕都捏沒了,把所有的惶恐與不安都捏沒了,捏、捏、捏……我感到橘子在慢慢變軟,我的笑容在慢慢蕩漾……
我曾經不服楊瀾,不服一切受人尊敬的主持人。在我這個黃毛丫頭的眼里,他們只不過坐著或站著,動動嘴皮子背背寫好的臺詞罷了。然而,在這一刻我才知道,要從容地面對鏡頭,微笑著輕松地面對觀眾是多么不容易。這需要我每天早晨聲情并茂的朗讀練習,需要每天晚上對著鏡子的表情練習,還有心理上、儀表上……倏忽間,手心里的橘子掉了,但我的笑容依然動人,話語依然流利……
從播音室出來,我輕輕關上那扇門,結束了我的第一次亮相。但關不上的、結束不了的是我將打開更多的門,亮相更多次,勇敢地,執著地,堅定地……
上海卷:探索世界
試題內容: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你會怎么寫呢?
范文一:探索未知的力量
猶如蒼茫大漠中的一點綠洲,浩瀚星河中的一顆明星,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步伐,常常由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所推動。有人問,這種力量僅僅源于好奇心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認為,探索未知的力量,其源遠流長,其義豐厚,其價值深遠。
首先,探索未知是對自我認知的提升。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一個人如果能發現他的前路指向何方,就不怕長途跋涉。”在未知的探索中,人們不僅對自我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對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如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揭示出的,柳如是的生平事跡實際上是明朝滅亡后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無意識體現。這種無意識,正是在對未知的探索中發現的。因此,探索未知不僅是好奇心的作用,更是對自我認知的提升。
其次,探索未知是推動文明發展的動力。如同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所言:“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人類文明的歷史證明,每一次對未知的探索,都意味著對原有知識體系和價值觀的挑戰與突破。如哥白尼的日心說,挑戰了羅馬教會的地心說;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挑戰了宗教的創世說。可以說,沒有對未知的探索,就沒有人類文明的蓬勃發展。
再次,探索未知是突破科技瓶頸的原動力。如同貝爾納在《科學的社會功能》中所言:“科學應當是當代的活物,而不是陳舊的、過時的死物。”只有通過對未知的探索,人類才能發現現有的科技體系的不完善之處,從而推動科技的革新與發展。例如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電力工業提供了基礎,開創了電氣時代。這正是對未知的探索所引發的科技突破。因此,對未知的探索不僅僅源于好奇心,更是對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最后,探索未知是人類精神的內在需求。如同卡夫卡在《城堡》中所言:“凡是能夠被稱為‘世界’的地方,總是開滿通往‘宇宙’的門。”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對未知的探索往往意味著對更廣闊、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如榮格所說,“人的一生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我們的精神家園應該是永無邊際的廣袤宇宙。”只有通過對未知的探索,人類才能滿足其精神需求,實現對生命真諦的追尋。因此,對未知的探索不僅僅是源于好奇心,更是人類精神的內在需求。
如此看來,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步伐并非僅僅源于好奇心。它是自我認知的提升,是文明發展的動力,是突破科技瓶頸的原動力,是人類精神的內在需求。對未知的探索是如此深奧且迷人,值得我們永不停息地去追求與發掘。
我深信,無論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嶇艱難,只要有對未知的熱愛與執著,我們都能勇往直前。正如卡夫卡在《城堡》中所言:“只有那些決心頂著全世界的攻擊去求得愛的人,才能獲得愛。”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們將發現知識的寶藏、文明的源泉、科技的突破以及精神的家園。這正是我們追求探索的力量所在。
范文二:好奇心驅動,探索未知
“好奇心驅動,探索未知”可能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從小孩子探究新玩具、到學生去探索新學科、到成年人探尋新事業、甚至到老人探究養生以及不同文化環境、幾乎所有人都有一種好奇心和尋求探究新領域的愿望。
好奇心來自于人在面對陌生事物時的求知欲望,是對未知世界探尋的動力,它代表了對知識和事實的渴望,也代表了對問題和困境的尋求解決方案的欲望。而探索未知則是一個人通過行動去積極滿足主觀的好奇心,以此來拓寬知識視野,拓展生活領域,提供精神享受。正因為好奇心可以激發人們的探索欲望,促使他們有機會發現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由此,可見,好奇心驅動的探索不僅僅能夠滿足人們求知的欲望,還能帶給人們一份新鮮和刺激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從探索陌生事物中得到更多的時間和財富,以及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教訓。事實上,在所有領域,不管是科學、文學、藝術、哲學還是體育,探索未知都是必須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好奇心和尋找新知識的熱情,人類的知識和文明的發展就不可能輕易地取得成果。例如古人發明制造的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在那個時代都是值得探索和深入研究的問題;而現代科技、電子通訊、互聯網等發展,更需要不斷的探索新技術、新業務和新經驗。這種形式的探索,除了直接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外,也極大程度增加了人類對于未知領域的躍遷和對未來的期待。然而,好奇心不只是探索未知的動力,也可以作為提高自己技能、加強身心健康和文化修為的方式之一。舉例來說,當你對于一門藝術、音樂、書法或者語言感興趣時,你追求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多的是修身、陶冶情操、增強自我品格的體驗。
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和見識,還可以浸染自己的身心和靈魂,讓自己獲得有益的成長和變革。總之,好奇心驅動的探索未知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類天性,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我們可以通過對于好奇心的活動來激發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并在探究中獲得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在未來的生活中,自發的好奇心和毫無保留的探索精神,將會創造更多的世界和更美好的生活。
范文三:山就在那里
曾有人問登山家馬默里,你為何要去登山?馬默里想了一會兒,認真地回答道:“因為山就在那里!”
好一個“山就在那里”!雖然無比簡潔,但卻可以告訴我們:人,為何樂意去探索未知的陌生世界。
毋庸置疑,探索未知世界,跟好奇心息息相關。對馬默里而言,山就在那里,無比神秘,因而令人好奇,必須動身前去攀登。登山如此,學習亦如此。為何鳥能飛上天?為何星星不會落下來?為何扔上天的石頭,最終又會落下來?……從小大的,無數看似正常的現象,背后卻有著不盡的謎團,我們的好奇心由此得以激發。于是,在好心的驅使下,我們會崇拜開普勒,試圖為星空的運行制定規則;會仰慕富蘭克林,試圖從蒼天那里馴服閃電。可以說,學習方面,好奇的種子一旦種下,探索的腳步就會不斷向前,縱然風雨相阻,也不會停止。縱觀科學史,偉大如牛頓者,從小對科學之海充滿好奇,日后,才能變成孩子,不斷撿拾沙灘上的貝殼和石子。由此可知,好奇心是促使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助推力。
然而,探索未知世界僅有好奇心還不夠,還要有求知欲。如果說,好奇心是船,求知欲就是槳。兩者具備,才能走出熟悉的水面,劃向未知的水域。所以,求知欲,對于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無比重要。因為,它可以激發興趣,產生源源不竭的內在動力。馬默里從劍橋大學畢業后,去登山不為錢,也不為名聲,就為了內在的興趣。面對“高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讓我們欣然奔赴,樂此不疲。所以說,有了求知欲,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探索動力。
可是,就此還不夠。畢竟,外面的世界充滿未知,也充滿風險。面對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我們除了要有好奇心、求知欲,還要有征服感。征服感,就是為了達到目標,不懼困難,不怕冒險,能夠越是艱難越向前,雖千萬吾往矣。從古代的領土擴張,到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再到當下勇攀科技高峰,人類從誕生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而征服感提供了大無畏的勇氣。“山就在那里”,等待著你我去征服。因此,就算前方充滿荊棘,我們也將大步向前,絕不退縮。“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我們愿意去探索,去征服,就沒有爬不上的山,也沒有走不完的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下的一些人,滿足于已知的領域,缺乏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和征服感。他們成天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只想躺在熟悉的世界里。這樣“躺平”,確實會比較舒服,也會有虛幻的“安全感”。然而,如此“畫地為牢”,其實會讓自己慢慢變成“井里的蛙”和“墻角的花”:視野狹隘、人生逼仄,匍匐在地形如蟲蟻,永遠無法張開隱形的翅膀去探索頭頂的星空。這樣的狀況殊為可悲,值得警惕,也令人反省。
山就在那里,風光無限卻緘默不語。讓我們永葆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點燃征服感,向著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發起挑戰吧!只要勇攀登,最后一定可以山高人為峰!
天津卷:啟學習交友之思,悟責任擔當之道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一個世紀前,在津求學的青年周恩來撰寫了這副對聯,在交友處事與讀書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讀此聯,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要求:請任選角度,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范文一:尋覓自我,遇見他人
人的一生是一個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追求、認識和理解世界。這個過程中的關鍵是:人際交往和讀書求知。每個人在人際交往和讀書求知方面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和責任。這正是周恩來所指的“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肝膽是人的生命之本,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我們需要與其他人相處。然而,我們與誰相處,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需要尋找可以信任、可以依靠、可以共事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共同完成我們的使命和任務。肝膽相照、相助相扶,才能在我們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成功。我們需要溝通、合作和互助,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個體和群體的和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需要學習和思考,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地從無字句處讀書。在周恩來的時代,讀書是建立知識和智慧的主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移動終端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無論什么時代,我們都需要通過閱讀和學習來獲取知識和信息,不斷地增長見識和知識。
同時,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理解、去創新和去應用。我們需要通過對于知識的理解、思考和創新來發揮我們的智慧,來創造新的知識和應用。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應用我們的知識和智慧來解決實際問題,來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所學知識去極力實踐,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
在我的人生中,不斷地與肝膽相知的人相處,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這些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的經歷增加了我的智慧和見識,讓我更加理解世界,也讓我更好地應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同時,也讓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加穩定、更加優秀。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這副對聯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我相信它也會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肝膽相助,讀書求知,是我們能夠邁向更加光明未來的橋梁和支點。讓我們矢志不渝,堅持不懈,不斷地追求、學習和探索。
范文二:從無字句處讀書——解讀周恩來青年時代的對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這副對聯,是周恩來總理在百年前津門求學時的揮毫之作,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內涵,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
在解讀這副對聯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周恩來總理的成長背景。少年時代的周恩來,便深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身處亂世,他自小就懷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心系家國,志存高遠。因此,他所書寫的對聯,不僅僅是自我激勵,更是對人生理想的堅定追求和對時代責任的自覺擔當。
在“與有肝膽人共事”這句中,“有肝膽人”指的是那些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人。周恩來總理認為,與這樣的人共事,不僅可以共同成就一番事業,更可以共同擔當起民族復興的責任。這讓我們想到了《論語》中的那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見,周恩來總理在對聯中展現的思想,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而在“從無字句處讀書”這句中,“無字句處”指的是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和細節。周恩來總理認為,讀書求知固然重要,但生活中的經驗同樣是一種寶貴的知識來源。這讓人不禁想起清代文人鄭板橋的那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周恩來總理在對聯中所表達的觀點,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對生活經驗的提煉和總結。
這副對聯的深意,不僅僅在于告訴我們要與志同道合的人共事,更在于告誡我們如何去讀書、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面對世界。在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知識泛濫,我們更應該學會從生活中汲取智慧和經驗,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優點和長處。正如清代學者王國維所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無論是讀書還是生活,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味、用情去體驗,才能有所收獲,有所領悟。
此外,這副對聯還提醒我們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在與人共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虛心學習,而不是自以為是、固步自封。正如古人所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周恩來總理的這副對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青年才俊的理想追求和責任擔當。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在讀書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感受,才能收獲真正的知識和智慧。而這些知識和智慧,將是我們成就事業、擔當責任的重要基石。因此,“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這不僅僅是一副對聯,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智慧傳承。讓我們銘記于心,努力實踐,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國甲卷:人·技術·時間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時間的主人,還是仆人?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句話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技術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認為,我們應當成為時間的主人,而非其仆人。
時間是公正的裁判,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一天的24小時,每一年的365天,無論你是誰,時間總是不增不減。我們不能改變時間本身,但可以通過管理時間,達到生活的和諧與充實。比如古人所說:“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也是我們對時間應該有的尊重。
然而,技術發展使人們對時間的掌控更加精細。人們可以精確到秒的行程,可以預訂未來的日程。這本是方便的,但有時卻使我們成為時間的奴隸。我們過于關注未來,而忽視了當下,忘記了“活在當下”的道理。時間的價值不應只在于其未來的價值,而更在于我們如何去享受和珍現在。
我們應該警惕時間的陷阱。不要把時間當作是一種需要完成的任務,而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珍貴的資源。正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所說:“時間在流逝”,我們應該感受到時間的流動,而不是成為它的囚徒。
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時間去創造。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時間是相對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相對地使用時間。我們可以用時間去學習,用時間去創新,用時間去服務社會。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
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時間去感受生活。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人應當詩意地棲居”,我們應該讓生活充滿詩意。用時間去欣賞一朵花的開放,用時間去品讀一首詩的韻律,用時間去陪伴親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
總的來說,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而不是仆人。因為只有成為時間的主人,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時間,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正如古人所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尊重時間,享受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活出生活的精彩和意義。
然而,時間的價值不僅在于其長短,更在于其質量。我們應該追求的是生活的質量,而不只是生活的長度。用莎士比亞的話來說:“生活并不是我們能夠延長的東西,我們應該追求的是生活的價值。”我們應該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價值,成為時間的主人,而非其仆人。
總結來說,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時間去創造,去感受生活,去追求生活的質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讓我們一起去做時間的主人吧!
范文二:時間的掌控者與仆人
時間,這一神秘而又普遍的概念,自古以來就牽動著人們的情感與思考。有人認為,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而也有人擔憂,技術的過度使用反而使人們成為時間的仆人,生活被時間所驅使,而非自我主導。面對這樣的話題,我們不禁要問,技術究竟如何影響我們與時間的關系?
首先,技術確實賦予了我們更多掌控時間的能力。通過各種現代工具,如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和管理我們的時間。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在瑣碎的時間內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甚至提高工作效率。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快速,我們卻能應對自如,這一切都離不開技術的幫助。
然而,當我們越來越依賴技術來管理時間,我們是否也漸漸成為了時間的仆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確實,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時也可能使我們對時間的管理和掌控產生過度依賴。當我們的生活被各種瑣事和任務填滿,當我們的時間被分割成碎片,我們是否還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當我們為時間所驅使時,我們往往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與熱愛。我們會因為無法完成的任務和充實的時間表而感到壓力和焦慮。這樣的生活,無疑是與幸福的本質背道而馳的。我們需要記住的是,生活并非只是完成任務和填滿時間表,它更應該是關于發現和體驗的。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技術與時間的平衡點,既能夠利用技術提高我們的效率,又能夠保持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與熱愛。這個平衡點并不容易找到,但只有找到了它,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時間,而非成為時間的仆人。
總的來說,技術確實改變了我們與時間的關系,但并不一定會使我們成為時間的仆人。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使用技術,如何看待時間。我們應利用技術提高我們的效率,同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熱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而并非仆人。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否定技術的發展,或者放棄使用新技術。相反,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技術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我們可以通過技術來提高我們的效率,以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去發現世界的美好。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如何放下技術,去享受那些本應屬于我們的時光。
我們要明白的是,時間是寶貴的,但它并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不能讓時間成為我們生活的唯一標準,更不能讓時間成為我們的主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掌控時間,讓它為我們所用,而不是反過來成為時間的仆人。
如此看來,掌握技術與時間的平衡,既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又能夠享受生活,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而并非仆人。而這,也正是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需要去思考和努力實現的。
范文三:時間的主宰者還是仆人?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技術也讓我們成為了時間的仆人,陷入了“忙碌的陷阱”。那么,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我們究竟是時間的主宰者,還是仆人呢?
首先,技術的發展確實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時間。例如,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此外,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速度大大提高,人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再者,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如高鐵、飛機等,使得人們在地理空間上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出行時間大大縮短。可以說,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時間的主宰者。
然而,過度依賴技術也讓我們成為了時間的仆人。
首先,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使得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例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在工作之余也難以擺脫工作的束縛,隨時都可能接到電話、郵件等,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其次,技術的發展讓人們過度依賴外部工具,導致人們在面對一些問題時變得無所適從。例如,過度依賴導航系統的人在面臨突發情況時,可能會因為不熟悉周圍環境而陷入困境。最后,技術的發展讓人們沉迷于虛擬世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例如,沉迷于網絡游戲、社交軟件的人,可能會因為長時間的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而忽略了與家人、朋友的交流,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
那么,如何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既能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避免成為時間的仆人呢?
首先,我們要正確看待技術,將其視為提高生活質量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要學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合理安排時間,避免過度依賴技術。其次,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不要過分依賴外部工具。在面對問題時,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尋求技術的幫助。最后,我們要珍惜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不要沉迷于虛擬世界。我們要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讓技術成為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而不是隔閡。
總之,技術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時間,提高生活質量,也可能讓我們成為時間的仆人,陷入忙碌的陷阱。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技術,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避免過度依賴技術,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既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避免成為時間的仆人,真正成為時間的主宰者
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人與技術的關系,關注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們要在技術發展的同時,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關注人的精神需求和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實現人與技術的和諧共生,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全國乙卷:一花獨放不是春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美美與共享大同
人類未來的開創需要我們每個人同舟共濟,而非單打獨斗。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點位上充分地發光發熱時,人類的前途將會一片光明。當我們每個人發出的光和熱都能呈現出自己特有的美麗時,整個天下便能共享大同,是謂美美與共享大同。
美美與共,首在能夠美人之美。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吹滅他人之燈,前路添了晦暗,前行徒然多費心力。盡滅他人之燈,前路已成黑幕,就算自己一燈獨明,又能明到幾時?如遇風雨干擾,滅掉獨明之光,便也只能在暗里摸索前行了。暗里摸索,固然尚能前行,但又怎及光里前行那般來得爽快?退一步講,就算你的明燈無懼風雨干擾,但你既滅他人之燈,又怎能指望他人不滅你的明燈。等到自己的燈也被他人吹滅之后,再來醒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然悔之晚矣,再來倡導“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來方便之有?是故沒有美人之美,便無美美與共。
美美與共,次在能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不搞破壞;各美其美,是用心建設。不搞破壞,固然無妨他人之美;不搞建設,卻也無緣自身之美。一人不建設,是少一人之美;多人不建設,便少多人之美。長此以往,躺平者多,建設者少,就算尚有他人之美,卻也會因力薄而難成滿園春色之美。這是就橫向而言,不集腋難成裘,多聚沙能成塔。就縱向來看,則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要想成就美美與共,必須在參差不齊的眾人前行之路上久久為功,在同行者力有不逮時自己搭把手,在自己力有不逮時同行者搭把手。如此同心同德,馳而不息,方有美美與共、共享大同之可能。
美美與共,更在成人之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單調的花朵,固然有單調之美,但其生存能力在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也會大打折扣。如果地球只容人類居于汶川,那零八年一場地震便會讓人類瀕臨倒退;幸好地球可容人類居于各地,一方地震之后,因有八方支援,便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舊貌換新顏,在新的起點上繼續闊步向前。
美人之美,不搞破壞;各美其美,用心建設;成人之美,互相幫扶。三者齊備,假以時日,美美與共的人類大同就不是鏡花水月的空中樓閣,而是指日可待的動人理想。為著這個動人的理想,讓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盡情地發光發熱吧!
范文二:美美與共,共赴繁榮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
2022年,一名意大利女宇航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組太空攝影作品,并配上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這句古文,一時之間引發熱議。大家都被這種古今中外人類情感的共通和共鳴所震撼,“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心愿,在這一刻從理想照進了現實。
放眼世界、縱觀古今,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民族眾多、文化各異,因而矛盾和紛爭時有發生,但歷史一再證明:彼此多一點理解和欣賞,多一分尊重和包容,人類才能和諧相處、共赴繁榮。
所謂“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上至國家、民族,下至團隊、個人,只有本著求同存異、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廣交朋友、少樹敵人,在做事時爭取到最大合力,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互相傾軋,彼此拆臺,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走向敗亡。魏晉司馬懿家族,起初父子勠力、兄弟同心,在強敵環伺中奪得政權、一統天下。到了司馬炎之后,兄弟鬩墻、刀兵相見,一場“八王之亂”,不僅丟掉了大好江山,還帶來五胡亂華的無窮后患。團結還是爭斗,其結果之天差地別,由魏晉司馬一門可見一斑。
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正因為萬物各具特性,世界才會色彩繽紛。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經濟、文化都能與外界充分交流,從而激發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孤芳自賞、閉關自守,則經濟、文化都會成為死水一潭,必然走向腐朽與枯竭。君不見異族學者侍立于朝堂,西域商賈不絕于路途,成就了氣象萬千的大唐盛世;君不見滿清君主妄自尊大,朝廷上下盲目排外,導致我煌煌中華日漸落后于世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這句名言,不僅是關于人類社會的一個美好愿景,也應當是每一個“地球村”成員應當秉持的理念。然而,現實往往很難盡如人意。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此刻的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日漸抬頭,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俄烏戰火仍然看不到熄滅的跡象……和衷共濟還是以鄰為壑?人類仿佛走到了一個岔路口。
越是在這樣的緊要時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就越顯意義非凡。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在交通迅捷便利、信息全球共享、經濟互通有無的今天,交融與合作是歷史大趨勢,不會因一些小波折而逆轉。說到底,這世上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當心存偏見者能放下執念;當倨傲不遜者能學會尊重;當唯我獨尊者能學會傾聽,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只有美美與共,才能共赴繁榮!
范文三:眾行易趨行自遠,燈火輝映共星河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作為人類的一員,我與生靈共老。”十八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深感縱然生命渺如塵埃,但與人類而言,每個人也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廣袤的世界留下一抹淡抹濃枯的色調。一切又仿佛是神遇,十九世紀的東方,魏源開眼看世界,發出“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的哲思浩嘆。
東西殊途,文化迥異,但隔世之語,卻聲震寰宇。無論人類身處何方,世界怎樣變幻,在人類的穹頂之下,你我應以一花之絢爛,裝點群妍竟放之滿園,以微光螢火匯就滿目璀璨,輝映歲月星河,共譜時代華章。
酌古,人類文明的航船在各自的航道行駛了千年,波瀾不興,也鮮有驚艷。直到一艘貫通大洋,勾連各洲的航船環游世界,世界的精彩開始逐漸呈現。那艘船上,裝有英國人發明的錨,奧地利人發明的螺旋槳,美國人發明的發動機,還裝有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與羅盤。船上缺少了哪一樣,這船恐怕都難以刷新自己的航程。
這艘船曾裝有中國的瓷器、絲綢,也有從馬六甲沿岸運來的寶石、香料,這艘船運送過來自東印度的鴉片、槍炮,也記錄下往來于歐美與亞非黑奴貿易的罪惡。當匯聚眾智的和平之舟承載美好,人類歷史上寫下的是云煙滿紙的馥郁和芬芳;而當滿懷惡意的堅船利炮橫沖直撞,所到之處無不是血淚與災殃。舟行天下,船達各方。侵略的陰云遮蔽群星,也必將暗淡自己獨有的那輪月光;吹滅別人的燈火,也終究會黑暗自己的歸途。諸多歷史教訓,于今依然聲聲在耳。
斟今,且看瘧疾肆虐,新生于中華醫藥典籍里的青蒿素,惠及生靈萬千;疫情來勢洶洶,中國方案為各國抗疫提供無償借鑒;各地區國際組織通力合作,為當地發展彼此緊握雙拳;中西文化頻繁交往,為人類構筑更加多元的精神世界。
然而,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多彩的世界里,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單邊主義橫行,霸權主義當道,強權政治滋擾……在世界共同奏響的“歡樂頌”里,也摻雜著刺耳的音符。人類命運的交響里,由我們每個人共同譜寫,豈能有嘔啞嘲哳之聲的存在?
從城鄉一體,到一帶一路,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國際合作互惠共贏,從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到人類發展命運共同的積極倡導,中國以大國姿態,為人類謀求多元互利提供了寶貴參考。
愿你我不做墻角孤芳自賞的花朵,更以綠葉扶持的普世情懷展各自精彩,與家與國與世界,綻時代光華,以多元視野審視世界,以包容之心接納美好,以眾行姿態行走天下,以“泛愛眾”的人性之光誠心以待,共同裝點春光不盡的世界百花園地。
范文四:美其美,成人之美,大美與共
一個人可以行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在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思想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從中國橫向看世界,圣人哲人,睿智者云集。雅思貝爾斯提出“軸心時代”: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精神文明有了重大突破。“軸心時代論”,是人類大格局的縱觀橫望,是有意義的反思。人的生命有限,而人類的思想建樹不可世襲,這于大眾群體是一個災難,也是一個機會。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只要自我成長,人就有可能改變命運。一個人只有超越了吃穿住行的初級需求才能成為奉獻的人,經受歷練才能超越。只有實現自我價值,才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三省吾身,善假于物,才能美其美。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會不干涸。無數人打開格局,強強聯手,就有機會創造一個時代的輝煌。袁隆平創造一粒米的遞增神話,他守護中國人的飯碗,他更是全世界人的飯碗守護神。袁老去世了,悼念他的人不分膚色種族,讓人淚目的悼詞都在感恩他為世人食無憂的奉獻,這是一種超越人種和國界的認可。袁老活成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脊梁”,他帶出一批把試驗田當做畢生奮斗戰場的人。因為這些博愛大美的人,我們才活得安穩踏實。屠呦呦帶著青蒿素戰勝瘧疾,從中國走向世界,她從藥書古籍中獲得方向,從中西醫結合中獲得靈感,屠呦呦成功了,我們也記住了“屠呦呦團隊”。讀書人,其心為天下而立,其命為萬民而立,他們就是民族脊梁匯聚而成的巍峨高山。歷史流傳了名言,這些人用行動為名言作了注腳。各美其美,成人之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句話有溫度,甚至能讀出一絲艷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有高度,雨果獎就是證明。大劉被認可的不僅是瑰麗魔幻的想象,龐大宇宙體系的構建,流暢專業的文筆表達,是博愛擔當的情懷讓大劉的科幻有史詩的光芒。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不曾中斷就是一種驕傲,而這種驕傲是多少個肩膀的擔當?一個人驕傲背后注定是無數人的負重前行。時代已經給出答案,我們的目標是窮則修己,達則善眾。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時代呼喚英雄,我們得做自己的英雄。英雄的成長就是一部史冊,愿群峰之巔再相見,美好一定是我們的底色,
范文五:點合作之燈,走共贏之路
滅別人之燈,自己不會有光明;堵別人之路,自己也會無路可走。當代青年應該為別人點燈,點合作之燈;當代青年應該為別人開路,走共贏之路。
青年成長,需要點團結之火。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為別人添堵,自己周圍也必然高墻遍布;滅別人之燈,自己也不會增加光明。君不見龐涓堵孫臏發展之路,反而身死,成為笑柄;君不見李斯吹滅韓非生命之燈,沒有增加光明,反而面臨趙高迫害時,無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歷史無數例子告訴青年,成長不是為別人添堵,需要團結,攜手共進。藺相如攜手廉頗,抵御強秦,守護趙國安全,兩人在團結中成長;燭之武放下成見,鄭國上下團結,抵御秦晉聯軍,燭之武在團結中實現人生價值。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所以青年應該團結促成長,點燃團結合作之火。
國家發展,需要點亮合作之燈。
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面對發展困境,淄博與互聯網合作,烤肉串爆紅,走出了游客與淄博經濟發展共贏之路;面對美國制裁,華為推出鴻蒙系統,與多個國內企業合作,推動中國科技發展;疫情來臨,科學家與志愿者合作,民眾與國家攜手,共克時艱,戰勝了疫情。如果淄博不誠信經營對游客,不與互聯網合作,會有今天的快速發展嗎?如果沒有華為鴻蒙源碼開源,與其他企業合作,會有鴻蒙系統順利發展嗎?中國人民戰勝疫情靠的是團結合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靠的也是中國人民的團結合作。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青年需要點亮合作之燈,推動國家發展。
世界創美好未來,需要走共贏之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走出國門,也帶動了世界旅游業的發展;中國人民享受和平環境,也幫助沙特和伊朗化解矛盾,為中東人民帶來和平;中國發展了,大力提倡一帶一路,也為周邊國家發展做出貢獻。中國經濟一花綻放,中國衷心希望世界經濟百花齊放。圍堵中國芯片產業,更堅定了中國自主創新之路,也給美國芯片企業帶來巨大損失;追求自己安全,北約東擴,導致俄羅斯軍事反擊,結果大家都不安全。為什么不合作共贏?為什么不命運與共?中國青年愿意走共贏之路,為建設世界命運共同體做貢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奏響合作之聲,凝聚眾行之力。當代青年應該點亮合作之燈,促青年成才;當代青年應該走共贏之路,擁抱世界,攜手共進。
2022年高考優秀作文
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
試題內容: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長空》
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長空
如果把下圍棋比作蓋高樓,那么本手便是地基,而妙手便是那房梁上的雕花。若一味追求雕花的秀麗華美,忽視地基的建造,便會產生俗手,使房子看起來富麗堂皇,實則不堪一擊。“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我們當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長空。
妙手應當以本手為基礎。《論語》有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告誡我們,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立住“本”。物理學家楊振寧以“寧拙毋巧,寧樸毋華”為人生格言。于他而言,做學問當“寧拙毋巧”,遵守規則,嚴謹認真;做人當“寧樸毋華”,站在科學的頂端依舊保持謙遜。正是因為扎實了本手,楊先生才能為人類科學文明貢獻一顆又一顆明珠。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扎實了本手,才有可能創造出妙手。
然而,只扎實了本手,就一定能下出妙手嗎?其實不然。對本手加以深刻地理解,才能創造出妙手。林清玄先生曾搦筆而談:“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
若是看待事物只浮于表面,便會成為那看鷺的愚人,永遠也無法達到觀雪與見白的境界。正如“最美奮斗者”徐立平,為導彈做“微整形”,他在火藥上微雕,竟無毫發之差。“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這是他對自己創造妙手的詮釋,同時也體現了他對雕刻
技藝的深刻把握。只有對本手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看深刻的理解,才能產生妙手。
在本手未扎實的情況下,好高騖遠,不僅無法創造妙手,還會產生俗手。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和效率的急功近利的時代,很多人都在想辦法投機取巧,跨步而行。一些“豆 腐渣工程”的負責人,置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顧;一些追求賺快錢的網紅店,給消費者帶來無盡的失望;一些售賣 “三無”食品的商家,讓人們買東西時心驚膽戰。然而這些投機取巧的行為終究是俗手,而非妙手。在受到道德的審判和法律的制裁后,他們建立的“萬丈高樓”終會轟然倒塌。
魯迅先生曾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在這新時代里,我們應當心懷理想,以飽滿的激情,共同開辟出一條新路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愿我們都能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長空!
