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寧
浙江省北部城市
海寧(浙江省北部城市)
海寧市位于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是浙北第一經濟強縣(市)。東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瀕錢塘江。1986年撤縣設市。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王國維、徐志摩、金庸、蔣百里等名人的故鄉。氣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譽。2010年11月,全國愛衛辦考核組驗收鑒定,海寧市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
目錄 城市概況 行政規劃 自然環境 經濟概況 城市概況海寧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緣,錢塘江北岸,屬嘉興市下屬縣市,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百強縣,2008年位列21名,2010年入選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91位,福布斯25佳縣級市第16位,2011年9月23日《福布斯》雜志9月23日評選出2011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25強,海寧市位列第11位(浙江第3位),總排名第78位。2011年1月,根據海寧市常住人口及對美元匯率,海寧人均GDP已超過一萬美元。中國現代服務業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0°15’-30°35’,東經120°18’-120°52’。東鄰海鹽縣,南瀕錢塘江,與紹興上虞市、杭州蕭山區隔江相望,西接杭州余杭區、江干區下沙,北連桐鄉市、嘉興秀洲區。市治海州街道,東距上海125公里。滬杭鐵路、杭浦高速公路、01省道杭滬復線東西橫貫市域,滬杭高速公路、滬杭高鐵、320國道越過北境,杭州繞城高速東線穿行西部,08省道、錢江隧道與高速連接線、嘉紹高速南北貫穿市境。以“兩橫六縱”為主框架,市、鎮、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定級內河航道有46條,主干航道與京杭大運河相連。2012年海寧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評為“中國皮革皮草服裝名城”“國字號”影視譯制基地昨落戶海寧2012年海寧獲頒“浙商回歸示范縣”海寧又添金名片 中國進口食品城2015年全面開業海寧被評為“十大節慶城市”海寧被列入首批省級民間融資管理創新試點。
歷史沿革
海寧是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一。據考古資料證明,距今6000-7000年間,在海寧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戰國時,海寧是越、吳、楚武原鄉、雋李鄉、御兒鄉屬地。秦時在海鹽縣、由拳縣境內。東漢建安八年(203)陸遜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析海鹽、由拳鹽官縣,屬吳郡,隸揚州,為海寧建縣之始。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錢塘縣,貞觀四年(630)復置鹽官縣。元貞元年(1295)升鹽官州,天歷二年(1329)改名海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寧縣,屬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復升為州。民國元年(1912)改州為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1948)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解放,建海寧縣,屬嘉興專區。1958年10月海鹽縣并入海寧縣,到1961年12月復建海寧縣。1986年11月,撤海寧縣,設海寧市,屬嘉興市。 歷史上海寧縣治長期在鹽官鎮。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后遷移袁花一帶鄉間及縣境以外,抗戰勝利后設于硤石鎮,后還治鹽官鎮。1949年6月,縣人民政府移駐硤石鎮。 據散見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記載,唐以前有二市、三鎮、七鄉、七里、四村。宋咸淳間(1265-1274),縣轄6鄉。元初有10鄉,后并為6鄉。明時有6鄉,統3鎮32都。清雍正六年(1728),設6鄉、4鎮和市都、安都、石都、上下都。宣統二年(1910),有1城、2鎮、5鄉共8個自治區。 民國初沿襲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區劃多次變動。民國34年(1945),全縣4個區、55個鄉鎮;民國35年縮編為44個鄉鎮;民國36年又調節器整為25個鄉鎮。 1949年6月,縣人民政府建7個區、25個鄉鎮。1950年改為6個區、68個鄉鎮。1956年撤銷區建制,設22個鄉、68個鄉鎮。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海鹽縣并入海寧,合建13個人民公社。1959年,恢復5個鎮的建制。1961年5月,調整公社規模,設7個鎮、37個公社;12月,海寧、海鹽分縣,海寧置24個公社、5個鎮。1984年撤社建鄉,全縣5鎮、23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批鄉陸續建為建制鎮。 1998年全市15個鎮、10個鄉。1999年11月,調整為14個鎮、4個鄉。2001年10月,優化完善鄉鎮行政區劃,全市調整為13個鎮。2003年11月,行政區劃進一步優化調整,全市設8個鎮、4個街道。
行政規劃2000年,海寧市轄14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66608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硤石鎮 166901、許村鎮36831、 沈士鎮 25468 (已歸屬到許村鎮)、許巷鄉 42328(已歸屬到許村鎮)、長安鎮 71561 、鹽倉鎮 9187(已歸屬到長安鎮) 、周王廟鎮24916 、錢塘江鎮23571(已歸屬到周王廟鎮)、 斜橋鎮 27191、 慶云鎮 34656(已歸屬到斜橋鎮) 、郭店鎮 31377(已歸屬到鹽官鎮)、鹽官鎮21590、 馬橋鎮 27379、袁花鎮36162 、丁橋鎮 24713 、 新倉鄉 19735(已歸屬到丁橋鎮) 、談橋鄉 18464(已歸屬到袁花鎮) 、黃灣鄉 24051(已歸屬尖山新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寧市全市總面積668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轄4個街道、8個鎮:硤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許村鎮、長安鎮(含鹽倉開發區)、周王廟鎮、鹽官鎮、 斜橋鎮、丁橋鎮、袁花鎮、黃灣鎮(尖山新區)
