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契丹文
契丹文
契丹文(契丹文)
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制的文字。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種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沒有完全解讀出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目錄 概況 發展歷史 分類 與女真文 收縮展開 概況契丹是中國的古代民族及其所建政權名。遼朝(916~1125)建立不久,即先后創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文字。 前者創制于遼太祖神冊五年(920)。后者相傳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創制,制字年代略晚于大字。主要用于碑刻、墓志、符牌,著諸部鄉里之名以及寫詩譯書等項。金朝滅遼后,契丹文字繼續使用,而且在女真制字的過程中起過很大的作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詔罷契丹字”。從創制到廢止,前后共使用二、三百年,隨著哈剌契丹(亦稱黑契丹)建立的西遼(1124~1211)滅亡,終于成為死文字。契丹文圖書全部湮滅,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錄》和元末明初陶宗儀的《書史會要》里收錄的幾個描畫的契丹字。
發展歷史契丹大字創制于公元920年,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由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制的,應有三千余字。 契丹文頒布以后,立刻在遼國境內使用。由于契丹境內的漢族都使用漢文,契丹文只會通行于契丹民族中。但是,契丹上層統治者大都通曉漢文,并以漢文為尊,契丹文使用范圍有限。 契丹小字由耶律迭剌受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成。小字為拼音文字,較大字簡便,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即原字雖少,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契丹小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 雖然遼國滅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并幫助創造女真文。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詔罷契丹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重新發現于20世紀20年代,遼代嚴格限制契丹文化的“出口”,大量文獻沒有流傳開來,除《燕北錄》和《書史會要》里收錄的幾個契丹字外未留下片紙只字。從出土的契丹文哀冊和碑刻來看,大字是一種表意方塊字,其中夾雜一些直接借用漢字的形式。小字是一種拼音文字,利用漢字筆畫形體創制出300多個原字 ,然后綴合拼寫成詞。原字分正楷、行草、篆書等字體,篆體字的拼寫方式異于正楷和行草,采取魚貫式而不是層疊式。行文的款式自上而下豎寫,自右而左換行,敬詞抬頭或空格。原字有一個書寫形式,代表幾種語音或一個語音采用幾種書寫形式的情況。因此,同一個詞或詞素表現在文字上可以有不同的拼寫形式,甚至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語句被解讀出來,是中國文字史上著名的'難題。
分類大字
遼太祖神冊五年創制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制成,下詔頒行。大字和漢字的書寫方式類似,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漢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囯。還有一些大字是將漢字改造字型、增減筆劃而得的仿造字。超過半數的大字由於沒有解讀出來,所以也難以確定來源。目前發現的大字約有一千多個。
小字
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學習了回鶻文之后,參考回鶻文的原則而創造了小字,以“數少而該貫”而著稱。小字的書寫方式和漢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單位是詞,每個詞由一至七個原字組成。詞按照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順序書寫,詞內部的原字按從左至有、從上至下的順序書寫。小字有較多的表音成分,一個音節用一個或者兩個原字表示。其基礎原字總數約三百多字。小字和大字沒有明顯的聯系。 遼國時期兩種文字體系并行,但在正式行文詔書中所使用的為小字以及漢字,大字僅做為書面文字使用。
與女真文金朝直至中期才正式完全的廢除了契丹文的通行,《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是用契丹小字寫成的。女直字(宋、遼時期女真又作女直)的創制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契丹字的創制方式。
【契丹文】相關文章:
契丹小字性語法范疇初探04-28
春在文海,美在文海作文09-08
謝文04-28
文魂04-29
神道之文如何通向審美之文04-29
我的煩惱文09-24
敬畏文作文09-27
自述文作文10-03
秋天的樹葉文07-16
校園春天的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