《得妙手者得先機,續本手者可制勝》
縱橫棋盤間,高手過招時。落子有聲,白子搶行,很快就占據棋盤大半。可是,一步爭先,其后必然要步步爭先,否則一著不慎當滿盤皆輸。然而先發制人,依仗的是妙手的氣勢先行,要想贏得最終勝利,并不能單靠氣勢,更要靠扎實的本手功夫。唯有本手積蘊深厚,才能使出妙手,一旦為了吃子而險招頻出,意圖以妙手一舉取勝,則難免下出俗手。
世事如棋,世理亦如棋,初學者一味貪圖以妙手搶先,未必可以笑到最后。秦末群雄競起,陳涉最先舉兵,“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振聾發聵。占領先機是陳涉在秦末這一盤棋局中下出的一招妙手,讓陳涉剛開始攻城略地時,無往不勝。可是一開始的妙手并沒有讓陳的輝煌維持太久。沒有深厚涵養,又為自身資質所限,兼之用人不當、偏聽專斷,導致陳涉稱王僅六個月便身首異處。可見,世情如棋局,縱有妙手占得先機,少了本手的扎實功夫,難免下出俗手。
人生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培固根本者,方能逐妙求新。《老子》有言:“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人生這一盤棋局中,本手意味著基礎,乃是必須厚積的“土”。而會下出妙手還是俗手,則要看這搭建起來的“臺”下地基是否夯實。唯有厚積層層泥土,才能搭建出堅固高臺;唯有不斷積累,夯實基礎,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君不見楊振寧求學時在西南聯大焚膏繼勢,積厚成器,最終讓楊-米爾斯理論名楊國際;君不見黃旭華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極大地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城;君不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其貌不揚、沉默內斂,經過潛心研究,創新性地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檢測方法……這些在人生棋局下出妙手的人,哪個不是有著扎實本手功夫的?正因為他們日復一日地潛心學習、提升自己,方能開拓創新、名揚天下。如若他們忽略了本手功夫,最終怕是要泯然眾人了。
人生如棋局,得妙手者占得先機卻未必能贏到最后,只有扎實練好本手者方可取得最終勝利。在求新求變之前先默默沉潛、踏實積累,才能行穩致遠,舉手捫星辰。
新高考II卷:選擇·創造·未來
試題內容: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于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于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筑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筑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負熱愛,創造未來》
青年強則國強,時代之希望都在青年。在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之際,央視微紀錄片記錄了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讓我深受震撼。作為現代青年,如何才能做到奮發有為?如何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我認為,青年當不負自己熱愛的事業,不斷鉆研創新,創造美好的未來!
不負熱愛,就要為你的熱愛做出最好的選擇。
青年當選擇熱愛的事業,并為之付出努力,不辜負自己的熱愛。因為,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生活,你的熱愛注定了你走的路。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八十多歲高齡的鐘南山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選擇奔赴疫情的重災區——武漢,不僅是因為大愛無私,還因為自己熱愛的醫療事業。蘇炳添選擇了百米短跑項目,就不斷地為之奮斗,當遇到瓶頸時,大膽決定更換起跑腳。經過多年奮斗,蘇炳添終于在東京奧運會上超越了年齡和傷病,更超越了自己,取得了不起的成績。你問他,苦嗎?當然!累嗎?的確!無論是鐘南山,還是蘇炳添,他們都不后悔,他們選擇了熱愛,為了熱愛全身心投入。
因為熱愛,就要不斷地創造,開拓更廣闊的未來。
青年當追求創造,只有心無旁騖,不斷創造,未來才是光明的。袁隆平說他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夢,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另一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他用-生去實現這兩個夢想,專心致志,不斷創新,最終成功培有出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畝產量。他用熱愛點燃生命,用創造照亮前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39歲的于敏開啟了他的研究生涯,100多天里,他夙興夜寐,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積如山的數據紙,終于成功實現了氫彈原理的突破,幫助祖國實現科技自強。由此可見,不斷創造,才能讓路越走越寬;不斷創新,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青年胸無大志,沒有追求,無所事事,國則江河日下;:青年擁有凌云壯志,選擇自己的熱愛并為之奮斗,國則前途光明。希望青年奮發有為,不負自己的選擇與熱愛,全身心地投入,創造最美的未來。
愿諸位共勉!
《選擇心之所向,創造時代輝煌》
南仁東選擇一生為“中國天眼”奮斗,攻堅克難、矢志不渝,創造了天文史上的奇跡;王海選擇“在朝陽下俯沖,迎著西風開火”,巡天衛國、成守疆土,鐫刻在飛機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坐標;袁隆平選擇“畢生夢想消除饑餓”,一事終一生,專注田壟,培育巨型稻,實現“禾下乘涼夢”……仰望星空璀璨,那些選擇為星空增光的人,他們與時代一起奮勇同行。星火 乍現,屬于他們的時代之光在閃耀著。
1925年的橘子洲,有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他們選擇投身革命的洪流。這一次選擇開辟了“星火燎原”的`革命局面,在不遠的未來,這股嶄新的革命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正如電視劇《覺醒年代》里陳獨秀、李大釗“變坐面議,為起而行”“不破不立”的錚錚誓言,這群人選擇揮酒青春,為國家創造光明的未來。選擇“豈曰無碑,山河為碑”,有“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延續;選擇“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有“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繼續舉起共產黨的旗幟。
心之所向,是祖國的方向;時代的光,是承繼的光芒。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百載澎湃的創造激情,讓“蛟龍”入水,“嫦娥”奔月,“神舟”上天, “天宮”接軌……浩瀚字宙中,為國奉獻的選擇,創造了與月球同框的浪漫奇跡;“我為祖國拍張照”,潘光旦、費孝通等民族學大家用文字記錄下了時代的光影;梁思成、林徽因四處奔走,只為不讓“千城一面”終結中國的建筑文化之美;扶貧攻堅隊披星戴月,日復一日的扶貧堅守,讓全面脫貧成了現實……是無數拼搏奮勇的選擇,創造了感人至深的“中國故事”。
新時代的我們面朝遼闊的未來,當選擇滿懷激情逐光面行,在歷史的星空刻下自己的名字。中國精神的鍛造契合了歷史機遇,“一起向未來”是我們誠摯的祝愿。選擇學前人“中流擊水”,便可創造“浪遏飛舟”的奇跡;選擇向晨光嘉微處進發,我們就能開創滿目霞光的未來;選擇向遠方篤行不息,我們就能開辟周道如砥的大道。
是的,這個偉大的時代從不缺乏奇跡,但這奇跡需要義無反顧的選擇,需要努力拼搏創造。選擇心之所向,讓你身上閃耀時代的光吧。篤定自己的選擇,追著未來出發,你終將澆灌出艷麗的花朵。
全國乙卷:跨越,再跨越
試題內容: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騰飛奮進再跨越,青春莫負盛世情》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從2008年的炎炎盛夏到2022年的融融暖冬,北京奧運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體育事業和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
體育事業的跨越根植于經濟的騰飛、社會的發展。尼采曾言:“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義都是虛偽的。”百年前的“奧運三問”不僅是憂慮,還是辛酸與無奈。國力衰弱,民生凋敝,當果腹都是一種奢望時, 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尚不能保證,更何談向極限挑戰?
而改革開放以來,豐衣足食的人們有條件去實現新的追求,也越發意識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意義,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便水到渠成了。2008年全民健身的興起昭示了中國經濟、社會的一-步跨越已然成功。2022年再次于北京燃起的奧運火炬,更是折射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再跨越——不提久負盛名的乒壇群星、跳水夢之隊,就連一向小眾的冰雪運動,也帶動了三億人積極參與。
綜合國力的跨越來源于接力奮斗、創新進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脫貧攻堅,民安物阜,基建完備,福利完善,離不開平凡崗位上中華兒女孜孜不倦、兀兀窮年的奮斗:“天宮”遨游,“北斗”寰宇,“祝融”探火,“嫦娥”攬月,背后是科研人員燃盡芳華、矢志創新的奮勉。奮斗與創新是推動時代前進的動力,是國強民富的階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篳路藍縷、百廢待興,到改革開放的創新發展、生機盎然,再到新時代的搶抓機遇、由富變強——中華兒女奮斗的腳步從未停歇,助推祖國綜合國力跨越,再跨越!
時光犁鏵無聲耕耘,自2008年至2022年,十四載風云見證變遷,也見證了我們從懵懂兒童到有為青年的成長。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回望來路,先輩曾廢寢忘食、韋編三絕,亦曾聞雞起舞、千錘百煉;展望征程,我們將披荊斬棘、百折不撓、接續奮斗,勇敢跨越,再跨越!朝氣蓬勃的青年們,讓我們的生命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同頻共振,讓我們化作一束浪花融入時代的大潮,以個人的跨越,助力民族復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逢盛世,奮斗正當時!使命于前路召喚,大任如北斗高懸。青春之我,當以奮斗之姿,創新之思,擔負時代使命,助力中華民族跨越,再跨越!
《跨越千難萬險,共襄盛世安瀾》
2008,流光溢彩殊未闌;2022,如詩如畫譜新篇。十四載光陰,時代嶄新,跨越不止。
兩次奧運會,兩次跨越,展現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中國以絕代風華驚艷世界。感慨于斯,吾輩青年當負起“再跨越”的歷史重任,以自信自強之魄力,篤行不息之行動,以身許國之情懷,跨越千難萬險。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實現再跨越,需自信自強。回望冬奧,冰雪凝芳華,自信增輝明。“但聞塵飛戰鼓急,一踏冰雪意氣生”,冬奧賽場上的運動健兒,帶著豪俠般的浪漫和自信的光芒,自由馳騁。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賽場上,高亭宇獲得中國男子速度滑冰首枚冬奧會獎牌;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場上,他以打破冬奧會紀錄的方式,為中國收獲金牌。他以自信之姿,跨越永不停歇。“鮮衣怒馬少年時”,當代青年當懷“欲攬天下人我懷”的自信豪情。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實現再跨越,需篤行不怠。你看,蘇炳添“秉心自超越”,以9秒83譜寫歷史;你看,江夢南“無聲玉滿堂”,于默默趕路中聽夢想花開有聲;你看,航天團隊選擇“清寒枯苦飛天路”,焚膏繼晷,讓邀游星河的神話成可能……風浪高,閑庭信步;路再遠,久久為功。青年欲再跨越,必當“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踔厲奮發,篤行不息”。
“吾以身許國,暫死行陣,終不以爾而生進退。”實現再跨越,需為國奉獻。歷史上,多少次野火紛燃,狼煙四起,多少次危在旦夕,國危如累卵,可總有一些人放棄花前月下的浪漫,重拾以身許國的豪情,實現跨越之重舉。史可法“壯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歷史不忘;黃大年“一心中國夢,功德冠群英”,歸國做貢獻;陳祥榕“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英勇捐軀。此皆時代楷模,熠熠生輝。螢火獻微光,我們青年都懷“跨越,再跨越”的豪邁情懷,中國便可不斷“跨越,再跨越”。
“我無比慶幸此刻年少,青春正燃燒。”欣逢盛世,更當奮斗其時,跨過雄關漫道,踏過歲月河山,吾輩必當扶搖直上,共襄盛世安瀾!
天津卷:尋常煙火是美景
試題內容:
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人間煙火氣,是生命的饋贈》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人生匆匆,而人間的煙火氣,是生命的饋贈。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煙火氣是人生自得,快然自足。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遠離了官場,卻留住了難得的煙火氣,成了那個“帶月荷鋤歸”的農夫,成了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在一抹黃昏眷戀著大地的時候,他吟唱著詩句,步履悠閑地踏進院子,煙火氣給予了他與眾不同的清閑與曠達!煙火氣給我們帶來了恣肆的陶潛,還給我們送來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蘇軾一生多次被貶,是人間煙火氣支撐著他走了下去。“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逆境中,他活得有趣,過得曠達。平淡是真,安樂是福,“人間有味是清歡”。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煙火氣是在和平年代中歲月安好的象征。2021 年,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煙火氣因此更盛、更旺。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經過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抗疫,我們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人們不用每天提心吊膽地生活,處處散愛著難得的人間煙火氣——市井繁華,人聲鼎沸, 車水馬龍太平盛世。
“遙望齊州九點煙, 一泓海水杯中瀉”,煙火氣也是國泰民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國困民窮,而今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樂。這份煙火氣來之不易,它源于陳祥榕烈士“清激的愛,只為中國”,源于袁隆平耕耘稻田、不辭辛苦,源于全國上下團結奮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如今的繁榮景象彌足珍貴,我們更應珍惜、愛護,擔起作為青少年的一份責任來。“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青少年有理想、有擔當,才能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才能更好地守護這煙火氣,也才能將這煙火氣更好地傳遞下去。
如果你已追逐過夢想,經歷過冒險,突然想念那一縷炊煙和來自家的安全感,那就回家看看,感受家人團坐時的溫情;如果你已領略過山河廣闊,明白個體的渺小,在人生的旅途上屢遭挫折,那就去鄉村走走,看看蔚藍的天空;如果你帆風順,不曾為溝整所羈絆,更要去領略一下人間煙火,久行會累,讓人間給你慰藉和安撫。你可以白日放歌,夜里乘涼,在棵大樹下與“重智”打閣,和“黃發”講講鮮衣怒馬,共話桑麻,在人間煙火的氤氳里安放自己的靈魂,心中留一片空地安置夢中的溫柔鄉。
歲月靜好,現世無慮。人間的煙火,是生命的饋贈,試問誰不為之動容?
《讓人間煙火延綿不絕》
問世間最美風景在哪里?踏遍千山萬水,閱盡世間百態,然后回到最初的樣子,才發現最美的不過就是人間的煙火氣。
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我們每天早出晚歸,看到家里升起炊煙,樹葉在月光的映襯下搖曳,會感到溫暖。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我們每天盡興玩耍,聽到巷中傳來狗吠和雞鳴的聲音時,會感到莫名的欣慰。當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小桌子前,邊吃飯邊閑話家常時,
滿臉暢意。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許能給人帶來片刻的快樂,但瞬間過后,這一切只剩虛妄。沒有什么能比家人團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更加可親,更加可貴。
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
豐年人樂業,垅上踏歌行。哪種國泰民豐不是由每一戶人家的辛勤勞作組成的呢?哪一段歲月安好不是由百姓的平凡日子構成的呢?故而,煙火氣并不局限于百姓層面,還可上升到國家層面。小美在表,大美在里。國家層面的煙火氣注重的是內核美,不僅僅是肉眼可見的美。國家內部是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年,改革開放44年,中國共產黨引領一代又一代人發憤圖強,建設美麗中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后人留下美好的人間煙火氣息。
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
泱泱華夏,煙火氣是最充足的,也是最撫慰人心的。鐘南山日夜兼程趕往飽受疫情折磨的武漢,袁隆平徐徐邁入稻田到禾下乘涼,張桂梅堅守大山護送上千名學子圓夢……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肆虐的近3年間,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毅然放棄自己的家庭,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深知,眼下世界并不是那么太平,只是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有人在默默地負重前行,奮力守護著這縷溫暖、祥和的煙火氣。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加倍珍惜這尚存的煙火氣,不負當下,致力未來。要有縱有狂風平地起,我欲乘風破萬里的氣概,為我們的祖國奉獻全部力量。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挺立起我們的脊梁吧!讓人間煙火延綿不絕,生生不息。
全國甲卷:借鑒與創新
試題內容: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范文一:借鑒在左,創新在右
《詩經》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說,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長處,從而完善自己。王安石曰,“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意思是說,我們需要突破既有框架,勇敢創新,開創先河。那么,借鑒和獨創這兩種思路,到底孰對孰錯,孰優孰劣?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究竟該如何選擇和取舍?
在我看來,借鑒別人,是自身進步的捷徑,而獨立創新,是出類拔萃的關鍵,二者并不矛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不妨從我的學習經歷說起。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所謂認真學習,無非就是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升入初中后,還一直沒明白做筆記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老師讓我看了一位同學的聽課筆記,是那么工整,那么條清理晰。出于羨慕,我也開始學著記筆記。幾年下來,隨著用過的筆記本越攢越厚,所學知識也越來越扎實,思維也越來越嚴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跟著同學養成的記筆記的習慣,讓我的學習受益無窮。
在學習方法上,除了借鑒別人,我也有所創新。
為了積累作文素材,不少同學都有摘抄的習慣。而我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摘抄方式——素材卡。每遇到好的作文素材,我會抽取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名言等元素,以表格的方式把它們記錄到一張卡片上。然后按照適用話題的不同,把這些卡片分類歸檔,有空時隨時拿出來溫習。受益于這一方法,我把大量作文素材爛熟于胸,寫作文從不擔心無米下鍋。
從這兩件小事可以看出,提升自我,既離不開借鑒別人,也離不開獨立創新,把這兩種方法有機融合,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取舍,才是最正確的進取之道。
豈止我輩如此,古先賢中也不乏這方面的先例。
蘇東坡一生勤學不怠、飽讀詩書,因而寫文章能夠引經據典、觸手成春。他在創作上又能大膽創新、首開先河,從而開創豪邁詞派,終成一代詞宗。米芾每天臨池不輟、潛心魏晉,因而深得王獻之筆意、顏真卿精神。他中年之后又能突破古人藩籬,憑借駿邁的體勢,自成一家。可見,自古以來,所謂大家宗師,無不是傳承前人絕學,開創自我新風,在借鑒的基礎上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刷新歷史的高度。
在借鑒中創新,創造性地借鑒,把兩種思路和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就能事半功倍,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我,成就人生。
借鑒在左,創新在右。讓我們以此二者為雙翼,在未來的人生中振翅高飛。
范文二:徑不“曲”,何以通幽?
《紅樓夢》中,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美景盡收眼底。懂建筑的人都曉得,這是運用了園林構建中的障景法。
障景法其實極為簡單,也就是在你看見美好事物之前設下一塊屏障,用屏障來阻擋視線。然而好處卻是不可忽視的,當你還來不及抱怨視線被遮擋時,你馬上能有另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屏障后面是一方海闊天空,讓人在強烈的對比下更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
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無論是建筑還是題名,這是中國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畫家筆下渲染的精致,是攝影愛好者不斷尋找的目的,是園林設計師著力創造的效果,更是生活中人們處理問題常采用的態度和方法……
林中的通幽曲徑,因為那些曲曲折折的轉彎才更富有詩意和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一本經典的書籍,往往情節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猶有余香。
《飄》中的女主角思佳麗,本來是一位嬌弱的千金小姐,因時代的變動以及身體內自尊的血液而轉變成了堅韌而真正美麗的鏗鏘玫瑰,這樣的蛻變真實而精彩,這樣的轉折使《飄》成為一部掩卷難忘的經典之作;《呼嘯山莊》中的男主角希勒克利夫,由一個單純、愛意綿綿的少年轉變成了一個因愛而泯滅了人性的復仇惡魔,這場因愛而起的悲劇攝人心魄,作品蘊藏著無窮的魅力。
這些作品的轉折,都會令我們最大限度體會到作者的用意,從而獲得啟迪,他們無疑是精彩的。
文學作品中的轉折多半是虛構的,人生中的轉折卻是真實的。雖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最終卻成為鑄造生命奇跡的一塊塊基石。
蘇軾一生風雨,一生坎坷,“風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真理。通向成功,不僅僅有筆直寬闊的大道,也有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生的坎坷是他的曲徑,平和的心態讓蘇軾一直欣賞著曲徑的幽美,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波瀾美,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悠然愜意。曲徑通幽造就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大文豪。
曲徑通幽啟示我們對待生活中的磨難、挫折要有平和的態度。熟語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給你安排的曲徑中,假如你能抱一種平和的態度,你會發現曲徑之中蘊藏著許多幽美,這是未經磨難的人不能領略的。
曲折蜿蜒的小徑,往往通向自然界最幽美極致之處。
王安石曾曰:“世之奇偉瑰怪常在于險遠,而人所罕至焉。”“幽”本身就蘊含了一種“罕”與“靜”。因此,在幽美極致的地方必有一系列的曲曲折折擋住游者。要欣賞最壯觀的日出,就必然要攀登蜿蜒曲折的山峰,到達峰頂;要尋找清幽寧靜的古寺,亦要穿越無數曲徑。
可世間并非人人都可以堅持最初的只想與夢想,因此,只有那些堅持自己的志向,并勇于穿越這些蜿蜒小徑的人們才可以欣賞到這些自然界的幽美極致。“曲徑通幽〞需要用勇氣和耐心鋪設。
范文三:情境創新 探幽訪勝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才壓群儒。為什么?有人直接移用,有人臨時化用,而賈寶玉根據情境獨創“沁芳”,既巧妙地寫出了客觀環境水映花木的佳境,又含蓄的映射到元妃省親的美好,可謂合情合境,一句雙關。由此觀之,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化用勝過移用,獨創勝過化用。
移用雖能顯示說者博聞強識,信手拈來的優勢,也有一定的文化蘊涵,但是如果長此以往,語言將難以發展更新。化用雖能體現說者根據情境,結合記憶,部分調整變化的靈活性,但畢竟還只是局部的改變,就好比一個人,只是換了件新褲子,上衣頭飾還是老樣子,雖有新意,但舊貌難改。而獨創就不一樣,它是說者根據具體情境,多方考慮,調動個人閱讀素養,文化積淀,在瞬間靈光一現的結果。它具有獨特性,更能體會出人的智慧與深厚的文化修養。蘇軾在《惠山烹小龍團》中寫道:“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他根據具體情境,把小龍團這種茶比喻為“小團月”這種獨創性的表達,既寫出了小龍團茶餅的形狀,又寫出了泉水映月的一種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文學史上那些令后世文人津津樂道的詩文詞句,大多具有獨創性,“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天才式的聯想想象,使他的詩歌獨具風格,成為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杜甫也是一樣,“陰陽割昏曉,”“月涌大江流”“鸚鵡啄余香稻粒”這些膾炙人口的表達,都離不開詩人在具體情境中的獨創性。
文學作品是如此,書法、美術等藝術作品莫不如此,王羲之的婉若游龍,趙孟頫的厚實質樸,米芾的剛柔相濟,楊麗萍的孔雀舞正是形成了自己獨創的風格,才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不僅文學藝術,科技發展更是如此。如果不自主創新,只是借鑒移用他人,很難有大的發展。中國芯片問題,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正是因為中興等企業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過多依賴對外國技術的引進或移用,所以,在特殊時候,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顯得被動而狼狽不堪,給職工,企業,老百姓,和國家造成了許多損失。相反,華為一直在企業科技研發上投資較多,一直努力尋求技術創新。在多年的發展中,華為一邊化用國外技術,一邊獨立創新,所以,既保證了企業走得快,又保證了走得遠。同樣的情境,華為很快上市了“鴻蒙系列”不僅力挽狂瀾,而且為國爭光。由此可見,獨立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范文四:在傳承中銳意創新
在《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情節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有著不同的做法。有人直接移用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鑒化用“瀉出于兩峰之間”中的 “瀉”字,并題名為“瀉玉”;也有人根據情境獨創“沁芳”二字。此三種做法皆有不同藝術效果,并無對錯之分,唯有深淺之別。題名“翼然”“瀉玉”體現的是對文化的傳承,而題名“沁芳”體現的是對文化的創新。在時代發展中,傳承與創新缺一不可,我們要在傳承中銳意創新。
傳承為淺層,唯有從淺層積累,方能扎實根基。德·斯賓格勒說:“一個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漂泊無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基礎,國家之根本。假如一個國家缺乏文化的傳承,那么民族精神與個體靈魂便會無所依托,便會逐漸走向虛無。天津城市文明保護者馮驥才深知珍惜、保護與延續城市文明是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于是他四處奔走呼吁保護天津舊城,不僅組織專家對老城遺跡展開地毯式考察,還出版了大型畫集《舊城遺韻》和文化圖冊《小洋樓風情》《東西南北》,向大家展示天津舊城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正是有人傳承城市文明,百姓精神得以依托,人們精神踏實,國家方能穩定前行,也正是有人學習并使用“有亭翼然”“瀉出于兩峰之間”這些優美句子,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社會方能更加美好。
創新為深層,唯有向深層發展,方能邁步未來。“翼然”“瀉玉”兩個題名固然不錯,但相較之下“沁芳”更為新雅,既不落俗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也思慮周全,契合了元妃省親之事。活用“沁”“芳”二字,便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在傳承中銳意創新,美好未來在前方。故宮,不止步于傳統的展示,勇于尋求創新,與現代科技互聯網深度融合,積極展現自身的文化魅力。現在故宮已向騰訊平臺開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海錯圖》……故宮的創新不僅吸引了無數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更是使無數人自發成為傳承者。羅興連曾說:“古老傳統文化如果不走向現代生活,那它就永遠只是停留在故紙堆中的一堆符號而已。”我們既要傳承傳統文化,又要在傳承中銳意創新。
作為即將邁入大學的青年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是我們的目標。在學習方面,理解并能使用知識便是一種傳承,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便是一種創新。我們要從淺層積累,向深層發展,在傳承中銳意創新。先打好知識基礎,再研究探索新問題、新方向。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叔和所言:“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 在學習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蓄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奮力前行。
北京卷:學習今說/在線
試題內容:
古人說,“學不可以已”,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代中國,人們對學習的理解與古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請以“學習今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學習的目的、價值、內容、方法、途徑、評價標準等方面,任選角度談你的思考。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范文一:學習今說
學習在當代人人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有效、高效學習成為了重要的問題。在這個時代,信息越來越碎片化;同時,人們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長期學習,這使得人們將處理大量的信息。面對爆炸性的碎片化信息時,我們需要系統化地學習。
何為系統化學習?所謂系統化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將單個零碎知識橫向聯系,并加以整合。系統化學習使輸入的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結構的一個整體。系統化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理解單個知識,而且要思考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常見的思維導圖、知識結構梳理都是系統化的產物。
系統化地學習,將在今天處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上。
學習過程包含著新知識的消化和已有知識的應用兩個部分,分別對應知識的輸入和輸出兩個環節。系統化的學習,會在這兩個環節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對于知識的輸入環節,最重要的是理解新的知識。當我們使用系統化的視角于輸入環節,我們會注重聯系新知識和已有知識,“之前學過類似的知識嗎?這兩個知識點之間有無區別或聯系?新知識對應什么問題的范疇?”諸如此類的問題,站在一個宏觀視角看待每個知識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消化新知識;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及時溫習已有知識。所以,系統化學習可以強化輸入效果。
此外,系統化學習也有助于知識的輸出。如果把新知的輸入比作往一個房間里放東西,系統化學習的過程就是對房間里面的物品及時整理歸位,把它們放到架子上,放進柜子里。只有這樣,當我們想應用其中的某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可快速地定位,有條理地應用。換言之,在知識體系中調動已有知識是高效且準確的。這也會大大提升我們輸出應用的效率。不僅如此,有邏輯地定位、調動已有知識,也會使我們輸出的內容邏輯性更強,也更全面。很多人做主觀題時常常不能全面地答出所有要點,也正是因為他們知識體系中存在漏洞,或者邏輯混亂。
那么應該怎么樣做到系統化學習呢?