自然環境地形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6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 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氣候
海寧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 C,年均降雨量1178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水利資源
耕地土質南砂北粘,結構良好,水氣協調,酸堿度適中,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占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以丁橋的“碰頭潮”,鹽官的“一線潮”,鹽倉的“回頭潮”聞名天下。
經濟概況2011年,海寧GDP總量繼續跑在嘉興五縣二區首位;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1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比例超過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統計局公布了2011年全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其中的一串串數據讓人振奮。 經濟跑出“海寧速度” 海寧市深入開展“發展提速年”和“環境提升年”活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初步測算,201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31.27億元,增長11.0%,總量居嘉興市五縣二區之首,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個百分點,高于嘉興市平均0.4個百分點,經濟發展跑出了“海寧速度”。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88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9.65億元,增長10.5%,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281.36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6.74億元,增長1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7:60.2:35.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同口徑相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生產較快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83.77億元,增長26.1%,總量繼續位居嘉興市首位。
居民收入
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了。據統計,2011年,該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188元,增長1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7397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60.73億元,增長15.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364.92億元,增長15.8%。 除了收入增長,民生事業的進一步改善也讓海寧這個城市變得更加幸福。全市地方財政支出39.87億元,增長22.5%,其中教育、醫療衛生、保障和就業等支出14.59億元,增長25.1%。 老百姓消費支出漲幅超一成。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458元,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534元,增長17.0%。 很多人都能明顯感受到CPI的變化。2011年,該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物價總水平繼續高位運行。所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全面上漲,其中上漲較快的是:食品類價格上漲13.7%,居住類價格上漲3.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0%。 該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64億元,增長18.9%,總量和增速均居嘉興市五縣二區首位。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8.17億元,增長19.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47億元,增長13.8%。
城鄉建設
注重統籌協調,完善基礎功能,加強環境保護,城鄉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認真做好市域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工作。編制完成海寧市環東西山區塊規劃及城市設計、海寧大道控制規劃等專項規劃。完成水月亭路東延、錢江路西延、文宗路中段、塘南路東延、新海青橋等重點路橋工程建設,4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環東山一期拆遷,啟動南關廂歷史街區舊房整修工程,完成安置房主體工程70.3萬平方米,竣工50.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人才公寓。扎實推進“六城聯創”,省示范文明城市創建成功。 新農村建設扎實有效。制定出臺強鎮擴權的政策意見,調整優化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全面啟動新一輪村莊整治“擴面提升”工程,扎實推進新農村示范鎮建設,成功創建4個全面小康農村新社區。