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景德橋
景德橋
景德橋(景德橋)
景德橋,又名沁陽橋、西關大橋,是古澤州通往陽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繼趙州橋之后我國現存歷史悠久的古代珍貴橋梁之一。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二年(1191)落成,前后施工3年。主拱凈跨21米,拱高9米,拱厚1米,橋身連同東西橋堍共長33米,橋面寬5.9米,兩肩小拱凈跨3.08米,全橋用1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大券兩肩各有一小券,既可在洪水季節分流水量,又能減輕橋身券腳的荷重,還增添了橋自身的美感。
目錄 簡介 特征介紹 地理位置 周邊景點 收縮展開 簡介景德橋稱西大橋。我國著名古橋之一。橫跨于晉城西門外的沁水河上,連貫兩岸公路;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改今名。建筑牢固,洪水暴發,漫溢橋面,依然屹立如故。橋用2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橋面長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寬6米,兩端各負一小券,以分剪洪水沖擊面,減輕大橋的荷重力。橋面兩側石雕獸面、海馬、行龍、海水等花紋圖案,券門上雕螭首,均精巧壯觀。俗稱西大橋。我國著名古橋之一。橫跨于晉城西門外的沁水河上,連貫兩岸公路;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改今名。建筑牢固,洪水暴發,漫溢橋面,依然屹立如故。橋用2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橋面長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寬6米,兩端各負一小券,以分剪洪水沖擊面,減輕大橋的荷重力。橋面兩側石雕獸面、海馬、行龍、海水等花紋圖案,券門上雕螭首,均精巧壯觀。
特征介紹俗稱西大橋。我國著名古橋之一。橫跨在晉城市 西門外的沁水河上,連貫兩岸公路。因通沁水、陽城一帶,一度稱沁陽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0年),至明昌二年(1191年)完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今名。近800年來,山洪沖刷,車馬踐踏,地震搖撼,至今仍無重大損毀,依然屹立如故。橋用2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橋面長30米,單孔大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寬6米,兩端各負一小券,既分剪洪水沖擊面,減輕大橋的荷重力,又起到了美化裝飾的作用。橋面兩側石雕獸面、海馬、行龍、海水等花紋圖案,券門上雕螭首,均精致靈巧。 景德橋,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二年(1191)落成,前后施工3年。主拱凈跨21米,拱高9米,拱厚1米,橋身連同東西橋堍共長33米,橋面寬5.9米,兩肩小拱凈跨3.08米,全橋用1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大 券兩肩各有一小券,既可在洪水季節分流水量,又能減輕橋身券腳的荷重,還增添了橋自身的`美感。東西兩岸設有金剛墻,保護橋基。清乾隆48年(1783)以景德廂改名為景德橋。并在橋北兩側金剛墻埋設有鐵柱兩根,以預報水情。橋的主拱上有清晰可辨的獸面、海馬、龍形、海水以及螭首等精美的浮雕,用心細密,獨具匠心,使人看后具有“長橋臥波,坦道 凌空”的美感。在800余年的漫長歷史中,大橋經歷了無數次的兵燹地震,驚濤駭浪,迄今仍巍然挺立,堅不可摧。 看著碑文上介紹橋的文字,想起本地的一個青年人整理的有關“晉城老城”的文字,腦海中又一次疊現著當年城西門外景德橋上的繁華情形,耳畔又一次響起轔轔車聲和有濃郁地方氣風味的小攤小吃的吆喝聲叫賣聲。 有城就有護城的河,有河就有橋。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昔日的老城已漸漸在時間的流里消湮了,而飽經滄桑憂患的景德橋還在,仿佛見證著一段歷史,見證著一個城市從遠古到現代從粗蠻到文明的沉頓行走的印跡,風中雨中依然。
地理位置景德橋位于山西省晉城市城區西關,與西大街相鄰,現今仍發揮著交通的輔助作用。具體位置見下圖
周邊景點東岳廟定林寺崔府君廟岱廟東峽景區崇壽寺北吉祥寺白云洞鐵佛寺長平之戰遺址棋子山南吉祥寺佛子山金峰寺仙翁廟資圣寺古青蓮寺開化寺西峽景區皇城相府古堡湘峪村歷山炎帝陵龍巖寺海會寺陵川紅葉羊頭山石窟青蓮寺黃圍靈湫蟒河玉皇廟錫崖溝
【景德橋】相關文章:
景德鎮的作文10-12
景德鎮作文11-15
法國的景德鎮04-29
游景德鎮作文07-06
景德鎮旅游心得11-25
景德鎮陶瓷學院05-02
我的家鄉-景德鎮05-01
景德鎮地區酸雨特征分析04-27
江西景德鎮導游詞02-05
橋啊橋……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