首先要做到學的“廣”。系統的構建必須建立在有一定量的知識點上。其次,要有足夠耐心構建自己的系統。從直覺的角度想,和投入時間整理一堆已有知識相比,花時間學習更多新知似乎更為高效。換句話說,系統化學習是反直覺的一件事。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有足夠耐心,當時間的維度不斷拉長,系統化的高效之處終將顯現。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我們應該重視“系統化學習”。
范文二:學習今說
學習是借鑒與吸收他人的經驗,從而豐富自身閱歷、提升知識水平,并最終有所升華、有所創造的過程。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自古以來,學習都被視為人生的頭等大事。古時,人們學習以求考取功名,享受一代榮華富貴;今日,學習更是成為安身立命之本與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然而時代變遷,今日學習較之往昔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廣度與深度的延伸,使得學習不僅對個人意義重大,更是關乎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新時代賦予了學習新的意義與內涵。
學習廣度上的拓寬,是指知識面與知識量的增加。在承載了人類千萬年智慧的今天,知識的廣度已達到空前的規模。而新興技術手段的運用,又使得這些知識鋪天蓋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如互聯網與小視頻的興起,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帶到人們的面前。從大山深處的刺繡工藝,到各地菜肴的制作手藝,再到一些小眾職業的介紹宣傳,人們獲取了新知、遇見了各式各樣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也豐富著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對自身興趣的挖掘。而這種思考與挖掘,既有利于個人尋找到存在的價值,也有利于知識的廣泛傳播,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這是只注重文學素養提升的古時學習所不能匹及的。
而學習深度上的提升則進一步豐富了今日學習的價值。它指的是學有側重、學有專長,從而讓個人在某一領域的突破與創新成為可能。學習內容向專業化趨近,學習領域得到了明顯的細分,如地理學科如今又可細分為氣候學、地質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各個專業的協同發展讓地理不只局限于表面的山川河流,更是深入到地球與宇宙的各個方面,為整個地理領域帶來了更大的發展與創新空間。同時,專業化的發展也讓今日的學習更加向著高精尖進發。人們專一于某個方面的學習,讓各個專業的精細度與嚴密度增強。這既使得整個知識體系日趨完善,又讓各個專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優勢互補。
然而,這種廣度與深度的提升也為學習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信息網絡所提供的海量知識,往往具有零碎、雜亂的特征,這讓人們在學習中極易出現碎片化與不成體系的問題,從而呈現出學而不精、廣而不細的膚淺態勢。而學習深度的加強又加深了學習難度和學習的緊迫性,使得學習壓力與競爭性顯著提升,雞娃、抑郁等現象層出不窮。如何在知識膨脹的當今尋得一條既利于個人又利于國家的學習之道仍需要我們去不斷摸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古人早已向我們展示了學習的辛苦,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體系,我們更需要戒驕戒躁,認清自己,找對方法,在浩瀚的學海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浙江卷: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
試題內容:
近年來,浙江省著力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深入實施“鯤鵬行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新時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如95后姑娘徐楓燦,在空軍航空大學刻苦訓練、滿分通過考核,成為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后青年工人楊杰,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成長為“浙江工匠”,獲得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占比近九成,勇闖國內智能超算領域“無人區”,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
范文一:爭做創新青年,勇追復興之夢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如錢江潮涌,奔騰于浙江大地,淘漉出像徐楓燦、楊杰、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團隊等一批開拓創新的弄潮兒,他們的成長經歷也啟迪我們青年學子思考:該如何在創新發展的時代大潮下,爭做一個創新型的人才,譜寫人生壯麗的樂章?
創新,是時代永恒的主題。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堅定創新,在國外的嘲笑鄙視中,撐起連接天塹的通途;嫦娥工程探索太空,發射中繼衛星,探尋月球背面的秘密……凡此總總敢于挑戰禁錮、敢于打破封鎖、敢于挑戰未知,推動時代進步的舉止不正是創新精神的生動詮釋嗎?青年人如熾日光華,六月驕陽,燦爛不懼寂寥。倘若沒有一代代青年人的開拓創新,怎會有如今的國泰民安、海晏河清?怎會有如今人民安居樂業的萬家燈火?又怎能讓我們昂首挺胸地走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道路上?
當今中國,是創新的中國;當今青年,應該是創新的一代。
當今中國,已不是制造工廠,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智造跨越,我中國正在加快向世界制造強國跨越的腳步,在這個跨越的過程中,需要的是青年一代的創新精神。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和責任。聚焦當下,創新發展的時代大潮勢不可當,作為青年學子,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節拍,擊楫中流,勇于變革創新,革故鼎新,積極開拓未知的領域,決不能因循守舊,畫地為牢,更不能選擇沉溺于“小我”與“躺平”。
身處求知階段的我們,要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肩負時代使命的創新型人才。
我們首先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不迷信權威,不盲從,碰到問題,多聯系實際,想想有什么更好的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其次,我們要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大膽瞄準前沿科技,培養自己的創新興趣和愛好,讓創新意識深刻地烙印在我們腦海里,成為一種思考習慣;再次,我們要以開拓創新的先進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砥礪奮斗,大膽去譜寫自己人生壯麗的樂章。
我們青年學子肩負著國家的期待、民族的希望,要勇于在創新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激流勇進,爭優創先爭當有志青年,不負韶華,不負青春,不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乘創新之風扶搖直上,勇追時代之夢。
范文二:錨定創新,爭做時代弄潮兒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敢為人先的浙江人,勇立時代的潮頭,聚焦未來,大膽開拓創新,在各行各業綻放自己的青春風采,匯聚成了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錢江大潮。作為浙江學子,我認為我們不能只做岸上的觀潮人,而要自覺投身于時代的滾滾洪流中,為浙江、為祖國的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錨定創新,爭做時代弄潮兒。
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量子科技、太空探索、深海遨游……時代創新發展的潮流勢不可擋,我們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夜。作為接棒未來的我們,要緊緊瞄準時代發展的潮流,順勢而為,勇于突破慣性思維,知行合一,創新自我成長模式,才能不負時代的重托。傳統的以知識習得為主的成長模式,已不能適應快速變革的時代之需,我們要主動走出教室,多參加科技展,多聆聽有關科技前沿的講座,多深入企業、社區,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緊密融合,不做“書蟲”,立足于未來的視角,爭做一個清醒睿智的“創新人”,決不做一個亦步亦趨的“糊涂蟲”。
創新,并非空中樓閣,高不可攀。
創新,其實是一種思路的轉變、一種思維的突破、一種技術的突破。我們只有立足于本職崗位,錘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闖出一條自我發展的新路。假如我們不解放思想,不敢自我革命,一味囿于慣性思維,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那么必將被時代的潮流拋棄。可喜的是徐楓燦、楊杰、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團隊等等時代弄潮兒,為我們作出了表率,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不盡狂瀾走滄海,我們只有學會蹈海馭浪的創新思維,刻烙創新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占領時代的高地。
弄潮兒向濤頭立。在社會創新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我們決不能做埋首沙丘的鴕鳥,而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搏擊中流,在浪濤中舞蹈,在實踐中錘煉自己的創新能力。李保國,將論文寫在大地之上,帶動了一方百姓脫貧致富;潘建偉,潛心量子科技,領跑世界量子科學研究;神舟航天員,馳騁太空,實現了炎黃子孫的航天夢……我們只有將“小我”自覺投身于時代創新的洪流中,跳出狹隘的自我小圈子,才能更多地為浙江、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青春,是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一種奮發的力量,是一種新生的希望。我們億萬青年學子,只有勇于革故鼎新,錨定創新發展的大目標,與時俱進,爭做時代弄潮兒,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變成燦爛的現實。
2021年高考優秀作文
新高考I卷:強弱之變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強者》
“天行健,君子以漸強不息。”
真正強者,不是至強者,而是變強者,至強者也許會變弱,而變強者進無止境。永遠向上,永遠漸強不息。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未可知也”。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前行,不斷提升。如果你是一個實力較弱的人,不要灰心,若你漸強不息,不言棄,必將有所建樹;若你已經成為強者,不能自鳴得意,清醒地看待問題,維持漸強不息的平常心,成為強者之本色。
“漸強不息,乃幸運之母”,人必定要經歷變強的過程。漸強不息,即使會有很多艱難險阻,也終究只是變強的磨刀石。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漸強不息,這樣一種偉大的品質,那么他就算會被打敗,也絕對不會被打倒。華為成立之初僅僅數人,為了宣傳,吸引投資,任正非遭了多少白眼,無數次失敗,無數次想放棄,可又無數次堅持,無數次刀刃向內,尋找身上的不足和弱點。他們,不自卑,不嘆息,不停滯,即使現在遭遇無理打壓,也絕不屈服,反而越挫越勇,越壓越強,這便是漸強不息的最好寫照。
一個人的漸強不息是品格,一群人的漸強不息是民族的崛起。
我們的國土曾被列強肆意瓜分,我們的人民曾被侵略者們瘋狂殺戮,我們的民族尊嚴曾被敵人狠狠地踩在腳下……但華夏兒女不曾放棄,在漸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奮起反抗,終于,被鮮血染得越發紅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東方雄獅漸次醒來,中華民族也是漸強不息,漸次強大。
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創立《新青年》,不就是希望天下的青年能夠真正地覺醒,以漸強不息點染中國,為時代帶來曙光。在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少人自問:中國還有救嗎?中國當然有救,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漸強不息的一群人,中華民族本就是漸強不息的民族,中國人民終會站起來。方志敏說:不錯,目前的中國,雖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血液里流淌著堅韌的品格,漸強不息鑄成我們的精神大廈,我們會,漸強,拼搏,成功。
新時代的到來,作為我輩青年,必須貫徹漸強不息的寶貴精神,喚醒自己,喚醒他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漸強不息,方可知也。
《定強弱之變》
中國,有著數千年輝煌文明之大國,有著四大發明著稱于世的強國,在時針撥向1840年之際,隨歷史之舟駛入了近代的淺灘。不料,這艘華夏古船卻突遭颶風,千瘡百孔。彼時大廈將傾,在外有列強環顧窺伺,在內有政府腐敗無能。國將不國,民無所依,萬國來朝的強國轉解淪落為任人宰割之弱國。朱門酒肉仍臭,路有餓殍無數,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于國人頭上。洋務運動圖強軍,戊戌變法謀革新,有識之士對時代的反省,竭力救亡圖存,終究未能為中國找到正確的出路。
為何?因為他們都忘記了由弱轉強的至理在于“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
故而,《體育之研究》有兩句格言振聾發聵,流行至今:“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讓強者得以“增益”的,不僅應有好體魄,更應有好精神。二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為因果。洋務運動只圖強軍,戊戌變法徒謀革新,在偏頗的道路上“增益自身”,走出的自然是曲折的道路。練就好體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之志便有了根基,既有報國豪情,自然更知曉強身健體之重要,精神與體魄各自得以增益,由國貧民弱變國強民盛便指日可待。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是也。
時針再次撥向1917年,那是十月革命的星星之火還未成燎原之時,偉人毛澤東卻已經清醒認識到,要改變這個糟糕透頂的世道,讓華夏從羸弱走向強盛,必然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血與火的革命,有理想又有體魄之青年才是國之希望。“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雖萬馬齊喑,風雨如晦,毛澤東仍預言,有志青年不必是天生的強者,只要“增益其所不能”,改變了自己,便意味著改變了國家。
昔日毛澤東之斷語,在時針撥向2021年之際依然是驚雷在耳。今日中國,從一窮二白到國富民強,從一貧如洗到全面小康,無不體現著“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今日中國,公路成網、高鐵飛馳、巨輪遠征、戰機翱翔、嫦娥登月、北斗問天……古老的土地上處處是活躍的創造。雖然強盛的時代給予了我們富足的生活,但自得其滿又“濫用其強”,在這繁華盛世“躺平”“佛系”,那么“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讖語必然再次落在個人和國家頭上。
故此,每時每刻,吾輩都應秉承“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唯其如此,廣袤的大地上才可再次書寫神州的華彩篇章。
《修身之道》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則至強者也會轉為至弱;生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則弱者也會變為強者。運動野蠻體魄,體育錘煉精神。修身之道,體育為本。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古代的帝王送信服食仙藥獲得長生,當代有些人相信藥物減肥,偏方包治百病。世界上沒有比健美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伏爾泰有云:生命在于運動。
放眼當下的學校教育,大多忽視體育而高喊德育。有些學校不允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活動健身,原本應該嬌艷可愛的花朵,不知不覺都變成了“小胖墩““小眼鏡”。還有許多青少年不愛運動愛明星。如果中國青少年喪失了陽剛之氣,何其可悲?
撫今追昔,體育才是“包治百病”的修身良藥。
體育不僅可以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還可以為憂傷的人消愁解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毛澤東主席的詞中說:“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林則徐曾言:“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說明只有勤于運動,才能實現志向,獲得快樂的生活。
體育給予人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發揮人的最大能力而又無損健康。重視體育鍛煉,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走出了意氣風發的步伐;重視體育鍛煉,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依然能涉足水田研究水稻;重視體育鍛煉,吳孟超院士在九十七歲高齡仍能懸壺濟世、悠游杏林。
體育給予人拼搏的勇氣,把力量的全部含義升華為勇于拼搏。體育讓人振棄賭徒式的冒險蠻干,培養“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敢,擁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果敢。
抬望眼,體壇之上,中國男足始終不振;校園內外,“優秀學生”跋涉書山題海面容憔悴,千萬學生癡迷于網絡游戲身體不佳。盧梭早就告誡過我們:身體虛弱,它將永遠不會培養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
憶往昔,老一輩革命者中流擊水,讓中國站了起來;看明天,新青年重視體育鍛煉,讓中國人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中國足球需要兼具智慧與力量的少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兼具智慧與力量的少年。重視體育,積極鍛煉,以修養身心,少年強則中國強。
《英雄引領新時代》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弱小者,需要英雄引領,才能不斷壯大;強大者,如果缺少正確引領,就會濫用強而轉弱,或者因為瘋狂而毀滅。
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文章《體育之研究》,研究體育鍛煉可以轉弱為強,濫用強而遭失敗,富有真知灼見。回想百年之前的中國,被堅船利炮打破大門,成為“東亞病夫”,被動挨打,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霸凌。
戊戌變法的七君子之一譚嗣同,苦于國家圖強而民不自覺,自愿以死報國,用鮮血教育民眾,但是他的義舉卻遭受百姓圍觀、譏笑;所以,魯迅先生說,無論多么強壯的國民,倘若麻木不仁,就只能做看客和示眾材料,痛心疾首于國民弱小而麻木,一盤散沙。
然而,先賢們前仆后繼,奮起救國救民,有實業救國,有教育救國,有科技救國等,孫中山更用心,他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奔走號呼,激起民眾的反抗意志和獨立求存的信心,終于推翻強大的封建王朝。
僵死之封建余孽,還在做垂死掙扎。先進的中國共產黨捧著馬克思主義,把拯教中華,富國強民作為綱領,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謀而合,于是國共兩黨聯合共同消滅封建軍閥,可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他逆時而動,復辟帝制,但是好夢不長,在人民的怒火之中夢斷人亡,成為時代的小丑。
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要振興中國,首先要改變人們的思想,我們要自信,要自強,要自立,要革新,在思想上需要時代的巨人,才能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打敗一切反動派。
時代需要英雄,呼喚民主、科學,更歡呼借鑒外國的長處,讓自己變得強大,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樣,我們一個落后的農業弱國,在時代英雄毛澤東、朱德等人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打敗了貌似強大的日本軍國主義,用小米加步槍打贏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新中國終于建立起來。
不義者,失義者,無論多么強大,最后只能在人民面前瑟瑟發抖,弱者何以能夠取勝?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的力量無比強大。當今世界,需要熱愛和平之英雄,帶領愛好和平的人民,打敗一切破壞和平,謀求霸權的寡頭,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之霸王,樹敵過多,自掘墳墓,一定會被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所唾棄,一定會濫用強而自取滅亡。
《若而非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鱉,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為何物?細小如手指,無骨羸弱。蟹為何物?大如手掌,外殼堅硬。誰弱誰強,清晰可見,但結果卻出人意料。荀子將其歸納為用心不同的緣故。這也正如毛澤東所言“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許我們生而為蚯蚓,但仍要志于成為強者,以自強之態負重前行,變弱為強。
試看,北京大學的保安張俊成,初中畢業,在學識上,他屬于弱者。但一次接待外國游客的經歷,讓他下定決心走出北大保安舒適圈,他要學習英語,他要考上北大!刻苦自學,他“見過了每一個時間點的北大”,終于,北大乃至全社會都看見了他這個“掃地僧”。
張俊成何以由弱變強,持之以恒地學習也。學習使他的命運發生了質變,張俊成從一個學識上的弱者,變成了一個滿腹經綸的強者,這一切都是來源于他自己心中那團不滅的火,為自己,為北大,為中國爭一口氣。弱者的身份,他深知,卻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奮力拼搏改變,小小蚯蚓也可立于天地。而在張俊成成為一個個某一階段的強者之后,他沒有被所謂的成功、名聲所累,他選擇回到家鄉,為更多和他一樣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平臺,他讓更多的始弱者成最終強者。
強一人者,可貴;強一群人者,可敬;強一國人者,偉大。
身為“弱者”則心懷夢想,自立自強;成為“強者”則不驕不躁,繼續向前。這才是我們中國青年,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擁有的姿態。
也許,有人一出生便與羅馬相隔十萬八千里,認為自己在財富、地位、家世、學識上都是弱者,就自暴自棄,不思進取,自甘沉淪,徒羨那些生來就強者。但,強者和弱者,究竟是誰來定義?是根據什么定義?許淵沖先生今年100周歲,在年齡上和青年壯年相比,他是弱者。但他就因此否定了自己還能創造出價值嗎?他依然致力于翻譯事業,致力于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之美,在能力和成就,在精神和涵養上,他是毫無疑問的強者。
強弱不是一個貼上了就拿不下的標簽,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概念。如果你自認為在外在物質上是弱者,請不要就此放棄,心懷一股闖勁兒,一份自信,你就已經是心靈上的強者了。如果你能夠不懈地為之奮斗,終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強者。
如今的中國面臨著許多卡脖子的問題,在一些領域,我們初來乍到,被所謂的強者排斥,但我們弱而非弱,我們懷著必勝的強者之心,走在通往強大的路上,擺脫冷氣,坐住冷板凳,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都是在“誘我以至于強”。新時代青年當有如此覺悟,引領更好更強大的中國。
弱而非弱,強未必強,但懷揣自強之心,總能看見驕陽在熠熠生光!
全國甲卷:可為與有為
試題內容: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傳承紅色基因》
縱觀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我們不難發現——“為有犧牲多壯志”,才“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能“喜看稻菽千重浪”,只因“遍地英雄下夕煙”。百歲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成為點亮我們人生路的長明燈。
在國家那危亡時刻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滋養出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在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的建設時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滋養出了黃振榮、王進喜、雷鋒、錢學森、任新民、鄧稼先、于敏等對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重要人物。
在這些紅色精神的熏陶下,涌現出了千千萬萬革命英雄。英雄們的風采叩擊著、重塑著我們的靈魂。靠吃樹皮和棉花充饑,孤身一人痛擊日軍的楊靖宇;拒絕誘障、堅貞不屈的方志敏:“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化作紅梅映山紅”的江竹筠……正是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讓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再一次挺直了腰板兒,站了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的有識之士,“一寸赤心惟報國”。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朱光亞等愛國人士,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撐起了中國現代科學事業的半壁江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為研制第二代核武器甘愿“拿命換科研”,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幾個小時里仍爭分奪秒地處理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為“禾下乘涼夢”而奮斗……正是無數有識之士的堅持與付出,中國才能在歷史長河中不懼風浪,才能富起來、強起來。今天,我們也應當傳承這些紅色基因。事實上,當代青年頭角崢嶸、風華正茂,有的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勇敢地擔起了重任。在汶川地震、涼山火災、國際維和行動、邊境線上……在國家、人民需要的地方,我們總能看見他們那堅毅的身影。
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應當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讓紅色基因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一起做新時代有為青年,不負韶華。
《欲有為》
很多人都想做個有為的人,因為“有為”能體現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成果,也最能讓自己的努力被他人看到。“有為”,是一個人應該努力達到的一種為國為民奮斗的境界。而行可為之事,則是有為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可為?可為、是法律與道德所允許做的事,是在社會和人們認知下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有為之人、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人,是對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可為能糾正錯誤的認知,讓有為的定義變得正確,讓社會對有為的認知變成積極向上的認知。如果社會大環境對于可為之事沒有準確的定義,那就不會有“有為”。
可為,還能改變過去腐朽的文化思想、推動有為的出現與發展。錯誤的文化思想會阻礙有為之人的出現和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改變、剔除它們,讓有為的出現與發展更順利。
可為,為有為提供了基本規范。無論怎樣,有為都不會超出可為的范圍,它們的關系就像地球與太陽,有為之人不會做出超過可為的事。但在可為中,有為是可以無限延伸的。
可為,是有為的基礎,而有為是可為的發展與進階。有為的人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可為之事做好。
就像雷鋒,他一生做過非常多的好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他都將善良灑向人間,用笑容去面對生活,他是青年的楷模,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再看中國的科學家們,他們可以在三年內用算盤“打”出原子彈,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飛機、坦克,他們在可為中,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要隱姓埋名,即使長期無法與家人在一起,也不后悔。
再看當代的中國青年,無論是駐守邊防的戰士,還是奔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在國家需要他們時,他們都選擇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為國家效力。這樣的有為之人,不正是在勇擔重任,盡力做好可為之事嗎?可為與有為的關系,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但要記住“可為”中可以“有為”。可為是有為的創新,能讓有為之花開在可為的田野里,讓笑容常駐于每個人的臉上。
《以“可為”作舟》
青年的發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關。要想做一個“有為”的青年,自然離不開“可為”的時代。
“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智慧,其實也是他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無奈之舉。生不逢時,自然壯志難酬,才有了屈原自沉汨羅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時代悲歌,才有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而今,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和靈魂,給了我們“可為”的勇氣和力量。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為”的杰出人才。吳文俊、黃旭華、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巨匠,彭士祿、張桂梅、黃文秀等時代楷模,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自己在這個“有為”時代的精彩?
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我們是幸運的,要擔起的責任也是重大的。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生命綻放光彩;大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些人想通過“躺平”來抵制“內卷”,寧做“佛系"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靠聰明的大腦和勤奮的雙手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僅靠想天尤人豈能“封狼居胥”?僅靠坐而論道豈能“上九天梳月"?空談之聲再澎湃,又豈能敵過在荒漠風沙中筑起綠色屏障的賽罕壩人的堅守之心?空談之聲再激昂,又豈能敵過為國家科研事業默默貢獻的科學家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卻不等于只要生活在這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就能成為“有為”之才。我們不僅要有成為“有為“青年的決心和勇氣,還要有把理想付諸實踐的行動力,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迎難而上,在“可為”的新時代中大有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讓我們一起搭乘“可為”這艘時代的巨輪,揚起“有為”的風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青年有為》
一粒微塵有自己的微光、是因為它身處璀璨星河之中:一滴水珠有自己的力量,是因為它身處遼闊海洋之中;一位青年可以發光發熱,有所作為、是因為他身處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也許個人的聲音微不足道、但將“祖國有我”的心聲匯聚起來,卻響徹天地。
我們還記得,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美舉行。會議伊始,美方在先致開場白嚴重超時后、又對中方的內外政策進行無理的攻擊指責,挑起爭端。但今日之中國不會再重蹈歷史的覆轍,楊潔篪義正詞嚴地指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光陰流轉,從屈辱簽約到據理力爭,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真正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
隨著《辛丑條約》簽訂現場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場景的對比圖在網絡刷屏,你在心潮澎湃的同時是否會感嘆個人力量微薄,無法站在臺前為國效力?不,朋友們,不是這樣的。艾青曾寫道:“無數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然后迸發出璀璨的光。”回顧百年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黑暗屈辱的年代,李大釗、夏明翰等革命烈士勇敢無畏,為救亡圖存發出呼喊: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雷鋒、焦裕祿等時代楷模甘于奉獻,為國家富強拼盡全力。雖然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但千千萬萬個人團結起來,便能匯聚成如洶涌浪潮般的巨大力量。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有為,則中華可為。仍記得當年簽訂《辛丑條約》時,面對種種不平等條款,我們沒有任何談判籌碼,只有被迫接受,但“青年有為,則中華可為”的信念,讓詹天佑、梅貽琦、趙元任等人在留學后堅決回歸祖國;仍記得當年研制“兩彈一星”時,我們被“卡脖子”封鎖資源,也正是“青年有為,則中華可為”的信念讓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等人潛心研制,攻克技術難題,最終創造了奇跡。力量并不是衡量國家強盛的天平上唯一的砝碼,有堅毅的心志,有堅實的底氣,有堅定的信念,才是一個國家騰飛最充足的動力。無論是歷史上振興中華的功勛者,還是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義斥美方的外交官,抑或是現實中潛心學習的你我他,都堅信“青年有為,則中華可為”,這種堅定的信念也許無法在此刻讓你發光,卻足以在荊天棘地中為你開道,讓你不枉此行。
全國乙卷:關于理想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當代青年的理想》
蒙田指出:“一個人若是沒有確定航行的目標,任何風向對他都不是順風。”對于當代青年來說,理想是青春的美麗風采。當代青年要夯實自己的理想之基,滋潤理想成長的土壤,讓理想在行動中閃爍著當代青年的亮光。那么,我們當代青年如何實現理想呢?
修身是當代青年實現理想的基礎保障。我們活在當下,要注重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不斷砥礪品德,雕刻心靈的妝容,鑄就一個高尚的人格,讓理想之花綻放。當代青年要注重提升個人品格,多在個人基本修養上下功夫,時刻用真善美來打造自己。就像袁隆平爺爺那樣,注重培植自己的遠大理想,于是他鑄就了禾下乘涼的夢想。我們始終要把錘煉品德修養作為提高理想境界的法寶。
矯思是當代青年實現理想的重要方式。在成長的過程中,青年理想遠大,不斷在青春歲月中砥礪自己,使自己在思想和認識上切實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就是將自己的夢想不斷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用手中的筆書寫文章,改變國民的劣根性,從而成就了其輝煌的人生。要端正思想,調整態度,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不斷在思想上進步,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我們當代青年的修身立德要與實現人生價值相結合,把理想信念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立義是當代青年實現理想的必要條件。“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當代青年要志存高遠,激發奮進的潛力,讓理想的曙光照耀前方。路要一步步走,每天都完成一個小目標,把立義與道德認知結合起來,貼合目標實際,完成心中的計劃,不斷探求人生的真諦。只有深入認識“立義”的內涵,才能正確把握理想的方向,不斷成就當代青年的非凡人生。
行動是當代青年實現理想的立身之本。有志者青春無悔,追夢的道路是幸福的,通過汗水和努力,一切都會變得觸手可及。為了實現理想必須坦然面對出現的困難和挫折,從而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當代青年要突出實踐的作用,多讀“有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的經驗和社會知識。風雨中的人生對當代青年來說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動力,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在當下社會,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承擔著時代賦予的重任,要勇立時代的潮頭,處理好修養、矯思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對理想的保障,才能順利抵達理想的彼岸,努力創造我們當代青年的無限精彩人生。
《理想如明燈》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當代詩人流沙河的詩篇《理想》,生動地表現出理想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巨大影響。
理想,人人都可以擁有,然而實現時卻往往坎坷不易,因為實現理想的要素有許多。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莫而后發,發必中矣。”這個比喻將實現理想的諸多要素結合在一起,并揭示出一個道理;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修身”位列第一。古人非常注重個人修身,《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必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看到魯桓公的廟里有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這種器皿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深受其啟發,感嘆道:“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此為修身之至理名言。在修養身心中,我們不再自欺欺人,自我滿足;常常會自謙務實,做事嚴謹認真;往往會待人真誠友善,不求全責備,善于將心比心,以身作則。“矯思”緊隨其后。圣人孔子常常告誡弟子:“吾日三省吾身”。春秋時期廣為傳頌的“李離伏劍”故事,贊揚了李離因自己斷案有誤,反省自思,寧愿伏劍受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常常去要求別人把事情做好,卻很少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但“欲影正者端其表”,正人先正己,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立義”為目標。在理想和正義之間,管仲提倡:“志毋虛邪,行必正直。”在生死和大義之間,孟子談道:“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在利益和道義之間,荀子認為:“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在這些人間大義的思想的洗禮下,一代代為正義而戰的英雄們譜寫出了一首首正義之歌。“舍生取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接受著傳統文化的沐浴,感受著新時代的氣息,作為青年一代,我們唯有早立凌云志,善于修身反省,弘揚人間正義,才能讓偉大的“中國夢”早日實現。同學們,讓我們蓄勢待發,向著未來踏浪前行吧!