創建信息化示范村6個、達標村94個,農民信箱注冊用戶達到2.3萬戶。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啟動實施“兩分兩換”試點工作,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新流轉土地面積8500畝。全面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成功創建省級農機安全示范市。全面實現第三輪村級集體經濟重點扶持目標。積極穩妥做好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硤許公路長安至許村段、桐九公路海寧段和08省道改建工程進展順利,長山河大橋全面建成,嘉紹高速公路海寧段征遷工作全面啟動。完成22.68公里縣鄉道大中修、35.79公里連村公路和200公里通組道路建設。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建成標準農田5380畝,整治城鄉河道366.58公里。加快基礎電網建設,500千伏海寧變及配套線路順利推進,新建、改建110千伏變電所6座,7個鎮(街道)、50個村(社區)完成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整合市區3個街道供水一級管理體制,建成城鄉二級供水管網,啟動三級供水管網改造試點工作,率先在嘉興市范圍內完成地下水深井封堵任務。基本完成鹽倉污水處理廠三期主體工程,率先在杭嘉湖地區實現城鎮污水設施集中處理全覆蓋。開工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啟動殯儀館遷建工程。 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積極推進“生態家園”建設,大力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整治,完成第一批沼氣國債項目,農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償服務和城鄉河道長效保潔管理實現全覆蓋。深入開展生態創建,成功創建3個全國環境優美鎮、1個省級綠化示范鎮、8個省級綠化示范村,省級生態鎮實現全覆蓋。“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進展順利,完成電鍍行業專項整治任務,啟動印刷行業有機廢氣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創建活動,18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三項指標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安徽省休寧縣古稱
海寧(安徽省休寧縣古稱)
丹麥城市
海寧(丹麥城市)
比利時網球運動員
海寧(比利時網球運動員)
古縣名(今廣東惠來縣西部)
海寧(古縣名(今廣東惠來縣西部))
海寧縣-湮沒在歷史中的千年古城。據《惠來縣志》(2002年版)記載:“東晉咸和六年(331)從南海郡拆出部分地域設立東官郡,在今惠來西部地區置海寧縣,隸屬東官郡。義熙九年(413),又從東官郡拆置義安郡(郡治設于今潮州市),海寧與海陽、潮陽、綏安、義招為其屬縣。海寧縣歷宋、齊、梁、陳、隋各朝至唐武德四年(621)撤去建制,并入潮陽縣。”
目錄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史話 歷史沿革西漢元鼎六年(111年),置揭陽縣,隸屬交州南海郡。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海寧縣始建。在南海郡東部析出東官郡,揭陽縣地屬焉。同時析揭陽縣為海陽縣、潮陽縣、海寧縣、綏安縣。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在東官郡東部析出義安郡,下轄 海陽縣(今潮安)、 潮陽縣、 海寧縣(今惠來)、綏安縣、義招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全國廢郡設州,原義安郡改稱潮州,領 義安縣、潮陽縣、海寧縣、綏安縣、義招縣、程鄉縣。(“潮州”一詞始現)。 隋大業三年(607年),全國復郡廢州,潮州之地復稱義安郡,屬揚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再改稱潮州。同時,海寧縣并入潮陽縣。
行政區劃龍溪都
主要在惠來境內,龍溪都范圍:東至隆江鎮總鋪洋雨亭,西至后溪鄉后溪山,南至甲子港,北至大南山望天頂 主要是惠來縣隆江鎮、溪西鎮、鰲江鎮、岐石鎮、東港鎮、葵潭鎮、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云落鄉、崩坎鄉、葵龍鄉、埔頭鄉。(1950年3月,惠來縣梅峰鎮、松陽鄉、南陽鄉、高埔鄉、云落鄉、崩坎鄉、葵龍鄉、埔頭鄉劃歸普寧縣)
石帆都
主要在陸豐境內,其范圍包括陸東八鎮。 主要是陸豐碣石、橋沖、南塘、陂洋、湖東、甲子、甲東、甲西等八鎮。
史話古縣湮沒
晉武帝后,爆發了“八王之亂”,匈奴也乘虛而入,俘虜了西晉皇帝懷帝。大批官民紛紛渡江南逃,史稱永嘉南渡。后這些人在建康建立了東晉。中原人民的南遷,補充了南方不足的勞動力,也帶來了比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于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從此開始南移。東晉建朝后,為了鞏固政權,先后設立了郡縣。海寧就是在這段時期置立的,隸屬義安郡。 由于海寧撤后沒復繼,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各朝漫長的戰亂與州郡縣建制的反復拆并撤和一千多年的風雨水土流失變遷,史志又未見記載,故址忘失。
同名海寧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縣 惠來背山面海,歷史水路運輸十分發達。轄地遼闊,遠古少煙火足跡,流賊經常出沒為患。惠來置縣時人口僅2萬多人,上溯一千多年前(晉義熙九年)的`海寧縣人煙更稀。為保一方之安寧,曾設置海寧縣。《廣東通志》、《阮通志》、《元和志》等均有記載。至于浙江海寧一說,查閱該縣1985年編印地圖冊:“陳武帝永定二年(558)置海寧郡,始有海寧之名。”根據饒宗頤先生潮汕地方史論集(下稱《論集》)169頁海寧考(注):“《宋書·州郡志》‘東官之海安與義安之海寧分而為二。歷宋、齊、梁、陳海寧相沿屬義安郡,為領縣之一’。”浙江置海寧郡比義安郡海寧縣慢了三個朝代共146年。因而,浙江的海寧與惠來的海寧不能混為一談。
【海寧】相關文章:
海寧觀潮05-01
海寧觀潮作文02-03
海寧觀潮作文07-16
我的家鄉海寧作文12-21
海寧觀潮作文(精選23篇)09-13
海寧夜真美作文04-30
酷熱的海寧100字作文04-30
我的家鄉海寧作文(精選30篇)07-10
悟空、八戒游海寧05-01
群眾看保安征文活動在海寧04-28