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孩子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

時間:2023-05-07 11:09:37 家長之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孩子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

父母應該在一定程度內,給孩子一些主控權。把可能出現的后果告訴他,讓他自己做主。孩子會告訴你,失敗的感覺比不曾嘗試的感覺好,錦衣玉食無法彌補不能自己做主的痛苦。

孩子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

別強迫孩子做不擅長的事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因為孩子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母親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家庭的氣氛,影響孩子的心情。

許多女性感嘆:以前孩子小的時候,白天上班,晚上帶小孩,蠟燭兩頭燒,可是一點都不覺得累,每天天一亮便跳下床,準備開始為一家子打拼。可現在為什么孩子大了,不需要整天忙接送,工作也熟練不緊張了,反而覺得很累,提不起勁來呢?

我覺得有一個原因,是先前的“預期”和后來的“失望”帶來的心理打擊。孩子小時,我們期待他將來成龍成鳳、光耀門楣,所以我們拼命賺錢培養他、教育他,給他最好的機會,所有的苦我們都甘之如飴,自己過去沒有享受到的,一定要讓孩子擁有。

但是當孩子一天天長大,個性一天天明朗時,父母看到孩子不可能成為自己理想的那個人,失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不知自己哪里做錯,使孩子偏離了自己設計的軌道,于是更加努力去塑造孩子。直到有一天教訓孩子時,孩子順手把父母推回去,這時父母才猛然覺醒:孩子管不住了,自己已無能為力了。只好承認“投資失敗”。這時,父母的日子便過得一天比一天消沉。

這究竟是誰的錯呢?父母、子女都覺得自己很委屈。父母覺得自己盡了力要做個好父母,但是失敗了;孩子覺得自己也盡了力,無奈父母的要求過高,達不到。雙方都對自己產生懷疑,對對方不滿,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與家庭氣氛的低沉。其實,我們常把得不到的想象得很好,所以痛下決心一定要得到,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付出很大代價、短暫的虛榮煙消云散后,往往覺得所謂的光榮不過如此。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及破裂的親子關系已補不回來了。

當年我在美國教書時,常看到華人朋友忙得團團轉,成天接送他們的孩子去做志愿服務,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務,因為這種資歷容易進醫學院、法學院。結果孩子申請上大學,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場社會地位的肯定戰一樣,難怪孩子們會在作文中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鐘他們都替我安排好了”。所以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過海后仍是一樣。

現在的青少年不快樂,有一個原因正如書中所說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媽都不滿意,我在他們眼中永遠是個失敗者。”這種話是個警訊,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殺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郁癥最大的成因。

曾經有位高中的輔導老師把正向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的憂郁量表給全校學生做,結果發現有70%的學生處在憂郁癥邊緣。憂郁癥的特征之一是沮喪,對困境無能為力時,自信心會崩潰。“有夢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誠實檢視自己的能力,當目標定得太高時,美夢變成噩夢,會賠上自己的性命。

強迫孩子為我們的虛榮去做他不擅長的事,強迫孩子去成為他成不了的人,只會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喪失自信心。每個父母都認為他這樣做是愛孩子,但是,當我們愛孩子愛到只想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榮耀與光環時,他們本身的榮耀與光環反而會在我們的企盼中流失。請不要讓孩子覺得名校和成績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嶺;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世界不會因為大學而改變,人生比這個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

教會孩子“不放棄”

一位小學老師跟我說,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放棄,而且對未知沒有好奇心。她常常在放學后留下來四個成績不理想的小朋友教他們數學,她說,如果其中的一個不會做這題,就會問旁邊的人:“你會不會?”如果那個同學也搖頭,其他兩個人也不再問了,大家一致舉手說:“老師,我們不會做這道題。”她問另外兩個孩子:“你們根本沒有做,怎么知道你們不會?”這兩個學生只是聳聳肩,不想試一試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會。

對于她的擔憂,我也頗有同感。我在大學里見過太多這樣的學生,許多明明只要動動腦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他們常常連試都不試就喊不會,希望別人替他解決。

這種情況不能全怪孩子,多半是由于平時孩子一遇到事情,家長就急于出手相助造成的。或者是孩子一沒做好,家長就批評。總之,不給孩子留時間讓他自己去思考,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他們就變得容易放棄了。

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叫“習得性無助”的實驗。一只狗,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避開電擊,時間一長,它就放棄了嘗試。當環境改變以后,只要跳過矮柵門,就可以逃到無電的安全地帶時,它也不會去試。它已經安于逆來順受,過去的打擊使它認定自己是失敗者,以后不再嘗試了。通過觀察大腦中的神經機制,我們發現,一個人對事情的態度,決定他大腦中區塊活化的程度,而大腦的活化又決定這個人的行為。

孩子如果從小靠自己,沒有大人可以依賴,長大后通常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有創造性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小時候都有做事成功的經驗,很少因為做錯事挨批評。一次次成功使他們有信心,敢于探索、嘗試。他們在童年時多半很自由,想要做一件事時,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完成為止,不會有人打斷他。

把一件事情做完,直到成功為止的經驗,對他們長大后勇于擔當很重要,因為它讓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心里充滿“我很行”的喜悅,也感受到完成一件事后,放下負擔的輕松。如果從來不曾體驗這個感覺,每次做一半,要么家長動手幫忙,要么因為練琴時間到了,就中斷了,孩子自然會養成動不動就放棄的壞習慣,認為反正沒必要努力做。長此以往,孩子對學習也就沒有動機和興趣了。

我兒子做事時往往很不喜歡被人打斷,因此,我一直注意給予兒子足夠的耐心。記得兒子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飯吃到一半,我先生打電話來說飛機提早到了,叫我趕快去接他。我掛上電話,抓起兒子的手就要出門,他叫我給他兩分鐘,要把飯吃完,如果等爸爸回來再吃,他就不想吃了。他說,他不喜歡一件事沒有做完的感覺。于是我耐心等他把飯吃完,一點也沒催促。

其實,我們大人不是也不喜歡一件事情沒有做完就被要求去做別的事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道理在教育小孩子時最有用。

“可以失敗、不可以被打敗”的人生觀要從小建立,因為它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是內隱的學習,會跟隨孩子一生。

孩子對輸贏成敗不那么看重,就能打造堅強豁達的品格。反正永遠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機會翻盤。

【孩子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相關文章:

父母還是不是孩子的偶像05-02

文化,不是工具作文05-04

實現夢想經典說說01-09

實現夢想作文02-25

實現夢想的說說12-16

實現夢想作文02-25

如何實現夢想05-05

夢想的實現初中作文05-06

把夢想實現300作文05-06

實現夢想的英語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