《以夢為馬》
青春的含義,是理想、是擔當,是揮毫的恣意,是吶喊的張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以夢為馬,行遠自邇。
修身為本,本立而道生。有夢應當有志,有志還須有為。“世之奇偉、瑞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追尋心中的理想,需要有堅韌的毅力以及對夢想的執著。西漢名相陳平,家境清貧,忍辱苦讀,終學有所成,輔佐劉邦成就一番霸業;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僅用來計算的草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于論證了這一猜想。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宋濂“縊袍敝衣”卻無慕艷之意,因為“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終成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印證了荀子所說的“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對信仰的付出與執著,終會化為滿天星河,為自己照亮前行的道路。
小我中獨善自己,大我中胸懷靈宇。若無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情,無林覺民“愿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大愛,無南仁東二十二年磨一劍的堅守,又怎會換來今日的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又怎會有今日的繁榮昌盛?
讓小我融入大我,讓個人與時代共振,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愿意做一個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我不想事負這個時代。”是啊,我們不能辜負這個時代。青春逢盛世,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乘著時代的高速列車,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然而,我們也恰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輩生而啜以芳華,更當矢志報國,像黃大年先生所說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以“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之中”,助力祖國的發展。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克雷洛夫說過,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行動勝于空談,理想為因,實干為果。也許,逐夢的過程將會有無數挫折,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身負時代的重任,我們不應只將夢想作為掛在嘴邊炫耀的詞匯,正如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所說:“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心力體力合二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知行合一,不忘初心與使命,才能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誠如斯言,以小我之青春,繪大我之山河,將夢撒在通往遠方的道路上,以夢為馬,不負青云之志;行遠自邇,共繪絢爛榮光!
《筑夢未來》
理想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像一粒種子,蘊藏在我們的思想深處,悄悄地生根發芽,直到有一天蓬勃而出,以強大的力量催促我們奮發自強。
樹立理想不是一念之事,實現理想也不能一蹴而就。每個人因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成長經歷不同,樹立的理想也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哪一種理想,只要不是為了個人的錦衣玉食,而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一定是崇高的理想。
當今這個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回顧百年世界史,我們可以看到冒著硝煙和炮火的戰爭基本結束,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可這并不意味著世界處于安寧之中。各種聲音甚囂塵上,沒有硝煙的戰爭如暗潮涌動。“阿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目前這個時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正義的力量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正到了擔當重任的時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贏得了擁護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人民的肯定和支持。身為中華兒女,在這種形勢之下,我們應當清晰地認識到新時期的青年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我們將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我們可以自豪地放聲歌唱:“祖國萬歲!”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能筑夢未來,為理想而拼搏奮斗。當我們懷揣著偉大理想,蓄勢待發的時候,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一矢中的”的成功感受是暢快淋漓的,這就對優秀的弓箭手提出了至高的要求。我們要想成就理想,也要“修身”“矯思”“立義”。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有句名言:“一個人有了崇高的偉大的理想,還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偉大的理想也是不能達到的。”通過“修身”“矯思”“立義”,我們可以擁有“高尚的情操”。有此情操在,理想的實現離我們還會遠嗎?讓我們筑夢未來,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培養起為民族、為人類奮發圖強的精神,讓世界多一些幸福和歡樂。
上海卷:時間沉淀與帶我的價值
試題內容:
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大浪淘沙》
如河中的黃金,大浪淘沙,時過金現。
事物貴在其內在價值,而正如樂天詩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事物的內在價值往往區別于其外在觀感,絕非一朝一夕就可品得,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分析。君不見,發表時無人問津的自由組合定律,經時間沉淀,開啟了現代遺傳學大門;君不見,剛出版時不被認可的《平凡的世界),經時間遴選,被奉為一代經典;君不見,唐代未流行的杜詩,經時間沉淀,成為萬人傳誦的詩史。
時間是檢驗價值的最有力武器,浮于表面、華而不實的泡沫價值在時間的過濾下、丑陋的本性暴露無遺,只有具備“分量”的真正價值,才會被人記住,在時間打磨下愈發閃光,永不過時。而若是不等待時間的“審判”,倉促地給事物的價值下定義,最后的結果也只能是把石頭當成美玉,把美玉當成石頭。
事物如此,人亦是如此。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七十始出仕的姜太公、耳順之年成就霸業的重耳、打完大學四年籃球才被發掘的巨星巴特勒,從無人識到天下知,價值被發現的過程中,他們經歷了漫長的等待。而時間作為檢驗他們的試金石,就像那洶涌的浪,大浪海沙,淘去了沒有真才實學之流、耐不住寂寞之徒,留下的,便是那些德智雙全的有著真正價值的精英。
有人可能會說,從一開始就被發現價值的事物和人不在少數,高中時期就被譽為“天選之子”的詹姆斯,還未成年就被星探發現火遍全美的秀蘭·鄧波兒,他們的價值被人發現,并未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但是,這樣的千里馬畢竟是少數,能一眼識得千里馬的伯樂更是少之又少。更何況,即便是天才,在成名前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價值被發現都要歷經時間的遴選和磨礪,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和評判他人他物價值的過程中,應少一些急切的功利主義,牢記“欲速則不達”的古訓,多一分務實,謹言慎行、厚積薄發,多一分耐心,如此,則必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淀》
我認為,人們認識事物的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淀。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事物的價值。什么是事物的價值?我想,窗臺邊上花草的觀賞價值,講臺上粉筆的使用價值,這些都可以稱為物的價值,可見,萬事萬物都有屬于自己的價值,并且這些價值隨著時間改變著。
其次,我們要考慮人與事物的價值的關系。人們作為一種高等生物存活于世、顯然是要滿足自身需求的、人們要滿足生存需求,就要獲得稻米麥面的營養價值;人們要滿足安全需求,就要獲得住所的空間價值;人們要滿足社會需求,就要獲得自身的能力價值。所以人們是依賴于各種事物的各種價值的。當然,人們的需求也隨著時間而改變。
時間的沉淀,不僅僅包含著事物的變化,更包含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進度與思考過程。
正因為人們的需求,人們才需要去認識事物的價值,才能得到事物的價值。那為何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呢?愚以為,原因有二:其一,事物的價值不盡相同,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其二,人們的認知狹隘有限。人對于自然,顯然是渺小的,所以人只能認知自己能認知到的事物的價值。而且,人的認知也需要時間。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其中,秦人因奢靡而覆滅的事就具有一種歷史價值,而這件事,如果不經過時間的沉淀,不經過深度思考,顯然不能得出文中的結論。
如果某些人在某些事上能不經過時間的沉淀,不經過思考的過程,認知到某件事物的本質,這種人是幾乎不存在的。也許有些人能根據經驗進入一種“頓悟”的境界,那也必定有經驗的鋪墊,如蘇子所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雖然蘇子能超脫于時間去感知事物,那也是在他看過那些絢爛的、樸實的光景之后得出來的結論。
綜上所述,事物價值的體現需要時間的沉淀,同時,價值是無限的,人們的認知能力是滯后的、有限的,以滯后去面對變化,以有限去面對無限,這顯然是需要時間的沉淀的。所以,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
《大浪淘沙現真金》
事物本身都附有其獨特的價值,然而,并不是所有事物的價值都能立即顯現,很多時候,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
我認為,事物歷經時間沉淀的過程實際上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時間如無情的浪花,一遍又一遍地卷起沉重的泥沙,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卷浪濤中,將水底的泥沙揉搓、翻滾、洗凈,而那些被裹挾在未能放出光芒的泥沙中的真金便漸漸露出了真面目,一經出世,便贊譽聲一片。這并不是說難以計數的泥沙不具有價值,而是經過時間的沉淀,經過不斷地對比篩選,最有價值的物品方能被顯現出來,并長久留存。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有些事物一出世便能被認識和利用。這些事物是幸運的,它們也許正好趕上了時代的浪潮,成為人們觸手可及、急需要用的東西。可是,我們要認識到,時代的浪潮不可能一成不變,在歲月的巨浪翻滾、一浪高過一浪中,那些曾大放光芒的事物也許便會被卷進了泥沙,被磨滅了光芒,成為烘托他物的綠葉。因此,唯有散發著歷久不變的氣息,成為亙古長存的時間記憶,方能被人們認識到其高貴的價值,與星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雖然時間無情,但我們有心,總會思考,如何讓自己在大浪淘沙中長存?
于日新月異的時代進步中,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緊趕慢趕地試圖搭上這艘急速行駛的巨輪,而是修煉內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入廠以來,幾十年中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能否達到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他因此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還有獲得“文物醫生”美譽的“故宮男神”王津,十六歲在故宮修鐘表,三十九年沒換過工作,沒搬過家,心無旁騖地苦練修復文物的內功,完好地保留和傳承傳統文化,讓中外游客能夠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到其價值之所在。因此,我們青年應如他們一樣,在崗位上修煉內功,實現自我價值,在大浪淘沙中,現出真金,進而在大浪淘沙中長存。
《吹盡狂沙始到金》
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而以我觀之,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倘若它沒有立刻被世人所認可,那么經過了時間的千淘萬漉,其深刻的價值便會自然而然地展現于人們面前。
為什么有些有價值的事物需要時間的沉淀?因為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前瞻性,而人們仍以當時落后而陳舊的思想去看待,由此便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凡·高的畫作、屈原的理想、哥白尼的日心說等,都是在其去世許久之后才被人們發現價值的。普通的大眾需要一定的時間跟上他們的腳步,在慢慢理解、摸索的過程之中才能發現其中深刻的價值。
在李大釗生活的時代,正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時期,大多數國人在迷信愚昧、思潮泛濫、混濁不堪的精神世界中生活。馬克思主義學說作為具有超越時代背景的先進事物,與那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有一定的差距。李大釗作為中國第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承擔起了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規律理論的任務。他高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盡管當時很多人并不能對此產生共鳴,但隨著實踐的驗證、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事物也有了更多的探討、更全面的認識,這一有價值的思想理論今天已成為指導我們實踐的有力武器。
但是有時,影響人們看到事物價值的并非時間,而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主流價值觀。
一代詩圣杜甫,在他所處的時代默默無聞;與其同時期活躍在詩壇上的李白卻聲名鵲起。為什么兩人同樣才華橫溢卻聲譽迥然?主要在于盛唐之時,人們更偏好于觀看李白筆下浪漫瑰麗的美好事物,而杜甫詩文中所展現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在那時顯得格格不入,他的詩文似乎不符合盛唐的詩歌主流,因而他的詩作不大受人推崇。直到宋朝,儒學重回統治地位,因杜甫詩文中所體現出的家國情懷十分貼合儒家的濟世思想,人們才逐漸看到了這個在歷史的角落中泛著微光的“詩圣”,他的詩作才被人重新拾起,奉為圭臬。可見價值從本質上而言,屬于人們主觀上的認識,它會隨著時間、環境和時勢而發生改變;而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是不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它應是勁草,在任何疾風的吹拂之下都屹立不倒;它應是黃金,在歲月的淘洗中永遠閃亮發光。
對于我們而言,有些事物的價值,以我們有限的認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我們便要防止在認識事物時過于片面化、簡單化。同時,我們也要相信有價值的事物,在經歷漫長的黑暗與等待之后,終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輝。
《靜待花開》
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是否能被人們認識,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在我看來,事物價值的體現不僅僅取決于時間,也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
世間大部分事物的價值體現確實無法立竿見影,或許時間會成就一切。正如共產黨的建立與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有從風雨飄搖到逐漸走向正軌的曲折歷程,從人少物缺實力弱的建黨初期,到領導全中國人民走向繁榮昌盛的今日,經過了一百年。由此看來,事物的價值確實需要時間的沉淀,需要耐心等待,靜待花開。
摸索正確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失敗,繼續嘗試,直到在不斷碰壁中,找到一條通往真理的繁華大道,而這一連串反復的試錯,都要建立在時間之上。實踐在時間中產生,這使得事物的準確性、可靠性不斷增強,也讓事物的價值有了更強有力的保障。
但時間是否能沉淀一切,從而體現事物的價值,答案是否定的。事物的價值是在人類的實踐中不斷被證明,《光明日報》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評論文章,其中指出任何理論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清朝大興文字獄,無非都是為了君主專制的鞏固和加強,這些都是通過歷史的沉淀被人們所知,但這些歷史事件通過實踐向我們表明了它們的不可取,而對于處于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們來說,所帶來的價值與意義并不大——除了汲取教訓外。
時間的沉淀雖然能檢驗事物的價值,但不可否認,一些特定時代下的創新發展不完全受限于時間。如今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3G、4G、5G的不斷更新,每一個成果從提出到問世直至推廣,相比于在歷史長河中得出的結論要快得多,但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歸根結底是人類順應時代的需求所做出的實踐與創新。正所謂適者生存,事物一旦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無法被實踐所認可,無論以多么轟轟烈烈的方式出場,最終也只是曇花一現。
事物的價值是人創造的,也是人通過實踐來檢驗的。就如西安的兵馬俑.若人們不去挖掘探索,又從何知道這是中華瑰寶;漢賦唐詩宋詞,若沒有人們的記錄和代代相傳,又怎么能流傳千古。若人們對此不屑一顧,這些古代文化只是被時間掩埋的一粒粒微塵;而被人們關注與重視,才使它們成為時間沉淀下的一塊塊黃金。可見,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發展加強,在被采納、被反駁、被修改的過程中,有價值的事物才會經久不衰,時間的沉淀終有了真正的價值。
天津卷:紀念日是歲月的注腳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如果說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么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最醒目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時間永不停步,紀念日不會消失。記住它,可以讓日歷上簡單的數字成為歲月厚重的注腳,而它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帶著初心奔向前方。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路標指引》
時間是朱自清心中“我未曾感覺到它如游絲般的痕跡”的溪流,而紀念日則是流水中的頑木,是道路兩側的路標,是舊木桌上的刻痕,一遍遍地被時間沖刷,摩挲,愈發光芒四射。
小時候,紀念日是新年里的穿紅著綠,是紅彤彤的紅包,是在惱人春意中翻飛的風箏,是孟夏時節的氣球和棒棒糖。無論什么時候,紀念日都鍍著一層暖人的光暈,仿若我就是古羅馬的皇帝,站在世界的中央,世界因我而旋轉,時光因我而流淌。爸爸媽媽、親朋好友,永遠圍繞在我身邊,而我不知憂愁,不論煩惱。紀念日是什么?是釋放幸福的日子。“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小的時候,時間總是流得很慢,連空間都不甚明晰,只知道中國兩個大字,只記得那高高飄揚的紅色中夾雜的幾點金。而若是被問道:“中國是什么?”不知道。“祖國是什么?”不知道。
長大后,紀念日又成了無窮無盡的作業,沒完沒了的家庭聚會,多嘴多舌的親戚們的代言詞。童年的美好日漸消弭在流速加快的時光里,我逐漸懂得世界并不是為我一個人準備的。隨著紛亂的信息涌進“不聞窗外事”的大腦中,世界的模樣正讓我抓住了冰山一角。紀念日不再只有春節、清明節、兒童節,世界上也不僅僅只有中國。然而世界之絢爛,卻令彼時正年少的我退卻。問題則變成了:“中國怎么樣?”不關心。“世界怎么樣?”不關心。
而現在,時間這條漫漫長路上的路標越來越多,我也逐步邁入了這紛雜的世界。紀念日不僅限于自己,更是那疑滯這沉痛悲哀的空中鳴笛,是那塵封歷史記憶的博物館,是中國走過無數春秋的錦繡山河,也是那停靠在南湖沿岸的小小紅船,從覺醒年代駛來,駛向更悠遠的未來。而我,作為新時代的一員,從不是時代的中心,更不應是時代的旁觀者,而應是沖在時代前面的先鋒,我們要描繪著時代的未來。若是現在問,中國是什么?中國是我的祖國,是我一生為之驕傲的凈土!中國怎么樣?莫問前行趕路人!紀念日作為路標,不僅有指引方向的功能,更有記錄時代的責任,而我是每一個紀念日的見證者,是匯入時間洪流的一滴水。
直接后浪推前浪,風華猶有百代時!
《過往引路》
歲月如河,奔流向前。你與我,事與物,都是時間這條單行道上的風景,不過,在這條單行道上,樹立著一個個閃光并令人難忘的路標——紀念日,它是歲月厚重的注腳,它告訴我們怎么從昨天走到了今天,并提醒我們要懷著初心不斷向前。
一百多年前的青年學子站在時間的那頭,當代的我們站在時間的這頭,五四精神是我們與他們進行精神交流的橋梁。
冰心說過,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在那個暗無天日的時代,西方列強在中國大地上肆意妄為,軍閥政府賣國求榮,武裝軍警恐怖鎮壓,但青年學子沒有畏懼,而是懷著一顆顆愛國之心挺身而出。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一天,讓五四精神成為當代青年的奮斗力量,讓五四精神激勵當代青年為中國的明天發光發熱。
七八十年前的戰士們提槍于時間的那頭,當代的我們提筆于時間的這頭,我們望著他們,我們學習他們,抗爭精神是我們與他們共同的意志。
一寸山河一寸血。戰旗美如畫,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華夏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長成了鮮花。在硝煙彌漫的抗戰時期,英雄們見過侵略者可怖的笑臉,目睹過戰友慘烈的犧牲,聽過孩子聲嘶力竭的哭喊,見過廢墟之下母親哀求的面容。他們懷著一腔熱血,勇往直前。讓我們永遠記住抗戰勝利那一天,讓抗戰精神成為當代青年的奮斗動力,當代青年定將不懼挑釁,誓死捍衛祖國領土,護得祖國河清海晏。
我們回望單行道上的一處處路標,凝聚了先輩們精神的紀念日不斷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大地之下深埋的忠骨。當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我們要站在時代的新起點上,將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給祖國,助力祖國經濟騰飛、科技發展、文化繁榮。這一個個閃光的紀念日,讓我們知曉來路,守望未來,堅定地向前行去。在時間的兩頭,我們不可否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先輩們為我們開拓了一條光明大道,當代青年當以紀念日凝聚的精神為路標,向前奔跑不歇。
何其有幸,能與時間那頭的先輩們共同向前。
浙江卷:得與失的思考
試題內容: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既然是求索,自然會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又怎樣?難道接下來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學只該是你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繼續學海泛舟,繼續提升自己的才學,才是你最應有的選擇。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為考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浪費大好時光,好不容易“混”了一個畢業證,卻還未畢業就已經失業,“持證失業”豈不悲哉?
又或者你投資失敗,可那又如何?難道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從此就“前途無亮”了嗎?須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經驗教訓,失敗就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咸魚都能翻身,“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只可惜,有些人輕易就被命運擊垮,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
能有得,當然是“信可樂也”,是可以歌以詠之的。暫時的收獲是可喜的:它可以幫你積累足夠豐富的經驗,它可以讓你站在更高的平臺,它還可以幫你攢下走得更快、更遠的資本。寫小說出名了的劉慈欣開始接觸影視行業,說相聲的郭麒麟也開始拍電影、電視劇,這就是曾經的“得”帶來的效應。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績,然后繼續奮然前行。
沒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總是讓人憂傷:憂傷于愛情的離去,憂傷于突然而來的疾病的纏繞,憂傷于昔日風光的不再……人生總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傷心總是難免的。但一時失去不必惋嘆,一時落魄不必膽寒,只要生命還在,心還在,夢就在。想想身后那些期待的眼神,你會發現,哪怕是死亡,都只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盛大節日。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時的得失當然會有其影響,但不能決定整個人生,沒到最后一刻,都有無限可能。韓愈多次被貶,都交代侄子“好收吾骨瘴江邊”了,后來也成了一代文豪;褚時健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74歲的他出獄之后還和妻子二次創業,將“褚橙”推向了全中國。真可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得與失怎么能是終點?又怎么可以看成是終點?它理所當然是人生新的起點啊!
把每一次的得失都當作人生新起點吧!得時可以“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千萬要牢記,不能忘了初心而終成“蓬蒿人”;失時仍需“處涸轍以猶歡”,只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憑誰問,人生已老?
《得失之間》
壁虎舍棄了尾巴,它獲得了重生的希望;雄鷹舍棄了親人,它獲得了飛向藍天的勇氣;仙人掌舍棄了嬌艷的外表,它獲得了根植沙漠的精神。看似簡單的選擇,但在一失一得中成就了獨特的人生。得與失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選擇,一種通往人生不同的道路的方式。我們不應當將得失只看為起點或者終點,而是在得失之間,成就我們人生的漫漫路途。
得與失是一種態度。得失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看淡人生的態度。蘇東坡落難的時候,在江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名句。當舍棄了在官場中的斗爭時,他便得到了“清風徐來”的感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這都是明智的“舍”。得與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成敗,當我們有了平淡的態度,得失便不會那么重要,在得失之間,也會收獲許多。
得與失是一種經驗。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得失與成敗,不將得失看作結束或開始,而當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得失伴隨人生的整個過程。我會以昨天的“失”去總結經驗,鑄就明天的“得”。人類的歷史在一次次的發現中開啟新的探索,一個個的得失構成了我們的歷史,它不因得失而始,亦不因之而終,而是在得失之間逐漸地推進向前。紅軍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被迫實行了戰略轉移,這不正是在得失之中總結經驗,邁向成功的典型事例嗎?如果沒有得失之間的權衡,那便不會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景象了。從古到今,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一不需做出得失的選擇,或許放棄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得與失是一種胸懷。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之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當記者提問奧德倫:“你讓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呢?”奧德倫回答道:“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我是第一個登陸地球的人。”奧德倫失去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的機會,但他得到的是眾多人的贊賞。得失之間,如果沒有一種豁達的胸懷,航天科技事業就不會發展得如此迅速。
失與得,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能舍,會舍,懂得舍,那是因為始終有這樣的信心。”有舍就有得,有得必有失,不因失去而斤斤計較,不因得到而沾沾自喜。得與失是一種態度,一種經驗,更是一種胸懷。懂得舍棄,才是對于夢想更加執著的堅持。我們要舍棄無關緊要的東西,得到我們真正需要的,在得失之間,成就美好人生!
《坦然面對得失》
“得失”二字有時輕如鴻毛,譬如贈人以玫瑰,手留有余香;有時卻力重千鈞,害了許多固執人的性命。得失是起點,只有掂量清楚得失的分量,才能坦然處之,打造新生。
得失是轉折的開端。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帶著謙遜請諸葛亮出山,這一舉措看似失了身段,實則得了千古一遇的天才軍師,后來也才創造出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退敵等蜀漢傳奇;毛澤東在青年時代,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從此告別安穩的生活,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志氣與知識;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突破重重阻礙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雖失去了豐衣足食的安逸,卻得到了報效祖國夢想的實現;王繼才守島三十余年,風雨不撼,失去的是悠閑,得到的是他所期盼的國土安寧。他們都在人生轉折點經歷了得失。他們都選擇了堅守初心,拋開得失的束縛,灑脫前行,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得失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從古至今,人們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回望來時的路,就是為了看清楚這一路的得失,在歡笑和淚水中汲取力量,進而重整旗鼓,調整前行的方向,繼續勇往直前。西漢初期,張良因日睹同為開國功臣的彭越、韓信等人的悲慘結局,又聯想到范蠡、文種助越國復興后的或逃或死,深懼自己繼續留在朝廷會得了權勢而失了性命,甚至禍及家人,于是自請告退,遠離朝堂糾紛。他人的得失也好,自己的得失也罷,都讓張良更加堅定自己的內心,為他指出了前行的路。由此看來,得失就是起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得失是起點,那我們更要認真對待、正確對待。初心堅定如磐石,我們才能不被一時的得失所迷惑,一直奔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去;而失去初心,則無法辨析得失的分量,導致瞻前顧后,無法輕裝上陣。你看,鄰里間為了雞毛蒜皮的事而鬧得雞飛狗跳,得了便宜,失了安寧,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和睦的鄰里關系嗎?有的商家為了盈利而使用過量的添加劑或地溝油,得了金錢,失了信譽,他們真正想要的不該是消費者的熱烈支持嗎?……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結果都是得不償失。我們并非不計得失,而是要明得失,坦然面對得失,走好每個第一步。懷著初心,方能見寬廣之世界、寬廣之未來。
2020年高考優秀作文
上海卷:對“轉折”的認識與思考
試題內容: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怎樣面對人生中的轉折》
人們常說,人生就是一條長路,每經過一一個路口都會是經歷--次轉折。此時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個轉折處,茫然與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顫動。微風摩擦著耳鼓,我聽見冥冥中一個聲音:"這個轉折,你會如何去面對?"
轉折的出現是偶然的,戰場.上,騎兵主將馬蹄鐵上的一個螺釘的脫落或許會讓這位主將喪命,進而讓他的部隊潰散;商場上,--位公司經理在酒店吃飯時或許會無意中聽到競爭對手的機密,從而讓他找到擠垮對手的絕招;官場上,有人酒后失言或許會得罪上司,于是從青云直上到落泊江湖....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變化會帶來巨大的轉折,小到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大到決定一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既然如此偶然,我們怎么趨利避害?很簡單,“事無巨細,處處留心”可矣!心細的人自然會滴水不漏,不犯偶然的小錯,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希望渺茫的機會。小事情往往就促成了大轉折!
