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園共育 促進幼兒發展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綱要》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那么如何做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呢?在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
(一)開設家園共育欄及家園互動手冊
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教師、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更有利于家園教育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為此,我設計了家園共育欄及家園互動手冊。家園共育欄的內容包括:每周信息是教師介紹每周教育教學內容;育兒經驗是向家長宣傳先進的、成功的教育經驗文章;每周傳真是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進步等。家園互動手冊一方面是讓教師把孩子在園的真實表現和老師對孩子的觀察、教育傳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是讓家長記錄幼兒在家近期表現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反饋給老師,老師組織家長討論解決方案,老師與家長及時地交流與溝通,有效地促進了家園共育。
(二)請家長當客座教師
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可以為幼兒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可以為幼兒園教育需要提供多種支持和幫助。經過調查,我得知有些家長素質較高,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就在家園共育欄中發出邀請通知。漸漸地,就有家長來報名。如,在上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時,陳晟遠的爸爸就開來了小面包車,讓孩子到車了上參觀,給小朋友講解車子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與功能等。
“客座教師”活動每月一次,采取自愿報名的原則,家長可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確定來園的時間。教師要尊重家長的意見,盡量按家長的時間來安排活動。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工作,又保證了活動的開展,使家長逐漸由關心到關注,由支持到配合,由旁觀到主動參與。我先后邀請過醫生、警察、消防隊員、廚師等家長給幼兒上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家長更有信心,課前我與家長一起設計討論活動的安排及活動形式,幫助家長選好內容。這些家長給孩子們上課特別吸引孩子,他們的知識也很專業、更具體,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的學習的興趣也更濃,同時大大增強了孩子對家長的崇敬之情。
(三)家長會形式靈活多樣
家長會的形式靈活多樣,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每學期初的家長會,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每月一次的家長助教活動,學期結束匯報,文藝節目匯演等,我們都定期邀請家長參加。如:小班剛開學時,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情況及幼兒在園生活情況等不太了解,他們眼中流露出擔憂,看得出,有部分家長很想跟班學習、觀看。但是,小班幼兒年齡小,情緒還不是很穩定,不適宜對家長開放活動。于是,我就把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錄制下來,在新生第一次會上請家長觀看。許多家長看完后感嘆地說:“老師,謝謝你,你們真的很有辦法,看了錄像,我們可放心了。”再比如,我班上遇到什么,活動中需要家長互動、配合等,我就不定期請部分家長商量,然后把商量結果通知打印給全班家長,組織家長教育經驗交流,請家長把意見與經驗寫成文章,與老師、其他家長相互交流、切磋,推廣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
(四)組織好“家長開放活動”。
我園規定每月一次的對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幼兒半日活動,讓家長親身體驗我們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園學習、生活的具體情況,使家長和老師彼此加深了理解和交流,共同分析活動中的問題與不足,探討解決辦法。例如,在小班下學期的一次半日開放活動中,我利用新買來的多媒體設備,向家長展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生動的動畫效果,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家長也看得入迷。特別是家長看到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精彩表現及老師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操作材料時,許多家長真誠地說:“孩子上了幼兒園,進步很大,多虧了你們老師,你們老師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今后需要我們幫助盡管說出來,我們一定會支持。”每學期的二至三次半日開放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
幼兒園規定我們一線老師,每學期要對80%的幼兒進行家訪。剛開始,我也不太理解,覺得幼兒園與小學、中學不一樣,因為老師每天都要和家長見面,不需要再進行家訪。做了以后,我感到收獲很大。如:游子龍小朋友每天來園時要哭一段時間才能停下,我也哄過他很多次,采用了多種教育方法,經常在下課時表揚他為班上做了好事,發紅花,貼五角星,老師喜歡你等。可是第二天早上他還是會哭,我傷透了腦筋。記得有一次下午玩做客游戲時,他突然對我說:“帥老師,你到我家來玩,我家有好多吃的東西,還有玩的汽車等。”我微笑地說:“好呀,我去你家玩,你以后早上來園時不能哭。”他愉快地點點頭,我也真的帶上一件小禮物去了他家。我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經常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哭了,而且在端午節那天,他還給我們老師了粽子,一定要我吃。又如,我們班的幼兒多數是鐵路地區的孩子,由于家長工作繁忙,孩子們雖然住在鐵路社會,但很少去別人家玩,為了增進孩子間的友誼,我設想利用雙休日帶著孩子們一起去家訪。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園領導和家長的支持。我根據情況制定家訪時間段、家庭區域、家訪幼兒名單等。然后帶著孩子一起去家訪。
