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科醫學小論文
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高度結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其研究對象是人,因此,醫生不僅要了解健康與疾病的關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體-患者,更要了解社會。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全科醫學小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醫學的發展要求醫學生提高自身的醫學人文素質,但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薄弱等,如何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成為現階段桎梏醫學教育發展的難題。
關鍵詞:醫學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醫學生
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高度結合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其研究對象是人,因此,醫生不僅要了解健康與疾病的關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體-患者,更要了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醫學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為醫學學科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石[1]。人們日益增加的人文關懷的需求與診療過程中臨床醫師對患者缺乏應有的尊重和人文關懷之間的矛盾,也使我國醫患矛盾越加突出,甚至出現一些極端事件。因此,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使其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人文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指與科學素質相對應的人的基本素質。從教育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在教育過程中,個體將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各種理性意識、理論闡述和實踐規范,它包括對人的立身處世的現實規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的理論升華[2]。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
2我國目前臨床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分析大體原因如下。
2.1歷史的原因
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現在科技的發展以及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使得疾病的治愈效果大幅提高,這促使醫學生更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技能的訓練,使醫生對醫學技術和疾病本身的過分關注而忽視了對疾病的主體——人的關注。導致醫學院校缺乏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了醫生缺乏對病人的人文關懷,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目前醫患糾紛增多的原因之一。
2.2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人文課程,但選修課比重在增加,課程設置向“小課程”方向發展,各校課程設置標準不一、結構不一、學時多少不一、課程門類不一,需要完善課程設置方案,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4]。時間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安排在醫學院校的低年級,這一時期的學生還未接觸到臨床實踐,缺乏對病患的理解,無法很好的理解醫學人文素質核心,更不可能將所學的人文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對人文素質精神在臨床中的作用體驗不深。
2.3師資力量不足
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施教者主要是醫學院校的教師和臨床醫生,任天波、張焜等[5]的研究發現臨床醫師醫學人文素質薄弱,缺乏醫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學辨證思維、綜合醫學人文素養、心理溝通藝術、法律意識等。因此,在臨床醫師教授臨床知識時不能很好的對醫學生灌以醫學人文教育,不足以引起學生注意。
3如何提高醫生的人文素質
(1)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升醫療團隊的人文素質水平。目前,針對我國醫療事故高發的現狀及我國醫學院校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和缺失情況,國家應該設立嚴格的醫療法規,不僅對提高臨床醫師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可,還有利于對醫學生的培養,從本質上重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2)調整對醫學生的培養計劃,合理設置文理課程、豐富教學方式方法使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相結合,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與臨床執業過程中。當前,教育界正在進行教學改革,醫學院校也在探索醫學教育的可行之路。針對臨床上執業醫師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更應該著眼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與醫學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既要有醫學倫理、醫學心理、醫學史及醫學法律等的基本課程,并滲透在醫學專業課程中。課程要求上,不能只作為考查課程,還應增加課時,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要求。而在教學方法上,應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到各種教學改革中,將對學生的人文情懷的啟發和思考貫穿在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甚至可以讓學生以患者的身份走入臨床,深刻體驗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遭受的種種不易。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文關懷精神引起醫學生的重視,使他們在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并形成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2)重構臨床醫師醫學人文教育模式、加強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培訓教師。任天波、張焜等[5]指出建立臨床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視臨床醫師的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對醫師的上崗應該提出一些新要求,把“雙證制”(醫師資格證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合格證)作為醫療機構行業就業的必備要求,將是提升醫學人文素質的一個把關口。對醫師進行醫學人文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是提高醫師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從業以后加強醫學人文素質培育,時刻不斷的提醒臨床醫師的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質提升,有利于強化醫師醫學人文執業的理念。提高臨床醫師的醫學人文素質水平,加強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能大大減少醫療糾紛,緩解社會矛盾。只有加強對臨床醫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培訓老師才能確實有效的提升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4展望
隨著以人為本的醫療模式的建立,隨著醫療改革地不斷深化,以及醫學教育改革地推動,醫學教育全面發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培養高質量的醫藥衛生人才的必經之路。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也有利于緩解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事實證明只有“仁心”才有“仁術”。
參考文獻
[1]馬存根.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理念與實踐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3,8(6):31-33.
[2]王瑛.當代中國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沈湘平.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19-121.
[4]崔明辰,劉國良,王福青,等.42所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分析,中醫教育,2014,33(5):67-69.
[5]任天波,張焜.臨床醫師醫學人文認知缺失與教育重構[J].醫學與哲學,2016(37):76-78.
[6]李曉農.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幾點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9):25.
【全科醫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全科醫學教學基地建設及實踐研究04-30
淺談全科家庭醫學教育的實踐與探索04-29
安全全科知識12-25
大氣全科知識02-06
法老全科知識04-28
沙縣全科知識12-14
北島全科知識12-09
楊家將全科知識04-28
范蠡全科知識11-09
殳全科知識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