了解了轉折的必然性,我們就該認識到:平日多修美德,即使處境不順,也會有個轉折在不定什么時候幫助我們;如若不能防微杜漸,嚴于律己,即使處于順境地,也會有一-次大轉折,將我們推入深淵。
人生的轉折也許并不多,但每一個轉折的影響都會很大。這些轉折也許是因為自身的成長和經驗必經的路口,也許是生活中無辜遭遇的突變,但毫無疑問的是,都需要我們去面對。
抓不住的歲月的鳥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轉折,都形成-道深深的掌紋,比羽毛還要清晰。我多希望,在我們走到長路盡頭的時候,那每-道掌紋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個轉折的路口,都留下我們頑強的身影和從容不迫的笑容。
記得席慕容的一-句話:”每一條走過來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而在這“走過”與“走下去"的轉折路口,待我以最充溢的信心和活力,去感受靈魂舞蹈如花之綽約;待我用最堅實的心靈和意念,去創造人生爛漫如霞之輝煌。
浙江卷:對“落差或錯位”的體驗與思考
試題內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人生不懼落差,笑對錯位》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它們相輔相成但又存在矛盾,在每個人規劃好未來美好藍圖后,會發現原來有這么多的無奈和不得已。有家庭帶給我們的預期,有社會不同組織給我們的預設,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規劃的角色、家庭的角色、社會所承擔的角色都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產生出很多的心理矛盾與疑惑。那面對落差或錯位,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面對落差或錯位,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成長就需要與時俱進,人生坐標也會在肯定-否定-肯定這樣的模式下不斷修正坐標的方位,最后才有可能在某個時刻達到較理想狀態。個人的成長以及家庭的演變,同時都需要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最后承擔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在迎接各類挑戰的同時讓自己釋放更大的價值。
面對人生的落差,接受現實,調整心態,不卑不亢,積極樂觀。人生起起落落,沒有一帆風順。就像李白在行路難里說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人在自己、家庭以及社會這三者之間不管是人或事或時,都會因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時間最后導致不同的結果,最后造成的各種各樣的落差。
但這難道不是很正常普遍的嗎?難道因為這樣讓我們自怨自艾嗎?難道因為這樣讓我們一蹶不振嗎?難道因為這樣我們放棄人生嗎?人生很長,方法永遠比困難多。面對落差,正面接受目前現狀,不卑不亢,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總結經驗教訓。因為一路的風塵,只為那久違的朝陽。
面對人生的錯位,調整方向盤,審時度勢,尋找最適合的方向。國父孫中山棄醫從政,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結納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輟學投入他構建的微軟帝國創業,奧運會冠軍田亮與英皇公司簽約不久,田亮被開除出國家隊,令他聲譽受損,但并沒有影響他以后在商業的成功。
他們對人生坐標的定位,有家庭的影響,更有社會對他們的影響。他們面對人生的錯位,不管是主動或者被動都積極調整個人方向,找到那個最契合家庭和社會的那個方向,找到了最適合他們自己發展的道路,創造了社會財富同時發揮著家庭與自身的價值,助推了社會的'發展。
江蘇卷:對“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思考
試題內容: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互聯網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于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贊,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但凡是人,總要“求同”的。大至國族命運共同體的黏合,小到曲觴流水的雅集。所謂“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原是人之常情。
你喜歡NBA,同樣的球迷多半愿意與你親近,你習慣吃火鍋,自然別人愿意跟你聊麻辣話題。一個人的影響力很大,他(她)的偏好對外界的影響就更明顯,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古代的君王早就知道自己的人性經不起過分試探,稍微明智些的,都會留兩位魏征這種“直臣”。其用意,無非避免大家都揣摩自己的心思說話,讓自己陷入“世界讓我隨心所欲”的假象。
古人為此造了一個成語,叫“求同存異”。聽起來,既不違背本性,又很寬容,夠得體。但在智能互聯網時代,“求同存異”的難度正在指數性增長。當你在今日頭條上點開一個新聞時,甚至當你在拼多多上點開一個瓜的時候,AI都在分析你的偏好,然后揀你喜歡的信息塞給你。具體的過程不是這么簡單,但當你點開過一個瓜時,你看網上全世界的商戶都是賣瓜的,卻也不是很夸張。有句俗語:“當你手里有把錘子,你眼中的事物全是釘子。”智能互聯網的能耐在于,它真會讓你看到的都是釘子。這當然只是比喻,但AI足以強化人的刻板念頭,比如某地的人都是騙子,或者某個地域的女孩如何不正經。
傳播學上,這類現象被稱作“信息繭房”或者“信息同溫層”。不是多么新鮮的概念了,讓人難堪的是,概念雖然老舊,一點也不耽誤人類在一次次惺惺相惜的點贊、轉發、贊賞中,反復踩到坑里。智能互聯網強化了“信息繭房”的威力。“求同存異”變得愈發難能。要“存異”,首先得知道“異”的存在。如果都不知道有“異”,何談“存異”呢?無論“求同”有多么正常,有多少好處,必須看到,“求同”的另一面,始終是“排異”的。人類對不合意的事物本能地趨于排斥。被“信息繭房”改造過的“求同”所產生的“排異”,更容易具有破壞性。
比如說,對網上的不同意見產生應激性的憤怒,甚至轉化為多數人的網絡暴力。智能互聯網時代,僅僅是被動的“求同存異”,恐怕已經不足夠讓人保持清明。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需要付出更多的主動努力去了解和包容。也許可以算作智能互聯網時代人類為了不會變得比古代君王更傻,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知道這一點可能會讓你好受一點:“求同”雖然是生命原初的動力,但“存異”卻是生命進化的路徑,如果不是某只存疑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寬容接納了入侵“異端”,就不會有線粒體和葉綠體,更不會有今天的人類。換句話說,“求同”的點贊證明你沒有失去生命的本能,但打破信息繭房的“存異”甚至“求異”才能證明你作為人類的可貴呀。
全國Ⅰ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后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知人善任,心有河山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知人善任,心有河山”。
鮑叔、管仲、齊桓公合力打造春秋五霸之齊國,是歷史上一段美談。齊桓公即位后,鮑叔向他推薦管仲,自己甘居其下。管仲曾用箭射中齊桓公的衣帶鉤,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業。后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我則認為,成就齊國霸主地位的是齊桓公的“知人善任,心有河山”。
黎明同學認為鮑叔善于知人,我認為齊桓公更善于知人。
鮑叔以其眼光和胸襟、管仲以其才能共同成就了齊桓公,也成就了齊國,但他們的治國良策卻需要一位明辨是非、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的君王采納執行,所以成就齊國霸主地位的不僅是鮑叔和管仲,更重要的是齊桓公。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但并不是每一個人才都能人盡其才。任何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其實都是人才戰爭,君王的眼光和識見決定了國家的成敗。秦國用商鞅,國富民強,以區區之地至萬乘之勢;越王用范蠡,反敗為勝,逆襲吳國。而楚懷王放逐屈原,終落得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五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車,管仲之力。而任用管仲,則是齊桓公高瞻遠矚、高屋建瓴之眼光的體現。
王華贊管仲有治國之才,我贊齊桓公有用人之才。
管仲贏在有才,齊桓公贏在用才,用才者乃才上之才。春秋時,鄭國兵臨城下,燭之武臨危受命,竟兵不血刃,化敵為友,此所謂上兵伐謀。戰國時期,齊王善用鄒忌,而燕趙韓魏來朝,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齊桓公用一管仲,遂霸天下,乃得人盡其才之妙。
張偉認為鮑叔襟懷寬廣,我認為齊桓公有更寬廣的胸襟。
鮑叔勸桓公重用管仲,自己甘居其下,是襟懷之美;齊桓公唯才是舉,不計前嫌,乃胸懷之大。歷史上楚莊王絕纓宴群臣,于是晉楚之戰,夜絕纓者,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遂敗晉軍,楚得以強。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魏征,垂拱而治,遂有開元盛世。人說宰相肚里能撐船,齊桓公作為國君,更是心有河山,無有私怨。
同學們,小到一個企業的發展,大到一個國家的繁榮、一帶一路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固然都需要管仲、鮑叔這樣的賢者,但更需要知人善任、心有河山的領導人,如此才能譜寫盛世佳音。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范文二:知人容人,立身之本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大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容人之量是君子所必備的,在古代,這些品質便被人們敬佩,稱贊。甚至比起才能,人們更看重的是這樣的品德。
春秋時期的鮑叔便是這樣一位人物,當初,鮑叔和管仲分別輔佐齊國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后來,為避免公子小白對公子糾的威脅,管仲帶兵圍追公子小白,射中了他的衣帶鉤,公子小白咬破舌頭,假裝死亡,逃過一劫,但心里怨恨上了管仲,后公子小白即位,當上了皇帝,這邊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齊桓公在鮑叔的勸說下,任用了管仲,當時的人們都稱贊鮑叔的賢能。
鮑叔的賢能與容人之量為他贏得了好名聲,為管仲提供了機會,為齊桓公提供了人才,他的賢德為自己,為他人都帶來了許多好處。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要向鮑叔學習,像他一樣,具有容人之量,不嫉妒他人的才能,甚至能為賢能之人發聲,舉薦他們。也許這聽起來很難,畢竟大家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能做到這點實在是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能這樣做,也許會有人不理解我們,甚至是嘲諷我們,但我們問心無愧,我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堂堂正正。
如果我們想在這個社會立足,那我們必須要做到堂堂正正,鮑叔的行為可能在一些人看來甚至有些蠢 ,但是,大智若愚,終有一天,他們會理解鮑叔的行為,并對他感到敬佩。鮑叔的所作所為是為了管仲,為了齊桓公,為了齊國,為了天下百姓。他具備知人之能,并且絲毫不藏私,甘居管仲之下。
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向鮑叔那樣呢。我們不具備容忍之能,不甘居于人下,即使別人比我們更優秀。我們不從大處出發,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只考慮自己。我相信我們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并且不在少數,包括我自己,可能也會有這樣的心態。這很正常,但是我們現在既然已經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我們見證了鮑叔的行為,知道了別人的知人,容人之能,那從今以后,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書立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因別人優秀而嫉妒。
希望從今以后我們都能從小處做起,做到像鮑叔一樣,堂堂正正,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范文三:高風亮節鮑叔牙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讀過了一代霸主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后,我對歷史書上的“明星”鮑叔牙有了以前所沒有的了解。今天我就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鮑叔牙。
眾所周知,鮑叔牙是齊桓公還未上位時的謀士,一路伴隨他從公子小白到一代霸主齊桓公。然而在齊桓公登位時卻心甘情愿地舉薦管仲為相,自己卻退居管仲之下,只因管仲擁有治國之大才。試問歷朝歷代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呢?答案恐怕是沒有了吧。因此我敬佩他,敬佩他的寬宏大度,敬佩他的知人讓賢,敬佩他的君子胸懷。
假設若沒有鮑叔牙的舉薦管仲可能會在大牢中無人問津的死去,一身才華與抱負不得施展,其年邁的母親也會經歷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喪子之痛,正是因為鮑叔牙的賞識,管仲才得以成為一位名相,成為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為齊桓公的宏圖霸業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可以說與鮑叔牙成為友人是管仲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是管仲一生之大幸。
迄今為止,大多數人也許都會銘記管仲之才,而仍知道鮑叔牙的識人之明的人卻寥寥無幾。再說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能人志士因無人賞識而泯滅與眾人,又不知有幾何名臣將相因小人構陷而郁郁而終。由此可見,鮑叔牙與管仲之間的關系就好比伯樂之于千里馬,鮑叔牙是伯樂,管仲就是那千里馬,而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假使若無鮑叔牙的賞識,管仲必將是那蕓蕓眾生中不起眼的一個人,無法施展自己的治國之大才與報效朝廷之抱負,更無法一步登天成為一國之相,輔佐齊桓公,進而青史留名。
鮑叔牙以他知人讓賢的君子胸懷、大仁大義的高風亮節,為管仲搭建了一座施展才能的平臺,成就了他的一代英名。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鮑叔牙的寬宏大度,就不會有史冊中管仲的輝煌業績。再假如說,管仲如果遇到的是龐涓,不僅不會青史留名,也許還會有性命之憂。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全國III卷:如何為自己畫好像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制“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的未來你描畫
學弟、學妹們:
你們好!
我是你們的學姐,在這個草木蔥蘢的夏天,即將唱響畢業的驪歌。而你們則帶著滿滿的憧憬,就要邁入高中的門檻。首先,我要歡迎你們,也祝福你們!我還要對你們說一番話,雖然當不上金玉良言,但一定發自肺腑。
我知道,你們一定對未來三年的情境,有過預設,有過描摹。而生活中也一定有過很多聲音,對著你們,諄諄教誨過,指點迷津過。
但再多的教誨與指點,都代替不了你們自己的思考,再多“過來人”的經驗也不能復制某段精彩的人生。人們常常祈禱未來的好運,但人生最奇妙之處,恰恰在于,你的未來只有你能做主!人生如同為自己畫像,你想要怎樣的色調、樣貌,別人不能為你代勞,最終取決于你手中正握著的畫筆。別著急,請你們靜下心來,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是什么樣的人?今天,你是什么樣的人?有哪些優點與不足?如果照此發展,十年后,你又會是什么樣的人?
立足今天,你們要客觀冷靜地分析現實,對于優點,不必沾沾自喜,因為前景也許更值得期待;對于短板,你們不必嗟嘆自傷,因為未來還會有巨大變數。著眼將來,你們要大膽發揮想象,青年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擁有充裕的時間和無限的可能。認清自我,才能腳踏實地,不驕不躁;想象未來,才能突破局限,奔向新我。這一過程,就仿佛是對鏡觀察自己,只有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才是畫好自畫像的正確開端。
第二個問題: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以現在的你為一個點畫一條直線,未來的你就是直線中另一個點,現在的你,可以塑造未來的你;未來的你,也可以回溯到現在的你。想要有理想的未來,光靠想象還不夠,還需要明白這兩點之間到隔著怎樣的距離,以及為了能抵達未來,你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通常人們把這個稱之為理想,我覺得,這也許可以看作是自畫像的粗筆勾勒。勾勒得越具體,前進的路你就越信心百倍。
第三個問題:我能做些什么?
前面兩個問題是畫圖的觀察和構思,而這個問題相當于畫圖中的細節填充和上色。想象雖然美好,行動卻更加重要。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不要怕距離太遙遠,未來太虛幻,再遠的距離,雙腳就可以丈量,再模糊的遠景,撥開云霧就能看清。從你能做到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不斷地積累沉淀,你將會收獲時間的巨大復利!
學弟學妹們,心中有夢方有路,腳下無行必無功。凝神觀察,認真勾勒,細致描畫,完成好這人生畫像的三個步驟,你們的未來畫像也一定會栩栩如生,最終破壁成龍!
最后,讓我真誠地祝福你們,祝你們握好人生畫筆,調好諧和的色彩,畫出那屬于你們的鵬程萬里、麗日青天!
寫信人:
時間:
全國新高考Ⅱ卷:帶你走近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征、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帶你走近紹興
親愛的觀眾朋友:
大家好!
“煙花三月下揚州”寫就揚州的美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記錄了南昌的歷史延續;“春風不度玉門關”訴說玉門關的氣候環境……你們最熟悉的地名是哪里呢?是您的家鄉,還是您去過的地方,相信那樣一個地方總有這樣那樣的故事讓你終生難忘。是的,地名是一個載體,地名背后是歷史,是傳統,是鄉情,是信仰,是炎黃子孫的文化素養和家國情懷。每一個地名都有故事,每一個地名都飽含深情,每一個地名都意義非凡。
您是否記得這樣的語句:“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語句中的會稽是哪里呢?它就是今天的紹興,這也正是我要帶你走近的地方。紹興是后來的名字,最早的時候這里叫會稽,西漢時屬會稽郡,王羲之在《蘭亭集序》里提到了會稽山陰,山陰是會稽郡下轄的一個縣。或許,你會問,這紹興有美景嗎?當然有,您看“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個地方有山有水,有林有竹。您也會說,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不錯,可這一景致出自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自然使其疊加成為人文氣息。
每每讀到這些文字,就讓人想到紹興的斯文儒雅。
《蘭亭集序》言:“……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描繪了當時盛行的活動——曲水流觴。上巳節眾人圍坐在回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制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水流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要即興賦詩一首,否則罰飲金谷數杯,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盡興為止。當時參加此次集會的均為魏晉名流,其中就有王羲之和他九歲的兒子王獻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為曲水流觴時群賢們賦的詩收集起來做的序言。一篇序言,讓我們了解了當時的風俗,認識了文人們的雅興,記住了紹興。
或許,您還不夠盡興,美景與風俗兼具,仿佛還少了點什么。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匯聚成“人杰地靈”。不錯,紹興自古出英才。哲學家王充、愛國詩人陸游、哲學家王守仁、馬寅初、魯迅、蔡元培、竺可楨、錢三強等一大批英才都出自紹興。
走近紹興,就是在閱讀紹興這本書,她的內里和外在都讓人著迷。您難忘的地名也應該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情懷,就讓我們一起從地名出發,走近更多地方。謝謝大家收看《中華地名》。
北京卷: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條信息
試題內容: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的最后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有一條信息,或引發了你的感悟,或影響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奮,或使你愧疚,或讓你學會辨別真偽……
請以“一條信息”為題,聯系現實生活,展開聯想或想象,寫一篇記敘文。
《人生的價值》
曾聽說過臺灣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我很贊成這位漫畫家的態度,我也始終相信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會幫助人取得成功的。
愛柯夫,一位美國汽車業的超級巨星,曾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億美元的銷量,但由于老板的妒賢而被開除,但他沒有灰心,仍舊以積極的態度面隊生活,他以平常心來到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公司,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帶領公司度過了難關。僅1984年一年,便為公司取得了24億美元的利潤,成為了美國巨頭。試想一下,如果愛柯夫在被福特公司開除后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呢?恐怕難以想象,然而他并沒有灰心,沒有失望。而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他所遭遇的這一切,重新振作起來,終于向世界證明了他的成功。
同樣,拿破侖,一位法國的英雄。他曾被放逐到厄爾吧島上,在此期間,他沒有萎靡墮落,他仍舊動察著王朝復辟后的每一點舉動。路易十八的暴行注定不會得到軍隊的擁護和人民的支持。他始終抱著這樣一種心態:軍隊需要拿破侖這樣一位皇帝來喚醒他們,需要他這樣一個有才智的領導者。他的人生就是抱著這樣積極的心態才有了轉折,東山再起,沒用一顆子彈就重新擁有了法國,和那高呼“皇帝萬歲”的被他深愛的勇士。
大家都知道項羽吧,他在戰敗后烏江自刎,其實大可不必。他完全可以重新振作起來,打敗劉邦,奪回原本可以屬于自己的江山。但是他卻沒有積極的調整心態,最終落的遺恨萬年。
與之相反,勾踐雖淪為亡國奴,但他卻能臥薪嘗膽,沒有放棄,終于重見天日,成就一番偉業。
高爾基以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寫出了他對革命的無比忠誠。讓世人為之傾倒,他也以他這種剛強無畏的心態,鑄就了他輝煌的文學人生。就像一個“0”可以將它看成是一個向前滾動的車輪,如果你是個樂觀者,會對它微笑,一切從它開始了;如果你是個悲觀者面對它,你會沮喪,一切都結束了。
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把所有的都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做一個樂觀的人!
記住:坎坷與不幸是樂觀者的進升階梯,悲觀者的無底深淵,讓我們做一個樂觀的人吧!讓快樂離我們更近!
2019年高考優秀作文
全國I卷: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試題內容: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熱愛勞動》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大家收聽過美術片《小貓釣魚》主題
歌《勞動最光榮》嗎?歌詞是:“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小蝴蝶貪玩耍,不愛勞動不學習,我們大家不學它!……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小動物都懂得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勞動快樂的道理,更何況我們人類呢?讓我們更加熱愛勞動吧!大家學過歷史知識知道,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勞動使我們雙手更靈巧,心靈更純潔,勞動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勞動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我國古代魏晉詩人陶淵明在《勸農》詩中寫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就是說:人生在世須勤奮,勤奮衣食不發匱。只要勤勞就不會缺少物資。說明了: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勞動者是最光榮的!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才有了五谷飄香;有了司機師傅的安全駕駛,端午小長假里我們才能和家人團聚;有了“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患者才綻放如花的笑臉……勞動是如此的美好和光榮!我想到了老師——孜孜不倦,教書育人;像冉冉的蠟燭在默默的燃燒……我們長大了,老師的額頭也現出皺紋。在此,我和大家要向辛勤的園丁致敬!向老師學習!
我們要向一切勤奮工作的人們看齊,提倡大家帶頭做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我有一本書叫《詩經鑒賞辭典》,寫道:“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維民之章”就是說:應該早起又晚睡,里外灑掃除塵垢,為民表率要帶頭!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這些出自校園的不和諧音,顯然是不對的!也是幼稚的!忘記了先輩的教誨,成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懶漢。應該告訴這些同學:我們的長輩,當年在初二下學期,正值“風華正茂”的年華,就下鄉參加勞動鍛煉;初中、高中畢業了就奔赴農村、工廠、礦山……,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句響亮的口號,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也是我們當代年青一代的行為準則。
回首以往,我們的前輩憑借勞動的美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蒙冀交界之處,有一片茂密的林海,它就是塞罕壩;“變沙地為林海,讓荒原成綠洲”,是三代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艱苦的奮斗,創造出的奇跡。1971年,在失敗190次之后,屠呦呦帶領團隊攻堅克難,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從2008年開始到2017年,大飛機C919一共經歷了9年的研制歷程,凝聚了幾代航空人的努力;2018年12月28日第3架C919在上海浦東成功首飛。
2019年《新年賀詞》中寫道:“這些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新時代奮斗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心潮起伏,感同身受。我們看到:嫦娥登月,蛟龍入水,海上鉆探,高鐵飛馳,天河運轉,屠呦呦榮登諾貝爾獎……我國在航天、醫藥、生物、信息等重要領域科技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這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擼起袖子加油干!”既平實質樸又催人奮進的話語,激蕩了光榮與夢想,點燃了我們在新時代奮發向前的豪情!勞動最光榮,讓我們勤奮勞動——奔向2035年!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勞動》
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勞動》。如今,隨著科技的創新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曾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夢想快要
實現的時候,我的內心時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覺。看看周圍吧,越來越多的人不尊重勞動,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總是用各種理由和借口否定勞動的價值。你聽,這些話你熟悉嗎?“我要學習沒有時間勞動”,“有機器人代替勞動就好”,“花一些錢雇別人勞動...”再放眼家庭生活,許多家庭日常灶冷鍋涼,沒有人愿意做飯,僅僅是點外賣或者吃盒飯而已,周圍環境一時垃圾成山,廢品遍地。這難道就是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改變嗎?
絕對不是!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勞動的價值,不尊重勞動。曾經,我們的祖先邁著堅實的步伐,扛著笨重的工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從萬里長城到京杭大運河,從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聳入云際的布達拉宮,每一項雄偉壯觀的建筑都凝聚著千千萬萬先民勤勞的汗水。“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修建這些雄偉壯觀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聰明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完成了,留給我們后人一筆筆寶貴的財富,這正是依靠勞動的力量。
由此說來,其實電子智能的發展和運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勞動和部分人的勞動,無法成為勞動的全部。一個按鈕或者一道指令,勞動的結果就可以“不勞而獲”,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了割舍我們勞動的樂趣?難道是為了松懈我們骨子里的'勤勞品質?我們該如何品味勞動之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勞動的美與自然的美高度結合,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追求勞動美的志向是難以改變的,人們通過勞動實現自身價值的基因也是無法轉改的,這條基因深深地寫進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子民的身體里,我們不想成為忘記勞動、漠視勞動的“轉基因人”!
其實,勞動很好地統一了身心,可以達到身心愉悅,許多智慧都是在勞動中發現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勞動的外在形式固然發生了變化,雖然古代男耕女織的家庭勞動模式幾近絕跡,但穿衣吃飯的樂趣不應該被人們輕描淡寫地省略掉,勞動的內在意義經典永恒,彌足珍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即將實現,在這歷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國人應該尊重勞動,奮發圖強,我們要接過祖先的勞動工具,繼承祖先的勤勞品質,牢記歷史使命,繼續在希望的田野里勞動,在肥沃的土壤里深耕!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全國II卷:科學與強國
試題內容: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觀后感》
青春是易逝的,你揮霍它,時間也會拋棄你。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我始終覺得青年的奮斗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我們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作為青年干部,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要扎根基層,發揮才智,以堅持到底的毅力,最實際的行動為家鄉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五四青年節起源于上個世紀發生的五四運動,是一場發生于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現在世界上,對于青年的定義很多,大部分是以年齡為限,那么青年這一稱呼對于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干部,我認為,青年是一種擔當,基層工作強度高、壓力大,而我們正處于思想最活躍、行動能力最強的階段,更要勇于擔當,認真履責,要有“臥薪嘗膽”的決心,要有“懸梁刺股”的學習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踏踏實實沉下心來,認認真真為群眾做好點點滴滴小事。
讓我們勇挑重擔,奮勇向前,對得起青年的稱號,對得起時代的重托和歷史的考驗,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
我們這一代青年,將全程參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征程,必須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放飛青春夢想。
從1919年到2019年,五四運動歷經百年。百年前,無數青年為中國之崛起振臂而呼,轟轟烈烈,今日,身為青年的我們該如何繼承先烈精神,奮發有為呢?
作為在鄉鎮崗位上的青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曾迷茫,也曾猶豫過,直至慢慢發現:平凡也可以是不平凡。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依然能夠保持初心,腳踏實地,甘于奉獻,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也是一種不平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既已至,則奮斗之”,青春是用來奮斗的,我們很高興在最青春的時光里,加入到水口鄉這個大家庭,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們,為建設”人文古韻、幸福水口“而奮斗不止,并在行進的道路上采頡智慧的光芒,豐富青春的印記!又是一年五四,作為一名青年,我想到了百年之前,像我一樣大的青年們,正懷揣愛國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為救國存亡而奮力拼搏。而如今,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熱血換來的幸福時代,不應懈怠,更不該松弛。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我會傳承五四精神,秉承五四理想,在自己的崗位上牢記使命,認真履職,努力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憶五四崢嶸歲月》
莊嚴肅穆的會場,鏗鏘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將時間壓縮了一百年,讓距離騰挪了幾萬里。五四,一個屬于新中國的詞匯,一個屬于中國青年的標識,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擊著,那個埋頭書桌的我,和我的靈魂。
那聲音讓我想起的歷史,浮雕般一一涌現。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新青年》、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師夷、體用、洋務、實業、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于是,最黑暗處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艱辛地誕下了朝氣昂揚的少年中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永遠像青年一樣的斗士魯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們皮膚的底層;“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于熟睡中驚起繼而創辦《新青年》的錢玄同如此吶喊……五四最大的意義,我想便是打破了我們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對滿目瘡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膽氣和擔當。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自請長纓。于是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優厚的國外待遇,學成歸國,獻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歲便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的王繼才,在風浪拍岸中堅守著他的赤子情懷;于是那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的徐本禹,用剛剛畢業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責任和擔當;于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選擇了泥濘的秦玥飛,背負著自己的青春,離開耶魯,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夢……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剛開始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貿易戰!
記得曾有人說,美國如果真要打擊中國,不用長槍大炮,一個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堅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術,此刻正值青春的我們,又該做何想?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追求權位與高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我還小?亞里士多德曾說,時間碾碎萬物,一切都因時間的力量而衰老,在時間的流逝中被遺忘。
一百年了,先驅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膽氣與擔當呢?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書桌前的我,抬起頭,那不遠的遠方清晰可見,那巨人的言語久久回蕩:無限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全國III卷:畢業前最后一課
《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
時光飛逝,白馬過隙。2019高考如約而至,距離我的那年高考也已有二十歲的年份。烈日的陽光,斑駁的光影,仿佛又把我拉進了在寬窄巷子的學堂里最后沖刺的時光。
高中即將畢業,意味著每個人將為人生方向的開啟選好時光的閥門,單純的學歷生涯即將告一段落。課堂上朗朗整齊的晨讀和起立,行禮的流程將漸行遠去。它是青春懵懂的里程,也是最為單純的詩書禮儀,課桌黑板走廊都將記錄這里每個人在經歷人生的最后一課,無論是同學還是老師。
記得1999年炙熱的炎夏,當年的二十八中還隱藏在老成都皇城寬窄巷子里面,距離高考還有一周,同學們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緊張忙碌的復習節奏,三三兩兩,甚至結伴到學校周圍看看能不能撿到老皇城留下的一磚半瓦,為自己這里的高中學涯留點念想。
還記得是用過學校食堂的午餐,在最后一節考前動員課上完以后,大家就會各自回到家中,為最后到來的大考最最后的準備。課堂的氣氛很是輕松,甚至我和我的同桌還在討論中午學校食堂紅椒肉絲的白糖是否擱多了,隨著班主任走進教室,踏上講臺,一如既往地喊道:上課!接著就是值日生的“起立敬禮老師好”的三重奏,最后一節課的師生禮儀完畢后,班主任轉身在黑板上用粉筆撰寫了四個大字“勇往直前”,語重心長的寄語和感慨在此不表,大家彼此默契的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記事本開始彼此留言簽名,數言珍語,寥寥幾筆都赫然紙上。
人生最后一堂課,沒有習題的講解和緊張備考的威嚴氛圍。三年同窗,彼此單純的朝夕相處和課桌校園間的點滴生活早已讓這個班級凝成了一片經脈。“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不求桃李滿天下,只愿每人福滿多。”班主任最后這句話至今印刻腦海。二十載已過,當時班主任的心境早已能夠理解,也希望每年高考時,同學志愿看天下!
《高中畢業斷想》
當我走進高考考場,嚴肅肅穆的氣氛中只有考子們的儀式感:別了,高中生涯,未來的人生我們將獨自面對,高中,既是莘莘學子們青春前進的號角,生命容積的基礎,也是莘莘學子們青春的祭壇。高中以前,人生在父母的羽翼下哺育成長,今后,學子們就要獨自搏擊人生的面對,這種飽含著人生五味的儀式感的內容就在于此吧!