為了迎接和招待家訪的客人,有的幼兒主動與家長整理房間、客廳,有的幼兒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還有的幼兒拿出好吃的給小朋友吃等。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而老師與家長也在交流中各有所獲。通過家訪,增進了孩子間的友誼,加深了老師、家長的了解和信任,建立彼此信任的教育伙伴關系,使同步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實。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好家長”評選活動。首先,在征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家長職責及合格家長、好家長的標準,張貼在黑板報上,讓家長了解,定期舉辦講座。并把評選出來的“好家長”事跡寫在宣傳欄中,以此鼓勵更多的家長加入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使他們親身體會到合作的價值和意義,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二、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發展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共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應通過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因此,我積極探索充分利用家庭資源,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在玩具區和圖書區充分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家人交往,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年齡偏小,還懂得與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玩具,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在玩玩具時,經常出現搶玩具,獨占玩具的現象。為了避免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讓幼兒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我就在班上開設了一個玩具區和圖書區,請家長讓幼兒自帶心愛的玩具或圖書上幼兒園,放在區域中,讓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玩具,引導幼兒交換玩具,輪流玩,合作玩,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幼兒家里豐富的玩具和圖書資源,也彌補了幼兒園玩具和圖書的不足缺口,又可以促進幼兒合作、共享等社會行為的發展和家園的互動,其主要作用有:
1、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兒將帶來的玩具和圖書放到玩具區和圖書區里,互相欣賞帶來的玩具或圖書,鼓勵幼兒一起玩或看,交換玩或看,輪流玩或看,孩子在玩中學會了相處,學會了交往,也學會了一些禮貌用語。如幼兒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想玩時,就會去問他借等。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么辦”等之類的話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方法,歸納出好的交往方法,使幼兒體驗到交往的樂趣。
2、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具。如:我帶的玩具是怪手車,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它有一只長長的怪手,我一開電源開關,怪手車就會著挖東西……因而幼兒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大有提高。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將玩具帶到班上,自己把玩具放在玩具柜上,學會收拾,過一段時間后,又把玩具帶回家。孩子做這些事,使幼兒學會了保管自己的物品,會收拾物品,因而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二)在區域活動中利用家庭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現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普遍較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辦代替,造成孩子動手操作鍛煉的機會很少。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在班上開設了操作區、生活區、表演區、體育區,家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請家長制作區域中的玩具。如請胡倩的爸爸用機床給蝴蝶板打上洞,讓幼兒練習系鞋帶;請小朋友的媽媽制作娃娃衣服,讓幼兒練習扣鈕扣;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蔬果服裝、面具,幼兒穿上或帶上這服裝和面具進行表演,請家長制作飛盤、高蹺等。
2、老師和家長共同指導幼兒。如晨間活動前和離園前,指導幼兒穿鞋帶、扣鈕扣,晨間活動時,家長當幼兒一起玩飛盤,踩高蹺,使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無論是請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還是利用家庭資源,都是我在進行家園共育中的嘗試。因此,我覺得愛孩子是家園共育的主旋律,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家園共育 促進幼兒發展】相關文章:
家園共育的活動方案03-24
家園共育小組計劃11-25
家園共育“調皮”兒05-10
幼兒園家園共育改進措施論文04-25
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工作總結06-19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計劃11-08
幼兒園線上家園共育簡報03-07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總結01-07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總結05-14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計劃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