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交能力 父母做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也包括社交能力的培養。父母要做好言傳身教,打造出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近些年來,大部分中國家庭只育有一個孩子,這唯一的孩子從降生那一天起就被無所不能的成年人團團圍住,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替他操辦,他唯一的任務就是做一個乖孩子,給他身邊的成年人帶來歡樂。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論獨生子女如何嬌寵,都無法避免走出家門,與其他人打交道。這個時候,家長的焦慮往往成倍增加,因為父母們突然發現,這個肉嘟嘟的小寶貝,居然不懂社交禮儀!他不肯跟小朋友分享,還伸手打人;他不肯跟鄰居朋友打招呼,拒絕叫人、問好;他認生、害羞、怯懦、自私、沒有禮貌……
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往往誤解了孩子的世界。兒童的社交能力并非意味著他必須彬彬有禮、見誰叫誰、謙讓合作、沒有沖突,兒童社交能力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教給他,他就會了,一勞永逸了。兒童的社交能力是在不斷地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的。無論成人還是兒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認可他人存在、體會他人情緒、接納他人行為,這些都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練就。
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家長們往往備感頭痛。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沖突是壞事情。我們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沖突,就意味著關系破裂,所以我們一向避免沖突、壓制沖突。因此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生沖突,難以克制自己一個箭步沖上前,替孩子解決矛盾的沖動。
在這里,我們不妨向動物學習學習。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進程。打鬧是在為幼獅成年做準備。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把他推給“社會”就行了;不干涉孩子之間的沖突,也并非意味著我們袖手旁觀,毫無作為。孩子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從他降生第一天開始的,他的第一任社交對象,就是作為他父母的我們。他與別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我們這里得到練習,所以,我們怎樣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樣跟別人打交道。我們怎樣處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沖突,孩子就怎樣處理他與別人之間的沖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師,是他們社交行為的模板。
對于兒童的社交活動,家長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讓孩子學會謙讓?別人“欺負”我們家孩子了,我該怎么辦?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童年時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親子教育家指出,他需要知道這個世界是善良的、人類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這種堅實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夠的內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戰。
很多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太謙和了,別的孩子搶他的玩具還打他,是不是應該教他誰要打你就打回去,誰搶你的玩具你也搶回來,或者干脆站在一旁看著誰搶我孩子的玩具我就上去教訓他,甚至教訓對方孩子的家長,讓孩子知道必須搶打爭斗,不教育他這些不行,他將來無法適應這個社會,他謙讓別人,別人不謙讓他呀!
由于我們社會大環境的一些問題,但凡遭遇孩子社交方面的沖突和矛盾,父母的焦慮和恐懼就跟開水一樣滾滾沸騰,家長們生怕孩子眼前吃虧,將來挨欺負。其實這是把成年人內心的擔憂和偏頗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不是世界的所謂“險惡真相”。
孩子尚處于分辨善和惡的朦朧狀態,如果我們教給他一套懷疑一切、錙銖必較的作為,他成年后會怎樣對待這個世界呢?誰還敢跟他來往呢?親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如果我們給孩子營造一個善良的環境,他成年后會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和他人,他會主動去做善良的事情,他會下意識地尋找并且吸引同樣善良的人跟他做朋友,而且他會排斥那些不善良的東西。一旦他很清楚“善”是什么,識別“惡”就不那么難了。無論在哪個社會環境里,一個善良、真誠、謙和、友愛、協作的人,都是受歡迎的,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社交能力 父母做起】相關文章:
孝敬父母 從我做起作文04-30
孝敬父母,從我做起作文04-30
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04-29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05-02
4-5歲孩子的社交能力04-29
社交能力要從幼兒期培養04-30
在主題游戲中培養幼兒社交能力04-28
愛校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作文08-08
上幼兒園可提高幼兒社交能力04-29
從我做起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