畢業前最后一堂課上,我們班主任王老師,一位嚴肅而和藹的老先生,帶著眼里有點閃光的東西動情地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今生我只能送到你們這里了,今后的人生你們要勇敢面對,不要辜負自己,不要辜負時代,我沒有教給你們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變化。我只能告訴你們,任何一個人人生的體量主要在自己,西天沒有如來,自己才是自己的如來,在這個時代的巨變中,希望你們都能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撥動世界風云的力量,老朽能夠以你們而自豪而驕傲,時代屬于你們,歷史屬于你們,光榮屬于你們,當然,選擇也屬于你們”。
王老師這句話說得全班學子們熱血沸騰,激昂至今。“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高中生涯和老師結下的深厚情誼難割難舍,人生的路口又不得不讓我們師生在這里各奔東西,揮手自茲。“你們再看看書”才是老師對莘莘學子們的無限期待,書中有人生的天光云影,書中蘊含著人類的智慧精神的精華,書中有人生防偏糾錯的凈化器,書是正當青春年華的莘莘學子們樹新創造的胚芽力量。
書中有人生的七十二般變化,曾經的懵懂少年再也沒有當年的踢揷葫蘆弄翻瓢,當以謙謙君子婉儀淑女走向莘莘學子們充滿無限期帶的、報效國家民族實現自己抱負的前方。莘莘學子們,我們走過的路,我們面對的路,我們將來的路又何嘗不是我們必須閱讀,我們又必須思考的書帙。只有在現實面對的這本書里磨礪淬煉才能成就國家的棟梁,時代的浪花,才能擁有應付自如的時代道路上的降妖捉怪的能力,才能成就自己成為自己的如來這種人生修為的最高境界,俯昂皆是妙手,遍撒熱血繪華夏;韜略無不致遠,再造輝煌奉九州。“你們再看看書”是要求莘莘學子們在今后的生涯中要以書為伴,不斷充實自己,自己才有不斷前進的力量,才能避險避難,才能克險克難。
終生學習的人生才是不斷自新自勵、不斷充實新鮮血液的人生,才會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才會在勝利面前謙虛內斂,從勝利走向勝利。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更新自己,不斷挑戰自己,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豪邁人生,更何況在這個世界逐鹿,中華民族命運在召喚我們青春正當年的莘莘學子們搏擊時代,重奏華章的歷史關口,這是時代賦予我們莘莘學子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實現國家搏擊時代,民族搏擊時代,每一個人搏擊時代的歷史使命,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在學習中充實,在創新中提高自己才能完成自己神圣的歷史使命,才能在自己人生的答卷上有一個讓國家民族和自己比較優渥比較欣慰的分數。
《最后一課上的師生情》
畢業前最后一節課,老師跟同學們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簡單的一句話,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已經躍然紙上。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師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這一師生情誼的深厚和情感,對我們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師者為何人?《師說》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還肩負著育人的使命,讓祖國的花朵隨著時代的發展,德智體美勞都有全面的進步,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而在這花朵的培育當中,是時間、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課上的“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便是一個側影。
“你們再看看書”是一種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于謙所飾演的老師一心把學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學放棄學業,到處到街上去尋找他,用盡辦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學生安靜同學利用自己的時間為其他同學進行高考復習,擔心影響她的學習而強烈反對,與此同時,還免費給這些同學上課;看到高考臨近,要求學生停止一切課外活動。但是關婷婷同學不顧反對,堅持帶領同學們參加比賽,為老師奪回第一名后,他邀請同學們到家里吃飯,講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位老師,也是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老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用心奉獻的真實寫照。
“我再看看你們”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中學校園走出,走進象牙塔,走進社會,而老師一直留在校園,送學生離開,也盼望著學生常回來看看。如果說學生是箭,那么老師是弓,箭在磨煉中逐漸變得堅硬筆直,而弓也鼓足了勁,讓自己充滿力量,從而箭才能射得更準,抵達目的地。讓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與此同時,看著箭的遠去,也難免有一絲失落與不舍。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更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而能起到這種真正的撼動力量的,唯情感莫屬了。情感由人產生,并且在人與人之間流動,而這一流動會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風化雨中成為另一種感動。是春華秋實的回饋,帶來的是滿足;是把感動記在心間,躍然于紙上;是愛的傳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無論是哪一種,這種情感都是當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會中無比珍貴的東西。
或許,我們還會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現象;可能,我們也會見到社會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年來,隨著尊師重教的提倡,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優秀的高校畢業生愿意進入到這一領域來發光發熱,為國家之根本——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盡管任重而道遠,而我們一直走在路上。
畢業前的最后一節課,一句“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中所蘊含的情感打動了人心,又引發了許多感慨。
上海卷:中國味
試題內容:
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啟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中國味》
在歷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擁有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成就著這多滋多味的中國味。
回眸歷史,仰望蒼穹,中國味是什么?中國味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對戀人的思念,她在簾卷西風中,人比黃花瘦地等待著,她對明誠的等待堅如磐石,衣帶漸寬終不悔。無言的愛孕育那份心酸,中國味是無盡含蓄的等待。中國味是“問汝平生之功績,黃州惠州詹州”的淡然。烏臺案平息后,你的政敵為你在黃州劃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個“監視居住”,他們的丑惡嘴臉大笑著,要看你那高貴的頭顱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處之。
中國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中國味是“死亦為鬼雄”的豪邁。烏江邊,天空已被染成血紅色,你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地倒下,接著,愛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著四面的楚歌,在烏江邊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那奔騰不息的烏江,你知道,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隨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復返。你自人愧對江東父老,愿以死來保全他們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國味是不懼生死的豪邁。
中國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針,終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貞。在蒙古鐵騎入侵,國破家亡,在惶恐的灘頭,零丁洋里嘆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虜,他們威逼利誘你投降,你只選擇了三條路:腰斬,活剮,下油鍋。你皆不怕,秉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念。中國味是無畏的忠肝義膽。
中國味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中國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淡定;中國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臨竿而釣,夜夢蝴蝶的逸出塵世;中國味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具歡顏”的憂思情懷;中國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人志向;中國味是…………透過歷史的眸子,中國味是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給我們以信念,給我們以堅定,給我們以淡然,給我們一從容,給我們以力量,給我們以堅強的后盾………
《在“萬方樂奏”中尋找“中國味”》
我喜歡音樂,但不太懂音樂。因為我沒有專門研究過音樂知識,既不識簡譜,更不懂五線譜。不過,積多年之經驗,我還是能分辨出不同地域的音調。歐美的、非洲的、印巴次大陸的、日本的,等等。雖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做出判斷還不是太難的。
各國和各民族的音樂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淵緣,不僅曲調源于自己的生活和特殊情感,而且也離不開特定樂器作為載體。因此,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是顯而易見的。
正因為音樂具有歷史淵緣,人們首先都適應和接受本國和本民族普遍認同的音樂形式和音調,音樂家一般都在本國本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考慮進一步提升和光大的問題。
魯迅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以為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只有得到全民族的認同,才有資格成為世界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二是世界本身就是由各具特點、豐富多彩的東西所構成的。沒有自己的特點,就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也就無法成為世界的組成部分。
音樂也是這樣。當我們閱盡琳瑯滿目的世界尋找歸去的路,不由自主還是想起蘊藏在國樂中讓人魂牽夢繞的味道,這是順理成章的。
盡管這個世界是相互包容的,但要有“中國味”才能站得住。西洋樂器雖然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巨大,接受度劇增,但在中國至少在魂上還有著自己的堅持。交響曲我們有《北京喜訊到邊寨》、鋼琴曲我們有《黃河》、小提琴我們有《梁祝》,等等,不一而足。它們在形式上已突破了傳統國樂,因為其中用了西方的“器”,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中國的呢?關鍵是其“體”還是我們的。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喜愛,這是共性。但因國家民族及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各異,音樂也就有了各自特點的多樣性,這體現了個性。共性即寓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意識地尋找“中國味”,正是為了在音樂上促進這個世界的和諧并向著大同邁進。
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燒肉?》
牧羊人湯姆所有的羊群都是純白的,非常純粹,如同一大團白云。所以極厭惡其中的一頭黑羊,老想除掉它。后來天降大雪,白色的羊群散布在大雪中根本無法找到。最后是借助那頭黑羊,使得湯姆的羊群失而復得。
由此,湯姆明白了一個道理,純粹固然不錯,但和諧共生更加美好。
事實也是如此。物各有性,各有其美。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綿羊溫順,但這就是它們的特性。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連同樣的物都不是一成不變,更何況是迥然不同的物性?
物性如此,人性亦然。《左傳》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何所想,當然與其性相關。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學會寬容,不要妄想統一思想,思想是無法統一的。
但問題來了,無法統一思想的人,究竟該如何相處呢?
一種是尺碼相同,志同道合,這屬于“加”。愿景和使命相同的人碰撞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最終生命被點燃。
但要命的是同類相差無幾,量的累積很難產生化學反應。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蘿卜燒肉就不同了。異類的介入會打破某種淺層次滑行的平衡,產生奇妙的變化。殼中的沙礫,成為晶瑩的珍珠,水汽中的塵埃,化為久旱的甘霖。美國西廷?布爾說得好:“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這不是一件壞事,蒼鷹不必變成烏鴉才有和平”。
另一種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這屬于“融”。
從哲學本體論意義來說,“和”是天道運行的規律。《老子》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從哲學價值論層面來說,“和”是人道追求的境界。《禮記》曰:“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和則立、則生、則順、則達、則盛。
從哲學方法論角度說,“和”是處世行事的基本準則。《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在遵循和諧適度原則的基礎上生動活潑地發展,才能長久立足于世。
即便從生物學上來說,互利共生也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種間關系。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藻類跟真菌共生、鱷魚和牙簽鳥共生、犀牛和犀牛鳥共生。
和而不同,要求我們人類,一是必須要以開放的、寬容的心接納人事萬物;二是按適合于自身的特性選取并豐富自己。三是追求在多元化的環境中和諧成長,立己達人。
即便是鐵板一塊的整體,都要尋找一個異類來調和。很多跨國大企業的董事會中,都有一個專門唱反調的人,唯有這樣一個人時時處處作梗,才能促使決策的準確深入英明。
新東方徐小平說:“對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有一個3~4人的核心團隊,有一個人老在唱反調,這是企業大幸。”
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扮演著異類,調和著你,反駁著你,警醒著你,也推動者你,如大樹上的啄木鳥,它既是醫生,也是一個饑餓的人。但始終與你共存共生。
但第三個問題產生了,和會不會失去自我?“和”只是調和,不是徹底融化,進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終清醒地保持著自己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國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國,但你必須是中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鹽和入水是鹽水。鹽水和入鴨是鹽水鴨。不管你如何融入群體,你都要始終為自己代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在博物館的書法展覽中,我被那些極具氣韻的展品震住了,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間一幅作品映入眼簾,它單個字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卻別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鄭燮的字。一個沉沉的聲音。我轉過頭去,是一個笑瞇瞇的老爺爺。
我禁不住感嘆道:這字太美了,雖然不似柳體歐體的正統,但不妨礙它獨特而一體的美,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之作。
老人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單是從一副小小的書法便可看出。每一個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觀,但將其融為一體,卻具有極強的包涵一切,蘊藏萬物的能量。
這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說道,這種和不是強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橋的字,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中華智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從沒有具體的范式,沒有統一的索求,古人將他們的智慧,放開于我們面前,任由我們一窺其所有,將各種文化,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傳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擁有其特殊的韻味,即使如板橋這般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脫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從倉頡造字就賦予了這種能量吧。
我思索著,說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人應該也是如此吧。只有獲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將個性極強的字,幻化為一體。和而不同,就意味著存在不同,不,必須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剛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空間內,看不到一切,也沒有氣度感受這一切。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是不可無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個唯一,便是那個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農、八大山人、張旭,狂放與收斂并存,剛健與陰柔并存,看似如此個性鮮明,但他們同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個腳印,一脈相承。中國文化以其獨有的氣度包容著這些匠心獨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從沒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幅字畫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華智慧從來不是什么虛幻的東西,它早已滲入每一個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與白的交替之中。當回過神時,轉頭再尋,老人已不見蹤影。
《人生一場,五味調和》
人生,是有味道的。所以每每我們提及于此,會搭配的動詞就是“嘗”。雖然我們總說,讓一切變得簡單些,但是這味道卻始終不是單一的。
酸甜苦辣咸,五味構成了人生的復合滋味。
酸味,入肝,上通雙目。這是人生給的磨難,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拒絕酸楚,其實并不明智。有人總覺得男兒到死心如鐵,卻不知百煉鋼也會化作繞指柔。有酸的日子,代表著你的努力和付出,這酸味,它終究會釀成醇香的回憶。
苦味,入心,上通唇舌。這是人生給的歷練,是每個人得以變的堅強不可缺少的一步。沒有人可以拒絕歷練,有人掩耳盜鈴,但最終我們還是要面對冰冷的現實。因此,我們要勇敢承受,將歷練當做一場自我鍛煉。承擔那一口苦,才能迎來華麗的蛻變。
甜味,入脾,上通人口。這是人生的獎勵,是讓自己可以鼓起勇氣走下去的那一顆棒棒糖。我們樂于接受獎勵,但是我們不該將此到處傳播。有些時候,甜蜜的事情應該鎖在心里,不要放到嘴邊。
辣味,入肺,上通人鼻。這是人生的考驗,如同高考,可以以如此簡單的三天,將人劃分出不同的群體。有的人樂于接受考驗,有的人選擇逃避。其實,人生是無處可逃的,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擁抱,讓考驗成為自己的選擇。接受它,還是拋棄它?每一種選擇都是未知的可能,這就是辣的魅力所在。
咸味,入腎,上通人耳。這是人生的積累,人生最根本的表現。就如同鹽,來自根深蒂固的人體需求。缺少了鹽,人類無法生存;缺少咸味,人生也無法啟程。我們不妨把咸味細細咀嚼,當這種味道成為平淡無奇里,最溫暖的一次歸屬。
五味調和,才是人生。但五味調和,并不是五味疊加。中國人的哲學講究的是整體。五味之間,相生相克,互相聯系。人生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變化而轉換中,一路走遠。
所以,酸到了盡處就是苦。因為磨煉到了最后,就為成為一場歷練。
所以,苦到了盡頭,自然要回甘。就像是歷練的最后,我們總會得到人生的獎勵。
所以,甜蜜的滋味雖然能夠讓我們忘記辣的感覺,但是考驗依然存在。想要下一個獎勵,我們必須繼續啟程。
所以,辣味的終點,就是咸。就像一趟旅程,最終我們會得到應得的一切。
五味調和,這就是我們人生一場,最后的所得。
9.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里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感激地傾聽,執著地堅持》
薩特說:“我是個百依百順的孩子,至死不變,但只順從我自己。”我們生活在千萬個個體聚集的密集叢林,傾聽他人的建議便好像為我這株小草撥開一片迷霧,讓我感受遙遠的陽光,但這叢林的聲音太密集,我必然要仔細 分辨哪個聲音在真正地幫助我。我會感激每一道聲音,但我更會堅定自己的方向。
“讀者”千千萬。新媒體時代,我的生活這部“作品”徹底地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被人追逐。不論是早晨路上拈起的第一片 落葉,或傍晚因焦慮而落下的最后一滴淚,只要我想,這一切都是“社交網 絡”上成就我這個形象的素材。隨之而來的,則是紛繁的各方評價。
傾聽是好的。領導者的智囊團是社會運行的螺絲刀,矯正每一處偏差;產品的用戶反饋是企業家的指南針,完善每一次決策;狂傲的青年人的父母 是海島上的燈塔,為迷途之人指引方向。難以想象,沒有人傾聽的世界將會 陷入何等的偏執、糾結與混亂。可是人們未曾料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們不苦于無人幫助,而苦于言海茫茫,話語糾纏,失去了可傾聽的清晰而堅定的建議。
那么先傾聽自己吧,像卡爾維諾筆下的柯西莫一樣,先爬到樹上去吧。每個人都只能看到我的一部分,只有我看見我的全部。像魯迅棄醫從文,以筆為刀槍警醒世人;像程開甲從數學到核物理,扎根大漠創造“兩彈一星”;像達爾文放棄劍橋的神學課程,坐上輪船探索物種起源。當我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唯一堅持與奮斗的目標時,我們再去傾聽他人吧。
我感激我的“讀者”,他們永遠愿意為我的生活思考,并總是提出良善的指導;但我更是我自己,筆在我手中,紙在我手下,如何給這世界書寫一部富有價值的“作品”由我來決定。我愿意在這豐富多彩的世界中認真地探 尋真理和品行,我愿意在這欣欣向榮的新時代奮斗與奉獻,我愿意在這變幻 無常的虛擬網絡中堅持與前行。我的讀者,是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我的朋友,或互聯網上不知姓名的某人,我愿意聽你們告訴我如何實現我的目標, 我愿意聽你們告訴我如何適應變幻的時代,我愿意聽你們告訴我如何堅持我 的理想與信念。
我創造我的生活,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價值;我傾聽我的讀者來確認我的確創造價值。
《愿為蒼生鼓與呼》
如果把每一個人都看成是創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當然應該“心中裝著讀者”。
為什么?因為,作品需要傳播,傳播需要讀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圍觀,需要爭鳴,更需要喝彩。
世界上,心中裝著讀者的大作家,他們的作品大受歡迎,享譽世界,是文學的豐碑,是文化的經典。《水滸》中那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江湖好漢,面對無法忍受的壓迫,于絕望中奮起,用刀劍棍棒訴說自己的反抗。《聊齋志異》里的那些鬼怪狐仙,他們或丑陋或美艷,但是無論悲歡離合,他們與生死以之的愛情故事,賺了多少癡男怨女的眼淚?還有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古今中外名家,典型事例不勝枚舉。
而我們,每一個識文斷字的中學生,既然我們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著要對得起“讀者”。這些“讀者”,與我們的生活與命運息息相關。他們是父母,是老師,是同學,是其它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的親友。面對他們,我們應該尊重、理解、熱愛;對待自己,我們則應該堅韌、勤奮、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實勤勉,才能創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
還是允許我用“作家”來說吧!盡管我的“讀者”和我一樣只是蕓蕓眾生之一,在滾滾紅塵中極容易被輕忽被無視,我還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們放在心上。
我知道他們微不足道的快樂。清晨樹葉上閃爍的的一顆露珠,傍晚水面上暗紅的一抹夕陽,父母一縷慈祥的笑靨,老師一道贊許的目光,被他們盡收眼底。我知道他們無法訴說的憂傷。頭頂烈日,勞作在塵土飛揚的工地;推推擠擠,穿梭在污水橫流的菜場;臥病在床,擔心沒錢求醫問藥;四處奔波,總是難逃生計無著。
如今,生活確實有了很大變化,可是每個村落每個城鎮的建設,都需要有人關注。譬如:家鄉的道路是否通暢?往昔的街巷是否繁華?遠處的青山是否依然翠綠?村邊的小河是否還是碧水蕩漾?而那些古塔、水碓、黑瓦、白墻,是否還能承載那一段濃濃的鄉愁?
我為蒼生代言,我為他們歌唱。那些只為自己寫作的,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最后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是自己這部作品的“首席作者”,也是這部作品的“第一位讀者”,那么請想一想,你不也是平凡微小的蒼生嗎?
我愿意是作家,我愿意為萬千蒼生鼓與呼!
《心中期許 筆下風云》
有人說:“人生如同不斷謄改的詩稿,從青絲到白發,有人還在燈下。”而我們埋首于生活的幾案,拾起筆卻滿心躑躅時,總有紛擾的雜音在背后響起,指點我們將于何處落筆。于是我們心中朦朧的理想藍圖便被涂鴉所淹沒。
總有人認為作家心中要裝著讀者,順著讀者的呼聲走;也總有人認為作家要堅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當我們成為生活的執筆者,我想,我們應將外界呼聲化作心中期許,以筆下風云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們以筆墨為權,行至今日已對父母不絕于耳的叮嚀囑咐感到麻木,可我們總還記得第一次媽媽摸著你的頭,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時眼底飽含的熱淚與期望。那是我們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荊棘絆倒時,于苦痛的血淚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動力。這一份真誠的祝愿,這一份熱切的期許,將用溫和柔軟的風力托舉你的雙翼,是生活的“讀者”饋贈于我的第一件禮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傷、冷嘲熱諷,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對你的生活評頭論足。誠然這些打擊使我們暫失“寫作”的勇氣,但在轟然交錯雜的輿論風向中,我們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堅守的理想信念不愿為之失去方向,風狂雨急之時,鳥云籠罩在茫茫蒼穹,一片陰翳之中,我們才能意識到腳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這便是“讀者”的第二份禮物。
由是觀之,“讀者”的呼聲并不能左右我們的筆端,而我恰要把他們予我的壓力與動力化為筆下風云。
“活過、愛過、寫過”的司湯達還曾言:“我的夢想值得我為之奮斗,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襲。”我們書寫我們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著我之色彩。難道沒有旁人的導引,沒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復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詞句,陷入循環往復的生活漩渦之中嗎?不,不是這樣。
各人之所以執筆各自的生活,是各人擁有其獨特思想境界與情感體驗,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與志向節操,而我們所應做的,便是把個人的獨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人不是齒輪”的自證。
我不循規蹈矩,自然也不會停滯不前。辛波斯卡偏愛那“寫詩的荒謬”,我亦珍視手中握筆的機會。讀者的呼聲或許打斷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艱澀或許凝滯了你的筆尖,但生活的書頁唰拉拉翻過,那空白是否讓你惶恐?又是否讓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讀者”?
讀者的呼聲與要求無論承載著壓力或是動力,我們都應將其化為心中懷著的感激、存著的期許,以其寫出自我色彩,嶄露筆下風云。
翻山越嶺,他們就會聽到你的事。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黃大年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 不少于800字; ④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題記
汨羅江畔,高冠長佩的詩人最后一眼回望這萬里山河,毅然躍下;長安失陷,烽火三月,杜子美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魯迅先生握著 手中的筆,默然長嘆。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都和我有關。
人們常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國破家亡之時,有多少人認為責在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 覺得自己有責任。”國難時,又有幾個人覺得自己有責任?然而終究是有的。兵臨城下,六軍待發,北京保衛戰一役,兵部尚書于謙獨自站在城頭第一次指揮戰斗。未曾提起劍,未曾識戎裝,但他敢于獨自一人,于國難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是因為他“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因為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使命,這就是他的責任。
而那些保家衛國、戎馬一生的戰士,他們都做到了以國家安全為己任,寧愿戰死沙場,馬革裹尸還。岳飛率領的岳家軍“精忠報國”,戚繼光引領的 戚家軍頑強抗倭;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王師 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而和平年代,國家興亡,責任亦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玄奘西行,辭別故地,曾翻越過幾座高山,蹚過幾道江河,穿過幾次平原,踏過幾片草地, 史書沒有記載,但處處都留下了他堅定的足跡;鄭和下西洋,遠渡幾方國土, 行過幾處洲陸,史書沒有記載,但每一片海域都曾留下過他的聲音。他們肩負著時代的責任,毅然前行。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時代的我們,縱然渺小平凡就如苔花一般,也要擔當起國家的責任,盡自己所能,做 最大貢獻。
就如“港珠澳大橋”掌門人林鳴一般,堅守“工匠精神”;就如“肝膽 外科第一人”吳孟超一般,懸壺濟世,妙手回春。
就如魯迅先生所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 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淚,為祖國而灑
奇怪,自認為淚腺不發達的我,隨著年齡的增長竟然變得越來越脆弱。午間,體育頻道回放女排奪得五連冠時的精彩鏡頭。比賽進入白熱化,解說員的聲音都在發抖,我緊張得手心冒汗,筷子越握越緊。只見郎平手起球落,中國姑娘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一直忍著的眼淚瞬間奔涌,滴到碗里。
這樣滴落到碗里的淚水不止一次出現,國慶大閱兵、國歌飄蕩于國際賽場、中國飛船駛入太空……每一次都會使我熱淚盈眶,在課堂上賞析余光中的《鄉愁》時,淚水又一次決堤。看了許多書,終于找到了答案,書里告訴我,這是一種眷戀祖國的深情。
祖國,一個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很多時候,這個詞就像是一位遠房的親戚,若即若離,只在一些重大的節日出現。就這么一晃而過,留作了老輩的記憶,讓他們在茶余飯后一遍遍地回味。可是,這和我有什么關系呢?跟我的家庭、職業又有什么關系呢?
但我分明又在語文課本中與她不期而遇了,竟然還為了她熱淚長流!冰心說:“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面對這樣的詩句,我強烈地感覺到一種力量穿破冰封已久的心,并使它一點點融化、溫暖。親情嗎?肯定是。在孤獨中,在使人靈魂都為之痛苦的離別中,唯有親情如飄揚的紅絲帶,將心緊緊相連。但這確實又超越了親情,在漂泊無依中,在漫漫旅途中,詩人們竭力想要抓住那個叫做“根”的東西,他們渴盼著回到那個可以讓他們的精神小憩的家園。
如果有人睜著迷茫的眼睛到處詢問教育的內涵,那么,請走進語文課堂吧,請你放下世俗與過去的對話。我給學生講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年近古稀的老人尚要橫刀立馬,馳騁疆場。我給學生講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一介文弱書生也心懷天下,立志報國……
我們又與他們有何區別?每個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終將匯入時代的滾滾洪流之中,浪花雖小,但不可小覷。十三億華夏兒女,心不改,志不變,堅定信念,必將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如此,無悔此生華夏。
慶幸自己在精妙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了一顆顆跳動的心,有這么一方凈土可以和祖國零距離接近;我更慶幸身邊的孩子在這樣的詩句中成長:“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北京卷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文明的韌性》
有一種美,飄逸在藍天上,深埋在故壘下,具有一種吸靈引魂動魄的魅力,它就是華夏民族傳承不息的韌性文明。文明的美在于源遠流長,它發軔于黃河,流蕩于長江,浩浩湯湯奔騰不止;文明的美在于內涵蘊藉,它育于修養集于素質現于言行舉止;文明的美在于能量無窮,它能提升人格,消解矛盾,填平嫌隙,增進感情,和諧四方,讓人類如沫春風,安享太平。
透過歷史的嵐帳,隱約中祖先用石斧開辟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史上訴說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教養——孔融讓梨的禮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貼;毛澤東“敬老尊賢”的謙和可親。言為心聲,行為內現,圣賢偉人的德行,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刻堅韌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髓,修身養性共建和諧,讓“文明”經久不衰。
傳承文明,人人有責。
朱相遠在《中華世紀壇序》曾言:“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可見,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每個答案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講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清初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大意是說崇尚禮儀非常重要。
宋代學者楊時、游酢二人求學時曾經有程門立雪的典故,留下尊師敬長重道之感人佳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倡“誠忠形外”,注意“一舉一動之微”的禮貌,被尊稱為“文明禮儀的楷模”。
個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里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而一個國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個公民在公共場所遵守規矩、彬彬有禮。
梁文道先生曾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癥。”當喪失道德、氣節成為思維定式,丟棄傳統文化成為國民現象,違背禮節破壞規矩成為言語行動方式,人類勢必會朝著市儈庸俗發展,而與文明背道而馳。如此,國危矣!
