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本人為何這么節約
認清國情是促使日本人節約的根源日本人的節約首先是在清醒認識自身資源不足的基礎上樹立的一種憂患意識。這些天,本報記者就節約問題對自己的日本朋友搞了個小型的調查,電話采訪了位于各地的11名朋友。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日本朋友都認為,日本人節約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清楚日本的資源極度缺乏。他們說,日本比不上中國地大物博,而且由于日本是島國,無論多么缺少物資,都很難依賴其他地區,因此節約成了日本民族的傳統。
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中,石油價格暴漲引發了日本通貨膨脹,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進口能源的日本經濟。1974年,日本經濟出現了戰后第一次負增長,持續10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因此畫上句號。曾任日本經濟企劃廳長官的堺屋太一當時出版了一本名為《油斷》暢銷書。書中稱,日本石油進口中斷一個月內,就會有50%的企業倒閉,兩個月內將發生社會動亂,半年內國家將崩潰。雖然這些說法有些聳人聽聞,但表明日本人對自己缺乏資源這個殘酷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不久前,記者在聚會上還聽到一名日本專家這樣說:“我們的衣服、鞋子和包,是中國造的;吃的魚蝦是澳洲的;蔬菜也大部分進口自外國;只有大米是我們自己的。”
對自身國情的清醒認識使日本重新制定了發展戰略。石油危機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的“輕量化”,設立了與能源相關的政策審議會,制定相應政策和法規,并以稅收、財政、金融等手段,引導和規范全社會的節能活動。日本民間也大力開展節省能源、提高能效運動,開發節能技術和產品。1973年,日本進口石油約29013萬升,1987年降為18391萬升,以后陸續回升,但2002年仍只有24190萬升,低于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但這段時間,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卻成倍增長。1973年度日本的GDP為116.71萬億日元,2001年度為500.81萬億日元,差不多翻了兩番。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平均1萬億美元GDP的產出,消耗相當于2.64億噸石油,而日本僅消耗0.96億噸石油。現在,能源價格暴漲對日本經濟的不利影響已經大為減弱,盡管近來油價不斷突破歷史高位,但日本經濟界非常冷靜。
家長教師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節約習慣
除了對國情的清醒認識外,多數日本人認為自己的節約習慣來自教育。來自橫濱的公務員山內先生和在東京讀研究生的宮本大輔先生都出身于富裕家庭。他們說,從不剩飯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每當他們吃不完自己盤子里的飯時,父母會呵斥說,剩飯會遭報應的。到別人家做客時,更必須吃完主人準備的所有食物,如果盤子里剩有東西,就非常失禮,這樣的人和他的家庭會被人看不起。
這種節約的家庭教育不僅存在于過去,現在的日本家庭仍然如此。有一次,記者到一個名叫工藤的朋友家中做客。他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部長,家中只有一個孩子。記者與工藤聊天時,聽見他的獨生子正在另一個房間纏著媽媽要求買一套滑雪衫。按照中國人的觀念,寶貝兒子要件衣服,要求并不過分。但工藤夫人卻不答應,最后只答應給兒子買一套二手的,理由是滑雪衫一年也用不上幾次,沒必要買新的。
穿二手衣、用二手貨在日本非常普遍,記者對此深有體會。剛剛到日本的時候,一些好心的日本人曾送來很多舊衣物、舊碗碟等生活用品,當時記者有些生氣,莫非他們看不起中國人?后來記者才明白原因。由于日本人不忌諱穿用二手貨,因此跳蚤市場十分發達。不久前,位于東京的祖師谷留學生會館開了一個跳蚤市場,筆者看見周圍的居民送來的物品中,有些甚至是上世紀70年代的制品。記者問賣主為什么不把這些東西扔了時,很多人都回答:“還能用,扔了太可惜了。”跳蚤市場快結束時,記者看見,真有不少“老掉牙的東西”被賣了或送了出去。
在家庭外,學校繼續向孩子們灌輸節約的觀念。為了解日本學校對孩子的節約教育,記者到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的小學進行采訪并和五年級的學生一起吃了午餐。日本小學生每天的午餐都由學校提供。首先,兩個學生負責發飯,把全班同學的飯平均分到每個同學的盤子里。分完飯以后,學生們分成幾個人一組開始吃飯。有同學吃不完盤子里的飯,老師告訴他,這樣對不起做飯的工人和為他們分飯的同學,其他同學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在這樣的氣氛下,每個學生都把飯菜吃得干干凈凈。據老師介紹,當一批孩子畢業時,學校還會呼吁學生和學生的家長將還能夠繼續穿用的校服捐贈給學校,供新生使用。
媒體“摳門比賽”讓節約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東京工作的謝美津子小姐認為,雖然有教育的影響,但她有意識地進行節約,主要是在看到相關電視節目后養成的。她說,她從未經歷過貧困,當了解到許多國家的民眾還生活在缺水、缺糧、缺電的極度貧困狀況時,她才開始認識到應該盡量節約資源。
