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的最終檢驗標準是什么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一篇知名留美博士寫的文章《家庭教育的最終檢驗標準》被熱傳,不少教育名家紛紛為之點贊,閱讀量“10萬+”,文末的留言更是多達幾百條。
文中的核心觀點是,家庭教育“最終的檢驗標準是子女的婚姻質量;是他們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在精神層面共同成長;是他們的親密關系能否帶給他們身心的滿足”。
孩子的婚姻質量,的確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反映。一個孩子成年后婚姻經營不善,至少說明父母在引導其如何與異性相處方面存在不足。但以孩子的婚姻質量叩問家庭教育成色,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既不合理也不科學,甚至會對當下的家庭教育造成誤導。
這是因為,婚姻質量的高與低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很多時候,美滿的婚姻不是一個人勤奮努力、寬容就能得到的,而是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即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從社會學角度看,諸如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夫妻任何一方社會地位的變化、家庭經濟情況發生變故等,都很容易使婚姻的小船說翻就翻。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我有一位朋友,人品端正,積極上進,樂于助人,可謂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婚后一度也非常幸福。但隨著事業逐漸發展,家業相對殷實后,他希望拿出大部分家業來博取事業上的更上一層樓,但他的愛人卻覺得維持現狀就很好,不想冒太大的風險。由于觀念差異,反復溝通無果,最終兩人只好分手。
由此可見,婚姻質量固然需要每個人努力呵護,但亦有一定的偶然性,并非天然與家庭教育互為因果。而且,現代社會對婚姻的看法越來越包容,并不是說離過婚就說明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反過來,如果父母從小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被傳統觀念所牽絆,反而是理想家庭教育的一種表現。
不看孩子的婚姻質量,那看什么?我認為,衡量家庭教育之優劣,不該只考量孩子與重要他人的關系,不該只看孩子的學歷、家產、職務、官階等方面的成功,而是應該更多地關注家庭教育的產品或結果,即孩子本身,看其內心有無幸福感,成家立業后有無成就感。
之所以用看似虛無的感覺來衡量家庭教育,而非物質財富的多寡、社會地位的高低,是因為這兩種感覺直接反映出一個家庭的傳統與父母的教育理念,其與孩子的內心直接相關,關系到孩子能否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能否循著積極的方向快樂成長,能否感覺到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也最終決定著孩子事業所能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社會所作的貢獻。
這兩種感覺就像人生的坐標,出生后的孩子就像站在原點上,幸福感就是貫穿一生的X軸,成就感就是象征人生高度的Y軸。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如果精神層面的需求得到很好滿足,那么更容易釋放潛能,發揮自己所長,做自己愛做、善做之事。如果心中葆有成就感,就會對所做之事投入更大的熱情、更多的精力,事業無疑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孩子也終將自己標注在人生坐標系中最理想、最輝煌的點上,達到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最高一級。
而且,孩子的內心感受反映其對自我的接納與人格的完善。從這種角度看,為人父母者固然要關心孩子與他人的關系,但還應更進一步,多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幸福感,在成長中是否有成就感、價值感。當孩子懷著甜甜的夢入睡,憧憬著第二天的到來;當孩子欣喜于自我的一點點進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人生目標,這樣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成功的,也值得更多家庭去復制。
【家庭教育的最終檢驗標準是什么】相關文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邏輯證明也是檢驗真理的一種標準05-01
實效是檢驗識字教學方法的最終真理04-29
論實踐合理性評價的最終標準04-30
氣瓶安裝質量最終檢驗管理制度05-02
血常規檢驗標準值07-26
論真理的物化就是檢驗真理的標準04-27
教育的最終目的04-28
最終的幸福作文05-01
道德終極標準是什么04-29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