我們是禮儀之都文明之邦。新世紀新時期的新青年們有責任有義務力挽狂瀾,拯救日漸滑坡的社會風氣,喚醒道德意識,讓文明韌性發展。
愛護環境,你丟我撿;遵守秩序,你擠我讓;待人謙讓,你好我學。將尊師敬長、尊老愛幼,遵規守紀、愛國愛家、真誠友善等文明、禮儀、素質、教養等常識牢記于心,并認真踐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文明成為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人人信仰推崇,奉為圭臬典范,成不二法則。
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為她發抖。”而我們的最高領導人向世人宣告:“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頭文明的、可親的獅子。”一個民族,百種文化葉;中華屹立,萬朵文明花。讓韌性的文明,在新世紀再創輝煌。
高考優秀作文 1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詮釋成一段孤獨的流浪,通向夢想的大道旁驛站不斷,我卻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轟轟烈烈,一份舉世無雙。直至精疲力竭,驀然回首,驚覺原來道旁有的不僅僅是殘香……
也許是在題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腫,我披星戴月而歸,臉上總是揮不去“疲倦”二字。
打開燈,書桌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間點綴得格外溫馨。我并不奇怪,一點也不,奶茶在每天的這令時候都會準時出現在桌上,風雨無阻。何況此時的我正為另一件事而煩惱。
曾經,我可以揮筆如行云流水,開卷成文。可如今,小小一篇《母愛》卻讓我的思緒停滯不前,心中莫名地產生了一種可怕的空白。
“是媽媽不夠愛你嗎?”“不,不是。”“是她為你所做的不夠多嗎?”“不,也不是。”“那為什么你卻偏偏表達不出母愛呢?”……
我不住地問自己,終是把頭弄得脹痛無比也沒有答案。揮手問,我碰到了奶茶,香氣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頃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渾身一顫,立掃所有煩惱,將之拋于九霄云外。母親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我聽見門被輕輕地開啟,一回頭,媽媽抱著一床被子走了進來。棉被滿是陽光的味道,似乎在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間內,又升起了一輪小小的太陽。媽媽見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著她,臉上立刻漾起笑容,那是一種只有在母親臉上才會蕩漾的微笑,溫暖到叫人無法抗拒。我點點頭輕輕“嗯”了一聲,望著母親轉身出門。
就在她出門的那個瞬間,我突然靈光一閃:難道這就是母親的愛?但人們說母愛是偉大的',又怎會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尋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親的剎那,我止住了腳步,媽媽問“還要一杯,是嗎?”我笑了,終于明白母愛的偉大之處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輪小小的太陽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長旅途之上。因為我懂得了珍惜,珍惜平凡的奶茶之中濃濃的母愛。也就此明白,愛媽媽,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細細一品,那杯濃濃的奶茶真的好暖……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無言,母愛偉大,母愛是我心上的一道暖陽。
高考優秀作文 2
太陽,撕裂神秘的黑暗,縱身躍上地平線,灑下灼人的萬道金光。清晨時分,這不顧一切的分娩,以其極致的絢爛與熾熱,成為一切生命的母親,一切生命的英雄。
月亮,懸于浩淼夜空中央,溫柔散發著白晝太陽剩余的光芒,像一朵柔和的燈霧,輕輕地吐露著對太陽萬丈金光的歌頌。
缺失了太陽的熾熱,萬物自然會失去生命,沒有月亮夜間謙卑的清輝,黑暗也將吞噬整個世界。猶如太陽與月亮于自然界中的位置,我們奔跑于擾攘的人生路上,有的人可以成名副其實的健將,有的人卻在路邊鼓掌。然在路上奔跑與路邊鼓掌的人,都是遠圖景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曾經讀過一篇名為《點燈人》的小說。在黑暗襲卷大地的夜里,點燈人執掌燈火,給予他人光明與溫暖。的確,在黑暗與不幸的時代,所有人都在苦苦掙扎、摸索的時刻,我們呼喚能帶來光明的英雄。英雄丹柯挖出自己的心臟,高舉著熊熊燃燒的信念,披荊斬棘,帶領族人走出危險而黑暗的森林;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之下,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持筆為劍,大聲疾呼,敲打國人愚昧而麻木的靈魂,他手持火把,奔跑于路上,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馳的勇士,使他們不憚于前驅。不論身處何種時代,我們都需要如此的精神領袖,都需要如此在路上奔跑的英雄,引領我們的'社會不斷向前,這是一種勇者的行為。
然而英雄也僅是孤立的個體,英雄的身后若沒有先進的追隨者,路邊若沒有鼓掌人,英雄的行為也不過是寂寞的歌唱。我們大多數人,并沒有英雄的潛質,然而能夠在路邊鼓掌。支持英雄正義的奔跑,便也是勇者的行為。正如在畸形病態的物欲甚囂塵上、而正義和道德卻漸為名與利的黃沙掩埋之時,需有人愿意站出來捍衛公共道德,如最美老師張麗莉,打假斗士方舟子,我們該為其英雄的行為鼓掌、贊揚,而不是鄙夷、諷刺。如此,我們的關懷才可傳遞,生命潮汐共振,無處不在。
三毛曾說,奔跑于人生路上,不負此生而跑,便是勇者的行為。我想說,為英雄鼓掌,也是勇者的行為。
高考優秀作文 3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溝通了虛擬與現實,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穿梭于各個場景,了解各地新網,世界真真正正變成了“地球村”。
然而,在虛擬世界里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詐騙、勒索等案件層出不窮,多名大學生與老年人上當受騙,許多妙齡少女遭脅迫毀壞聲譽。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虛擬世界的好處,它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們一方面迎接虛擬世界的到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自己落入虛擬世界的陷阱。
虛擬不是虛假,不是平白無故的捏造和勾心斗角的心機。虛擬是根據現實世界的要素而模擬出來的新方式。二次元男神洛天依唱出了許多名曲,但他本身是個虛擬人物,許多古風歌曲經由他傳唱,從而傳播了我國的文化與音樂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素質與文化成就。但仍有許多虛擬網站散發暴力、色情的視頻,以牟取利益,破壞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引誘我國青少年誤入歧途。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擁抱虛擬世界,穿梭在虛擬與現實中。
現實不是真實,不是實踐出真知的真理和絕對正確的定論。現實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習慣,它或許符合常理,或許帶有功利,但它確是現實,它是人們日常摸索、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最強大腦》選手王昱珩擁有令人驚嘆的觀察力,但他的觀察僅限于真實存在的東西。最近,王昱珩受警察邀請幫助分析一起六個月來毫無進展的肇事案。王昱珩仔細觀察監控錄像和公路地面的.摩擦痕跡后,大致判斷出嫌疑人的體態特征與年齡范圍等。而后嫌疑人的落網也證實了他的能力。那么,假使這是虛擬世界的案件,沒有真實的錄像與痕跡,王昱珩即使擁有再強大的觀察力也無從下手。當然,毋庸置疑,現實中仍存在世故與潛規則的現狀,諸如“拿錢辦事”“靠關系走后門”的現象仍數不勝數。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分辨現實世界,穿梭在虛擬與現實中。當虛擬中的虛擬遇到現實中的現實,我們要擦亮雙眼,清醒頭腦,利用這奇幻的虛實世界成長自我,自由來回地穿梭,吸取精華與教訓,規避糟粕與風險。
有句名言說道:“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謊言,背后是晦澀難懂的真相。”你看到的并非是現實,你不可觸摸的并非是虛擬,帶著頭腦穿梭才是融入這大時代的方法。
高考優秀作文 4
從記事起,家中書房掛滿了竹子圖,水墨的質感清晰而飽含韻味,節節的竹竿象征著蒸蒸日上,大有不與世間污穢同流之意。小時候雖驚嘆于畫上竹子的惟妙惟肖,卻對邊上那幾行小字頻頻皺眉。
小時隊書法不甚了解,長大了才慢慢有所知曉,那字非隸非楷,并不如平日所見那些大家之字整齊美麗。
年級再長些,我了解到那是明清時期板橋的字畫,此時又方知鄭燮的字長久以來一直備受世人議論,有說他的字歪歪斜斜,似連小學生都不如;卻也有人以為它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他們說隸書、楷書皆傳承于千百年的書法文化,而鄭板橋又將其進行了創新。
板橋體誕生于滿清較勝時期,那時的清王朝對文字的約束更是嚴格,無論是八股文的盛行抑或文字獄的猖獗,都使那個時代的文章死氣沉沉,而鄭板橋卻在如此重壓之下形成獨一無二的文體,是他對當朝封建的不腐還是對自由與創新的向往。
正是這種傳承與創新,不僅僅出現板橋體這樣絕世佳作,更是形成了五千年獨一無二而又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
上溯至春秋時期,孔子對于炎黃帝思想的傳承與對治國修身創新性的獨特融合,形成了對后世影響頗深的儒家思想;而戰國的孟子,他又傳承了孔子的“仁”的.理念,對執政也進行創新,融入“仁政”的概念;諸子百家的文化成為后世文人諸如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杜甫等文人墨客傳承的對象,而那些垂名青史的大師們無一不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同的經歷與情感釀出文化與文學無與倫比的美麗。
傳承與創新對現世也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作家韓寒對于古典文學的繼承與現今社會挫敗的創新,還是現代舞對古典芭蕾的傳承與對近代自由的新鮮無獨的創新,甚至是高科技產品的出現都以身證明創新與傳承的重要性。
傳承是對于古舊文化的肯定與對精華的保留,而創新是結合不同的時局、不同的社會狀況而產生的獨一無二的內容。唯有兩者共同結合,才能達到“和”的境界
高考優秀作文 5
出走是一種放棄,然而在這種放棄當中,眉宇間的微笑卻又說明重新找回了自我。
——題記
在諸多選擇當中,有一些處于懸崖的邊緣,一旦選錯便落入深淵,無法自拔。但如果選對,則會重新找到自我,又可以自由自在的云游世界。
夕陽西下,李白出走,走出泥潭。
每當夕陽西下,夕日的余輝再次射到我的瞳孔,我看到了李白,李白走出長安的情景;一腳邁出長安,他松了一口氣,眉宇間的微笑,瞳孔中的光芒,清風又重回他的懷抱,走出了城門,走出了泥潭。如果他當時并沒有選擇出走,那他還是眾人眼中的李白么?那他還能作出豪放不羈的詩嗎?他的選擇,觸動了每個文人墨客的心靈。
夕陽西下,他重見光芒。
沉鱗競躍,莊周出走,走出牢籠。
沉鱗競躍,好像在為莊周那個明智的選擇歡呼;楚國大臣盛情邀請莊周回楚主持朝政,他,卻用一只烏龜的故事打發他們走了。他,依舊在濮水邊釣魚;他,走出了楚國,走出了牢籠,走出了這片禁錮思想的土地。如果,他沒有選擇出走,那他還是那個云游世界的莊子嗎?那他還能寫出大鵬般自由的篇章嗎?他的選擇,沉鱗競躍,猿鳥亂鳴。不僅僅觸動了每個文人墨客的心靈,還觸動了山石鳥蟲的內心;讓火山足以噴發,讓水滴足以穿石。
沉鱗競躍,他飛向自由。
時間飛過,我出走,走出世界。
時間飛過,電視劇已從開頭演到結尾,我原來看了很久。在電子屏幕的'輻射下,我的心跳、脈搏、似乎都停止了。風吹過窗,吹過簾,吹過茶幾上的書,紙頁散發的木香撲入我的鼻子,我被這書香吸引了;我不能在這個世界里毫無意義的茍且偷生,我要登高,要望遠,要走出這個浮華的世界。翻開書,讓書香熏陶我的思想,讓每個文人墨客從我的世界里走過,讓我置身書的世界,云游山川,品味書香。
腹有書香氣自華,選擇了書,去仔細地讀,便自然而然受書本影響。
出走是一種放棄,然而在這種放棄當中,眉宇間的微笑卻又說明重新找回了自我。心靈的選擇,觸動萬物的選擇,我的選擇。
高考優秀作文 6
千年前,盛唐,蜀地誕生了一個平凡的嬰兒,沒錯,那就是你。那時你的父母大概不曾想過,未來的你會成為名垂青史的大詩人。
我常常在想,你的心田不比別人大,是怎么裝得下這大唐的千萬里江山的呢?你少年時白衣仗劍,辭鄉遠游,要看遍這大唐的大好河山。我想,大概從那時起,你方寸心田就已經容納這無數山川了吧。
你走過廬山瀑布,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走過敬亭山,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你走過峨眉山,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引入平羌江水流”;你偶然想起滾滾黃河,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甚至這世間山川都已無法禁錮你,你說“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你為多少山水留下了傳世名句,又將多少錦繡山川付諸筆端、裝入方寸心田。人們只道你是世間謫仙。最初時,我也亦然,直到看見你晚年的.一首長詩:“初試霸王略,將期軒冕榮。”“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這時的你已面臨喪亂,仕途無望,但仍夙夜憂國。我恍然,原來你心中那方寸心田里容納的,不只是大唐盛世的秀麗江山,還有江山中的千萬百姓。
是的,你熟讀詩書,最初不正是為了報效國家,為千萬黎民百姓謀福祉的嗎?想當年你接到旨意,要被召入長安時,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爽朗笑聲該是多么快意,以為自己終于可以一展抱負了。可惜事與愿違,于你而言,御用文人的稱號太過折辱,賜金放還,自此仕途黯淡無光。
但你仍然在歌頌這無盡山川。你歌頌黃河,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希望同黃河一般澤被萬民呢?你把那方寸心田中的萬民融入山川,自此你心中容納的,是萬水千山。你飲酒,是否有一些是因為愁苦于你無法真正澤被的“山川”呢?
余光中這樣寫你:“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你看,你的酒入了心田,化為月光,灑滿了方寸心田中的山川。如此,你大概能略感寬慰了吧。
太白先生,你方寸心田里容納了這無數山川,是因為你心懷開闊;你更將天下蒼生載入心中,是源于你作為讀書人的胸襟和抱負吧。可見這心田雖小,仍容納了天地萬物。
太白先生,此刻雖無酒無月,但我仍遙敬騎鯨捉月而去的你,敬你心懷山川,名傳青史。
高考優秀作文 7
當我面對無邊的煩惱時,我想找回童年。
回望童年,我和鄰居小朋友在農家小院里玩耍。我雖然不是孩子王,但是我在那幫孩子里還算是智多星。玩游戲時,我是倡導者,更是重要的參與者,沒有的參與,其它小朋友儼然很乏味。我們盡情地嬉鬧,盡情地歡笑。我們之間不會勾心斗角,也不懂拉幫結派。偶爾出現的打鬧,我們很快就能忘記,很快就能和好如初。童年里,我們沒有仇恨,沒有煩惱。我們天真無邪地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在父母長輩面前,我們給了他們無盡的天倫之樂。
童年的純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美好的回憶。童年里,我們的夢想都能實現。我們可以自己建房子,過家家;我們無拘無束、無憂無慮,享受大人們的阿護與關愛,那份童真給我們留下永久的記憶。
我們長大了,面對挫折與失敗,我們曾經悵然若失,幾回回夢里出現童年的影子,我們快樂生活的點滴,似乎給了我忘卻煩惱的動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從天真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一步一步來到熱情似火的青年。我們開始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和實現夢想的計劃,開始出現莫名的叛逆、人格的獨立。大人說:小伙子成熟了!可是,我們卻特別的迷茫。我們似乎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無人指點的情形之下,有的人會誤入歧途,有的人會一籌莫展,無從著手,我們需要得到指點,擺脫迷津。
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日子里,我們通過網絡,通過諸多傳媒,我們學到不少新知識,新思想。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止一次地做比較,甚至還會產生攀比的.心理。
我們希望在迷離中找到自信,收獲成功,品味生活。
在充滿挑戰與競爭的年代里,我們的心智承受著來自多方的壓力,有時就會憶起童年,希望能讓童年的那份純真回歸,來到我們的內心世界,找回童年的夢幻歲月,為自己減壓。
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就不會去迷戀金錢與權力,就不會玩弄權力,不再沉淪,不再癡迷,不再勾心斗角。
那時,我們在找尋成功機會的時候,就更能充滿童趣與快樂,就能更好地擺脫迷茫,獲取幸福和成功。
高考優秀作文 8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答道:“一個人待人待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抱怨。”仲弓十分感謝并一生遵循著這個道理。最終寫成了著作《敬簡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所謂換位思考春秋就是關懷,寬厚,大度。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能感受別人的難處是關懷。美國經歷了一次經濟大蕭條,在這次蕭條中,有90%的中小型企業都倒閉了,一個叫克林頓的人十分真誠,交了許多朋友而且與老客戶們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在這種時刻克林頓寫了許多信想請朋友們幫忙,可是,信寫好后,他突然發現自己原來郵票都買不起,他想:“如果我沒有錢買郵票,那別人也肯定不舍得花錢給自己回信”。于是他賣了自己家里的`東西,在每封信中附上2美元。當他的客戶收到信后,十分感動,克林頓也很快收到了許多訂單,生意也有了起色,克林頓是這次經濟蕭條中為數不多的沒有倒閉并有所成就的企業家。
《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有一句話說得好:“在你家想要評判別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處境不如你。”能體諒別人的不易,是寬厚。一頭豬,一只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蓄欄里,有一天,牧人將豬從蓄欄里捉走,只聽見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叫聲,抱怨說:“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也沒有像你這樣大呼小叫。”豬哭著道:“這是兩回事,牧人捉你們是奶和毛,而捉你我是要殺了我呀!”
春秋晉國有一個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案子時,聽信下屬的話誤殺了一個好人,得知真相后,李離準備以死謝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不是你的錯,是你手下辦事不利。”李離說:“我沒有和手下人一起當獄官,也沒有把拿的俸祿分給你他們,如果犯了錯誤還將責任推給手下人,我又怎么做得出來呢?”他沒有聽從晉文公的勸解,自殺而死。這個故事告訴告訴我們能饒恕別人的錯誤是大度。
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高考優秀作文 9
老家在農村,屋后有一片茂盛的野竹林。每次回老家,總愛陪父親到竹林里呆上一時半刻。因為,這片竹林是父親心中的圣地,是我家的圖騰!
初三上學期,我左大腿突患無名腫毒,多方求醫無果,只好休學在家調養。人們常說,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幸福?一是看有沒有家庭成員生病住院,二是看有沒有家庭成員坐牢蹲號。看著我那紅腫如鼓的大腿,父母的臉上日漸爬滿了愁容。就在全家為我的病患一籌莫展時,更大的'災難又降臨到我們這個原本溫馨的小家庭頭上。
一個周日的下午,我那活潑可愛的弟弟溺水身亡。我弟弟才十二歲啊,懵懂少年、花季年華,何故得罪上蒼?拖著病腿,趕到事故現場。父親忍著淚水,悲痛得手腳發抖;母親在地上打滾,十個手指頭深深地刨進了泥土里,她想從地皮下刨到兒子生還的希望!天地無語,草木含悲。那一聲聲啼血的呼喚,終究喚不回弟弟漸行漸遠的靈魂!
人生三大不幸,中年殤子居其一。弟弟的不幸夭折,無異于在父母的心頭上狠勁地打入了一根銹跡斑斑的鐵燈!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家里的歡笑聲,就像溶巖湖里的一往碧水,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父親除了千方百計為我尋醫問藥外,更多的時間就是一個人呆在屋后那片野竹林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沒有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我默默地關注著父親詭異的舉動,觸摸著他塵封的心事。是準備開發這片野竹林嗎?不是。那竹子數量不多、個頭不大,看不出能創造多少經濟價值;是寄情于竹子的高風亮節嗎?似乎也不是。父親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哪有這種閑情逸致?!隨著父親到竹林里轉悠次數的增多,我心中的疑云越積越厚。
直到弟弟“五七”忌日那天傍晚,父親帶我去了一回野竹林,心中的謎團才真正解開。父親神情凝重地對我說:“你奇怪我老是到這兒來嗎?我想,你弟弟走了,他會化作一根竹筍,到明年開春后,又會重新來到人間的!”
來年第一場春雨如期而至。我一個人悄悄走進了屋后的野竹林。如父親說的,我真的聽到了竹子拔節的聲音,我看見那竹筍頑強的拱開泥土,探出了毛茸茸的腦袋!
我沒有欣喜若狂地跑去告訴父親這一切,因為我知道,在父親心里,早就明白了“陽光風雨后,春來草自青”這個樸實的道理!
高考優秀作文 10
幸福是什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個好身體。”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幸福并不需要德高望重,更不需要財大氣粗。幸福其實很簡單,追隨你的夢想,做你想做的事。
所以,幸福的意義在于保持你的本心。
也許很多人會嘲笑袁隆平,一個如此偉大的科學家,為何不在國家提供的研究院里工作,反而要親自到田間勞作,不怕臟不怕累地當一個農民?然而,這些恰恰是他的樂趣所在。因為親自下田勞作,他體會到了一個農民的不容易。在工作中,他可以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又可以解決困擾全球億萬人口的糧食問題,我想,這應該就是這位科學家所認為的幸福的意義吧!
幸福可以是自己精神的富足,也可以是為大家,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過分而盲目地追求幸福是萬萬不可取的。
去年,中央曾做過一個調查“國民幸福指數”。許多民眾都認為,當今的幸福生活,主要體現在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私家車,或是銀行中一筆不小的存款。那么你請試想一下,搬進公寓真的比住在小農小巷中更幸福嗎?“徒步上街或騎自行車出門難道不比開輛冰冷冷的汽車更容易交流親情嗎?也許你們在追求的那種所謂的物質上的幸福時,早已不知不覺地失去了些什么。蝸居雖小,卻很溫暖。這個世上有人以喝茅臺發愁,而也有人因喝礦泉水為樂,幸福不僅僅物質就可以提高的,更多的,你需要享受生活,享受你所擁有的。
你將難以想象,一個93歲高齡的老太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冊畫集,然而她真正學畫畫是從5歲開始。在這長長的九十幾年的人生旅途中,她經歷過戰爭,疾病,她放棄了許多,但她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畫畫。許多人欽佩她的毅力,但她的堅持也令許多人不解。她說:“我不為成名,但我必須堅持,因為只有在畫畫中我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幸福,但幸福不是僅僅物質生活的滿足,淡泊名利也并非適合所有人。但是只要你懷有一顆純真質樸的心,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心中的那一個夢想,你將得到屬于你的那一方凈土,你將切實體會幸福的意義。
高考優秀作文 11
假如我是一只風箏,假如我飛上藍天,請不要緊緊握住你的雙手,不要緊緊拉住連接你我心靈的那一根細絲,輕輕地,恰當的放開一點,我便能飛得更高、更遠。
假如我是一株小草,假如你看到了我在風雨中掙扎,請不要用你愛的雙手來阻擋風雨對我的打擊。放開你的雙手,便意味著我的生命多了一重考驗,它也會因此而變得強壯。
假如我是一股清泉,假如我要流出山澗,請不要擔心我會被污泥弄臟,放開你溫柔的雙手,讓我順著你的指尖下流。放開你的雙手,讓我為饑渴的小鹿送去一口清飴,讓我為游過的魚兒帶走一個夢想,當我流到大海,我會看到美麗的貝殼與溫柔的海豚。
放開你的'雙手,讓我的生命更加強壯;放開你的雙手,讓我的生命更加充滿激情,活力。
請不要擔心我的摔倒,請不要在崎嶇不平的路上緊緊抓住我,放開手吧!我會自己走好。你給了我雙眼于雙腳,你便給了我生命,我還需要什么?我需要陽光的焦灼,我需要風雨的打擊,我需要雷電的恐嚇,而不是你那雙抖動的、愛而溫柔的雙手。放開手吧!將你的愛的雙手變成你祝福的言語和贊許的目光,讓我在你愛的世界里自由的飛翔。如果你做不到這些,沒關系,只需要放開雙手。
不要害怕陽光會灼傷花朵,不要害怕風雨會襲擊樹苗,不要用你的愛緊緊地包裹著我。陽光會給我帶來營養,風雨會帶來堅強,而你的愛只會使我停止生長。
當一朵雪花飄下,不要用雙手緊緊地包住它,否則它將變成一滴淚水,你的雙手之外才是它自由的天地。當我出生之后,請不要用愛將我團團圍住,否則,我只會變成一堆沒有思想的肉,在你的愛之外,才是我馳騁的沙場。
摔倒時我自己的事,請放開你的雙手,讓我自己爬起來。也不要為我的摔倒而擔心,因為它只會使我的步伐更加穩重,使我的身體更加強壯。
丟下種子,才能得到夢想;放開你的雙手,才能成就一個巨人。
放開你的雙手吧!不要讓我成為你的淚水。你的愛和你放開的雙手一起飛翔,我才能更好地成長!
請放開你的雙手!
高考優秀作文 12
唐光雨的漫畫作品生動形象地解析了用毛筆書寫“人”字時的用筆技巧,人字雖簡,寓意深刻,一撇一捺書寫人字,一點一滴過好一生。
逆鋒起筆,藏而不露,處世應當涵養品行。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沒有一條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艱難,沿著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二十多年的風吹日曬,三千余次對雜交水稻的反復試驗,已故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的經歷證明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他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作出了卓越貢獻。但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生活中卻非常節儉,淡泊名利,把獲得的獎金都成立了基金會,用于獎勵雜交水稻研究。袁老經常在忙碌的間隙擠出時間學英語,看外文書、聽收音機、背單詞、拉小提琴……惟愿我輩青年以此為榜樣,立鴻鵠之志,以小我之夢,筑建大國之夢!
中鋒行筆,不偏不倚,處世應當堅守本心。
《禮記·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我們常說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我們有太多的時代楷模在引領時代的'正能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無人區克服難以想象的苦難,守衛領土,保衛祖國,他們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邊疆守衛戰士。
停滯迂回,緩緩出頭,處世應當慎其獨也。
有這么一個“笨小孩”,他叫蔣應成,出生在云南保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爺爺奶奶拉扯長大。二十一歲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的汽車噴漆項目,為了參加世賽,蔣應成整整準備了5年,1800多個日夜,支撐蔣應成走下來的,是對技能夢和世賽夢的追求。夏季烤漆房里40多度的高溫,一天下來汗水能夠濕透七八套工作服,為了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蔣應成從沒中斷過訓練。人應懷揣一個感恩的心,成功之后的蔣應成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更沒有忘記自己的來時路,回到母校繼續奮斗。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面對成長、生活中的不如意時,可能有迷茫,有無力,不妨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找到方向,學會感恩,繼續前行。
每個人都在一撇一捺中書寫自己的人生。希望我們參透書法用筆中的含義,心懷感恩,正直堅定,努力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時代青年。
高考優秀作文 13
曾經,看見別人取得優異的成績而自己卻只能在一個角落觀望。不甘、落寞。差距究竟在哪里?一樣得窗;一樣得床;一樣得房。差距究竟在哪里?
終于,無意間看到一個故事,主人公想要有所建樹。可是他換了很多工作終不能如愿以償,于是他向一位大師請教。大師聽了他的述說拿出一把鐵鍬和一架袖珍梯子讓他選擇。主人公果斷的選擇了梯子。大師說:“原因就在這里,成功需要得是鐵鍬而不是梯子。”
是啊,冰凍三尺尚且非一日之寒。越王嘗膽蒙奇恥大辱臥薪三秋才終以三千越甲吞并吳國。正是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繁華一瞬間又豈是貪歡求樂之人可得?腳踏實地,以一步為一路。踏實寒霜、承蒙酷暑才能又見一村!唯有歷經風雨才能終現彩虹。我腳踏實地,以一步為一路。積土才能成山、積水亦可為淵。風雨終能興焉!是問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海?璞玉不琢,終不成器。精鋼久煉,方才做刀。功夫至深,鐵杵成針!我相信——苦心之人,天必不負。有志之士,事定能成!正是他,是太后與皇帝眼中得才子。也是他,是被貶往黃洲的遷客。赤壁路上,他終于飲盡滄桑、洗盡浮華。終于寫出了流芳千古的`赤壁絕唱。風風雨雨之后,終見氣色彩虹!
腳踏實地,以一步為一路!縱觀我中華大地璀璨群星,哪一部經典名著不是為雨后之虹?哪一去千古絕唱不歷經世事坎坷?蓋周伯倫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留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白帝托孤,流唱《出師》;相依為命,述說《陳情》;韓非囚秦,憤筆《說難》、《孤憤》。久經磨難之后,房顯盛世華章!踏破鐵鞋之后,方才不廢功夫!看著鶯鶯人世間究其正道終是滄桑!生命若不止我輩自當奮斗不息,以章華歌、以達盛世!
一樣的窗,成功得人的世界永遠不在這花花世界,而僅在方寸之間;一樣得床,想要有所建樹當以黑夜為伴、枯寂為友。頭頂寒燈,手拿紙筆,苦心磨過!一樣的房,若要金榜題名,當以此為牢!
腳踏實地,以一步為一路。掌印青萍,不懼艱辛、不畏險阻。歷經風雨,遙見彩虹。
高考優秀作文 14
常言道“留心處處皆學問”,的確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等待我們去發現的事物,而發現它們又有一個過程,可以用三個標點符號來完成這一過程,它們是:問號、省略號、感嘆號。
問號
世間有太多太多未知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揭曉;世間有太多太多神奇的大門等著我們去開啟;世間有太多太多未解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答。這一切似乎都源自一個個問號。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感到自己色覺有問題后愿意去研究;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攤前的長隊愿意去研究;法國家務雜工喬利看到燈油清除了陳年污漬愿意去研究。難道其他人看不到這些現象嗎?不是,只是因為其他人沒有那強烈的好奇心來給這些現象打上“問號”從而解破它罷了。所以,發現需要好奇心。
省略號
發現問題后的研究過程之所以能夠用省略號來代表,是因為研究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到底的毅力,這其中需要我們注入經歷與時間,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一生,正如省略號中的'小圓點那樣久遠。道爾頓研究了兩年,發現了色盲癥;安藤百福實驗了一年,發明了方便面。還有的發明會花費的時間。所以,發現需要毅力。
感嘆號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經過時間與精力的奮戰,總是會有回報的。而這時的發現,不論是大是小,在注入個人的精力后,足以讓我們驚喜。就像一個感嘆號。色盲癥的發現,方便面的發明,干洗劑的制成,對于整個世界都是一個感嘆號。這些偉大的實驗成果讓我們體會到“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
問號、省略號、感嘆號引領著我們一路前進。它們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視角,這就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財富。每個人嶄新的視角是前提,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取得成功。請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天賦,就讓問號、省略號、感嘆號引領我們前進吧!
高考優秀作文 15
小時候,爸爸常常給我講林則徐爺爺的故事。說起林則徐,爸爸總是口若懸河:“林則徐是民族英雄,他一生公正、勤儉……”聽著聽著,我幼小的心靈便萌發了一種念頭:我也要做個公正無私的人!