長期以來,推動人們的節約意識,成了日本媒體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今年2月,《京都議定書》生效,日本各媒體的相關報道可說是鋪天蓋地。《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均用七八個版的篇幅宣傳節能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性,并對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地熱發電等都做詳盡介紹。
由于日本人喜歡節約,各媒體經常舉辦一些以節約為主題的節目。這些節目并不是對受眾進行簡單的說教,通常是寓教于樂,本文開頭所說的“看明星如何用1萬日元過1個月”就是這樣的節目。許多電視臺還樂此不疲地每年舉辦各種“摳門大賽”,吸引普通觀眾參加。被日本媒體稱為“吝惜道祖師”的小幡玻矢子就是從這樣的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日本的節約明星。她有名的節約之道包括:肥皂壽命延長術(用比肥皂小的肥皂盒,或讓肥皂斜立在肥皂盒里,不用肥皂時盡量避免讓它淋水,這樣能延長肥皂一倍壽命)、不傷玉手的超級洗潔劑(米糠洗潔劑)、自制芳香劑(沖泡過的咖啡渣)等。
這樣的節目人氣非常高,帶動很多日本人發明新的節約辦法。有人發明了新型煮蛋法:用一個長寬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進雞蛋,加水50毫升,加熱后1分鐘把水煮開,再煮3分鐘后熄火,然后利用余熱3分鐘把雞蛋煮熟,整個過程僅耗時7分鐘。普通人一般是用一大鍋水燒10分鐘,一直將雞蛋煮熟為止。兩相比較,前者節水4/5,節省燃料近2/3,效率卻提高近1倍。
政府和企業高層在節約活動中起著表率作用
除了公民的節約意識和家庭學校的節約教育外,日本節約的重點是政府和企業,畢竟政府和企業耗費的各種資源占了全國的大部分。
要想老百姓樹立節約意識,政府官員的表率作用最有說服力,也是最生動的教育課。對老百姓空喊一萬遍節約口號,遠不如官員一次身體力行的節約行為有影響力。幾個月前,日本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決定把政府機關空調溫度定在28攝氏度,并允許公務員穿短袖襯衫上班,受到各界好評;8月底,環境省又提出了冬季節電計劃,提倡冬季穿厚服裝,把暖氣溫度定為20攝氏度。
為了節約政府開支,日本倉吉市市長長谷川稔還主動向自己開刀。自2005年7月1日起,長谷川稔率市政府職員共370人承擔起市政府的清潔工作,大家輪流利用下班前15分鐘打掃。此舉每年將為該市節省350萬日元。
日本的企業更是將節約作為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日本汽車之所以能在美國市場打敗美國汽車,主要靠節油這一招。松下電器公司國際事業部的清治一久先生告訴記者,日本的節約重點正在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主要是通過開發新技術、新材料,向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高資源的循環使用率方面轉變。在日本的電器商店,每一種產品的標簽上不僅要標出該產品的耗電量,而且還要標明每年節約電費的錢數,讓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能省多少。清治先生稱,多次循環使用不可再生資源是最好的節約。日本每年要廢棄1800萬臺冰箱、空調和彩電等家用電器,這些家電中含有各類金屬約10萬噸。為此,松下等大公司都成立了廢棄電器回收利用技術中心,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低成本回收利用廢棄家電。
節約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采訪中,東京的退休教授橋本芳一告訴記者一個有趣的觀點:他的節約行動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同時也是出于對個人健康的考慮。70多歲的橋本先生說,幾十年前,日本很少有人得糖尿病、高血壓,那是因為大家的生活都很貧困,所以日常生活都是以簡樸的食物為主,并且不會吃過多的食物;而現代的日本人生病主要是由于生活富裕,暴飲暴食造成的。
記者翻開小幡玻矢子著的《超級節約術》,書中的一段話特別讓人感動:都市化的現代人,早已習慣“擰開龍頭就有水”、“衣服舊了買新的”等便利生活,但是在災難發生時,我們才知道面臨困難時的窘境。其實,每一件用品都有非比尋常的緣分,因此不論價值多寡,我們都應分外珍惜和愛護。確實,許多日本人不僅是把節約當成一種“省錢之道”,更是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態度。節約體現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個人的健康需要節食,整個人類的“健康”也需要節約。
【日本人為何這么節約】相關文章:
南北極為何這么冷04-28
為何的作文11-10
日本人開辟豆腐市場的啟示04-30
理解日本人的非言語交際04-28
你為何心痛03-01
作文素材:給日本人拔牙少打麻藥04-25
日本人沉默寡言的文化背景04-27
原來這么簡單08-24
原來這么簡單04-28
名醫為何多高壽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