這學期,我光榮地競選上了值日班長,負責登記遲到的同學的名字。一周、兩周、三周過去了,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
誰知,第四周的第一天,我最好的朋友遲到了,這可怎么辦?記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可能破裂,可是不記,同學們肯定不服氣。正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一位同學大聲喊著:“值日班長,她遲到了,快點記她!”“可是,我們是好朋友啊!”我為難地說,這句話被旁邊的`同學聽到了,班級頓時成了菜市場,之前被我記名字的同學紛紛起哄。趁著全班混亂的時候,好友低聲對我說:“你不會記我的,對吧?我爸昨天給了我兩張《超能陸戰隊》的電影票,這周去看吧。”那可是我最向往的電影啊!“可是……”我話音未落,她就說:“不能記我,不然就絕交”怎么辦?怎么辦?我心里像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就在這時,一位同學大聲說道:“班長,你忘了競選時說的話了嗎?”我一下子清醒了:是啊,我怎么能因為貪圖一點小便宜就偏心呢?于是,我昂首挺胸地走到講臺前,全班頓時安靜下來,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我清了清嗓音:“我要當就要當個公正的班長,我決定——記上她的名字!”“班長萬歲!”“班長公正!”… …聽到同學們的歡呼聲,我心里就像吃了幾罐蜜糖,甜滋滋的。
好友聽了,生氣極了。放學后,不等我就氣呼呼地走出教室,我連忙追上去,一遍又一遍地解釋,終于,我們和好如初了。友誼甚至比以前更加牢固。
公正,讓我收獲了更深厚的友誼,更讓我得到了同學的愛戴。
高考優秀作文 16
漫步在幽靜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風徐徐從耳際拂過,碧綠的瓜葉也隨之輕輕地跳躍著,隱約露出身下肥嫩水靈的黃瓜。突然間,我驚詫于如此肥碩的瓜果,何以懸于如此纖弱的藤蔓之上,還能如此茁壯地成長? 走近了,我看到了盤結在瓜身上的堅韌的青藤,還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傷痕。感嘆瓜果如此虧待自己的同時,惻隱之心油然而生。
我伸手一根根地撥開青藤,當最后一根青藤離開瓜身時,我聽到的卻是瓜墜地的一聲悶響。我愣住了:原來以為青藤是瓜們成長的'束縛,卻不知它是黃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為那是無知的自虐,卻不料那才是對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種種規矩、原則,以為它們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殺創造力的元兇。事實上,一旦離開它們,生活真會那么美好嗎?恐怕不盡然。如果如此,我們很容易從放松滑向放縱,最初的欣喜將會被隨歲月而漸次累積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時,我們仍然會希望找回曾經的那些規矩和原則。如此扭曲自己的人生,難道是對自己的善待嗎?
瓜果尚且知道為了成長寧愿被青藤勒住,我們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類又該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簡單地拋卻原則,而應適當地堅持原則,尋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長的“青藤”。這些“青藤”能讓我們在面臨種種不良的誘惑時,及時地懸崖勒馬;能讓我們在風雨飄搖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讓我們在茫然無措時,擁有強大的精神后盾……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處世原則,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準則,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當然,被“青藤”勒住,難免會感到傷痛,有時甚至會留下永不磨滅的傷痕,但為了成長,付出這些代價又有何妨呢?
畢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時的輕松,而是為了得到永遠的快樂。 我走向瓜藤邊,從松軟的泥土上拾起那依舊水靈卻失去生命光澤的黃瓜,不覺間竟有些為自己的頓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讓自己勒著青藤成長,那道道被勒出的傷痕絕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記錄,而是你光輝的青春舞步。
高考優秀作文 17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正在將“老實”與“聰明”對立的時代。在當下社會中,只要誰被貼上了“老實”的標簽,基本就屬于被坑被騙被壓制的地位。即使在相親的場所,誰要是貼上這個標簽,基本就只有被滅燈的份。在市行意義上,“老實”基本與“窩囊”“無用”“笨拙”等詞語聯系在一起,成為對人負面評價的詞語。
但“老實”的前身并非如此,曾幾何時,在社會上,只要一個年輕人被夸“老實”,仿佛胸口就貼上了一個榮譽的勛章。彼時的“老實”,是“踏實”“誠懇”“守規矩”的代名詞。在那時的價值體系里,這些都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美德。我那貧窮的'父親,就是用身上這些品質,贏得了我外公和母親的心,可以說,我就是“老實”被善待時代的受惠者,我因為老實不被嫌棄和鄙視,而來到這個世界。
老實人每天在大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全都撒子大地上,所以老實人的辛苦大地是最有感觸的,可是老實人辛辛苦苦勞動的成功,往往都被聰明人不勞而獲,這讓大地很氣憤。埋怨神,給老實人的恩惠太少,給聰明人的恩賜太多,他說:“神,你未免太偏心了,只讓老實人付出辛苦,而讓聰明人坐享其成。”
神搖頭說:“我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感悟了多少,便得到了多少。”
大地不信,堅持說是神偏心。
神只好讓大地找來一個老實人和一個聰明人做實驗,神給他們分別一輛馬車,馬車上裝滿了食物和金銀財寶,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
老實人和聰明人一起出發了,老實人一門心思快馬揚鞭,對路過的一切視而不見,所以他的馬車跑的飛快,可因為車速太快,車上的食物和金銀財寶掉了都不知道。
聰明人卻不急,邊走邊游覽身邊的景物,累了就停下來吃點果子享受金銀財寶,因為他的車速慢,老實人掉的金銀財寶都被他撿了去了。
到了終點的時候,明顯是老實人勝出了,可他丟了車上的一切。
大地從此無話可說。
高考優秀作文 18
我的記憶是一條蜿蜒的小河,當生命中多少轟轟烈烈的細節在我心底平平靜靜地沉淀,我就如同幽居在雨季中聽雨,終于明白那心靈深處的一切,而感恩是長長歲月橋上的一種美麗的溫馨!
花兒欣欣綻蕾,忘不了春風的愛撫;禾苗冉冉出土,忘不了甘美的雨露。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但當我看到叢飛資助完成學業的年輕人在他病危經濟困難之時竟無一人看望,我的心顫抖了,這是道德的缺失還是人性的悲哀?
然而,在我內心深處,依然相信感恩之心的長存,相信愛的奉獻會像陽光一樣灑滿人間,在那一米陽光的五彩中,我看到了愛的輪回!
愛輪回,動物反哺,輪回溫暖;愛輪回,小李收到希望小學學生的報恩之資,輪回感動;愛輪回,從牙牙學語、牽著父母的雙手,生活在呵護中到一縷夕陽下我們用溫暖的雙手輕撫父母臉頰的皺紋,輪回親情。
不僅大愛可以輪回,一個小小的關愛,一聲親切的問候,同樣也會回報我們春天般的溫暖。叢飛的付出雖然沒有得到被他資助者的回報,但他的精神感動了中國,感動了無數顆善良的心。人們行動起來,用他的精神傳遞著愛心,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愛的`輪回?是不是比那種以一恩報一情的奉獻輪回更為大氣和深遠?
每當我看到央視有關和諧社會的宣傳片中那一幕幕溫馨的畫面:四合院中男子用身體為老人擋住孩子玩耍時飛來的球;行人幫助孕婦拾起灑落一地的物品……那些關愛的情景,和諧的畫面,讓我的心靈輕輕吟唱,我們的社會有愛隨行,明天會更好。
有人說,但行耕耘,莫為收獲。
有人說,心存感恩,靜水深流。
有人說,有愛隨行,一切如愿。
而我低吟:愛心是有靈氣的天使,它因人們的感恩而種在心中,當破土而出的小苗成熟時,天使便飛回天堂,因為人間已成了充滿愛的世界,這便是愛的輪回。
和諧共生,愛有輪回。
高考優秀作文 19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父母還未回來,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氣。一家三口擠在這二室一廳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卻還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電視機,雖然窮,卻仍是不愿低頭。今年是九年級,中考是我實現人生夢想的轉折點。
唯一讓我心中有一絲不滿的便是父母,他們每天總是那么早地起床離去,又是那么晚的回來。我多么想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園游,去河邊吹風,可是連這一點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沒有給過我一次答應。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們回來。我知道他們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們如此勞累。我愿意過得更艱苦些,畢竟我還有很長的明天。
門外的樓梯隱約傳來了一絲絲響動,那么輕、那么微弱、緩慢,那聲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門口,頹然停下。
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的聽到一絲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一個物體慢慢地插入鎖孔,又是一聲輕輕的'轉動聲。門,悄然打開了,“輕點,孩子睡著了”,這是母親的聲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著腳尖向我走來。
沒有聲音,我卻能感受得到,那個輕輕的腳步,正一步步地溫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親輕輕地拉過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離去……
自始至終,家中的燈沒有亮一下,也沒有發出什么很大的聲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腳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頭。
拉過被子蒙住頭,我強忍著聲音不被流露,淚水卻一行一行的滑落。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濕了一大片。
男兒有淚不輕彈,今夜我卻淚千行!多少年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這樣踮著腳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間里慢慢地移動,我還有什么要感到生氣呢?
朱自清有父親的背影,史鐵生有母親推著輪椅的身軀,傅聰有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對子女的愛卻是偉大的,是無與倫比的,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財富。
踮起腳尖,父母的愛,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高考優秀作文 20
讓我飛吧!用雙手去感觸天空的溫度,沒有一處只有陽光而絲毫無陰云;用雙腳去踏遍千山萬水,沒有一隅只有坦途而絲毫無荊棘。但精衛鳥因為天空不暖而放棄填海了嗎?夸父的腳步也沒有因為滴血而停止。當身邊的一切向你撲來,告誡你“天上冷,不要飛”時,請振翅沖天。
讓我飛吧!探索的道路上總會有障礙。在你我失足摔倒時,總會拋來“出事了吧”的言語。他們阻礙我們探索,而且在我們失敗后,他們報以先知般的告誡。我們不怕摔倒,但請不要嘲諷我們的嘗試。少年強則國強,休煞少年才!給我們飛翔的天空,讓我們飛得更高,飛得無憂。
江上的狂風,肆虐地吹翻王勃的蘭舟。江風一時勁,折殺少年才。是無情的風將才子的思火澆滅,成就了《滕王閣序》的悲壯。多少如《滕王閣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這肆虐的江風與我們身邊的告誡與扼殺有何差別?少年的探索是世界進步的中堅力量,他們敢于嘗試,不懼摔倒,但他們懼的是世界的阻擋,懼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請不會動情的風吹弱些吧,休殺少年才。
讓我飛吧!我不懼前路日炎風疾霜險,穿越唐風宋雨的呼喚是千古的交響。聽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沖出樊籠的笑聲,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腳步;聽到了,是在那碎花油傘下采擷易安小令發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為弱的丑思擋不住她夏日絕句的浪濤,“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飛沖天的志氣將宋朝的詞篇斷裂成兩截,巾幗辭賦閃耀牛斗。讓我飛吧,無懼周身的桎梏。是荊棘鳥,就無懼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讓我飛吧,將一切樊籬勇敢地沖破,聆聽天空的呼喚,那是屬于你我的天堂。
讓我飛吧,去窒息在亙古不變的拼搏回憶里,感受“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感受。讓我飛吧!東風乍起,春的第一枝花屬于沖天而起的第一只青鳥。不再去擔心會不會摔倒,因為我已飛過。
高考優秀作文 21
活,就要活得剛勁有力,死,就要死得無怨無悔。
——題記
用人生的毛筆書寫剛勁有力的生命。
司馬遷曾言:“最下腐刑極矣。”然而,慘遭宮刑,他卻隱忍茍活,為何?他說:“余之茍活,蓋念私心不終也。”于是,拖著虛弱的身軀,他日復一日終于完成了《史記》這部曠世奇書。魯迅稱《史記》為“無韻之《離騷》。”可見,生命雖然痛苦,但太史公卻書寫了大寫的生命,寫出了人活著的挺拔有力,錚錚不屈。
活著的屈原是偉大的,因為他“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他用盡了生命的最后一絲力氣,去挽救他熱愛的楚國;活著的程嬰是偉大的,因為他艱苦地撫養著趙氏孤兒,并輔佐他重登王位……活,就要活得偉岸。
用人生的長簫吹響無怨無悔的生命音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守臣節,義不投降,為南宋撒下了赤誠的'鮮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笑赴刑場,為維新變法獻出了生命的熱血;“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笑對機槍為抗日戰爭流出了最后一滴鮮血……他們的死,是無怨無悔的,是“重于泰山”的,是流芳百世的!
精忠報國的岳飛死得無怨,大宋子民永遠記著他;決不投降的李大釗死得無悔,中國的百姓永遠記著他;奮勇殺敵的占西女生死得其所,印度人民永遠記著他……死,就要死的無怨無悔。
暢銷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備受青年人喜愛,原因為何?因為它激勵了青年一代,要為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地追求,要活得無怨無悔!這部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曾說:“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這樣將其度過,當我們死的時候,我們可以無悔的說:‘我為解放全人類的事業獻出了全部精力。”
太史公司馬遷曾說:“人終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所以,青年一代,既然已來到世上一遭,就不能再赤裸裸地回去!為了理想,努力前行吧!
活,就要活得剛勁有利;死,就要死得無怨無悔。
高考優秀作文 22
當羽翼漸漸豐滿的時候燦爛的陽光投射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遠處,高險危立的懸崖上,一只蒼鷹抖落滿身的灰塵,張開翅膀,像風一般飛向太陽,消失在一片金色的日暉中。雄鷹之因此能振翅高飛,是由于它的羽毛豐滿了,翅膀硬了,是因為它經過無數次嘗試,積累了足夠的自信心。由此可見,當羽翼漸漸豐滿時更要經受磨礪。
當代著名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學時代就顯露出超凡的.數學天賦,在證明“歌德巴赫”猜想這個世界數學難題時,經常把自身關在屋子里,潛心鉆研。無論是在寒冷的冬天還是酷熱的夏季。他用他的成功告訴我們:在羽翼漸漸豐滿時不忘腳踏實地的驗算。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年輕的時候就在著手收集小說素材,經常來到集市附近處的一棵大樹下,擺開一塊布,布上放一支煙桿以及一杯茶水。每當有行人路過時,他總會恭敬地請他們來歇歇腳,喝上一口茶水,抽上一袋煙,然后請他們講一些民間的神話故事,并自身做好記錄。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四十多歲,他終于完成《聊齋志異》的創作。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當羽翼漸漸豐滿時,要有勤奮和虛心求教的精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當羽翼漸漸豐滿時,我們要力戒狂妄自大。趙括是楚國大將趙奢之子,自幼熟諳兵法,談論用兵理論,連他的父親——一代名將趙奢也難不住他。高傲的趙括便自以為精通兵法,天下無敵,于是在趙奢死后便冒然請纓,取代與乃父齊名的一代大將廉頗。但只長于空談兵法而無實戰能力的趙括斷送了趙國四十萬活生生的年輕將士。“紙上談兵”的教訓警示我們:羽翼漸漸豐滿的時候,一個人最容易狂妄自大。
重視磨礪,當羽翼漸漸豐滿時,我們就會享受到翱翔于天空的樂趣。加強基礎,當羽翼漸漸豐滿時,我們會領略到山之巍峨,海之博大。充滿信心,當羽翼漸漸豐滿時,虛心向老一輩學習,成功就在人生的前方。
日光下,山林間,人生之路上,我看到自身的一雙羽翼漸漸豐滿,一種奮力抗擊人生風浪的精神在心之高端漸生……
高考優秀作文 23
故事是一場春雨,滋潤著心靈干涸的人;故事是一縷陽光,照耀著心靈深處黑暗的人;故事是一朵花,撫慰著心靈掙扎的人。
故事給了我許多感動、啟迪、思考。感動當上帝的棄兒——達拉尼被拋棄在垃圾桶邊時,在那個美麗的早晨,瑪利亞看見那個把垃圾一點點放回垃圾桶的她,哭泣著問:“你為什么要把垃圾放回去呢?”達拉尼笑著說:“這塊草坪那么美,環衛工人等一會才來,即使瞬間我也要只讓這里美麗。”瞬間也要美麗,多么令人震撼的話!
那美麗的笑容、純真的眼神、炙熱的話語怎能不令我感動,沒有任何的埋怨,沒有絲毫的自私。啟迪擁有天使的臉蛋、魔鬼的'身材,你憑著自己的努力進入了理想中的舞蹈學校,可是因為長期的病痛折磨,造成了氣喘病痛。校長惋惜的對你說:“可惜,你的身體條件只能讓你成為老師,而不能成為舞者。”你哭了,哭的很傷心。多年的美夢就這樣破碎了,然而,你沒有絕望,你開始成為攝影師鏡頭下的模特,拍些電影中的小角色。最終,幸運降臨到你的頭上,你憑借精湛的演技在《羅馬假日》中大獲全勝,成為好萊塢的時尚明星。
哦,奧黛麗·赫本,你讓我懂得了:不要對生活失望,上帝在對你關閉一道門的時候,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戶。思考你臥在山海關的車軌上,當火車隆隆的聲音逐漸來臨,最終軋過你的身體時,我知道你離我遠去了。你靜悄悄的走了,帶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帶走了你一生的信念,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人赤裸裸的來,終將赤裸裸的回到那虛無中去。困難對成功者而言是墊腳石,對失敗者而言則是無盡的深淵。生命的意義在于經歷困難和飽嘗世間的酸甜苦辣。看人生百態,你的死,讓我思考。我的一生,終將有故事的陪伴,達拉尼讓我感動,奧黛麗·赫本給我啟迪,海子的故事讓我思考,更多的故事正在發生。
坐在籬笆旁,賞菊花的艷,看云卷云舒,講我的故事。
高考優秀作文 24
我始終認為手是造物者最精巧絕倫的工藝品。它是那樣的靈巧、歡動。伸出時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時是放飛的夢想,張大是創造的力量,舉起是騰飛的姿態。以我手畫我心,展現生命最傲人的芬芳。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語言,但我認為最淺顯易懂同時又最優美的語言是手語,它以一個個常見的符號和動作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曾經一個由特殊學校的學生用手語表演的.《感恩的心》的節目讓所有人都倍受感動,他們以自己有殘缺的身體語言表達和傳遞出了自己對社會的愛和感恩之情,那一個個柔弱的小手表達出的都是滿滿當當的大愛。這是愛的姿態。
在NBA賽場上,由于比賽的節奏快隊員之間往往很少有在場上交流的機會,所以也就產生了許多的經典手勢。在每場比賽開始之前,每隊所有隊員都會緊握單拳、將拳頭靠攏在一起,由隊長說一些激勵的話語,每每看到這種場面,我都是熱血沸騰,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一員,那高舉的拳頭讓我感受到他們必勝的信心。每當詹姆斯在開賽前將沾滿鎂粉的雙手搓兩下,一下拋舉到空中時,我似乎在銀光閃閃的鎂粉中真的看到了霸王的形象,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王者的霸氣和決勝的信心;每當穆大叔蓋帽之后揚起那碩大長直的食指并輕輕搖晃之時,我看到那是大叔心中舍我其誰的氣勢的展現,更是激勵隊友的絕招。這是信心的姿態。
曾經看到電視上白沙煙的廣告讓我深受觸動。那段時間因打球受傷住在醫院,心情十分憂郁,無意看到電視中兩三只白鶴飛過,緊接著一雙手大拇指交叉緊扣,其余八個手指頭舒展開呈飛翔的翅膀狀態。看到這個手勢時我心中的積郁一掃而光,因為我從這個手勢中看到了自由的心,夢想的心,那是追逐夢想的姿態。這是自由和夢想的姿態。
不管生活多么艱辛,時刻謹記以最積極的姿態迎接明天,伸出你的雙手、向別人傳達你的愛意;舉高你的雙手,讓他人看到你的信心和勇氣;放手你的雙手,讓你的心靈和身體掙脫束縛,以最自由的姿態追逐人生的理想。
高考優秀作文 25
我喜歡一個在窗戶中的人靜靜地享受大自然的美麗,一切都是如此安靜... ...眼睛跳躍在和諧的原則和原始純作為關鍵打開生長季節與顏色編織記憶的盒子我不再是無憂無慮,無禮,有趣,甚至愛學習孩子。
一定的晚夏和早春,我走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開始了一個新的學習和生活。
將鏡頭移動到期末考試之前!
嘿,這是一個可怕的日子!歷史測試結果出來了。雖然不必有解決的事情一直困擾,但測試結果還是讓我很難放手。
拿著86分的報紙我似乎抓住了一件事回到了角落,只能嘆息,不能放手。我種了一棵健康的幼苗,收獲的是爛爛的葉子。看著別人的手,水果,心不免有點苦澀。但仍然放下心態,學習最好的班級學生學習他的學習方法。
嘿,學什么啊,我不是一整天 玩你,不要那么難,玩吧!
說到容易,沒有人知道世界沒有吃午飯。是競爭不可避免的讓人失去,不成長背后不完全嗎?聽到同行說: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閉上眼睛是多彩的,打開了他的眼睛,但找不到任何顏色。我不知道什么是擦除她的.頭腦的顏色,我現在有這種感覺。
我不知道從那時起,我開始討厭看到那些所謂的好男孩的眼睛,水晶般清澈的水多于成熟的數量。
時間,我長大了,我們都長大了,長大了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增長過程總是會失去一些永遠不會回來的東西?原來,世界不像想象的童話那么充實!
記住,一個老師在黎明前使用了黑暗,以在考試前釋放和激勵我們。我搖了搖頭,這不同意,我渴望黎明,不必經過那不能看到真實的,不能聽清純粹的黑暗的無辜?
有時 ,顯然靠近人,但讓你感覺如此遙遠。
我想哭,抱怨,投擲毛巾,但我不,因為我知道這是懦弱的行為。我想微笑,我想要堅強,沒有眼淚,勇敢面對所有的成長在麻煩,笑到世界!這是真正的我。
彩虹后的風暴更美。
高考優秀作文 26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枕相依,樂在其中。
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清閑與曠達!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說的'那樣:處于桃源之地,與世隔絕,別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理解他離開了人人都認為是幸福生活的官場情懷?你能體悟出他那處在世俗紛爭、虛偽污濁的官場中的苦痛?他明白,一個人無力挽回歷史潮流,既然這樣,他只有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無奈,走得悲傷,走得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這渾濁的世俗掩埋。
他只有內在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于是希望自己“入”則清閑、自在,忘記一切,超凡脫俗,回歸自然;“出”則兼濟貧窮百姓,以文穿透社會,抒寫人生情懷。或許正因為他的抑郁和極度掙脫,使得他在與自己的拼搏中,給了世人一種驚世駭俗的超然,一種出乎尋常、回歸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靜美。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出乎”的,便是外在豁達瀟灑;
“入乎”的,似乎就幾近于閑情、雅致。我們常常只看到陶淵明簡單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乎”,卻不知,他的思想掙扎、心情苦悶而復雜的“內乎”。或許有人說他超然,或許有人說他超傻,這些相對他而言并不重要。在陶淵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愛,是他人生的全部詮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分明地看到超凡脫俗的陶淵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著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高考優秀作文 27
漫天大雨降落在高考前夕,無情的紙花將爺爺送走。
這一刻,我很清楚,我在高考;這一天,我終生難忘,是爺爺的頭七祭日;這一刻,爸媽正在麥地里揮灑著土黑的汗水拼命地收割,而不孝的兒子卻在考場上無奈地發呆!
是的,這一刻,誰都應該銘記!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爺爺念書只有小學程度,然后便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十幾歲已是家中的主要勞力,一個人承擔了家里幾乎所有事務。為了生計,他學過蓋房,做過生意,又唱戲,精通各種樂器,他是農村的能人。他曾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方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都要吃得苦中苦,這一點,我至今銘記。
看著窗外,陽光灑滿大地,這一天對許許多多人來說是快樂的,享受的一天。對于我,對于農民,卻是殘酷的,家要割麥,兒要高考。太陽暴曬,汗水揮灑,娘是高興的,因為我在高考;兒卻無奈,因為我知道娘在做夢。
這一刻,是刻骨的.一刻,是疼,是痛!是該銘記,還是該忘記?我不知道!
時光慢慢推移,命運的坎坷開始一點一點暴露,當然,我不怕。農村的孩子都這樣,貧窮與閉塞已經不能將他束縛,走出去,要富裕,掙脫貧窮,掙脫知識的貧乏,掙脫所有的無知與偏見!這一刻,思想在混亂中高度清晰,這是積極健康全面奮進的一刻,要銘記!
那么,忘記什么呢?當無休止的大雨在高考前潑向大地時,我將爺爺送走,將自己一半的生命送走。恕孫子不孝,這些是悲痛,是悼念,是無奈,是過去了的日子,為了前行,我要把它們忘記!
6月5日,雨正大,我坐在長途汽車上,感覺自己像是在逆著命運奔跑,但我心里清楚,這是惟一的路,是我十幾年寒窗苦讀才等來的,對我來說,對我的家來說確實不易,應該銘記,應該奮進!
雨正大,路也正長!
堅強地走下去,忘記一切自怨自艾的眼淚,銘記農村,銘記貧窮才有動力,才會奮進,才會懂得珍惜奉獻!謹記:路正長,仍需努力!
高考優秀作文 28
作為中國傳統益智游戲圍棋,它里面的很多術語已經融合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布局,先手,定式,昏著等等。但是也有一些術語卻并不為世人所熟知,例如本手,俗手和妙手。
所謂本手,一般是指符合棋理的正規下法,也可以理解是根底的常規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而妙手那么指的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
對于初學者來說,學好圍棋第一步的關鍵應該是從本手開始,因為只有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但是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初學者卻反其道而行之,一味熱衷于追求妙手,而無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殊不知本手是根底,易學難守;妙手是創造,只有打牢根底,才能最終水到渠成。
就如在當今快速開展的現實社會中,有些人只羨慕于那些在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人,看著他們在人生的舞臺上縱橫捭闔,妙手頻施,但卻很少注意到他們背后的辛酸和付出。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些只會羨慕而忘卻初心的人,沒有扎實修煉自己的本手,而是想通過俗手來個彎道超車,畫虎不成反類犬,猶如無根浮萍的俗手最后假設是再演變成了昏著,那可真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正如一句歌詞中所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試問,司馬遷如果不是青少年時代博覽群書,周游名山大川,怎能寫出煌煌《史記》;一代偉人如果不是對當時的中國社會進行過科學而又細致的深入研究,又怎能將華夏大地最終從苦海中解脫出來,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呢?所以說,只看結果,不注重過程,最后心中所求無異于是海市蜃樓,癡人說夢。
所以,古代先賢荀子才會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雄偉的事業也離不開一點一滴的辛勤努力。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眼睛可以眺望天空,但雙腳必須踏在地上,只有腳踏實地,勤修本手,筑牢根基,才是最終取得美好目標的不二法門所在。
高考優秀作文 29
慈善是什么?慈善就是一塊錢?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不,慈善是心,就算你只捐出一分也好,一角也好,只要有心,只要你盡力了,那—就是慈善!
學校舉行了捐款活動,說是捐給中山內的困苦、貧窮的人家。回到家,我把要捐款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了,讓他們給我錢,我去捐。可出乎意料的,媽媽說:“倩倩啊,你不是嚷嚷著說慈善的么?好啊,這次爸爸媽媽看你的表現,這次不給你錢,你自己用自己的紅包、零花錢去捐。”說完,還悄聲與爸爸說了些話,然后,爸爸也贊同的點了點頭。我知道,這是爸爸媽媽對我的考驗。于是,我咬了咬唇,答應了。第二天上學,我邊吃著早餐邊步行,在路邊,我看見一位穿著破爛的老奶奶與小女孩拿著麻袋,撿著初中生們丟棄的可樂罐子、塑料袋、零食袋。我立馬想起了學校的慈善捐款活動。后天就是捐款活動了,可我現在的只有十塊錢,因為紅包已經被我揮霍完了,只剩下這個月所剩無幾的零花錢了。因此,我把早餐錢、午餐錢剩下的錢攢了起來,才存夠了二十塊錢。
當學校全校捐款時,我想著,只要我的二十塊錢買到了一些少量的食物、水到某個貧困家庭時,它就可以發揮作用,它就可以喂飽那些貧困家庭的.成員!想到這兒,我甜甜的笑了,燦爛的笑了,開心的笑了。
老師說,慈善不在乎你捐的多少錢,而在乎的心意,只要心意到了,那么捐多少就不再是問題了。我無意間瀏覽學校板報時,發現那兒有一張圖:穿著校服的學生雙手拿著一百塊錢,欲要放進捐款箱里,她純真的笑容與熾熱的慈善之心,我能強烈的感覺到。
其實,慈善很簡單,只要你有心,不管一塊錢也好,一百塊錢也好,只要你盡力了,用心了,那就是慈善。不要以為捐大量的錢,那就是慈善,那樣,你的虛榮心滿足了,可,你的慈善心卻到哪兒去了?所以,只要有一顆熾熱的心,那——就是慈善。
【高考優秀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優秀作文:高考優秀作文:冬的主宰08-05
高考優秀作文08-08
高考優秀作文11-21
高考的優秀作文02-21
高考優秀作文02-21
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優秀10-27
全國新高考Ⅰ卷高考優秀作文03-21
(熱門)高考優秀作文07-04
自信高考優秀作文05-25
高考滿分優秀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